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T 基礎及應用(第2版)

GD&T 基礎及應用(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廷強 著
圖書標籤:
  • GD&T
  • 公差與測量
  • 機械設計
  • 製造工程
  • 産品定義
  • 技術圖紙
  • 幾何尺寸與公差
  • 第二版
  • 工程製圖
  • 質量控製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42926
版次:2
商品編碼:11994715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汽車先進技術論壇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93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汽車行業設計人員
  本書基於ASME Y14��5、ISO 1101和GB/T 1182等幾何公差標準,內容側重於應用,以及檢測和檢具的設計。檢具設計的關鍵工作在於計算,讀者在設計檢具或夾具時可以參考這些檢具設計知識要點。   本書內容旨在介紹這門學科的應用知識,提高設計開發效率,降低企業開發、生産成本。

內容簡介

  GD&T;/GPS是一門基礎學科,是促進國傢的工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工具。無論基礎加工業、汽車還是航空航天,GD&T;/GPS都是一門不可或缺的知識。歐美和日韓對於GD&T;/GPS的教育及應用已經完全成熟,並在其在高精尖的産品開發中起到積極推進的作用。本書基於ASMEY14.5/ISO1101標準,對幾何公差知識進行係統的介紹,書中引用瞭大量的應用實例,作為讀者在幾何公差應用中的參考。本書的內容側重於應用,檢測和檢具的設計。檢具的設計的關鍵工作在於計算,讀者在設計檢具或夾具時可以參考這些檢具設計知識要點。

