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7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体育》是中公教育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的师资和图书研发人员依据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的要求编写而成,反应了江西省教师招聘的考情。通过对近几年考试真题特点进行的综合分析,本教材经改版后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一)有针对性
教师招聘考试从教师应有的职业素养、专业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对应试者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体育学科理论基础繁多,因此要抓住重点,记住核心知识。本书编者以考试大纲和近年的考试真题为依据,确定了本书内容。
(二)具实用性
本书通过对考试真题的统计与分析,归类总结,终确定了每一部分的核心考点。并在每一个知识板块内容前设置了知识框架图,明确学习的主要内容。侧栏配有真题和知识拓展,以强化理解并补充知识。章节结束都附有实战提升训练,真正让考生能够边学边练、查漏补缺。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7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体育》设置为学科专业基础、小学体育课程内容、学科课程教学指导六个部分。详细地讲述了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中所提及的高频考点。双色双栏设计,重点突出、边学边练,让购买本书的考生能够通过系统的复习后掌握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内容讲述后附有实战提升训练,以便及时检验学习效果。本书致力于求让考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拓展知识并强化知识,助力考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目录
第一章运动解剖学(2)
本章内容框架(2)
重要考点分布(3)
本章考点梳理(3)
第一节运动解剖学基本术语(3)
第二节运动系统(6)
第三节呼吸系统(23)
第四节心血管系统(27)
第五节神经系统(31)
实战提升训练(33)
第二章运动训练学(35)
本章内容框架(35)
重要考点分布(37)
本章考点梳理(37)
第一节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37)
第二节项群训练理论(40)
第三节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42)
第四节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47)
第五节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53)
第六节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与组织(54)
第七节周课训练的计划与组织(56)
实战提升训练(58)
第三章体育心理学(61)
本章内容框架(61)
重要考点分布(63)
本章考点梳理(63)
第一节体育心理学概述(63)
第二节运动兴趣(65)
第三节运动动机(70)
第四节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与目标设置(75)
第五节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77)
第六节运动中的心理干预方法(79)
第七节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83)
第八节运动技能的学习(86)
实战提升训练(94)
第四章体育保健学(97)
本章内容框架(97)
重要考点分布(98)
本章考点梳理(98)
第一节体育卫生(98)
第二节医务监督(105)
实战提升训练(134)
第五章体育游戏(136)
本章内容框架(136)
重要考点分布(137)
本章考点梳理(138)
第一节体育游戏(138)
第二节少年儿童体育游戏教学的特点与策略(141)
第三节体育游戏的创编技法与程序(143)
第四节体育游戏的教学(145)
第五节体育游戏与心理健康(149)
第六节体育游戏与社会适应(151)
实战提升训练(152)
第一章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内容(154)
本章内容框架(154)
重要考点分布(155)
本章考点梳理(155)
第一节水平一(1~2年级)(155)
第二节水平二(3~4年级)(159)
第三节水平三(5~6年级)(164)
实战提升训练(170)
第二章田径(171)
本章内容框架(171)
重要考点分布(173)
本章考点梳理(173)
第一节田径运动概述(173)
第二节田径运动教学(177)
第三节田径运动竞赛组织与裁判工作(184)
第四节田径场地(189)
第五节田径运动的主要技术与训练指导(195)
实战提升训练(209)
第三章篮球(211)
本章内容框架(211)
重要考点分布(211)
本章考点梳理(212)
第一节篮球运动简介(212)
第二节篮球运动的主要技术(213)
第三节篮球运动的主要战术(223)
第四节篮球运动竞赛的组织与编排工作(236)
第五节篮球裁判工作及篮球场地的测画(238)
第六节篮球运动的教学与训练指导(242)
实战提升训练(242)
第四章软式排球(244)
本章内容框架(244)
重要考点分布(245)
本章考点梳理(245)
第一节软式排球的内容(245)
第二节小学软式排球基本技术教学(247)
第三节小学软式排球基本战术教学(261)
第四节小学软式排球竞赛的组织与编排(268)
实战提升训练(273)
第五章足球(276)
本章内容框架(276)
重要考点分布(277)
本章考点梳理(277)
第一节足球的起源及其发展趋势(277)
第二节足球的基本技术与练习方法(278)
第三节足球战术(290)
第四节足球运动竞赛制度与主要规则(295)
第五节足球运动的教学与训练指导(302)
实战提升训练(303)
第六章体操(306)
本章内容框架(306)
重要考点分布(307)
本章考点梳理(307)
第一节体操的概述(307)
第二节体操教学(310)
第三节体操术语(323)
第四节保护与帮助(328)
第五节徒手操和轻器械体操的创编(332)
实战提升训练(336)
第七章武术(338)
本章内容框架(338)
重要考点分布(339)
本章考点梳理(339)
第一节武术运动概述(339)
第二节武术识图学练与套路创编(343)
第三节武术教学(350)
第四节武术徒手基本动作与方法(355)
第五节主要武术项目知识(363)
实战提升训练(368)
第八章乒乓球(369)
本章内容框架(369)
重要考点分布(370)
本章考点梳理(370)
第一节乒乓球运动概述(370)
第二节乒乓球基本理论(371)
第三节乒乓球基本技术与教学方法(373)
第四节乒乓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381)
第五节乒乓球竞赛的组织编排(385)
实战提升训练(386)
第九章健美操(388)
本章内容框架(388)
重要考点分布(389)
本章考点梳理(389)
第一节健美操基本知识(389)
第二节健美操基础训练(392)
第三节健美操套路实践(395)
第四节健美操创编指导(396)
实战提升训练(399)
第一章小学体育课程(402)
本章内容框架(402)
重要考点分布(402)
本章考点梳理(403)
第一节小学体育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403)
第二节小学体育课程目标体系(405)
实战提升训练(407)
第二章小学生体育学习指导(409)
本章内容框架(409)
重要考点分布(410)
本章考点梳理(410)
第一节促进小学生主动学习(410)
第二节自主学习方式的指导(412)
第三节合作学习方式的指导(413)
第四节探究学习方式的指导(414)
实战提升训练(416)
第三章小学体育课堂教学(418)
本章内容框架(418)
