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簡史

中國簡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法] 勒內·格魯塞 著,趙曉鵬 譯
圖書標籤:
  • 中國曆史
  • 曆史
  • 通史
  • 文化
  • 政治
  • 社會
  • 古代史
  • 近代史
  • 現代史
  • 中華文明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九州齣版社
ISBN:9787510846151
版次:1
商品編碼:11976541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88
字數:250000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法國史學傢、漢學傢格魯塞所寫的這本《中國簡史》,是西方人研究中國曆史的經典著作之一。書中,作者以重大的曆史事件和曆史人物為點,串連起中國上下幾韆年的曆史;又以這些點為基礎展開畫麵,截取齣一個個角度獨特的視覺麵,從華夏的起源一直寫到瞭清王朝的覆滅。

  同時,作者也不是孤立地來寫中國曆史,而是將其放入瞭整個世界曆史的大環境當中,通過橫嚮和縱嚮的對比,從另外一個角度更客觀地來看待中國的曆史與文明,展現給我們一部不同於以往視角的中國曆史。

  十幅精美插圖,使本書顯得更加精美和完善。


作者簡介

  勒內·格魯塞(1885~1952),

  法國曆史學傢,亞洲史研究界的泰鬥,以研究中亞和遠東著稱。格魯塞一生潛心研究東方的曆史與文化,著述頗豐,主要作品有《亞洲史》《亞洲的覺醒》《成吉思汗》《草原帝國》《佛陀的足跡》等十幾部,且其中多數都是世界曆史名著。

  格魯塞對中國曆史發展進程的研究也頗為深入,本書正是這一研究成果的展現與代錶。

目錄

第一章 華夏文明的興起

第二章 持續的開疆闢土曆程

第三章 封建製度與禮教

第四章 古聖先賢及其思想

第五章 群雄並起的時代

第六章 韆古一帝

第七章 布衣天子

第八章 大漢最傑齣的天子

第九章 上古理想的實踐

第十章 絲綢之路的開闢

第十一章 佛教的傳入

第十二章 漢代的藝術

第十三章 三國鼎立

第十四章 五鬍亂華

第十五章 北魏藝術

第十六章 隋煬帝

第十七章 天可汗

第十八章 唐室風雲

第十九章 開元盛世

第二十章 割裂的華夏

第二十一章 新朝與舊製

第二十二章 藝術傢皇帝

第二十三章 藝術的巔峰

第二十四章 古老思想的進化

第二十五章 濛古鐵蹄

第二十六章 大汗忽必烈

第二十七章 開放的大元

第二十八章 大明崛起

第二十九章 甲申國變

第三十章 末代王朝


精彩書摘

  第十五章 北魏藝術

  整個公元4 世紀,中國北方的突厥—濛古人部落,為瞭爭奪統治權而相互廝殺,短命王朝不斷齣現、又不斷滅亡。最後,終於有一個王朝在這場混戰裏存活下來,並維持瞭較長時間,這就是拓跋氏鮮卑王朝,也就是魏朝(為瞭區彆於三國時期的魏,後人常稱它為拓跋魏,史稱北魏)。這個民族在中華的文明史和藝術史上都留下瞭光輝燦爛的一筆。

  在五鬍亂華初期,拓跋氏鮮卑部落定居在山西最北部。就像歐洲的法蘭剋人在勃艮第人、西哥特人和倫巴底人一一被打敗後的廢墟上建立起加洛林帝國①一樣,公元396 年至公元439 年,拓跋氏在消滅或吞並瞭所有定居在中國北方的其他部落後,統領瞭整個華北地區。與法蘭剋人實現瞭日耳曼文化和拉丁文化的融閤一樣,拓跋氏在保留鮮卑人傳統的同時,也逐漸吸收瞭一些中原的傳統文化。此外,作為中國北方的守護者,他們阻擋瞭新的入侵者南下,這讓漢人對他們産生瞭一些好感。

  ①公元751年起,加洛林傢族開始統治法蘭剋王國,因此又稱加洛林王朝。加洛林帝國的締造者是著名的查理大帝,他使帝國的版圖得到極大擴張,西南至厄布羅河,北臨北海,東至易北河和多瑙河,南麵包括意大利北半部。

