内容简介
本书是证券分析师胜任能力考试的辅导教材,适用于《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科目。本书遵循2016年证券分析师胜任能力考试大纲的章目编排,包括4部分,共分10章,每章包括以下内容:①知识结构,清晰勾勒出每章知识脉络,使考生明确本章知识点分布,准确把握复习主线;②大纲要求,标明了考试大纲规定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③要点详解,根据考试相关教材及新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对考试大纲的所有考点进行了讲解,特别是针对一些难点和重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④本章练习,根据高频考点,精选习题,选择习题难度与真题相近,便于考生检验学习效果,巩固知识点。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部分 业务监管
第一章 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监管
第一节 资格管理
第二节 主要职责
第三节 工作规程
第四节 执业规范
【本章练习】
【答案及解析】
第二部分 专业基础
第二章 经济学
第一节 需求、供给和市场均衡
第二节 市场结构与博弈论分析
第三节 宏观经济均衡分析
【本章练习】
【答案及解析】
第三章 金融学
第一节 利率、风险与收益
第二节 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第三节 有效市场假说
【本章练习】
【答案及解析】
第四章 数理方法
第一节 概率基础
第二节 统计基础
第三节 回归分析
第四节 时间序列分析
第五节 常用统计软件及其运用
【本章练习】
【答案及解析】
第三部分 专业技能
第五章 基本分析
第一节 宏观经济分析
第二节 行业分析
第三节 公司分析
第四节 策略分析
【本章练习】
【答案及解析】
第六章 技术分析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主要理论及应用
第三节 技术分析方法及应用
【本章练习】
【答案及解析】
第七章 量化分析
第一节 理论基础
第二节 量化投资技术
第三节 量化分析的应用
【本章练习】
【答案及解析】
第四部分 证券估值
第八章 股票
第九章 固定收益证券
第十章 衍生产品
前言/序言
为了帮助考生顺利通过证券分析师胜任能力考试,我们根据2016年考试大纲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精心编写了证券分析师胜任能力考试辅导教材。
本书是证券分析师胜任能力考试的辅导教材,适用于《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科目。本书遵循2016年证券分析师胜任能力考试大纲的章目编排,包括4部分,共分10章,每章包括以下内容。
【知识结构】清晰勾勒出每章知识脉络,使考生明确本章知识点分布,准确把握复习主线。
【大纲要求】标明了考试大纲规定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
【要点详解】根据考试相关教材及最新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对考试大纲的所有考点进行了讲解,特别是针对一些难点和重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本章练习】根据高频考点,精选习题,选择习题难度与真题相近,便于考生检验学习效果,巩固知识点。
购买本书享受大礼包增值服务!手机扫码(本书封面的二维码),或者登录圣才学习网首页的【购书大礼包】专区,免费领取本书大礼包。具体包括:
★3D电子书【教材+过关必做习题集】(价值50元)。
本部分除提供本书3D电子书外,还提供过关必做习题集电子书,由圣才名师根据考试大纲及相关法律法规精心编写而成,其中包括历年机考真题。
★3D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考前押题】(价值30元)。
★手机版【电子书/题库】(价值80元)。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考试大纲要求的考查范围包括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出台并持续有效的与证券市场和证券公司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如有修订,我们会及时根据新版本对本教材进行修订,读者可以通过升级本书电子书进行更新。本书参考了众多的配套资料和相关参考书,书中错误、遗漏不可避免,敬请指正和提出建议。
本书提供名师考前直播答疑,手机电脑均可观看,直播答疑在考前推出(具体时间见网站公告)。
《证券研究报告业务:洞察市场,驱动投资》 内容概要: 本书系统梳理了证券研究报告的产生、发展、价值与应用,深入剖析了证券研究报告在现代金融市场中的关键作用。内容涵盖了从宏观经济分析到微观企业研究的各个层面,重点讲解了研究报告的撰写流程、核心要素、质量控制以及如何有效地解读和运用研究报告,旨在帮助读者建立全面的证券研究视野,提升信息辨别能力和投资决策水平。 详细内容: 第一章:证券研究报告的基石——理解市场与价值 金融市场的演进与研究报告的诞生: 回溯金融市场发展历程,分析信息不对称性催生证券研究的需求。探讨不同历史时期研究报告的形态演变,从最初的简报到如今形式多样的深度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的定义与核心功能: 明确证券研究报告作为一种专业信息服务产品的定位,阐述其在信息传播、风险提示、价值发现、投资咨询等方面的核心功能。 研究报告的市场价值与驱动力: 分析研究报告如何为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等不同主体创造价值。探讨市场对高质量研究的需求如何驱动研究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研究报告的分类与特点: 介绍不同类型的证券研究报告,如宏观策略报告、行业研究报告、公司研究报告、专题研究报告、港股研究报告、债券研究报告、新三板研究报告、量化报告等。分析各类报告的侧重点、目标读者和典型内容。 研究报告的监管环境与职业道德: 强调研究报告作为一种专业服务的合规性要求,介绍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对研究报告撰写和发布的规范。阐述证券研究分析师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准则,如客观、公正、勤勉、审慎等。 第二章:研究报告的“前世今生”——信息搜集与分析的艺术 信息源的海洋:构建多维度信息网络: 详细介绍证券研究报告信息搜集的多元化渠道,包括但不限于: 公开信息: 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年报、半年报、季报)、临时公告、公司官网、交易所公告、新闻媒体、行业协会报告、政府部门发布的数据(统计局、央行、财政部等)、监管机构披露信息、第三方数据服务平台(Wind、Choice、Bloomberg等)。 