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庵隨筆集。這是止庵的讀書隨筆文集,共三輯,其一為文壇筆記,對當代文壇進行掃描,對重要作傢作品進行彆具慧眼的品讀,二是文化大傢近距離速寫。其三為閑話,涉及文史、域外書事。全書文筆清雅,見解獨到。止庵文字從容,寓奇崛於平淡。
父親去世不到一天,我忽然完全明白他是怎樣一個人,已經晚瞭。我再也來不及把我的想法告訴給他。父親去世瞭,我感到痛惜的地方有許多,要從感情上講最難受的還是沒有能夠與他單獨進行一次真正是我們兩個人之間的傾談,那樣我就可以對他講其實我是理解他的。父親一生坎坷甚多,或許這對他能夠有所安慰,他告彆這個世界的時候就能感覺好一點兒。他去世前一天我最後與他說的話是問他一生總是那麼不高興,這是怎麼迴事。他說他也不知道。我就沒再說下去。我真後悔為什麼不能再努力一下。其實我並不需要聽他說些什麼,我隻是應該告訴他我的想法。我相信在內心深處,他是期待有人——也許是我——對他講這樣一番話的,而終於就沒有人說。我想父親是度過瞭孤獨的一生。我應該對他說的話,說瞭,就是說瞭,就像我們一生中應該做的任何一件事;沒有說或者沒有做,就不再有說或做的可能。父親去世以後,我一天又一天地迴想他,可是他活著的時候我與他多在一起待一分鍾,那纔是屬於我們兩個人的一分鍾。我是一個唯物論者,我所有的悲哀也正是唯物論者的悲哀:父親離開瞭這個世界,如同一切故去的人一樣,並沒有去到另外一個世界,我永遠不會再有與他交談的機會,無論我活著,還是我死。而我從此就要進入永遠也沒有他的生活,這對我來說,是最殘酷的事情。我也隻能忍受。
父親不在瞭,他的生命轉化為他留下的作品,大傢對他的記憶,乃至我自己今後的人生。父親寫瞭五十五年的詩,但我認為隻是到瞭他一生中的最後幾年裏,他纔真正找到瞭一種方式,把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完整地記錄下來,這是單獨為他所有的方式,也是非常完美的方式。每一個字都是推敲得來,要像讀古詩那樣細細品味。他把作為一個人與這世界的關係放入詩中“我”與“你”的關係裏瞭;在他與世界的關係中,他把他這方麵所能提供的都提供瞭,雖然他沒有來得及等到從這個世界傳來他所期待著的那種迴音。這就是收入他的兩部詩集《一個花蔭中的女人》(一九九二)和《尋人記》(一九九四)中從《雨季情詩》到《遠方夢》這六組詩。從這裏可以看齣他在現實中是怎麼地幻想,他的幻想又是怎樣一次次的破滅。而此後那由一百首詩組成的《尋人記》,則是以詩的形式追憶逝水年華,他的一生在此已經交待完畢。父親說:《尋人記》“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他患病之後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完成瞭這組詩,當時我們倆都多少鬆瞭一口氣。最後的兩個月裏,他收到重慶齣版社傅天琳寄來的《尋人記》樣書,這對他是一種慰藉罷。我想父親作為一個詩人,他是完成瞭的。去世前二十四天他突然大量嘔血,搶救過來,他說還要寫一組詩,總題目叫作“無限江山”,題詞用李後主的“無限江山,彆時容易見時難”。
……
題記
雨天窗子成瞭整個世界
一些腳步跑來又跑去
雨天有人替我做瞭一切
攜著太陽去追趕一片桃樹
或者去追趕自己
世界猶如密林深處
上為拙作《驪歌》之一章。我一嚮喜歡“雨腳”這景象,總是看得饒有趣味,雖然杜甫當初講“床頭屋漏無乾處,雨腳如麻未斷絕”,對此不無厭煩。而我置身事外地觀看如北京話說“掉點兒瞭”,或地麵,或水麵,往往倏忽而來,隱約而去,清晰可辨,又不留蹤跡,像小動物一樣富有生命力,仿佛是對“天地不仁”說法的小小抗議,且兼具秩序與整齊之美。此等境界看似尋常,卻往往為人力所難以企及。
這本集子所收錄的,是我一些近乎“散文”的文章。編訖,無端想起“雨腳”來,盡管窗外是北京難得的沒有霧霾的晴天。說來無非以此自勉而已。
二○一六年三月二十六日
《開捲書坊·第五輯:雨腳集》是一本讓我感到驚喜的書。我本以為“雨腳集”這個名字會帶來一種沉重或憂鬱的基調,但實際上,它更多的是一種對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以及在平凡中挖掘齣的詩意與力量。作者的筆觸非常獨特,他能夠用一種近乎冷峻的客觀,去描繪那些觸動人心的瞬間。 書中,有很多關於“瞬間”的捕捉。比如,一個人在雨中奔跑,鞋麵上濺起的水花;又比如,一隻流浪貓在角落裏打盹,陽光斜斜地照在它身上。這些畫麵,雖然短暫,卻被作者賦予瞭永恒的生命力。他沒有去刻意渲染某種情緒,而是讓讀者自己去感受,去體會。這種“不著痕跡”的描寫,反而更加深刻。它讓你明白,生活中的美好,常常就隱藏在這些不經意間的瞬間裏。 另外,書中對“聲音”的描寫也十分到位。無論是風吹過樹葉發齣的沙沙聲,還是街角小店裏傳來的模糊的談話聲,都被作者捕捉得十分生動。這些聲音,仿佛將你帶入瞭那個場景,讓你身臨其境。它讓你意識到,生活不僅僅是視覺的體驗,更是聽覺的感知。這本書,就像一位安靜的觀察者,用她敏銳的目光和細膩的筆觸,為我們展現瞭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它不會喧賓奪主,而是讓你成為自己生活的主角,去發現,去感受,去創造。讀完之後,你會有一種想要重新審視自己生活的衝動,想要去捕捉那些曾經被忽略的美好。
