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收藏大傢韋力禮敬先賢之作,超100萬言,暢談古籍收藏的那些奇人、奇書、奇事。
四色彩印,配有幾百幅“芷蘭齋”曆年集藏的珍貴古籍圖片,一窺我國古籍概貌。
書名:書樓覓蹤
定價:298.00元
作者:韋力
齣版社:中信齣版集團
齣版日期:2017-04
頁碼:1392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ISBN:9787508665726
讀書選擇好版本指南
讀書,尤其是名著,必須讀好的版本。
脂(硯齋)批紅樓、毛(宗崗)批三國、金(聖嘆)批水滸、饒宗頤《國學大典》……韋力《書樓覓蹤》便是版本入門指南。
好書是曆史的見證,《書樓覓蹤》尋找書樓的同時,更是尋訪好書、尋訪曆史。
為初入藏書領域者提供收藏指南
有實力的人都在玩收藏,收藏中目前升值空間可待的是古書。
真正有升值空間的隻有文物,但玉器、青銅器、佛像、書畫,市場已經過熱,古書收藏風頭正盛。嘉德等拍賣公司每年都會舉行幾場古籍專場,同時紙質文物保存極為睏難,能保存下來的都有不錯的市場前景。
例 2015年卓德拍賣北宋刻本《西湖蓮社集》,14 000 000 落槌。
韋力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收藏古書,是古書收藏界的先驅,《書樓覓蹤》更是可以帶領讀者初窺古書收藏之門路。
文化偶像的追捧指南,暢談古籍收藏的那些奇人、奇書、奇事。
追星,不如追文化偶像!各個時代的文化偶像纔是文明火種的傳承人。偶像的趣聞軼事、曆史的傳承趣聞,有史又有料。
隨著偶像的足跡踏遍祖國大好河山,欣賞壯麗的藏書文化地圖。韋力用超過115萬的文字,三捲本,1500頁的大部頭,整理瞭一幅壯麗的中國藏書文化地圖。古籍、古跡、古人,三古閤一。
四色彩印,配有幾百幅“芷蘭齋”曆年集藏的珍貴古籍圖片,一窺我國古籍概貌。
讀書、送禮佳品
古色古香的封麵風格,與內容相得益彰。
另有特色簽名版、簽章版等典藏禮品裝可訂購。
首發期更有多款藏書票隨機贈送,精彩不容錯過。
《書樓覓蹤》是古籍收藏大傢韋力禮敬先賢之作,超100萬言,暢談古籍收藏的那些奇人、奇書、奇事。四色彩印,配有幾百幅“芷蘭齋”曆年集藏的珍貴古籍圖片,一窺我國古籍概貌。
大量傳統典籍能夠流傳至今,有賴於曆代藏書傢的薪火相傳,正是他們的盡心盡力,纔使得斯文不絕。而著名藏書傢韋力先生對於中國古代書樓的尋訪,正是對這些先賢的禮敬。關於中國古代藏書樓的尋訪,十餘年前便有《書樓尋蹤》,而《書樓覓蹤》作為韋力先生第二部相關專著,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上,都遠超第yi部。
韋力先生曆經數十年,走遍大江南北,訪問瞭百餘位先賢藏書傢的故居或遺址,從瀋括、錢謙益、黃丕烈到梁啓超、顧頡剛、鄭振鐸,這是對中國古代藏書文化的一次巡禮,亦是對於傳承瞭中國文化書香餘脈的眾多先賢的拜祭和紀念。
上捲
1北京
總序 九域蕓香/ I
序言 緻敬曆代藏書傢/ VII
孫承澤?退榖 曹雪芹到此地後寫下《紅樓夢》/ 3
弘曆?天祿琳琅五經萃室 藏書毀於太監的一把火/ 13
紀昀?閱微草堂 掙錢都用來買古舊書/ 21
硃筠?椒花吟舫 議修《四庫全書》,失傳古籍得流傳/ 29
麟慶?嫏嬛妙境 以《鴻雪因緣圖記》記錄一生/ 36
錢熙祚?守山閣 為保古墓不損毀,誓死捍衛秦山/ 44
劉位坦?疊書龕 『新紅學』的間接奠基人/ 52
潘祖蔭?滂喜齋 藏有當今國寶大盂鼎與大剋鼎/ 59
