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 西域· 民語· 外文 善本掌故

敦煌· 西域· 民語· 外文 善本掌故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紅彥 著
圖書標籤:
  • 敦煌文獻
  • 西域文化
  • 民俗語言
  • 善本
  • 古籍
  • 曆史
  • 文化遺産
  • 絲綢之路
  • 中外交流
  • 掌故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遠東齣版社
ISBN:9787547612118
版次:1
商品編碼:12031901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國傢圖書館善本掌故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44
字數:43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此書把國傢圖書館藏的敦煌遺書、西域文獻、少數民族文字古籍、外文善本掌故等閤為一捲,希望大傢從這簡要的介紹中瞭解這些重要館藏。中國國傢圖書館藏外文善本特藏,目前已達5萬餘冊,西方漢學典籍中對中國的研究以及文字和圖像的記錄,為相關專題研究提供瞭重要資料。

內容簡介

  此書把國傢圖書館藏的敦煌遺書、西域文獻、少數民族文字古籍、外文善本掌故等閤為一捲,希望大傢從這簡要的介紹中瞭解這些重要館藏。
  敦煌遺書是指1900年在甘肅敦煌莫高窟發現的4—11世紀多種文字的寫本、印本和拓本文獻,總數約6萬件。其中90%以上為佛教經典,其餘為經、史、子、集四部書籍以及官私文書等文獻,被譽為“中國中古時代的百科全書”。西域文獻是20世紀初西北考察活動中的又一大發現,具備與敦煌遺書、吐魯番文書同等重要的學術價值,眾多寶貴資料為學術界帶來瞭新的課題與綫索。中國境內有民族古文字約30種,如佉盧文、粟特文、焉耆-龜茲文、古藏文、突厥文、迴鶻文、契丹文、西夏文、傣文、東巴文等,都已有上韆年的曆史,産生瞭大量曆史文獻,是各民族曆史的真實記錄,是中華古代文化遺産寶庫中的璀璨瑰寶,具有重要的文物、文獻價值。通過這些經典,可領會各民族燦爛厚重的文化積澱、祖國文化寶庫的豐富多彩,亦可感受各民族團結融閤的和諧氛圍。中國國傢圖書館藏外文善本特藏,目前已達5萬餘冊,西方漢學典籍中對中國的研究以及文字和圖像的記錄,為相關專題研究提供瞭重要資料。

作者簡介

  陳紅彥,中國國傢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兼國傢圖書館古籍館館長。個人則點校齣版瞭《花間集》《劉剋莊詩集》等。

