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大诰 研究(修订版)

明 大诰 研究(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一凡 著
图书标签:
  • 明史
  • 大诰
  • 朱元璋
  • 明朝政治
  • 明朝法律
  • 史学
  • 历史研究
  • 古代典籍
  • 修订版
  • 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90502
版次:1
商品编码:11977613
包装:精装
丛书名: 社科文献学术文库·社会政法研究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24
字数:34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明〈大诰〉研究》主要内容是关于明太祖朱元璋编纂的四编《大诰》的研究, 该书由朱元璋口述当世之事,儒臣较少润色,是研究明初法制及社会状况的珍贵文献。《明〈大诰〉研究》前半部分收录了作者的研究成果,后半部分中附录有四编《大诰》原文,以便读者研究和参考。本书是研究明朝历史的重要参考书。

作者简介

杨一凡,男,1944年3月出生,汉族,陕西富平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法律史学会会长。1963年9月至1967年7月在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学习。1978年10月至1981年8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硕士研究生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1981年8月至1987年10月在中央政策研究部门工作。1987年10月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副研究员、法制史研究室副主任。1992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法制史研究室主任、法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11年7月增补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1990年被人事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法律史学和东方传统法律文化研究。

目录

一 朱元璋颁行《大诰》的时间和动机/001
  (一)《大诰》的实际颁行时间/001
  (二)颁行《大诰》的社会背景和动机/004
二 诰文的条目和渊源考/012
  (一)《明史·刑法志》“其目十条”说之误/012
  (二)诰文渊源考/016
三 明《大诰》的法律效力/028
  (一)诰文体现的《大诰》禁令的法律效力/029
  (二)洪武后期《大诰》条目列入条例及罪名概况/034
四 明《大诰》的特色之一——律外用刑/039
  (一)同一犯罪加重处刑考/042
  (二)律外酷刑及滥诛考/048
五 明《大诰》的特色之二——重典治吏/056
六 明《大诰》的特色之三——明刑弼教/067
  (一)朱元璋提倡“明刑弼教”的缘由和理论依据/067
  (二)朱元璋“明刑弼教”思想的内容和以刑弼教的措施/074
七 从明《大诰》看朱元璋治民的两手策略/083
八 明《大诰》的实施及其历史命运/092
  (一)洪武后期《大诰》的推行及峻令的废止/092
  (二)洪武朝以后《大诰》的命运/107
九 《大诰》反映的明初社会/118
十 关于明《大诰》的版本/131
  (一)明《大诰》版本述略/131
  (二)《御制大诰》(初编)校对表/139
  (三)《御制大诰续编》校对表/146
  (四)《御制大诰三编》校对表/149
  (五)《大诰武臣》校对表/152
附录一 明《大诰》点校本/156
  御制大诰/156
  御制大诰续编/193
  御制大诰三编/251
  大诰武臣/310
附录二 明《大诰》人名索引/329
附录三 明太祖与洪武法制/356
  (一)明太祖的法制方略/357
  (二)“常经”之法的制定/359
  (三)惩创奸顽的“权宜”法律措置/366
  (四)明太祖刑用重典对洪武法制的影响/377
主要参考文献/383

前言/序言

再版说明

《明〈大诰〉研究》是我20年前的旧作。这次再版时,对《明〈大诰〉的实施及其历史命运》部分做了修改和补充;对于原书的其他部分也进行了一些文字的修订。按照《中国法制史考证续编》的统一体例,文中增加了一些小标题。原书引用的古籍,如有近年出版的影印本的话,在脚注中尽量用新刊印的古籍标明文献出处,以方便读者查阅。为了使读者全面了解明太祖朱元璋在明初法制建设中的作用与功过是非,书后附录了笔者写的《明太祖与洪武法制》一文。
敬请读者对本书中的不妥之处多加指正。