張之洞?舊居 獨創五分類法,影響瞭圖書館分類/ 67
瀋傢本?枕碧樓 沒錢買書,藉過的書多達348 部/ 76
王懿榮?天壤閣 收藏甲骨第yi人/ 84
徐世昌?書髓樓 zui愛藏書的北洋總統/ 92
董康?誦芬室 刻書精美,至今廣受藏書傢喜愛/ 99
硃啓鈐?存素堂 營造學社創建者,京城拆遷第yi人/ 108
傅增湘?藏園 翰林齣身纔能參加的藏書雅集/ 117
袁思亮?剛伐邑齋 詩似東坡,人似東坡肉/ 124
葉恭綽?幻住園 收藏毛公鼎引來許多麻煩/ 131
硃文鈞?六唐人齋 故宮碑帖佳拓的主要來源/ 140
趙元方?無悔齋 明銅活字本收藏第yi大傢/ 149
2天津
李春城?延古堂 善人的藏書/ 159
吳重憙?石蓮闇 為瞭拍照,我差點兒買下一箱胸罩/ 164
李盛鐸?木犀軒 私藏敦煌遺書第yi傢/ 172
梁啓超?飲冰室 視善本為古董的藏書觀/ 181
任鳳苞?天春園 方誌收藏天下第yi/ 190
金梁?瓜圃 鎮庫之藏現在寒齋/ 197
徐世章?濠園 藏硯名於世,善本少人知/ 206
周叔弢?自莊嚴堪 藏書五好標準的製定者/ 215
金鉞?屏廬 近代津門刻書名傢/ 226
張重威?默園 字畫創紀錄,藏書少人知/ 235
3河北
蘇天爵?滋溪書堂 用嚴謹的學術規範要求自己/ 245
梁清標?蕉林書屋 拿齣一件就能撐起省博物館/ 252
王灝?括齋 少有人提及的北方藏書大傢/ 262
4遼寜
耶律倍?望海堂 高山之上有契丹國zui大的私人藏書樓/ 275
耶律楚材?讀書堂 濛古第yi位詩人,隨成吉思汗徵戰/ 283
羅振玉?大雲書庫 zui早重視甲骨文,助劉鶚編《鐵雲藏龜》/ 289
5山西
傅山?霜紅龕 武林高手好藏書/ 301
戴廷栻?丹楓閣 甚愛陶弘景,殊悲庾子山/ 310
陳廷敬?禦書樓 主編《康熙字典》的大清廉史/ 318
楊二酉?讀書閣 晉祠內留有多處的墨跡/ 326
張敦仁?簡靜居 在數學方麵卓有成就的藏書傢/ 332
祁寯藻?祁氏書樓 三代帝師之藏不可測/ 341
耿文光?萬捲藏書樓 忽遭傢變,齣售藏書/ 348
劉篤敬?南高藏書樓 首開山西煤礦,收藏僅餘《晝錦》/ 357
張籟?海藏廬 近代山西私人藏書之冠/ 363
渠仁甫?書業誠 誠儉發傢,書捐公藏/ 370
郭象升?燕超樓 山西官局大量書版因保存得力未遭毀/ 379
6河南
硃翊鏐?崇本書樓 昔日高樓在曆史動蕩中為侵略者焚毀/ 391
李敏修?經正書捨 清代綜閤性曆史叢書《中州文獻》總編/ 399
7山東
馮溥?佳山堂 當朝一品,以用為藏/ 409
李文藻?萬捲樓 癡迷拓碑,每到一處必拓文字/ 416
丁善寶?十笏園& 孫葆田?賸園 濰坊僅存園林,賸園空留匾額/ 427
宋春舫?褐木廬 專藏洋文戲麯,書票受人關注/ 434
中捲
下捲
……
韋力,著名藏書傢,北京故宮研究院兼職研究員,嘉德拍賣等數傢公司古籍顧問。浸淫古書三十年,私傢藏書當世無兩。留心古書版本、遞藏掌故之外,緻力於中國古代藏書傢遺跡的考察與研究,收藏古籍七萬餘冊,擁有個人藏書樓“芷蘭齋”,並通過微信公眾號“芷蘭齋”與大眾分享關於藏書的一切。
著有《書魂尋蹤》、《魯迅古籍藏書漫談》、《魯迅藏書誌》、《中國古籍拍賣述評》、《芷蘭齋書跋集》、《古書之美》(閤著)、《失書記?得書記》、《古書之愛》、《古書之媒》(閤著)等。其《古書之愛》榮獲2016年度“大眾喜愛的50種圖書”美譽。
總序 九域蕓香
加古書拍賣會的所得,跟書店的師友們交往的趣聞,以及在圖書館內觀賞難得一見的珍秘。總之,這些所記,就是關於書的一切。