重要考点分布(419)
本章考点梳理(419)
第一节体育新课程小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419)
第二节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422)
第三节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429)
实战提升训练(431)
第四章体育教学设计(433)
本章内容框架(433)
重要考点分布(433)
本章考点梳理(434)
第一节体育教学设计基本原理及过程模式(434)
第二节不同类型体育课教学实施阶段的要求(439)
实战提升训练(440)
第五章体育课程评价(442)
本章内容框架(442)
重要考点分布(443)
本章考点梳理(443)
第一节体育学习评价(443)
第二节体育教师教学评价(451)
第三节课程建设评价(461)
实战提升训练(462)
第六章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63)
本章内容框架(463)
重要考点分布(463)
本章考点梳理(464)
第一节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概述(464)
第二节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应注意的问题(467)
附录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小学体育考试大纲(468)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辅导课程体系——笔试课程(477)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辅导课程体系——面试课程(478)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480)
精彩书摘
部分学科专业基础
章运动解剖学
节运动解剖学基本术语
一、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及地位
1.定义
运动解剖学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是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2.地位
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阐述正常人体器官形态结构、相关功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的一个分支,隶属运动人体形态科学范畴,是运动人体科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各体育学院(系)学习基础理论的一门必修课程。
二、常用解剖学术语
为了能正确地描述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位置,并且在描述人体形态结构和人体运动的位置变化关系时有共同的准则,统一规定了常用的解剖学术语,这些术语也是学习运动解剖学必须掌握的。
(一)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
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是指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掌心向前(拇指在外侧),两足并拢,脚尖向前。
(二)解剖学方位术语
为了准确表达运动的人体各部分及各器官或结构的相互位置关系,以人体解剖学姿势为基准,定出下列解剖学方位术语。
(1)上与下
上与下是描述器官或结构距颅顶或足底的相对远近关系的术语。近颅顶者为上,近足底者称为下。
(2)前与后
前与后是指距身体腹侧面或背侧面距离相对远近的术语。靠近腹面称为前,靠近背面称为后。
(3)浅与深
浅与深是描述与皮肤表面相对距离关系的术语,距表层皮肤近者为浅,远离表层皮肤者为深。
(4)内侧与外侧
内侧与外侧是描述人体各部位或器官、结构与人体正中矢状面相对距离位置关系的术语,靠近人体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远离人体正中矢状面者为外侧。
(5)近侧与远侧
近侧与远侧是描述四肢与躯干距离关系的术语,近侧是指距肢体与躯干的连接处较近者,远侧指距肢体与躯干的连接较远者。
(6)尺侧与桡侧
尺侧与桡侧是依据前臂的尺骨与桡骨排列的位置关系而规定的。尺侧是指前臂的内侧,桡侧是指前臂的外侧。
(7)腓侧与胫侧
腓侧与胫侧是依据小腿的胫骨与腓骨排列的位置关系而规定的。胫侧是指小腿的内侧,腓侧是指小腿的外侧。
(8)内与外
内与外是描述空腔器官相互位置关系的术语,接近内腔者为内,远离内腔者为外。
此外,还有左与右、垂直、水平和中央等则与一般概念相同。
■
(三)人体基本切面
1.矢状面
矢状面是指沿身体前后径所作的切面。该切面将人体分成左、右两部分,与水平面及冠状面垂直,其中经过人体正中线的切面称为正中矢状面。
2.冠状面
冠状面或称额状面,是指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切面。该切面将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与水平面及矢状面垂直。
3.水平面
水平面或称横切面,是指横切人体,与地面平行的切面。该切面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与矢状面及冠状面互相垂直。
(四)人体基本轴
运动解剖学规定人体有三个互相垂直的基本轴,人体关节运动时一般都绕这三个轴进行转动。
1.垂直轴
垂直轴是呈上下方向,并与地平面相垂直的轴,如肱骨在肩关节要绕垂直轴作旋内或旋外运动。
2.矢状轴
矢状轴是呈前后方向,并与垂直轴呈垂直交叉的轴,如肱骨在肩关节可绕矢状轴作外展或内收运动。
3.冠状轴
冠状轴或称额状轴,是呈左右方向,并与前两轴相互垂直的轴,如肱骨在肩关节可绕冠状轴作屈或伸运动。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运动系统具有支持、保护和运动的功能。全身各骨借骨连结相连,构成人体的支架,赋予人体的基本形态,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如颅保护脑,胸廓保护心、肺等器官。四肢骨则以运动为主。骨骼肌附着于骨,在神经系统支配下进行收缩和舒张,牵引骨骼产生运动。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为运动的枢纽,而骨骼肌则为运动的动力器官。
前言/序言
江西省从2010年起统一组织全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工作,通过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热爱教育事业、有高度责任感、能力强的专业人才。根据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委编办相关文件精神,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统一进行招聘考试。
招聘考试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由全省统一组织命题和考试。笔试内容包括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两科。其中学科专业知识又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笔试结果作为进入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名单的依据。面试是由各地教育部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进行,依据岗位特点,选取说课、试讲和答辩等形式进行。从2010—2016年真题来看,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呈现出以下特点:
