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学电动机修理轻松入门

零基础学电动机修理轻松入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韩雪涛 著
图书标签:
  • 电动机
  • 电机
  • 修理
  • 维修
  • 入门
  • 零基础
  • 电气
  • 技能
  • 实操
  • DIY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39667
版次:1
商品编码:12015644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零基础学技能轻松入门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涵盖电动机检测与维修,电动机控制电路,电动机绕组接线等知识。提供在线视频教学,关注“机械工业出版社E视界”(ID:cmpdgdz)微信号,回复“53966”获取。

内容简介

《零基础学电动机修理轻松入门》以市场就业为导向,采用完全图解的表现方式,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电动机修理的知识与技能。根据国家相关职业规范和岗位就业的技术特点,《零基础学电动机修理轻松入门》将电动机修理技能划分成13章:第1章,电动机维修的必备电路知识;第2章,电动机的种类和功能特点;第3章,永磁式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原理;第4章,电磁式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原理;第5章,有刷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原理;第6章,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原理;第7章,单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原理;第8章,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原理;第9章,电动机的检修材料和工具;第10章,电动机的控制电路;第11章,电动机的拆解;第12章,电动机的检修与日常保养;第13章,电动机绕组的接线绕制。每章的知识技能循序渐进,图解演示、案例训练相互补充,基本覆盖了电动机修理的初级就业需求,确保读者能够高效地完成电动机修理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升。

作者简介

韩雪涛,男,2000年天津大学计算机多媒体专业毕业,中国电子学会数码维修工程师鉴定指导中心副主任,天津涛涛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我国电工电子类图书领域知名的专业畅销书作者,机械工业出版社电工电子图书领域知名作者。其编写读者特色鲜明,装帧编排精美,大都受到读者欢迎和市场认可。

目录

前言

第1章电动机维修的必备电路知识1
1.1电磁感应与欧姆定律1
1.1.1电磁感应1
1.1.2欧姆定律5
1.2直流电与交流电7
1.2.1直流电7
1.2.2交流电8
1.3安全用电基本常识16
1.3.1人身安全16
1.3.2工具安全16
1.3.3环境安全17
1.3.4操作安全18

第2章电动机的种类和功能特点20
2.1电动机的种类特点20
2.1.1直流电动机20
2.1.2交流电动机23
2.2电动机的功能特点25
2.2.1直流电动机的功能特点25
2.2.2交流电动机的功能特点30

第3章永磁式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原理34
3.1永磁式直流电动机的结构与应用34
3.1.1永磁式直流电动机的结构34
3.1.2永磁式直流电动机的应用37
3.2永磁式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37
3.2.1永磁式直流电动机的工作特点37
3.2.2永磁式直流电动机的工作过程39

第4章电磁式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原理44
4.1电磁式直流电动机的结构与应用44
4.1.1电磁式直流电动机的结构44
4.1.2电磁式直流电动机的应用47
4.2电磁式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48
4.2.1电磁式直流电动机的工作特点48
4.2.2电磁式直流电动机的工作过程50

第5章有刷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原理53
5.1有刷直流电动机的结构与应用53
5.1.1有刷直流电动机的结构53
5.1.2有刷直流电动机的应用55
5.2有刷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57
5.2.1有刷直流电动机的工作特点57
5.2.2有刷直流电动机的工作过程58

第6章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原理61
6.1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结构与应用61
6.1.1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结构61
6.1.2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应用63
6.2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64
6.2.1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工作特点64
6.2.2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工作过程71

第7章单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原理75
7.1单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结构与应用75
7.1.1单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结构75
7.1.2单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应用79
7.2单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80
7.2.1单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点80
7.2.2单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工作过程84

第8章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原理90
8.1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结构与应用90
8.1.1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结构90
8.1.2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应用94
8.2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95
8.2.1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点95
8.2.2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工作过程96

第9章电动机的检修材料和工具101
9.1电动机的拆装工具101
9.1.1电动机的基本拆装工具101
9.1.2电动机的辅助拆装工具107
9.2电动机的检测仪表110
9.2.1万用表110
9.2.2万能电桥111
9.2.3钳形电流表115
9.2.4绝缘电阻表117
9.2.5转速表120
9.2.6相序仪121
9.3电动机的检修材料122
9.3.1导电材料122
9.3.2绝缘材料123
9.3.3清洁润滑材料124