“一切”這個詞,說來有些絕對,畢竟這隻是我——一個叫韋力的傢夥,他的個人視野所及,當然有著很大的局限性——關於書的一切,這個zui高級的中心語,就肯定不是齣自本人之口瞭。但我承認,這句評語令我很受用。為瞭洗去自己語氣上的狂妄,在此我隻好齣賣朋友瞭,給我這組文章授予這頂桂冠的人,就是綠茶先生。
這件事情還得從微信講起,正是這位綠茶先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苦口婆心地拉我下水,終於讓我這個網盲有瞭寸進,在他的一手操辦下,辦起瞭芷蘭齋微信公眾號。其實創辦之初,我對此沒有太大的信心。這倒不是我不相信網絡的力量,而是來自我對書界的瞭解。究竟有多少真正愛書者存在於這個社會上,於我而言,是個模糊的概念,更何況我的摯愛僅是書中的舊書,舊書中的古書,這層層遞減的範圍,更加使我的所愛成為少數派中的一小撮。雖然我盼望著“吾道不孤”,但我心裏清楚,這種不能給人帶來實際好處的愛書行為,其實在社會上沒有太多人有很濃的興趣,那麼,我所寫的這些冷僻文章,究竟會有多少人來閱讀呢?綠茶比我有信心得多,事實證明,他纔是“他道不孤”,這個公眾號的閱讀人數,超齣瞭我想象的十倍以上。
人總要愛惜羽毛,既然有這麼多圍觀者,那站在颱上總要假模假式地錶演得認真一些,於是我對公眾號的欄目進行瞭調整,為瞭能夠符閤總標題,我將所有的欄目都冠以一個“書”字,比如尋訪古代藏書樓的文章,稱為“書樓”;探尋友人的藏書之處,則稱為“書房”;前往圖書館去看裏麵的珍寶,則簡稱為“書館”;每月友人所贈的大作,則稱為“書物”,諸如此類,至今已分齣來近十個欄目。
俗話說,知識就是力量,其實積纍也同樣是力量。本來的無心插柳,經過瞭時間堆積,漸漸使得有些欄目形成瞭規模。在友人的鼓勵下,我又想令其迴歸本源,變成電子時代的紙本書。在我的心目中,著作依然還是應慎重其事的一個工程,既然變成瞭白紙黑字,那就需要敘述上的相對周嚴,框架上的基本完整。在這種想法的促進下,我又開始瞭新的尋訪,而這個尋訪的大半目的,是彌補版塊上的缺口。
在具體的版塊名稱上,當然就不能如公眾號那樣隨意,要相應地調整。因此,這個書係zui終能齣幾種,每種具體的名稱是什麼,恕我在此不能盡告。
倒是要解釋一下這個書係總稱的來由。既然是跟書有關的一切,而其範圍又局限於國內,我首先想到瞭“中國”,但這個詞讓個人用起來有僭越之嫌,而叫“華夏”,又似乎太過偉大,“神州”則帶有悲壯色彩,這讓我想起瞭那句詩——恨不奮身韆載上,趁古人未說吾先說。既然沒有穿越的本領,那我隻好麵對現實,於是靈光一現,想齣瞭“九域”這個詞。
《晉書?孫惠傳》有這樣一句話,“今明公名著天下,聲振九域”,晉代的陶潛在《贈羊長史》詩中,也說到“九域甫已一,逝將理舟輿”,著名的《六臣注文選》中,則有“綏爰九域,罔不率俾”,李善給這句話的注釋為:“薛君曰,九域,九州也。”故而,九域即九州之意。其實,徑用“九州”也很響亮,可惜龔定庵的“九州風氣恃風雷”,把這兩個字幾乎用成瞭他的專利。所以我將自己的叢書,以“九域”來冠名,說瞭一大堆,不過就是個地理範圍的概念。
“蕓香”二字,需要慎重地念叨一番。我看到一篇文獻,其解釋“蕓香”是一種灌木,株高一米,而後有詳細的描述詞,並陳述蕓香的藥用價值:“祛風鎮痙、通經、殺蟲、清熱解毒、散瘀止痛。用於感冒發熱,牙痛,月經不調,小兒濕疹;外用治瘡癤腫毒,跌打損傷……”看到這麼多的作用,我的第yi反應是,這是製作大力丸的好材料。即便鋪陳瞭這麼多的功效,可能這位作者還是覺得意猶未盡,接著又有如下描述:“省市級以上的圖書館大多仍用蕓草來保護珍貴的典籍,用於保護紙類藏品。”看到這句話,當然令我大感興趣。我說過,凡是跟書有關的一切,我都感興趣。可惜,這篇文章的作者把一件事情搞混瞭,那就是,蕓香有兩種,一種是如其所說的小灌木,這種蕓香屬於木本,另有一種草本的蕓香,纔是古人用作驅蟲劑的。再說瞭,這位作者規定齣的使用範圍也有著權wei性的武斷,他隻允許省市級以上圖書館來使用蕓香,難道縣鄉級的就沒有資格瞭?更何況我在古書中看到瞭不少名傢舊藏裏麵都夾藏著蕓香葉片,這些都是私人使用,那更是一種“僭越”瞭。
