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7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综合能力测验(公共基本能力测验)

中公版·2017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综合能力测验(公共基本能力测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永新 著
图书标签:
  • 事业单位考试
  • 北京事业单位
  • 综合能力测验
  • 公共基本能力
  • 2017年
  • 中公教育
  • 教材
  • 招聘考试
  • 公务员考试
  • 题库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70624
版次:1
商品编码:12044914
品牌:中公教育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02
字数:624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7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综合能力测验(公共基本能力测验)》具有如下特色:

1.扫码听微课程,学习新真题。本书在每章节设置了“新真题解读”板块,并配有视频讲解,通过扫二维码可在线学习新真题。

2.掌握核心考点,提高解题能力。在本书编写过程中,中公教育讲师深入分析了新北京事业单位《综合能力测验》的真题,确定了每种题型的核心考点,以此为基础设定教材的体例和结构。

3.学习解题方法,突破分数瓶颈。掌握每一道试题的快解方法,就能在考试时间紧的情况下多做对几道题,提高笔试竞争力。本教材力求为各位考生呈现每一道题目的快解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就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解题效率,从而有效突破分数瓶颈。

4.注重实战训练,实现快速突破。想要掌握核心考点和题目的解题方法,必须经过系统有力的训练,没有一定数量的训练,复习只是纸上谈兵。因此,全书始终贯穿“通过系统有力的训练来掌握核心考点与解题方法”的指导思想。

购书享有中公移动自习室(www.mzixi.com)+680元中公名师精讲课程(c.offcn.com)。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7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综合能力测验(公共基本能力测验)》的试题考查的知识要点众多,内容涉及数学、逻辑、语文、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管理、科技人文等诸多学科。题量大作答时间短和题型多考点复杂两大难题给考生提高考试成绩形成了数量和知识两个方面的压力。
《2017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综合能力测验(公共基本能力测验)(中公版)》吸纳了中公事业单位研发团队教研成果,继续在质量标准和实用效果上全面领跑,为考生提供具有实用价值的考试辅导用书。本书根据北京事业单位真题,分十三章系统讲解了选词填空、阅读理解、句段排序、文稿校对、逻辑推理、空间关系、图表解读、规则解读、计划编排、数量关系(附数推)、百科知识、时新知识、短文加工、实用写作这十三种题型,讲解的同时配以事业单位考试经典真题讲述了综合能力测验的快解方法,同时对读者进行解题思维训练。