杨一凡
2009年3月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十八年(1385)至二十年(1387)间,为了劝民从善和惩治奸顽,先后发布了题名《御制大诰》的三书,即《御制大诰》(本书简称《初编》)、《御制大诰续编》(本书简称《续编》)、《御制大诰三编》(本书简称《三编》)。洪武二十年十二月,他又为诸管军衙门颁布了《大诰武臣》(本书简称《武臣》)。《武臣》与前三编诰文,在颁行之初,实为两书。洪武朝后期及之后几朝要求各级学校师生、民间百姓讲读的《大诰》,其内容是《初编》《续编》《三编》,《武臣》主要是供军官及其子弟诵习。一些明代史籍中记述的《御制大诰》,实是指《大诰》前三编而言。由于这两部书均系朱元璋亲自编纂或据本人口述记录而成,都以“大诰”冠其书名,颁行的宗旨和内容贯穿的基本精神又都是对臣民“明刑弼教”“惩戒奸顽”,且前三编颁行之初,是分别以单刻本刊印,故在明代时,就有把《武臣》同前三编放在一起的刻本行世。近人所谓《大诰》者,有的是专指前三编,有的则把四编诰文视为一体。本书为了比较全面地阐明《大诰》的内容、特色、历史作用及朱元璋的政治法律思想,充分地揭示明初“重典之治”的本来面目,把《武臣》和前三编融贯起来加以考察。书中有关《大诰》的评述,也当指包括《武臣》在内的四编诰文而言。
四编《大诰》是研究明初法制和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的珍贵文献。此书所述,在有关明代的官修史籍中很难找到。《明太祖实录》为尊者讳,对《大诰》的具体内容极少涉及。清初修《明史》时,《刑法志》的编者未见及《大诰》原文,故对它的条目总数的记述相去甚远。不仅如此,即使在记述明一代法制的诸野史笔记中,也未有像《大诰》所载详细者。加之它是由明太祖直叙当世之事,儒臣们很少润色,故史料的可靠性较高。所以,研究明初社会及其法制,《大诰》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史料。
关于《大诰》的研究,在我国已有一百年左右的历史。自清末到20世纪30年代,它就引起了一些著名学者和法学家的关注,并写有五篇文章,即:沈家本先生的《明〈大诰〉峻令考》《〈大诰〉跋》和《书明〈大诰〉后》三文,王国维先生的《书影明内府刊本〈大诰〉后》,邓嗣禹先生的《明〈大诰〉与明初之政治社会》。在此之后40余年中,许多学者在其著述中也曾涉及《大诰》,然未见有专门性的研究论文问世。直到最近10年间,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又重新活跃起来,已先后有几篇论文发表,提出了许多好的见解。但是,总的说来,这些论文还是局限于某一侧面的研究,对于这一重要法律文献所反映和涉及的一系列有关明初法制的重大问题,尚未作系统的探讨和回答。笔者撰写这本书的愿望,意在抛砖引玉,以期推进《大诰》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同时,我也深切感到,认真剖析和总结朱元璋利用《大诰》推行“以威为治”的深刻历史教训,可以使我们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在今天加强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增强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坚持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所以,研究《大诰》对我们也是有现实的借鉴作用的。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学术研究的日益繁荣和发展,不少读者特别是研究中国法律史和明史的学者,都很重视对《大诰》的研究,但因此书传本较少,又藏于善本之室,利用起来极不方便。为此,法律史学界的几位老前辈一再敦促,要我把四编《大诰》点校,附于本书后一并刊印。我点校功力尚浅,但盛情难却,只好从命而为之。
在本书出版之际,我想就如何全面评价朱元璋的问题加以说明。朱元璋作为明王朝的开国皇帝,他在领导农民起义推翻元朝的腐败统治,在中国的辽阔疆土上实现稳固的统一,奠定明代的一些基本政治法律制度及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等方面,都有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不愧是一位颇有作为的政治家。朱元璋一生的政治活动是很广泛的,就以强化中央集权统治而论,所采取的措施也是多方面的,推行《大诰》和实行重典政策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本书中对于《大诰》和明初重典的评价,还不是对朱元璋一生历史功过的全面评价。怎样看待朱元璋的历史地位,史家多有专论,本书因研究范围限制,恕不冗述。
在本书与读者见面之际,我要衷心地向那些给了我各种挚诚帮助的单位和同志表示谢意。在国内外现存的诸《大诰》版本中,以明洪武内府刻本为成书最早、错误最少的善本,承蒙清华大学图书馆大力协助,热情地把该馆珍藏的洪武内府刻本提供我作点校和研究的底本。南开大学法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法律系的慷慨资助,保证了复制资料工作的顺利进行。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的宋国范同志花费了不少心血,同我一起对各种版本反复做了勘对,并参加了《明〈大诰〉人名索引》的编写工作。如果没有她的大力协助,书稿的写作是不可能如此快速完成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曲英杰同志,也在百忙中挤出时间参加了其中几种版本的校勘。我在点校《大诰》的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吴建璠、高恒两位先生的悉心指教,他们通阅了点校本全文,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中国法律史学会名誉会长李光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刘海年、韩延龙先生,北京大学张国华、饶鑫贤教授,江苏人民出版社的胡凡同志,清华大学图书馆的蒋企英、王若昭同志,中国国家图书馆(以下简称国图)的郑培珍同志,也从各方面给了我许多宝贵的支持和帮助。所有这些,都令我非常感动。谨志于此,以矢弗忘。
由于我水平有限,对《大诰》的研究难免有不妥之处;同时,明太祖朱元璋编纂的《大诰》,粗疏且不注意修辞,许多段落话不成句,文理不通,且有方言口语间杂其中,一些文字断句标点颇费推敲,点校中也会有不少失当的地方,敬祈读者批评指正。

