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靜坐是一門既古老又科學的身心靈修煉方法。蔣維喬先生經過精心研究,努力剔除迷信,保留科學、親曆親為。《因是子靜坐法》即是先生幾十年親身經驗的總結,首次客觀地說日月傳統功法的科學原理,不講怪力亂神,隻講實證養生,簡單明瞭、便於掌握,“一掃嚮者怪異之談,而以心理的、生理的說明之”,讀者若能按照書中所述如實修煉,定能激發身體潛能、受益一生。
作者簡介
蔣維喬(1873-1958),教育傢、哲學傢、佛學傢、養生傢。字竹莊,自號因是子。江蘇武進人。經過科舉考試入常州府學。光緒21年先後入江陰南菁書院和常州緻用精捨繼續深造,棄八股文,研究西學。
目錄
第一部分
因是子靜坐法
原序
第一章 生命與呼吸
第二章 疾病的來源
第三章 疾病的預防
第四章 靜坐的方法
第五章 原理篇
第六章 方法篇
第七章 經驗篇
第八章 動與靜應兼修
第九章 結尾語
第二部分
因是子靜坐法續編
第一章 靜坐前後之調和功夫
第二章 正修止觀功夫
第三章 善根發現
第四章 覺知魔事
第五章 治病
第六章 證果
附錄 佛學大要
第三部分
因是子靜坐衛生實驗談
第一章 緒言
第二章 靜坐的原理
第三章 靜坐與生理的關係
第四章 靜坐的方法
第五章 止觀法門
第六章 六妙法門
第七章 我的經驗
第八章 晚年時代
第九章 結語
附錄1 一年又半的靜坐經驗
附錄2 修習靜坐法三年實驗記
附錄3 我靜坐的經過和成效
第四部分
附編:靜坐要訣
序
第一章 辨誌篇
第二章 豫行篇
第三章 修證篇
第四章 調息篇
第五章 遣欲篇
第五章 廣愛篇
後記
精彩書摘
《因是子靜坐法》:
全身之重心 人生之根本在臍,吾即言之矣,古之有道之士,蓋早知之,故有修養丹田之法。丹田者,亦名氣海,在臍下腹部是也。顧吾之為是書,意在發揮平素之心得,以論理地記述之,絕不願參以道傢鉛汞之說,故不取嚮者丹田之名稱,而名之日重心。物理學之公例,凡物重心定則安;重心偏則傾:百尺之塔,淩雲之閣,巍然獨峙而不倚者何故?日惟循重心之公例故。
悲哉世俗之人,不知反求其根本,而安定其重心;終日蠅營,神明憧擾,緻心性失其和平,官骸不能從令,疾病災厄,於焉乘之,殊可憫已。靜坐之法,淺言之,乃凝集吾之心意,注於重心之一點,使之安定。行持既久,由勉強幾於自然,於是全身細胞,悉皆聽命,煩惱不生,悅懌無量。儒傢之主靜,‘老氏之抱一,佛傢之禪觀,命名各異,究其實,罔非求重心之安定而己。
靜坐與生理的關係 人體之構造,復雜精妙,實有不可思議者。今日科學雖發達,於此學尚隻窺其途徑,未能造其極也。
請就生理學上言之:吾人全體機關之最大作用,首在生活。即攝取體外之滋養質,供給於體內各機關;排泄體內之廢料於體外而己;是名新陳代謝。新陳代謝之作用,無一息停止;司其樞紐者,厥惟循環器。循環器,包括心髒、脈管、淋巴腺而言。所以運行血液於全身,循環不已者也。心髒有四房,為發血器官;脈管有動脈、有靜脈;淋巴腺遍布全身,與靜脈並行;一麵吸收營養物,輸送於動脈管;一麵攝取老廢物,達於靜脈管。血液之循環,全恃呼吸;呼齣碳酸氣,吸進氧氣,使靜脈中紫血,變為紅血輸入動脈。此循環約二十四秒時,全體一周;一晝夜三乾六百周。
吾人呼吸次數,一晝夜二萬餘次;所吸清氣,共三百八十餘方尺;每人體中血液,平均以二升五閤計。所澄之血,有一萬五韆餘斤;如此偉大之工作,吾人初不自覺也。運行之速如此。若呼吸閤法,血液無阻滯,則身體健康;一有阻滯,則各機關受其病;各機關或有損傷,亦能使血液阻滯而生病。
血液停滯,百病遂生。其原因有種種: (1)呼吸不閤法,不能盡吸氧吐碳之功用。
(2)常人全身血量,半儲於腹部;腹力不緊,恒多鬱血,使他部失調。
(3)內髒器官,屬交感神經所管轄,不能直接達於大腦,在生理學上謂之不隨意筋;言其作用,雖在人之睡臥時,全身靜止,亦不稍停,不能以人之心意左右之;故其阻滯而病,人每不及預防。
(4)心髒跳動時,於動脈之發血接近而有力;至靜脈管,則自頭部及四肢,迴血入心,心髒跳動之力,所及甚微,故亦易停滯。
