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基础教程

中国山水画基础教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灌木文化 著
图书标签:
  • 山水画
  • 中国画
  • 绘画教程
  • 艺术
  • 书法
  • 绘画技法
  • 国画
  • 入门
  • 技法
  • 艺术学习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28103
版次:1
商品编码:1201403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中国画,是中国特有的绘画风格。绘画题材包含动物、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包括工笔(描、分、染、罩)、写意(大写意、小写意)两大类。而学习国画的主要两类群体,“一老一小”,即一个是少年美术培训;一个老年退休学习娱乐。

(1)基础——从zui基础的了解中国画材料工具开始,分写讲解每个案例的绘制方法,再到单独的小创作。
(2)全面——常见写意题材全包括,并进行分类讲解,条理清晰,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国画教程。
(3)严谨——理顺各种物体穿插、虚实、对比、构图关系,对水墨和色彩的运用进一步加深认识。
(4)讨喜——结合开卷数据,遴选出读者喜闻乐见的题材和案例,方便读者自学使用的综合教程。

内容简介

本书是“基础教程系列”中的一本。“基础教程系列”是专门为零基础美术爱好者打造的、涉及多门类的基础美术入门书,针对美术初学者的学习实际安排案例,书中有非常细致的步骤,简单风趣的文字,让你轻松学会画画。
本书通过七章内容,循序渐进地介绍了中国山水画的相关技法。第1章介绍了国画基础知识,包括了工具和使用、笔墨常识、用色技法。第二章介绍了山石的画法,包括了山石的组合方式、常见的皴法、常见山形的画法。第三章介绍了水的画法,包括了画水基本技法、泉水的画法、瀑布的画法、江水的画法和海水的画法。第四章介绍了云的画法,包括了勾云法和染云法。第五章介绍了树的画法,包括了树干的画法、树枝的画法、树叶的画法、常见树的画法、丛树的画法等。第六章介绍了点景的画法,包括了房屋的画法、塔的画法、桥梁的画法、船的画法等。zui后一章介绍了山水画创作的方法。本书对于正准备提高国画写意绘画修养和技法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错的教程和临摹范本。
本书适合美术爱好者自学使用,也适合作为美术培训机构的培训教材。

作者简介

“灌木”一词源于《诗经·葛覃》中的 “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意为矮小的灌木,不追求白桦的参天耸立、松柏的曲高和寡,但求漫山遍野,覆盖广阔的大地。灌木文化以出版高质量美术教程书、美术画册等广受业界好评。如国画一学就会(大字大图版)》系列、《中国画技法入门300例》系列、《原大版画册》系列等。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国画基础知识 7
1.1 工具和使用 8
笔 8
墨 9
纸10
砚10

1.2 笔墨常识11
笔法11
墨分五色13
常用墨法15

1.3 用色技法16
国画常用颜料16
色的浓淡17
色墨调和17
色色调和18

第二章
山石的画法 19
2.1 山石的组合方式20
大石间小石20
小石间小石23

2.2 常见的皴法26
雨点皴26
荷叶皴30
斧劈皴33
乱柴皴36
云头皴39
牛毛皴42
披麻皴45
豆瓣皴48
折带皴51


2.3 常见山形的画法54
山间小路54
山坡58
石间坡61
水边坡64
山脉67
山峦70
山峰73

第三章
水的画法 76
3.1 画水基本技法77
勾水法77
留白法80
染水法83

3.2 泉水的画法86

3.3 瀑布的画法89

3.4 江水的画法92

3.5 海水的画法95
第四章
云的画法 98
4.1 勾云法99

4.2 染云法102
第五章
树的画法 105
5.1 树干的画法106
双勾法106
没骨法109
竖皴法112
横皴法115
松鳞法118
疤结法121

5.2 树枝的画法124
鹿角枝124
蟹爪枝127

5.3 树叶的画法130
点叶法130
夹叶法132
针叶法134

5.4 常见树的画法136
松树136
柏树139
柳树142
杂树145

5.5 丛树的画法148
两棵树148
三棵树151
丛树154

5.6 芦苇、竹、草的画157
芦苇157
竹158
草159
第六章
点景的画法 160
6.1 房屋的画法161
茅草房161
瓦房164
6.2 塔的画法167
6.3 桥的画法170
木桥170
石桥173

