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水畫基礎教程

中國山水畫基礎教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灌木文化 著
圖書標籤:
  • 山水畫
  • 中國畫
  • 繪畫教程
  • 藝術
  • 書法
  • 繪畫技法
  • 國畫
  • 入門
  • 技法
  • 藝術學習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428103
版次:1
商品編碼:1201403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92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中國畫,是中國特有的繪畫風格。繪畫題材包含動物、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包括工筆(描、分、染、罩)、寫意(大寫意、小寫意)兩大類。而學習國畫的主要兩類群體,“一老一小”,即一個是少年美術培訓;一個老年退休學習娛樂。

(1)基礎——從zui基礎的瞭解中國畫材料工具開始,分寫講解每個案例的繪製方法,再到單獨的小創作。
(2)全麵——常見寫意題材全包括,並進行分類講解,條理清晰,理論和實踐緊密結閤的國畫教程。
(3)嚴謹——理順各種物體穿插、虛實、對比、構圖關係,對水墨和色彩的運用進一步加深認識。
(4)討喜——結閤開捲數據,遴選齣讀者喜聞樂見的題材和案例,方便讀者自學使用的綜閤教程。

內容簡介

本書是“基礎教程係列”中的一本。“基礎教程係列”是專門為零基礎美術愛好者打造的、涉及多門類的基礎美術入門書,針對美術初學者的學習實際安排案例,書中有非常細緻的步驟,簡單風趣的文字,讓你輕鬆學會畫畫。
本書通過七章內容,循序漸進地介紹瞭中國山水畫的相關技法。第1章介紹瞭國畫基礎知識,包括瞭工具和使用、筆墨常識、用色技法。第二章介紹瞭山石的畫法,包括瞭山石的組閤方式、常見的皴法、常見山形的畫法。第三章介紹瞭水的畫法,包括瞭畫水基本技法、泉水的畫法、瀑布的畫法、江水的畫法和海水的畫法。第四章介紹瞭雲的畫法,包括瞭勾雲法和染雲法。第五章介紹瞭樹的畫法,包括瞭樹乾的畫法、樹枝的畫法、樹葉的畫法、常見樹的畫法、叢樹的畫法等。第六章介紹瞭點景的畫法,包括瞭房屋的畫法、塔的畫法、橋梁的畫法、船的畫法等。zui後一章介紹瞭山水畫創作的方法。本書對於正準備提高國畫寫意繪畫修養和技法的讀者來說是一本不錯的教程和臨摹範本。
本書適閤美術愛好者自學使用,也適閤作為美術培訓機構的培訓教材。

作者簡介

“灌木”一詞源於《詩經·葛覃》中的 “ 葛之覃兮,施於中榖,維葉萋萋。黃鳥於飛,集於灌木,其鳴喈喈”。意為矮小的灌木,不追求白樺的參天聳立、鬆柏的麯高和寡,但求漫山遍野,覆蓋廣闊的大地。灌木文化以齣版高質量美術教程書、美術畫冊等廣受業界好評。如國畫一學就會(大字大圖版)》係列、《中國畫技法入門300例》係列、《原大版畫冊》係列等。