杨一凡
1987年12月于北京
《明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与革新:兼论洪武、永乐时期的制度创新》 图书简介 导言:重塑王朝的基石——从开国气象到制度沉淀 《明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与革新:兼论洪武、永乐时期的制度创新》一书,聚焦于明朝开国之初至永乐鼎盛时期,这一中国历史上最为关键的政治权力重塑阶段。本书旨在深入剖析明太祖朱元璋如何凭借其深厚的历史洞察力与严苛的统治哲学,在短短数十年间,完成了对元末遗留下来的政治结构进行彻底的颠覆与重构,并探讨其后永乐皇帝朱棣如何在继承与变异中,将这种高度集权的体制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本书不满足于对既有制度(如内阁、六部、锦衣卫等)的表面描述,而是力图探究其背后的深层逻辑、制度设计的伦理基础以及实际运作中的权力制衡与失衡机制。我们试图构建一个动态的分析框架,将制度视为一种不断适应环境、也同时塑造环境的有机体,而非僵硬的教条。 第一部分:洪武肇建——集权模式的极限探索 洪武朝是明代政治体制的奠基期,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前所未有强度的时期。本部分将首先追溯朱元璋的个人经历如何深刻地影响了他对“治乱”的认知,并引发出他对“人治”与“法制”的复杂权衡。 一、废相之举的深层动因与权力真空的填补 核心章节将详细分析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后,丞相制度的彻底废除,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官制调整,更是一次对中国自秦汉以来政治权力结构的核心颠覆。我们将深入研究朱元璋如何设计“集权于君”的替代方案,包括: 内阁制度的萌芽与雏形: 探讨“殿阁大学士”最初作为皇帝的私人秘书和顾问机构,如何逐步承担起批红的枢密权力,以及这种非正式权力如何为后世中枢决策奠定了基础。 六部直属皇帝的强化逻辑: 分析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制度设计,如何有效分割了宰相原有的行政权,并探讨这种直接汇报机制在效率与风险控制上的双重效应。 二、地方治理的重塑:卫所与行中书省的互动张力 本书对明初地方行政体系的考察,着重于军政合一的卫所制与民政的行省制之间的复杂关系。 卫所制的“边防化”与“驻防化”: 研究卫所制度在建立之初的军事功能与屯田经济支撑,以及这种军事化行政体系如何渗透到地方社会结构之中。 地方行政的碎片化管理: 探讨中央对地方的垂直控制,如何通过分散权力(如监察御史的巡按、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的三司分权)来实现对地方潜在威胁的有效监控,以及这种模式在和平时期可能带来的效率低下问题。 三、监察体系的极致化:特务机构的制度化 明初对“奸臣”的深层恐惧,催生了超越传统御史台职能的监察体系。我们将细致考察锦衣卫的设立背景、职权范围的演变,以及其作为皇帝耳目的制度化过程。本书将区分锦衣卫在洪武朝与永乐朝的职能侧重差异,分析其在维护皇权安全中的关键作用。 第二部分:永乐革新——中央集权的再强化与制度的定型 永乐朝的特点在于,它是在洪武集权的基础上,结合了开国君主政治经验的总结与自身政治野心的投射,完成了对明代政治架构的最后润色。 一、内阁权力的实质性增长与“票拟”的形成 本部分着重分析永乐帝如何利用内阁大学士,特别是那些在靖难之役中立下汗马功劳的旧臣,来处理日益繁杂的政务。 “票拟”制度的制度化倾向: 探讨票拟权力的产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皇帝对政务的过度依赖与对官僚体系的制衡需求。我们将分析大学士如何通过“票拟”获取事实上的行政决策权,并开始形成以“票拟”为核心的文官集团。 “内阁首辅”的地位确立: 研究在没有正式宰相的情况下,内阁中权力最为集中的个体——首辅——是如何在实践中获得对六部和部院的实质性指导权的,这是一种权力“化整为零”后的再“聚焦”。 二、国家战略需求对制度的影响:对外用兵与财政改革 永乐朝频繁的军事行动和迁都带来的巨大财政压力,对既有制度产生了直接冲击。 漕运与物资调配的制度化: 分析为支持北征和北京的运营,对大运河体系的强化,以及由此催生的中央对国家经济命脉的直接掌控加强。 户部与地方赋税制度的调整: 探讨在国家开支剧增的背景下,明初相对粗放的赋税体系如何被迫进行调整和细化,为后世的“一条鞭法”的产生埋下伏笔。 三、文化与思想领域的制度化控制 明初对思想领域的控制是其政治高压的延伸。本书将探讨朱元璋对儒学官方化的努力,以及永乐时期《永乐大典》的编纂,如何作为一种文化权威的构建,为维护现有的政治秩序提供意识形态支撑。 结论:集权模式的内在矛盾与历史遗产 本书的结论部分将总结明初“洪武集权”与“永乐优化”共同塑造的明代政治体制的特点:一个高度集权、依赖君主个人能力,同时又依靠精妙的权力制衡体系来维持运转的矛盾综合体。这种体制的优点在于初期效率高、政令畅通,但其致命弱点在于对君主智慧的过度依赖,一旦君主失能,整个国家机器将陷入瘫痪或混乱。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梳理了关键制度的诞生与演变,更致力于揭示这些制度设计背后所承载的历史焦虑、政治智慧与人治的局限性,为理解明代长达276年的统治逻辑,提供了一个细致入微的制度史视角。通过对制度细节的挖掘,我们得以触摸到那个伟大王朝的骨骼与脉络。