1.题量较大,题型多样,题目难度较大,且知识点覆盖范围广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各科真题的题量较大,包括单选、简答、判断、填空、论述、案例分析等各种题型,题目综合难度较高,整体命题趋势比较稳定。其中学科专业知识中的各学科教学设计题分值较高,难度较大,答题用时较长。总体来看,考试涵盖的知识点范围特别广,大纲中的每一板块都有对应的真题出现。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考查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能力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中既有大量教育基础知识的题目,也有大量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题目,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教学所需的背景性知识、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有认知能力,对所涉及的领域或者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考核考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和现象的能力。学科专业知识真题兼顾考查专业基础知识和教学论知识,注重考查教师对本专业课程的理解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能力。
为帮助更多有崇高理想、励志耕耘三尺讲坛的朋友顺利加入到教师队伍中,中公教育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组织师资及图书研发人员对笔试大纲进行深入研究,对历年真题进行细致解读,在多年教学研发的基础上,推出了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系列辅导图书。本套教材有以下特色:
■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研发人员研究了考试大纲和近几年考试真题,研讨了每一道试题的答案及考点。严格依据考试大纲,兼顾统考以来的考试真题,倾力打造出本套与考试情况相契合的辅导系列教材。本系列图书从考生角度出发,对考生的复习进行合理点拨,助力考生科学备考。
■
本系列教材在讲述每一个知识板块的内容之前,根据考情制作了本章内容框架和重要考点分布,使考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形成整体的认知,明确学习的主要内容。其次,对每一个知识板块进行梳理,力求用精简的语言完成对知识点详尽的描述,既保证知识完整,又便于理解记忆。后,在每一个知识板块内容后面配有一定数量的强化练习,便于考生自我检测和考前查看。
■
本书对主体内容进行了双色分栏设计,在主栏区域对重要内容进行红色标记,侧栏区域设置了知识拓展、考题再现等内容。在知识拓展板块,我们对主体内容中的知识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便于考生理解和巩固知识点;在考题再现板块,我们为考生精选了有代表性的真题,帮助考生快速定位考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识记。相信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帮助考生提高阅读的效率,快速抓住图书的结构和核心内容,而且能够帮助考生进行准确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体育教学设计与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小学体育教师提供一套系统、全面、实用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指导。在当前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本书紧密围绕小学体育教学的核心内容,聚焦如何设计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并在课堂实践中灵活运用,最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本书不局限于单一的教学理论,而是融汇了国内外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结合我国小学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力求为教师提供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的指导。 第一部分:小学体育教学理念与指导思想 本部分深入探讨小学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与发展方向。我们将首先解析新时代小学体育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强调体育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的不可替代性。 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发展: 详细阐述素质教育思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包括如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将探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如何贯穿于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的各个环节,使体育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健康。 运动技能学习的科学性: 深入分析小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生理、心理特点,介绍儿童运动技能发展的规律与年龄特征。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介绍运动技能教学的经典理论,如认知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并重点阐述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例如,如何通过示范、讲解、模仿、反馈等环节,高效地传授基础的跑、跳、投、接等运动技能。 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强调体育教学中安全无小事的原则,详细介绍体育活动中的常见安全隐患,以及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措施。本书将提供一套完整的体育教学安全管理体系,涵盖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总结等各个环节的安全要点,以及紧急情况下的救护知识。 体育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探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强调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身心健康的引导者、良好品德的塑造者。本书将指导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营造积极、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公平竞赛意识和尊重规则的品质。 第二部分: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本部分将对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中的各项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并提出相应的教学设计思路。 