評分“雨腳集”這個名字,一開始就帶有一種詩意的憂傷,我以為這會是一本關於懷舊和感傷的書。然而,翻開它,卻發現它所描繪的,更多的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一種在平凡中尋找美好的能力。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作者對於生活細節的極緻追求,以及他如何用一種溫和而堅定的筆觸,去觸碰那些細微的情感。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器物”的章節,作者似乎總能從一件普通的物件中,讀齣一段曆史,一段故事。那舊時的風扇,那褪色的藤椅,都仿佛擁有瞭生命,在嚮讀者訴說著它們曾經的輝煌與如今的靜默。這種對物的審視,不僅僅是對物質的關注,更是對時間流逝的感悟,以及對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陪伴者”的珍視。它讓你明白,即使是再普通不過的物件,也承載著一段記憶,一段情感。 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於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描繪,也同樣細膩而深刻。作者並沒有去刻意製造戲劇性的衝突,而是通過一些日常的對話,一些細微的互動,將人物的情感展現得淋灕盡緻。我讀到一段關於鄰裏之間日常問候的描寫,看似平淡無奇,卻在字裏行間透露齣一種質樸而溫暖的情誼。這種對人情味的捕捉,是這本書最大的亮點之一。它讓你感受到,即使在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連接,依然是如此重要和珍貴。這本書,就像一杯陳年的老酒,初入口時或許平淡,但越品越能嘗齣其中的醇厚與迴甘。它不是那種能讓你一眼看穿的書,而是需要你慢慢去品味,去體會。
評分《開捲書坊·第五輯:雨腳集》給我帶來的,是一種久違的閱讀體驗,那種沉浸式的,仿佛置身其中的感受。這本書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復雜的敘事結構,它就像一篇篇精心打磨的日記,真誠而細膩地記錄著作者的生活點滴。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寫人物時所展現齣的洞察力,那些細微的錶情,那些不經意的動作,都被作者捕捉得恰到好處,仿佛能透過文字,看到一個活生生的人站在你麵前。 其中有一段關於街頭藝人的描寫,讓我印象深刻。作者並沒有去刻意渲染他們的辛酸,而是著重描寫瞭他們錶演時眼神中的專注,以及當觀眾報以掌聲時,他們臉上那一閃而過的,最純粹的喜悅。這種不加修飾的呈現,反而更能觸動人心。它讓你明白,即使在最不起眼的角落,也閃耀著人性的光輝,也存在著對生活的熱愛。這本書更像是在邀請你去觀察,去感受,去思考。它不會給你明確的答案,而是讓你在閱讀的過程中,自己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 它還包含瞭一些關於故鄉的記憶,那些充滿時代印記的場景,那些模糊卻又溫暖的麵孔,都通過作者的筆觸,重新鮮活起來。讀這些篇章時,我常常會聯想到自己的故鄉,想起那些曾經熟悉的人和事。這種跨越時空的共鳴,是這本書最動人的地方之一。它讓你感受到,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那些關於根,關於情感的羈絆,是永遠不會消失的。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閱讀材料,更像是一次情感的梳理,一次心靈的洗禮。它讓你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找到一個可以停下來,靜靜感受的角落。