6.4 船的画法176
渔船176
帆船179

6.5 人物的画法182
第七章
山水画创作 185
7.1 《雪景山水图》186
7.2 《秋韵图》189
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意境与写生之道 中国山水画,一项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与独特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摹写,更是画家内心世界与山川精神的契合。古人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中国山水画的创作真谛。它要求艺术家既要深入观察、体验自然,又要融汇自己的情感、思想,最终以笔墨的形式呈现出“似与不似之间”的意境。 一、 笔墨:山水画的灵魂与骨骼 在中国山水画中,笔墨是中国画的核心语言,是构建画面、传达情感、塑造意境的基石。它并非简单的线条和墨色堆砌,而是蕴含着丰富的表现力与哲学意味。 用笔之道: 山水画的用笔,变化万千,讲究“五笔”之说:圆笔、方笔、尖笔、秃笔、圆转笔。 圆笔 运笔流畅,线条圆润,多用于表现柔和的山石、水流、树干的纹理,使画面显得温润而富有生命力。 方笔 笔画转折处棱角分明,劲健有力,常用于表现山石的坚硬、峭拔,如斧劈皴、劈石皴等,赋予画面力量感和体量感。 尖笔 笔锋锐利,线条尖细,多用于勾勒远山的轮廓、云水的涟漪、树叶的脉络,以示纤细、灵动。 秃笔 笔头枯涩,墨色飞白,常用于表现山石的苍劲、老树的沧桑,形成一种古朴、沉郁的韵味,如渴笔皴擦。 圆转笔 笔画婉转曲折,连绵不断,多用于表现山峦的起伏、水流的蜿蜒,使画面节奏舒缓,浑然一体。 不同的用笔方法,结合不同的力度、速度和提按变化,可以塑造出丰富多样的形态和质感。例如,勾勒山石轮廓时,劲健的线条能够表现其挺拔;皴擦山石肌理时,干枯的笔触能展现其嶙峋;点苔时,轻重缓急的变化能赋予其生命。 用墨之道: 墨是中国山水画最基本的色彩,却能变幻出万千层次。用墨的关键在于“墨分五色”:浓、淡、干、湿、焦。 浓墨 表现物体的实在感、厚重感,如近景山石的阴影、树木的浓密处。 淡墨 表现物体的虚幻感、空灵感,如远山的朦胧、云雾的缭绕。 干墨 笔力刚劲,墨色枯涩,飞白较多,常用于表现山石的坚硬、粗糙,如披麻皴、解索皴。 湿墨 笔力圆润,墨色饱满,渲染效果强,常用于表现水流的充沛、山石的湿润,如破墨山水。 焦墨 墨色最深,近乎黑色,用笔枯涩,表现物体的焦灼、枯槁,如表现干枯的树枝、焦土。 墨色的运用,不仅能塑造形体、区分层次,更能营造氛围、烘托意境。浓淡干湿的变化,通过“积墨”、“破墨”、“宿墨”等技法,能产生奇妙的艺术效果,使画面富有纵深感和立体感。同时,墨的“飞白”效果,也为画面增添了韵味和生命力,仿佛有风拂过,有生命在呼吸。 皴法: 皴法是中国山水画独有的表现技法,它是用笔墨模拟山石、树木的纹理和质感,使画面具有真实感和触感。中国山水画有数百种皴法,常用的如: 披麻皴: 笔触如麻线般顺直而下,表现山峦的平缓、流畅。 斧劈皴: 笔触方劲有力,犹如斧头劈砍,表现山石的峭拔、坚硬。 解索皴: 笔触缠绕盘结,如解开的绳索,表现山石的崎岖、扭曲。 牛毛皴: 笔触细密如牛毛,表现山石的柔软、蓬松。 云头皴: 笔触圆润饱满,如云朵般团聚,表现山峦的浑厚。 每种皴法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力,画家会根据山石的形体、质感、光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皴法,并灵活运用,使之与构图、墨法融为一体,共同营造出所描绘景物的独特风貌。 点苔: 点苔是山水画中的点睛之笔,看似随意,实则讲究。点苔的位置、大小、疏密,都能对画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小而圆的点苔可以表现苔藓的生机;而大而浓的点苔则能增加山石的厚重感。好的点苔能够强化山石的质感,增加画面的生动性,并起到连接、分割、呼应的作用。 二、 写生:观照自然,体悟精神 “外师造化”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重要原则。写生,是画家深入自然,观察、体悟、记录山川形态与精神的过程。它并非简单的速写,而是包含着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情感投入。 观察入微: 写生并非仅限于看到山石的轮廓、树木的形态,更要观察它们的生长规律、相互关系、季节变化、光影明暗。例如,观察山石是如何被水流冲刷、风雨侵蚀而形成不同的纹理;观察树木是如何在峭壁上扎根、伸展枝叶;观察云的聚散、水的流向、风的起伏。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使笔下的景物具有生命力。 体悟精神: 自然山川,非但有形,更有神。写生并非机械地复制,而是要通过观察,去体悟山川所蕴含的精神气质。一座巍峨的山峰,可能给人以庄严、刚毅之感;一条奔腾的河流,可能传递着生命的力量与自由;一片宁静的竹林,则可能 evokes tranquility and introspection。画家需要将这些情感上的感悟,融入到笔墨之中,使其笔下的山水,不仅仅是景物,更是心灵的寄托。 提炼与概括: 自然界景物繁复,如果一味描摹,画面将显得琐碎而失真。写生的重要性在于“提炼”与“概括”。画家需要从纷繁的景象中,抓住景物的本质特征,舍弃不必要的细节,用简练的笔墨,将其表现出来。这种提炼与概括,是画家艺术功力的体现,也是形成个人风格的重要途径。例如,表现一片松林,可以着重描绘其松针的挺拔、枝干的苍劲,而无需逐一描绘每一片松叶。 写生中的创作: 真正的写生,本身就包含着创作的成分。画家在写生过程中,会对景物进行取舍、组合,并根据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意图,进行笔墨上的处理。一张写生稿,既是真实的记录,也是一次初步的创作尝试。许多画家,会将写生稿作为创作素材,在画室中加以深化、完善,最终完成一幅完整的山水画作品。 三、 意境:山水画的灵魂升华 “意境”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追求,是画家通过笔墨,将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哲学思想融为一体,从而创造出一种可感可悟的艺术境界。 