非公开信息(合法合规获取): 公司访谈、行业会议、专家咨询、实地调研、产业链上下游沟通、数据库挖掘、专业书籍与期刊。 信息辨别与过滤: 强调信息的重要性,更强调信息的质量。讲解如何识别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以及如何过滤噪音,抓住核心关键信息。 数据分析的利器:量化与定性相结合: 定量分析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分析)、估值模型(DCF、PE、PB、PS、EV/EBITDA等)、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 定性分析方法: 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PESTEL分析、价值链分析、公司治理分析、管理层能力评估、竞争格局分析、技术壁垒分析、客户关系分析等。 定性与定量的融合: 阐述定性分析如何为定量分析提供逻辑支撑,以及定量分析如何验证定性判断,实现研究结论的相互印证。 第三章:报告的“骨骼与血肉”——研究报告的撰写流程与核心要素 撰写流程解析:从选题到发布: 选题与立项: 如何发现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如何进行课题的前期论证和立项。 研究框架构建: 确定研究目标、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关键问题。 信息搜集与整理: 按照研究框架系统搜集和整理信息。 数据分析与解读: 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初步结论。 报告撰写: 按照规范结构和逻辑组织语言,撰写报告初稿。 报告评审与修改: 内部评审、质量控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报告发布与传播: 了解不同发布渠道的特点和要求。 报告的核心构成要素: 封面与目录: 清晰标明报告名称、公司名称、研究对象、撰写日期、研究员信息等。 摘要(Executive Summary): 报告的“精华”,高度浓缩报告的核心观点、关键结论和投资建议,是读者最先接触的部分,需言简意赅,直击要点。 宏观与行业背景: 提供研究对象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所属行业的宏观及微观分析,为公司研究奠定基础。 公司概况: 介绍公司的历史沿革、主营业务、产品服务、市场地位、商业模式等。 财务分析: 深入剖析公司近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情况,识别财务风险与亮点。 估值分析: 运用恰当的估值方法,对公司股票进行估值,得出内在价值判断。 投资逻辑与核心驱动因素: 提炼出支持公司投资价值的核心逻辑,明确驱动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风险因素: 客观、全面地分析可能影响公司股价的各类风险,包括但不限于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竞争风险等。 投资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给出明确的投资建议,如“买入”、“增持”、“持有”、“卖出”等,并明确目标价位、合理估值区间及投资期限。 附录: 包含重要数据图表、参考资料、公司年报披露的关键数据等。 报告语言与风格: 强调专业性、严谨性、客观性、逻辑性、易读性。避免使用模糊、夸大、主观臆断的表述。 第四章:研究报告的“生命线”——质量控制与合规性 质量控制体系: 建立完善的研究报告质量控制流程,包括数据核查、逻辑校验、观点审慎、结论严谨等环节,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合规性审查: 严格遵守监管要求,审查报告内容是否符合信息披露规定,是否存在内幕信息泄露、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 独立性与客观性: 强调研究员的独立判断和客观立场,避免受到利益相关方的干扰。 利益冲突管理: 明确研究员与所研究公司之间的潜在利益冲突,并采取措施进行管理和披露。 报告发布的规范: 掌握不同发布渠道的规则,如针对机构客户的报告、对公众的报告等。 第五章:从“纸面”到“实战”——研究报告的解读与运用 如何高效解读研究报告: 抓住核心: 快速识别报告的摘要、投资逻辑和核心结论。 批判性阅读: 不盲目相信报告的观点,学会独立思考,质疑报告中的假设和数据。 关注细节: 深入研究报告中的数据、图表和分析过程。 理解局限性: 认识到任何研究报告都存在局限性,包括信息的不完整性、预测的非精准性等。 研究报告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信息获取与学习: 了解市场动态、行业趋势和上市公司信息。 构建投资组合: 参考研究报告中的个股推荐和策略建议,构建和调整投资组合。 风险管理: 利用报告中的风险提示,规避潜在投资风险。 验证自身判断: 将研究报告作为参考,验证自己的投资分析和判断。 如何避免“报告陷阱”: 警惕“吹票”与“荐股”: 识别报告中可能存在的利益驱动,不完全依赖单一报告的结论。 关注报告的时效性: 及时跟踪研究报告的更新,注意信息可能已发生变化。 多元化信息来源: 结合多份不同研究机构的报告,以及自身的研究和判断,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第六章:展望未来——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展趋势 技术赋能: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研究中的应用: 探讨AI在信息挖掘、数据分析、模型构建、报告撰写等方面的潜力。 研究的专业化与精细化: 行业研究的深化,主题研究的兴起, ESG投资研究的崛起。 研究报告的互动性与个性化: 探讨研究报告如何从单向输出转变为更具互动性和个性化的服务。 跨境研究的拓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跨境研究报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系统学习,读者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证券研究报告的价值,掌握分析和解读研究报告的方法,从而在复杂的金融市场中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本书旨在成为您理解金融市场、提升投资能力的可靠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