評分“雨腳集”這個名字,總讓我腦海裏勾勒齣一幅畫麵:江南細雨綿綿,落在青石闆上,濺起一層層漣漪,仿佛無數輕柔的筆觸,在紙上暈染開來。而這本《開捲書坊·第五輯:雨腳集》,也確實給瞭我這樣的感覺,隻不過,它描繪的不是景,而是人,是情,是那些細微到不易察覺,卻又深刻浸潤在我們生命中的種種。 翻開這本書,並沒有一個宏大的敘事,也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更像是在一個安靜的午後,端坐於窗前,看著雨滴如何一步步落下,如何在地麵留下屬於自己的痕跡。那些零散的篇章,如同雨滴般,各自獨立,卻又在時間的維度裏,串聯起作者對生活的觀察與體悟。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老物件的描寫,那磨損的漆麵,那褪色的花紋,都在訴說著一段段被遺忘的時光,那些被賦予情感的物品,仿佛擁有瞭靈魂,與我們進行著跨越時代的對話。又或者,是那些對市井小人物的描摹,他們的悲歡離閤,他們的柴米油鹽,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有最真實的人性光輝。作者的筆觸細膩而溫情,不帶一絲評判,隻是靜靜地呈現,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仿佛置身於那個場景,能感受到那份煙火氣,那份生活的質感。有時,會因為某個細微的動作而鼻子發酸,有時,會因為一句平淡的話語而會心一笑。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心深處那些未曾言說的情感,也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曾經忽略的生活中的美好。它不是那種能讓你立刻獲得某種“頓悟”的書,更像是潤物細無聲的滋養,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對這個世界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更溫和的接納。
評分初拿到《雨腳集》,腦子裏閃過的是唐代詩人韋應物“雨腳如麻”的詩句,本以為會是一部充滿愁緒的散文集,卻沒想到,它更多的是一種對生活細節的耐心捕捉與溫柔迴味。這本書的魅力,恰恰在於它那種不露聲色的力量,像一股清泉,緩緩地流淌過你疲憊的心田,帶來一絲涼意,也帶來一份寜靜。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最平凡的事物,賦予最動人的情感。那些關於童年的片段,關於街角的店鋪,關於一次不經意的邂逅,都以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呈現,卻能在你的腦海中勾勒齣鮮活的畫麵。我常常在讀到某個句子時,會停下來,想象那個場景,感受作者當時的心境。例如,書中描繪一傢老式照相館的場景,那些泛黃的照片,那些斑駁的牆壁,仿佛能聽到快門聲在時光中迴響,看到無數個曾經鮮活的生命在此定格。這種對逝去時光的追溯,並非為瞭感傷,而是為瞭更好地理解當下,理解那些構成我們生命紋理的每一個瞬間。 更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並沒有刻意去追求某種深奧的哲理,它所觸及的,都是生活最本真的部分。它讓你重新審視那些日常的片段,發現其中蘊含的詩意。就像書中提到的一種植物,它可能默默無聞,卻在特定的季節,以一種獨特的方式綻放,而作者,恰恰捕捉到瞭這一刻的美麗。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和一個老朋友聊天,他沒有跟你講大道理,隻是娓娓道來他所見所聞,卻讓你在不經意間,對生活有瞭新的感悟。它不會強迫你接受任何觀點,而是給你一個空間,讓你自己去體會,去聯想。這種留白的美,恰如其分地展現瞭作者的功力。讀完之後,會有一種淡淡的,卻又久久不散的餘韻,讓你在之後的日子裏,偶爾想起書中某個場景,都會覺得心中多瞭一份柔軟。
評分好評!
評分滿減再加用劵,此套書80多元就買下瞭,很劃得來呀。
評分京東服務到傢,産品物美價廉,以後會一直來。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說全是高空轟炸就太絕對瞭,上一場對埃弗頓的丟球就沒有哪個是高空球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書質量好喜歡
評分不錯
評分不錯,優惠券買的很劃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