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与意义》是列维-施特劳斯的一本宗教人类学的演讲集。通过简单的举例,作者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言简意赅地阐述了神话研究的相关问题,让初学者能够快速地理解结构人类学大师的主要理念,并轻松一览结构人类学派对神话研究的概貌,是一本理想的入门读物。
作者简介
克洛德·列维-施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1908—2009),法国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哲学家,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结构主义人类学创始人,法国结构主义人文学术思潮的主要创始人。代表作有《忧郁的热带》《野性的思维》《结构人类学》等。
译者简介
杨德睿,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人类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译作包括《地方知识》(商务印书馆,2014、2016)、《原始的叛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信息批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苏格拉底的6个问题》(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等。
评论
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不少,但只有少数能够开宗立派,而能够塑造一个时代思想风貌的,更是寥若晨星……正如今日的我们会说阿奎那时代或歌德时代一样,后世可能会把我们这个时代称为列维-施特劳斯时代……他是现代心智的创建者。
——芝加哥大学詹姆斯·芮德菲尔德教授
列维-施特劳斯的作品是由罕见的才华所推进的一场知识上的大冒险,引领读者思考、再思考。
——《卫报》
1977 年马赛讲座 1
一个楔子 7
第1 章 神话与科学的邂逅 13
第2 章 “原始的”思维与“文明的”心智 27
第3 章 兔唇与双胞胎 41
第4 章 当神话变成了历史 53
第5 章 神话与音乐 67
我给这本书打一个非常高的分,但必须提醒潜在的读者,它绝对不是那种让你在沙发上轻松翻阅的读物。它更像是一本需要笔记本和笔在手边、随时准备停下来做笔记和自我反思的工具书。作者在讨论不同文化中关于“时间概念”的神话差异时,引入了大量的哲学思辨和相对论的影子,这要求读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跨学科背景知识,或者至少有随时查阅资料的意愿。有一处关于“循环时间”和“线性时间”的对比分析,我足足读了三遍才勉强抓住其核心论点——即不同社会对历史的感知方式,如何决定了他们的政治结构和道德规范。这本书的密度极高,每一个段落都像浓缩的精华,没有一句废话。它挑战的不是你的阅读速度,而是你的理解深度和思维的敏捷度。如果你寻求的是一本能让你感到“智力被激发”的书,那么它绝对是首选。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一种“发现隐藏联系”的快感。作者仿佛拥有一个秘密的翻译器,能够解读那些看似毫无关联的文化符号之间的深层语法。我记得他有一章专门讨论了“水”在不同创世神话中的象征意义。他从美索不达米亚的原始洪水中引申到北欧的冰霜巨人和东方道家的“上善若水”,表面上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他清晰地指出,所有这些表象下的“水”,其实都代表着一种“未定形、尚未被人类意志驯服的原始潜力”。通过这种层层剥茧的方式,他将世界各地分散的叙事碎片,巧妙地拼凑成了一张关于人类集体潜意识的宏大地图。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看世界的角度都被“升级”了,以前那些碎片化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符号,现在似乎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构成了一个更加完整、更加和谐的知识结构。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感,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知识深处的大门。
评分我必须承认,初读这本书时,我有点被它的结构搞得晕头转向。它不像一般的那种按时间线或者地域划分的“神话百科全书”,更像是一张由无数细小光点编织而成的星图,你需要自己去连接那些若隐若现的脉络。作者似乎故意避开了传统的、一板一眼的分类法,而是选择了一种主题串联的方式——比如,他可能会从一个极其偏门的太平洋岛屿传说切入,突然又跳跃到古希腊的某个悲剧英雄的梦境解析,最后收束于当代心理学对潜意识的探讨。这种跳跃性非常考验读者的专注力,但一旦你适应了这种非线性的阅读节奏,你会发现它带来的惊喜是巨大的。它揭示了人类思维模式的某种普适性,无论地理如何阻隔,气候如何不同,人类在面对“秩序与混沌”、“光明与黑暗”这些终极命题时,构建的叙事逻辑竟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本书更像是一次智力上的探险,迫使你放弃既有的知识框架,去适应作者构建的新地图。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冷峻,几乎不带什么多余的情感色彩,读起来是一种非常克制的美感。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涉及神祇权力斗争或血腥献祭的段落时所采取的笔调。他没有使用任何渲染气氛的形容词来煽动读者的情绪,而是像一位冷静的考古学家在描述一个出土文物一样,客观地呈现事件的“结构”和“功能”。比如,当他分析某个神祇如何通过一系列残酷的考验来确立其至高无上的地位时,他着重分析的是这种“残酷性”在维持社会等级制度中的作用,而非故事本身的戏剧冲突。这种冷静的、几乎是“去魅”的分析方式,反而让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些神话背后的权力逻辑和生存智慧。对于那些追求纯粹的、不被过度美化或扭曲的原始思想脉络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这种克制无疑是一种享受,它让你真正去思考“意义”是如何被构建和执行的,而不是被简单地“讲述”出来。
评分这本书,我得说,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我本来是抱着一种比较轻松的心态去翻阅的,毕竟书名听起来挺宏大,总担心会陷入那种晦涩难懂的学术泥潭。结果呢,作者的叙事功力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他把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古代传说,用一种极其贴近我们现代人生活的方式重新构建了起来。就拿他剖析某个特定文化中关于“起源”的神话来说,他没有简单地罗列故事的版本,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故事背后所折射出的早期人类对自然界、对生死循环的恐惧与敬畏,以及他们试图用这些叙事来建立社会秩序的努力。他特别擅长捕捉细节,比如在描述一个古老仪式时,他会细致到祭品的摆放角度、参与者的眼神交流,这些微小的描摹瞬间就把你拉进了那个时空。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看待日常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的观念时,都有了新的参照系,那些曾经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社会规范,似乎都能在那些古老的图腾和寓言中找到影子。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不是在“复述”神话,而是在用一种近乎人类学家的严谨和文学家的浪漫,去“解读”我们文明深处的DNA。
评分值得閱讀和收藏的作品
评分小册子,装帧精美,了解神话及其意义所在。
评分《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是我一直想入手的书籍。翻开目录便惊喜不断,这种写法与国内通行的写法有天壤之别,希望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得到新的启迪与思考。
评分很薄的一本书,对神话学感兴趣的可以收藏一本。
评分《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是我一直想入手的书籍。翻开目录便惊喜不断,这种写法与国内通行的写法有天壤之别,希望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得到新的启迪与思考。
评分很有点意思的一本小册子专著,设计有创意。
评分神话与意义——学术经典
评分好
评分列维斯特劳斯的作品,值得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