目錄

前言
第一章GD&T;簡介 1
第一節GD&T;的曆史 1
第二節GD&T;與國內現行的尺寸公差對比的優點 2
一、圖樣上的三種尺寸公差2
二、幾何公差和尺寸公差的比較3
三、美標ASME Y14��5和歐標ISO 1101的區彆6
第二章幾何公差的符號 9
第一節幾何公差的公差控製符號 9
第二節幾何公差的修正符號 10
第三節公差控製框 11
一、公差控製框的組成 11
二、公差控製框的語法 11
第三章基準 13
一、基準的定義和3-2-1原則13
二、孔槽定位15
三、基準布置的深入探討——基準陣列的問題17
四、基準要素21
五、功能基準和非功能基準21
六、聯閤基準22
第四章幾何公差控製——形狀控製23
第一節直綫度的定義、應用及檢測方法 24
一、直綫度的定義24
二、直綫度控製一個平麵24
三、直綫度控製一個圓柱麵 25
四、直綫度控製中心綫或中心麵26
五、直綫度的測量及應用27
六、擬閤中心麵的直綫度30
七、RFS修正情況下的直綫度及檢測設置 30
八、對於腰形或鼓形特徵的直綫度測量32
第二節平麵度的定義、應用及檢測方法 34
一、平麵度的定義 34
二、平麵度控製一個平麵 35
三、幾何公差第一法則與平麵度控製 35
第三節圓度的定義、應用及檢測方法 37
一、圓度的定義 37
二、圓度控製的應用 39
三、圓度控製的測量 39
四、圓度的討論 40
五、圓度檢測設備41
六、零件的自由狀態 41
第四節圓柱度的定義、應用及檢測方法 43
一、圓柱度的定義 43
二、圓柱度的應用及測量 44
第五章幾何公差控製——輪廓度控製46
第一節綫輪廓度的定義、應用及檢測方法 46
一、綫輪廓度的定義及闡述46
二、綫輪廓度的標注方式及公差分布46
三、綫輪廓度的應用 48
四、綫輪廓度的測量49
第二節麵輪廓度的定義、應用及檢測方法 51
一、麵輪廓度的定義 51
二、麵輪廓度的控製與基準參考 51
三、麵輪廓度的測量 53
第三節輪廓度的綜閤應用 56
一、組閤公差框控製和獨立組閤公差框控製的比較 56
二、輪廓度在不連續麵特徵上的應用 58
三、輪廓度的應用及隱含的加工順序61
第六章幾何公差控製——定嚮控製63
第一節傾斜度的定義及應用 63
一、傾斜度的定義 63
二、特徵平麵到基準麵的控製應用 64
三、特徵軸到基準麵的控製應用 64
四、特徵軸到基準軸的控製應用 66
第二節垂直度的定義、應用及檢測方法 67
一、垂直度的定義 67
二、特徵麵垂直於基準麵的控製 68
三、特徵軸到基準麵的垂直度 68
四、特徵軸到基準軸的垂直度控製 71
五、中心麵對基準軸的垂直度應用 72
六、兩種垂直度標注方式的比較 73
七、垂直度的綜閤應用 74
八、垂直度的測量 76
第三節平行度的定義、應用及檢測方法 78
一、平行度的定義 78
二、特徵麵到基準麵的控製應用 79
三、特徵軸到基準麵的控製應用 79
四、特徵軸綫到基準麵的平行度控製一個應用特例81
五、特徵軸綫到基準軸綫的控製應用 81
六、平行度與平麵度的區彆 83
第七章幾何公差控製——定位控製 84
第一節同心度(同軸度)的定義、應用及檢測方法 84
一、同心度(同軸度)的定義 84
二、同心度的應用 85
三、同心度的測量86
四、同心度和跳動的區彆 87
第二節對稱度的定義、應用及檢測方法 88
一、對稱度的定義 88
二、對稱度的應用 88
三、對稱度、同心度和位置度的對比89
第三節位置度的定義、應用及檢測方法 91
一、位置度的定義 91
二、位置度的應用 92
三、浮動螺栓的裝配 93
四、延伸公差帶(固定螺栓或銷的過盈裝配) 93
五、螺紋孔的檢測 94
六、螺紋孔的實效邊界 95
七、過盈、過渡配閤中的延伸公差 97
八、位置度、同心度(同軸度)和跳動控製的比較 100
九、同軸(軸綫重閤)控製總結 101
十、MMC時的零公差約束 101
十一、零位置度公差的應用範圍 103
十二、零公差的應用 103
十三、位置公差控製的過盈配閤 104
十四、組閤公差 104
十五、組閤公差控製框的配閤公差 106
十六、對於組閤公差框控製的尺寸特徵的匹配設計 113
十七、組閤公差控製框和獨立組閤公差控製框的區彆 116
十八、初始定位的方式117
十九、尺寸公差到位置度公差的轉換 120
二十、允許偏差和實際偏差 124
二十一、補償公差 124
二十二、非圓柱麵匹配特徵的位置 126
二十三、位置度邊界 127
二十四、位置度控製的對稱度(RFS) 129
二十五、位置度控製的對稱度(MMC) 129
二十六、兩個方嚮上的位置度控製 129
二十七、同步或獨立要求 132
二十八、位置度總結 138
第八章如何邏輯定義零件公差 139
一、綫性分段方式——麯軸子裝配 139
二、成本與幾何公差控製143
第九章幾何公差控製——跳動控製 149
第一節圓跳動的定義、應用及檢測方法 149
一、圓跳動的定義 149
二、圓跳動的應用 150
三、V形架的檢測方式探討 151
四、錐麵到軸的控製應用 152
五、垂直於基準軸的麵的控製應用 152
六、同軸於基準軸的麵的控製應用 153
七、復閤基準軸的測量(中心孔方式) 153
八、兩個基準的方式 154
第二節全跳動的定義、應用及檢測方法 155
一、全跳動的定義 155
二、全跳動的應用 156
三、錐麵到基準軸的控製應用 156
四、垂直於基準軸的麵的控製應用 157
五、全跳動的測量 157
六、基準的建立 160
第十章幾何公差綜閤應用 162
一、基準建立的應用實例一 162
二、基準建立的應用實例二 162
三、汽車門外闆的基準設置方案實例 164
四、汽車翼子闆的基準設置方案實例 165
五、汽車梁的基準設置方案實例 166
六、補償公差計算(孔或內部特徵) 166
七、補償公差計算(軸或外部特徵) 167
八、軸的實效邊界計算 168
九、孔的實效邊界計算 168
十、RFS修正的孔的配閤邊界與零公差注意事項 168
十一、 GD&T;中兩種尺寸標注的比較和Ppk麯綫的應用 169
十二、尺寸公差和幾何公差的轉換 171
十三、MMC、RFS和LMC的應用及對比 173
十四、第一法則(包容原則)應用實例 174
十五、零件的配閤設計應用 175
十六、匹配公差設計實例一 182
十七、匹配公差設計實例二 183
十八、檢具設計實例 183
十九、工藝基準的設置及檢測方案設置185
二十、公差分析188
二十一、環套的最小壁厚計算190
術語解釋192

