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標準化指南(2016)

信息技術標準化指南(2016)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 編
圖書標籤:
  • 信息技術
  • 標準化
  • 指南
  • 2016
  • IT
  • 技術規範
  • 行業標準
  • 質量管理
  • 技術文檔
  • 參考手冊
  • 計算機技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303043
版次:1
商品編碼:1201171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28
字數:116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在概述我國標準化工作和我國IT領域標準製定工作程序以及國內外IT領域標準化技術組織的基礎上,著重介紹瞭信息技術領域標準化工作的國內外*新進展情況,匯集瞭信息技術領域已製定和近期正在製定的*新國內國際標準,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文件及國際專利政策和標準中吸納專利的統計資料。

作者簡介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即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四研究院,簡稱CESI,創建於1963年,是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事業單位,是國傢從事電子信息技術領域標準化的專業研究機構。

目錄

目錄
第1章我國標準化法律法規 1
1.1 我國標準化工作的法律基礎 1
1.2 與信息技術標準化有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製度 1
第2章我國IT領域標準製定工作程序 3
2.1 國傢標準製定工作程序 3
2.1.1 標準製定階段劃分和流程 3
2.1.2 各階段流程和工作 3
2.2 行業標準製定工作程序 6
第3章 IT領域標準化技術組織 13
3.1 我國IT領域相關標準化組織 13
3.2 相關部門和組織間的關係 16
3.3 國際IT領域主要標準化技術組織 16
3.4 JTC1標準製定程序 22
3.4.1 目標日期 22
3.4.2 項目製定的可選方案 23
第4章我國IT領域標準化工作概要 29
4.1 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2016年度工作重點 29
4.2 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2016年度工作要點 30
4.3 各專業領域標準化工作概要 31
4.3.1 編碼字符集 31
4.3.2 信息安全 34
4.3.3 軟件工程 40
4.3.4 文檔處理 43
4.3.5 網絡通信和信息交換 44
4.3.6 傳感器網絡 46
4.3.7 SOA 47
4.3.8 智慧城市 49
4.3.9 嵌入式軟件 51
4.3.10 射頻識彆 52
4.3.11 信息技術服務 56
4.3.12 雲計算 60
4.3.13 信息技術設備互連 63
4.3.14 多媒體與音視頻編碼 64
4.3.15 數據庫 66
4.3.16 數據 67
4.3.17 實時定位係統 68
4.3.18 生物特徵識彆 69
4.3.19 卡和身份識彆 70
4.3.20 IC卡注冊管理 71
4.3.21 OID標識技術 74
4.3.22 用戶界麵 77
4.3.23 移動支付 78
4.3.24 遊戲 79
4.3.25 教育信息化和電子書 81
4.3.26 電子政務軟件應用 84
4.3.27 計算機及外圍設備 85
4.3.28 圖形圖像與混閤現實 86
4.3.29 信息技術與可持續發展 87
4.3.30 物聯網 89
4.3.31 大數據 90
4.3.32 智能製造 92
4.3.33智能硬件 95
第5章 JTC 1及其各SC業務計劃 97
5.1 JTC1戰略業務計劃(2015) 97
5.2 各SC工作概要 106
5.2.1 SC 2業務計劃(2014年10月―2015年9月) 106
5.2.2 SC6業務計劃(2015年6月―2016年3月) 109
5.2.3 SC7 業務計劃(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 115
5.2.4 SC 17卡和身份識彆業務計劃(2015年10月―2016年10月) 128
5.2.5 SC22 業務計劃(2014年10月―2015年9月) 139
5.2.6 SC 23 業務計劃(2014年10月―2015年9月) 141
5.2.7 SC 24 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和環境數據錶示 145
5.2.8 SC 25 業務計劃(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 155
5.2.9 SC 27業務計劃(2015年10月―2016年9月) 165
5.3.10 SC 28 業務計劃(2015―2016) 171
5.2.11 SC 29業務計劃(2014年11月―2015年10月) 175
5.2.12 SC 31 業務計劃(2014年1月―2014年12月) 180
5.2.13 SC 32 業務計劃(2015年5月―2016年6月) 189
5.2.14 SC 34 業務計劃(2015年10月―2016年9月) 195
5.2.15 SC 35 業務計劃(2015年10月―2016年9月) 197
5.2.16 SC 36業務計劃――學習、教育和培訓的信息技術(ITLET) 204
5.2.17 SC 37業務計劃(2014年10月―2015年9月) 208
5.2.18 SC 38業務計劃(2014年9月―2015年9月) 214
5.2.19 SC 39業務計劃(2014年11月―2015年10月) 218
5.2.20 SC 40 業務計劃(2014年11月―2015年10月) 224
5.2.21 JTC 1/WG7業務計劃(2015年9月―2016年3月) 229
5.2.22 JTC 1/WG9業務計劃――大數據(2014年12月―2015年10月) 232
5.2.23 JTC 1/WG 10業務計劃(2014年12月―2015年10月) 237
第6章閤格評定和IT産品認證 240
6.1 閤格評定概述 240
6.2 我國産品認證發展曆程 240
6.3 信息技術類産品認證概況 241
6.4 信息技術類産品認證目錄 242
6.5 閤格評定基本概念、CASCO標準目錄和路綫圖 248
6.5.1 閤格評定基本概念 248
6.5.2 CASCO(閤格評定委員會)標準目錄 253
6.5.3 CASCO路綫圖 255
附錄A 法律法規文件 257
A.1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 257
A.2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實施條例 259
A.3 國傢標準管理辦法 263
A.4采用快速程序製定國傢標準的管理規定 267
A.5工業和信息化部行業標準製定管理暫行辦法 268
A.6工業和信息化部標準製修訂工作補充規定 284
A.7實驗室和檢查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 287
附錄B ITU-T/ITU-R/ISO/IEC共用專利政策實施指南 291
附錄C 我國信息技術標準目錄 300
附錄D ISO/IEC JTC1穩定狀態標準 364
附錄E JTC1標準中吸納專利情況統計 380
附錄 F ISO標準製定項目階段代碼及其含義 394
附錄G ISO/IEC JTC 1負責的現行國際標準 395
附錄H ISO/IEC JTC 1製定中的國際標準 495

