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缠论发表于缠师108篇博文内,故理论的逻辑层次很难为初学者所熟知,这样给很多追随者在学习上带来阻碍。许多初学者陷入到一两个形态概念而不能自拔,以至于踟蹰不前,更有甚者中途放弃。
本书编者在经过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战验证之后,对缠论博文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重建了逻辑层次与理论框架,并以缠论框架为主线展开叙述,为初学的缠友开辟了一条清晰坦荡的缠论学习之路。
本书对证券投资者的理论学习和实战应用都会有较大的帮助作用。
1. 对缠论进行系统性的梳理,重建缠论的逻辑层次与理论框架。
2. 从买卖策略和心态调整方面指导股民了解股市及缠论。
3. 运用图例,总结技巧,对缠论理论体系与实际应用进行深入剖析。
缠论是网络名人缠中说禅关于证券市场的一套投资理论,因其发表于缠师108篇博文内,故理论的逻辑层次很难为初学者所熟知。本书编者在经过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战验证之后,对缠论博文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重建了逻辑层次与理论框架,从买卖策略和心态调整方面指导股民了解股市及缠论。
缠论是目前独一能用数学手段进行证明的交易理论。
编著者掌金研究院是拥有强大的现货分析师团队与有力数据支撑的研究机构。这里既有给华尔街提供专业报告的金融精英,又有成功研究出多项交易模型的学术派大师,更有具备丰富经验的实战派高手。主要研究人员有:掌金木子(本名陈飞,掌金研究院分析师,拥有证券投顾资格与期货从业资格,国家注册黄金分析师,中级经济师),掌金清水(本名王兵,掌金研究院分析师,从事股票、贵金属、外汇分析十年),掌金天问(本名翟宏涛,掌金研究院分析师,从事金融分析十多年),掌金楚枫(本名彭新航,掌金研究院分析师,注册黄金分析师,纵横贵金属行业多年)。
前言/1
清水解缠/4
天问之缠/9
楚枫说缠/10
第一章 理论基础/001
第一节│立论逻辑………………………………………………… 001
第二节│一条公理………………………………………………… 003
第三节│两大假设………………………………………………… 007
第四节│三个支点………………………………………………… 012
第二章 市场法则/015
第一节│基本原理………………………………………………… 015
第二节│定理定律………………………………………………… 019
第三节│交易心法………………………………………………… 024
第三章 形态学/033
第一节│同构与结构思维………………………………………… 033
第二节│分型……………………………………………………… 035
第三节│笔………………………………………………………… 041
1
第四节│线段……………………………………………………… 044
第五节│中枢……………………………………………………… 050
第六节│走势与走势类型………………………………………… 056
第七节│走势级别………………………………………………… 059
第八节│结构表里关系…………………………………………… 062
第九节│分解组合………………………………………………… 067
第十节│级别递归与案例………………………………………… 077
第十一节│同级别分解与应用…………………………………… 101
第四章 操作实践/107
第一节│盘整与趋势背驰………………………………………… 107
第二节│区间套定位法…………………………………………… 110
第三节│三类买卖点……………………………………………… 115
第四节│中枢震荡………………………………………………… 123
第五节│转折力度与级别………………………………………… 126
第六节│中阴阶段………………………………………………… 134
第七节│递增操作与分段操作…………………………………… 142
第八节│机会与交易……………………………………………… 145
第九节│顶底构筑与日走势分类………………………………… 153
第十节│操作程序与细节问题…………………………………… 157
第十一节│缺口与预测…………………………………………… 160
第十二节│均线分类体系及应用………………………………… 171
第五章 时空结构解析/177
第一节│市场风险与牛市暴跌…………………………………… 177
第二节│市场走势的时间结构…………………………………… 188
第三节│市场走势的空间测度…………………………………… 196
我必须承认,《缠论(结构与解构)》这本书的阅读过程,是一场智力上的马拉松,但也是一次令人无比满足的攀登。书中构建的体系异常庞大,而且环环相扣,稍有疏漏,就可能影响后续的理解。然而,正是这种严谨性,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在理论构建上的非凡功力。他没有采用任何模棱两可的表述,而是用极其精确的语言,定义了每一个概念,描绘了每一个操作。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中枢”的阐述。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中枢”就是一个简单的震荡区域,但作者通过“结构”和“解构”的视角,赋予了“中枢”更深层的意义。他将“中枢”看作是市场能量的积聚和转换点,是多空双方力量博弈的焦点。而“中枢”的演变,也揭示了市场趋势的形成和转变。我曾花了大量时间反复研读关于“中枢”的部分,并且在模拟交易中进行验证,每一次的验证都让我对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市场的洞察力有了质的飞跃。