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這是一部由資深駐颱記者寫齣的曆史隨筆集,它記錄著颱灣前行的腳步,是曆史也是情懷,是故事更有寄托。
喚醒颱灣的過往,觸摸颱灣的前世今生。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由資深駐颱記者寫齣的曆史隨筆集,所有的隨筆聯閤起來,是一部完整的颱灣史。全書分為五部分,基本按年代劃分,用一個個具體生動的人和事,體現齣不同時代颱灣的風貌、命運、價值取嚮。
一本書讀懂颱灣史,讀懂一個海島的過去、現在、未來。是曆史也是情懷,是故事更有寄托。企望在比島嶼更廣的地方,比眼前更久的時間裏,有更多的靈魂被撫慰、安妥。
作者簡介
亢霖,70年代生於甘肅蘭州,畢業於蘭州大學。現任中央人民廣播電颱對颱灣廣播主任編輯、駐颱灣記者。
曾寫作小說和專欄,在《南方都市報》《讀者》《中國新聞周刊》《京華周刊》《大傢》《青年文學》等報刊雜誌發錶連載作品,著有長篇小說《十萬八韆裏》《喉結》,詩集《風波》等。
精彩書評
要抓住颱灣人的心,不僅要提得齣願景,還能喚得醒過往。可惜,我們對這一衣帶水的寶島仍然知之過少,所能攫取的片斷信息,往往都來自流行文化和通俗文化。這本書的齣現,適時地正本清源,打破瞭這種譫妄。
——作傢、《南方都市報》資深編輯侯虹斌
一部用散文筆觸寫就的“颱灣情史”,這部觸摸颱灣前世今生的溫情讀物,像一把帶有體溫的鑰匙,打開瞭我對當今颱灣諸多的陌生空間和睏惑地帶,讓我對颱灣有一種平靜又理性的體悟。在此之前,我沒有讀過任何一部有關颱灣的書,能像這部書一樣,一邊告訴我颱灣的來龍去脈,一邊又傳遞著一種非常有分寸的情感——不煽情卻讓人動情,不冰冷卻讓人冷靜。
——齣版人、讀蜜傳媒總編輯金馬洛
在這個“人人皆媒體”的時代,帶來遠方真相的還是記者,勾勒史實的寫作者,不僅緣於他們的專業,更因為他們帶著問題去,纔能發現匆匆而過中被忽視的答案,而且,他們不僅揭示現狀,也連接過去與未來。很高興遇到一位適閤的記者兼作者——亢霖,驚喜是,他另一重詩人的身份,又為曆史記述加上瞭溫情的筆觸。
——媒體人、《中國經營報》記者馬連鵬
目錄
楔子:願景與過往
第一部 在水一方
矮黑人和高白人
孫權、東吳和東吳大學
鄭和錯過颱灣
不在加勒比的海盜
德川傢康的杜鵑,瀋有容的仕途
寶島南北戰爭
大肚王國“大肚難容”
鄭芝龍的為寇、為商、為官之道
“紅毛”打不過“國姓爺”
韋小寶的師父和情敵
打打談談
英帝國與“東寜王國”的招商蜜月期
“第一怪”遇上“海霹靂”
外婆不知道的澎湖灣
施琅當瞭十三年“宅男”
瀋光文不是瀋從文
第二部 愛拼纔會贏
不讓帶老婆的後果
開拓者吳沙和聖人吳鳳
一位真實的好漢
蔡牽可以用來嚇小孩
老鄉抱團,誰怕誰
鴉片戰爭颱灣沒敗
郭德剛是個傳教士
戴潮春的小天國
日本人碰上帶刺的牡丹
瀋葆楨“開山撫番”怎麼撫
孤拔彆想拔走颱灣
升格為省不容易
劉銘傳應該早走一年
清末的颱灣首富
傳奇畫傢林朝英
第三部 傷心太平洋
碎裂在甲午
李鴻章的延宕與張之洞的斡鏇
颱灣民主國不是“颱獨”
寶島抗日戰爭
颱灣近代史的標本傢族
結局或開始
日本人的“賣颱灣”和“保留颱灣”
鐵搭檔,從颱灣到東北
日本人在島上玩“招安”
警察與糖的故事
孫中山抵達颱灣
流氓帥唱戲不流氓
以“神佛皇帝”的名義
一個人的完整連接
死刑迷戀者:佐久間左馬太
不把“同化”當童話
為颱灣開齣診斷書
日據時代的“建黨偉業”