前言/序言

  隨著“中國製造2025”、“互聯網+”、“大數據”等重大産業戰略的齣颱,電子信息産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戰略性基礎先導和支柱作用進一步強化,信息技術領域顛覆式創新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會。當前,信息技術仍是引領新一輪變革的主導力量,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其他領域的融閤發展,正在為其他行業創造價值、創造新的發展空間,同時,各種信息技術的相互融閤發展,也為信息技術産業帶來瞭前所未有的新的機遇。在這個技術和産業快速變革發展的時代,信息技術標準化的重要作用更加突顯。我們繼續推齣瞭《信息技術標準化指南》,以期能為行業管理者、標準化工作者、企業開發者和市場消費者提供指導和幫助。

  《信息技術標準化指南(2016)》更加突齣瞭“快”和“新”兩個特點:“快”錶現在縮短編寫時間,從原來的7個月縮短為4個月,快速反映上一年的最新進展;“新”錶現在內容上,本書重新收錄的ISO/IEC JTC 1及其SC工作概況,都是2015年10月底 ISO/IEC JTC 1全會通過的文件,標準目錄也收錄到2016年4月,更貼近領域發展,對於讀者更有指導性。與此同時,本書增加瞭ISO/IEC JTC 1現行標準目錄和製定中的標準目錄,以期進一步發揮《信息技術標準化指南》作為參考書的作用。

  《信息技術標準化指南》自2009年首次齣版以來,始終堅持“以讀者為中心,以信息分享為宗旨,以標準創造價值為目標”,希望《信息技術標準化指南(2016)》的問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讀者的需求,也衷心希望讀者提齣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以便今後能為大傢提供更周到的服務。



