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俄罗斯 : 东部陆海丝路的主枢纽

“一带一路” 俄罗斯 : 东部陆海丝路的主枢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歌 著
图书标签:
  • 一带一路
  • 俄罗斯
  • 地缘政治
  • 丝绸之路
  • 国际关系
  • 经济发展
  • 交通运输
  • 区域合作
  • 中国-俄罗斯
  • 战略枢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79773
版次:1
商品编码:1199603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纯质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这是世界上面积zui大的国家,它横跨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雄踞在世界的东方。大到碧波连天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绿荫覆盖的莫斯科、屹立不倒的北方水城圣彼得堡、“东方巴黎”伊尔库茨克、政治中心克里姆林宫、艺术宝库冬宫,小到一个精美的套娃、一杯醇烈的伏特加、一碗地道的罗宋汤、一份诱人的鱼子酱……所有的一切,都为这个联邦之国增添了一分神秘与魅力。
  作为东部陆海丝路的主枢纽,俄罗斯西北毗邻挪威、芬兰,西接爱沙尼亚、波兰等国,东南有中国、朝鲜与蒙古国,更与美国、日本隔海相望。它不但在地域上横跨两大洲,同时也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之地。

目录

第一章 印象俄罗斯 /6
联邦之国/8
平原与高原/14
丰富的资源/18
多彩的民族/22
“ 母亲河” 伏尔加河/24
贝加尔湖: 世界最深的湖泊/28
乌拉尔山: 亚欧分界线/32
莫斯科: 森林中的首都/36
圣彼得堡:北方的威尼斯/40
“ 湖州” 新西伯利亚/44
“ 东方巴黎” 伊尔库茨克/46
历史名城叶卡捷琳堡/48
工业重镇萨马拉/50
哈巴罗夫斯克: 东南部的咽喉/52
“ 体育首都” 喀山/54
边界之地鄂木斯克/56
美丽港城符拉迪沃斯托克/58
第二章 风云变迁/60
基辅罗斯时期/62
钦察汗国建立/66
莫斯科公国时期/68
罗曼诺夫王朝/72
苏联时期/76
俄罗斯联邦政府/80
第三章 不可错过的美景/82
古老的莫斯科红场/84
雄伟的克里姆林宫/86
瓦西里升天教堂: 一个石头的神话/90
大剧院: 绝佳的视听享受/94
普希金广场: 莫斯科的灵魂/98
“ 第一步行街” 阿尔巴特街/100
美丽的谢尔盖圣三一大教堂/102
艺术宝库冬宫/104
骄奢的叶卡捷琳娜宫/108
“ 喷泉之都” 彼得大帝夏宫/112
托尔斯泰庄园博物馆: 文学巨匠的摇篮和坟墓/116
昆古尔冰洞: 永驻的冬日奇观/118
活跃的堪察加火山群/120
第四章 历久弥新的文化/124
古老的字母与语言/126
耀眼的文学与巨匠/128
精美的绘画与大师/134
多样的音乐与天才/140
深受喜爱的戏剧与大师/144
俄罗斯电影艺术/148
伟大导师列宁/152
“ 蒙太奇之父” 爱森斯坦/154
“ 俄罗斯的良心” 索尔仁尼琴/156
“ 喜剧教父” 艾利达尔·梁赞诺夫/158
独树一帜的帕赫姆托娃/160
“ 沙皇” 阿尔沙文/162
第五章 民俗风物 /164
民族风格的服饰/166
礼仪禁忌/168
民以食为天/170
俄罗斯鱼子酱/172
罗宋汤/174
伏特加/176
俄罗斯套娃/178
深受重视的教育体制和名校/180
盛行的体育活动/184
大马戏/186
附录 俄罗斯国家概况/188