目錄

從甲骨到名傢手稿——一場穿越韆年的對話 陳紅彥 1
前 言 薩仁高娃 1
敦煌遺書掌故
敦煌唐人寫本《辯亡論》 3
敦煌所齣《問對》殘捲——唐代科舉對策的範本 7
圖傢圖書館藏唐寫本《貞觀姓氏錄》 13
敦煌寫本《博望坊巷女社規約》——敦煌女性社會的縮影 17
《佛說如來成道經》與《降魔變文》——疑僞經與變文的完整闡釋 21
敦煌唐寫本《李陵變文》 25
《律藏初分捲第三》——國傢圖書館藏最早的敦煌遺書 29
敦煌本《壇經》的前世今生 33
國傢圖書館藏敦煌禮懺文——懺悔發願文實用文本 37
國傢圖書館藏敦煌本《大唐三藏聖教序》 41
味青齋舊藏敦煌本《老子道德經義疏》 45
國傢圖書館藏唐寫本《摩尼教經》 49
翟奉達寫本《逆刺占》 55
事死如事生——國傢圖書館藏敦煌文獻中的“祭文”類文書 61
十王信仰與七七齋——佛教與本土信仰的交融 65
敦煌五代印本《大聖文殊師利菩薩像》 69
BD14546V壁畫榜題抄本——壁畫創作過程的遺跡 73
敦煌寫本《新修本草》 77
道真補經——韆年前的修復風采 81
國傢圖書館藏敦煌遺書《金光明最勝王經》——盡顯古代修復技藝 85
敦煌遺書BD09092——早期套邊實例 89
國傢圖書館藏劉廷琛舊藏敦煌遺書 93
西域文獻掌故
打開沉埋韆年的精彩畫捲——西域文獻新發現 99
國傢圖書館藏西域文獻形製——中古時期西域多元文明的縮影 107
和田齣土《觀世音菩薩勸攘災經》寫本——中古時期民間信仰的鮮明寫照 115
於闐文《對治十五鬼護身符》 119
唐代西域儒傢文化遺跡——《孝經》鄭注殘片 123
少數民族文字古籍掌故
國傢圖書館藏那塘版藏文《大藏經》 129
國傢圖書館藏八邦寺古版藏學經典 133
法成藏譯《佛說善惡因果經》——漢藏文化交流的印證 137
藏文《布頓佛教史》 141
藏文《三百佛像圖》——藏傳佛教造像集萃 145
藏文《薩迦格言》——藏族格言詩精華 151
三體閤璧《九姓迴鶻可汗碑》——突厥文石碑的翹楚 155
迴鶻文《玄奘傳》 161
西夏譯經圖——西夏譯場美麗畫捲 165
西夏文《慈悲道場懺法》捲九 169
女真文《奧屯良弼餞飲碑》 173
濛古文北京版《甘珠爾》 177
濛古文泥金寫本《金光明最勝王經》 181
濛古文《天地八陽神咒經》——疑僞經流變無序的代錶作 185
英雄史詩《格斯爾可汗傳》——濛古民間文學精髓 189
濛古文醫藥著作《普濟雜方》 195
濛古文《軍律》 199
察閤颱文《納瓦依詩集》 203
國傢圖書館藏傣文貝葉經 207
東巴文《創世經》——象形文字的活化石 211
滿文本《三國誌演義》 215
滿漢三十二體篆字本《禦製盛京賦》 219
滿文本《難經脈訣》 223
四體閤璧《二十一救度佛母贊》——盡顯皇傢典籍風範 227
外文善本掌故
搖籃本《安哲羅全集》Summa Angelica 233
簡話《紐倫堡編年史》 237
國傢圖書館藏《論人體構造》 241
並非無人讀過的書——哥白尼《天球運行論》 245
門多薩《中華大帝國史》 249
亞裏士多德《寰有詮》 253
帕拉第奧及其《建築四書》 257
中國國傢圖書館藏《金言集》——世界孤本 261
人間天堂——《艾希施泰特的花園》 265
武加大《聖經》與索智能主教藏書 269
《第二、三次荷蘭東印度公司使節齣訪大清帝國記聞》 273
《中華帝國全誌》與《本草綱目》的西傳 277
《簡明地圖集》與“詹金斯耳朵的戰爭” 281
版畫《帝鑒圖說》 287
德裏格音樂手稿——中西音樂交流的見證 291
《法漢濛滿四體閤璧詞典》 295
《柏林皇傢圖書館漢滿文書籍和手稿目錄》——中國珍籍在異域 299
埃德溫?丁格爾《辛亥革命目擊記》 303
康德黎《孫逸仙與中國的覺醒》 307
《中華民國》The Flowery Republic 311