第10章电动机的控制电路125
10.1电动机和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关系125
10.1.1电动机控制电路的结构125
10.1.2电动机和电气部件的关系134
10.2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工作过程139
10.2.1直流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工作过程139
10.2.2交流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工作过程144

第11章电动机的拆解153
11.1直流电动机的拆解153
11.1.1直流电动机端盖的拆卸153
11.1.2直流电动机定子和转子的拆卸156
11.2单相交流电动机的拆解157
11.2.1单相交流电动机端盖的拆卸157
11.2.2单相交流电动机定子和转子的拆卸160
11.3三相交流电动机的拆解161
11.3.1三相交流电动机联轴器的拆卸161
11.3.2三相交流电动机接线盒的拆卸163
11.3.3三相交流电动机散热叶片的拆卸163
11.3.4三相交流电动机端盖的拆卸165
11.3.5三相交流电动机轴承的拆卸167

第12章电动机的检修与日常保养169
12.1电动机的常用检测方法169
12.1.1电动机绕组阻值的检测169
12.1.2电动机绝缘电阻的检测172
12.1.3电动机空载电流的检测174
12.1.4电动机转速的检测175
12.2电动机铁心和转轴的检修177
12.2.1电动机铁心的检修177
12.2.2电动机转轴的检修183
12.3电动机电刷和集电环的检修189
12.3.1电动机电刷的检修189
12.3.2电动机集电环的检修195
12.4电动机日常保养与维护198
12.4.1电动机主要部件的日常保养198
12.4.2电动机日常维护与检查210

第13章电动机绕组的接线绕制217
13.1电动机绕组的绕制方式和绕制数据217
13.1.1电动机绕组的绕制方式217
13.1.2电动机绕组的绕制数据224
13.2电动机绕组的拆除230
13.2.1电动机绕组的绝缘软化230
13.2.2电动机绕组的拆除233
13.2.3电动机定子槽的清理235
13.3电动机绕组的重新绕制236
13.3.1准备和选取绕组线材237
13.3.2准备绕制工具237
13.3.3开始动手进行绕组的绕制241
13.4电动机绕组的嵌线操作243
13.4.1准备嵌线的材料和工具243
13.4.2依据记录数据,找准嵌线技巧247
13.4.3动手进行嵌线操作249
13.5电动机绕组的浸漆与烘干256
13.5.1做好绕组浸漆与烘干前的准备工作256
13.5.2动手进行浸漆和烘干操作257

前言/序言

  前 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城乡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社会整体电气化水平也日益提高。无论是生产生活,还是公共娱乐,无不充满着现代化的气息。各种各样的电气设备不断涌入到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之中,从家庭用电到小区管理,从公共照明到工业生产,随处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电气设备,这些发展和进步也使得电工电子维修技术人员的社会需求变得越来越强烈。

  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经过大量的信息收集和数据整理,我们将电工电子领域最基础的行业技能进行归纳整理,作为图书类别划分的标准,确立了本套“零基础学技能轻松入门丛书”。本丛书共8本,分别为《零基础学电工轻松入门》《零基础学万用表轻松入门》《零基础学电工识图轻松入门》《零基础学电工仪表轻松入门》《零基础学电子元器件轻松入门》《零基础学维修电工轻松入门》《零基础学电动机修理轻松入门》《零基础学家电维修与拆装技术轻松入门》。

  本套丛书定位于电工电子行业的初级和中级学习者,力求打造低端大众实用技能类图书的“全新创意品牌”。

  1.社会定位

  本套丛书定位于广大电工电子技术初学者和从业人员,各大中专、职业技术院校师生,以及相关认证培训机构的学员和电工电子技术爱好者。丛书根据电工电子行业的技术特点和就业岗位进行图书品种的分类,将目前社会需求量最大、就业应用所必需的实用技能作为每种图书讲解传授的重点内容,确保每种图书都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和读者需求。

  2. 策划风格

  本套丛书在策划风格上摒弃了传统电工电子类图书的体系格局,从初学者的岗位实际需求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从业需求。因此本套丛书重点突出了“精”“易”“快”三大特点:

  即精炼,尽可能将每个领域中的行业特点和知识技能全部包含其中,让读者能够最大限度地通过一本图书完成行业技能的全面提升。

  即容易,摒弃大量文字段的叙述,而用精彩的图表来代替,让读者轻松容易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即快速,通过巧妙的编排和图文并茂的表达,尽可能地缩短读者的学习周期,实现从知识到技能的快速提升。