目錄

目錄
第一章
國畫基礎知識 7
1.1 工具和使用 8
筆 8
墨 9
紙10
硯10

1.2 筆墨常識11
筆法11
墨分五色13
常用墨法15

1.3 用色技法16
國畫常用顔料16
色的濃淡17
色墨調和17
色色調和18

第二章
山石的畫法 19
2.1 山石的組閤方式20
大石間小石20
小石間小石23

2.2 常見的皴法26
雨點皴26
荷葉皴30
斧劈皴33
亂柴皴36
雲頭皴39
牛毛皴42
披麻皴45
豆瓣皴48
摺帶皴51


2.3 常見山形的畫法54
山間小路54
山坡58
石間坡61
水邊坡64
山脈67
山巒70
山峰73

第三章
水的畫法 76
3.1 畫水基本技法77
勾水法77
留白法80
染水法83

3.2 泉水的畫法86

3.3 瀑布的畫法89

3.4 江水的畫法92

3.5 海水的畫法95
第四章
雲的畫法 98
4.1 勾雲法99

4.2 染雲法102
第五章
樹的畫法 105
5.1 樹乾的畫法106
雙勾法106
沒骨法109
竪皴法112
橫皴法115
鬆鱗法118
疤結法121

5.2 樹枝的畫法124
鹿角枝124
蟹爪枝127

5.3 樹葉的畫法130
點葉法130
夾葉法132
針葉法134

5.4 常見樹的畫法136
鬆樹136
柏樹139
柳樹142
雜樹145

5.5 叢樹的畫法148
兩棵樹148
三棵樹151
叢樹154

5.6 蘆葦、竹、草的畫157
蘆葦157
竹158
草159
第六章
點景的畫法 160
6.1 房屋的畫法161
茅草房161
瓦房164
6.2 塔的畫法167
6.3 橋的畫法170
木橋170
石橋173

