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設計師

人人都是設計師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麗貝卡·哈根(Rebecca Hagen)[美],金姆·戈洛姆比基,[Kim,Golombisky] 著,王沛 譯
圖書標籤:
  • 設計思維
  • 用戶體驗
  • 産品設計
  • 交互設計
  • 視覺設計
  • 創意
  • 創新
  • 人人可用
  • 設計入門
  • 實用指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429179
版次:1
商品編碼:1197048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26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 內容豐富,設計師必須掌握的一切基礎知識盡在其中!

全麵講解設計的原則和元素,包括文字、色彩、圖形、多媒體組件等的運用和布局技巧,適用於平麵、網頁、多媒體等各種設計項目。

★ 340幅全彩插圖+案例分析,在看圖中輕鬆學習設計!

通過真實且簡單易懂的設計作品,教你辨彆糟糕的設計,練就一副火眼金睛,快速提升鑒賞和設計能力。

★ 各種設計技巧超級實用!

比如第3章介紹的通用布局,對於簡單項目(如宣傳單)和復雜項目(如網站新聞報道)均屢試不爽,萬無一失。項目時間緊迫或截止日期將近時,大可從容不迫,隨時套用。

★ 大量來自實踐的專業建議傾囊相授,專業設計師也可參考!

除瞭設計技巧,作者還用幽默的語言總結瞭常見的設計陷阱和誤區,並給齣瞭製勝訣竅。連設計學教授都讀得津津有味,專業設計師也定能從中獲得指導和靈感。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為沒有藝術背景的普通人所寫的平麵設計指導書,作者通過圖文並茂的典型案例講解瞭設計的主要原則和規則,主要內容有:什麼是設計,設計前的調查研究和頭腦風暴,設計的元素和原理,版式的有效原則和13條規則,為什麼需要網格,布局、字體和色彩的選用原則,如何使用照片、插圖和信息圖,多媒體組件,網頁的輸齣和印刷輸齣等。

作者簡介

Rebecca Hagen,視覺傳達戰略師,有近20年的平麵設計經驗。曾就職於南佛羅裏達大學大眾傳播學院,教授高級公共關係學課程和初級設計課程。曾任In Focus設計工作室社長,現任Sky Lake設計工作室社長、首席設計師,專門為中小企業設計高端平麵和網絡圖形。

Kim Golombisky,廣告和公共關係專傢。現任南佛羅裏達大學女性與性彆研究係副教授,此前是該校大眾傳播學院副教授、信息專傢。

目錄

第1章 什麼是設計 1
使圖形和文字在空間中優美呈現
在設計中,形式服從於功能 2
設計驅動視覺文化 2
平麵設計為的是傳達信息 3
電腦使平麵設計大眾化 5
萬維網改變瞭所有規則 5
平麵設計是規劃而成的 5
讓圖片和文字在空間中協同工作 6
瞭解規則,在有充分理由時打破規則 6
試試看 7

第2章 遠離電腦 8
進行調查研究和頭腦風暴
調查研究 9
頭腦風暴 13
草圖 15
試試看 17

第3章 我今天需要完成這個設計 18
百用百靈的通用布局
為什麼百用百靈的通用布局每次都奏效 19
百用百靈的通用布局的組成部分 19
最後的考量 23
試試看 23
百試百靈的通用布局:示例 24

第4章 布局十三宗罪 27
外行易犯的13類錯誤
第1宗罪:把每樣東西都居中 29
第2宗罪:變形的或裸露的照片 29
第3宗罪:字體太多 30
第4宗罪:笨重的邊框 31
第5宗罪:邊距太小或根本沒有邊距 31
第6宗罪:梯形排列 32
第7宗罪:塞滿四角、亂堆亂放 32
第8宗罪:睏在裏麵的負空間 33
第9宗罪:亂糟糟的背景 33
第10宗罪:用俗氣的文字突齣效果:反白、描邊、全部大寫以及加下劃綫 34
第11宗罪:糟糕的項目符號 35
第12宗罪:寡行和孤行 36
第13宗罪:兩端對齊的文本中齣現過大的字間隙 36
試試看 36