前言/序言

  “中國製造2025”強國戰略綱領中提齣,我國2025年的目標是邁入製造強國行列,2035年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2049年(即建國百年)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這是製造業重大的曆史機遇,需要工程製造行業的各類人纔共同努力,並做齣應有的貢獻。   我國的製造業已經取得令世界矚目的成績,但是當前我國工業的附加值低,大而不強,缺乏核心技術,仍處於較低的質量效益水平。轉型升級的艱巨任務仍需要我們工程人員的努力。   GD&T;/GPS是一門基礎學科,是促進國傢工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工具。無論是基礎加工工業、汽車行業,還是航空、航天行業,GD&T;/GPS都是不可或缺的知識。歐美和日韓對GD&T;/GPS的教育體係已完全成熟,普遍應用於工業製造領域,並在其高精尖的産品開發中起到瞭積極推進的作用。   GD&T;/GPS在係統集成、降低項目風險、降低成本和提高質量方麵提齣瞭根本性的解決方案。GD&T;/GPS綜閤瞭工業發展史上成熟的設計經驗,其核心理念是把設計工作中的加工工藝的可行性、測量方案的可行性進行先期分析。這門學科還將設計流程標準化,並且用精確邏輯性的圖形語言加強瞭世界各地加工廠的溝通協作,使復雜、大型産品開發得以實現。   筆者工作中曾拜訪過國內許多企業。國內加工業對於GD&T;/GPS的應用還處於初級水平。明顯的例子是普遍存在三坐標測量設備的應用和工裝、專用檢具的設計不正確,圖樣、工藝文件和檢測方案不一緻等情況。   本書基於ASME Y14��5、ISO 1101和GB/T 1182等幾何公差標準,內容側重於應用,以及檢測和檢具的設計。檢具設計的關鍵工作在於計算,讀者在設計檢具或夾具時可以參考這些檢具設計知識要點。   本書內容旨在介紹這門學科的應用知識,提高設計開發效率,降低企業開發、生産成本。
《工程圖學與機械製圖基礎》 內容提要: 本書是為工程技術人員、機械設計及相關專業學生編寫的,全麵、係統地介紹瞭工程圖學和機械製圖的核心原理、規範及實踐應用。本書深入淺齣地闡述瞭識圖、繪圖的基本技能,並重點講解瞭各類視圖的錶達方法、尺寸標注的規範要求以及各種常用機械零件和裝配體的圖樣錶達技巧。全書內容緊密結閤國傢和國際標準,強調實際操作性和工程實用性。 第一部分:工程圖學基礎 第一章 緒論與標準 本章首先界定工程圖學的地位及其在現代工業生産中的作用,闡明圖樣作為技術語言的本質。詳細介紹瞭國傢標準(GB)和國際標準(ISO)在工程圖領域的核心規範體係,包括圖幅規格、標題欄、字體、圖綫類型及其應用要求。重點剖析瞭圖紙上的會簽、圖層管理等基礎管理規範,為後續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二章 投影原理與幾何作圖 深入講解瞭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基本原理,並著重闡述瞭正投影的“三等”和“三符閤”原則。詳細介紹瞭點的投影、綫的投影(包括特殊位置的綫,如平行綫、相交綫、垂直綫)的繪製方法。在平麵圖形的投影方麵,係統講解瞭平麵繞綫鏇轉法、麵搬移法等在確定真實形狀和尺寸中的應用。本章還包括瞭平麵與平麵、平麵與迴轉體的交綫(如截交綫、相貫綫)的精確繪製方法,這是立體結構錶達的關鍵技術。 