用户评价

评分

每当我翻阅历史书籍,总会被那些看似微小却影响深远的细节所吸引。《明大诰研究(修订版)》这个名字,就带有一种探究细微之处的学术气息。我很好奇,作者将如何从“大诰”这个切入点,来剖析明朝的政治肌理和社会生态。这本书会不会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地揭示出“大诰”背后所蕴含的权力运作、社会矛盾以及民众的生存状态?我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些画面:严苛的律法条文,被官府如何执行,又被百姓如何理解和适应;那些曾经因触犯“大诰”而遭受惩罚的个体,他们的故事是否会在书中有所体现?“修订版”的字样,更让我相信这本书的价值非凡,它意味着作者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索和完善,或许是对某些历史疑案有了新的见解,或许是对“大诰”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进行了更细致的梳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为何“大诰”在明朝早期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它如何塑造了当时的社会秩序,又如何影响了明朝后续的政治走向。这本书,想必能够提供给我一个独特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那个宏大而复杂的明朝时代。

评分

每次看到一些历史研究的书籍,尤其是关于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我都会被其中蕴含的细致和深刻所吸引。这本书,《明大诰研究(修订版)》,光从名字上来看,就有一种学术严谨的气息扑面而来。我猜想,这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介绍性读物,而更像是一次深入的学术探索。我很好奇,作者将如何剖析“大诰”这个庞大的文本体系?是否会从法理学的角度去解读其精神内核?亦或是从社会史的角度,去考察“大诰”对明朝社会结构、权力分配以及民众行为规范产生的具体影响?“修订版”这个词,总能引起我的注意,这意味着作者在原有的基础上,一定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善,或许是引入了新的史料,或许是针对某些争议点进行了更详尽的辨析。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回答一些我心中长久以来的疑问:比如,朱元璋为何要如此大力推行“大诰”?它的颁布对于巩固明朝的统治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和挑战?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案例分析,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大诰”是如何作用于当时的社会生活,甚至触及到当时官场的腐败与民间的疾苦。

