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宅与户型改造全书

旧宅与户型改造全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宜家文化 编
图书标签:
  • 旧宅改造
  • 户型改造
  • 房屋设计
  • 室内设计
  • 装修设计
  • 空间利用
  • 老房翻新
  • 住宅设计
  • 家居改造
  • 建筑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73086
版次:1
商品编码:12017184
包装:平装
开本:12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06
字数:2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室内设计行业从业人员及有装修需求的大众读者。
1.类型多样:本书精选了60 多个户型改造案例,分别按照户型特点进行归类,列举改造老公寓房和不规则户型、合理利用赠送面积、增加储物空间、改善房间采光、化解不利格局、扩大空间狭小的功能区等常见的户型缺陷。
2.步骤清晰:书中对每个案例都进行了详细的户型分析,确定改造目标,一针见血地指出原始户型存在的缺陷,图文并茂地展现户型改造后的亮点。
3.内容全面:书中穿插的户型改造贴士能更好地帮助读者学习和掌握改造不合理户型的注意事项。

内容简介

《旧宅与户型改造全书》一书精选了60 多个户型改造案例,分别按照户型特点进行归类,列举改造老公寓房和不规则户型、合理利用赠送面积、增加储物空间、改善房间采光、化解不利格局、扩大空间狭小的功能区等常见的户型缺陷。书中对每个案例都进行了详细的户型分析,确定改造目标,一针见血地指出原始户型存在的缺陷,图文并茂地展现户型改造后的亮点,其中书中穿插的户型改造贴士能更好地帮助读者学习和掌握改造不合理户型的注意事项。

内页插图

目录

1 利用好开发商赠送的面积
2 一个阳台改造成三个功能区
6 入户花园改造成半开放式的书房
10 下沉式入户花园改造成榻榻米书房
14 利用六米高的客厅搭建出一个卧室空间
18 入户花园作餐厅 鸟语花香更惬意
21 赠送空间和原建筑空间合二为一

24 不规则户型的惊艳改造
25 不规则户型中增加一个衣帽间
28 按平行墙体原则布置公共空间
32 利用玄关和杂物间拉直客餐厅空间

36 破解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家居格局
37 斜向墙体的处理避免入户门正对主卧
40 餐厅卡座与隔断连成一体阻隔进门后的视线
44 改造处在厨房正上方的二楼卫生间
48 巧改门洞方向 避免厨卫正对的不利格局
51 巧用隐形门 规避卧室门正对厨卫门的格局

54 改造具有多年房龄的老公寓房
55 把老公寓房中的两个小卧室合二为一
58 商用办公室变身温馨的家用三居室
62 改造客餐厅与厨卫面积偏小的老公寓房
66 在餐厅中增加半开放式榻榻米休闲区
70 打通一个房间 改变老房无厅的格局
74 改造隔墙多且没有厅的老公寓房
78 平层公寓实现了跃层的飞跃
82 主卧改书房 改善主卫没有淋浴区的缺陷
86 改造走道与畸零空间过多的老公寓房
89 隐形门在老房改造中的巧妙运用

92 优化户型增加一个功能区
93 把主卫改造成一个地台式的多功能书房
96 利用宽敞的过道增设一个卫生间的功能
100 利用原餐厅位置增加一个客房
104 从客厅中“变化”出来的公用书房
107 从客厅中“挤”出一个半开放式的客房

110 解决储物空间缺失的问题
111 小空间中的大收纳
114 要色彩更要收纳空间
118 利用异形榻榻米休闲区增加储物功能
122 妙改户型 帮助女主人实现衣帽间的梦想
126 餐厅的卡座与主卧的衣帽间形成完美补充
129 敞开式餐厨成就一个走入式衣帽间
132 客厅定做地台兼做临时的客房
135 利用过道设计强大的储物功能
138 书房一分为二 增加杂物间的功能
141 双衣帽间与榻榻米的超强收纳配置

144 两套房子打通成一所大宅
145 打通两套房子划分出一间单身公寓用于出租
148 两套对称的小户型合并成一个东南亚风格美家
152 两套房子打通成一间婚房

156 改善一些功能区采光不好的缺陷
157 打通阳台 成就一个阳光浪漫的空间
160 合理拆改墙体 提升就餐空间的采光
164 打通书房 让客厅的采光变得理想
168 拆掉多余隔墙 让家中更加敞亮