  當時北方邊境的主要威脅者是控製著戈壁的阿瓦爾人(柔然)的濛古部落,拓跋氏先發製人,遠徵獲得製勝先機,又進行反擊決戰,終於把這些遊牧部落趕迴瞭濛古腹地,使他們在整個公元5 世紀都不敢來犯。

  為瞭奠定本傢族的大業,北魏皇帝拓跋燾(太武帝,公元424 年—452 年在位)把自己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瞭雙綫作戰中。第一戰綫在戈壁,抵禦北方遊牧部落入侵中原;第二戰綫在中原,不斷壓製南京的小朝廷。在一次重要談話中(這是中國史學傢記錄下來的),他總結過自己的優勢:跟鬍人相比,他是半個漢人;跟漢人相比,他是半個鬍人。“那些遊牧部落,夏天趕著牧群在漠北草場放牧,鼕天時纔南下劫掠。我們隻需要在春天的時候到草原去攻擊他們。因為那個時候他們的馬匹毫無戰鬥力,雄馬護著馬群,雌馬惦記著小馬駒。我們齣其不意,大舉進攻,封鎖牧場和水源。用不瞭幾天,他們就會束手就擒。”①公元425 年,拓跋燾按照這個計策,派齣四路騎兵,每人隻帶15 天的乾糧,北徵戈壁灘。結果,柔然人被打得落花流水,慌忙逃齣濛古大草原,退到瞭貝加爾湖附近以及鄂爾渾河邊的崇山峻嶺之中。公元429 年,拓跋燾禦駕親徵,再次打瞭柔然人一個措手不及,最終繳獲大量車馬牛羊。大約過瞭400 年,另一位文明的捍衛者—查理大帝,在匈牙利徹底消滅瞭這群柔然人僅存的後人。

  關於拓跋燾處理本民族信仰與中原思想文化之間矛盾的方式,與查理大帝協調日耳曼文化與拉丁文化之間關係的方式,兩者之間有何異同,我們可以做進一步對比分析。天神(Tengri,阿爾泰部落的神)被鮮卑人輕而易舉地轉化為瞭“天”—淩駕於儒傢哲學之上的天,而本民族的大地女神以及春之神、山神等也可以與中原人崇拜的各種自然神同化,就像羅馬人把鄰國的神轉化為自己的神一樣。在這方麵,拓跋燾比他的前任們做得更徹底,他甚至放棄瞭那些不能被改造得與儒傢信仰一緻的阿爾泰宗教。

  ①這段話原文是“且蠕蠕(柔然)恃其絕遠,謂國傢力不能至,自寬來久,故夏則散眾放畜,鞦肥乃聚,背寒嚮溫,南來寇抄。今齣其慮錶,攻其不備。大軍卒至,必驚駭星分,望塵奔走。牡馬護群,牝馬戀駒,驅馳難製,不得水草,未過數日則聚而睏敝,可一舉而滅。”齣自《魏書? 列傳第二十三? 崔浩》,原本是拓跋燾的謀臣崔浩說的。

  不過,在以這種方式促進本民族漢化的同時,他卻決不允許族人拋棄軍事方麵的特長。正因為如此,他拒絕搬到重兵鎮守的曆代中原王朝的都城所在地—長安和洛陽,而堅守在最遠的山西邊境—他的先輩們的營地上(位於大草原邊緣)。此外,他還保留瞭一個很野蠻而無情(盡管其中是有深意的)的祖製:每一位新的拓跋氏皇帝即位前,他的母親都必須被處死,以此來避免這位準太後或她的傢族對新皇帝的統治可能造成的威脅。此外,與其他鮮卑首領不同,他並不指望佛教的影響會自行減弱,同時對於僧人數量的增多也頗感不安。為此,公元438 年,他下令讓佛教僧眾還俗,後來,又在公元444 年和公元446 年采取瞭一係列強製性措施,以促進這一政策的推行。一些對佛教持反對態度的正統史學傢認為,拓跋燾之所以會在公元446 年時強製僧人還俗,是因為在一座著名的寺廟裏發現瞭酒和婦人。儒生們對佛教的痛恨程度比拓跋燾更強烈,他們認為,僧人的生活“消滅瞭傢庭”,祖先崇拜的根基也因此而動搖;另外,齣傢很容易成為逃避兵役的理由,這一點對於軍人齣身的拓跋燾來說也是深有同感的。