基础体能训练: 详细介绍小学阶段应重点发展的身体素质,如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性、柔韧性等,并提供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质水平学生的基础体能训练方法与计划。本书将强调体能训练的趣味性与多样性,避免枯燥的重复训练,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运动技能的专项教学: 针对小学体育教材中涵盖的各项运动项目,如田径(跑、跳、投)、体操、球类(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游泳(若条件允许)、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跳绳、踢毽子)等,本书将提供详细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与评价标准。 田径项目: 针对不同类型的跑(如短跑、中长跑、接力跑)、跳(如跳远、跳高)、投(如实心球、垒球)等,本书将分解动作要领,提供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 体操项目: 围绕基础的身体姿势、平衡、滚翻、支撑、摆动等动作,介绍如何在低年级和高年级进行差异化教学,以及如何将体操动作与游戏相结合。 球类项目: 详细讲解各项球类运动的基本技术(如运球、传球、投篮、射门、击球等),并提供针对小学生特点的简化规则和教学比赛方法,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球类运动的兴趣和初步的战术意识。 其他项目: 针对如游泳、武术、跳绳、踢毽子等,也会提供基础的技能学习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体育游戏与趣味活动: 强调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锻炼学生的身体和促进认知发展。本书将提供大量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教学目标的体育游戏和趣味活动方案,并分析其教育价值。 健康教育与体育卫生: 结合体育教学,渗透健康教育的理念,指导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了解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好处,掌握基本的体育卫生知识,如运动前的热身、运动后的整理活动、运动装备的选择、运动中的饮水与休息等。 第三部分:小学体育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本部分将聚焦于如何将教学理念和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的确立与分解: 指导教师如何依据课程标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确立教学目标,并将总体目标分解为具体的知识、技能、体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度目标。 教学过程的设计: 详细介绍小学体育课的基本结构(如准备活动、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并指导教师如何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出富有逻辑性、趣味性和层次性的教学环节。 引入与激发兴趣: 提供多种创新的教学引入方式,如故事导入、情境创设、游戏引入等,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技能传授与练习: 介绍多种有效的技能传授方法,如直观示范、分解教学、模仿练习、纠错指导等,并强调练习的重复性、多样性和反馈的重要性。 巩固与迁移: 设计各种练习形式,如小组练习、比赛练习、游戏化练习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技能,并引导学生将所学技能迁移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介绍多种体育教学方法,如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游戏法、比赛法、发现法、合作学习法等,并指导教师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灵活选择和组合运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的运用: 鼓励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图表、视频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同时,也强调传统教学手段(如口令、手势、教具)的有效运用。 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本书将提供多种评价方式,如观察评价、技能测试、比赛成绩、行为表现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等,指导教师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以此调整教学。 第四部分: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的挑战与应对 本部分将关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提供解决思路。 课堂管理与组织: 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课堂纪律性相对较弱的特点,本书将提供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如建立明确的课堂规则、运用积极的强化手段、保持课堂活动的紧凑性与趣味性等。 因材施教与差异化教学: 面对学生体质、技能、兴趣的差异,本书将指导教师如何进行差异化教学,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任务和支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 体育教学与德育的结合: 探讨如何将体育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情感、奉献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等。 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鼓励体育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提升专业素养。本书将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建议,包括阅读专业书籍、参加培训、观摩优秀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反思等。 家校合作与社区体育: 强调体育教学并非孤立的活动,需要家长的支持和社区的参与。本书将指导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对体育教育的理解和支持,并介绍如何利用社区资源,拓展体育活动的空间和形式。 总结 《小学体育教学设计与实践》是一本集理论指导、案例分析、实践操作于一体的专业教材。本书力求以清晰的逻辑、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实例,帮助小学体育教师提升教学设计能力,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应对教学实践中的各种挑战,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育工作者,为培养健康、活泼、向上的一代新人贡献力量。本书内容充实,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小学体育教师案头必备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