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法律规范一本通(第二版)

未成年人法律规范一本通(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英辉,王贞会 等 著
图书标签:
  • 未成年人保护
  • 未成年人权益
  • 法律法规
  • 法律普及
  • 法律指南
  • 家庭教育
  • 学校教育
  • 青少年法律
  • 法治教育
  • 预防犯罪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73975
版次:2
商品编码:1202789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08
字数:516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未成年人法律规范一本通(第二版)》:本次修订主要是补充了第一版之后的新的相关规定,使本书紧跟法律修订。

内容简介

  根据我国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的要求,我国公检法机关新设立了针对未成年人的专门机构或办案人员,但是其中很多工作人员却对所涉法律不够清楚,《未成年人法律规范一本通(第二版)》就是针对这个问题,在与相关实践部门进行沟通后,根据实务中的需要,将关于未成年人的法律规定统一收集,并分类整理,以方便办案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及从事未成年人保护的社工等群体更好查阅、使用法律规定,保护未成年人权益。

作者简介

  宋英辉,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刑事诉讼法研究所所长、刑事诉讼改革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会副会长。

目录

目录
本书主要法律规范简称全称对照表 5
第一部分 未成年人民法规范 16
一、民事行为能力 16
二、婚姻与家庭 18
(一)一般规定 18
(二)婚姻 19
(三)抚养与赡养 19
三、监护与代理 22
(一)监护人范围 22
(二)指定监护 22
(三)监护职责 23
(四)监护不当与监护侵害的责任 29
(六)临时照料与临时监护 30
(六)监护调查评估及其处理 31
(八)代理 33
(九)教育机构的照管责任 33
四、继承 35
(一)继承权 35
(二)继承顺序与继承人的范围 36
五、收养 38
(一)一般规定 38
(二)被收养人和送养人条件 38
(三)收养人的条件 39
(四)建立收养关系的程序及材料 40
(五)收养的法律效力 42
(六)收养关系的解除 43
(七)无效收养 44
六、胎儿权益 46
第二部分 未成年人民事诉讼法律规范 47
一、受理 47
二、诉讼参加人 49
(一)法定代理人 49
(二)诉讼代理人 49
三、证据与证明 51
四、调解 52
五、终结诉讼 53
六、审理与裁判 54
七、对家庭暴力或监护侵害的特别程序 57
(一)一般规定 57
(二)人身安全保护令 57
八、执行 63
九、审判监督 64
第三部分 未成年人刑法规范 65
一、刑事责任 65
(一)刑事责任年龄 65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原则 66
(三)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 67
二、刑罚 68
(一)刑罚适用的原则 68
(二)免予刑事处罚 68
(三)不构成累犯 69
(四)量刑考虑的因素 69
(五)缓刑或非监禁刑的适用 71
(六)减刑和假释 72
(七)前科报告义务的免除 73
三、罪名认定 74
(一)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 74
(二)不认为强奸罪的情形 74
(三)抢劫罪 74
(四)寻衅滋事罪 75
(五)不认为盗窃罪的情形 75
四、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刑法规范 76
(一)摘取未成年人器官或强迫欺骗未成年人捐献器官的处理 76
(二)强奸妇女或奸淫幼女的处理 76
(三)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猥亵儿童的处理 78
(四)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处理 80
(五)拐卖妇女、儿童的处理 80
(六)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人员的自首和立功 82
(七)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处理 88
(八)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处理 88
(九)雇用或强迫未成年人从事危重劳动的处理 89
(十)虐待未成年人的处理 89
(十一)遗弃未成年人的处理 90
(十二)拐骗儿童或组织儿童乞讨的处理 90
(十三)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的处理 90
(十四)组织、控制未成年人盗窃的处理 90
(十五)组织未成年人聚众斗殴的处理 91
(十六)针对未成年人实施的寻衅滋事的处理 91
(十七)引诱未成年人聚众淫乱的处理 92
(十八)组织或吸引未成年人参与赌博的处理 92
(十九)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或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处理 93
(二十)引诱、教唆、欺骗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理 94
(二十一)组织卖淫或强迫卖淫的处理 94
(二十二)引诱、容留、介绍妇女卖淫或引诱幼女卖淫的处理 94