不管怎麼樣吧,草本蕓香的確是古代藏書的驅蟲劑,這是宋代科學傢瀋括說的。瀋先生在《夢溪筆談》中對蕓香的作用有如下描述:“古人藏書闢蠹用蕓。蕓,香草也,今人謂之七裏香者也。葉類豌豆,作小叢生,其葉極芬香,鞦後葉間微白,如粉汙。闢蠹殊驗,南人采置席下,能去蚤虱。”
古人是確信蕓香可以闢蠹的,所以常在古書裏夾上蕓香葉。其實我覺得這件事情很值得思考,因為愛書人都自稱是蠹魚,比如“來生恐在蠹魚中”“生是書叢一蠹魚”等等,既然愛書的人都號稱是蠹魚,那麼在書內放蕓香草,豈不等於設計自殺嗎?這之間的悖論,我也難解。好在古人不管這一套,對於蠹魚這個小精靈,一嘆三詠,比如唐代常袞在《晚鞦集賢院即事》詩中就有“墨潤水文繭,香銷蠹字魚”這樣的詩句,而楊巨源同樣有“蕓香能護字,鉛槧善呈書”,讀到這樣的詩句,足可以說明,這位楊巨源是個藏書傢,否則絕難說齣如此貼切的術語。而古人往往也會在自己的書齋名中用上“蕓香”二字,這一切,都足可以說明,愛書之人跟蕓香有著莫名其妙的不可或離,既然是這樣,那我也以“人無忌,我亦無忌”來使用之。
總之,九域蕓香,說到底就是韋力眼中的中國書人書事。
《書樓覓蹤》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深刻的感受,是一種“失落與重逢”的情感交織。韋力先生以他獨特的視角,帶領我們去追尋那些在中國大地上一度輝煌,卻又漸漸消逝的“書樓”。這些書樓,從古時的藏書閣、書院,到近代各種形式的書店、報刊社,它們不僅僅是儲存和傳播知識的場所,更是承載瞭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記憶和精神寄托。 我尤其被打動的是他對那些“消失的書店”的描繪。那些曾經熙熙攘攘、人聲鼎沸的書店,如今可能隻剩下幾張泛黃的老照片,或者在老一輩人的記憶中依稀可見。韋力先生並沒有簡單地為它們的消失而感到悲傷,而是用一種溫情而充滿敬意的筆觸,去還原它們曾經的樣子,去記錄它們曾經的故事。他讓我們看到,那些書店不僅僅是賣書的地方,更是時代的見證者,是文化傳承的載體。 他筆下的書店老闆,也絕不僅僅是普通的商人。他們往往是對書籍懷有深厚情感的知識分子,是文化的守護者。他們用自己的熱情和堅持,在艱難的環境中,為人們保留瞭一方閱讀的天地。讀到這些,不禁讓人感慨萬韆,也對如今依然堅守的獨立書店,充滿瞭敬意。 韋力先生的文字,沒有矯揉造作,沒有華麗辭藻,卻有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它像涓涓細流,緩緩沁入心田,引發讀者對文化、對曆史、對自己與書籍關係的深刻思考。這本書,是一次溫暖的尋覓,也是一次珍貴的重逢。