前言/序言

  國傢圖書館藏眾多古籍珍品中,敦煌遺書、西域文獻、少數民族文字古籍、外文善本極具地域文明交流與文化融匯特色。
  敦煌遺書是指1900年在甘肅敦煌莫高窟發現的4至11世紀多種文字的寫本、印本和拓本文獻,總數約6萬件。其中90%以上為佛教經典,其餘為經、史、子、集四部書籍以及官私文書等文獻,被譽為“中國中古時代的百科全書”。
  中國國傢圖書館藏敦煌遺書主要有三個來源:政府調撥、私傢捐贈和本館采訪。1910年京師圖書館(國傢圖書館前身)創建之初,在學者們的呼籲下,清政府下令將莫高窟藏經洞劫餘遺書悉數運京,成為國傢圖書館所藏敦煌遺書的主體。新中國成立後,中央政府將原藏旅順曆史文化博物館的“大榖收集品”、劉廷琛舊藏等一韆多件敦煌遺書調撥國傢圖書館。海內外諸多愛國人士,如何遂、顧子剛等,紛紛將自己收藏的敦煌遺書捐贈本館。幾十年來,本館工作人員努力訪求,也進一步豐富瞭館藏。今天,本館收藏的敦煌遺書已達16579號,寫捲長度為世界各大藏傢之首,是世界上收藏敦煌遺書最豐富的機構。
  學術界將敦煌遺書按時代分為魏晉南北朝時期寫本、隋唐時期寫本、吐蕃統治時期寫本、歸義軍時期寫本。館藏敦煌遺書涵蓋四個階段,時間跨度極大,內容亦十分豐富,佛教、道教、摩尼教、三階教文獻齊全,文學、藝術、醫學、教育領域均備。西涼建初十二年(417)十二月二十七日抄寫的《律藏初分捲第三》為我館藏有紀年的最早敦煌遺書;敦煌《摩尼教經》與《摩尼廣佛教法儀略》《摩尼教下部贊》是中國迄今留存為數不多的漢文摩尼教經典,故我館藏本《摩尼教經》甚讓法人伯希和懊悔未能攜去;《辯亡論》作為文學作品代錶,以雌黃塗改痕跡宣示著“信口雌黃”的來曆;《貞觀姓氏錄》則彰顯封建社會宗族譜係地位的重要性;《逆刺占》是一種看天象測人世的古代占蔔類文獻,佚亡已久,賴我館藏歸義軍時期寫本,可探其究竟;BD14546V具有壁畫榜題抄本與底稿雙重性質;科舉考試範本《對策》中“民”“治”字均缺筆,暗示其為唐太宗時期寫本;《新修本草》能與日本杏雨書屋羽40綴閤,顯示同一寫本分藏兩地甚至多地的敦煌遺書特徵;《博望坊巷女社規約》記錄敦煌地區女性私社的規章製度,側麵反映當地女性的社會地位;館藏劉廷琛舊藏敦煌遺書則是散藏敦煌遺書的代錶之一,承載著敦煌遺書顛沛流離史。
  正因敦煌遺書的特殊性和價值所在,館藏敦煌遺書與《趙城金藏》《永樂大典》《四庫全書》成為我館四大專藏,以圖集、縮微膠捲、網絡數字化途徑,全方位地為全世界學者服務。目前,16579號寫捲以圖集形式完全齣版公布,通過拍照數字化平颱在互聯網上已公布高清圖像3000餘件,縮微膠捲則作為最原始的存儲與使用媒介,保留著寫本修復前甚至從藏經洞剛齣土時的原始狀態,學術價值頗高。這些寫捲作為中古時期寫本時代的遺物,可稱作中國、印度、希臘和波斯文化交流融匯的結晶,涵蓋瞭儒、釋、道與摩尼教、景教、祆教的精華,其豐富內涵和珍貴價值,不僅受到中國學者的極大重視,也吸引瞭世界各國學術領域的競相關注,已成為國際顯學。
  繼敦煌遺書,西域文獻是20世紀初西北考察活動中的又一大發現,具備與敦煌遺書、吐魯番文書同等重要的學術價值,眾多寶貴資料為學術界帶來瞭新的研究課題與綫索。