目录

第一章选词填空
第一节最新真题解读(2)
第二节词义辨析(4)
一、词语的理性义(4)
二、词语的色彩义(6)
第三节语法与语用(9)
一、词性与句法功能(9)
二、词语的习惯搭配(12)
第四节成语(13)
一、八大常见命题陷阱(13)
二、成语特殊题型之成语连用(16)
第二章阅读理解
第一节最新真题解读(18)
第二节主旨观点型题目(20)
一、题型解读(20)
二、解题指津(20)
第三节细节理解型题目(24)
一、题型解读(24)
二、解题指津(24)
第四节词句理解型题目(28)
一、题型解读(28)
二、解题指津(28)
第五节推断下文型题目(32)
一、题型解读(32)
二、解题指津(32)
第六节标题提炼型题目(36)
一、题型解读(36)
二、解题指津(36)
第七节语句填充型题目(39)
一、话题统一(39)
二、前后照应(39)
三、句式一致(41)
第八节文章阅读(42)
一、考查词语(42)
二、考查句子(44)
三、考查语句连贯(44)
四、考查细节信息(46)
五、考查主旨观点(48)
六、考查文章标题(49)
第三章句段排序
第一节最新真题解读(52)
第二节解题思路精讲(54)
一、根据首尾句(54)
二、根据关联词(55)
三、根据指代词(56)
四、根据逻辑顺序(57)
五、根据承启关系(57)
第四章文稿校对
第一节最新真题解读(60)
第二节错别字(62)
一、分清字义(62)
二、推想字形(62)
三、理清源头(62)
第三节正确使用词语(63)
第四节句法结构(64)
一、句子的六大成分(64)
二、五大特殊句式(65)
第五节病句辨析(68)
一、成分残缺(68)
二、成分赘余(68)
三、句式杂糅(69)
四、搭配不当(69)
五、歧义(69)
六、不合逻辑(70)
第五章逻辑推理
第一节最新真题解读(72)
第二节逻辑推理题型分类精讲(74)
必然性推理(74)
一、直言命题(74)
二、复言命题(80)
可能性推理(88)
一、削弱型题目(89)
二、加强型题目(95)
三、前提型题目(98)
四、解释型题目(102)
五、评价型题目(103)
六、结论型题目(106)
第六章空间关系
第一节最新真题解读(110)
第二节空间关系题型精讲(112)
一、折纸盒与拆纸盒(112)
二、三视图(114)
三、剖视图与截面图(115)
四、立体组合(116)
第三节空间关系实战技巧(118)
一、相邻与相对区分法(118)
二、相对顺序判断法(118)
三、非对称面判断法(119)
四、假设两面判断法(120)
第四节其他类型图形题(121)
一、图形重组(121)
二、类比型(122)
三、顺推型(123)
四、九宫格(125)
第七章图表解读
第一节最新真题解读(128)
第二节图形解读核心概念(131)
一、百分数与百分点(131)
二、增长量(132)
三、增长率(134)
四、比重(137)
五、倍数与翻番(138)
六、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138)
七、进出口额(139)
第三节图表解读计算技巧(140)
一、尾数法(140)
二、首数法(140)
三、有效数字法(141)
四、特征数字法(142)
五、范围限定法(142)
六、乘除法转化法(143)
七、同位比较法(144)
八、运算拆分法(145)
九、常见算式处理技巧(145)
第四节图表解读题型精讲(151)
一、计算题(151)
二、排序题(152)
三、计数题(153)
四、趋势判断题(155)
五、综合判断题(156)
六、假设条件题(157)
第八章规则解读
第一节最新真题解读(160)
第二节统筹与策略(163)
一、策略制定基本原理(163)
二、统筹规划经典案例(163)
第三节定义判断(167)
一、定义的逻辑知识(167)
二、定义判断要点类型(167)
三、定义判断解题方法(171)
第九章计划编排
第一节最新真题解读(176)
第二节计划编排常用解题方法(178)
一、代入法(178)
二、找突破口法(179)
三、假设法(181)
四、排除法(182)
五、排序法(183)
六、图表法(183)
七、计算法(184)
第三节计划编排题型分类精讲(186)
一、时间排序型(186)
二、位置排序型(187)
三、挑选组合型(189)
第十章数量关系
第一节最新真题解读(192)
第二节数学运算传统题型(194)
一、行程问题(194)
二、工程问题(196)
三、利润问题(198)
四、浓度问题(200)