171 通过改造扩大一些空间狭小的功能区
172 客厅与卧室两个功能区互换位置
176 运用异形处理 扩大面积过小的厨卫空间
180 打通一个房间 扩大主卧和客厅的空间
183 斜向的餐厅布置扩大公共空间的视野

186 业主的个性化户型改造需求
187 S形公共区域诠释爱的真义
190 放弃两个房间的功能 扩大客厅与主卧
194 开阔的大平层空间中实现动静分离
198 卧室背后巧妙划分出另一番天地
201 斜向布置客厅 腾出一个吧台兼藏书区的空间
204 阳台上的主卫让沐浴时享受阳光

前言/序言


旧宅新生:空间重塑的艺术与实践 在时光的长河里,那些承载着过往记忆的旧宅,如同沉默的叙述者,诉说着家族的变迁与岁月的痕迹。它们或许不再符合现代生活的节奏,空间布局显得局促、采光通风存在隐患,或是水电管线老化亟需更新。然而,正是这份历史的沉淀,为旧宅注入了独特的魅力与无限的改造潜力。本书并非简单罗列改造案例,而是旨在深入探讨旧宅改造的哲学理念、设计手法、技术要点以及与居住者情感连接的深层价值,引导读者开启一场关于空间重塑的艺术与实践之旅。 第一章:旧宅的生命力——理解与尊重历史 改造并非是对过去的否定,而是对其生命的延续与升华。在着手任何改造之前,深入理解旧宅的价值至关重要。这包括其建筑本身的结构特性、材料的年代感、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最重要——居住者与宅邸的情感纽带。 历史肌理的解读: 每一处斑驳的墙壁,每一块磨损的砖瓦,都可能蕴含着过去的故事。我们鼓励读者细致观察,识别出哪些是具有保留价值的历史元素,例如承重墙的砌筑方式、老木梁的榫卯结构、具有时代特征的装饰线条等。这些元素不仅是建筑的骨架,更是其灵魂所在。 空间记忆的挖掘: 旧宅往往承载着几代人的生活记忆。某个角落可能曾是孩子们嬉戏的乐园,某个窗户可能曾映照着家人团聚的温暖。改造应在尊重这些记忆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巧妙的设计,让旧的空间焕发新的生命,同时保留其原有的情感温度。 结构与风貌的评估: 在进行任何设计之前,专业的结构安全评估是必不可少的。了解旧宅的承重体系、地基状况,识别是否存在结构隐患,是保障改造安全与可持续性的前提。同时,对于具有历史风貌的建筑,其外观的改造更需谨慎,需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并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 第二章:功能至上,空间重构的智慧 现代生活的需求与旧宅原有的空间格局之间,往往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如何在有限的尺度内,最大限度地满足现代生活的便利性、舒适性与功能性,是旧宅改造的核心挑战。 流线与动线的优化: 传统住宅的动线设计可能存在交叉、拥挤或不合理的情况。通过对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活动规律进行细致分析,重新规划空间流线,可以有效提升居住的便捷度。例如,将厨房、餐厅、客厅等公共区域进行整合,形成开放式的互动空间,或将私密区域进行合理分区,保障家庭成员的独立空间。 空间的“借用”与“释放”: 巧妙地利用建筑的“死角”,或者将非核心的、低效的空间进行改造,将其转化为储物空间、工作区、阅读角等,能够极大地提升空间的利用率。反之,对于一些过于封闭、影响采光的空间,可以考虑打开墙体,与相邻空间进行整合,实现空间的“释放”,增强空间的通透感与采光通风效果。 多功能空间的创新: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空间里,尤其在旧宅改造中,设计出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至关重要。例如,一个书房可以兼作客房,一个餐边柜可以巧妙地隐藏收纳空间,一个折叠式家具可以将白天的工作区转变为晚间的娱乐区。这些创新设计能够让有限的空间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第三章:光影与通风——呼吸的艺术 采光与通风是衡量居住舒适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旧宅改造中最常遇到的难题。如何打破空间局限,引入自然光,促进空气流通,是提升居住品质的关键。 自然光的引入策略: 针对采光不足的问题,可以考虑打开窗户、扩大窗洞、增加天窗,甚至在不影响结构的情况下,在室内引入采光井或光导管。同时,合理利用浅色调的墙面、地面和天花板,以及具有反射作用的镜面材质,也能在视觉上增强空间的明亮度。 空气流通的通道: 良好的通风能够驱散室内的湿气与异味,保持空气清新,降低疾病的发生率。除了传统的开窗通风,可以考虑在户型内部设计贯穿性的通风路径,例如通过在不同房间之间设置通风口,或利用风压差形成自然对流。对于通风困难的户型,也可考虑引入新风系统,实现强制通风。 