信息技術標準化指南(2016) 前言 在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時代,標準化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如同技術發展的基石,確保瞭不同係統、設備和軟件之間的互聯互通、協同工作,並為創新和商業活動提供瞭穩定的基礎。2016年,《信息技術標準化指南》應運而生,旨在為信息技術領域的從業者、決策者以及相關研究人員提供一套係統、全麵、實用的標準化知識和實踐指導。本書的編寫,匯聚瞭業內資深專傢對信息技術標準化現狀的深刻洞察和對未來發展趨勢的前瞻性思考,力求在瞬息萬變的技術浪潮中,為讀者梳理齣清晰的標準化脈絡。 本書內容涵蓋瞭信息技術標準化的方方麵麵,從基礎理論的闡釋,到關鍵領域的應用,再到實踐層麵的操作指引,力求做到深入淺齣,既有理論的高度,又不失實踐的溫度。我們將從信息技術標準化的基本概念、發展曆程齣發,逐步深入到各類信息技術標準(如硬件、軟件、網絡、安全、數據等)的定義、特點與應用。同時,本書還將詳細介紹國際和國內信息技術標準化組織及其運作機製,以及參與標準製定的流程與技巧。更重要的是,本書將重點關注信息技術標準化在當下及未來發展中的重要議題,例如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5G等新興技術領域的標準化挑戰與機遇。 我們希望《信息技術標準化指南(2016)》能夠成為您在信息技術標準化領域探索和實踐的得力助手,幫助您更好地理解標準、運用標準、參與標準製定,從而在信息技術發展的浪潮中把握先機,驅動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 第一章 信息技術標準化的基礎理論 1.1 信息技術標準化的概念與內涵 信息技術標準化(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是指在信息技術領域內,通過協商一緻,為各項活動或其結果製定共同的、反復使用的規則、程序、準則或特徵所進行的一係列活動。其核心在於“規範”和“協調”,旨在解決信息技術在發展過程中齣現的碎片化、不兼容、互操作性差等問題。 規範性: 標準具有強製性或推薦性,引導技術朝嚮統一、兼容的方嚮發展,避免重復勞動和資源浪費。 協調性: 標準能夠促進不同供應商、不同平颱之間的互操作性,實現信息共享和係統集成,打破技術壁壘。 引領性: 標準的製定往往是技術發展成熟的標誌,同時也能夠引導新的技術方嚮和市場需求,促進技術創新和産業升級。 國際性: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信息技術標準日益呈現齣國際化的趨勢,國際標準成為跨國界技術交流與貿易的重要基礎。 1.2 信息技術標準化的發展曆程 信息技術標準化的發展與信息技術的進步息息相關,大體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早期萌芽階段(20世紀50-60年代): 隨著計算機的齣現,一些基礎的硬件接口和指令集開始齣現初步的標準化嘗試,但規模較小,主要集中在特定廠商內部。 初步發展階段(20世紀70-80年代): 隨著計算機網絡的興起,OSI(開放係統互連)模型等網絡協議標準的齣現,標誌著信息技術標準化進入瞭重要的發展階段。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國際電信聯盟(ITU)等機構開始發揮主導作用。 快速發展與成熟階段(20世紀90年代至今): 互聯網的普及、PC的廣泛應用以及各類信息技術産品的爆炸式增長,極大地推動瞭信息技術標準化的進程。各種行業標準、事實標準(如W3C的Web標準)層齣不窮,標準體係日益完善。2016年,本書的齣版,也正是基於這個快速發展且日新月異的時代背景。 1.3 信息技術標準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信息技術標準化在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進步、保障國傢安全等方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促進技術創新與産業升級: 標準為技術發展提供瞭清晰的路綫圖,鼓勵企業在標準框架內進行差異化創新,同時推動整個産業嚮更高水平邁進。 降低成本與提高效率: 統一的標準減少瞭産品兼容性問題,降低瞭集成和開發成本,提高瞭生産效率和市場競爭力。 Facilitate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國際標準的統一為産品和服務跨國界流通提供瞭便利,促進瞭國際貿易和經濟閤作。 Enhance Consumer Rights and Safety: 標準化的産品和服務更加可靠和安全,保護瞭消費者的權益,提升瞭用戶體驗。 Support National Securit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等領域標準的建立,對於維護國傢信息安全至關重要。 第二章 信息技術標準化的關鍵領域與類型 信息技術涵蓋的領域廣泛,其標準化也呈現齣多樣化的特點。本書將重點關注以下幾個關鍵領域: 2.1 硬件標準化 硬件標準化是信息技術標準化的基礎,涉及計算機、服務器、存儲設備、通信設備等各類物理組件的接口、協議、性能要求等方麵。 接口標準: 如USB(通用串行總綫)、PCIe(PCI Express)、SATA(串行ATA)等,確保瞭不同廠商的硬件設備能夠相互連接和通信。 通信協議: 如以太網(Ethernet)、Wi-Fi(無綫局域網)等,規定瞭數據傳輸的規則和格式。 性能與可靠性標準: 如處理器性能評測標準、存儲介質壽命標準等,保證瞭硬件産品的性能和穩定性。 2.2 軟件標準化 軟件標準化旨在提高軟件的質量、可移植性、可維護性和互操作性。 編程語言標準: 如C++、Java、Python等語言的標準,確保瞭代碼的可移植性和兼容性。 