情景交融: 意境的形成,在于“情”与“景”的完美结合。画家将自己的情感、对自然的理解,寄托于山水之中。一幅描绘瀑布的作品,如果画家内心激昂,他笔下的瀑布可能显得奔腾而富有力量;如果内心宁静,他笔下的瀑布则可能显得清澈而淡雅。山水的壮丽,可能激发观者的豪情;山水的幽深,则可能引人遐思。 虚实相生: 意境的营造,离不开“虚”与“实”的辩证关系。“实”是画面中具体存在的物象,如山峦、树木、房屋;“虚”则是画面中留白的部分,如云雾、天空、水面。虚实相生,能够引导观者的视线,创造出画面的呼吸感和空间感。画面中的留白,并非空无一物,而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留给观者想象的空间。 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是中国画的灵魂,也是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画面中内在的生命力,是笔墨精神的体现。一幅气韵生动的山水画,能够让观者感受到一种内在的活力和精神的流动,仿佛置身于画中,与山水一同呼吸。这种生动,来源于画家对笔墨的精湛掌握,以及对自然精神的深刻体悟。 哲学意蕴: 中国山水画往往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如道家的“道法自然”、儒家的“天人合一”。山水的形态,常常被赋予人格化的象征,如山之稳重、水之灵动。山水画所描绘的,不仅仅是自然风光,更是艺术家对宇宙人生、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一幅山水画,可以是对自然的赞美,也可以是对人生的隐喻,引人深思。 四、 传承与创新:在古法中探寻新途 中国山水画历经千年发展,形成了辉煌的传统。但艺术的生命在于发展,在继承前人宝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与创新,是山水画得以延续和繁荣的关键。 精研古法: 深入学习和理解历代大师的笔墨技法、构图章法、意境表达,是打下坚实基础的必由之路。古人的智慧,是后人取之不尽的宝库。 融入时代: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山水画的创新,并非脱离传统,而是要将传统笔墨语言,与当下时代的生活、情感、审美相结合,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 多元视角: 鼓励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观察和表现自然。当代社会,摄影、现代科技等都为画家提供了新的观察和表现工具,可以从中汲取灵感。 个人探索: 最重要的是,每个画家都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探索。找到属于自己的笔墨语言,表达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最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总而言之,中国山水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它要求艺术家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感悟力、精湛的笔墨技法,以及丰富的精神内涵。通过对笔墨的驾驭,对自然的体悟,对意境的追求,画家得以将心中之山水,化为纸上之乾坤,与观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交流。这门艺术,既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对生命的礼赞,更是对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久居都市的上班族,我常常感到身心疲惫,渴望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宁静。《中国山水画基础教程》这个书名,恰好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山水的向往。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学习到如何用中国画的独特语言,来表达我对自然的热爱,以及我在大自然中获得的感悟。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带领我领略中国山水画的“气韵生动”。我理解,“气韵生动”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它不仅仅是形似,更重要的是传达出物象的生命力和精神气质。我希望书中能够讲解,如何通过“笔墨”来传达这种“气韵”,如何运用线条的流畅与顿挫,墨色的浓淡与变化,来赋予山川草木以生命。我非常想了解“皴法”的具体应用。我听说,皴法是中国山水画中表现山石肌理和质感的关键。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详细的图例和讲解,让我能够理解各种皴法的特点,以及如何将它们恰当地运用到我的绘画创作中。我还会关注书中关于“意境”的阐释。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我如何去观察自然,捕捉自然的“神韵”,如何在画面中营造一种宁静、悠远、超然的意境,让观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心灵的慰藉。我甚至希望,书中能够穿插一些关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比如道家的“无为而治”,儒家的“仁者乐山”,这些思想是如何融入到山水画的创作中的。我还对书中关于“留白”的讲解尤为好奇,我希望能够理解这种“计白当黑”的智慧,是如何给画面带来呼吸感和无限的想象空间的。总之,我希望这本《中国山水画基础教程》能够成为我心灵的“栖息地”,让我能够通过学习山水画,更好地理解自然,感悟人生,并在喧嚣的都市生活中,寻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平和。