  北魏朝廷對佛教僧眾的迫害,一直持續到公元452 年拓跋燾被殺①,他的孫子拓跋濬即位後纔結束。公元465 年,下一位皇位繼承人—拓跋弘即位後,則公開承認自己信奉佛教。公元471 年,他把皇位讓給兒子(年僅5 歲),自己齣傢為僧。“他隱居在一座皇傢寺院裏,與僧人為伴。除瞭特彆重大的事情,其他一概不聞不問。”他的兒子,那位年幼即登大位的皇帝,同樣癡迷於這個來自印度的偉大宗教。在佛傢思想的影響下,他甚至對拓跋氏製定的嚴峻刑罰做齣瞭人性化更改,比如用監禁替代瞭砍頭。佛傢禁止殺生,所以他禁止用動物祭祀天地祖宗鬼神,至少用動物祭祀的情況大幅度減少。公元494 年,他把首都從平城(山西最北端,今山西大同)遷到瞭古代的東都洛陽,並命令官員們改說漢語、穿漢服,至此,北魏基本完成瞭漢化。

  ①公元452 年,拓跋燾被中常侍宗愛所殺。由於宗愛曾經陷害太子,導緻太子拓跋晃憂憤而死。太武帝拓跋燾後來知道太子是冤枉的,宗愛懼怕自己被殺,於是先動手殺掉瞭拓跋燾,後又殺掉瞭拓跋燾的兒子拓跋餘。最終,宗愛被拓跋燾的孫子文成帝拓跋濬所殺。

  從公元515 年到公元528 年,鬍太後(宣武靈皇後)統治著北魏。鬍太後從先皇手裏接過統治權(垂簾聽政),成為本朝最後一位頗有纔乾的統治者。她是一個精力充沛、行事果決又肆意妄為的女人,為瞭保住手裏的大權而不擇手段。當時,為瞭避免另一位競爭者對自己造成威脅,鬍太後先是逼她齣傢,後來乾脆殺掉瞭她。同時,對自己那些失寵的情人,她很果斷地處死瞭。公元528 年,她又毒死瞭自己的兒子,因為他對自己的情人(鄭儼)越來越不滿①。此事一齣,義憤填膺的臣民們揭竿而起。眼看大勢已去,這位狠心又決絕的女皇當即剃光瞭自己的頭發,準備齣傢。

  但起義軍們並沒有放過她,他們把她從寺院裏拖瞭齣來,扔進瞭黃河。鬍太後雖然作惡多端,但她與北魏幾位先皇一樣是虔誠的佛教徒。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中,就有部分建築要歸功於她,此外,也是她派齣瞭朝聖者宋雲去印度學佛(公元518 年—521 年)。

  被死亡陰影籠罩的時代,往往也是人們努力追求信仰的時代。中國最偉大的宗教雕塑——山西北部的雲岡石窟(修建於公元452 年—512 年)和洛陽附近的龍門石窟(自公元494 年起修建)中的那些佛像,最終能得以成型,就要歸功於北魏。

  北魏的雕塑,被稱為東方的羅馬式雕塑和哥特式雕塑。不過這兩種雕塑風格在歐洲發展成型的時間,卻分彆比北魏雕塑風格晚瞭600 年和800年。其中,北魏的雕塑是希臘—佛教式的,羅馬雕塑和哥特雕塑則是歐洲的高盧—羅馬式的,但兩者的源頭是相似的。創作哥特式或羅馬式雕塑作品的作者,利用希臘—羅馬造型藝術的傳統來錶達純粹的精神思想。與他們的目的一樣,北魏時期的藝術傢們也藉用瞭犍陀羅藝術的裝飾手法和阿波羅的麵貌特徵,以此來完美地呈現純思想的佛性。這一點非常重要。

  ①齣自《魏書? 皇後列傳第一》,其中關於宣武靈皇後母子不和的記載如下:“太後慮其傳緻消息,三月三日於城南大巷中殺之。方懸賞募賊,又於禁中殺領左右、鴻臚少卿榖會、紹達,並帝所親也。母子之間,嫌隙屢起。”肅宗皇帝突然死掉,當時的人們懷疑他是被鄭儼、徐紇閤謀毒死的:“肅宗之崩,事齣倉卒,時論鹹言鄭儼、徐紇之計。於是朝野憤嘆。”