操作係統接口標準: 如POSIX(可移植操作係統接口)標準,允許應用程序在不同的Unix類係統上運行。 數據交換格式標準: 如XML(可擴展標記語言)、JSON(JavaScript對象錶示法)等,便於不同應用程序之間的數據交換。 軟件開發流程與質量標準: 如ISO 9001(質量管理體係)在軟件開發中的應用,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等,旨在提高軟件開發的規範性和成熟度。 2.3 網絡與通信標準化 網絡與通信是信息技術互聯互通的核心,其標準化尤為重要。 網絡協議棧: TCP/IP協議族是互聯網的核心,其各層協議(如HTTP、FTP、SMTP等)都經過瞭嚴格的標準化。 移動通信標準: 如GSM、WCDMA、LTE、5G等,確保瞭全球移動通信的互聯互通。 接入技術標準: 如DSL、光縴接入(GPON、EPON)等,規範瞭用戶接入網絡的方式。 2.4 信息安全標準化 隨著信息安全威脅的日益嚴峻,信息安全標準化成為保障網絡空間安全的重要手段。 加密算法標準: 如AES(高級加密標準)、RSA(Rivest-Shamir-Adleman)等,保證瞭數據的機密性。 訪問控製標準: 如RBAC(基於角色的訪問控製),規範瞭用戶對資源的訪問權限。 安全評估與認證標準: 如Common Criteria(通用準則),用於評估信息技術産品的安全性能。 網絡安全防護標準: 如防火牆、入侵檢測係統等産品的相關標準。 2.5 數據標準化 數據是信息技術的基石,數據標準化對於數據存儲、交換、共享和分析至關重要。 數據模型與模式: 定義瞭數據的結構和關係,確保數據的一緻性和準確性。 數據編碼標準: 如UTF-8(萬國碼),支持多種語言字符的編碼。 數據庫接口標準: 如SQL(結構化查詢語言),方便用戶訪問和管理數據庫。 大數據與數據治理標準: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興起,數據質量、數據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麵的標準化也在不斷推進。 第三章 信息技術標準化組織與體係 3.1 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國際標準化組織): 國際上最權威的綜閤性標準化機構,其製定的信息技術標準被廣泛采納。ISO/IEC JTC 1(信息技術聯閤技術委員會)是專門負責信息技術標準化的技術委員會。 ITU(國際電信聯盟): 聯閤國內的專業機構,負責電信和信息通信技術的標準化。 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 在通信、計算機、電子技術等領域擁有廣泛的影響力,製定的標準如IEEE 802係列(以太網、Wi-Fi)等。 IETF(互聯網工程任務組): 負責互聯網相關技術標準的製定,包括TCP/IP協議族和互聯網應用協議。 W3C(萬維網聯盟): 專注於Web技術的標準化,如HTML、CSS、XML等。 3.2 國內標準化組織與體係 中國高度重視信息技術標準化工作,建立瞭相對完善的標準化組織和體係。 SAC(國傢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負責全國標準化工作的宏觀管理和協調。 TC 28(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歸口管理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工作,負責信息技術領域國傢標準的製定和修訂。 行業標準化組織: 各行業(如通信、金融、工業等)也有相應的標準化組織,製定行業內部的標準。 地方標準化組織: 負責地方性標準的製定和管理。 3.3 標準的類型與分級 根據其性質和適用範圍,信息技術標準可分為: 國際標準(IS): 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等機構製定,在全球範圍內通用。 國傢標準(GB): 由國傢標準化管理委員會(SAC)等機構製定,在全國範圍內有效。 行業標準(YY/HG/JT等): 由各行業主管部門製定,在特定行業內有效。 地方標準(DB): 由地方政府製定,在特定地區內有效。 企業標準(Q/QB): 由企業自行製定,用於企業內部管理和産品生産。 3.4 標準的製定流程與參與方式 標準製定是一個嚴謹而復雜的過程,通常包括以下環節: 1. 提案: 提齣標準化的需求和建議。 2. 草案製定: 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織專傢編寫標準草案。 3. 徵求意見: 將草案嚮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4. 專傢評審: 組織專傢對意見進行評審和修改。 5. 報批: 將修改後的標準草案報請相關機構審批。 6. 發布: 標準獲得批準後,由相關機構發布。 7. 實施與維護: 標準發布後,組織實施並根據技術發展進行定期修訂。 參與標準製定的方式: 加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成為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委員,參與標準的討論和製定。 參與標準草案的意見反饋: 關注標準草案的公示信息,積極提齣意見和建議。 承擔標準起草工作: 作為專傢或機構,承擔標準草案的起草任務。 參與標準的宣貫和推廣: 學習和理解已發布標準,並在實際工作中應用,推動標準的落地。 第四章 新興技術領域的標準化挑戰與機遇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5G等新興技術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世界。這些技術的快速迭代和融閤,也為信息技術標準化帶來瞭新的挑戰與機遇。 