第5章 迷你藝術學校 37
設計的元素、原則和理論
1號元素:空間 38
2號元素:綫條 39
3號元素:形狀/形態 40
4號元素:尺寸/大小 40
5號元素:顔色 40
6號元素:質感 41
7號元素:明度 42
1號原則:焦點/強調 43
2號原則:對比 46
3號原則:平衡 46
4號原則:運動 47
5號原則:節奏/圖案 48
6號原則:統一 49
格式塔理論 49
試試看 53

第6章 布局 54
把圖像元素和文字放在哪裏以形成影響力
怎樣在布局中安放內容 55
其他東西應該放在哪兒 61
創建層次 64
同一屏幕或頁麵上擁有多個話題的布局 65
多頁布局 68
小結 68
試試看 69
你能直接拿來用的布局點子 70

第7章 字體 74
無知害己
字體、字麵、字體傢族、字形 75
字體類彆 75
選擇和使用字體 79
使用額外的字體樣式 81
長篇文案的排版 85
從報紙設計中拿來一頁 88
文字:不再僅是用於閱讀 89
錦上添花的技巧 91
試試看 92
關於logo設計你需要知道的幾件事 95

第8章 關於顔色的基礎知識 98
選擇和使用顔色
色彩的力量:影響、組織與情感 99
色彩理論 100
如何選擇顔色:使用色輪 100
如何選擇顔色:文化 103
如何選擇顔色:曆史 104
如何選擇顔色:自然 105
色彩設計的小竅門 105
色彩技術:那不是我選的顔色,怎麼迴事? 108
使用屏幕顔色 109
指定印刷顔色 111
色彩規則 113
試試看 115

第9章 增強視覺吸引力 116
使用圖片和插圖
圖片內容 117
分辨率、文件格式和大小 119
選擇不止一幅圖片 122
攝影和編輯的職業道德 123
卓越技藝:多元化 124
到哪裏去獲取照片 124
不要從哪裏獲取照片 127
照片的替代方案 128
試試看 133

第10章 信息圖 135
在最小空間中傳達最多信息
信息圖簡史 136
需要用到信息圖的情況 136
信息圖從何而來 137
多媒體信息圖 140
圖形包 141
設計信息圖 143
試試看 150

第11章 故事闆 151
規劃視覺敘事
準備工作 152
鏡頭構圖 153
透視 153
視點 155
拍攝角度 156
運動 156
連續性 157
轉場 158
打光 158
文字 160
音頻 161
故事闆完成之後 161
試試看 162

第12章 多媒體組件 165
有時候更多確實意味著更好
縮略圖、故事闆和網站地圖 166
處理圖片 167
視頻片段 170
動畫 172
應用、插件和小工具 174
多媒體故事敘述 177
試試看 178

第13章 基於Web的設計 181
關注小屏幕
Web設計應有的預期 182
網站如何運作(5秒鍾版本) 182
針對Web進行設計 185
設計網頁和網站 187
網站不一定總是完成任務的最佳工具 198
孜孜以求 199
試試看 199

第14章 適閤印刷的設計 200
紙張與印刷概覽
為印刷提前計劃:選擇紙張 201
印刷和印刷機的類型 204
印刷詢價 207
準備付印的文檔 209
要給印刷商哪些東西:一個檢查清單 211
接下來做什麼 212
印刷商可以做的其他事情 215
試試看 215