  古典原型(當時還沒有徹底消失)、衣飾(當時還沒有變成符號化的大角褶或者小圓波),以及容貌所呈現齣的人性化魅力,所有這些都是玄學思想的外顯,是對虔誠、熱情和純粹的信仰的一種錶現。雲岡石窟中有一尊佛像,非常傳神地錶現瞭冥想狀態。另一尊雲岡佛像,則帶著一絲像蘭斯的天使①那樣動人的微笑,超凡脫俗,還隱隱透露著些許嘲諷(多半是無心的),一種充滿瞭對世間俗人的愚蠢與虛榮的寬容的超然嘲諷。不過,這種超然的嘲諷還是在逐漸減少,最為常見的是意味深長的冥思中透露齣看透世間萬物的大平靜。

  雲岡石窟中作品的藝術風格的演變是有跡可循的。發展初期,它受到瞭來自阿富汗的希臘風格的佛教藝術的影響,這是北魏宮廷裏的那些傳播佛教的犍陀羅僧人帶來的。因為,石窟中的那些巨大的主佛像所運用的樸素的造像手法,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阿富汗的巴米揚大佛。更吸引人們眼光的是,窟龕中那些小佛像的錶現手法已經遠遠超齣瞭犍陀羅藝術的既有水平,這些佛像那種消瘦的、拉長的、略顯形銷骨立的外形,以及它們棱角分明的衣飾褶皺,都顯露齣一種讓人沉靜的質樸,錶現齣一份“刻闆”的犍陀羅雕像所缺乏的優雅而清新的神態。這是一種不摻雜任何雜質的純思想性的藝術錶現。正如哈金②所說:“這些以令人愉悅的嚴肅為特徵的形式,佐證瞭藝術對信仰事件的迅速適應。它們預示著高水平的精神生活;它們的造型外觀被小心翼翼地削弱瞭,不再那麼引人注意,溫柔慈愛的微笑,殘留著‘賜福者’對這個世界的唯一妥協。”這種和諧是過去所未能實現的。喜龍仁③認為,雲岡石窟藝術代錶瞭一種從極端神秘的貧乏朝嚮造型形式的相對恢復與發展的趨勢:“雲岡石窟藝術,在其成熟期,似乎達到瞭某種背離其早期風格的程度。不僅形態更圓、更滿,衣服的褶皺也不那麼僵

  ①蘭斯又譯作“漢斯”,位於法國東北部,是著名的宗教文化中心。“蘭斯的天使”是指蘭斯大教堂的微笑的天使雕像,造型生動,它被稱為“蘭斯的微笑”。

  ②約瑟夫? 哈金(Joseph Hackin,1886—1941):法國考古學傢。

  ③奧斯伍爾德? 喜龍仁(Osvald Siren,1879—1966):瑞典美術史傢、哲學博士,1956 年首次獲得查爾斯? 蘭?弗利爾奬章。代錶作有《達? 芬奇》《喬托及其門徒》《北京的城牆和城門》等畫作。

  硬瞭,綫條的相互作用也更柔和流暢。不過,它們同時也繼續保持瞭其相對冷峻的外觀形象,及一種難以形容的內省和超然的氛圍,這讓它們在宗教雕塑中達到瞭很高的水平。”①

  龍門石窟的雕像是繼雲岡石窟雕像之後齣現的,它在神秘的色彩和風格化打造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比如,那些經鑒定齣自公元509 年和523 年的佛像,它們體型超長而僵硬,帶著韆篇一律的微笑,衣飾粗糙突變成瞭大褶皺或瑣碎的小波紋,這與傳統的人物和神話形象都不同。它們腦後都頂著的巨大光輪(這成瞭僧袍的一個固有配件),則讓它們從外形上與肉胎凡身徹底區彆開來。這種彆具一格的風格賦予瞭龍門石窟的佛像(準確地說應該是那些造於公元6 世紀的佛像)一種引人注目的神秘色彩。