人身有肉體與精神兩方麵,而其不可思議處,多在精神方麵,此宗教及哲學所由起也。持極端惟物論者,則謂吾人心意之作用,不過有生以來經驗之跡象,印於腦中者,恒隨肉體以俱盡,殆不承認有精神界:持極端惟心論者反,謂世界一切,皆由心造,無心則無物;是皆陷於一偏之見。究之心身兩方麵,不可偏廢,而心意尤能影響於肉體。概而論之,其例實多:愧恥內蘊,則顔為之赤;沉愁終夜,則發為之白;此精神之影響於形體一也。愉快時則五官之所見所聞皆美,悲哀時則否;此精神之影響於形體二也。
……
前言/序言
《因是子靜坐法》:沉靜內觀,開啓身心和諧之旅 在這紛繁復雜、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常常感到身心疲憊,被無盡的焦慮和煩惱所睏擾。現代生活的高壓節奏,讓許多人渴望尋得一片心靈的淨土,找迴內心的寜靜與平和。《因是子靜坐法》便是一本專為渴望安頓身心、探索內在智慧的讀者而設計的指南。它並非一本探討深奧哲學理論的書籍,也不是一本提供速成技巧的勵誌讀物,而是一本引導讀者踏上自我覺察、身心整閤的實踐之路的著作。 本書的核心在於“靜坐”,但並非傳統意義上那種要求擺齣固定姿勢、摒棄雜念的刻闆修行。它提供的是一套更為靈活、貼近生活、易於實踐的靜坐方法。這裏的“靜坐”是一種狀態,是一種與自我相處的方式,是一種重新連接身體與心靈的橋梁。本書的作者,以其豐富的人生閱曆和深刻的體悟,將深奧的靜坐原理轉化為具象化、可操作的步驟,讓無論是否有過靜坐經驗的讀者,都能從中受益。 《因是子靜坐法》的魅力在於其“因是子”的獨特視角。“因是子”並非一個神秘的導師,而是作者用來代指每一個獨立的個體,每一個在生活中努力前行的“我”。這種稱呼拉近瞭讀者與書本的距離,讓讀者感受到作者並非高高在上地傳授知識,而是與讀者一同探索,一同成長。這種親切的稱呼也暗示瞭本書的核心理念:認識“我”,理解“我”,最終成為更真實的“我”。 本書的結構清晰,內容循序漸進,旨在帶領讀者一步步深入自我。 第一部分:認識靜坐的本質與價值 在開始具體的靜坐練習之前,本書首先會深入淺齣地闡述靜坐的意義。許多人對靜坐存在誤解,認為它是一種逃避現實的方式,或者需要極高的天賦和毅力。本書會打破這些刻闆印象,強調靜坐並非逃避,而是更好地麵對;靜坐並非是為瞭達到某種超凡的境界,而是為瞭更好地活在當下。 作者會從多個維度解釋靜坐的價值: 生理層麵: 講解靜坐如何幫助身體放鬆,緩解肌肉緊張,降低心率和血壓,促進身體的自然修復。它會解釋大腦在靜坐狀態下的變化,以及這對身心健康帶來的積極影響,比如改善睡眠質量,增強免疫力等。 心理層麵: 闡述靜坐如何幫助我們認識並管理情緒,減少焦慮、抑鬱和壓力。它會引導讀者理解思維的運作模式,學會觀察而非沉溺於念頭,從而獲得內心的平靜與清晰。 精神層麵: 探討靜坐如何幫助我們提升專注力、洞察力,以及培養慈悲心和感恩之心。它會揭示靜坐是通往自我認知和精神成長的重要途徑。 這一部分的內容,會通過生動的故事、貼近生活的比喻,以及一些科學研究的佐證,讓讀者對靜坐産生濃厚的興趣和堅定的信心。 第二部分:基礎靜坐練習的導引 在建立瞭對靜坐的正確認識後,本書將進入具體的練習階段。這部分內容是本書的核心,提供瞭詳細、易於理解的靜坐指導。 準備工作: 詳細介紹靜坐前的準備,包括選擇安靜的環境、舒適的坐姿(強調不強求盤腿,可以用椅子、沙發等,以舒適為首要原則)、閤適的衣物,以及時間安排。作者會強調,靜坐不應該成為一種負擔,而是一種自然的習慣。 呼吸的引導: 呼吸是連接身體和意識最直接的紐帶。本書將提供多種呼吸練習,幫助讀者將注意力引嚮呼吸,感受呼吸的進齣,體會呼吸的節奏。這些練習包括簡單的腹式呼吸、胸式呼吸,以及一些引導氣息流動的練習。作者會細緻講解每一個步驟,並提供一些常見的呼吸體驗和應對方法。 身體掃描(Body Scan): 這是一個重要的練習,旨在幫助讀者重新連接身體,感受身體的每一個部位。本書會提供詳細的身體掃描引導語,帶領讀者將注意力從腳尖到頭頂,依次關注身體的每一個感覺,包括溫暖、冰冷、緊綳、放鬆、麻木等。通過身體掃描,讀者可以更加敏銳地感知身體的信號,並學會釋放身體的緊張。 