6.4 船的畫法176
漁船176
帆船179

6.5 人物的畫法182
第七章
山水畫創作 185
7.1 《雪景山水圖》186
7.2 《鞦韻圖》189
中國山水畫的筆墨意境與寫生之道 中國山水畫,一項承載著中華民族深厚文化底蘊與獨特審美情趣的藝術形式,它不僅僅是對自然景物的摹寫,更是畫傢內心世界與山川精神的契閤。古人雲:“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這句話深刻揭示瞭中國山水畫的創作真諦。它要求藝術傢既要深入觀察、體驗自然,又要融匯自己的情感、思想,最終以筆墨的形式呈現齣“似與不似之間”的意境。 一、 筆墨:山水畫的靈魂與骨骼 在中國山水畫中,筆墨是中國畫的核心語言,是構建畫麵、傳達情感、塑造意境的基石。它並非簡單的綫條和墨色堆砌,而是蘊含著豐富的錶現力與哲學意味。 用筆之道: 山水畫的用筆,變化萬韆,講究“五筆”之說:圓筆、方筆、尖筆、禿筆、圓轉筆。 圓筆 運筆流暢,綫條圓潤,多用於錶現柔和的山石、水流、樹乾的紋理,使畫麵顯得溫潤而富有生命力。 方筆 筆畫轉摺處棱角分明,勁健有力,常用於錶現山石的堅硬、峭拔,如斧劈皴、劈石皴等,賦予畫麵力量感和體量感。 尖筆 筆鋒銳利,綫條尖細,多用於勾勒遠山的輪廓、雲水的漣漪、樹葉的脈絡,以示縴細、靈動。 禿筆 筆頭枯澀,墨色飛白,常用於錶現山石的蒼勁、老樹的滄桑,形成一種古樸、沉鬱的韻味,如渴筆皴擦。 圓轉筆 筆畫婉轉麯摺,連綿不斷,多用於錶現山巒的起伏、水流的蜿蜒,使畫麵節奏舒緩,渾然一體。 不同的用筆方法,結閤不同的力度、速度和提按變化,可以塑造齣豐富多樣的形態和質感。例如,勾勒山石輪廓時,勁健的綫條能夠錶現其挺拔;皴擦山石肌理時,乾枯的筆觸能展現其嶙峋;點苔時,輕重緩急的變化能賦予其生命。 用墨之道: 墨是中國山水畫最基本的色彩,卻能變幻齣萬韆層次。用墨的關鍵在於“墨分五色”:濃、淡、乾、濕、焦。 濃墨 錶現物體的實在感、厚重感,如近景山石的陰影、樹木的濃密處。 淡墨 錶現物體的虛幻感、空靈感,如遠山的朦朧、雲霧的繚繞。 乾墨 筆力剛勁,墨色枯澀,飛白較多,常用於錶現山石的堅硬、粗糙,如披麻皴、解索皴。 濕墨 筆力圓潤,墨色飽滿,渲染效果強,常用於錶現水流的充沛、山石的濕潤,如破墨山水。 焦墨 墨色最深,近乎黑色,用筆枯澀,錶現物體的焦灼、枯槁,如錶現乾枯的樹枝、焦土。 墨色的運用,不僅能塑造形體、區分層次,更能營造氛圍、烘托意境。濃淡乾濕的變化,通過“積墨”、“破墨”、“宿墨”等技法,能産生奇妙的藝術效果,使畫麵富有縱深感和立體感。同時,墨的“飛白”效果,也為畫麵增添瞭韻味和生命力,仿佛有風拂過,有生命在呼吸。 皴法: 皴法是中國山水畫獨有的錶現技法,它是用筆墨模擬山石、樹木的紋理和質感,使畫麵具有真實感和觸感。中國山水畫有數百種皴法,常用的如: 披麻皴: 筆觸如麻綫般順直而下,錶現山巒的平緩、流暢。 斧劈皴: 筆觸方勁有力,猶如斧頭劈砍,錶現山石的峭拔、堅硬。 解索皴: 筆觸纏繞盤結,如解開的繩索,錶現山石的崎嶇、扭麯。 牛毛皴: 筆觸細密如牛毛,錶現山石的柔軟、蓬鬆。 雲頭皴: 筆觸圓潤飽滿,如雲朵般團聚,錶現山巒的渾厚。 每種皴法都有其獨特的錶現力,畫傢會根據山石的形體、質感、光照等因素,選擇閤適的皴法,並靈活運用,使之與構圖、墨法融為一體,共同營造齣所描繪景物的獨特風貌。 點苔: 點苔是山水畫中的點睛之筆,看似隨意,實則講究。點苔的位置、大小、疏密,都能對畫麵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小而圓的點苔可以錶現苔蘚的生機;而大而濃的點苔則能增加山石的厚重感。好的點苔能夠強化山石的質感,增加畫麵的生動性,並起到連接、分割、呼應的作用。 二、 寫生:觀照自然,體悟精神 “外師造化”是中國山水畫創作的重要原則。寫生,是畫傢深入自然,觀察、體悟、記錄山川形態與精神的過程。它並非簡單的速寫,而是包含著對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情感投入。 觀察入微: 寫生並非僅限於看到山石的輪廓、樹木的形態,更要觀察它們的生長規律、相互關係、季節變化、光影明暗。例如,觀察山石是如何被水流衝刷、風雨侵蝕而形成不同的紋理;觀察樹木是如何在峭壁上紮根、伸展枝葉;觀察雲的聚散、水的流嚮、風的起伏。這種細緻入微的觀察,纔能使筆下的景物具有生命力。 體悟精神: 自然山川,非但有形,更有神。寫生並非機械地復製,而是要通過觀察,去體悟山川所蘊含的精神氣質。一座巍峨的山峰,可能給人以莊嚴、剛毅之感;一條奔騰的河流,可能傳遞著生命的力量與自由;一片寜靜的竹林,則可能 evokes tranquility and introspection。畫傢需要將這些情感上的感悟,融入到筆墨之中,使其筆下的山水,不僅僅是景物,更是心靈的寄托。 提煉與概括: 自然界景物繁復,如果一味描摹,畫麵將顯得瑣碎而失真。寫生的重要性在於“提煉”與“概括”。畫傢需要從紛繁的景象中,抓住景物的本質特徵,捨棄不必要的細節,用簡練的筆墨,將其錶現齣來。這種提煉與概括,是畫傢藝術功力的體現,也是形成個人風格的重要途徑。例如,錶現一片鬆林,可以著重描繪其鬆針的挺拔、枝乾的蒼勁,而無需逐一描繪每一片鬆葉。 寫生中的創作: 真正的寫生,本身就包含著創作的成分。畫傢在寫生過程中,會對景物進行取捨、組閤,並根據自己的藝術語言和錶現意圖,進行筆墨上的處理。一張寫生稿,既是真實的記錄,也是一次初步的創作嘗試。許多畫傢,會將寫生稿作為創作素材,在畫室中加以深化、完善,最終完成一幅完整的山水畫作品。 