五、日期问题(201)
六、方阵问题(202)
七、植树问题(202)
八、年龄问题(203)
九、时钟问题(204)
第三节数学运算扩展题型(205)
一、排列组合与概率问题(205)
二、容斥问题(209)
三、抽屉原理(210)
四、牛吃草问题(211)
五、鸡兔同笼问题(211)
六、盈亏问题(212)
附录:数字推理(214)
一、数列形式数字推理(214)
二、图形形式数字推理(218)
第十一章百科知识
第一节最新真题解读(222)
第二节政治常识(225)
一、哲学常识(225)
二、毛泽东思想概论(226)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27)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228)
五、“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28)
第三节经济常识(230)
一、市场经济(230)
二、微观经济(231)
三、宏观经济(231)
四、国际经济(232)
五、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234)
第四节法律常识(236)
一、宪法(236)
二、刑法(237)
三、民法(239)
四、行政法(241)
五、诉讼法(242)
第五节管理常识(246)
一、公共管理基础知识(246)
二、行政管理基础知识(246)
三、公文(248)
第六节公民道德建设(251)
一、公民道德建设概述(251)
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251)
三、职业道德(251)
第七节科技生活常识(252)
一、科技史(252)
二、能源技术(253)
三、材料工程(254)
四、信息技术(254)
五、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255)
六、生活常识(256)
第八节人文历史常识(263)
一、水利工程(263)
二、天文历法(263)
三、医学成就(264)
四、数学成就(264)
五、中国古代教育文化(264)
六、中国文学(265)
七、外国文学(266)
八、中国历史(267)
九、世界历史(269)
第九节地理常识(272)
一、大气和风(272)
二、陆地(273)
三、空间地理(274)
四、地理文化符号(274)
第十节教育心理常识(275)
一、教育常识(275)
二、心理常识(276)
第十二章时新知识
第一节最新真题解读(280)
第二节时政文件摘要(282)
一、国内时政文件摘要(282)
二、北京市时政文件摘要(287)
第三节时政词条集锦(290)
一、国内时政(290)
二、国际时政(294)
三、北京时政(296)
第十三章短文加工
第一节最新真题解读(300)
第二节作答基本要求(302)
第三节概括主要内容(306)
一、作答方法(306)
二、真题精解(308)
三、强化训练(311)
第四节概括语段(313)
一、拟制标题(313)
二、语句填充(316)
三、强化训练(319)
第十四章实用写作
第一节最新真题解读(322)
第二节作答基本要求(324)
一、测查要求(324)
二、题型归类(325)
第三节公文基本知识(329)
一、公文的概念和特点(329)
二、公文的类别(330)
三、公文的格式(332)
第四节一般性应用文写作(337)
一、计划(337)
二、总结(339)
三、调查报告(340)
四、简报(341)
五、倡议书(343)
六、演讲稿(344)
第五节法定公文写作(348)
一、公文写作的结构(348)
二、公文写作的语言运用(349)
三、决定(350)
四、决议(351)
五、通知(351)
六、通报(353)
七、通告(355)
八、意见(356)
九、批复(358)
十、请示(359)
十一、报告(360)
十二、函(362)
十三、纪要(362)
附录材料作文(366)
一、题型介绍(366)
二、作答方法(367)
三、例题精讲(392)
四、强化训练(394)
北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辅导课程体系(399)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402)