《賽德剋· 巴萊》講的是什麼
由“縱貫綫”貫通曆史
投票開始的日子
“皇民化”的盤算和結果
媽祖在炸彈紛紛的日子
第四部 此岸彼岸
從頭說起:棋局、棋子、人心
麵嚮祖國的瘋狂
“五子登科”與“五天五地”
悲情城市
陳儀的前世今生
解放戰爭與颱灣
國民黨逃往颱灣
國民黨改造
三個“張學良第二”
永不磨滅的奮鬥
颱灣“土改”的前前後後
冷戰與颱灣
跨越海峽的白色幽靈
“山姆大叔”的大腿
《自由中國》的悲歌
颱北齣現“義和團”瞭嗎
金門的炮彈
雜誌連成曆史
以文化的名義
中美建交及在島內的影響
第五部 似水流年
開啓蔣經國時代
“黨外”狂飆突進
民進黨倉促成軍
解凍年代
“無間道”之謎
野百閤也有春天
直選風雲
颱灣錢怎樣“淹腳目”
早早IT,後來纔不“挨踢”
颱灣隻有過一個省長
大地震中的大政治
“換黨做”的意外與必然
颱灣“核去核從”
失焦的比照
結語:不止一種讀法
後記:寄放靈魂的島
主要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鴉片戰爭颱灣沒敗
時間一到1840年,每種中國曆史都變得悲情,國仇傢恨就此開始。像颱灣這樣的中國領土,也麵臨命運前所未有的敲門。
作為帶來改變的西方列強,他們忘不瞭《一韆零一夜》中阿裏巴巴叫開寶庫大門的口訣—“芝麻,開門吧”,麵對颱灣,誰都想當那個阿裏巴巴。幾百年來在西方列強眼裏,颱灣比一個裝滿金銀寶藏的山洞值錢一萬倍。當初荷蘭人費瞭九牛二虎之力,過瞭三十八年“颱灣癮”,在鄭成功的驅逐下,離開時還戀戀不捨。明鄭時期,有鄭氏集團的允準,英國等西方國傢有機會跟颱灣做瞭十來年生意。到瞭清朝管轄後,西方國傢再想一睹寶島的真麵目,就難瞭。
颱灣,開門吧,這是西方列強在十九世紀的企盼。他們知道,要靠一句口訣達成願望隻是神話,而最有效的,是武力。
第一個對颱灣提齣要求的,還是如日中天的英國。
早在1824年,英國船隻就在颱灣沿海遊弋,進行測繪,不能不說是一種覬覦的先兆。1840年鴉片戰爭開打,英國在武力為後盾的一係列企圖心中,沒有漏掉颱灣。
但颱灣本身沒在這場戰爭中被打敗過,還有驚艷的錶現。戰爭爆發後,颱灣的戰略地位馬上得到道光皇帝和閩浙總督鄧廷楨的重視,布防就此開始。1841年9月底,已經在廈門、虎門各處得手的英軍終於嚮颱灣伸手,一艘運輸艦嚮雞籠(今基隆)港發起進攻,把守港口的守軍奮起反擊,結果是英艦中炮逃竄,觸礁擊碎。這一仗英軍死三十二人,被俘一百多人,是清朝對英作戰的首次勝利。
10月,英軍又派艦船到達雞籠,聲言主要目的是索還被俘的英國大兵,每名願意用銀洋百元交換。兩國正在交戰,颱灣軍民不可能單方麵收下這筆“贖身費”。結果英艦再度發炮,遭到更猛烈的還擊,英軍撤走。
11月,英國派齣多艘兵船,打算到颱灣相機行事。已經指揮兩場勝仗的颱灣兵備道姚瑩和總兵達洪阿製定瞭戰術,宗旨是“不與海上爭鋒”,“以計誘其擱淺,設計殲擒”,一艘英艦在這種安排下真擱淺瞭。據記載,這場勝利中的戰利品包括英軍從其他戰場上繳獲的清軍兵器,又被颱灣軍民反搶瞭迴來。俘虜裏還有為英軍效力的漢奸。
整個鴉片戰爭期間,清軍屢戰屢敗,沿海各地喪師失地,唯獨颱灣連戰連捷,沒讓英國人占到便宜。除瞭英軍派往颱灣的不是主力外,還在於島上軍民團結一心,地方官指揮得當。這樣的經驗沒辦法避免清軍在整個戰爭中失敗,清政府被迫簽下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締約過程中,英方硬說在颱灣被殺的兵丁是商人,是“妄殺冒功”,要求將颱灣的地方官治罪。打瞭敗仗的清政府無奈,隻得把立下戰功的姚瑩、達洪阿革職流放,差點兒在颱灣激起兵變。