三、 意境:山水畫的靈魂升華 “意境”是中國山水畫的最高追求,是畫傢通過筆墨,將客觀景物與主觀情感、哲學思想融為一體,從而創造齣一種可感可悟的藝術境界。 情景交融: 意境的形成,在於“情”與“景”的完美結閤。畫傢將自己的情感、對自然的理解,寄托於山水之中。一幅描繪瀑布的作品,如果畫傢內心激昂,他筆下的瀑布可能顯得奔騰而富有力量;如果內心寜靜,他筆下的瀑布則可能顯得清澈而淡雅。山水的壯麗,可能激發觀者的豪情;山水的幽深,則可能引人遐思。 虛實相生: 意境的營造,離不開“虛”與“實”的辯證關係。“實”是畫麵中具體存在的物象,如山巒、樹木、房屋;“虛”則是畫麵中留白的部分,如雲霧、天空、水麵。虛實相生,能夠引導觀者的視綫,創造齣畫麵的呼吸感和空間感。畫麵中的留白,並非空無一物,而是充滿瞭無限的可能性,留給觀者想象的空間。 氣韻生動: “氣韻生動”是中國畫的靈魂,也是意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指的是畫麵中內在的生命力,是筆墨精神的體現。一幅氣韻生動的山水畫,能夠讓觀者感受到一種內在的活力和精神的流動,仿佛置身於畫中,與山水一同呼吸。這種生動,來源於畫傢對筆墨的精湛掌握,以及對自然精神的深刻體悟。 哲學意蘊: 中國山水畫往往蘊含著深厚的哲學思想,如道傢的“道法自然”、儒傢的“天人閤一”。山水的形態,常常被賦予人格化的象徵,如山之穩重、水之靈動。山水畫所描繪的,不僅僅是自然風光,更是藝術傢對宇宙人生、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一幅山水畫,可以是對自然的贊美,也可以是對人生的隱喻,引人深思。 四、 傳承與創新:在古法中探尋新途 中國山水畫曆經韆年發展,形成瞭輝煌的傳統。但藝術的生命在於發展,在繼承前人寶貴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探索與創新,是山水畫得以延續和繁榮的關鍵。 精研古法: 深入學習和理解曆代大師的筆墨技法、構圖章法、意境錶達,是打下堅實基礎的必由之路。古人的智慧,是後人取之不盡的寶庫。 融入時代: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們的審美觀念也在不斷變化。山水畫的創新,並非脫離傳統,而是要將傳統筆墨語言,與當下時代的生活、情感、審美相結閤,使其煥發新的生命力。 多元視角: 鼓勵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觀察和錶現自然。當代社會,攝影、現代科技等都為畫傢提供瞭新的觀察和錶現工具,可以從中汲取靈感。 個人探索: 最重要的是,每個畫傢都應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的探索。找到屬於自己的筆墨語言,錶達屬於自己的內心世界,最終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 總而言之,中國山水畫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它要求藝術傢具備敏銳的觀察力、深刻的感悟力、精湛的筆墨技法,以及豐富的精神內涵。通過對筆墨的駕馭,對自然的體悟,對意境的追求,畫傢得以將心中之山水,化為紙上之乾坤,與觀者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交流。這門藝術,既是對自然的敬畏,也是對生命的禮贊,更是對民族文化精神的傳承與弘揚。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在戶外工作的攝影師,我一直對中國山水畫中的“光影”處理方式感到好奇。雖然我習慣用鏡頭捕捉自然的光影,但我深知,中國畫的“光影”處理,是一種更加寫意、更加注重“神似”的方式。因此,《中國山水畫基礎教程》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一次全新的視角探索。我期望這本書能夠解答我關於“光影”在山水畫中的運用。我理解,中國畫不像西方油畫那樣,通過明暗對比來塑造立體感,而是通過“水墨的濃淡乾濕”,以及“筆墨的虛實結閤”,來錶現齣光影的微妙變化。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講解,如何通過“墨法”的運用,來營造齣山峰的明暗,水麵的波光,以及雲霧的層次。我尤其想知道,書中是如何講解“皴法”與“光影”相結閤的。例如,在錶現陰影處,是否會運用更濃重的墨色,或者采用特定的皴法來增強質感。我還會關注書中對於“構圖”的講解。在我看來,攝影的構圖與繪畫的構圖雖然有相似之處,但也有很多不同。我希望書中能夠講解,中國山水畫是如何通過“點景人物”來烘托山水的宏偉,以及如何運用“留白”來製造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光影效果。我還會關注書中對於“山石”和“水”的描繪。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技巧,讓我能夠理解如何通過筆墨,來錶現齣山石的堅硬與風化,以及水的清澈與流動。我甚至設想,書中可能會分析一些經典的山水畫作品,探討畫傢是如何在二維的平麵上,錶現齣三維空間的光影效果的。總之,我希望這本《中國山水畫基礎教程》能夠幫助我拓展在光影錶現上的思維方式,將我攝影中的經驗與中國山水畫的藝術語言相結閤,從而創作齣更具東方韻味的視覺作品。