注意力訓練: 靜坐並非“什麼都不想”,而是學會將注意力導嚮我們想要的地方,並溫柔地將遊走的思緒拉迴。本書會提供多種注意力訓練的方法,比如專注於呼吸、專注於身體某個部位的感覺、專注於一種聲音等。當思緒跑掉時,本書會引導讀者以慈悲心和耐心,不加評判地將注意力重新拉迴。 觀察念頭(Thoughts Observation): 這是靜坐中非常關鍵也是最具挑戰性的部分。本書會幫助讀者理解念頭隻是心理活動,並非“我”。通過觀察念頭,讀者可以學習到念頭齣現的模式,認識到哪些念頭是真實的,哪些是想象的,從而減少被念頭所睏擾。本書會提供一些方法,如將念頭想象成天上的浮雲、水麵的漣漪,隻是看著它們來去。 在這一部分,作者會不斷強調“覺察”的重要性。覺察不是評判,不是控製,而是如實地看見。 第三部分:融入生活的靜坐實踐 靜坐的最終目的是為瞭更好地生活。本書的第三部分,將引導讀者將靜坐的益處帶入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麵。 情緒的覺察與轉化: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靜坐的技巧來覺察並管理情緒?當憤怒、焦慮、悲傷等情緒齣現時,如何不被情緒淹沒,而是以一種更平靜、更智慧的方式來應對?本書會提供具體的策略和練習,例如在情緒升起時,先深呼吸,然後觀察情緒的感覺,並嘗試以一種接納的態度來麵對。 專注力的提升: 如何在工作、學習和日常瑣事中保持專注?作者會分享如何在不刻意追求高難度的情況下,提升注意力的質量,減少分心,提高效率。這包括如何處理突如其來的乾擾,如何將注意力集中在當前的任務上。 人際關係的改善: 當我們更能覺察自己內心的狀態,更能理解自己的情緒時,我們也更能理解他人。本書會探討靜坐如何幫助我們培養同理心,以更平和、更具建設性的方式與他人溝通,從而改善人際關係。 應對挑戰與睏難: 生活中總有起伏和挑戰。本書會提供靜坐的智慧,幫助讀者在麵對睏難時,不被恐懼和絕望所壓倒,而是以一種更冷靜、更堅韌的態度去麵對,並從中尋找成長的機會。 感恩與活在當下: 靜坐不僅僅是技巧,更是一種生活態度。本書會引導讀者培養對生活點滴的感恩之心,學會發現和欣賞生活中的美好,並真正地活在當下,體驗生命的豐富與喜悅。 第四部分:進階的探索與深化 對於已經掌握瞭基礎靜坐技巧的讀者,本書也提供瞭一些進階的探索方嚮。 不同情境下的靜坐: 例如,如何在工作間隙進行短暫的靜坐?如何在嘈雜的環境中保持內心的寜靜? 更深的自我探索: 隨著靜坐的深入,讀者可能會開始對更深層的問題産生好奇,例如“我是誰?”“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本書會提供一些引導,幫助讀者在靜坐中進行更深入的自我探索,但會強調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急不躁。 靜坐的誤區與挑戰: 作者會坦誠地分享在靜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誤區和挑戰,例如“坐不住”、“念頭太多”、“感覺不到變化”等,並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建議。 持之以恒的動力: 如何在漫長的靜坐旅程中保持動力?本書會強調靜坐的長期益處,鼓勵讀者將靜坐視為一種滋養生命的習慣,而非短期目標。 《因是子靜坐法》以其溫和、包容的語言,深入淺齣的講解,以及對實踐性的高度重視,旨在成為讀者在尋求內心平靜與生命智慧道路上的忠實夥伴。它邀請每一位讀者,放下評判,敞開心扉,踏上這場與自我對話、與心靈相遇的奇妙旅程。這本書不會讓你瞬間擁有超能力,但它會讓你在日常的點滴中,感受到身心的舒展,思維的清晰,以及生命中那份久違的平和與喜悅。它相信,真正的力量,蘊藏在每一個沉靜的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