评分

在我看来,中国山水画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中国山水画基础教程》这本书,对我而言,就像是一次精神的“充电”,一次对内心世界的回归。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学习到中国山水画中所蕴含的“哲学意境”。它不仅仅是描绘山川的形貌,更是寄托着画家对宇宙人生的感悟,对自然规律的尊重。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学习到如何运用“笔墨”来传达这种意境。我理解,笔墨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它能够表现出山水的生命力,也能传达出画家内心的情感。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如何运用“勾、皴、擦、点、染”等基本技法,来塑造山石的形态,描绘树木的姿态,以及表现流水的动态,并且这些技法都能够与传达意境相结合。我对于“皴法”的运用尤其感兴趣,它究竟是如何让笔墨幻化出山石的厚重感和沧桑感的。我希望书中能够有清晰的图例,让我能够辨别不同的皴法,并学习如何根据山石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皴法。此外,我非常期待书中关于“构图”的讲解。一幅好的山水画,讲究“计白当黑”,讲究“疏密有致”。我希望书中能够讲解一些基本的构图原则,例如“三远法”,以及如何运用“留白”来营造画面的空间感和意境,这种留白,在我看来,也是一种对自然“留有余地”的智慧。我还会关注书中关于“意境”的阐释。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我如何去观察自然,捕捉自然的“神韵”,如何在画面中注入自己的情感,从而创造出能够打动人心的艺术作品,这种打动人心,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更是心灵上的共鸣。总之,我希望这本《中国山水画基础教程》能够成为我践行“诗意栖居”的灵感源泉,让我能够通过学习山水画,更好地理解生活,感悟自然,并在自己的生活中,注入一份来自山水之间的超然与宁静。