  2005年以來,中國國傢圖書館陸續徵集入藏瞭6批新疆和田等地文獻,總計564號(有的1號內包含多件)。這些文獻均産生於4至10世紀,相當於中原王朝的兩晉至宋初時期,時間跨度很大。這些文獻內容豐富、形態多樣。從文種看,有漢文、於闐文、藏文、梵文、粟特文、焉耆-龜茲文、波斯文等,有的文獻為雙語書寫,甚至還有多件於闐文—漢文對照文書,對西域古語言研究極富參考價值;從內容看,不僅有大量宗教文獻,其中主要是佛教文獻,而且有四部典籍、官文書、書信等世俗文獻;從載體形態角度看,包括木簡、函牘、紙質文書、絹質文書、樺樹皮文書等類型,帶有封泥的書信與筆盒獨具特色。這些文書有著很高的文獻價值,其重要性不亞於敦煌遺書、吐魯番文書,已經引起瞭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關注。為此,季羨林先生曾在2008年6月10日發齣呼籲:“聽說,最近新疆地區發現瞭很多古代語言的殘捲,這對於我們中國學界以及世界學術界都是特大的好消息,無論如何不要讓外國人弄走。”於是,在北京大學段晴、榮新江教授等學者的協助下,國傢圖書館經過多方協調,最終分批徵集入藏瞭這些文獻。
  所藏西域文獻不但內容豐富,文種多樣,形製亦各異。紙質文獻有捲軸裝、梵夾裝、縫閤裝,木質文獻有木簡、木牘,木牘本身也有幾種形製,有的尚存封泥和捆繩,盡顯西域原始文明的古樸特色。宗教類文獻則從不同角度反映瞭當地的民間信仰。已入選《國傢珍貴古籍名錄》(名錄號02284)的於闐文陀羅尼咒是極具特色的中古時期文獻,細長條捲子上於闐文從左至右自上而下書寫,文中題跋錶明其為於闐貴婦人所持護身符,捲起後小巧靈便,易隨身攜帶,發揮著保護婦女兒童的功力。漢文《觀世音菩薩勸攘災經》是讖記類僞經,將中原本土的泰山信仰和印度傳入的觀世音信仰嫁接在一起,反映瞭古代民間信仰的雜糅混閤的狀態。和田地區漢文《孝經》鄭注,充分反映初、盛唐時期該文獻在西域的廣泛流傳,對於研究唐代經學史與西域曆史文化有較高文獻價值,已入選《國傢珍貴古籍名錄》(名錄號06967)。另外,於闐文《金光明經散脂品》以絲綢之路南道所特有的正楷婆羅謎字體書寫,錶明在於闐曾存有比現存梵文本內容更加豐富且更接近於義淨漢譯本及藏譯本的長部《金光明經》,文獻價值尤為突齣。還有為數眾多的唐開元九年至十一年(721-723)於闐文、漢文雙語納稅木簡,以及買賣契約等多件於闐文、佉盧文函牘。這些文書,生動地反映瞭帶有神秘色彩的古代於闐社會、經濟、宗教與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宛如打開瞭一扇窗戶,讓今天的人們可以一窺絲綢之路上古老文明的精彩畫捲。
  正因這批文獻價值不菲,北京大學段晴和榮新江教授與國傢圖書館閤作,通過研究課題、齣版專著等方式釋讀、揭示文獻內容。目前已有不少學術論著問世,著作《中國國傢圖書館藏西域文書·梵文、佉盧文捲》和《於闐文捲》已公開齣版。
  國傢圖書館在藏書建設上充分體現瞭我國多民族文化融匯特點,收藏各種民族文字古籍達35000冊(件)。早在1909年,清政府籌建京師圖書館時,將內閣大庫四十餘箱滿文典籍撥交圖書館,後來殖邊學校又贈送瞭四五箱滿濛文圖書,從此開啓瞭我館收藏民族文字圖書的先河。1926年,國傢圖書館前身國立北平圖書館籌建,1931年落成。1932年,始設滿濛藏文編目室,開始瞭少數民族語文文獻的收集整理工作。20世紀20年代末,本館不惜重金購入一批西夏文獻,成為國內收藏西夏文文獻最多的機構。抗日戰爭期間,馬學良、萬斯年先生收集瞭數量頗豐的東巴文、哥巴文、彝文等西南文獻。30至50年代,在於道泉、彭色丹喇嘛和李德啓先生的努力下,先後采集瞭大量的藏文、滿文和濛古文文獻,約占我館民族文字古籍的三分之二。近年,本館又徵集瞭不少藏文、濛古文、彝文古籍,分六批購藏的西域文獻中含佉盧字、於闐文、粟特文文獻,填補瞭我館收藏空白。尤其,2015年購得一批黑水城西夏文文獻,其部分內容將彌補國內藏西夏文獻的諸多缺憾,價值非凡。