評分

這本《中國山水畫基礎教程》的書名,一開始就讓我這個對中國傳統藝術充滿好奇,卻又深感門外漢之感的讀者,眼前一亮,充滿期待。我一直覺得,山水畫不僅僅是簡單的筆墨描繪,更是一種哲學,一種對自然、對宇宙的理解和錶達。我渴望能夠通過一本循序漸進的教程,真正領略到古人筆下的山巒疊嶂、雲水浩渺,以及其中蘊含的深邃意境。翻開書頁,我首先被它的裝幀和排版所吸引,紙張的質感很好,印刷清晰,這為我的閱讀體驗打下瞭良好的基礎。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本書將如何帶領我從最基礎的筆觸開始,一步步走進中國山水畫的奇妙世界。我期待著能夠學習到關於構圖的原則,如何運用皴法來錶現山石的紋理和質感,如何描繪水、樹、雲、霧等自然元素,以及如何通過色彩來烘托氣氛、傳達情感。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技法的傳授,更能引導我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閤一”的思想,以及畫傢在創作過程中所追求的精神境界。我設想,書中可能會有大量的圖例,從大師的經典作品到作者自己的示範,讓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筆墨的運行軌跡和運用的技巧。我尤其關注書中對於“意境”的闡釋,因為我總覺得,一幅好的山水畫,不僅僅是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是能夠觸動人心、引發聯想的那種“氣韻生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讓我能夠在這個方麵有所領悟。我甚至在想,這本書是否會涉及到一些關於中國古代哲學、文學和詩歌與山水畫之間的聯係,因為我深知,藝術往往是相互影響、相互啓發的。總而言之,我對這本《中國山水畫基礎教程》充滿瞭無限的遐想和期待,希望它能成為我踏入中國山水畫藝術殿堂的敲門磚,引領我開啓一段充滿驚喜和收獲的藝術探索之旅。

評分

我的職業是一名建築設計師,長久以來,我對中國山水畫的構圖和空間處理方式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我常常覺得,山水畫中對於“景”的描繪,以及“虛實相生”的處理,與建築設計的空間邏輯有著異麯同工之妙。因此,《中國山水畫基礎教程》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藝術的學習,更是一次跨界思維的碰撞。我期望這本書能夠在“構圖”方麵,給予我深刻的啓迪。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講解中國山水畫是如何運用“三遠法”(高遠、深遠、平遠)來營造空間的層次感和深度,以及如何通過“點景人物”來烘托山水的宏偉或寜靜。我甚至設想,書中可能會分析一些經典的山水畫作品,將其構圖方式與現代建築的空間設計理念進行類比,這將對我非常有價值。我同樣關注書中對於“筆墨”的講解。我理解,筆墨是中國山水畫的“骨骼”和“靈魂”。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講解,如何通過不同的筆觸,例如頓挫、轉摺、提按,來錶現山石的堅硬、樹木的挺拔,以及流水的柔美。同時,我也對“墨法”的運用非常感興趣,尤其是“濃淡乾濕”的變化,如何通過這些變化來塑造畫麵的體積感和空間感。我還會關注書中對於“皴法”的介紹。我希望書中能夠將不同的皴法,比如披麻皴、斧劈皴、雨點皴等,與具體的山石形態相對應,讓我能夠理解它們各自的特點和適用性。作為一個設計師,我對“細節”的把控尤為看重,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描繪山石紋理、樹木枝葉、流水漣漪等細節的技巧。總之,我希望這本《中國山水畫基礎教程》能夠幫助我將設計思維與中國山水畫的藝術語言相結閤,從而在我的設計實踐中,獲得更廣闊的靈感和更深刻的理解,讓我的作品也能蘊含中國山水畫那份超然脫俗的意境。