姚瑩、達洪阿在戰爭期間將大多數英軍俘虜處決,是英國人嫉恨和不願放過他們的原因。這兩人後來又被朝廷重新啓用,錶明皇帝並不昏憒,隻是無奈。
英國在鴉片戰爭中打敗清朝後,通過《南京條約》強迫中國開放瞭廣州、廈門、福州、寜波和上海五個通商口岸,不包括颱灣。但英國人不垂涎不惦記是不可能的:颱灣是中國東南沿海的門戶,戰略地位絕佳,還有兩種誰都眼饞的物産,一是樟腦,二是煤炭。如果艦船在海上航行時,能在颱灣中途加煤,那可是個絕妙的主意。英國的涉華官員一直認為五個港口中的福州不大理想,虧損多,想另在颱灣開港。清朝的態度是“斷不可行”,颱灣兵備道徐宗乾還訂下瞭“全颱紳民公約”,明訂“不設通商口岸”、“不準夷人登岸”等。
一時不能開港,但英國人還是有特權,就在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後期考察瞭颱灣北部的煤炭,優良的煤質讓他們驚嘆。1850年,英國駐華公使兼香港總督文翰想花錢購買颱灣雞籠山的煤礦,遭到中方拒絕。
年輕的美國也對颱灣興趣濃鬱,好幾位美國商人、軍人都嚮政府建議:占領颱灣吧,用錢買用槍炮打下來都行。從1856年到1857年,美國駐華代辦彼得·巴駕為颱灣忙個不停,幾次緻函美國國務卿,強調應抓住時機占領颱灣。巴駕還將美國駐香港艦隊司令邀請到澳門,一起籌劃如何打寶島的主意。
英、美覬覦颱灣,要得逞還得靠又一次武力。1858年,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又吃瞭大虧的清政府被迫與英、法、美、俄簽訂瞭《天津條約》,規定在颱灣增闢新的通商口岸。落實這規定數美國最積極,從1859年就催著開口通商。清廷覺得拖也拖不過去,另外,走私貿易已經進行瞭兩三年,不開放反而收不到稅,更吃虧,於是就在淡水準備停當,隻待美國派個駐颱領事來。不料美國自傢內亂,爆發南北戰爭,領事派不齣來,開港的事情隻得暫擱。
美國派不齣領事,英國卻不放手,1860年,英國領事到達颱灣,又過瞭兩年,淡水正式開關。本來《天津條約》中規定:颱灣開放的口岸是颱南、淡水兩處,但列強並不滿足。結果一位法國駐福州的稅務官梅裏登口吐蓮花,說港口可以分為“正口”和“子口”,在南部,颱南為正口,打狗(高雄)是颱灣的子口;北部,淡水為正口,基隆為淡水的子口……一通鬼扯,讓颱灣開放瞭颱南、高雄、淡水、基隆四個口岸。
寶島終於重新嚮西方開門。從此,樟腦、煤炭等颱灣商品源源齣口,鴉片、紡織品和日用雜貨湧入島內。湧入島內的還有一種西方的“特産”,叫傳教士。
《賽德剋·巴萊》講的是什麼
電影《賽德剋·巴萊》的導演是以《海角七號》一舉成名的魏德聖,題材是日據時代的“霧社事件”。
“賽德剋·巴萊”的意譯是“賽德剋,成為真正的人”,賽德剋是族名。讀過這本書前麵的內容,會瞭解颱灣少數民族的族群細分比較復雜。在一般史書裏,“霧社事件”被記述為少數民族泰雅族人對日本殖民者的反抗,賽德剋族被視為泰雅族的一支。但賽德剋族一直強調自己的獨特屬性,在曆史上,賽德剋族也跟其他泰雅族人有不少糾葛恩怨。
1915之後,在日本殖民當局的鐵腕彈壓下,颱灣島內不再有大規模的武裝反抗瞭,1930年的“霧社事件”成為平靜中突然齣現的大地震。少數民族當主角,跟1915年前以漢人為主體的反抗相比,色彩獨特。霧社是中颱灣一帶的泰雅族(含賽德剋族)少數民族部落,莫那·魯道是其中一支馬赫坡社的頭領。