(二十三)向未成年人传播淫秽物品的处理 95
(二十四)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或利用职务阻碍解救的处理 96
第四部分 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法律规范 96
一、 基本方针与原则 96
(一)教育感化挽救方针与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 96
(二)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原则 100
(三)不公开原则 102
(四)分别处理原则 104
(五)限制使用戒具原则 107
(六)跨部门合作与社会支持体系 107
(七)建立异地协作机制 110
二、办案主体 111
(一)一般规定 111
(二)法院办案主体 112
(三)检察院办案主体 115
(四)公安机关办案主体 116
(五)办案人员的资格和培训 117
三、年龄认定与审核 119
四、社会调查 122
(一)调查主体和调查事项 122
(二)委托调查 124
(三)听取有关人员的意见 124
(四)调查报告等材料的移送和审查 124
(五)法庭宣读和质证 126
五、心理疏导与测评 126
六、法定代理人或其他人员到场 127
(一)一般规定 127
(二)侦查讯问时通知有关人员到场 128
(三)审查逮捕、审查起诉讯问时通知有关人员到场 129
(四)审判阶段通知有关人员到场 129
七、辩护 131
(一)法律援助辩护 131
(二)法律援助辩护律师的资格 133
(三)拒绝辩护的处理 134
八、强制措施 135
(一)优先适用非羁押性措施 135
(三)拘留和提请逮捕 136
(四)审查逮捕 137
(五)审查批准逮捕的讯问要求 138
(六)不批准逮捕的情形 138
(七)羁押必要性审查 140
(八)强制措施的解除或变更 140
(九)与近亲属通信会见的权利 141
九、犯罪记录封存 141
(一)犯罪记录封存的条件和效力 141
(二)行政处罚、立案、强制措施和不起诉的记录封存 143
(三)犯罪记录的保管 144
(四)犯罪记录封存的解除 145
(五)违反犯罪记录封存的责任 145
十、立案 146
十一、侦查 148
(一)讯问要求 148
(二)讯问笔录 148
(三)侦查终结的处理 149
(四)侦查监督 149
十二、审查起诉 150
(一)快速办理 150
(二)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 151
(三)亲属知情权和会见通信权 152
(四)应当或可以不起诉的情形 152
(五)量刑建议 154
(六)建议适用简易程序 155
(七)出庭前的准备 155
(八)工作考评 156
十三、附条件不起诉 156
(一)适用条件和要求 156
(二)适用程序 157
(三)监督考察 159
(四)考察后的处理 161
(五)附条件不起诉的救济 162
十四、审判 166
(一)开庭前的准备工作 166
(二)法庭席位设置和圆桌审判 166
(三)指定管辖 167
(四)法定代理人的诉讼权利 168
(五)庭审语言和行为规范 168
(六)与法定代理人或其他人员会见 169
(七)优先使用非监禁刑 169
(八)非监禁刑的社会支持条件 170
(九)法庭教育 170
(十)宣判和判决书送达 171
(十一)简易程序 173
(十二)附带民事诉讼 173
(十三)审判监督 173
(十四)判决书格式 174
十五、刑事和解 182
十六、刑事抗诉与审判监督 184
十七、执行 185
(一)不予刑事处罚、免予刑事处罚或非监禁刑等的后续帮教 185
(二)社区矫正的执行 186
(三)监禁刑的执行场所 188
(四)对未成年犯的教育改造 190
(五)未成年犯的探视、通话与探亲 193
(六)未成年犯的日常管理 194
(七)未成年犯的减刑、假释和释放 195
(八)未成年人复归社会的保障 196
(九)执行监督 197
十八、刑事申诉和国家赔偿 199
十九、未成年被害人诉讼权利保护 200
(一)权益保护原则 200
(二)名誉和信息保护 204
(三)办案主体 204
(四)法定代理人或其他员到场 205
(五)法律援助 206
(六)被害人救助 206
(七)强奸罪的审查逮捕证据标准 206
(八)拐卖妇女儿童案件的管辖 207
(九)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案件的立案侦查和起诉 208
(十)询问未成年被害人和听取意见 215
(十一)一般不出庭作证 217
(十二)法律监督 217
二十、未成年证人诉讼权利保护 218
(一)证人资格 218
(二)法定代理人或其他人员到场 218
(三)询问要求 218
(四)一般不出庭作证 219
第五部分未成年人行政法律规范 220
一、行政处罚 220
二、收容教养 221
三、收容教育 223
四、对未成年人的盘问 224
五、对监护人的监护侵害行为作出行政处罚 225
五、未成年人行政案件程序 225
第六部分 未成年人综合保护法律规范 226
一、一般规定 226
二、政府保护 229
(一)政府职责 229
(二)法律保护与宣传 234
(三)反家庭暴力 236
(四)医疗健康 238
(五)教育保护 247
(六)未成年人活动场所 266
(七)儿童福利目标 273
(八)关爱留守儿童 274
(九)关爱残疾未成年人 280
(十)关爱孤儿 280
(十一)关爱流浪未成年人 284
(十二)劳动保护 306
(十三)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308
三、学校教育与保护 323
四、家庭保护 330
五、社会保护 336
六、法律责任 340
(一)一般规定 340
(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 340
(三)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法律责任 341
(四)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法律责任 341
(五)有关社会主体的法律责任 342