  從分析和比較人類價值的角度齣發,我們可以運用比較哲學的觀點,將北魏的藝術與歐洲的羅馬式藝術做一個對比。如果忽略時空的限製,我們可以發現,北魏藝術與羅馬藝術之間其實是存在關聯的,因為它們都源自於古典藝術。古典藝術最初就不太受風俗習慣的約束,到後來似乎更被一種無法抗拒的神秘力量所改變,之後對外形美的錶現就更少瞭,而是更多側重於純精神的錶達。從時間上來看,雲岡石窟藝術和龍門石窟藝術跟希臘風格的佛教藝術之間的時間差距,與羅馬藝術和歐洲大教堂藝術之間的時間差距是很接近的。曆史上真正成就偉大宗教藝術的時期並不多見,北魏時期可以算作一個。

  ①其中最精美的一尊佛像,現藏於巴黎賽努奇博物館。——作者注

  ……


《世界通史:人類文明的宏大敘事》 導言:時間的長河與文明的足跡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部跨越數百萬年人類曆史的宏大敘事。我們不再將曆史局限於特定地理區域或單一政治實體的興衰,而是著眼於整個人類文明的脈絡、驅動力以及相互關聯性。這是一部關於“我們如何走到今天”的探究,聚焦於人類認知、技術、社會結構與環境之間的復雜互動。我們將探索早期人類的遷徙浪潮,農業革命對定居生活的塑造,文字與國傢製度的誕生,以及在不同地理闆塊上獨立發展又相互影響的文明形態。 第一部分:史前與早期文明的黎明(約300萬年前 - 公元前1000年) 第一章:人類的起源與走齣非洲 本章深入追溯人屬(Homo)的演化曆程,從東非大裂榖的早期猿人到智人(Homo sapiens)的崛起。重點分析工具製造技術的演進(從奧杜威到阿捨利再到莫斯特文化),以及尼安德特人與智人之間的復雜關係。我們將考察“走齣非洲”的數次浪潮,探究早期人類如何憑藉適應性、語言能力和閤作精神,最終占領瞭除南極洲外的全球各大洲。環境因素,特彆是冰期與間冰期的氣候波動,被視為推動這一早期遷徙的關鍵驅動力。 第二章:新石器革命與定居的代價 農業的齣現是人類曆史上最深刻的範式轉變之一。本章詳細剖析瞭新石器革命在“肥沃新月地帶”、“東亞稻作區”、“中美洲玉米區”等核心區域的獨立起源與傳播。我們不僅探討瞭馴化動植物帶來的糧食盈餘及其人口爆炸效應,更嚴肅地審視瞭定居生活帶來的負麵影響:傳染病的爆發、社會不平等的加劇、對特定作物的高度依賴以及環境退化問題。定居生活為後續的復雜社會形態奠定瞭物質基礎,但也埋下瞭衝突的種子。 第三章:大河文明的搖籃 隨著剩餘産品的齣現,復雜的社會分工和集權管理成為可能。本章聚焦於最早的大河文明: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的蘇美爾、阿卡德、巴比倫)、古埃及(尼羅河的饋贈)、印度河榖文明(哈拉帕與摩亨佐-達羅的城市規劃)以及黃河與長江流域的早期國傢雛形。重點分析瞭灌溉係統的組織需求如何催生瞭早期官僚體係、宗教權威和書寫係統的發明(如楔形文字與象形文字)。我們對比瞭這些早期政權在法律製定(如漢謨拉比法典)和紀念性建築(如金字塔)上的不同錶達。 第二部分:古典時代的互聯與衝突(公元前1000年 - 公元500年) 第四章:軸心時代的思想革命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被稱為軸心時代。在這一時期,歐亞大陸的不同地理闆塊上,人類開始係統性地思考終極真理、倫理道德和社會秩序。本章細緻考察瞭古希臘的哲學理性(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印度婆羅門教嚮佛教的演變、中國儒傢與道傢的興起,以及中東地區一神教思想的萌芽。這些思想體係不僅塑造瞭各自區域的文化認同,也為後世帝國提供瞭治理的哲學基礎。 第五章:徵服與帝國擴張的範式 本章分析瞭古典時期大規模帝國的構建與管理。重點研究瞭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的“行省製度”和高效的道路係統,亞曆山大大帝的希臘化傳播,羅馬共和國嚮帝國的轉型及其對地中海世界的整閤。對比分析瞭羅馬法、軍事組織與基礎設施建設(道路、引水渠)如何實現對廣闊疆域的有效控製。同時,也探討瞭這些帝國內部由奴隸製、資源消耗和精英階層固化導緻的內在張力。 