评分

坦白说,《中国山水画基础教程》这个书名,对我而言,与其说是一个学习的指引,不如说是一次情感的唤醒。我从小就对大自然有着一种近乎痴迷的热爱,而中国山水画,在我看来,就是将这种热爱升华为一种艺术表达的最佳载体。我渴望能够通过这本书,学会如何将心中那份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用笔墨描绘出来。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理解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内核”。它不仅仅是客观地描绘山川的形态,更重要的是传达一种“气韵生动”的生命力,以及画家在创作过程中所融入的情感和哲思。我希望书中能够讲解,如何通过不同的笔法、墨法,来表现山石的坚毅、水的灵动、树木的生机。我非常好奇“皴法”的具体应用,它究竟是如何让一张张白纸上的山石,显现出千岩万壑的立体感和苍劲的质感的。我希望书中能够有大量的范例,让我能够看得懂,学得会。我还会关注书中对于“意境”的阐释。我总觉得,一幅好的山水画,能够让人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画中的山水之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自然的宁静。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我如何去理解和创造这种“意境”,如何通过画面的构图、笔墨的运用,以及色彩的搭配,来营造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我还希望,这本书能够介绍一些中国古代绘画理论,比如“六法论”,让我能够从理论上对山水画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我对书中关于“留白”的讲解尤为期待,因为我一直觉得,中国画的留白是一种“计白当黑”的智慧,它能够给观者留有想象的空间,让画面充满无限的可能性。总之,我希望这本教程能够成为我与中国山水画对话的桥梁,让我能够从中汲取养分,最终实现用画笔描绘我心中那片壮丽山河的梦想。

评分

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兴趣的爱好者,看到《中国山水画基础教程》这本书,简直如获至宝。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山水画那“笔墨丹青,意境深远”的魅力所深深吸引,但苦于无门而入。我期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为我揭开中国山水画的神秘面纱。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中,学习到中国画的“用笔”之道。我听说,中国画的线条非常讲究,不同的线条能够表现出不同的质感和韵律。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如何运用中锋、侧锋、逆锋等不同的运笔方法,来勾勒出山石的轮廓,表现树木的枝干,以及描绘流水的形态。同时,我也对“用墨”的技巧充满了期待。水墨的浓淡干湿,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所在。我希望书中能够讲解,如何运用焦、浓、淡、清、白等不同的墨色,来表现山石的层次感、水面的波光粼粼,以及天空的深邃。我还会关注书中对于“皴法”的讲解。我听说,皴法是中国山水画中表现山石肌理的独特技法,如披麻皴、斧劈皴、牛毛皴等等,每一种皴法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力。我希望书中能够用清晰的图例和详尽的文字,来指导我如何运用这些皴法,让笔下的山石变得栩栩如生。此外,我对于“构图”和“设色”也抱有极高的期望。我希望书中能够讲解一些基本的构图原则,例如如何运用“三远法”,如何安排画面的疏密关系,如何通过“留白”来营造画面的意境。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学习到一些基础的设色技巧,了解如何运用中国画的传统色彩来烘托画面的气氛,表现季节的变化。总之,我希望这本教程能够为我打开一扇通往中国山水画艺术世界的大门,让我能够从最基础的笔墨技法开始,逐步领略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传统艺术情有独钟,尤其对中国山水画那种“天人合一”的意境情有独钟。《中国山水画基础教程》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绘画教程,更是一扇通往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的大门。我期望在这本书中,能够深入理解中国山水画的“精神气质”。它不仅仅是描绘自然风光,更是画家内心世界的抒发,是对宇宙人生的一种哲学思考。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学习到如何通过“笔墨”来传达这种精神气质。我理解,笔墨是中国山水画的生命线,不同的笔法、墨法,能够表现出山水的筋骨、神韵。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如何运用“勾、皴、擦、点、染”等基本技法,来塑造山石的形态,描绘树木的姿态,以及表现流水的动态。我对于“皴法”的运用尤其感兴趣,它究竟是如何让抽象的笔墨,幻化出千岩万壑的真实感和沧桑感的。我希望书中能够有清晰的图例,让我能够辨别不同的皴法,并学习如何根据山石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皴法。此外,我非常期待书中关于“构图”的讲解。一幅好的山水画,讲究“计白当黑”,讲究“疏密有致”。我希望书中能够讲解一些基本的构图原则,例如“三远法”,以及如何运用“留白”来营造画面的空间感和意境。我还会关注书中关于“意境”的阐释。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我如何去捕捉大自然的“神韵”,如何在画面中注入自己的情感,从而创造出能够打动人心的艺术作品。我甚至希望,书中能够引用一些经典的古代诗词,来解读画作所蕴含的深意,让我能够从文学的角度,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山水画的魅力。总之,我希望这本《中国山水画基础教程》能够成为我深入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起点,让我能够通过绘画,与古圣先贤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