  3. 内容编排

  本套丛书在内容编排上进行大胆创新,将国家相关的职业标准与实际的岗位需求相结合,讲述内容注重技能的入门和提升,知识讲解以实用和够用为原则,减少繁琐而枯燥的概念讲解和单纯的原理说明。所有知识都以技能为依托,都通过案例引导,让读者通过学习真正得到技能的提升,真正能够指导就业和实际工作。

  4. 表达方式

  本套丛书在表达方式上,考虑初学者的学习和认知习惯,运用大量图表来代替文字表述;同时在语言表述方面以及图形符号的使用上,也尽量采用行业通用术语和常见的主流图形符号,而非生硬机械地套用国家标准,这点也请广大读者引起注意。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尽量保证让读者能够快速、主动、清晰地了解知识和技能,力求让读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5. 版式设计

  本套丛书在版式的设计上更加丰富,多个模块的互补既确保学习和练习的融合,同时又增强了互动性,提升了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读者的主观能动性,让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下自主地完成学习。

  6. 技术保证

  在图书的专业性方面,本套丛书由数码维修工程师鉴定指导中心组织编写,图书编委会中的成员都具备丰富的维修知识和培训经验。书中所有的内容均来源于实际的教学和工作案例,使读者能够对行业标准和行业需求都有深入的了解,而且确保图书内容的权威性、真实性。

  7. 增值服务

  在图书的增值服务方面,本套丛书依托数码维修工程师鉴定指导中心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读者不仅可以通过数码维修工程师网站进行学习资料下载,而且还可以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与其他学员或专家进行交流;如果在工作和学习中遇到技术难题,也可以通过论坛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