評分

我一直對中國傳統藝術情有獨鍾,尤其對中國山水畫那種“天人閤一”的意境情有獨鍾。《中國山水畫基礎教程》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繪畫教程,更是一扇通往中國傳統文化與哲學的大門。我期望在這本書中,能夠深入理解中國山水畫的“精神氣質”。它不僅僅是描繪自然風光,更是畫傢內心世界的抒發,是對宇宙人生的一種哲學思考。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學習到如何通過“筆墨”來傳達這種精神氣質。我理解,筆墨是中國山水畫的生命綫,不同的筆法、墨法,能夠錶現齣山水的筋骨、神韻。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講解,如何運用“勾、皴、擦、點、染”等基本技法,來塑造山石的形態,描繪樹木的姿態,以及錶現流水的動態。我對於“皴法”的運用尤其感興趣,它究竟是如何讓抽象的筆墨,幻化齣韆岩萬壑的真實感和滄桑感的。我希望書中能夠有清晰的圖例,讓我能夠辨彆不同的皴法,並學習如何根據山石的特點,選擇閤適的皴法。此外,我非常期待書中關於“構圖”的講解。一幅好的山水畫,講究“計白當黑”,講究“疏密有緻”。我希望書中能夠講解一些基本的構圖原則,例如“三遠法”,以及如何運用“留白”來營造畫麵的空間感和意境。我還會關注書中關於“意境”的闡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教我如何去捕捉大自然的“神韻”,如何在畫麵中注入自己的情感,從而創造齣能夠打動人心的藝術作品。我甚至希望,書中能夠引用一些經典的古代詩詞,來解讀畫作所蘊含的深意,讓我能夠從文學的角度,更深刻地理解中國山水畫的魅力。總之,我希望這本《中國山水畫基礎教程》能夠成為我深入探索中國傳統文化和藝術的起點,讓我能夠通過繪畫,與古聖先賢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評分

當我在書店的架子上看到《中國山水畫基礎教程》這個名字時,我的內心湧起一股強烈的衝動。我一直以來都對中國傳統藝術情有獨鍾,尤其是山水畫,總覺得那是一種極其高雅、極其富有哲學意味的藝術形式。然而,我對此知之甚少,更不用說親手去嘗試創作瞭。這本書的齣現,恰好滿足瞭我想要學習的強烈願望。我期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慈祥的老師,耐心地引導我一步步探索山水畫的奧秘。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講解中國畫的“筆墨紙硯”這四寶的使用方法,以及它們各自的特性。對於初學者來說,瞭解這些基礎的工具和材料,是學習的第一步。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是如何講解“皴法”的。我聽說皴法是中國山水畫中錶現山石紋理和質感的重要手段,有披麻皴、斧劈皴、雨點皴等等,每一種都各有特色。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清晰的圖例和文字說明,讓我能夠理解每一種皴法的運用技巧,以及它們分彆適閤錶現什麼樣的山石形態。此外,我對於“構圖”也充滿瞭好奇。一幅好的山水畫,構圖至關重要,它決定瞭畫麵的整體布局和視覺引導。我希望書中能夠講解一些基本的構圖原則,比如“三遠法”(高遠、深遠、平遠),以及如何運用“留白”來創造畫麵的深度和意境。我還希望書中能夠介紹一些基礎的山水景物的畫法,例如樹木、石頭、流水、雲霧等。我希望這些講解能夠具體而微,讓我能夠從點、綫、麵開始,逐步掌握描繪各種自然景物的基本方法。我不會急於求成,我希望能夠通過這本書,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我今後更深入的學習和創作做好準備。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走進中國山水畫藝術的希望。

評分

在我看來,中國山水畫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方式。《中國山水畫基礎教程》這本書,對我而言,就像是一次精神的“充電”,一次對內心世界的迴歸。我渴望通過這本書,能夠學習到中國山水畫中所蘊含的“哲學意境”。它不僅僅是描繪山川的形貌,更是寄托著畫傢對宇宙人生的感悟,對自然規律的尊重。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學習到如何運用“筆墨”來傳達這種意境。我理解,筆墨是中國山水畫的靈魂,它能夠錶現齣山水的生命力,也能傳達齣畫傢內心的情感。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講解,如何運用“勾、皴、擦、點、染”等基本技法,來塑造山石的形態,描繪樹木的姿態,以及錶現流水的動態,並且這些技法都能夠與傳達意境相結閤。我對於“皴法”的運用尤其感興趣,它究竟是如何讓筆墨幻化齣山石的厚重感和滄桑感的。我希望書中能夠有清晰的圖例,讓我能夠辨彆不同的皴法,並學習如何根據山石的特點,選擇閤適的皴法。此外,我非常期待書中關於“構圖”的講解。一幅好的山水畫,講究“計白當黑”,講究“疏密有緻”。我希望書中能夠講解一些基本的構圖原則,例如“三遠法”,以及如何運用“留白”來營造畫麵的空間感和意境,這種留白,在我看來,也是一種對自然“留有餘地”的智慧。我還會關注書中關於“意境”的闡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教我如何去觀察自然,捕捉自然的“神韻”,如何在畫麵中注入自己的情感,從而創造齣能夠打動人心的藝術作品,這種打動人心,不僅僅是視覺上的,更是心靈上的共鳴。總之,我希望這本《中國山水畫基礎教程》能夠成為我踐行“詩意棲居”的靈感源泉,讓我能夠通過學習山水畫,更好地理解生活,感悟自然,並在自己的生活中,注入一份來自山水之間的超然與寜靜。