精彩书摘

  联邦之国
  在欧洲的东部和亚洲的北部有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名叫俄罗斯联邦,又称俄罗斯、俄联邦,它横跨亚欧两大洲,雄踞在世界的东方,常被人们喻为“熊之国度”。俄罗斯由85个联邦主体组成,因此也是一个庞大的联邦之国。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横跨亚欧两洲的俄罗斯,到底属于亚洲国家还是欧洲国家?这个国家有大约3/4的领土位于亚洲,但首都莫斯科却位于欧洲,而且它主要的经济中心、工业中心和大部分人口都居于欧洲。因此,人们按照惯例一般将其视为欧洲国家。
  俄罗斯的国土面积约有1709万平方千米,大概占到了全球陆地面积的12%,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全国的疆界从东到西长约9000千米,横跨11个时区,从南到北宽约4000千米,跨越4个气候带。
  俄罗斯的陆地边境线有2万多千米,与14个国家接壤,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和朝鲜。它的海上边境线大概有3.8万千米,与日本、加拿大、格陵兰、冰岛、瑞典和美国隔海相望。俄罗斯濒临大西洋、北冰洋和太平洋,与12个大海域相邻。属于北冰洋的有巴伦支海、白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属于太平洋的有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属于大西洋的有波罗的海、黑海与亚速海。领海内一带分布着许多岛屿、群岛和半岛,比较著名的岛屿有新地岛、弗兰格尔岛和萨哈林岛,群岛有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北地群岛、新西伯利亚群岛、千岛群岛,半岛有科拉半岛、亚马尔半岛、泰梅尔半岛、楚科奇半岛和堪察加半岛等。
  如果能从高空俯瞰,会发现俄罗斯中部有一条贯通南北的叶尼塞河,将全国大致分成了东西两部分。西面以平原和低地为主,东面大部分是高原和山地,西南面耸立着大高加索山脉,大高加索山脉是亚欧两洲分界线的一部分,其主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是俄罗斯第一高峰,也是欧洲第一高峰。乌拉尔山脉虽然是亚欧两洲的主要分界线,但因属于古老的褶皱山,故而山势低矮起伏不大。总的来说,这个国家的地形大体上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之势。
  在俄罗斯的辽阔土地上,遍布着数以万计的大小河流。总长度超过1000千米的大型河流有流入北冰洋的鄂毕河、勒拿河、叶尼塞河、伯朝拉河、北德维纳河,流入太平洋的有阿穆尔河,流入里海的有伏尔加河,流入亚速海的有顿河等。总面积超过3000平方千米以上的大型湖泊有贝加尔湖、拉多加湖、奥涅加湖、泰梅尔湖等。
  由于面积广大,再加上居于高纬度和中纬度一带,俄罗斯境内跨越了寒带、亚寒带、温带和亚热带四大气候带,呈现出多样化、差异大的气候特点。
  北冰洋沿岸及其岛屿属于寒带气候。这里每年4~9月为夏季,平均气温是0℃,在夏季的极昼期间,太阳长达几个月全天不落。冬季从9月一直延续到次年4月,平均气温为零下40℃,常有美丽的极光出现。从寒带南缘到北极圈一带属于亚寒带气候,这里的夏季短暂寒冷,冬季则漫长冷寒,时常伴有大风。此地的奥伊米亚康村是世界上最冷的定居点之一,它在1月的平均气温是零下50℃,最低时曾
  达到零下71℃。从亚寒带南缘至北纬50°左右属于温带,这一带的气温明显要温暖许多。俄罗斯南部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黑海的东岸和高加索地区,冬季温和,夏季炎热多雨,是俄罗斯降雨最多的地区。
  新的联邦国家
  20世纪末期,苏联解体后不久,俄罗斯联邦政府成立,一个新的联邦国家应运而生。亚欧大陆的土地上,冉冉升起了一面新的国旗。
  俄罗斯的国旗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白色、蓝色与红色长方形组成:白色代表寒带的白雪茫茫;蓝色代表亚寒带,亦象征丰富的自然资源;红色代表温带,亦象征悠久的国家历史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三种颜色布满了旗面,从上到下依次排列,寓意辽阔的疆土。
  这个国家的国徽为双头鹰标志:红色的盾面上是一只金色的双头鹰,鹰头上是彼得大帝的三顶皇冠,鹰爪抓着象征皇权的权杖和金球,鹰的胸前是一个小盾,小盾上绘有一名骑士和一匹白马。此外,俄罗斯还使用其他鲜明的实物来作为国家象征,比如国花是向日葵,国鸟是铁翅,国树是白桦树,并把《俄罗斯,我们神圣的祖国》作为国歌。
  俄罗斯刚刚独立的时候,国内全体公民投票通过了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该宪法确立了俄罗斯实行法国式半总统制的联邦国家体制,同时规定:由人民选举出总统,总统为国家元首,任期为4年(2008年经过修订宪法改为6年),连任不能超过两届。总统拥有相当大的行政权力,有权任命包括总理在内的高级官员,但必须经过议会批准。而且,他也是武装部队的首领以及国家安全会议的主席,可以不经议会通过直接颁布法令。俄罗斯议会的正式名称是俄罗斯联邦会议,是俄罗斯联邦的代表与立法机关。它一直采用两院制,上院称联邦委员会,下院称国家杜马。自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目前已有三位领袖人物担任过总统,分别是叶利钦、普京和梅德韦杰夫,现任总统为普京。
  在三位领袖人物的执政下,俄罗斯渐渐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联邦制国家。它由85个联邦主体组成,包括3个联邦直辖市、4个自治区、22个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和1个自治州,国内的主要城市有莫斯科、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叶卡捷琳堡、下诺夫哥罗德、新西伯利亚、罗斯托夫、乌兰乌德、伊尔库茨克、摩尔曼斯克与索契等。
  现在,俄罗斯的全国人口总数大约有1.43亿人,人口分布很不均衡,呈现出地广人稀、西部密集、东部稀少的特点。国内主要民族是俄罗斯族,官方语言为俄语,其他的少数民族有190多个,很多少数民族都会使用本民族的语言。
  辽阔的国土疆域与复杂的历史成因,将俄罗斯造就成一个独具魅力的东方国度。若想了解它,最便捷的方法也许是浏览各种图文影像资料,但最直接的方法肯定是去接触俄罗斯,亲近俄罗斯。
  ……