評分剛剛翻完《中信書店·書樓覓蹤》,韋力先生這本小冊子,與其說是尋書,不如說是尋覓一段段失落的文化印記,以及那些與書籍共生的人文溫度。讀他的文字,總有一種穿越時空的錯覺,仿佛跟著他漫步在中國古老的街巷,在泛黃的書頁間,觸摸那些早已消逝的時光。書名中的“覓蹤”二字,實在是恰如其分。它並非是在地圖上尋找一個具體的地點,而是追尋那些曾經承載過書籍、滋養過靈魂的實體空間——那些被稱為“書樓”的場所。從古代的書院、藏書閣,到近代開埠後興起的各類報刊社、書局,再到如今雖然數量銳減卻依然頑強存在的獨立書店,韋力先生用他細膩的筆觸,勾勒齣瞭一幅幅生動的畫麵。 他筆下的書樓,不再是冰冷堅硬的建築,而是充滿瞭生命力的有機體。它們見證瞭知識的傳播、思想的碰撞,也記錄瞭時代的變遷、人情的冷暖。比如,他提到的一些老式書店,店主往往與顧客之間有著深厚的交情,不僅僅是買賣關係,更像是朋友、師長。顧客來買書,不僅僅是為瞭獲取信息,更是為瞭獲得一種歸屬感,一種精神上的慰藉。而書店老闆,則像一個保管著秘密花園的園丁,用自己的熱情和專業,守護著這片知識的綠洲。韋力先生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辭藻,卻有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仿佛一股清泉,緩緩流淌過讀者的心田,洗滌掉浮躁,留下寜靜。
評分《書樓覓蹤》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關於書店的書,不如說是一本關於“人”的書。韋力先生的視角非常獨特,他關注的重點,並非是書籍本身的價值,也不是書店的裝潢設計,而是那些在書店裏穿梭的身影,那些與書為伴的靈魂。他筆下的書店老闆,往往不是一般的商人,他們對書有著近乎癡迷的熱愛,對知識有著深深的敬畏。他們不僅僅是書籍的搬運工,更是文化的傳播者,是精神的守望者。 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他描述一些老式書店的場景。那些書店,沒有精緻的裝修,沒有舒適的座椅,甚至可能有些擁擠,但那裏卻彌漫著一種獨特的氛圍。空氣中混閤著紙張、油墨、以及淡淡的塵埃的味道,這種味道,對於真正愛書的人來說,是一種久違的鄉愁,一種溫暖的召喚。書店老闆往往與顧客有著長年的交情,他們熟悉每一個常客的喜好,甚至能預判到他們下一本想讀什麼書。這種人與書、人與人之間的聯結,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碎片化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 韋力先生的文字,不煽情,不誇張,但字裏行間流露齣的真摯情感,卻能深深打動人心。他用一種平實而充滿力量的語言,描繪齣那些被遺忘的角落,那些被忽視的人物,以及那些隱藏在平凡生活中的閃光點。讀這本書,就像是走進瞭一個個溫暖的舊時光,與那些可愛的人們不期而遇,仿佛也成瞭他們故事的一部分。
評分讀《中信書店·書樓覓蹤》,與其說是在閱讀一本書,不如說是在進行一場精神上的漫遊。韋力先生以他敏銳的觀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我們打開瞭一扇扇通往曆史深處的大門。他所描繪的“書樓”,早已超越瞭單純的物理空間概念,它承載的是一種文化基因,一種閱讀傳統,一種生活態度。 我最欣賞他處理細節的方式。他不會宏大敘事,而是從一個個具體的、甚至有些微不足道的細節切入,比如某傢書店門口的老式招牌,某個書架上泛黃的標簽,甚至是某位書店老闆不經意間說齣的一句話。這些細節,看似尋常,卻在韋力先生的筆下,被賦予瞭獨特的生命力和曆史感,它們共同構成瞭那個時代、那傢書店獨一無二的印記。 他筆下的書店,不僅僅是商品流通的場所,更是思想交流的平颱,是精神寄托的港灣。他讓我們看到,曾經的書店,是如何成為社會變革的催化劑,是如何滋養一代代讀書人的精神世界。而如今,在快速變化的時代背景下,那些堅持下來的獨立書店,又在以怎樣的姿態,繼續守護著這份文化的火種,讓人在感嘆之餘,也充滿瞭希望。 韋力先生的文字,有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它不張揚,不煽情,卻能觸及人心最柔軟的地方。讀他的書,仿佛是與一位老朋友在閑聊,輕鬆自然,卻又意味深長。他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與書籍的關係,重新思考文化在生活中的意義。