精彩书摘

  章
  选词填空
  选词填空是北京事业单位考试中的常见题型,主要考查实词和成语,在整套试卷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这类题目,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是关键,除此之外,考生还必须掌握相关的语法和语用规则,并结合固定搭配用法及分析语境等方法来对答案进行判断选择。
  新真题1我始终,开始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的人,也会在外在上开始生活得更。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人类真正要的东西是非常之微小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A.确认朴素表明B.相信质朴证明
  C.确认质朴证明D.相信朴素表明
  中公解析:“始终”不能跟“确认”搭配,排除A,C两项。“质朴”用以形容人的品格,属于内在的特征,而“朴素”用以形容生活的风格、作风,属于外在的特征。此处形容“外在”的“生活”,应用“朴素”。故答案为D。
  考点解读: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习惯搭配。有些词语虽然基本意思相同,但是由于人们的使用习惯不同,有的经常与某些词语搭配使用,有的则不能与某些词语搭配使用,从而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格式。
  新真题2我喜欢在工作之余游走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去探寻城市中那些的古迹和古迹后面那些有韵味的老故事。
  填入画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A.闻名遐迩B.门庭冷落
  C.鲜为人知D.人迹罕至
  中公解析:既然是存在于城市的大街小巷,便不会是“人迹罕至”的;既然需要“探寻”,表明知名度不高,所以也不会是“闻名遐迩”的。故排除A,D。“门庭冷落”一般是形容上门交往的人稀少,显得冷清,不能用来形容“古迹”。故本题答案为C。
  考点解读: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含义及其使用语境。准确理解成语含义,学会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相应的成语是解题之关键。闻名遐迩: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新真题3事业的成败往往不只取决于人才的,还在于人才的有效使用。世上只有的人,而没有无用的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使用人才。
  填入画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A.多寡失意B.得失错位
  C.优劣失败D.高低误用
  中公解析:句意讲的都是如何使用人才的问题,即应当使他们各得其宜,故第二空填“失意”、“失败”均不合适,排除A,C。空中,存在高低差异的是才学,“人才”与“高低”搭配不当,排除D。故答案选B。
  考点解读:本题考查语境分析及词语的习惯搭配。所填词语需契合题干的句意,这是解答选词填空题的关键,据此可排除明显不合句意的词语;同时,结合词语搭配等方法可快速得出答案。
  新真题4知识,不是静止的,知识人总是与他的时代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看似
  的书斋生活的背后,精神世界的丰富图景却使任何“一言以蔽之”的企图成为。
  填入画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A.平淡空谈B.普通泡影
  C.雷同徒劳D.相同可能
  中公解析:分析句意可知,空与“一言以蔽之”是正对应关系。“一言以蔽之”指用一句话来概括,与“丰富”相反,强调了相同和一致性,故排除A,B。既然“丰富”,就不可能“一言以蔽之”,故第二空排除“可能”,答案为C。
  考点解读: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利用题干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解题的能力。一些语段在逻辑上存在上下文间的呼应关系,考生可利用题干暗含的呼应关系,找到解题突破口。
  1.掌握选词填空的三大考点,即词义辨析、语法与语用、成语;熟悉真题,以了解选词填空题的命题思路及陷阱设置,从而快速入手解答。
  2.掌握词语的理性义和色彩义,能正确理解、准确辨析词语的含义。
  3.熟悉词语的词性和句法功能,积累常见词语的习惯搭配。
  4.平时注重对成语的积累,能辨别近义成语及易混、多义成语。
  词义辨析是选词填空题中一大考查重点,正确理解、准确辨析词语的含义,对解答选词填空题至关重要。
  词语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理性义和色彩义。
  一、词语的理性义
  词语的理性义是词语含义的核心部分。近义词,指的就是理性义相近的词语。
  很多词语之所以意义相近,多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语素;同理,之所以意义不同,则是因为具有不同的语素。因此辨析近义词词义,可以从相异语素着手,根据相异语素的字形、字义以及其组成的惯用词语来判断该近义词的范围、侧重点和轻重程度。
  (一)看词义所指的范围
  范围有大小的不同,也有所指对象的不同。事业单位考试中,对范围大小不同的近义词辨析考查较少,多是对词义所指对象的考查。
  【示例1】“度过”vs“渡过”
  度过:指过去的意思,多用于表示与时间有关的对象,如“光阴”“童年”等。
  渡过:渡,水字旁。指经过与水有关的江、河、湖、海等,也指经过困难、危机等。
  【误用】社会各界好心人士捐款共计20余万元,帮助这家人暂时度过了难关。
  【辨错】句中说的是“难关”,应该与“渡过”搭配。
  【示例2】“驱除”vs“祛除”
  驱除:驱,马字旁。赶牲口的意思。故“驱除”的适用对象为蚊虫、敌人等具体事物。
  祛除:祛,示字旁,故“祛除”的适用对象多为疾病、疑惧或迷信等抽象事物。
  【误用】经过众多专家的会诊,王教授的头风病终于被驱除了。
  【辨错】句中说的是将疾病治好,疾病为抽象事物,故应用“祛除”,而非“驱除”。
  