  館藏民族文字古籍中,藏文《大藏經》有北京版、那塘版和德格版多種;《奧屯良弼餞飲碑》是難得的用女真文書寫上石的金代文獻;西夏文譯經圖則展現西夏時期在皇傢宮廷組織下翻譯佛經的盛大畫麵;迴鶻文《玄奘傳》為10世紀寫本,文獻文物價值極高;濛古文《軍律》是館藏濛古文文獻中年代較早者,古樸的字體仍保留著迴鶻式濛古文的部分特徵;《納瓦依詩集》是察閤颱文古籍的代錶,宣揚詩人納瓦依的多纔多藝;傣文《大藏經》、東巴文《創世經》則為西南民族書籍文明的縮影,貝葉、鐵筆、象形文,無不體現古老文化的質樸;滿文三十二體篆字《盛京賦》,用活靈活現的滿漢篆字記錄乾隆帝對先人創建大清基業的豐功偉績的追述,流露齣對開國功臣們的尊敬與緬懷之情。這些珍貴文獻,不僅是我館藏中的精品,也是該文種古籍中的結晶。通過這些經典,可領會各民族燦爛厚重的文化積澱、祖國文化寶庫的豐富多彩,亦可感受各民族團結融閤的和諧氛圍。
  外文善本是國傢圖書館藏的另一特色,進一步展示著中西文化交流在書籍上的體現。自意大利耶穌會士利瑪竇到中國傳教開始,以書籍為媒介的中西典籍與文化交流經曆瞭一個漫長麯摺的過程。那些見證中西文化交流的西文善本,以及各學科領域中重要著作的重要版本、重要漢學著作、反映新印刷技術和裝幀方式的初版書恰是中國國傢圖書館重要館藏之一。
  中國國傢圖書館藏外文善本特藏,目前已達5萬餘冊,大體可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善本,主要包含西文善本、日文善本及俄文善本,館藏計1萬餘冊。其中西文善本以1850年以前齣版的外文書為主,兼顧各學科領域中的重要著作的重要版本、西方人撰寫的有關中國的重要著述、反映新印刷技術和裝幀方式的初版書及發行量在韆冊以下的珍稀限量本。另一是特藏,分為知名藏書機構和著名學者的外文專藏、名傢手稿及部分近代公牘與私書,諸如英國女王和清道光帝於1842年8月29日在南京簽定的中英文條約,革命導師馬剋思、恩格斯的手稿,以及普意雅、穆麟德、鄭振鐸、袁同禮、梁啓超、宋春舫、巴金等近現代名傢專藏。
  從主題來看,中國國傢圖書館也藏有較為完整的西方漢學典籍,包括早期的中國遊記,近代以來入華傳教士的著述,西方漢學傢、外交官、商人等對中國的研究以及文字和圖像的記錄。這些藏品中除瞭圖書外,也有繪圖、手稿、照片等形式文獻。藏品類型多樣,主題集中,反映瞭收藏者的旨趣,為相關專題研究提供瞭重要資料。
  中國國傢圖書館除瞭常規入藏途徑,近年來通過館藏整理、數據迴溯,原有藏書中的善本逐漸登記入賬,數量逐漸增多,構成瞭我館的重要館藏之一。其中,《安哲羅全集》是館藏為數不多的搖籃本之一;《紐倫堡編年史》是一部插圖豐富的世界曆史著作,內容上以《聖經》為基礎記載瞭許多曆史事件,被公認為早期印刷業最優秀的範例之一;1543年巴塞爾初版《論人體構造》是醫學史和自然科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巨作,在書籍史上也具有重要意義;哥白尼《天球運行論》、德裏格音樂手稿、埃德溫?丁格爾《辛亥革命目擊記》等等,從不同角度反映瞭這些著作的流傳漂泊經曆,時至今日,仍為我們展現著當年的曆史實況與社會生活多層麵。
  從2010年起,中國國傢圖書館外文善本開始申報《國傢珍貴古籍名錄》,至2013年,已入選8種,促進瞭資料揭示、文獻保護和為學界科研服務等工作。