深度探索:现代电力驱动系统与智能控制的未来 本书聚焦于当前工业、商业及家用领域日益普及和复杂化的电力驱动系统,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超越基础维修技能的、面向未来技术的高级视角。我们将深入剖析现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高级故障诊断、以及集成化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 第一部分:现代电力驱动系统的底层原理与前沿材料科学 本部分将摒弃对传统直流、交流电机基础原理的冗长回顾,直接切入现代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驱动系统的核心技术。 第一章: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深层剖析与优化 磁路设计与有限元分析(FEA): 详细探讨现代电机中复杂的磁路结构,包括表面式(SPMSM)与内置式(IPMSM)的拓扑结构对比。重点分析如何利用FEA软件模拟不同转子几何形状(如V形、U形、W形)对扭矩脉动、效率曲线和温升的影响。 稀土永磁材料的特性与挑战: 深入研究钕铁硼(NdFeB)磁体的矫顽力、剩余磁感应强度随温度的变化特性。讨论在高温或高转速应用中,如何通过添加镝(Dy)或铽(Tb)等重稀土元素来提高耐热性能,并探讨非稀土永磁材料(如铁氧体、铁基非晶合金)在特定场景下的应用潜力。 绕组优化与槽满率的极限: 介绍分布式绕组、集中绕组在抗谐波干扰方面的差异。重点阐述如何通过精密的引线工艺和绝缘材料的优化,在有限的槽空间内实现最高的槽满率和最佳的散热路径设计。 第二章:开关磁阻电机(SRM)与特种电机的系统集成 开关磁阻电机(SRM)的非线性特性: SRM以其结构坚固和对恶劣环境的耐受性成为特殊领域的首选。本章着重分析其高度非线性的磁阻转矩产生机制,以及如何利用查找表(Look-up Table)或神经网络模型来精确控制其低速性能和高频振动抑制。 直线电机(Linear Motors)的驱动与导轨维护: 聚焦于高速磁悬浮列车和精密自动化设备中使用的直线感应电机(LIM)和直线同步电机(LSM)。讨论初级(动子)和次级(定子,通常为导轨)的结构差异、气隙波动对性能的影响,以及导轨的精确对中技术。 超高速驱动的挑战与液体冷却技术: 针对应用于涡轮机械或精密机床的主轴电机,探讨转速超过50,000 RPM时的轴承选择(磁悬浮轴承 vs. 陶瓷滚珠轴承)。深入剖析微通道集成液冷技术在保证磁性材料不退磁前提下的热管理策略。 --- 第二部分:现代变频器(VFD)的高级控制算法与功率器件应用 本部分将深入探讨驱动电机的“大脑”——现代变频器背后的复杂控制逻辑和最新的电力电子技术。 第三章:磁场定向控制(FOC)与直接转矩控制(DTC)的深度对比 矢量控制(FOC)的数学模型与参数辨识: 详细推导旋转参考系下的d-q轴电压、电流、磁链方程。重点讲解自适应参数辨识算法(如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MRAS或滑模观测器SMO)如何在电机参数变化(如负载突变、温度漂移)时,实时精确估计转子位置和速度。 无传感器技术的前沿进展: 摆脱昂贵且易损的编码器,介绍基于高频注入法的无传感器控制(HF-Injection)和观测器设计(如Luenberger观测器、卡尔曼滤波KF)在低速乃至零速下的鲁棒性验证。 直接转矩控制(DTC)的优化: 分析传统DTC的缺点(转矩脉动大),并引入先进的滑动模式控制(SMC)和预测控制(MPC)来改善DTC的动态响应和稳态精度。 第四章: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与驱动拓扑结构 SiC(碳化硅)MOSFET在驱动中的优势与应用: 深入分析SiC器件相比传统IGBT在开关损耗、耐压和导通电阻方面的显著优势。重点讨论如何利用其超快开关速度来减小续流二极管的需求、降低电磁干扰(EMI)以及提高变频器功率密度。 多电平变频器的拓扑结构与调制策略: 详细对比中点钳位(NPC)、飞跨点电容(FPC)和级联H桥(CHB)拓扑结构在电机谐波抑制、直流电压利用率和模块化设计方面的优劣。探讨无序调制(Random Pulse Width Modulation, RPWM)在降低谐波峰值方面的应用。 高压直流(HVDC)驱动中的电容选型与寿命预测: 针对轨道交通、船舶推进等高压应用,分析薄膜电容和铝电解电容的失效模式。引入基于等效串联电阻(ESR)漂移的寿命预测模型,指导预防性维护。 --- 第三部分:系统级集成、电磁兼容性与数字化诊断 本部分关注从单个器件到整个驱动系统的集成化设计,以及在工业物联网(IIoT)背景下的高级故障分析。 第五章:电磁兼容性(EMC)设计与系统级防护 传导和辐射干扰的源头分析: 识别开关电源(SMPS)和高频PWM换向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源。重点分析电流环路面积、dV/dt对共模和差模干扰的影响。 滤波设计与屏蔽技术: 详细介绍变频器输入侧的共模扼流圈(CM Choke)的设计计算,以及输出侧(电机侧)的谐波滤波器(如dv/dt滤波器、sinusoidal filter)的选择与匹配。探讨机箱屏蔽、接地策略和光纤隔离在抑制系统间干扰中的关键作用。 瞬态过电压(TOV)保护机制: 针对雷击、电网波动导致的瞬态冲击,分析直流母线上的MOV(金属氧化物可变电阻器)选型、缓冲电路设计及电机绕组的绝缘裕度计算。 第六章:基于大数据和AI的电机状态监测与预测性维护(PdM)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与特征提取: 介绍电流、电压、振动、温度、声学信号等多维数据采集系统。应用傅里叶变换(FFT)、小波分析(Wavelet Transform)从复杂信号中提取出反映轴承磨损、绕组松动、转子不平衡的特征频率和能量指标。 深度学习在故障分类中的应用: 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特别是LSTM)直接对原始或特征化数据进行训练,实现对早期故障的自动识别和分类,如识别出“轻微绕组对地绝缘下降”与“绕组匝间短路”的区别。 剩余使用寿命(RUL)的预测模型: 结合历史故障数据和当前运行工况,应用高斯过程回归(GPR)或粒子滤波(PF)等方法,建立电机关键部件(如轴承、绝缘)的退化模型,从而实现精确的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指导最优的备件库存管理和停机计划安排。 --- 本书面向对象: 资深电气工程师、电力电子系统架构师、自动化系统集成商、以及希望从基础维修升级到系统设计和高级诊断的专业技术人员。掌握本书内容,将使读者具备驾驭下一代高精度、高效率电力驱动系统的核心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从工具和设备介绍的角度来看,本书覆盖的范围算是比较全面的,从基础的螺丝刀、万用表,到专门的电容测试仪、测振仪都有提及。然而,对于“零基础”读者而言,这些工具的“必要性”排序和“性价比”建议明显不足。比如,对于初学者,是否必须立刻购置昂贵的高精度万用表?还是一个入门级的指针式万用表就能应付大部分初期学习需求?书中对于工具的推荐,缺乏一个基于预算和实际应用场景的分析。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新手工具箱采购清单”,将工具分为“必备”、“推荐”、“进阶”三个等级,并对市面上常见的一些品牌和型号进行简要的优缺点对比。这样,读者在准备阶段就能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投入过多资金购买了不常用或者功能重复的设备。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实在是没的说,拿到手就感觉很亲切,不像那种硬邦邦的工具书,封面色彩搭配就很柔和,让人一看就觉得这事儿不难。内页的纸张质量也挺好,摸起来舒服,油墨印得清晰,没有那种刺鼻的油墨味儿,这点对于长时间阅读来说太重要了。不过,我得说,虽然封面设计得很“轻松”,但内容上感觉还是欠缺了一点点循序渐进的引导。比如,对于完全没有电工基础的人来说,一开始直接就跳到复杂的电路图分析,多少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我期望的是,能有一个更形象的比喻,比如把电路比作自来水管路系统,从最基础的“水龙头怎么拧”讲起,逐步过渡到“水压调节阀”这种略微复杂点的概念。现在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上来就把你放在一个修理车间里,递给你一堆工具,告诉你“好了,开始修吧”,虽然图文并茂,但总觉得少了那么一点点“新手保护罩”的设置。希望后续修订能在这方面加强一下,真正做到让“零基础”的人感到完全无压力。