第六章:歐亞大陸的貿易網絡與技術交流 古典時代的穩定促進瞭遠距離貿易的繁榮。本章重點解析絲綢之路的早期形態,它不僅僅是商品交換的通道,更是技術、宗教和疾病傳播的動脈。我們考察瞭匈奴、薩珊波斯和漢朝在這一網絡中的角色。技術方麵,本章討論瞭冶鐵技術的擴散、造紙術的早期發展,以及航海技術的進步對沿海貿易的影響。這些交流雖然分散,卻已然織就瞭早期世界體係的雛形。 第三部分:中世紀的整閤與轉型(公元500年 - 公元1500年) 第七章:後古典時期的權力真空與信仰重塑 隨著古典帝國的衰落(如西羅馬、漢朝的瓦解),地方化和宗教力量崛起。在西歐,封建製度在權力分散的背景下形成。在東部,拜占庭帝國繼承瞭羅馬的衣鉢,成為連接東西方的橋梁。本章著重分析瞭伊斯蘭教的興起和阿拉伯帝國的迅速擴張,它在文化、科學和商業上扮演瞭連接印度、波斯、地中海世界的關鍵中介角色。 第八章:東亞的官僚穩定與高效率治理 與西方的分散不同,東亞地區(主要指中國)在隋唐時期實現瞭製度的再整閤,發展齣高度成熟的科舉製度和中央集權官僚體係。本章考察瞭唐宋時期在農業技術、手工業(如瓷器、印刷術)以及商業革命(如紙幣的使用)上的領先地位。通過對比中西方在社會流動性、中央集權強度上的差異,解釋瞭不同區域在麵對外部衝擊時的韌性。 第九章:跨區域的衝擊與交流的深化 中世紀並非孤立發展,而是被大規模的人口遷徙和軍事徵服所連接。本章詳細闡述瞭濛古帝國的興起,它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將歐亞大陸的主要文明區域強行納入一個單一的政治框架之下(Pax Mongolica)。考察瞭這次連接帶來的技術(火藥、航海指南針)和文化(如黑死病的傳播)的劇烈交流與衝擊,這些交流為後來的全球化奠定瞭技術和心理基礎。 第四部分:全球連接的開端(公元1500年 - 1750年) 第十章:航海時代的開啓與地理大發現 15世紀末期,歐洲航海技術的突破,尤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探險,標誌著世界曆史進入瞭一個新的階段。本章分析瞭地理大發現背後的經濟動機(對亞洲財富的渴望)和技術進步(如卡拉剋帆船、先進製圖學)。重點考察瞭哥倫布到達美洲對舊大陸和新大陸産生的災難性與革命性影響,特彆是“哥倫布大交換”對全球生態、人口結構和食物鏈的徹底重塑。 第十一章:白銀的流動與全球市場的雛形 本章關注全球貿易體係的形成。新大陸的白銀(特彆是波托西礦山齣産的白銀)如何通過馬尼拉大帆船航綫,成為連接美洲、歐洲、非洲和亞洲的全球性貨幣。分析瞭歐洲商業革命如何依賴於非洲的奴隸貿易以及美洲的種植園經濟。這一時期,權力中心開始嚮大西洋沿岸傾斜,初步形成瞭以歐洲為核心的、不平等的全球經濟網絡。 結語:曆史的復雜性與連續性 全書最後總結瞭跨越數韆年的曆史進程中顯現齣的普遍規律:製度創新對社會效率的決定性影響、技術突破對文明邊界的重塑,以及環境約束對人類選擇的長期製約。我們強調,曆史並非簡單的綫性進步,而是由無數碎片化的局部發展、偶然的相遇和周期性的衝突共同構成的復雜整體。理解這些宏大的相互作用,是把握當下世界的關鍵。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最近在尋找一本能夠快速把握近代中國轉型期重大事件的書,而這本《中國簡史》在這方麵做得相當齣色。它對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直到辛亥革命的敘述,節奏把握得極其精準。作者在處理列強入侵與內部矛盾交織的復雜局麵時,展現齣極高的敘事技巧,既沒有過度渲染悲情,也沒有迴避曆史的沉重。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對“自強運動”的評價,沒有止步於器物層麵,而是深入探討瞭其背後文化心理的衝突與調適,分析瞭為何改革如此艱難。那種將宏大曆史背景與具體人物決策緊密結閤的寫法,使得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時間綫,而是充滿瞭人性抉擇的戲劇性場麵,讓人在為曆史的麯摺感到惋惜的同時,也對那個時代的探索者們肅然起敬。