盡管少數民族的生活和思維跟漢人不同,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的道理同一。此前,日本殖民者多年推行針對少數民族的“理蕃政策”,山裏的資源要,少數民族的勞動力也不放過。霧社民眾的勞役重,工資低,還總被日本警察賴賬。為瞭深入統治颱灣,當局鼓勵日本警察與少數民族部落頭領或有地位的傢族通婚,有的警察在日本有妻室,到颱灣後又娶少數民族女子為妻,一旦返迴日本就將其遺棄,造成一幕幕人倫悲劇。莫那·魯道的妹妹就這樣嫁給瞭日本巡查,又被拋棄,地位尊貴的女子遭遇如此命運,族人憤恨難言。
導火索是一場婚宴,在莫那·魯道傢中舉行。日本警察吉村恰巧經過,莫那·魯道的兒子塔達歐請他入內敬酒,傲慢的吉村嫌塔達歐手髒,不願受酒,並用手杖敲打他的手,雙方發生口角。次日,塔達歐攜酒前往警所賠罪,吉村不予理睬。族人的不滿情緒達到極點,又害怕日本人會報復,終於由莫那·魯道決策先發製人,起事反抗。莫那·魯道除率領馬赫坡社外,還說服瞭霧社中的斯剋社、塔羅灣社等一道參加。
1930年10月27日,日本人正在霧社公學校舉行升旗典禮,少數民族青年突然闖入,首先砍落日本“理蕃”顧問管野政衛的頭顱,隨後一擁而入,將在場日本人砍殺一盡。莫那·魯道本人率眾分襲日本警察宿捨、郵政局、商店,並切斷電話綫。日本殖民當局迅即從颱北、新竹等地調動大批軍警進攻霧社,反抗者退入山中岩窟。日本軍警用炮轟,用飛機轟炸,甚至違反國際公約投擲毒瓦斯,還挑唆分化,組織與莫那·魯道等人有恩怨的其他少數民族部落進攻反抗。在電影《賽德剋·巴萊》裏,少數民族彼此間生死纏鬥情節沒有被迴避,成瞭日後對這段曆史産生分歧的重點。
眼看大勢已去,莫那·魯道和追隨者一道先殺死傢眷,後自殺。許多少數民族婦女、小孩集體自縊身死。一種說法是,他們的自殺是為瞭激勵夫婿父兄的意誌,使戰鬥者沒有後顧之憂。
殖民當局強調有一百多名日本人被殺死,為此毫不動留情地揮動屠刀。在隨後的五十多天裏,參加反抗的幾個少數民族社群人口由原來的一韆四百多人減少到五百多人。1931年,日警又挑唆親日的少數民族突襲,製造“第二次霧社事件”,又有兩百多人遇害。剩餘兩百多人被強迫移居,離開故土,曆經的苦難不僅是普通的傢破人亡。
日本人也要追究管理失當的問題,檢討“理蕃政策”,時任總督石塚英藏於1931年引咎辭職。在日本人的檢討裏,“人心”肯定是個重點。
厘清事件的輪廓不難,難以言喻的是人心。莫那·魯道並非閉塞山中的老頭領,他到過日本,深知以少數民族的力量無法對抗近代化殖民體製。日本人也曾在當地努力推行“文明教化”,還培養齣兩個起瞭日本名字的少數民族“楷模青年”花崗一郎、花崗二郎,但兩個從外錶到生活已經高度日本化的年輕人在事件發生後自殺瞭,還留下遺書,錶明與部族共進退的心跡。從頭到尾,莫那·魯道和“霧社事件”反抗者們是求死而非求勝,以死來“成為真正的人”,體現著電影《賽德剋·巴萊》力推的一句主題:“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叫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
日本人確實在富國強兵的近代化進程上先走一步,但在中國人記憶裏,沒有比日本侵略者的行徑更野蠻的,可見文明和野蠻是相對的。莫那·魯道們的反抗跟蔣渭水、林獻堂們的反抗動機也許不盡相同,但既然在同一片土地上麵對同樣的壓迫者,少數民族和漢人有著命運的交集。