評分

作為一名久居都市的上班族,我常常感到身心疲憊,渴望迴歸自然,尋找內心的寜靜。《中國山水畫基礎教程》這個書名,恰好觸動瞭我內心深處對山水的嚮往。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學習到如何用中國畫的獨特語言,來錶達我對自然的熱愛,以及我在大自然中獲得的感悟。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帶領我領略中國山水畫的“氣韻生動”。我理解,“氣韻生動”是中國畫的最高境界,它不僅僅是形似,更重要的是傳達齣物象的生命力和精神氣質。我希望書中能夠講解,如何通過“筆墨”來傳達這種“氣韻”,如何運用綫條的流暢與頓挫,墨色的濃淡與變化,來賦予山川草木以生命。我非常想瞭解“皴法”的具體應用。我聽說,皴法是中國山水畫中錶現山石肌理和質感的關鍵。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詳細的圖例和講解,讓我能夠理解各種皴法的特點,以及如何將它們恰當地運用到我的繪畫創作中。我還會關注書中關於“意境”的闡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教我如何去觀察自然,捕捉自然的“神韻”,如何在畫麵中營造一種寜靜、悠遠、超然的意境,讓觀者在欣賞畫作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心靈的慰藉。我甚至希望,書中能夠穿插一些關於中國傳統哲學思想,比如道傢的“無為而治”,儒傢的“仁者樂山”,這些思想是如何融入到山水畫的創作中的。我還對書中關於“留白”的講解尤為好奇,我希望能夠理解這種“計白當黑”的智慧,是如何給畫麵帶來呼吸感和無限的想象空間的。總之,我希望這本《中國山水畫基礎教程》能夠成為我心靈的“棲息地”,讓我能夠通過學習山水畫,更好地理解自然,感悟人生,並在喧囂的都市生活中,尋找到一份屬於自己的寜靜與平和。

評分

坦白說,《中國山水畫基礎教程》這個書名,對我而言,與其說是一個學習的指引,不如說是一次情感的喚醒。我從小就對大自然有著一種近乎癡迷的熱愛,而中國山水畫,在我看來,就是將這種熱愛升華為一種藝術錶達的最佳載體。我渴望能夠通過這本書,學會如何將心中那份對自然的敬畏和贊美,用筆墨描繪齣來。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帶領我理解中國山水畫的“精神內核”。它不僅僅是客觀地描繪山川的形態,更重要的是傳達一種“氣韻生動”的生命力,以及畫傢在創作過程中所融入的情感和哲思。我希望書中能夠講解,如何通過不同的筆法、墨法,來錶現山石的堅毅、水的靈動、樹木的生機。我非常好奇“皴法”的具體應用,它究竟是如何讓一張張白紙上的山石,顯現齣韆岩萬壑的立體感和蒼勁的質感的。我希望書中能夠有大量的範例,讓我能夠看得懂,學得會。我還會關注書中對於“意境”的闡釋。我總覺得,一幅好的山水畫,能夠讓人身臨其境,仿佛置身於畫中的山水之間,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感受著自然的寜靜。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教我如何去理解和創造這種“意境”,如何通過畫麵的構圖、筆墨的運用,以及色彩的搭配,來營造一種獨特的藝術氛圍。我還希望,這本書能夠介紹一些中國古代繪畫理論,比如“六法論”,讓我能夠從理論上對山水畫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我對書中關於“留白”的講解尤為期待,因為我一直覺得,中國畫的留白是一種“計白當黑”的智慧,它能夠給觀者留有想象的空間,讓畫麵充滿無限的可能性。總之,我希望這本教程能夠成為我與中國山水畫對話的橋梁,讓我能夠從中汲取養分,最終實現用畫筆描繪我心中那片壯麗山河的夢想。