前言/序言


《丝路遗韵:穿越欧亚腹地的史诗足迹》 本书并非直接聚焦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俄罗斯作为“东部陆海丝路的主枢纽”这一宏观战略定位,而是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历史长河与地理空间,深入探寻“丝绸之路”这一古老概念背后,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深层脉络与跌宕起伏的壮丽史诗。本书旨在从人文、地理、经济、文化等多元视角,描绘出一条横贯欧亚大陆、连接东方与西方的文明丝带,展现其如何塑造了沿线区域的历史进程、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以及在不同时代背景下,这条古老道路所焕发的独特生命力。 引言:千年驼铃,今朝回响 开篇,我们将目光穿越千年,重温那些在历史长卷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丝绸之路场景。从长安出发,沿着茫茫沙漠、巍峨山脉,驼队络绎不绝,将东方的丝绸、瓷器、茶叶与西方的香料、宝石、玻璃带向遥远的天际。这不仅仅是物质的交换,更是思想的碰撞、文化的融合。本书将从一个更具人文关怀的视角出发,探讨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贸易通道,更是一条精神纽带,连接着不同民族、不同文明,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交流乐章。我们将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的细致梳理,以及对沿线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深度描摹,力求还原一个鲜活、立体的丝绸之路。 第一部分:大地脉搏——横跨欧亚的地理图景 本书的地理篇章,将不再局限于某个特定国家或区域,而是着眼于丝绸之路所穿越的宏观地理格局。我们将描绘欧亚大陆多样而壮美的地貌特征: 东方沃土与草原的回响: 从黄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一路向西,穿越广袤的蒙古高原,探索其作为游牧民族与农耕文明交汇点的历史意义。我们将详细描述草原民族如何在广阔的天地间繁衍生息,他们的马背上的生活如何与丝绸之路的驼铃声交织在一起。 沙漠奇迹与绿洲的生命力: 详细解读塔克拉玛干沙漠、戈壁等极端环境下的丝绸之路路段。这不是对荒凉的单纯描述,而是对人类如何在严酷自然条件下,依靠智慧和毅力,在沙漠中孕育出璀璨的绿洲文明的赞歌。我们将探讨绿洲的形成机制,以及它们在丝绸之路上的战略地位。 高原峻岭与山脉的屏障与通道: 翻越帕米尔高原、天山山脉,我们不仅会感受到这些高耸入云的山脉所带来的壮丽景色,更会深入探讨它们在古代交通中的作用。这些天然的屏障,在特定时期成为了阻碍,但同时,也孕育了重要的关隘,成为了东西方交流的咽喉。 河流湖泊的滋养与动脉: 沿着锡尔河、阿姆河等重要水系,我们将追溯古代文明的源头,以及河流在丝绸之路上的运输功能。这些河流不仅是生命之源,更是连接不同区域、促进贸易往来的重要动脉。 我们将利用详尽的地理绘制、地质演变史的简要介绍,以及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深入观察,来勾勒出这片广袤土地的独特魅力,以及它如何深刻影响了丝绸之路的走向和发展。 第二部分:文明浪潮——交融与创新的千年史话 在文明篇章,本书将聚焦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各民族之间,在历史长河中发生的深刻而持久的文明互动。 早期碰撞与互鉴(汉唐时期): 我们将详细回顾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开启大规模东西方交流的壮举。从佛教的东传,到玻璃、葡萄的西来,再到音乐、舞蹈、工艺的相互影响,这一时期是丝绸之路文明交流的黄金时代。我们将深入探讨不同文明的碰撞如何激发创新,例如汉代丝绸技术的进步,以及波斯、印度文化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中世纪的繁荣与变迁: 探索阿拉伯帝国在中世纪丝绸之路上的核心地位,其在科学、哲学、医学、天文学等领域的辉煌成就,以及这些成就如何通过丝绸之路传播至欧亚大陆。我们将关注伊斯兰文化与印度、波斯、拜占庭文化的交流,以及它们如何在这一时期相互渗透、融合。 蒙古帝国的连接与隔绝: 审视蒙古帝国在连接欧亚大陆方面的独特作用,虽然其征服带来破坏,但也短暂地促进了东西方人员、货物的自由流通。我们将分析蒙古帝国对丝绸之路商业网络的重塑,以及其带来的东西方信息传递的加速。 近代转型与挑战: 简要提及近代以来,随着海上贸易的兴起和地缘政治的变化,陆上丝绸之路的地位面临的挑战。但同时,我们也会关注一些零星但依然重要的陆路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实例。