評分《中信書店·書樓覓蹤》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種意外的“遇見”。我並非是一個對書店曆史有特彆研究的讀者,但韋力先生的文字,卻有一種獨特的魅力,能夠牢牢地吸引住我。他筆下的“書樓”,早已超越瞭單純的房屋建築的概念,它是一種文化符號,一種精神象徵。 他從古代文人的書齋、藏書閣寫起,將那些被曆史長河衝刷得模糊的場景,用充滿畫麵感的語言重新呈現。那些地方,不僅是藏書之所,更是文人雅士的精神寄托,是思想碰撞的熔爐。然後,他將視角轉嚮近代,那些在時代變革浪潮中誕生的各種書店、報刊社,它們在傳播新思想、啓迪民智方麵,發揮瞭不可估量的作用。 令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韋力先生在描述這些書店時,總是不著痕跡地融入瞭對人的關注。他筆下的書店老闆,往往不是簡單的生意人,他們可能是滿腹經綸的學者,也可能是懷揣理想的青年。他們用自己的熱情和執著,維係著這份文化事業,也塑造瞭書店獨特的靈魂。 這種對人的關注,讓這本書充滿瞭人情味。讀這本書,我不僅僅是在瞭解曆史,更像是在與那些曾經生活在書店裏的人們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每一次翻閱,都仿佛走進瞭一個個溫暖的舊時光,感受著那份對書籍的熱愛,那份對知識的敬畏。
評分讀完《中信書店·書樓覓蹤》,我最大的感受是,原來一間小小的書店,竟然能承載如此厚重的曆史與人文。韋力先生的筆觸,並沒有局限於當下,而是將目光投嚮瞭更遠的過去,追溯著中國書籍傳播與閱讀文化的發展脈絡。他從古籍中的“書樓”講起,那些皇傢藏書閣、文人書齋,承載的是一種精英式的文化傳承;而後,隨著時代的發展,書店的功能和形態也發生瞭巨大的變化。 他描繪的近代書店,往往與社會的變革、思想的啓濛緊密相連。報刊社、齣版社、以及各種形式的圖書銷售場所,在那個動蕩的年代,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是新思想傳播的陣地,是文化覺醒的號角。而書店老闆,也絕不僅僅是生意人,他們往往是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文化情懷的知識分子,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去經營一份事業,去守護一份文化。 讓我頗感唏噓的是,很多如今已經消失的書店,在韋力先生的筆下,重新煥發瞭生機。他捕捉到瞭那些已經被遺忘的細節,比如某傢書店門口的招牌,某個書架的擺放方式,甚至是一種特定的氣味。這些細節,構成瞭書店獨特的靈魂,也構成瞭我們集體記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本書,不僅是對書店的記錄,更是對中國近現代文化史的一次溫情迴顧,讓人在閱讀中,既能看到曆史的變遷,也能感受到文化的溫度。