前言/序言

  透析核心考点精讲快解方法助力科学备考
  综合能力测验(公共基本能力测验)是北京事业单位考试笔试阶段的必考科目,经过多年发展变化,体系逐渐成熟。试题内容涉及广泛,包括数学、逻辑、语文、历史、政治、经济、法律等诸多学科,不仅题量大、题型多,且灵活性更强。考生只有经过系统深入的备考,在掌握核心考点的基础上,达到实战状态,才能取得进入面试的理想分数。
  本书共分十四章系统讲解了北京事业单位考试各大题型的核心考点,并结合考试中的经典真题讲授一些快解方法,将知识讲解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帮助考生化解综合能力测验(公共基本能力测验)考试知识量大和时间紧张两个方面的压力。
  总览全书,本书有以下三大特色:
  对于考生,真题无疑是了解命题人思想的直接途径。只有学习历年真题中的考点精华,掌握相应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才能在综合能力测验考试中占得先机。
  本教材尤其注重对历年真题的分析总结。每个部分中,在细致讲解核心考点和快解方法之前,设置了“新真题解读”一章,介绍了近年来北京事业单位综合能力测验考试的基本情况,并精选了新真题,通过对其核心考点的分析,给出详尽的解析,帮助考生熟悉各考点的命题特点,明确备考方向。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形势下,能够在考试中做到又快又准就成为成功的关键所在。本书囊括了综合能力测验考试中各部分题型的快解方法,并对每一方法的特点、适用题型进行了分析,以便考生在实战中能够熟练运用各题型的快解方法,助力科学备考。
  全书采用双色印刷形式,突出核心内容,让大家能够一目了然,分清主次。对于考查频率高的知识点,书中均对其原理、特性、出题思路及解题模式作出了详细的阐述。同时,设置有“点拨”“易错警示”板块,对精选的典型真题及时分析,及时点拨重难点,帮助考生切实掌握解题方法。
  深入学习书本中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很多内容需要自己琢磨和领悟,但图书毕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学习过程相对枯燥,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和题目无处求教等。
  基于此,本书在“新真题解读”中为每道真题配套了同步高清微视频,让考生对真题有更加直观的认识。考生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实现视频学习,轻松掌握相关作答技巧。
  本书所用真题,均来源于网络或根据考生回忆整理。殷切期待广大读者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促进我们更快成长,让图书更好地帮助更多的人。
  中公教育教材编研团队
  2016年9月
《北京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综合能力测验备考指南》 一、 考试概述与定位 本书旨在为广大报考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考生提供一份全面、系统的备考指导。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是选拔优秀人才进入事业单位工作的重要途径,其“综合能力测验”(或称“公共基本能力测验”)科目是整个招聘流程中的核心环节。该科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的基本素质、职业能力以及对公共事务的认知水平,是衡量考生是否具备从事事业单位工作潜力的重要标尺。 本指南紧密围绕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最新考试大纲和近年来的命题趋势,深度剖析考试的考察重点、难点和常考题型,力求帮助考生在有限的备考时间内,最大化复习效率,精准掌握备考方向,最终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本书内容设计紧扣“综合能力”的核心,覆盖了考生在事业单位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类基本能力要求,包括但不限于逻辑思维、言语理解、数量关系、判断推理以及对时事政策、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认知。 二、 核心考察模块深度解析 本书将综合能力测验的核心考察模块进行细致拆解,并提供详实的复习策略与技巧。 1. 言语理解与表达 考察重点: 此模块主要考察考生对词语、句子、篇章的理解能力,以及准确、得体地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具体内容包括: 词语理解与辨析: 考察考生对常用词语(包括成语、俗语、固定搭配等)的准确含义、语境适用性以及辨析近义词、同义词的能力。 句子理解与排序: 考察考生对句子结构、逻辑关系以及语序的把握能力,能够理解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等成分,并能将打乱的句子重新排列组合成语意连贯、逻辑清晰的段落。 阅读理解: 这是言语理解的重中之重,考察考生对文章主旨、中心思想、作者观点、隐含信息、推断事实等能力的把握。题型多样,包括概括主旨、细节查找、推断作者意图、评价文章观点等。 应用文写作(模拟): 部分考试可能涉及对应用文(如通知、公告、请示等)的理解和仿写,考察考生对公文格式、语言风格和内容要求的掌握。 备考策略: 积累词汇: 坚持日常积累,重点关注与公共事务、社会生活、职业道德相关的词汇。学习词语的辨析方法,如结合语境、词性辨析、语意侧重等。 精读文章: 广泛阅读各类优质文章,包括新闻报道、评论文章、政策解读、文学作品等,培养语感和语境理解能力。 掌握阅读技巧: 学习快速阅读法、跳读法、扫读法,以及如何定位文章主旨、关键词和细节信息。训练分析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因果、转折、并列等)。 练习应用文: 熟悉常见应用文的格式和语言特点,进行仿写练习。 2. 数量关系 考察重点: 该模块主要考察考生运用数学基本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内容涵盖: 基础计算: 包括整数、分数、小数的运算,比例、百分比、概率等。 应用题: 涵盖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浓度问题、周期性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等经典数学应用题。 