4.1 物聯網(IoT)標準化 物聯網的互聯互通、海量設備接入、安全可靠以及數據管理等是標準化麵臨的主要挑戰。 互操作性: 不同廠商的物聯網設備和平颱之間如何實現無縫連接是關鍵。需要建立統一的通信協議、數據格式和應用接口標準。 安全性: 海量設備的安全防護、數據隱私保護是物聯網安全的核心問題。需要製定完善的安全認證、訪問控製和加密標準。 大規模組網: 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控製數十億甚至上萬億的物聯網設備,需要考慮網絡通信、設備管理等方麵的標準化。 數據處理與應用: 物聯網産生海量數據,如何進行高效的數據采集、存儲、分析和應用,需要數據標準化和智能化的解決方案。 4.2 人工智能(AI)標準化 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在算法、模型、數據以及倫理等方麵的標準化需求日益迫切。 算法與模型標準化: 如何評估和比較不同AI算法和模型的性能,如何保證模型的可靠性和可解釋性,是重要的研究方嚮。 數據標準化: AI模型依賴大量數據進行訓練,數據的質量、標注的規範性、數據的隱私保護等都麵臨標準化需求。 倫理與安全: AI的倫理問題,如偏見、歧視、自主決策的邊界等,以及AI係統的安全性和可信度,需要建立相應的標準和規範。 AI應用接口標準化: 促進不同AI服務和應用之間的集成,需要標準化的API接口。 4.3 大數據標準化 大數據的存儲、處理、分析、共享以及隱私保護等都離不開標準化。 數據格式與交換: 統一數據格式,促進跨平颱、跨應用的數據交換和共享。 數據質量與管理: 建立數據質量評估標準、數據生命周期管理標準,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可用性。 數據安全與隱私: 製定數據加密、訪問控製、匿名化處理等標準,保護用戶數據隱私。 大數據處理平颱與工具標準化: 促進不同大數據技術和工具之間的互操作性。 4.4 雲計算標準化 雲計算的互聯互通、服務集成、安全性以及資源的協同管理是標準化關注的重點。 服務接口標準化: 統一IaaS、PaaS、SaaS等雲服務的接口標準,實現跨雲平颱的互操作性。 數據安全與隱私: 確保雲環境中數據的安全存儲、傳輸和訪問,以及用戶隱私的保護。 資源管理與調度: 製定標準的雲資源管理和調度規範,提高資源利用率。 安全性認證: 建立雲計算平颱的安全評估和認證標準,增強用戶信心。 4.5 5G通信標準化 5G作為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其標準化涵蓋瞭無綫接入、核心網、業務應用等多個層麵。 關鍵技術標準: 如大規模MIMO(多輸入多輸齣)、波束賦形、網絡切片等技術的標準化。 服務質量(QoS)保障: 針對不同應用場景(如增強移動寬帶eMBB、海量物聯網mMTC、超可靠低時延uRLLC)製定相應的QoS標準。 網絡安全: 提升5G網絡的安全防護能力,保障用戶通信安全。 互聯互通: 確保不同廠商的5G設備和網絡能夠相互兼容,實現全球漫遊。 第五章 信息技術標準化實踐與未來展望 5.1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標準 瞭解行業標準: 熟悉所在行業的相關信息技術標準,確保産品和服務符閤行業規範。 采用開放標準: 優先采用開放、成熟的國際標準,降低技術依賴,增強互操作性。 關注標準動態: 及時瞭解信息技術標準的變化和發展趨勢,適時調整自身技術路綫。 參與標準製定: 積極參與與自身業務相關的標準製定工作,影響技術發展方嚮,提升企業競爭力。 5.2 信息技術標準化的發展趨勢 更加開放與協同: 越來越多的技術社區和開源組織參與到標準製定中,形成更加開放和協同的標準化模式。 新興技術驅動: 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將成為標準化新的焦點。 更加注重安全與隱私: 隨著網絡安全威脅的增加,安全和隱私保護將在標準化中占據更重要的地位。 智能化與自動化: 標準的製定、實施和維護過程將更加智能化和自動化。 跨領域融閤: 信息技術與各行各業的融閤將促進跨領域標準的齣現和發展。 5.3 結論 信息技術標準化是信息技術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支撐。2016年,《信息技術標準化指南》的齣版,為讀者提供瞭一個全麵瞭解信息技術標準化體係的窗口。本書內容涵蓋瞭信息技術標準化的基礎理論、關鍵領域、組織體係以及新興技術領域的挑戰與機遇,旨在幫助讀者掌握信息技術標準化的基本知識和實踐方法。 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掌握並運用信息技術標準化,將有助於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推動技術創新,實現互聯互通,為構建更加安全、高效、智能的數字世界貢獻力量。我們期待讀者能夠通過本書的學習,成為信息技術標準化領域的積極實踐者和推動者,共同塑造信息技術的美好未來。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包裝和紙張質量都相當不錯,翻閱起來手感很好,裝訂也很牢固,感覺是一本可以長期保存的書籍。書頁的印刷清晰,字體大小適中,閱讀起來不會感到吃力,即使在光綫不佳的環境下也能保持舒適的閱讀體驗。排版也比較閤理,段落之間的空隙恰到好處,不會讓頁麵顯得擁擠,同時章節的劃分也清晰明瞭,方便查找和迴顧。封麵的設計雖然比較簡潔,但信息傳達得很明確,整體給人一種專業、嚴謹的感覺。我個人比較注重書籍的物理體驗,這本《信息技術標準化指南(2016)》在這方麵做得相當齣色,可以說是細節之處見真章。即使內容我還沒有深入研讀,但光是這份用心製作的書籍本身,就足以讓我對其內容産生一份期待。封麵的色調和字體選擇也比較沉穩大氣,符閤信息技術領域的專業性。書的厚度適中,拿在手中不會覺得過於沉重,適閤隨時隨地進行閱讀和學習。我特彆喜歡它封麵上的設計元素,雖然不花哨,但卻能給人一種科技感和專業感。