評分我必須承認,《書樓覓蹤》這本書,在我翻開它的第一頁之前,我對“書樓”這個概念,並沒有多麼清晰的認知。在我腦海中,“書樓”大概就是古代那種藏書的地方,或者是一些非常古老的圖書館。然而,韋力先生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對這個詞匯的理解,也讓我對中國的書籍傳播史,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 他從很早的時代寫起,將那些在史書中一筆帶過的“書樓”,用生動的筆觸描繪齣來。這些地方,不僅僅是書籍的堆砌,更是知識的殿堂,是思想的溫床。然後,他將目光轉嚮瞭近代,那些隨著時代變遷而湧現的各種書店、報刊社,它們在那個變革的年代,扮演瞭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是新思想的傳播者,是文化啓濛的先驅。 最讓我著迷的是,韋力先生並沒有停留在宏觀的曆史敘述,而是非常善於捕捉那些微小的、卻極具代錶性的細節。他筆下的書店,可能是一傢街角的小書店,也可能是一傢曾經名噪一時的報刊發行社。他會關注書店的門麵、書架的陳設、甚至書店老闆的言談舉止。這些細節,匯集在一起,就構成瞭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書樓”形象,仿佛就呈現在我的眼前。 讀這本書,讓我深切地感受到,書籍的傳播,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背後凝聚瞭無數人的心血和智慧。而“書樓”,正是這些心血和智慧的物質載體,是連接過去與現在,連接知識與讀者的橋梁。
評分《書樓覓蹤》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種意外的驚喜。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較為枯燥的關於書店曆史的學術著作,但事實證明,我的想法大錯特錯瞭。韋力先生的文字,充滿瞭生活氣息和人文關懷,他並沒有用冷冰冰的史實來堆砌,而是用他獨特的視角,將一個個書店,一個個書店背後的人物,都賦予瞭鮮活的生命。 他寫書店,絕不僅僅是寫它的地理位置、它的規模大小,他更關注的是書店的“靈魂”。在他看來,一傢有靈魂的書店,不僅僅是賣書的地方,更是一個文化空間,一個精神傢園。在那裏,你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寜靜,可以與有趣的靈魂不期而遇,可以感受到知識的力量和人文的溫度。 我特彆喜歡他描寫的那些老式書店。它們可能沒有華麗的裝潢,沒有舒適的座椅,甚至可能有些陳舊,但那裏卻有一種獨特的魅力,一種讓人沉醉的氣質。空氣中彌漫著紙張和油墨的混閤味道,書架上擺滿瞭各式各樣的書籍,這些書籍,都承載著一段段故事,一段段曆史。而書店老闆,更像是這些故事的守護者,他們用自己的熱情和執著,維係著這份文化的傳承。 韋力先生的文字,有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它不像那些激昂的文字那樣引人注目,卻像一股清泉,緩緩流淌過你的心田,留下淡淡的餘韻。讀這本書,讓我對書店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我對那些默默守護文化的人們,充滿瞭敬意。
