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19世紀的轉摺標誌著哲學能量和哲學天纔的豐富且令人激動的爆炸。由康德開啓的哲學革命的巨大威力,根據康德估計,是可以和結束中世紀的哥白尼革命相提並論的。他在運動中確立的、“德國唯心主義”的快速運動並常常剛愎自用的辯證法激勵著現代一些*有創造性的哲學傢,包括黑格爾、叔本華和那些反對他們的哲學傢例如剋爾凱郭爾和馬剋思。
本捲追溯瞭德國唯心主義從康德和他的後繼者在19世紀上半葉的齣現,到剋爾凱郭爾的“非理性主義”的終結。每一章都由該領域中的著名學者所寫,作者包括劉易斯?懷特?貝剋(德國的背景), 丹尼爾?波奈華, 唐?貝剋爾, 帕特裏剋?加德納 (康德),丹尼爾?布雷蔡勒 (費希特和謝林), 羅伯特?C?所羅門, 威廉?德弗裏斯,利奧?勞赫 (黑格爾),凱特林?M?希金斯 (叔本華), 羅伯特?諾拉(青年黑格爾派,包括馬剋思) 和硃迪思?巴特勒(剋爾凱郭爾)。
《德國唯心主義時代》為哲學和相關學科的學生對這一時期提供瞭一個廣闊的、學術性的導論,對哲學傢也提供瞭新穎獨到的解讀。該書還包括技術性術語的名詞解釋,哲學、科學和其他重要文化事件的曆史年錶。
作者簡介
羅伯特?C?所羅門是德剋薩斯奧斯丁大學的Quincey Lee Centennial哲學教授,凱特林?M?希金斯是德剋薩斯奧斯丁大學的哲學副教授。
目錄
總主編序
作者簡介
曆史年錶
導言
第一章 從萊布尼茨到康德
導論
沃爾夫
生平與著作
哲學的數學理想
理性與經驗的聯姻
本體論和特殊形而上學
道德哲學
沃爾夫的美學體係的完成
鮑姆加登
門德爾鬆
剋魯修斯
本體論和知識論
自由和充足理由律
蘭貝爾特
數學和簡單觀念
先天知識如何可能
蘭貝爾特與康德的通信
特滕斯
特滕斯的經驗論傾嚮
形而上學的可能性
認知能力
知覺的客觀所指
門德爾鬆一雅各比之爭
第二章 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
柏拉圖的遺産
範疇
主觀演繹
客觀演繹
辯證論
人本主義
第三章 康德的道德哲學和政治哲學
第一部分康德的道德哲學
“道德”和“理性存在者”
康德的定言命令:
定言命令的第一公式
定言命令的應用以及完全的義務與不完全的義務之間的區分
定言命令的第二公式
定言命令的第三公式,自律原則與義務
人為什麼服從定言命令
第二部分康德的政治哲學
法學的領域、自然的目的以及外在自由的價值·
外在自由和正義概念
外在自由的構成
外在自由的必要條件
康德論國際關係
康德基於假設的社會契約論
康德論反抗和抵製
第四章 康德:《判斷力批判》
反思性的判斷力和目的概念
審美判斷力和經驗
美和鑒賞問題
崇高和藝術
審美的與倫理的
目的論判斷力及其解釋
內在的閤目的性與有機體概念
目的論與經驗科學
目的論,道德和上帝
第五章 耶拿時期的費希特與謝林
從康德到費希特
費希特耶拿時期的“知識學”
謝林的自然哲學與同一體係
費希特與謝林的後期哲學
第六章 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
現象學的精神
《精神現象學》:序言與導論
意識與辯證法
自我與自我意識
理性與精神
結論
第七章 黑格爾的邏輯學與精神哲學
黑格爾哲學中的邏輯與精神一
黑格爾邏輯學的發展過程
理解黑格爾邏輯學的閤理前提
邏輯學結構方麵的解釋難題
任何一種圓滿解釋必須滿足的條件
概念的自我運動
概念
作為主觀性理論的邏輯學
能動具體的共相
概念的自我運動
作為形式科學的邏輯學
無預設前提的開端
三重組閤與辯證法
附錄
第八章 黑格爾:精神與政治
變動性與曆史性
辯證法
曆史與宇宙精神
世界中的理性
黑格爾的精神哲學
黑格爾的引論
抽象權利
道德
倫理生活
國傢
第九章 青年黑格爾派、費爾巴哈與馬剋思
第十章 亞瑟·叔本華
叔本華的生平和著作
叔本華宏大的綜閤
作為錶象的世界和充分根據律
理性的矛盾
作為物自體的意誌,客體內在的生命
沒有自由意誌
柏拉圖的理念
美學經驗
生活就是痛苦
解脫和道德的善
叔本華的理智遺産
第十一章 剋爾凱郭爾的思辨的絕望
絕望與未能實現同一性
激情的自我和對信仰的肯定
恐懼、顫栗以及其他內在的激情
關於信仰的矛盾性語言
名詞解釋
索引
譯後記
精彩書摘
《德國唯心主義時代(勞特利奇哲學史 第六捲)》:
就數學的崇高而論,至關重要的是顯現在我們麵前的事物的絕對的大和無形式,它們帶來的是一種知覺上難以駕馭的、無限擴展和沒有邊界的印象。但是,想象力無法把這種展示給它的東西包含在一種可領會的直觀之中的無能,以及我們隨後麵對這種能力之不足所感受到的不滿,這些都可以通過我們在思想中將這一無限的概念視為一個全體或“絕對的一”來彌補,那是一個可歸於理性理論能力的非規定性的理念。因此,正是想象力在感覺錶象的層麵上徒勞無功地企圖達到這個概念的過程中所顯示齣來的局限性,反襯齣瞭我們理性力量的至高無上,揭示齣我們被賦予“一種超越一切感官尺度的心靈能力”(Part I,p.102)。在康德關於力學的崇高的討論中,盡管討論的主要是理性的實踐運用,並且在他的論述中假定瞭一種獨特的倫理特徵,但康德還是得齣瞭一個廣泛而類似的結論。在數學的崇高中,給我們以強烈印象的是某一現象的巨大的量,然而在力學的崇高這裏,顯然是像暴風雨或火山噴發這類自然事件所展示齣來的那種“不可抗拒的威力”吸引著我們。一方麵與他之前的伯剋一樣,康德堅持認為,對於處在這種危險之下的自然的審美鑒賞,它所帶來的是“一種對我們身體上的無助的認識”,我們隻有在安全的地方觀看它纔是可能的;然而另一方麵,在他關於由此而産生的滿足的解釋上,康德則從根本上與伯剋分道揚鑣瞭。這種滿足的原因並非(像伯剋所暗示的那樣)歸之於我們在情感上的適度,這種情感的適度因為沒有威脅人身安全而産生,並且由此而允許我們愉快地感受到鼓舞和激勵,而若非如此就會被經驗為令人不愉快的恐懼。
……
德國唯心主義時代(勞特利奇哲學史 第六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德國唯心主義時代(勞特利奇哲學史 第六捲)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