第15章 總結 216
其他注意事項
一切都在變化 217
太陽底下無新事 217
有時候你確實需要雇一位專傢 217
鼓勵的話 218

詞匯錶 219
《代碼匠心:軟件構建的藝術與哲學》 一、 序章:比特叢林中的燈塔 在這個由矽片和光縴構築的數字世界裏,軟件不再是簡單的工具,它已經滲透到人類活動的每一個角落,成為現代文明的骨架。然而,麵對日益增長的復雜性、變幻莫測的需求以及對極緻性能的永恒追求,如何構建齣既健壯又優雅、既高效又易於維護的係統,成為瞭擺在每一位開發者麵前的終極挑戰。 《代碼匠心:軟件構建的藝術與哲學》並非一本速成的“菜譜”,也不是堆砌著晦澀理論的學術專著。它是一次深層次的探索,旨在揭示軟件構建背後的核心原則、思維模式和曆史沉澱的智慧。本書將帶你穿過充斥著技術名詞和框架更迭的喧囂,直抵軟件工程的本質——創造力、邏輯與人性的交匯點。 我們相信,優秀的軟件不僅是技術實現的奇跡,更是匠人精神的體現。如同雕塑傢對材料的理解,建築師對結構的把控,軟件的構建也需要一種對抽象世界的深刻洞察和對細節的近乎偏執的關注。 二、 第一篇:重塑心智模型——從程序員到係統構建者 軟件構建的第一步,是轉變我們看待問題的方式。 2.1 抽象的雕刻刀:理解復雜性管理的本質 復雜性是軟件的“熵”。本書深入剖析瞭復雜性的來源,不僅僅是代碼行數,更是模塊間耦閤的密度和狀態管理的深度。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精妙的抽象層次設計來對抗熵增。從維度的分離到關注點的隔離,我們討論瞭如何利用麵嚮對象、函數式編程乃至麵嚮服務的架構思想,將一個龐大的、不可控的係統,分解為一係列可被人類心智完全把握的微觀世界。特彆地,我們將詳細審視“最小可理解單元”的設定原則,這纔是高效協作和長期維護的基石。 2.2 邊界的藝術:契約設計與信息隱藏的哲學 軟件係統的可靠性,往往取決於其邊界定義的清晰程度。本書強調“契約優先”的設計哲學。一個良好的契約(API、接口、協議)是對外部世界負責任的承諾。我們不僅僅討論如何實現技術規範,更探討如何從用戶(無論是人類還是其他服務)的角度來定義這些邊界,確保信息在係統內部的流動是安全、可控且意圖明確的。失敗的邊界定義是係統崩潰的溫床。 2.3 演化的思維:擁抱變化而非恐懼 軟件的生命周期本質上是一個持續進化的過程。僵硬的代碼結構無法適應不斷變化的需求和基礎設施。我們將探討如何構建具有“韌性”(Resilience)和“可塑性”(Malleability)的代碼庫。這涉及到對設計模式的批判性繼承,理解何時應用它們帶來的便利,以及何時它們會成為未來重構的枷鎖。測試不再是事後的驗證,而是驅動設計演進的反饋迴路。 三、 第二篇:代碼的肌理——工程實踐的深度剖析 技術選型是戰術決策,而工程實踐則是戰略部署。本篇將聚焦於那些決定軟件“質感”的實踐細節。 3.1 流程的節奏:從瀑布到持續流動的辯證 敏捷宣言的初衷是解決反饋周期的停滯。本書對比瞭不同開發模型的優劣,核心在於尋找“最小可行反饋迴路”(MVFL)。我們將審視現代DevOps實踐的真正價值——它不是工具鏈的堆砌,而是文化和流程的根本性重構,旨在將部署、監控和運營的延遲降到最低,確保每一次代碼提交都能快速、安全地暴露給真實世界。 3.2 性能的沉思:效率與優雅的平衡點 性能並非僅僅是算法復雜度($O(n)$)的勝利,它更是對資源(CPU周期、內存、網絡帶寬)的尊重。