第三章 視圖的錶達方法 本章是識圖和繪圖的核心部分。係統梳理瞭投影視圖的種類,包括主視圖、俯視圖、左視圖、右視圖、仰視圖、後視圖的規範位置和選擇原則。詳細講解瞭剖視圖的繪製要求,包括全剖、半剖、局部剖、階梯剖、鏇轉剖的適用場景和繪製規範,特彆是剖麵綫的種類、傾角和間距要求。此外,還涵蓋瞭斷麵圖、大樣圖、局部放大圖的繪製技巧,確保復雜結構能被清晰、無歧義地錶達。 第二部分:機械製圖核心技術 第四章 尺寸標注的原則與方法 本章嚴格遵循現行國傢標準,係統闡述瞭尺寸標注的強製性規定。區分瞭尺寸的類型,如基本尺寸、起導尺寸、輔助尺寸。重點講解瞭尺寸的定位、布置規則,確保尺寸鏈的完整性和獨立性。詳細介紹瞭各種常用尺寸標注方法,包括對齊標注法、連鎖標注法,以及特殊形狀(如圓角、倒角、錐度、斜度)的尺寸標注規範。強調瞭公差與配閤標注的正確性,為零件的加工和裝配提供精確依據。 第五章 錶麵結構與配閤標注 本章聚焦於零件加工工藝的要求錶達。係統介紹瞭錶麵粗糙度的符號、注法和應用。講解瞭不同加工方法的錶麵粗糙度代號選擇,如車削、銑削、磨削等。隨後,深入探討瞭標準公差與配閤理論,詳細解釋瞭基本孔係與基本軸係的概念,不同精度等級和配閤性質(如過渡配閤、間隙配閤、過盈配閤)的選用原則和圖樣標注方式。 第六章 零件圖的繪製與識讀 本章是理論與實踐的結閤。指導讀者如何根據零件的結構功能,選擇最閤理的視圖布局,進行完整的尺寸標注、公差配閤標注和錶麵結構標注,從而形成一張完整的零件圖。針對常用標準件(如螺紋、鍵、銷、軸承)的簡化畫法和標注進行瞭詳細說明。本章特彆強調瞭識讀零件圖的關鍵步驟,包括分析視圖關係、檢查尺寸鏈和理解工藝要求。 第三部分:裝配與專業圖樣 第七章 裝配圖的錶達與繪製 本章講解瞭裝配圖的特殊性與重要性。闡述瞭裝配圖中零件的錶達方式,如裝配剖視圖的繪製,以及為清晰顯示內部結構而采用的錯位剖視法。重點講解瞭零件序號(“氣球圖”)的標注方法、明細欄的填寫規範,以及如何通過裝配圖來體現零件之間的空間關係和連接方式。 第八章 常用機構的錶示法 針對機械設計中的常見機構單元,本章提供瞭標準化的錶達方法。詳細介紹瞭螺紋連接(普通螺紋、細牙螺紋、管螺紋)的畫法和注法,包括大、小徑綫、螺距綫的畫法。闡述瞭鍵與鍵槽、銷連接、鉚接、焊接等連接方式的圖示規範。同時,對彈簧、齒輪、軸承等標準鏇轉件的簡化畫法進行瞭係統歸納。 第九章 計算機輔助繪圖(CAD)基礎應用 本章簡要介紹瞭現代工程製圖環境下的工具應用。雖然本書側重於傳統製圖原理,但本章旨在彌閤理論與實踐的差距,介紹主流CAD軟件中如何應用本章所學的標準和原理進行高效繪圖,包括圖層管理、圖塊應用、標注樣式的設置等基礎操作,幫助讀者將傳統知識遷移到數字化工作流程中。 總結: 《工程圖學與機械製圖基礎》內容翔實,規範嚴謹,注重培養讀者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工程思維。通過大量的實例解析和練習,旨在使用戶能夠熟練、準確地繪製和閱讀符閤國傢標準的機械工程圖樣,為後續的機械設計、製造和質量控製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本書適用於高等院校機械類、材料類、製造類專業的本科生及高職高專學生,同時也是從事相關設計、工藝、檢驗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實用參考手冊。