《敦煌·西域·民語·外文善本掌故》並非一本涵蓋上述所有領域的百科全書,而是一部專注於特定時期、特定地域、特定文獻類型及其背後趣聞軼事的精選集。本書的主旨在於通過一係列生動、詳實的掌故,為讀者勾勒齣一段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並從中窺見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珍貴印記。 本書的重心,首先落在瞭“敦煌”這一舉世聞名的文化寶庫。敦煌,作為絲綢之路上的璀璨明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東西方文明交匯的重要節點。然而,真正讓敦煌名垂青史的,無疑是二十世紀初王圓籙道士偶然發現的藏經洞。這個塵封韆年的洞穴,如同一個時空膠囊,保存瞭大量珍貴的古代文獻,其中不乏舉世無雙的孤本善本。本書中的“敦煌掌故”,正是圍繞著這些文獻的發現、整理、研究以及其背後涉及的各方勢力、曆史人物展開。 我們將一同迴顧王圓籙從一個普通的道士,如何機緣巧閤之下,發現瞭足以改寫曆史認知的寶藏。故事將深入探究,那些來自不同時期、不同民族的寫經、文書、絹畫等,是如何在這個狹小的洞穴中得以保存,又為何會在幾個世紀後重見天日。本書不會麵麵俱到地羅列所有敦煌文獻的名稱和內容,而是聚焦於那些最具代錶性、最能引發讀者興趣的“掌故”。例如,我們會講述《金剛經》變文的發現過程,分析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我們會探討那些古老的社會契約、法律文書,如何為我們揭示古代社會的運作方式;我們還會提及那些帶有濃厚宗教色彩的佛經抄本,以及它們在傳播佛教文化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 更重要的是,本書將深入挖掘這些文獻背後的故事。這些故事可能關乎寫經人的虔誠與智慧,關乎翻譯者的嘔心瀝血,關乎跋涉韆裏的僧侶與商旅,也關乎那些曾經覬覦這片土地的帝國與王朝。我們會提及斯坦因、伯希和等外國探險傢,他們與敦煌文獻的“相遇”與“分離”,引發瞭多少學術爭論與民族情感的波瀾。本書將力求呈現一個立體、多維的敦煌,一個不僅僅是文獻的寶庫,更是曆史、文化、宗教、藝術交織的復雜生態。 “西域”作為本書的另一核心組成部分,並非指代整個廣闊的西方地域,而是特指與敦煌緊密相連的古代西域地區,以及該地區在古代中國曆史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絲綢之路不僅是商品的通道,更是文化的河流。本書中的“西域掌故”,將聚焦於絲綢之路沿綫的王國、城邦、民族,以及他們與中原王朝的交往曆史。 我們將重點關注那些在古代文獻中留下瞭印記的西域民族,例如月氏、匈奴、粟特、焉耆、龜茲、於闐等。本書不會進行係統性的民族史梳理,而是選取與敦煌文獻相關的、最能體現西域獨特風貌的掌故。例如,我們會講述樓蘭古國從繁盛到消失的神秘傳說,以及它在漢朝對外關係中的戰略意義。我們會探討龜茲的音樂舞蹈對中國古代藝術的影響,以及於闐在佛教傳播中的重要地位。 本書將通過文獻的片段,例如一些齣土的簡牘、碑銘、壁畫中的文字,來展現西域的社會生活、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我們會講述商旅在漫漫黃沙中的艱辛與收獲,講述不同民族之間在語言、文化、宗教上的碰撞與融閤。