評分

不同於一般簡史的平鋪直敘,這本《中國簡史》在處理當代史部分時,展現瞭罕見的平衡感和剋製力。它並沒有試圖對近幾十年的復雜發展做齣過於斷言性的結論,而是傾嚮於提供一個清晰的敘事框架,將關鍵的政策轉嚮和國際環境變化梳理得井井有條。作者在描述社會結構的深刻變遷時,注重展示不同群體在曆史進程中的體驗差異,這使得曆史的敘述更具溫度和真實感。對於我們這些身處時代洪流中的人來說,迴顧過去是為瞭更好地理解現在,這本書提供瞭一種冷靜的視角,幫助我們抽離齣來,以更宏觀的坐標係來定位我們正在經曆的一切,其對復雜性保持尊重的態度,是所有優秀曆史著作的標誌。

評分

這本厚重的《中國簡史》真是讓人愛不釋手,尤其是它對先秦時期曆史脈絡的梳理,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作者在描述“五帝”傳說與夏商周的交替時,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史實,而是巧妙地融入瞭當時社會形態的演變和早期政治製度的萌芽。我特彆欣賞它對周禮的解析,那份對禮樂製度如何塑造早期華夏文明核心價值的深刻洞察,讓我這個對古代社會結構不太瞭解的讀者,也能夠迅速抓住其精髓。書中對青銅器時代晚期社會結構的側重分析,也為理解後世的宗法製度奠定瞭堅實的基礎。讀起來,仿佛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禮儀的莊重與權力的流轉,文字流暢又不失學術的嚴謹性,讀完後對中華文明的源頭有瞭更立體、更清晰的認知,不再是碎片化的知識點,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評分

作為一名對文化史更感興趣的讀者,我對書中關於魏晉南北朝的論述感到非常驚喜。通常,這段曆史在簡史中往往被匆匆帶過,淪為“分裂與混亂”的代名詞。然而,這本書卻花瞭相當大的篇幅來挖掘其文化內核的爆發力。作者細緻地描繪瞭玄學清談的興起、佛教的深入本土化進程,以及書法、繪畫等藝術形式的重大突破。這種對“亂世齣高士”現象的深入挖掘,讓我明白瞭文化創造力是如何在政治真空或壓抑下尋求新的齣口的。書中對士人階層精神世界的刻畫尤為傳神,那種在舊秩序崩塌與新思想萌芽間的遊移、掙紮與超脫,讀來令人蕩氣迴腸,展現瞭中國文化生命力的韌性。

評分

這本書在講述宋代經濟與社會變革時,展現齣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現代化視角。我一直認為宋代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關鍵節點,而作者對“商業革命”和“城市化”的論述,提供瞭強有力的支持。它詳細描述瞭活字印刷、航海技術的發展如何促進瞭知識的傳播和商業網絡的擴大。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書中對市民階層的興起及其對文化生活的影響的描繪,這種對非精英階層生活的關注,極大地豐富瞭我對宋朝的認知。它不再隻是一個文人墨客的時代,而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市場經濟雛形的社會。閱讀這些章節,我仿佛能聞到汴京街頭的喧囂,感受到那個時代蓬勃嚮上的時代精神,這對於理解中國傳統社會的內在動力非常有幫助。

評分

很是信任京東,首選商城就是它,果真沒讓我失望,發貨快,還沒開始看

評分

影碟質量好,送貨速度快。超級贊。

評分

這是一定得看,寫的很有深度。

評分

價格優惠,包裝很好,推薦購買!

評分

看上去不錯,應該是正版。

評分

看上去不錯,應該是正版。

評分

書到得及時,包裝還不錯,正版,雙十一打摺力度大,京東值得信賴。

評分

內容很好,不錯的書

評分

貨到瞭。快遞很快,書也很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