評分

作為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深厚興趣的愛好者,看到《中國山水畫基礎教程》這本書,簡直如獲至寶。我一直以來都對中國山水畫那“筆墨丹青,意境深遠”的魅力所深深吸引,但苦於無門而入。我期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為我揭開中國山水畫的神秘麵紗。我特彆希望能在這本書中,學習到中國畫的“用筆”之道。我聽說,中國畫的綫條非常講究,不同的綫條能夠錶現齣不同的質感和韻律。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講解,如何運用中鋒、側鋒、逆鋒等不同的運筆方法,來勾勒齣山石的輪廓,錶現樹木的枝乾,以及描繪流水的形態。同時,我也對“用墨”的技巧充滿瞭期待。水墨的濃淡乾濕,是中國山水畫的靈魂所在。我希望書中能夠講解,如何運用焦、濃、淡、清、白等不同的墨色,來錶現山石的層次感、水麵的波光粼粼,以及天空的深邃。我還會關注書中對於“皴法”的講解。我聽說,皴法是中國山水畫中錶現山石肌理的獨特技法,如披麻皴、斧劈皴、牛毛皴等等,每一種皴法都有其獨特的風格和錶現力。我希望書中能夠用清晰的圖例和詳盡的文字,來指導我如何運用這些皴法,讓筆下的山石變得栩栩如生。此外,我對於“構圖”和“設色”也抱有極高的期望。我希望書中能夠講解一些基本的構圖原則,例如如何運用“三遠法”,如何安排畫麵的疏密關係,如何通過“留白”來營造畫麵的意境。同時,我也希望能夠學習到一些基礎的設色技巧,瞭解如何運用中國畫的傳統色彩來烘托畫麵的氣氛,錶現季節的變化。總之,我希望這本教程能夠為我打開一扇通往中國山水畫藝術世界的大門,讓我能夠從最基礎的筆墨技法開始,逐步領略中國山水畫的獨特魅力。

評分

我對這本《中國山水畫基礎教程》的期待,絕不僅僅止於獲得一套完整的繪畫技法。我更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深入理解中國傳統美學中對“道”的追求,以及這種追求如何在山水畫中得以體現。我一直認為,中國山水畫不僅僅是描繪自然的形態,更是一種精神的寄托,一種對人生哲理的感悟。我設想,書中在講解基礎筆墨和構圖的同時,一定會穿插大量關於中國哲學思想,比如道傢、儒傢的觀點,以及這些思想如何影響著畫傢的創作視角和審美取嚮。我渴望學習如何通過水墨的濃淡乾濕,來錶現自然的生機與變化,以及如何通過留白來營造無限的空間感和意境。我想知道,書中的“基礎教程”究竟會涵蓋哪些具體內容?是從最簡單的綫條勾勒開始,還是直接進入皴法的學習?我希望它能夠循序漸進,讓我這個零基礎的讀者也能找到學習的切入點,並且能夠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堅持下去。我尤其對書中對於“意境”的解讀感興趣。在我看來,意境是中國山水畫的靈魂,是畫作能夠打動人心的關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方法,教我如何去觀察自然,如何去捕捉自然的“神韻”,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形似”的層麵。我甚至希望,書中能夠引用一些經典的詩詞,來解讀畫作所傳達的情感和思想,讓我能夠從文學的角度來理解山水畫的魅力。我還會關注書中對不同地域、不同流派山水畫的介紹,比如北方山水的雄渾壯闊,南方山水的秀麗婉約,以及曆代大傢如範寬、郭熙、董其昌等的風格特點,這有助於我拓寬視野,對中國山水畫有一個更全麵的認識。總之,我希望這本教程不僅能教會我“畫山水”,更能讓我“懂山水”,理解山水畫背後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和人生智慧。

評分

價格偏貴,其他還好

評分

正版書籍

評分

非常好看看快快快

評分

正版書籍

評分

不錯

評分

還可以。

評分

非常好看看快快快

評分

價格偏貴,其他還好

評分

價格偏貴,其他還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