評分

我對信息技術標準化這個話題一直充滿好奇,但總覺得這是一個比較專業且偏理論的領域,不易於普通讀者理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來解讀信息技術標準化,讓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入門。它是否能夠從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信息技術産品和服務入手,引申齣其背後的標準化工作?例如,智能手機的互聯互通、網絡支付的安全可靠,這些背後都離不開各種標準的支持。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瞭解信息技術標準化的發展脈絡,明白它為什麼重要,以及它在推動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中扮演的角色。如果書中能夠包含一些互動性的內容,比如小測驗或者思考題,能夠幫助我鞏固所學知識,那就更好瞭。

評分

作為一名在IT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從業者,我深知標準在信息技術體係中的基石作用。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是技術層麵的,有些是協作層麵的,而很多時候,追溯其根源,都會發現是由於缺乏統一的標準或者對標準的理解不到位。因此,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梳理信息技術標準化知識的書籍,幫助我更清晰地理解標準化背後的邏輯,掌握有效的標準化方法,並在實踐中更好地應用。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能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法論和操作指南,讓我能夠真正學以緻用,提升工作效率,避免不必要的彎路。如果書中能包含一些與國際標準接軌的內容,或者介紹一些國內在信息技術標準化方麵的成就和經驗,那我將會更加欣喜。

評分

坦白說,我對於信息技術標準化這個概念最初的理解可能比較片麵,認為它隻是關於一些枯燥的技術規範和協議。然而,隨著我對這個領域接觸的增多,我逐漸意識到,標準化遠不止於此,它更是推動技術創新、促進産業協作、保障信息安全、乃至影響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顛覆我對信息技術標準化固有的印象,看到它更宏觀、更深層次的價值。我期待它能夠揭示標準化如何能夠促進不同技術之間的互聯互通,如何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及如何為新興技術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如果這本書能夠用生動有趣的方式來講述標準化,避免過於晦澀的語言,那就更受歡迎瞭。

評分

我一直對信息技術的最新發展和應用趨勢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能夠為行業發展提供規範和指引的內容。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新技術、新應用層齣不窮,但也隨之帶來瞭碎片化、不統一的問題。因此,一個清晰、係統化的標準體係對於整個行業健康有序發展至關重要。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解讀信息技術標準化的重要性、基本原則和發展曆程,為我理清思路,建立起對信息技術標準化更為全麵和深刻的認識。我尤其關注的是它如何解釋不同信息技術領域之間的標準如何相互關聯和協調,以及在實際應用中,如何有效落地和執行這些標準。此外,我還會關注它是否提供瞭一些實際的案例分析,能夠讓我更直觀地理解標準化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如果它還能對未來的技術發展趨勢與標準化發展方嚮進行一些前瞻性的探討,那就更好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