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复习指南(上下册)》学科知识覆盖面大,设置科学合理,内容详实,整本图书的知识点符合考试大纲和考试方向,双栏设计更能帮助考生理解重点和难点知识,增强记忆;每部分后精选的真题及习题,帮助考生巩固练习所学知识,提升实践能力。
内容简介
《中公版·《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复习指南(上下册)》为了更加地阐述所包含的知识,分为上、下两册:
上册主要包含政治篇和经济篇两部分,政治部分包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共党史、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经济部分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国际经济等知识。
下册包含法律(理论法学、宪法、刑法、民法等主要部门法),管理,科学技术,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等四篇内容。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对修正的法律,如刑法修正案(九)、立法法等做了及时更新,对的科技知识也做了更新,力求帮助考生了解知识。考生这四篇的学习,可以熟悉公选相关的内容,在考试中做到得心应手。
目录
第一章理论法学(3)
第一节基本概念(4)
第二节法律的制定和实施(12)
典型真题(17)
精选习题(18)
参考答案与详解(20)
第二章宪法(24)
第一节宪法的地位和作用(25)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27)
第三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3)
第四节国家机构(38)
第五节国家赔偿制度(48)
典型真题(52)
精选习题(53)
参考答案与详解(57)
第三章部门法(61)
第一节行政法(64)
第二节刑法(81)
第三节民法(87)
第四节商法与经济法(96)
第五节社会法(113)
第六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128)
第七节诉讼法(132)
第八节国际法(154)
典型真题(169)
精选习题(172)
参考答案与详解(174)
第一章管理基础理论(181)
第一节基本概念(181)
第二节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演变(187)
典型真题(190)
精选习题(191)
参考答案与详解(192)
第二章行政管理(195)
第一节行政管理的内涵(196)
第二节政府职能(197)
第三节行政组织(201)
第四节行政法治(206)
第五节行政责任与行政监督(210)
第六节行政改革与创新(214)
典型真题(226)
精选习题(228)
参考答案与详解(230)
第三章公共政策(233)
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234)
第二节政策制定(238)
第三节政策执行(242)
第四节政策评价(244)
第五节政策调整与终结(247)
典型真题(249)
精选习题(250)
参考答案与详解(251)
第四章领导(253)
第一节领导活动和领导理论(254)
第二节领导本质(258)
第三节领导者和领导群体(261)
第四节领导体制(265)
第五节领导决策(266)
第六节领导用人(269)
第七节思想政治工作(271)
第八节领导方式、方法和艺术(273)
典型真题(277)
精选习题(279)
参考答案与详解(282)
第一章科学技术与社会(287)
第一节科学技术及其作用(288)
第二节科技政策与战略(294)
典型真题(309)
精选习题(310)
参考答案与详解(310)
第二章科学常识与科学前沿问题(312)
第一节科学常识(313)
第二节科学前沿问题(324)
典型真题(330)
精选习题(331)
参考答案与详解(333)
第三章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334)
第一节高技术及高技术领域(335)
第二节高技术产业化(356)
典型真题(359)
精选习题(360)
参考答案与详解(361)
第一章历史(365)
第一节中国古代史(367)
第二节中国近代史(383)
第三节中国现当代史(403)
第四节世界历史(424)
典型真题(449)
精选习题(451)
参考答案与详解(452)
第二章国情国力(454)
第一节国土与资源(455)
第二节人口与国民素质(464)
第三节民族与宗教(467)
第四节生态环境状况(469)
第五节社会经济结构(474)
第六节综合国力(479)
典型真题(481)
精选习题(482)
参考答案与详解(484)
第三章公文写作与处理(486)
第一节公文写作(487)
第二节公文处理(500)
典型真题(504)
精选习题(506)
参考答案与详解(507)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509)
精彩书摘
2009年9月8日,中组部颁布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其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的标准和依据,对报考者的备考复习具有导向作用。《考试大纲》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一起,共同构成了我们认识“公选”考试权威、基本的法规性文件依据。
《孙子兵法》有云:不知敌之情者,非胜之主也。不明敌情、不了解作战对象和作战条件者,不是称职的将帅,不可能成为战争的主宰。考场如战场,考试也是战争,同样需要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欲明“公选”敌情者,须从解读文件入手。了解文件对报名人员资格条件的要求,了解文件对考试内容、方法和程序的规定,了解考试命题与评分对文件的落实和调适,切实掌握“敌情”,透彻把握考试发展规律和变化趋势,做到敌变我变,随机而动,乘敌之势,制敌机先,是正确备考“公选”的前提。
本章通过总结考试历程、解读《考试大纲》等有关文件,在新时期党政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大背景上,对“公选”考试发展演进的历程作了一个全面的鸟瞰;进而将文件的调整与考试实践相印证,对“公选”考试的特点和要求,做了清晰的梳理,使考生明确“公选”“谁能考、考什么、怎么考”,明确学习准备的方向,为应考成功奠定基础。
第一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综述
一、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发展历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与此相适应,干部制度改革也开始了新的探索。其中,采取公开推荐与考试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选拔领导干部(以下简称“公选”),就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一次成功探索。
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数据显示,2003年至2009年,全国共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4万人,各级党政机关通过竞争上岗走上领导岗位的干部共33.9万人。
公开选拔不仅应用于现职实缺干部的选拔,还用于选拔后备干部,如2012年吉林省四平市就组织了副县级后备干部的选拔,选拔规模竟达500人。
目前,公开选拔的干部在同期新提拔干部中所占比例逐步提高,选拔职位中重要部门和正职领导职位也逐步增加,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正朝着科学化、制度化方向健康发展。
目前全国各级后备干部人选的确定,大都需要经过公开选拔,选拔的职位层次下至村级,上至副厅级。一方面,在中央大力推动下,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公开选拔获得任用的领导干部绝对人数大幅增加,新任领导干部中公开选拔的比例持续上升,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公开选拔制度将为社会各类优秀人才提供更多的从政机会,创造更为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公开选拔对有志于参与中、高层公共事务管理的人才构成了强大的吸引力,人才集聚效应日益增强,正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之外酝酿另一波“报名热”,大批体制外和体制内人才聚集在同一入口“同场竞技”的结果,将推高公选考试的竞争度,意味着每个报考者的胜出更加困难,必须付出更多努力,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准备。