評分《書樓覓蹤》這本書,讓我有一種“尋幽探秘”的閱讀體驗。韋力先生並非是那種喜歡大張旗鼓地宣傳某個觀點的人,他的文字,更像是一種沉靜的探索,一種溫潤的發現。他帶領我們去尋找那些在中國現代文化史上,可能曾經扮演過重要角色,但如今卻漸漸被遺忘的“書樓”。 他從很早的時代寫起,將那些古籍中模糊的記載,用生動的想象和考證,還原齣當年“書樓”的模樣。它們不僅僅是建築,更是一種文化現象,一種知識傳承的方式。然後,他將視角拉迴到近現代,那些在大時代背景下,湧現齣的各種書店、報刊社,它們在傳播新思想、啓迪民智方麵,發揮瞭無可替代的作用。 我最欣賞的是,韋力先生並沒有局限於介紹書店的“硬件”設施,而是非常關注書店的“靈魂”——人。他筆下的書店老闆,往往有著自己獨特的經營理念和文化情懷,他們是書籍的守護者,也是文化的傳播者。他捕捉到瞭這些人物身上的閃光點,使得這些曾經的書店,又重新煥發瞭生命力。 讀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瞭一種曆史的厚重感,也感受到瞭一種人文的溫度。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書店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中國近現代文化史的書,一本關於人與書、人與時代之間關係的深刻解讀。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獲得新的啓示和感悟。
評分坦白說,在讀《書樓覓蹤》之前,我對“書樓”這個詞的理解,還停留在比較淺顯的層麵。以為就是古代的藏書樓,或者是一些非常有年代感的圖書館。但是,韋力先生的這本書,卻以一種非常溫和、細膩的方式,嚮我展示瞭一個更加豐富、更加多元的“書樓”世界。 他不僅僅講述瞭那些宏偉的皇傢藏書閣,那些文人墨客的書齋,更將目光投嚮瞭更廣闊的社會層麵。從近代以來,各種各樣的書店、報刊社,甚至是角落裏不起眼的書攤,在他筆下,都成瞭值得記錄和迴味的“書樓”。它們承載著不同的時代印記,傳播著不同層麵的知識,滋養著不同群體的精神世界。 我尤其被他描繪的那些“小人物”所打動。那些經營著一傢小書店的老闆,那些在書店裏辛勤工作的夥計,他們或許沒有顯赫的身份,但他們卻是書籍傳播鏈條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他們的堅持和付齣,纔使得知識的光芒能夠傳遞下去。韋力先生並沒有刻意去拔高他們的形象,而是用一種平實而充滿敬意的筆觸,記錄下他們的平凡與偉大。 這本書,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故作高深的理論,它就像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來,講述著那些關於書籍、關於書店、關於人的故事。每一次閱讀,都仿佛是一次溫暖的旅程,讓我對“書”這個字,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更深的敬意。
評分給傢人買的,好評!
評分朋友說還不錯。
評分不錯的好書,推薦大傢一起購買!!
評分豪華漂亮,內容豐富!!!
評分非常好的一套書,內容印刷非常棒,唯一不足就是書匣和書角已經萎縮瞭,應該是撞擊磕碰造成的,所以快遞包裝和裝卸給我留下瞭一個小遺憾,如果不能保證物品的完好,即使免費快遞也不盡人意。
評分京東買東西真是又快又便宜又省心!
評分很好的一套書,精美絕倫。
評分很好的一套書,精美絕倫。
評分朋友說還不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