评分

这本书在图示清晰度方面表现不错,很多内部结构图解看得出来是下了功夫的,尤其是绕组和接线的示意图,对比传统手绘图确实更直观。但是,图例的“使用场景化”可以做得更好一些。举个例子,讲解如何更换轴承时,书中的图片展示的是一个干净的、拆开的电机模型,这很标准。但实际维修现场往往是油污遍布、空间狭窄的,拆卸过程充满了摩擦和卡滞。如果能在图解旁边,增加一些“实战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配图,比如“轴承锈死如何用拉马安全拆卸”的局部特写,或者“清理油污时应注意保护漆面”的细节提示,那么这本书的实用价值会翻倍。目前的图示更偏向于“理想状态下的结构展示”,而非“复杂环境下的操作演示”,这种差距对于实操新手来说,是非常实际的鸿沟。

评分

我特别关注书里关于故障诊断的章节,这部分是衡量一本维修书实用性的关键。这本书确实罗列了不少常见的电机故障现象,比如启动困难、异响、发热等等,这一点值得肯定。但是,对于故障的排查步骤,我感觉描述得略显笼统了。例如,当电机出现“不转”的症状时,书中提供的检查点是“电源、开关、电机本身”。这三个点无疑是正确的,但对于一个新手来说,“检查电源”具体要怎么做?是用万用表测电压,还是先看指示灯?书中没有给出足够细致的、手把手的操作指导。我希望看到的是,流程图式的诊断路径,明确指出:“如果出现A现象,请先做步骤一,如果步骤一结果是B,则进行步骤二;如果结果是C,则跳转到步骤四。” 这种精确到具体工具使用方法的描述,对于实操经验为零的人来说,才是真正的“救命稻草”。目前的描述,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技师在总结,而不是教一个小白如何模仿。

评分

关于安全操作规范的部分,这本书的处理方式让我有些担忧。维修电机会涉及到高电压和机械运动部件,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书中确实有一页专门提到了“断电操作”和“佩戴防护用品”,但篇幅占比太小,而且描述得相对概念化,像是走过场。我期待看到的是,在每一个涉及危险操作的章节前面,都有醒目的安全提示框,内容要具体到“在操作前,请务必使用试电笔确认所有线路已无电,并锁定电源开关,挂上‘正在维修中’的警示牌”。此外,对于处理不同电压等级的设备时,防护等级的要求也应该有所区分。毕竟,处理家用220V和工业三相380V的风险是截然不同的。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力度和细节深度,与市面上一些专业手册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毕竟,修不好电机只是损失金钱,而忽视安全可能带来不可逆的后果。

评分

挺好的一本书大体翻了翻入门级还算可以快给京豆吧!

评分

特别好,非常实用的一本书。

评分

都是我工作需要的!就欠努力学习了!

评分

本来觉的这夲书不错,可是买到手一看,跟想想的大不样,有觉的有点上当的感觉。

评分

很不错,很全面,非常喜欢

评分

特别好用,简单易懂,新手也能很快入门

评分

值得拥有 初学者的敲门砖

评分

不错的一本书,比较适合我这样的新手。

评分

还可以,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