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二十四史》展现了炎黄以来中国近五千年的发展历程,是乾隆皇帝钦定的“中华正史”,也是研究中国历史乃至中国古代文化的资料宝库。面对这部总计三千二百余卷、四千多万字的鸿篇巨著,难以短时间诵读领会,本书攫取其中精华篇目以飨读者,以点滴精华管窥悠悠史话。
内容简介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个主要朝代的正史合辑,以纪传体从上古黄帝记述到明末崇祯。为使读者尽览史学精粹,本书特遴选二十四部史书精华篇目,以飨读者。
本书截断先秦和秦朝时期天子诸侯一脉间的纷纷扰扰,从开启了贫民天子梦的秦末农民起义讲到南北朝天下割据局面的形成,甄选其中具代表性的十九位人物,以白话文白描他们的历史形象,以古版画再现他的神韵风采,为他们洗去稗官野史中的光怪陆离,使读者在这管窥蠡测中洞悉一个个王朝的兴衰。
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西汉·司马迁
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
——宋·曾巩
目录
史记 001
项羽本纪 001
陈涉世家 037
汉书 051
霍光传 051
金日【石+单】传 076
后汉书 085
马援传 085
班超传 110
三国志 128
武帝纪 128
诸葛亮传 174
晋书 194
王导传 194
谢安传 210
宋书 221
范晔传 221
南齐书 242
谢朓传 242
梁书 249
刘勰传 249
陈书 255
吴明彻传 255
魏书 264
崔浩传 264
北齐书 299
杨愔传 299
周书 311
苏绰传 311
南史 338
陈后主本纪 338
北史 354
尔朱荣传 354
精彩书摘
项羽本纪
【原文】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译文】
项籍,下相人,字羽。初期起兵反秦的时候,他只有二十四岁。他的叔父叫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的楚国名将项燕。项氏家族世代为楚国将领,就连姓氏也是因为被赐封在项地而取的。
项籍年少时,读书习字一无所成,就跑去学习剑术,可是又没学成,惹得项梁很生气。项籍说:“认字只能用来记姓名罢了,舞剑也只能对付一个人,都不值得学。我要学就学能对抗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他只是粗略地了解兵法的大意,就又不肯学下去了。后来,项梁被栎阳官吏追捕,就请蕲县狱掾曹咎写信给梁阳狱掾司马欣,因此事情才得以了结。项梁杀了人,同项籍一起到吴中躲避仇人。吴中的贤士大夫才能都在项梁之下。每当吴中有大徭役及丧事,常常由项梁主办,并暗中用兵法来管理约束门客、策士和年轻人,因此大家知道了他是有才能的人。秦始皇游览会稽山,经过浙江,项梁与项籍一起去围观。项籍说:“我可以取代那个人。”项梁立刻捂住他的嘴,说:“别胡说,这可是诛灭全族的大罪!”不过,项梁也因此发现项籍不同寻常。项籍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即使吴中子弟也很畏惧他。
……
《万卷楼国学经典(升级版):二十四史精华·上》 拨开历史的迷雾,洞悉王朝的兴衰,品读中华文明的脉搏。 《二十四史精华·上》作为“万卷楼国学经典(升级版)”的重要组成部分,精选了中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涵盖了从远古传说直至清朝灭亡的宏大历史画卷。本书以高度凝练的文字,梳理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风貌,以及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其编纂的宗旨在于,让读者能够在有限的篇幅内,系统、清晰地把握中国古代史的整体脉络,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发展轨迹和独特文明的形成原因。 一、 精选内容的价值与意义 本书并非简单地摘录原文,而是经过精心提炼与编排,旨在呈现二十四史中最具代表性、最富思想性、最能体现历史发展规律的精华内容。 精炼文字,提高可读性: 二十四史原著篇幅浩瀚,语言古奥,对于当代读者而言,阅读门槛较高。《二十四史精华·上》致力于化繁为简,剔除冗余,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清晰的逻辑重新阐述史实,让宏大的历史叙事变得触手可及。 聚焦核心,把握脉络: 本书重点选取了各朝代的开端、鼎盛、衰落与灭亡的关键节点,以及影响深远的重大变革和制度演变。通过对这些核心内容的深入解读,读者能够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演进、经济模式的变迁、文化思潮的起伏,以及中国社会结构的动态变化。 人物聚焦,洞悉人性: 历史是由人书写的。《二十四史精华·上》不仅关注宏大的历史事件,更深入刻画了那些在时代浪潮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帝王将相、文人名士、英雄豪杰。通过对他们的生平、决策、功过是非的剖析,读者可以体悟历史人物的复杂性,理解其行为背后的动机,并从中汲取智慧与教训。 文化传承,文明根脉: 中国古代历史是中华文明最宝贵的载体。《二十四史精华·上》在叙述历史事件的同时,也着力展现了各时期在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帮助读者理解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及其绵延不绝的生命力。 二、 内容体系与编排特色 《二十四史精华·上》的编排遵循严谨的历史逻辑和清晰的叙事结构,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历史认知框架。 朝代划分,脉络清晰: 本书以中国古代朝代更迭为基本框架,从先秦时期直至明朝灭亡,将历史事件和人物有序地纳入各自所属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讲述。每一朝代的开篇,都会简要介绍其兴起的背景、主要疆域以及核心政治特点,为读者建立起初步的空间和时间概念。 事件详述,重点突出: 对于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如秦朝的统一、汉武帝的改革、唐朝的盛世、宋朝的积弱、元朝的统治、明朝的建立与衰落等,本书会进行详尽的叙述,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产生的影响以及后世的评价。叙述力求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臆断。 人物传记,生动鲜活: 本书精选了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如秦始皇、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宋太祖赵匡胤、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等。通过对其生平事迹、政治才能、性格特点的刻画,还原了历史人物的鲜活形象,让读者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历史的温度。 制度演变,纵览全局: 政治制度是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二十四史精华·上》会重点梳理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如分封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监察制度等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揭示其对社会结构和权力运作的影响。 文化风貌,多元呈现: 除了政治军事,本书还会触及各时代的文化、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例如,汉代的经学繁荣、唐代的诗歌成就、宋代的理学兴起、明代的市民文学发展等,都将有所体现,展现中国古代文明的丰富多彩。 三、 适用读者对象 《二十四史精华·上》适合广泛的读者群体,尤其是: 对中国古代史感兴趣的初学者: 本书能够帮助初学者建立起对中国古代史的系统认知,克服阅读原著的困难。 希望深入了解中国历史的学生: 本书为学生提供了扎实的历史知识基础,有助于其理解课堂所学,拓展阅读视野。 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追求的读者: 本书是了解中国古代政治、社会、文化的重要窗口,有助于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明的根源。 寻求历史智慧的读者: 通过学习历史,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获得启迪,更好地认识当下,预见未来。 渴望提升人文素养的读者: 历史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本书有助于提升读者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文化鉴赏能力。 四、 结语 《万卷楼国学经典(升级版):二十四史精华·上》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读物,更是一部连接古今、传承文明的桥梁。它以精炼的笔触,描绘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深入的洞察,揭示出王朝兴衰的内在逻辑;以鲜活的人物,展现出人性的光辉与复杂。阅读本书,如同穿越时空的隧道,与古人对话,与历史共鸣,从而获得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刻的理解和更丰富的人生体验。它将引领您在浩瀚的史海中扬帆远航,领略中华民族千年文明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