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接触《缠论(结构与解构)》这本书,我感到有些畏惧。那密密麻麻的图表和公式,以及那些我从未听过的专业术语,都让我觉得这可能是一本只属于“大神”的秘籍。然而,随着我耐心地一点点啃读下去,我发现作者的意图并非是要制造门槛,而是要为我们构建一个认识市场的全新视角。他所说的“结构”,并非是僵死的形态,而是一种动态的、具有生命力的市场能量场。 书中对于“解构”的强调,让我意识到,理解市场并非是去记住无数的K线组合,而是要学会拆解,学会看到价格波动背后的逻辑。作者将复杂的市场现象,分解成最基本的“点”、“线”、“面”,再通过这些基本元素,重构出我们所看到的趋势和震荡。我记得在学习“笔”和“线段”的章节时,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去理解其内在含义。但一旦理解了,就觉得豁然开朗,仿佛之前所有关于市场形态的困惑都得到了解答。
评分阅读《缠论(结构与解构)》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智识的洗礼。在遇到这本书之前,我对于市场波动性的理解,常常停留在“无规律可循”的阶段。然而,作者通过“结构与解构”这个核心概念,为我揭示了价格变动背后深刻的逻辑。他将市场视为一个由无数相互关联的“结构”组成的整体,而“解构”,则是理解这些“结构”如何形成、如何演变的关键。 书中对于“缠”的阐述,更是让我豁然开朗。我理解的“缠”,是一种市场力量的循环往复,是一种多空博弈的永恒主题。而“结构”,则是这种“缠”在不同时间周期下的具体体现。作者通过对“分型”、“笔”、“线段”等基础元素的定义,为我们提供了一套识别和理解这些“结构”的工具。我记得在学习如何判断一个“笔”的形成时,作者的逻辑非常严谨,让我不再凭感觉去判断,而是有了一套明确的标准。这种量化的分析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市场信号的把握能力。
评分《缠论(结构与解构)》这本书,对我个人交易生涯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之前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真正理解市场内在逻辑的方法,而这本书所提出的“结构与解构”理论,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作者并非教我们如何去“预测”市场,而是教我们如何去“理解”市场。他将市场比作一个不断演变、不断重构的生命体,而“结构”,就是这个生命体在不同尺度下的形态。 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于“解构”的强调。它教会我如何将复杂的市场现象,分解成最基本的构成元素,然后再将这些元素重新组合,从而洞察市场运动的本质。例如,书中对于“中枢”的定义和演变过程的讲解,让我对“中枢”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了其能量积聚和转换的内在机制。我曾在阅读完关于“中枢”的章节后,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不同时间周期的“中枢”形态,并且在模拟交易中进行验证,每一次的验证都让我更加坚信这套理论的有效性。
评分《缠论(结构与解构)》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思维方式的重塑。在此之前,我习惯于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去分析市场,但往往会陷入信息的过载,或者对市场信号的解读感到迷茫。这本书则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框架——“结构与解构”,它让我们学会了一种“由内而外”的分析方式。作者并不鼓励我们去预测未来,而是引导我们去理解当下市场正在发生的“结构”,并通过对这些结构的“解构”,去把握市场运动的脉络。 我对于书中关于“缠”的定义尤为印象深刻。作者将“缠”比作市场的灵魂,它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驱动着价格的不断波动和演变。而“结构”,就是这种“缠”在不同时间周期下所呈现的不同形态。通过“解构”这些形态,我们可以洞察到“缠”的运行轨迹。我记得在阅读关于“分型”的章节时,花了很长时间去体会其背后的意义。作者并非简单地定义一个“分型”,而是将其视为市场多空力量发生微妙变化的一个信号,而这个信号的叠加,就构成了更高级别的“结构”。
评分这部《缠论(结构与解构)》的标题本身就散发着一种深邃的吸引力,仿佛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技术分析的书,更像是一次对市场本质的哲学探索。我至今仍然记得初次翻开它时的那种心情,既有对未知领域的好奇,也有对能否真正理解那“缠”之精髓的些许忐忑。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被书中构建的严谨逻辑和宏大体系所折服。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指标或形态,而是试图揭示市场运行的底层逻辑,将看似杂乱无章的价格波动,通过一套独特的“结构”与“解构”的框架,化繁为简,条分缕析。 书中对于“缠”的定义,我理解为一种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市场动力,它不是静止的,而是时刻处于变化之中。作者通过对“分型”、“笔”、“线段”等基本元素的精妙定义,为我们搭建了一套认识市场结构的“骨架”。更重要的是,他没有止步于此,而是进一步阐述了如何通过“解构”的过程,将这些基本元素组合、演变,最终形成我们所观察到的更复杂的市场形态。这种由点及面、由简入繁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豁然开朗之感。我常常在阅读时,不自觉地将书中的理论与自己过往的交易经历对照,发现那些曾经困扰我的市场迷雾,似乎都在作者的笔下逐渐消散。