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发展趋势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由于选拔的层次高、范围广、职位显赫、方式公开,群众有一定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既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又为报考人员所关心,是政治生活中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公共事件;公选工作的实施,牵系着报考人员的切身利益,承载着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评价,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在万众瞩目的情况下,公开选拔的过程和结果必须令人信服,操作手法必须严谨规范,才能使这一公共事件对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产生正面效应,实现这一工作本身的可持续。
综观近几年的公选工作实践和中央精神,今后的公开选拔工作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第一,遵循自身规律,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一方面,干部公开选拔是大势所趋,有进无退;另一方面,公开选拔工作自身将与时俱进,不断完善。随着社会发展和公众政治参与意识的不断提高,客观上对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工作的公开程度、群众参与程度、群众满意程度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公选工作必将随着党内民主建设、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进程,按照自身规律,在进一步发展中不断完善。完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核心,是提高选拔过程的公开程度,扩大群众对公开选拔的参与和监督。
第二,体现时代要求,选拔重点进一步向年轻化、知识化标准倾斜。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改革开放以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直贯彻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方针,为促进新老交替、优化队伍结构,实际选拔中更侧重于“四化”中的后“三化”,在各年龄段、各学历层次的干部中更侧重于选拔年轻、高学历干部。由此观之,公开选拔将进一步贯彻年轻化、知识化的方针,年纪轻、素质好、学历高、实际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将在公开选拔中占据优势。
第三,注重用人导向,赋予德才兼备标准以新的内容。根据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干部选拔任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与此同时,党对领导干部的“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干部的能力素质要与时俱进,适应形势发展,胜任本职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这就要求“公选”的候选者保持对知识的敏感性,坚持勤奋学习,完善知识结构,积累实践经验,持续提升自身的领导素质和工作能力,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不断地培养新思维,运用新知识解决公选考试中出现的新问题。
第四,坚持考试制度,创新考试内容和形式。坚持考试录用,已成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一项基本制度,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中,考试必将继续处于重要地位,考试仍将是公选干部的“必过关”。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公选考试必将按照新的指针不断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考生只有不断跟踪考试发展,按考纲要求加强学习准备,强化能力素质,适应报考职位的需要,才能加大胜“选”概率。
第二节全面解读《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
一、公选工作的核心界定
《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是对公开选拔工作的总体界定,包含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规定基本原则。《暂行规定》第三条对公开选拔工作所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做出了规定,分为两方面,即一般原则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以公开作为实现公平、公正的前提,对选拔工作的标准、程序、过程、结果等信息予以公开,便于选拔对象和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公平就是对每个参与者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允许内定人选,不允许特殊化,使每名参与者享有平等机会,在同一平台上公平地参加竞争;公正就是在选拔工作中实行统一的标准和规则,确保每名参与者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确保选拔过程和结果公正。在工作方法上,坚持考试与考察结合,两种方法不可偏废,互不代替,互为补充,既不能因为考试而取消组织考察,也不能用组织考察代替考试。通过两者的结合,全面、均衡、准确地评价人才适应职位的各方面条件。
第二,规定适用范围。《暂行规定》第四条规定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适用范围:除了涉及国家安全、重要机密等特殊职位的不宜进行公开选拔之外,公开选拔可适用于选拔地方党政工作部门或机构领导成员,或者其他适于公开选拔的领导成员;同第四十条规定结合起来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成员推荐人选,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也同样适于公开选拔。这里提供的重要信息是公开选拔范围仅限于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的工作部门或者工作机构的领导成员,即俗称“五大班子”下属工作机构的领导成员,而不包括“五大班子”本身的成员。即部长、副部长、主任、副主任可以公选,党委书记、副书记,市长、副市长不可以公选,这与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相适应的。另一个需要引起注意的关键词是“地方”,即公选范围限于省以下地方各级部门,不包括中央各部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纪委的直属部门,也是不进行公开选拔的。至于各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领导成员的公开选拔,在执行中通常也仅限于选拔各级副职,而不包括正职即“一把手”。由此把握公选适用范围,可以明确三点:选部门领导不选“五大班子”领导,选地方部门领导不选中央部门领导,选副职领导不选“一把手”,即“三选、三不选”。
第三,规定选拔情形。《暂行规定》第五条规定,有五种情形之一的,“一般应当进行公开选拔”,即公开选拔并非必须进行,在符合情形的条件下也可不进行公选。但本条的导言要求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应当“有计划地进行”,“逐步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这就决定了公选工作不能随意进行,想搞就搞,想不搞就不搞,而是逐步有序、经常开展。
第四,规定工作程序。《暂行规定》第六条规定了公开选拔工作应当经过六道程序:一是发布公告,二是报名与资格审查,三是统一考试,四是组织考察,五是讨论决定人选,六是办理任职手续。
第五,规定工作原则。《暂行规定》第七条对公选工作的组织领导原则和实施原则进行规定,即坚持党委、党组的领导,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实施,具体工作应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注重节省。第三十六条工作纪律部分,对依据方案开展工作的原则做出了诠释,要求“严格按照公开选拔工作方案规定的内容和程序操作,不准在实施过程中随意更改”。
中公版·《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复习指南(上下册)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公版·《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复习指南(上下册)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