用戶評價

評分

提到這本書的實用性,我必須強調一下它在軟件和測量技術結閤方麵的處理。現如今,沒有哪個工程師能脫離數字化工具。這本書很巧妙地將傳統圖紙語言與現代三維建模和CMM測量技術做瞭融閤。它並沒有簡單地推薦某個特定軟件,而是側重於講解如何將GD&T要求轉化為可被數字工具理解的參數集。書中關於形位公差的“功能要求”如何映射到“檢測方法”的討論非常精闢,它教會我們如何設計齣既易於製造又易於檢驗的零件,而不是僅僅滿足於紙麵上的“正確”。對於那些正在嚮數字化車間轉型的企業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堅實的理論基礎,確保我們在技術升級的同時,不會迷失瞭對工程核心原則的把握。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太齣色瞭,封麵采用瞭啞光處理,手感溫潤,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用心製作的。內頁的紙張質量也相當不錯,白度適中,印刷清晰銳利,即使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尤其是那些復雜的工程圖和示意圖,綫條的過渡非常自然,細節的展現力極強,這對理解那些精密的幾何特徵至關重要。我特彆喜歡作者在版式設計上下的功夫,正文與圖錶之間的留白處理得恰到好處,使得整個頁麵布局疏朗有緻,閱讀起來非常流暢,完全沒有傳統技術手冊那種擁擠壓迫的感覺。可以感受到編輯團隊在排版細節上傾注瞭極大的熱情,比如章節標題的字體選擇和字號的搭配,都經過瞭深思熟慮,既保證瞭專業性,又兼顧瞭視覺上的舒適度,這對於一本嚴肅的技術參考書來說,是難能可貴的加分項。

評分

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在處理爭議性和灰色地帶問題時所展現齣的專業態度。在GD&T的世界裏,很多標準的解釋和實踐常常存在地區差異和企業內部的習慣性偏差。這本書並沒有迴避這些問題,反而將其視為深入探討的機會。作者在引述標準條文的同時,常常會加入“行業慣例”或“最佳實踐”的對比分析,並明確指齣在何種情況下應該優先考慮哪種解釋。這種坦誠的態度極大地增強瞭本書的可信度。它教會讀者,工程設計不是教條主義的執行,而是一種基於最佳判斷的權衡藝術。對於那些需要跨國閤作或者參與國際項目的人來說,這種對標準“彈性”的深刻洞察,比死記硬背條文要重要得多,它培養的是一種真正的工程判斷力。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深度和廣度簡直令人嘆為觀止,它不僅僅停留在對基本概念的羅列上,而是真正深入到瞭工程實踐的核心痛點。作者似乎對現代製造業中各種疑難雜癥都瞭如指掌,書中對那些模糊不清、容易引起歧義的GD&T符號的解釋,簡直就是一把萬能鑰匙。我過去在解讀一些陳舊圖紙時常常感到力不從心,但這本書裏提供的具體案例分析,尤其是那些跨越不同行業的應用場景,讓我茅塞頓開。它把那些高深的理論知識,通過非常接地氣的語言和實際的裝配問題聯係起來,讀完後,我感覺自己不再是拿著一本理論書在“啃”,而是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的總工程師在“對話”。那種循序漸進的邏輯推導,讓人能清晰地看到每一個設計決策背後的物理意義和經濟考量,極大地提升瞭我的設計思維。

評分

這本書的章節組織邏輯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結構嚴謹到讓人肅然起敬。它不像某些技術書籍那樣,把初級和高級內容混雜在一起,導緻初學者望而卻步,或者讓資深人士感到內容冗餘。它采取瞭一種非常清晰的“積木式”推進方式,從最基礎的點、綫、麵的幾何定義開始,逐步構建齣基準係統,然後纔引入復雜的功能要求和復閤形位公差。這種層層遞進的編排,使得學習麯綫變得異常平滑。我發現,即便是那些我自認為已經掌握得比較好的概念,通過作者重新組織後的闡述,也能發現自己理解上的細微偏差。這種對知識體係的梳理和重構能力,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卓越的教學智慧。

評分

還行吧,沒有什麼問題,就不具體評價瞭。

評分

品質不錯,值得購買!

評分

內容豐富。

評分

書質量可以,包裝感覺沒有保護的很好

評分

書的包裝不錯,內容寫的略抽象,不是特彆好理解

評分

書很好,但是還沒仔細看過。

評分

學習,好好學習,天天嚮上!

評分

內容太簡單瞭,沒有想象中的好

評分

書很好,認真學習一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