附录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
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北京规则)
联合国保护被剥夺自由少年规则
联合国预防少年犯罪准则(利雅得准则)
联合国刑事司法系统中儿童问题行动指南
联合国非拘禁措施最低限度标准规则(东京规则)
现代社会治理的基石:一部关于全球公共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深度研究 书籍名称:全球治理的演进与未来:权力、合作与全球性挑战 书籍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自二战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全球治理格局发生的深刻变革。它超越了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框架,聚焦于权力结构、制度构建、非国家行为体的崛起以及在应对气候变化、贫困、跨国犯罪等全球性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复杂互动。 第一部分:全球治理的历史脉络与理论重构 本书首先追溯了全球治理思想的源流,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起源,到国际联盟的尝试,再到联合国体系的建立与演变。重点阐述了自由主义制度主义、现实主义以及建构主义在解释全球治理现象中的优势与局限性。我们提出“多中心权力场域”的概念,用以描绘当代全球治理中,国家、跨国公司、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以及技术平台之间相互渗透、竞合共存的复杂关系。 书中特别设置了一章,专门探讨“全球南方”在治理话语权中的争取与贡献。我们批判性地审视了既有治理结构中可能存在的北方中心主义倾向,并分析了金砖国家机制、非洲联盟等区域性组织在全球议程设置中的新兴作用。 第二部分:核心议题的制度化困境与创新 本书的第二部分,聚焦于当前全球治理面临的三大核心领域:安全、经济与环境。 在全球安全领域,我们详细分析了传统军事干预模式的衰落与新型安全威胁(如网络战、混合战争)的兴起。书中通过对比阿富汗重建、利比亚干预以及叙利亚冲突中的治理实践,探讨了“保护责任”(R2P)原则在实际操作中遭遇的主权壁垒和道义困境。同时,本书引入了“共同安全”的概念,强调预防性外交与多边对话在降低冲突风险中的不可替代性。 在全球经济治理方面,本书不再仅仅关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传统角色,而是深入研究了全球金融监管的碎片化问题。我们分析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G20从危机应对机制向常态化经济协调平台转型的过程,并探讨了数字经济对传统税收和贸易规则带来的颠覆性挑战。一个重要的章节专门探讨了全球价值链中的劳工标准与环境合规性,揭示了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之间的结构性张力。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被视为全球治理的“试金石”。本书详尽梳理了从《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的艰难谈判历程,并评估了各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实施障碍。我们认为,气候融资机制的不足是实现全球气候正义的关键症结,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碳边境调节机制与技术转让的政策建议。 第三部分:技术、社会运动与未来治理图景 本书的第三部分具有前瞻性,探讨了非国家行为体和新兴技术对传统治理模式的重塑。 我们花了相当篇幅分析了信息技术与治理的“双刃剑”效应。一方面,社交媒体赋能了全球公民社会,促进了“占领华尔街”和“MeToo”等运动的跨国扩散,提高了治理的透明度。另一方面,虚假信息(Disinformation)和算法偏见对民主进程和群体认同构成了严重威胁,催生了对“数字主权”的强烈诉求。 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本书以新冠疫情(COVID-19)的全球应对为例,系统分析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权责边界、疫苗民族主义的现实,以及全球供应链韧性在面对突发灾难时的脆弱性。我们强调,未来的公共卫生治理需要建立一个更具包容性、快速反应能力的全球监测与资源调配体系。 结论与展望:走向有韧性的全球秩序 本书的结论部分没有提供乌托邦式的解决方案,而是提出了一套“有韧性的治理”框架。这一框架承认冲突的永久性,主张通过构建灵活的、可适应的、层级化的合作机制来管理全球性风险。我们总结道,一个有效的未来全球治理,必然要求国家主权在特定领域进行审慎的“共享让渡”,并要求治理体系具备更高的自我修正能力。 本书面向国际关系、法学、政治学、经济学以及环境科学领域的学者、政策制定者、国际组织从业人员及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阶学生。它提供了一个多学科、批判性的视角,以理解我们在一个日益紧密却又矛盾重重的世界中,如何共同塑造我们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在基层从事法律援助工作的律师,我接触了大量的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在法律上的困境。很多时候,问题的根源在于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不足,无论是未成年人自身,还是其监护人,都缺乏系统性的法律知识。我一直希望能够有一本真正能够“通”的书籍,能够将复杂的未成年人法律规范进行系统梳理和解读,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公众。这本书应该能够涵盖未成年人在民事、刑事、行政等各个法律领域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建议。我期待它能够成为基层法律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甚至是普通家庭的必备参考,有效提升社会对未成年人法律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从源头上减少未成年人权益受损的事件发生。