開啓蔣經國時代
以一個人的名字命名一個時代,除瞭此人當時的影響力外,更在於後來者的記憶。
蔣經國無疑擁有自己的時代,無論從哪個角度,將颱灣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那段歲月命名為“蔣經國時代”,沒人會有異議。
蔣經國時代何時正式開始?明顯的劃定是1978年就任,名正言順成為颱灣地區領導人。不過多數人認為比這更早,從1972年他當上“行政院長”起,颱灣就悄然更換瞭時代。
1972年5月,蔣介石就任颱灣地區領導人,這已是他第五次連任,錶麵的選舉製度早就是橡皮圖章,一切早在股掌。經由一道就任的副手嚴傢淦推薦,蔣介石提名長子、原“行政院副院長”蔣經國為“行政院長”,5月26日,“立法院”以未曾有過的最高得票率——93.38%同意瞭這提名,也都是走走程序,沒人能阻擋蔣氏父子間的權力授受。這一年,老蔣八十五歲,小蔣六十三歲,垂垂老矣的蔣介石總算安心。
蔣經國時代何時開始醞釀?其實是從國民黨還沒失掉大陸時。蔣介石的栽培、蔣經國的努力,國民黨內外瞭然。逃到颱灣後,圍繞蔣經國的布局更具體,從情報、治安係統起,橫跨黨、政、軍各方麵。蔣經國於1949年初到颱灣的第一個職務是國民黨颱灣省黨部主委,此後,曆任的要職包括“國防部總政治部作戰部主任”、“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主任”、國民黨中常委、“國防部長”、“行政院副院長”兼“財經委員會主委”。
終於官拜“行政院長”,有瞭“組閣”大權,蔣經國麵臨的,卻是內外交睏。“外交”全綫潰敗、颱灣當局代錶剛剛被驅逐齣聯閤國,許多國傢(包括日本)相繼與颱灣“斷交”。國際環境的挫敗反過來影響內部,經濟不穩,社會矛盾上升。在蔣經國上颱的1972年,申請移民的人數較往年增加八倍,資金外流嚴重。1973年碰到第一次石油危機,全球性的經濟衰退震撼瞭靠外貿起傢的颱灣。1974年的經濟成長率1.1%,比預期的9.5%差得太遠;工業成長率竟為–4.5%,不進反退;當年的通貨膨脹率高達47.8%,經濟市場呈現空前的混亂。
蔣經國如何開始他的時代?後人的總結是:應變求存,實行“新人新政”,推動“革新保颱”,施政核心是“本土化”,但仍然延續著“威權政治”。
就任“行政院長”之際,蔣經國緻詞說:“個人突齣的時代已過,隻有集體的思考、計劃、努力、創造,纔能完成時代的任務。”實際上,“個人突齣的時代”並沒有過去,這“突齣”的“個人”由乃父變為他本人,黨、政、軍、特的各脈絡各環節,完全在他個人的主導之下。
但蔣經國時代太不同於蔣介石時代瞭,他得在變局中想辦法,延續國民黨偏安海島的局麵。在用人方麵,他吸引大批具有專業知識的技術人纔,破格提拔國民黨第二代,取代一身暮氣的老官僚。他開啓瞭所謂的“本土化”,起用颱籍政治人物。以前,颱籍人士能進入“內閣”的,隻有蔡培火、連震東兩人。蔣經國一上任,便大量啓用颱籍人士“入閣”。“行政院副院長”首度由颱籍人士徐慶鍾擔任。十六名“閣員”當中,有六名颱籍人士,包括連震東、李登輝等,颱北市長張豐緒,颱灣省主席謝東閔也都是颱灣籍。過去,颱灣省主席清一色都由外省人擔任,且多為軍人,從蔣經國時代起,屢屢起用颱籍人士。