当我在书店的架子上看到《中国山水画基础教程》这个名字时,我的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传统艺术情有独钟,尤其是山水画,总觉得那是一种极其高雅、极其富有哲学意味的艺术形式。然而,我对此知之甚少,更不用说亲手去尝试创作了。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想要学习的强烈愿望。我期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慈祥的老师,耐心地引导我一步步探索山水画的奥秘。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讲解中国画的“笔墨纸砚”这四宝的使用方法,以及它们各自的特性。对于初学者来说,了解这些基础的工具和材料,是学习的第一步。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讲解“皴法”的。我听说皴法是中国山水画中表现山石纹理和质感的重要手段,有披麻皴、斧劈皴、雨点皴等等,每一种都各有特色。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清晰的图例和文字说明,让我能够理解每一种皴法的运用技巧,以及它们分别适合表现什么样的山石形态。此外,我对于“构图”也充满了好奇。一幅好的山水画,构图至关重要,它决定了画面的整体布局和视觉引导。我希望书中能够讲解一些基本的构图原则,比如“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以及如何运用“留白”来创造画面的深度和意境。我还希望书中能够介绍一些基础的山水景物的画法,例如树木、石头、流水、云雾等。我希望这些讲解能够具体而微,让我能够从点、线、面开始,逐步掌握描绘各种自然景物的基本方法。我不会急于求成,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我今后更深入的学习和创作做好准备。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走进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希望。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在户外工作的摄影师,我一直对中国山水画中的“光影”处理方式感到好奇。虽然我习惯用镜头捕捉自然的光影,但我深知,中国画的“光影”处理,是一种更加写意、更加注重“神似”的方式。因此,《中国山水画基础教程》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次全新的视角探索。我期望这本书能够解答我关于“光影”在山水画中的运用。我理解,中国画不像西方油画那样,通过明暗对比来塑造立体感,而是通过“水墨的浓淡干湿”,以及“笔墨的虚实结合”,来表现出光影的微妙变化。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如何通过“墨法”的运用,来营造出山峰的明暗,水面的波光,以及云雾的层次。我尤其想知道,书中是如何讲解“皴法”与“光影”相结合的。例如,在表现阴影处,是否会运用更浓重的墨色,或者采用特定的皴法来增强质感。我还会关注书中对于“构图”的讲解。在我看来,摄影的构图与绘画的构图虽然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多不同。我希望书中能够讲解,中国山水画是如何通过“点景人物”来烘托山水的宏伟,以及如何运用“留白”来制造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光影效果。我还会关注书中对于“山石”和“水”的描绘。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技巧,让我能够理解如何通过笔墨,来表现出山石的坚硬与风化,以及水的清澈与流动。我甚至设想,书中可能会分析一些经典的山水画作品,探讨画家是如何在二维的平面上,表现出三维空间的光影效果的。总之,我希望这本《中国山水画基础教程》能够帮助我拓展在光影表现上的思维方式,将我摄影中的经验与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语言相结合,从而创作出更具东方韵味的视觉作品。