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运用大量的历史文献、考古资料,辅以生动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来展现文明交流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我们关注的不是简单的“谁影响了谁”,而是文明之间如何相互学习、借鉴,并在碰撞中孕育出新的生命力。 第三部分:遗珠闪耀——沿线文化遗产的今昔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文化遗产的寻访之旅,深入探究丝绸之路留下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财富。 古城遗址的低语: 探访如敦煌莫高窟、楼兰古城、撒马尔罕、布哈拉等丝绸之路上的标志性古城遗址。我们将描绘这些古城的历史风貌,揭示其在古代城市规划、建筑艺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独特性。我们还会关注这些遗址的考古发现,以及它们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提供的宝贵信息。 宗教艺术的融合: 考察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琐罗亚斯德教等宗教在丝绸之路沿线的传播与演变,以及它们如何融合本土文化,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宗教艺术。我们将重点分析敦煌壁画、中亚的清真寺建筑、拜占庭的镶嵌艺术等,展现宗教艺术如何成为文明交流的直观载体。 多元的民族风情: 深入了解丝绸之路沿线不同民族的语言、服饰、音乐、舞蹈、饮食、节庆习俗。我们将描绘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波斯人、亚美尼亚人等民族的独特文化魅力,以及他们在漫长的历史中如何相互影响、丰富彼此。 手工艺的传承: 探访沿线地区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如丝绸织造、地毯编织、陶瓷制作、金属工艺等。我们将展示这些传统技艺的精湛之处,以及它们如何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民族的智慧。 我们将采用大量的图片、图表、地图,辅以对当地文化专家的采访,以及对普通民众生活方式的细致观察,来呈现丝绸之路留下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第四部分:时代的回响——古道新生的机遇与挑战 虽然本书不以“一带一路”为直接主题,但在结尾,我们将简要探讨古老丝绸之路的现代意义,以及其在当今世界所展现出的新生命力。 历史的借鉴: 从历史的角度,审视古代丝绸之路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为理解当代的国际合作提供启示。我们将分析古代贸易网络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应对政治动荡,以及如何促进文化交流。 互联互通的愿景: 简要提及现代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如何为“古道新生意”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我们也会思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丝绸之路所代表的开放、包容、互利的精神。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强调保护丝绸之路沿线丰富的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让这些珍贵的历史印记,在新时代继续闪耀光芒,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结语:永恒的旅程 本书的结尾,将再次回到丝绸之路的精神内核——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永恒主题。我们将强调,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丝绸之路的精神始终是我们理解世界、构建美好未来的重要财富。本书并非结束,而是一次邀请,邀请读者继续踏上这条探索文明、连接世界的永恒旅程。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富有感染力的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画卷,它既有宏观的视角,也有微观的细节;既有历史的厚重,也有现实的温度。它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感受这条连接亚欧大陆的古老道路,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留下的深刻烙印。

