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还想谈谈这本书的另外一个主体,通过阅读俄苏文学中对“彼得堡”这个城市的书写而引发的对“欠发达国家的现代性”的思考。我觉得伯曼对俄苏的知识并没有他对欧洲自身的知识那么熟悉,因而他对俄苏文学作品的选择,特别是以“彼得堡”这样一个西化的城市为中心来谈俄苏文学和历史的问题,就已经带有一种选择性的偏见了。比如说“托尔斯泰”,远方的“西伯利亚”和莫斯科,俄国式的民粹和虚无党这些东西就都没有涉及到,更不要说对“苏联”时期有一定的体量和理解了。在这一章中,伯曼的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式的(也是激进的存在主义的个人主义的)偏狭是非常明显的,个人(平民)的尊严和平等,作为西方启蒙精神的核心内容在伯曼的整个叙述中有着非常中心和稳固的位置。但说这是一种偏
评分万物静默如谜,
评分不错,紫薯布丁紫薯布丁紫薯布丁紫薯布丁
评分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现代性体验
评分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评分看起来还不错,送货挺快
评分我想恐怕有两个原因,一是作者的阅读与文本的“贴”,讨论《浮士德》的时候就引用《浮士德》,紧贴着《浮士德》的主旨,对《浮士德》的基本章节有一个清晰的把握,而且更最要的是,对作品所流露的、读者阅读《浮士德》所基本感受到的东西有一个准确的捕获。文学的独特之处正在于它的直接性,它直接通过审美建立起一个普遍的阅读体会,而一个很好的文学阐释正是在于触摸到了读者感触很深的部分、表达了读者隐约体会到但不知如何表述的东西,从而从“贴”又上升到了“准”,比如在《浮士德》中,浮士德发展主义的激情、甘泪钦的悲剧里头一个小镇的宁静而死寂的伦理世界如何被现代性的伟力所击碎和摧毁、乃至浮士德直道最后和魔鬼所分享的现代虚无主义、这种虚无主义同时作为启蒙力量的积极的摧毁和建设的力量,这些东西非常准确地击中了所谓“现代性”给我带来的体验。
评分这个书名在自己的日志里用了好几次,总觉得用它来描述当下,太天才了
评分接下来还想谈谈这本书的另外一个主体,通过阅读俄苏文学中对“彼得堡”这个城市的书写而引发的对“欠发达国家的现代性”的思考。我觉得伯曼对俄苏的知识并没有他对欧洲自身的知识那么熟悉,因而他对俄苏文学作品的选择,特别是以“彼得堡”这样一个西化的城市为中心来谈俄苏文学和历史的问题,就已经带有一种选择性的偏见了。比如说“托尔斯泰”,远方的“西伯利亚”和莫斯科,俄国式的民粹和虚无党这些东西就都没有涉及到,更不要说对“苏联”时期有一定的体量和理解了。在这一章中,伯曼的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式的(也是激进的存在主义的个人主义的)偏狭是非常明显的,个人(平民)的尊严和平等,作为西方启蒙精神的核心内容在伯曼的整个叙述中有着非常中心和稳固的位置。但说这是一种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