人工照明的艺术: 在自然光无法完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合理的人工照明设计能够有效弥补。采用“见光不见灯”的设计手法,利用间接照明、洗墙灯、地灯等营造柔和舒适的氛围。同时,根据不同空间的功能需求,设计差异化的照明方案,例如工作区需要明亮的重点照明,休息区则需要温馨的氛围照明。 第四章:细节之处见真章——材料、工艺与情感的融合 旧宅改造不仅仅是空间的结构性调整,更是对生活品质的精雕细琢。材料的选择、工艺的应用,以及对居住者情感需求的细致关怀,共同构成了改造作品的生命力。 材质的对话: 在新旧材料的选择上,我们鼓励在保留部分原有材质肌理的基础上,引入现代环保、健康的新型材料。例如,用现代环保木材取代可能含有甲醛的老旧木材,用新型防水材料替换老旧的管道,同时保留部分暴露的砖墙或水泥表面,形成新旧材质的对话,展现出时间的痕迹与现代的活力。 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许多传统工艺,如榫卯结构、老式木作等,虽然在现代建筑中已不常见,但其精湛的技艺与独特的韵味值得我们传承。在改造中,可以考虑将这些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例如用现代化的方式修复老旧木门,或将传统工艺融入新的家具设计中。 情感连接的设计: 最终,旧宅改造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居住者。设计师需要深入了解居住者的生活习惯、审美偏好、家庭成员构成,甚至他们对旧宅的情感寄托。将这些个体化的需求融入设计,让改造后的空间既满足功能,又充满了个人印记与情感温度,成为真正属于居住者的“家”。 可持续发展的考量: 在材料选择和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环保与可持续性。优先选择可再生、可回收的材料,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并采用节能的设计理念,如保温隔热、节水洁具等,让旧宅改造更加绿色环保。 第五章:改造流程与注意事项——实践的指引 理论的探讨最终需要落到实践。清晰的改造流程与对常见问题的预判,能够帮助读者更顺利地完成旧宅的重生。 前期调研与规划: 明确改造的目的、预算,并进行详细的现场勘测。了解当地的建筑法规与审批要求。 设计方案的深化: 与专业设计师沟通,反复推敲设计方案,确保其可行性、美观性与经济性。 施工队的甄选与管理: 选择信誉良好、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并建立有效的沟通与监督机制。 关键节点的把控: 关注水电改造、结构加固、防水处理等关键环节,确保施工质量。 入住后的维护与保养: 了解新材料、新工艺的维护方法,保持改造成果的长久性。 结语 旧宅改造,是一场融汇了历史、艺术、技术与情感的综合性工程。它不仅仅是对物理空间的重塑,更是对生活方式的探索与升级。通过深入理解旧宅的价值,运用创新的设计手法,关注每一个细节,并始终将居住者的需求与情感置于核心,我们便能让那些沉睡的旧宅,焕发出令人惊喜的生命力,成为承载未来更多美好回忆的温馨港湾。这不仅仅是一次空间改造,更是一次关于“家”的深刻理解与再创造。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新买的书,光是看封面设计就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现代感的色调,加上清晰的标题字体,一看就知道是本用心制作的专业书籍。我本身对老建筑的历史和结构改造一直很有兴趣,但市面上的很多书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就是纯粹的商业宣传,缺乏实操性。这本书的开篇序言就给我一种踏实的感觉,作者似乎非常理解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或者刚入行的设计师的困惑——如何在尊重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注入现代生活的实用性。我尤其欣赏它对“时间感”的探讨,如何通过材料的选择和空间的重塑,让新旧元素和谐共存,而不是生硬地割裂。比如,书中提到对原有老物件的保留和再利用,这不仅仅是环保的体现,更是对居住者情感记忆的一种尊重。我特别期待接下来的章节能深入讲解一些具体的案例,比如如何在狭小的老宅空间里实现动静分区,如何巧妙地引入自然光,这些都是我目前在自家小院改造中遇到的实际难题。从初步的翻阅来看,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值得称赞,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视角来审视老建筑的改造问题,绝对不是那种浮光掠影的“快餐读物”。