评分

我的职业是一名建筑设计师,长久以来,我对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和空间处理方式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常常觉得,山水画中对于“景”的描绘,以及“虚实相生”的处理,与建筑设计的空间逻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中国山水画基础教程》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艺术的学习,更是一次跨界思维的碰撞。我期望这本书能够在“构图”方面,给予我深刻的启迪。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讲解中国山水画是如何运用“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来营造空间的层次感和深度,以及如何通过“点景人物”来烘托山水的宏伟或宁静。我甚至设想,书中可能会分析一些经典的山水画作品,将其构图方式与现代建筑的空间设计理念进行类比,这将对我非常有价值。我同样关注书中对于“笔墨”的讲解。我理解,笔墨是中国山水画的“骨骼”和“灵魂”。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如何通过不同的笔触,例如顿挫、转折、提按,来表现山石的坚硬、树木的挺拔,以及流水的柔美。同时,我也对“墨法”的运用非常感兴趣,尤其是“浓淡干湿”的变化,如何通过这些变化来塑造画面的体积感和空间感。我还会关注书中对于“皴法”的介绍。我希望书中能够将不同的皴法,比如披麻皴、斧劈皴、雨点皴等,与具体的山石形态相对应,让我能够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性。作为一个设计师,我对“细节”的把控尤为看重,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描绘山石纹理、树木枝叶、流水涟漪等细节的技巧。总之,我希望这本《中国山水画基础教程》能够帮助我将设计思维与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语言相结合,从而在我的设计实践中,获得更广阔的灵感和更深刻的理解,让我的作品也能蕴含中国山水画那份超然脱俗的意境。

评分

我对这本《中国山水画基础教程》的期待,绝不仅仅止于获得一套完整的绘画技法。我更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深入理解中国传统美学中对“道”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如何在山水画中得以体现。我一直认为,中国山水画不仅仅是描绘自然的形态,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感悟。我设想,书中在讲解基础笔墨和构图的同时,一定会穿插大量关于中国哲学思想,比如道家、儒家的观点,以及这些思想如何影响着画家的创作视角和审美取向。我渴望学习如何通过水墨的浓淡干湿,来表现自然的生机与变化,以及如何通过留白来营造无限的空间感和意境。我想知道,书中的“基础教程”究竟会涵盖哪些具体内容?是从最简单的线条勾勒开始,还是直接进入皴法的学习?我希望它能够循序渐进,让我这个零基础的读者也能找到学习的切入点,并且能够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坚持下去。我尤其对书中对于“意境”的解读感兴趣。在我看来,意境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是画作能够打动人心的关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方法,教我如何去观察自然,如何去捕捉自然的“神韵”,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形似”的层面。我甚至希望,书中能够引用一些经典的诗词,来解读画作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让我能够从文学的角度来理解山水画的魅力。我还会关注书中对不同地域、不同流派山水画的介绍,比如北方山水的雄浑壮阔,南方山水的秀丽婉约,以及历代大家如范宽、郭熙、董其昌等的风格特点,这有助于我拓宽视野,对中国山水画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总之,我希望这本教程不仅能教会我“画山水”,更能让我“懂山水”,理解山水画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人生智慧。

评分

这本《中国山水画基础教程》的书名,一开始就让我这个对中国传统艺术充满好奇,却又深感门外汉之感的读者,眼前一亮,充满期待。我一直觉得,山水画不仅仅是简单的笔墨描绘,更是一种哲学,一种对自然、对宇宙的理解和表达。我渴望能够通过一本循序渐进的教程,真正领略到古人笔下的山峦叠嶂、云水浩渺,以及其中蕴含的深邃意境。翻开书页,我首先被它的装帧和排版所吸引,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清晰,这为我的阅读体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本书将如何带领我从最基础的笔触开始,一步步走进中国山水画的奇妙世界。我期待着能够学习到关于构图的原则,如何运用皴法来表现山石的纹理和质感,如何描绘水、树、云、雾等自然元素,以及如何通过色彩来烘托气氛、传达情感。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技法的传授,更能引导我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画家在创作过程中所追求的精神境界。我设想,书中可能会有大量的图例,从大师的经典作品到作者自己的示范,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笔墨的运行轨迹和运用的技巧。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意境”的阐释,因为我总觉得,一幅好的山水画,不仅仅是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是能够触动人心、引发联想的那种“气韵生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让我能够在这个方面有所领悟。我甚至在想,这本书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关于中国古代哲学、文学和诗歌与山水画之间的联系,因为我深知,艺术往往是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的。总而言之,我对这本《中国山水画基础教程》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和期待,希望它能成为我踏入中国山水画艺术殿堂的敲门砖,引领我开启一段充满惊喜和收获的艺术探索之旅。

评分

不错

评分

正版书籍

评分

非常好看看快快快

评分

非常好看看快快快

评分

装订质量一般,初学可以了,

评分

装订质量一般,初学可以了,

评分

价格偏贵,其他还好

评分

不错

评分

非常好看看快快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