评分

终于下定决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作为家长,我们真的需要一套权威且易懂的法律指南。市面上关于儿童权益、家庭教育、甚至青少年犯罪的零散信息太多,看得人眼花缭乱,也难以形成系统性的认知。我一直渴望有一本能够概括性地梳理清楚未成年人相关法律的图书,能够让我们在面对各种情况时,心中有数,知道哪些是底线,哪些是权利,哪些是应该遵循的规范。尤其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多,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不仅是对孩子的保护,也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和规则意识的基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平实的语言,解释那些复杂的法律条文,让我们这些非法律专业人士也能理解。比如,关于孩子的抚养权、探望权,或者在学校里可能发生的校园欺凌、网络安全问题,甚至孩子自己可能不小心触犯的法律,都需要我们提前了解。一本真正“通”的书,应该能解答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疑问,让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更添一份安心。

评分

我是一名高中生,最近在学校里组织的一次法制讲座中,对与我们青少年息息相关的法律有了初步的了解。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不是很清楚,甚至会因为不懂法而触犯法律,或者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系统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的书籍,它最好能够以我们青少年能够理解的方式来讲解,而不是枯燥的法律术语。我希望这本书能涵盖我们生活中会遇到的各种情况,比如如何在网络上保护个人隐私,遇到校园暴力该怎么办,甚至是在青春期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了解到有这样一本关于未成年人法律规范的书籍,我感到非常兴奋。我希望能通过阅读它,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学会如何理性地解决问题,更好地保护自己,也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最近,我的孩子进入了叛逆期,在与他沟通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度”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我们作为家长,出于好意,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触碰到了孩子的底线,或者在处理问题时,因为不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而陷入被动。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清晰界定家长期望与孩子法定权利之间界限的图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相对全面的法律视角,让我们能够更理性地看待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到符合法律精神的解决方案。它应该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在家庭教育中,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可能构成侵权,以及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我相信,一本能够提供这样指导的书,对于构建健康和谐的家庭关系至关重要。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青少年教育和权益保护的志愿者,我深知当前社会对未成年人法律知识普及的迫切需求。很多时候,无论是监护人、教育工作者,还是青少年自身,都对相关法律规定存在模糊甚至误解。这种知识鸿沟,往往导致潜在的风险无法被及时识别和规避,有时甚至会演变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我一直期待着一本能够填补这一空白的著作,它不仅要权威,更要兼具实用性和易读性。一本优秀的法律读物,应该能够深入浅出地剖析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法律场景,并提供清晰、可操作的指导。它应该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核心法律的精神,并且能够结合实际案例,让抽象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具体。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参考,帮助我们更好地为孩子们构筑一道坚实的法律屏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