我們將跳齣單一語言的局限,探討在多層架構中,性能瓶頸的定位與解除。從內存布局的優化到異步I/O模型的選擇,再到分布式事務的權衡取捨,本書強調,追求極緻的性能優化必須以清晰的代碼為前提,否則我們隻是在快速地執行一個錯誤的邏輯。 3.3 調試的科學:深入故障的根源 優秀的調試能力是區分經驗豐富工程師的關鍵。本書將故障排查視為一種科學探究過程,而非盲目的“試錯法”。我們將係統性地介紹事後分析(Post-mortem)的結構化方法,如何利用日誌、追蹤和度量係統構建一個“可觀察性”(Observability)的完整視圖,從而在係統齣錯時,能夠快速地從“癥狀”迴溯到“病因”。 四、 第三篇:係統的構建——架構的宏大敘事 架構是將無數組件粘閤在一起的粘閤劑,它定義瞭係統的長期命運。 4.1 分布式係統的挑戰:共識與不確定性 微服務、事件驅動架構的興起,將我們推嚮瞭分布式係統的核心難題:網絡延遲、部分失效和數據一緻性。本書以CAP理論為基礎,深入探討瞭實現最終一緻性、冪等性以及故障隔離的實際工程手段。我們討論瞭如何設計消息總綫和數據同步機製,以確保係統在麵對部分節點失效時,依然能提供預期的服務級彆。 4.2 數據存儲的策略:選擇正確的“容器” 數據是係統的生命綫。關係型數據庫、文檔數據庫、圖數據庫乃至時序數據庫,它們各自提供瞭解決特定問題的一套優化方案。本書引導讀者理解每種數據存儲範式的核心假設和適用場景,避免“萬金油”式的技術濫用,從而為不同的業務需求匹配最恰當的數據持久化策略。 4.3 維護的遺産:代碼的長期價值 構建一座係統容易,但維護它數十年纔是真正的考驗。本書的最後一部分著重探討瞭“技術債務”的管理。我們闡述瞭如何通過定期的重構(而非推倒重建)、清晰的文檔承諾和知識沉澱機製,來確保係統的生命力。軟件工程的最高境界,在於讓後來者能夠輕鬆地理解並安全地修改你留下的代碼,這纔是對未來負責任的錶現。 結語:永不止步的學徒精神 軟件工程的領域永無“完成”之日。技術棧的迭代、計算範式的轉移從未停止。《代碼匠心》旨在培養一種持續學習、深度思考和精益求精的學徒精神。它要求開發者不僅要精通工具,更要理解工具背後的原理,以審慎的姿態去雕琢每一個比特,最終構建齣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數字世界。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非常具有現代感,它沒有采用傳統的教科書那種闆正的、章節式的推進,而是更像一場深度訪談或者一場酣暢淋灕的頭腦風暴。其中穿插的“設計失敗案例的反思”部分,尤其引人入勝,那些案例的選取非常貼近我們當下的生活場景,無論是App的交互流程還是公共設施的指示係統,都有涉及。這種“解構”已存在的設計,遠比憑空構想來得更具說服力。作者對於“設計中的偏見”這一章節的探討,更是讓我大為震撼。我從未想過,我每天都在使用的工具和界麵裏,可能潛藏著對特定人群的係統性忽視。這本書迫使我去審視自己的設計過程是否也帶有盲點,是否隻考慮瞭與自己相似的用戶群體。它極大地拓寬瞭我的社會責任感和設計倫理觀,讓我明白,優秀的設計絕不僅僅是技術層麵的勝利,更是人文關懷的體現。讀完之後,我對“為所有人設計”這句話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這不僅僅是一個口號,而是一套需要時刻警醒和實踐的方法論。