這些掌故將幫助讀者理解,在那個遙遠的時代,西域並非是一個單一的概念,而是由眾多具有鮮明特色的文明體構成的多元復閤區域,它們共同構成瞭古代中國對外交流的重要舞颱。 “民語”在本書的語境下,特指古代西域地區,特彆是敦煌地區,當時使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口語化文本,以及這些文本所反映的社會生活、文化習俗。這與我們今天對“民語”的理解有所不同,它更多地是指代那些非官方、非主流,但卻能生動展現普通民眾生活狀態的文字材料。 本書中的“民語掌故”,將側重於那些保存下來的書信、契約、賬簿、傢書、農事記錄、甚至是一些生活化的告示等。這些文獻雖然不如佛經、史書那樣莊重,卻蘊含著無比真實的民間智慧與生活氣息。我們將通過解讀這些“民語”文獻,窺探古代敦煌及周邊地區的社會結構、經濟活動、傢庭關係、節日習俗、以及人們的日常情感。例如,我們會講述一份古代地契如何揭示土地的分配與流轉,一份傢書如何展現遠行親人的牽掛與思念,一份賬簿如何反映當時的市場交易與物價水平。 這些“民語”的掌故,如同散落在曆史縫隙中的珍珠,它們用最樸素的語言,記錄瞭最鮮活的生命痕跡,為我們描繪瞭一幅與官方史書截然不同的、更加貼近普通人生存狀態的古代社會圖景。本書不會過多地涉及語言學上的考證,而是將重點放在這些文本所承載的“人”的故事。 “外文”是本書中一個相對獨立的維度,但與前幾者緊密關聯,主要指的是在敦煌及西域地區發現的,非漢文的古代文獻。這包括但不限於梵文、藏文、迴鶻文、粟特文、佉盧文、突厥文、婆羅米文等多種文字的書寫材料。 本書中的“外文掌故”,將選取那些具有代錶性的、能夠體現東西方文明交流的“外文”文獻。我們不會進行專業的語言學分析,而是側重於講述這些外文文獻的發現故事,以及它們在當時如何與漢文文獻並存、交流,甚至相互影響。例如,我們會講述發現的梵文佛經如何與漢譯佛經對照研究,為我們理解佛教的傳播路徑提供綫索。我們會提及一些粟特文的商業文書,它們如何證明粟特商人在絲綢之路上的活躍。我們還會選取一些帶有外文題記的漢文書捲,探討這些題記所包含的文化信息。 這些“外文”的掌故,恰恰證明瞭敦煌和西域地區在古代是多麼的國際化。不同語言、不同宗教、不同文化在此匯聚,共同書寫瞭曆史的篇章。本書將通過這些外文文獻的“故事”,來展現這種文化的多元與包容,以及古代人們跨越語言障礙進行交流與閤作的智慧。 本書的整體風格,將力求做到“掌故”的生動性與學術性的有機結閤。在講述每一個故事時,我們會盡量運用引人入勝的敘事手法,讓讀者仿佛置身於曆史現場。同時,我們也會基於嚴謹的學術研究,確保故事的真實性與準確性。本書的目的是通過這些鮮活的故事,激發讀者對曆史、文化、語言的興趣,而不是提供一套係統的理論框架。 本書的受眾定位,並非僅限於專業曆史學傢或語言學傢,而是麵嚮一切對中國古代史、絲綢之路、文化交流、以及那些隱藏在文獻背後的精彩故事感興趣的讀者。本書將是您一次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一次與曆史深處的迴響的對話。通過《敦煌·西域·民語·外文善本掌故》,您將不僅僅是閱讀文字,更是觸摸曆史的脈搏,感受文明的溫度。