评分

我是一个对“生活方式”大于“装修技巧”的人,所以我在挑选这类书籍时,通常更关注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了我不少惊喜,它不仅仅停留在砖瓦泥土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居住者与空间的关系重塑。作者似乎在极力倡导一种“慢下来”的生活态度,通过改造,减少不必要的物品堆积,让人与空间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对话。书中的一些案例展示了如何将外部景观有意地引入室内,模糊室内外的界限,这让我联想到了很多关于禅意和自然融合的设计理念。特别是关于材料的“呼吸感”描述,让我印象深刻,它提到了不同材料随着时间推移会产生的老化和包浆效果,并鼓励居住者去接纳和欣赏这种变化,而不是追求一成不变的完美。这种对“过程美学”的强调,对我产生了很大的触动,让我重新思考了我自己对未来居住环境的期待。与其说这是一本改造指南,不如说它是一本引导我们重新审视居住哲学的读物,语言风格上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生活细节的敏感捕捉。

评分

从一个注重预算和效率的业余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它似乎非常清楚读者在改造过程中最头疼的就是成本控制和流程管理。书中专门开辟了一个章节,详细列举了不同改造项目的预估成本范围,虽然具体到我们所在的城市可能有所出入,但这种透明度的展示本身就非常有价值。它没有回避改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坑,比如哪些地方是绝对不能省钱的(例如防水和基础结构),哪些地方可以通过DIY来节约开支。更让我惊喜的是,它提供了一套非常清晰的“项目分解”步骤,从最初的勘测、设计审批、拆除、主体结构,到最后的收尾和软装搭配,每一步都给出了详细的时间轴和注意事项。这种流程化的指导,极大地缓解了我对复杂改造工程的焦虑感。虽然书中没有直接提供一个标准化的报价单,但其提供的分析框架,足够让我和承包商进行有效、有依据的沟通。这本书在技术细节和项目管理上的平衡做得非常到位,非常适合那些希望自己能掌握项目主动权的读者。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布局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看得出来出版社在制作环节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纸张的质感非常高级,印刷色彩精准,尤其是一些复杂纹理的照片,例如斑驳的墙面、老旧的木地板,在高清的打印下呈现出令人惊叹的细节层次感。对于一个对美感有较高要求的读者来说,光是翻阅这本书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它大量使用了实景照片和手绘草图的对比,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直观性和说服力。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个案例分析后附带的“设计师手记”,那几段文字通常是用一种更放松、更具故事性的口吻写成的,分享了他们在改造现场遇到的突发奇想和最终的解决方案,这种“幕后花絮”的分享,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总的来说,这本书在呈现方式上达到了专业图册的水准,它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读者的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情趣,是一本可以放在茶几上反复翻阅的精美作品。

评分

说实话,我抱着相当高的期望值打开了这本书,毕竟“全书”这个词意味着内容的包罗万象,但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它更像是一本精选集,侧重于某些特定风格和技术路径的深入挖掘。比如,它用了大篇幅来讨论日式极简主义在旧宅改造中的应用,对于喜欢这种风格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那些关于木材纹理、留白处理的细腻描述,读起来让人心神宁静。然而,对于偏爱更具地域特色的中式或欧式老宅改造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自己去寻找更多的交叉信息。书中对结构加固和现代水电布线的技术性描述非常详尽,几乎可以作为一本技术手册来参考,各种图纸和标注都非常清晰,这对于非专业出身的我来说,虽然有些吃力,但能感受到其专业度。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光线设计”的一章,它不是简单地讲窗户开多大,而是探讨了如何利用反射面、透光材料来优化室内微气候,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体现了作者对居住舒适度的深度思考。总的来说,它是一本非常扎实的参考书,但“全”这个字眼,或许更应该理解为“在特定领域内做到了全面和深入”。

评分

挺好实用

评分

好好好好?了

评分

好好好好?了

评分

书皮是破的,其他的我都满意

评分

活动买的。。。。。。还可以。。。。

评分

此书不错………旧房改造参考参考

评分

还不错,就是物流不快,客服尚好。

评分

准备自己搞装修啦!很实用的一本书,值得拥有!

评分

生活常用品,大家都懂的不喜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