評分

說實話,我原本對這類宣稱“人人都能做”的書是持懷疑態度的,總覺得這是一種誇張的營銷手法。畢竟,藝術和審美這東西,總有天賦使然的成分吧?然而,這本書的論證邏輯非常嚴謹,它巧妙地避開瞭對“天賦”的依賴,轉而聚焦於那些可以被學習和訓練的“思維模式”。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探討“視覺傳達的底層邏輯”時,所采用的類比推理。比如,它把排版規則比作“語法”,把色彩心理學比作“情緒的潛颱詞”,這種將抽象概念具象化的手法,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我發現,即便是我的審美觀沒有突飛猛進,但至少我學會瞭如何“有邏輯地去看待”一件設計作品——哪些地方是為瞭引導我的視綫?哪些色彩組閤是為瞭營造特定的氛圍?這不再是憑感覺,而是有章可循的。這本書的好處在於,它提供的不是一套固定的模闆,而是一套分析和構建信息架構的工具箱。它讓你從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一個主動的解讀和創造者。對我這種偏嚮文科背景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打通瞭從感性認知到理性分析的橋梁。

評分

我以一個資深軟件産品經理的視角來審視這本書,感覺它在“設計思維流程”的實用性上,達到瞭一個相當高的水準。很多市麵上的設計書,要麼過於偏重視覺美學,要麼就是空談方法論,真正能落地到項目執行層麵的指導少之又少。但《人人都是設計師》卻像一本帶著血淚經驗總結的實戰手冊。書中對於“痛點識彆”和“快速原型”的論述,讓我深有體會。我們團隊過去在需求評審時,常常因為對用戶場景理解不一緻而導緻返工。這本書裏提到的“同理心地圖”的繪製方法,非常具有操作性,它強迫你跳齣自己的主觀臆斷,真正沉浸到用戶的日常使用環境中去思考。我嘗試將書中的“最小可行性産品(MVP)”設計原則應用到我們下一個迭代的規劃中,發現不僅加快瞭開發速度,更重要的是,用戶反饋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作者在談論“迭代與反饋”時,那種務實到近乎殘酷的坦誠,讓人印象深刻——設計永遠是未完成態。這本書不是教你如何做齣驚艷的PPT動畫,而是教你如何建立一套高效、低成本試錯的設計係統。對於我們這種需要跨部門協作的崗位來說,這本書提供的統一語言和思維框架,是無價之寶。

評分

這本《人人都是設計師》簡直是為我這種對設計一竅不通的“小白”量身定做的!我一直以為設計是那些天賦異稟、從小就拿著畫筆的“藝術傢”的專屬領域,自己學起來肯定會像啃一本晦澀難懂的天書。可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固有印象。它沒有那些玄乎其神的理論堆砌,而是用一種極其接地氣、甚至有點幽默的口吻,將設計思維的底層邏輯一層層剝開。舉個例子,書中講到“用戶體驗”時,它不是拋齣一個冷冰冰的定義,而是通過講述一個日常生活中“糟糕的自動售貨機設計”的案例,讓我瞬間就明白瞭什麼是好的設計和差的設計,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比我過去幾年在網上搜索相關概念都要來得直觀和深刻。尤其值得稱贊的是,它對“形式追隨功能”的闡述,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清晰。我以前總覺得設計師就是在乎顔色、字體這些錶麵功夫,但讀完纔明白,所有的美觀最終都要服務於信息傳達和解決問題。它讓我意識到,設計不是“畫圖”,而是“解決問題的策略”。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極為巧妙,每一章都像在為我搭建一個知識的腳手架,讓我感覺每讀完一章,自己的設計“智商”就提升瞭一個颱階。那種自信心的增長,比拿到什麼設計證書都實在。對於那些和我一樣,渴望用設計思維武裝自己的職場人士來說,這絕對是一劑強心針。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細節潔癖”得到瞭某種程度的釋放,但又是帶著更高級的解放感。過去我總是在為一些微小的、似乎無關緊要的視覺元素糾結不已,比如某個按鈕的圓角是不是大瞭零點五毫米,比如一行文字的行高是否完美對齊。這本書教會瞭我如何進行“有效的美學權衡”。作者清晰地指齣,當資源有限時,應該把精力投入到能帶來最大用戶價值的那些“關鍵接觸點”上,而不是在邊邊角角上做無謂的優化。這種“抓大放小”的原則在實際工作中太重要瞭。它幫助我建立瞭一種新的優先級判斷標準:一個設計方案的“好”與“壞”,最終是由它在解決核心問題上的效率來定義的,而不是由某個孤立的、精緻的視覺元素來定義的。這種思維的轉變,讓我在麵對復雜的項目時,不再容易陷入細節的泥潭而無法自拔。它給我瞭一種強大的心理定力,讓我能夠更宏觀地掌控設計項目的走嚮,確保最終産齣的成品是“可用且有效”的,而不是僅僅“好看”。

評分

剛收到沒時間看,以後評價

評分

長草很久 隔段時間就會有公號推薦 可見其分量 趁著活動果斷買買買

評分

又是一本買瞭沒看的書,先放著吧,基本都是些理論~

評分

長草很久 隔段時間就會有公號推薦 可見其分量 趁著活動果斷買買買

評分

送貨快,購物方便,很好很好

評分

長草很久 隔段時間就會有公號推薦 可見其分量 趁著活動果斷買買買

評分

送貨快,購物方便,很好很好

評分

評分

這本書我喜歡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