评分我必须承认,在翻开《缠论(结构与解构)》这本书之前,我对“缠”这个概念的理解是模糊的,总觉得它像是某种玄之又玄的哲学概念,与实际交易相去甚远。但这本书却以其独特的“结构与解构”理论,将“缠”具象化、逻辑化,并且与市场波动紧密联系起来。作者并非直接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让你学会如何去“看”市场,如何去“理解”市场。 我特别受启发的是书中关于“结构”的定义。它不再是孤立的K线形态,而是市场内在力量在不同时间维度上的体现。作者通过对“分型”、“笔”、“线段”等基本元素的精妙定义,为我们构建了一个认识市场“骨架”的框架。而“解构”,则是让我们学会如何拆解这些“结构”,如何透过表面的价格变化,去洞察其背后的能量交换和多空博弈。我记得在学习如何识别一个“趋势”的形成时,作者的讲解层层递进,让我明白了趋势并非是简单的向上或向下运动,而是由一系列基础“结构”的演变所构成。
评分我经常回想起初次接触《缠论(结构与解构)》时的那种震撼。它不像市面上许多交易书籍那样,只告诉你“怎么做”,而是深入地探讨“为什么”。作者构建的这套“结构与解构”的理论体系,就像一个精密的操作系统,将市场这台复杂的机器,分解成一个个可理解、可操作的模块。我以前总觉得价格的波动是随机的,难以捉摸,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看似混乱的市场背后,其实隐藏着深刻的内在逻辑。 “结构”这个概念,在书中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它不是静态的图表形态,而是市场能量在不同时间周期下的动态呈现。作者通过对“笔”、“线段”、“中枢”等基本结构的详细阐述,为我们构建了一个认识市场的“骨架”。更让我受益匪浅的是“解构”的思维方式。它教会我如何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如何透过表面的价格波动,去看到隐藏在背后的市场结构。我记得在学习如何“解构”一个“中枢”时,作者的讲解逻辑严谨,层层递进,让我对“中枢”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了其能量转换的核心。
评分老实说,在阅读《缠论(结构与解构)》之前,我对技术分析的看法是有些模糊的,总觉得它们像是海市蜃楼,看起来热闹,却抓不住实实在在的规律。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的“结构”,不仅仅是图表上的形状,而是一种内在的、有生命力的力量。他将市场比作一个不断生长的有机体,而“结构”就是这个有机体的细胞、组织,甚至是器官。通过对这些基本结构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洞察到市场内部的运作机制,理解价格为何会如此波动,又将可能走向何方。 “解构”这个词,在我看来,是这本书最核心的精髓所在。它意味着我们要学会分解,学会透过表面的喧嚣,看到事物本质的组成部分。作者教我们如何将一个庞杂的市场行情,一步步地“解构”成最基本的“笔”和“线段”,再将这些基础单元“重构”成我们熟悉的“中枢”和“趋势”。这个过程就像一位精密的解剖师,将复杂的生命体分解成一个个清晰的组成部分,然后又重新理解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我发现,一旦掌握了这种“解构”的思维方式,我不再被眼前的价格波动所迷惑,而是能够以一种更加冷静、客观的视角去审视市场。
评分《缠论(结构与解构)》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颠覆性的阅读体验。我之前接触过不少技术分析的书籍,但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碎片化,要么缺乏严谨的理论支撑。而这本书,则以其独特的“结构与解构”视角,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作者并非简单地教授交易技巧,而是试图建立一种认识市场本质的理论框架。他将市场想象成一个不断运动的、具有生命力的有机体,而“结构”,就是这个有机体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表现形式。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解构”的强调。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分析方法。作者教我们如何将一个复杂的市场走势,一步步地“解构”成最基本的构成单元,例如“笔”和“线段”,然后再将这些单元“重构”成更高级别的“中枢”和“趋势”。这个过程,让我对市场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知。我曾反复研读书中关于“线段”的定义,并且在实际操作中进行验证。每一次的验证,都让我对市场结构的理解更加深刻,也让我对自己的交易决策更加自信。
评分不错
评分一本有参考价值的股票技术分析书。好
评分很好,不错!
评分很好,不错!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的
评分内容不错
评分一本有参考价值的股票技术分析书。好
评分研究一下,看看有没有干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