用户评价

评分

(四)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其对历史脉络的梳理非常到位。作者似乎并没有将“一带一路”与俄罗斯的关系简单地看作是近几年的事情,而是追溯了自古以来,乃至苏联时期,东西方贸易与交流的历史渊源,并以此为基础来分析俄罗斯在当前“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定位。我特别想了解书中关于俄罗斯如何看待并回应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的论述。俄罗斯作为一个曾经的超级大国,其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和影响力一直备受关注。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俄罗斯是否能够借此机会重塑其在欧亚大陆的战略地位,并进一步巩固其与中国在能源、军事等领域的合作?书中对于俄罗斯国内关于“一带一路”的战略讨论,以及其国内不同派别对这一倡议的不同看法,如果能够有深入的分析,将非常有启发性。同时,我希望书中也能探讨俄罗斯如何利用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在能源领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从而实现自身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评分

(二)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俄罗斯地缘战略的理解非常深刻。它并没有简单地将俄罗斯视作“一带一路”的被动参与者,而是着重阐述了俄罗斯自身在其中主动谋求利益和发展的积极姿态。书中对于俄罗斯如何在其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乃至远东地区,积极构建连接欧洲与亚洲的陆上通道,有着非常详尽的描述。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北极航道开发的部分,这被认为是未来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海上通道,而俄罗斯在这个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作者是否能够深入分析俄罗斯在北极航道开发中的技术、经济和环境挑战,以及它如何与中国在这一新兴领域进行合作,是我非常想知道的。同时,书中对俄罗斯国内经济结构、能源出口依赖性等问题的探讨,也让我对俄罗斯参与“一带一路”背后的深层动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经济合作,更是俄罗斯在新时代背景下寻求国家战略平衡和发展新机遇的重要一步。

评分

(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意思,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丝绸纹样与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剪影巧妙结合,一眼就能感受到“一带一路”与俄罗斯地域的紧密联系。翻开目录,我最期待的是关于俄罗斯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的具体角色以及其战略考量的部分。俄罗斯作为一个幅员辽阔、拥有漫长海岸线和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其在地缘政治和经济发展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剖析俄罗斯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如何利用其地理优势,特别是其远东地区,对接中国提出的陆海丝绸之路。是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港口、铁路、能源管道等合作项目案例,以及这些项目在现实中遇到的挑战和机遇,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内容。此外,我也想了解俄罗斯国内对于“一带一路”的普遍认知和期待,以及它如何通过参与“一带一路”来促进本国经济转型和地区发展。书中是否能够触及文化交流、人文互鉴等软性议题,也会为这本书增添不少色彩。

评分

(五) 从书名来看,这本书似乎聚焦于“一带一路”倡议中,俄罗斯作为“东部陆海丝路的主枢纽”所扮演的关键角色。这让我对书中关于俄罗斯如何具体承担这一角色的论述充满了期待。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剖析俄罗斯在陆路和海路两个维度上的具体贡献。在陆路上,书中是否能够提供关于俄罗斯境内铁路、公路网络的现代化改造,以及其在连接中国与欧洲之间的作用的详细分析?例如,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升级改造,以及新的跨境铁路项目的进展,都是我关注的重点。在海路上,我尤其对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港口发展和其在北极航道上的角色感兴趣。书中是否能够详细介绍俄罗斯如何利用其天然港口资源,对接“海上丝绸之路”,并且如何在北极地区与中国合作开发新的航运通道?此外,我希望书中能够触及俄罗斯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如何通过能源合作(例如油气管道的建设和输送)来加强与中国及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并借此巩固其在欧亚大陆的战略影响力。

评分

(三) 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一带一路”俄罗斯:东部陆海丝路的主枢纽。这让我立刻联想到俄罗斯在中亚、远东地区的战略布局,以及它如何成为连接中国与欧洲,乃至更广阔腹地的关键节点。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俄罗斯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如何具体参与到“六廊六路多通道”的建设中。比如,在“中蒙俄经济走廊”中,俄罗斯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是否积极参与了跨境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例如铁路、公路的升级改造,以及能源管道的建设?书中对这些具体项目的分析,如果能够包含项目进展、投资规模、预期效益,甚至是一些具体的困难和解决方案,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同时,我个人对俄罗斯在黑海沿岸的战略地位以及其如何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延伸,进一步拓展其在地缘经济中的影响力也很感兴趣。是否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案例,说明俄罗斯如何利用其港口优势,对接“海上丝绸之路”的航运网络,也是我期待的内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