评分

我一直觉得,历史的魅力不仅仅在于那些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更在于那些能够折射出时代脉搏的细节。这本书的标题,《明大诰研究(修订版)》,就给我一种探索细节的期待感。我设想,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位极其严谨的学者,他(或她)必然对明朝的政治、社会、法律体系有着深刻的理解。而“大诰”,作为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文献之一,其中蕴含的信息量无疑是巨大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去感受“大诰”颁布时的社会氛围,去理解那些条文背后所反映的统治者的考量,以及被这些条文所影响的普通人的生活。这本书会不会讲述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比如,在“大诰”颁布后,具体的执行情况如何?有没有出现过有趣的案例?官方是如何在实践中解释和运用这些法律的?又或者,普通民众又是如何理解和应对这些规定的?“修订版”的出现,更是让我相信,作者一定是对原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反复打磨,或许是在资料的搜集上有了新的突破,或许是在理论的解读上有了更精深的见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一些不同于以往的视角,让我对明朝的统治方式,以及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有一个更加立体、更加 nuanced 的认知。

评分

作为一个对中国古代史,特别是明朝部分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看到《明大诰研究(修订版)》这样的书名,我的内心是充满期待的。我一直认为,“大诰”是理解明朝早期政治制度和统治思想的一个重要窗口。这本研究著作,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这个窗口的绝佳机会。我推测,作者在撰写此书时,一定进行了大量的史料爬梳工作,力求还原“大诰”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它在当时社会所引发的震动。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大诰”的文本特征,例如其语言风格、惩治手段的严苛程度,以及其中所体现的统治者对权力的绝对掌控欲。同时,“修订版”的出现,让我对这本书的价值有了更高的期许。这表明作者并非止步于已有的研究成果,而是不断追求学术上的精进,或许是对某些史料进行了重新解读,或许是对“大诰”在明朝历史长河中的作用进行了更长远的观察。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大诰”不仅仅是一部法律,更是明朝初期国家治理理念和社会控制方式的一个集中体现,它对后来的历史进程,一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本书,应该会为我揭示这些影响的方方面面。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分量,《明大诰研究(修订版)》,光是这几个字就让人浮想联翩,脑海中立刻勾勒出那个波澜壮阔的明朝时代。作为一名对明史情有独钟的普通读者,我对于能有这样一本专注于“大诰”的研究著作感到无比欣喜。虽然我尚未有机会深入研读,但我可以想象,这必定是一本凝聚了作者多年心血的学术力作。我想,这本书所探讨的“大诰”,绝非仅仅是一部法律条文的汇编,它更像是明太祖朱元璋意志的延伸,是那个时代社会结构、阶层关系、以及统治者如何试图构建和维系其统治秩序的一个缩影。翻开这本书,我期待能看到对“大诰”产生的历史背景、其具体内容、实施效果以及对后世影响的深入分析。我猜想,作者一定会对“大诰”中关于官吏的约束、百姓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对各种社会乱象的惩治等细节进行细致的梳理和解读。同时,“修订版”的字样也暗示了作者在原有研究基础上,可能进行了更深入的挖掘、更严谨的考证,甚至可能吸纳了最新的学术成果,这对于我这样希望获得最准确、最全面信息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作者是如何拨开历史的迷雾,将“大诰”这一重要的历史文献,以一种更加清晰、更加生动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

评分

双十一期间买的,活动力度很大,很划算,书写的很好,值得买!

评分

双十一期间买的,活动力度很大,很划算,书写的很好,值得买!

评分

双十一期间买的,活动力度很大,很划算,书写的很好,值得买!

评分

双十一期间买的,活动力度很大,很划算,书写的很好,值得买!

评分

双十一期间买的,活动力度很大,很划算,书写的很好,值得买!

评分

双十一期间买的,活动力度很大,很划算,书写的很好,值得买!

评分

双十一期间买的,活动力度很大,很划算,书写的很好,值得买!

评分

双十一期间买的,活动力度很大,很划算,书写的很好,值得买!

评分

双十一期间买的,活动力度很大,很划算,书写的很好,值得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