用戶評價

評分

讀完《敦煌·西域·民語·外文善本掌故》這本書,我感覺仿佛穿越瞭時空,親身走進瞭那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古代世界。首先,書中關於敦煌的描繪,不僅僅是簡單的地理介紹,而是通過那些塵封的文獻、斑駁的壁畫,講述瞭一個個鮮活的故事。我尤其被那些關於絲綢之路繁榮景象的細節所吸引,商旅的喧囂、異域文化的交融,仿佛就在眼前。書中對於敦煌文獻中那些“民語”的解讀,更是讓我驚嘆。這些來自普通百姓的語言,承載著他們最真實的生活、最樸素的情感,也讓我們得以窺見曆史的另一麵,不再是帝王將相的史詩,而是普通人的悲歡離閤。那些關於民間信仰、習俗的描述,讓我對古代社會的文化肌理有瞭更深的理解。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感染力,將那些看似枯燥的文獻轉化為引人入勝的故事,讓我欲罷不能。

評分

《敦煌·西域·民語·外文善本掌故》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部充滿人文關懷的學術著作。它不僅僅是在梳理文獻,更是在探尋文獻背後的人。作者對那些“外文善本”的研究,讓我看到瞭不同文明之間交流的深度和廣度。那些遠道而來的商人、僧侶、使者,用他們的文字,記錄下瞭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思。書中對這些文獻的解讀,不僅僅是文字的翻譯,更是對當時社會結構、宗教信仰、經濟活動的深刻剖析。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不同民族的習俗和信仰的對比,這種對比讓我更加理解瞭絲綢之路的多元文化特徵。作者的文字,有一種沉靜的力量,讓你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靜下心來,去感受曆史的厚重,去體會人性的溫暖。

評分

《敦煌·西域·民語·外文善本掌故》這本書,給我的感受是,它像一把鑰匙,打開瞭通往西域古老文明的神秘大門。作者的考據功底深厚,但又沒有流於學究式的枯燥。他巧妙地將那些珍貴的“外文善本”背後的故事娓娓道來,讓我們瞭解到,在絲綢之路上,除瞭漢文文獻,還有多少不同語言的寶藏等待發掘。那些關於粟特語、吐蕃語、迴鶻語等文獻的介紹,雖然我並不懂這些語言,但作者的闡釋讓我看到瞭不同文化碰撞齣的火花,以及這些語言如何記錄下那個時代的商業往來、宗教傳播、甚至是日常生活。書中對一些具體文獻的解讀,比如某一份契約、某一段佛經的邊注,都充滿瞭智慧和想象力。我仿佛看到瞭不同膚色、不同民族的人們,用各自的語言,共同書寫著這段波瀾壯闊的曆史。

評分

翻閱《敦煌·西域·民語·外文善本掌故》,我最大的收獲是,它讓我看到瞭曆史的“多棱鏡”效應。我們習慣於從宏大的敘事中瞭解曆史,但這本書卻聚焦於那些被忽略的“掌故”,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卻摺射齣整個時代的風貌。關於“民語”的討論,讓我認識到,語言本身就是曆史的載體,普通人的語言,比官方的史書更能體現時代的真實性。那些在敦煌發現的,用民間語言書寫的文獻,充滿瞭生活氣息,有傢庭瑣事,有買賣賬目,甚至還有笑話和諺語。這讓我對古代普通人的生活有瞭更具象的瞭解,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生存智慧,都躍然紙上。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生動,仿佛一位老者在嚮你講述他親身經曆的故事,充滿溫情和智慧。

評分

這本書《敦煌·西域·民語·外文善本掌故》,著實讓我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我之前對敦煌的認知,大多局限於佛教藝術和精美壁畫,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敦煌更廣闊的文化圖景。書中關於“民語”的那些章節,更是讓我驚喜。原來,在浩如煙海的文獻中,藏匿著如此多鮮活的、屬於普通人的聲音。這些語言,或許沒有詩經的典雅,沒有史記的宏大,但它們卻真實地記錄瞭當時人們的生活,他們的語言,他們的情感,他們的煩惱與快樂。而那些“外文善本”的介紹,更是讓我驚嘆於古代文化交流的盛況,不同文明在這個交匯點上,留下瞭多少珍貴的印記。作者的筆觸,時而嚴謹考究,時而又充滿想象力,將那些古老的文字,轉化為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讓我讀來津津有味,愛不釋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