蔣經國明顯不同於父親的另一點,是不再執迷於“反攻大陸”,把力氣和資源投嚮建設颱灣。蔣介石將太多財力、物力、精力用在“反攻大陸”的政治神話上,社會民生建設都要“等‘反攻大陸’之後再說”。顯然,蔣經國知道非留在颱灣不可瞭。1973年12月16日,他提齣五年內完成“十大建設”的計劃,包括南北高速公路、桃園國際機場、颱中港、鐵路電氣化、北迴鐵路、蘇澳港、煉鋼廠、造船廠、石油化學工業和核能發電廠,他喊齣口號:“這些建設,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十大建設果然在颱灣的“經濟奇跡”上發揮重要作用。颱灣渡過石油危機,經濟成長率到1975年升至4.2%,1976年達13.5%,創空前的記錄,通貨膨脹率重新降迴10%以內。
蔣經國更在意的,是政治,除瞭最後時刻的徹底蛻變外,前期也有一項重要政治變革,是開放“增額中央民意代錶選舉”。颱灣五六十年代的選舉,因受到所謂“動員戡亂”體製的限製,最高層次隻能選到省議員和縣市長,不能改選“中央民意代錶”。但是經過二十年的不改選,颱灣的“國會”(“立法院”“監察院”和“國民大會”)已經成為全世界老人密度最高的地方瞭,“國會”老化不解決不行。蔣經國透過修改“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從1972年底起,有瞭“增額”的“中央民意代錶”選舉,雖然隻占“國會”總額的小部分,不能發揮什麼大作用,卻也留下瞭颱灣日後政治轉型的伏筆。
1975年4月5日,八十八歲的蔣介石病逝,副手嚴傢淦繼任,蔣經國則在當月當選國民黨黨主席,也就握有瞭政治實權。1978年颱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之前,懂得進退的嚴傢淦,錶示放棄競選連任,嚮國民黨中常會建議提名蔣經國為候選人。蔣經國“當仁不讓”,於3月21日經“國民大會”選舉當選。以前的老蔣就被颱灣官方稱為“蔣公”。
……
前言/序言
楔子:願景與過往
每逢元宵節,颱灣北部的平溪要“放天燈”,“放天燈”的原理跟熱氣球相似,是在紙糊的燈狀球體下麵點火,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將燈送上夜空。天燈用白色宣紙糊製,據說外形像一頂諸葛亮的帽子,所以又稱為“孔明燈”。
真正的諸葛亮戴什麼樣的帽子,誰知道?颱灣人和大陸人熟悉的,是戲裏的孔明。正史和戲說都是傳統,颱灣人接續的,是遠超四百年的中華傳統。在夜色裏,一盞盞“天燈”扶搖直上,愈去愈遠,化作天上的繁星。星空渺遠深邃,神秘難測,像模糊又璀璨的過去,像未蔔又熱切的未來。
那是看不清的,那是美麗的,那是感動,那是情。
天燈放得越遠越高,運氣就越好。曾經,颱灣人相信天燈怕鞭炮,炮聲越響,天燈會驚,會怕,越升越高,越飄越遠。如今炮不放瞭,天燈繼續上升,遍灑滿天的驚艷,留下滿地的驚嘆。
這是如此有魔力的情,如此有張力的驚。在2008年颱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馬英九團隊推齣一支電視廣告,是夜空裏繽紛的天燈,是天燈下麵期盼的麵孔、淚光。要抓住颱灣人的心,得提齣願景,得喚醒過往。
哪止是天燈,像許多民俗一樣,太多的事情、心思駐留
一本書讀懂颱灣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一本書讀懂颱灣史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