数据分析: 部分考试可能涉及对图表(柱状图、折线图、饼图、表格)数据的解读和分析,从中提取信息并进行计算。 数字推理: 考察考生发现数字序列的规律(如等差、等比、递增、递减、平方、立方、组合等),并预测后续数字的能力。 备考策略: 夯实基础: 系统复习小学、初中阶段的数学基础知识,特别是分数、小数、百分比、比例、方程等。 掌握解题模型: 熟练掌握各类经典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公式,理解其背后的数学原理。 学会图表解读: 训练快速准确地从图表中获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有效计算。 练习数字推理: 多做数字推理题,训练观察力、归纳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熟悉常见的数字规律。 时间管理: 数量关系题通常需要较多的计算,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避免在难题上花费过多精力。 3. 判断推理 考察重点: 此模块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题型通常分为: 图形推理: 考察考生对图形的形状、数量、位置、颜色、纹理等要素的变化规律的识别和判断能力。题型包括图形的相似、旋转、叠加、叠加、分组、类比等。 定义判断: 给出某个概念的定义,然后要求考生根据定义判断某个事例是否符合该定义。 类比推理: 给出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要求考生找出与这对事物关系相似的另一对事物。考察考生对事物之间关系的把握能力,如对应关系、因果关系、并列关系、功能关系等。 逻辑判断(演绎推理): 考察考生对命题的理解,包括必然性推理(真题假作、假题真作)、可能性推理(加强、削弱、解释)、以及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 备考策略: 图形推理: 熟悉常见的图形变化规律,如“九宫格”、“数量类”、“位置类”、“图形叠加”、“图形翻转”等。多做练习,总结规律。 定义判断: 仔细阅读定义,抓住关键词和核心要素,然后对照选项进行逐一排除。 类比推理: 分析题干给出的类比关系,找出其本质特征,再到选项中寻找具有相同或相似关系的选项。 逻辑判断: 学习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和推理规则,掌握各种推理题型的解题技巧。特别注意区分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 4. 综合常识 考察重点: 该模块旨在考察考生对与事业单位工作相关的基本常识的了解程度,通常涵盖: 政治理论: 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 经济常识: 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市场经济、金融知识等。 法律常识: 宪法、民法典、行政法、劳动法、刑法等与公共服务和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 科技常识: 基础的科学技术知识,如前沿科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 人文常识: 历史、地理、文化、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公文常识: 对公文的基本格式、作用、分类的了解。 时事政治: 近期国内国际重大时事热点,特别是与北京发展相关的政策和事件。 职业道德与公共服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具备的职业操守、服务意识、保密意识等。 备考策略: 紧跟时政: 每天阅读权威媒体(如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央视新闻等)的时政新闻,关注时事热点和政策解读。 系统学习: 针对政治、经济、法律等重点领域,有计划地学习相关教材或参考书籍。 分类记忆: 将常识性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如按时间顺序、按领域划分,便于记忆和复习。 关注地方信息: 特别关注北京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发展规划、重要政策等,了解北京的城市发展和民生建设。 强化职业素养: 认真学习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服务理念相关的材料。 三、 备考方法与心法 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规划每天、每周的复习任务,区分重点和难点,做到有条不紊。 掌握真题精髓: 认真研究历年真题,分析考点、题型、难度分布,了解命题规律。本书将提供详细的真题解析。 题海战术与精讲结合: 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练习巩固和提升。同时,要善于反思错题,总结经验教训。 保持良好心态: 备考过程可能充满挑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至关重要。合理安排休息,劳逸结合。 模拟考试训练: 在备考后期,进行模拟考试,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要求,熟悉考试流程,检验复习效果,找出薄弱环节。 四、 本书特色与优势 本书之所以能成为您备考之路上的得力助手,在于其以下鲜明特色: 权威性与前瞻性: 紧密结合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的最新动态和官方要求,内容准确,预测性强。 全面性与系统性: 覆盖综合能力测验的全部考察模块,内容详实,结构清晰,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针对性与实用性: 深度剖析考试特点,提供切实可行的解题技巧和备考方法,帮助考生事半功倍。 易读性与易懂性: 语言简洁明了,逻辑清晰,图文并茂,便于考生理解和掌握。 实战性与高效性: 包含丰富的例题、习题和历年真题解析,让考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快速进步。 结语 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综合能力测验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本书将陪伴您走过这段重要的备考旅程,助您理解考试、掌握技巧、提升能力,最终成功迈入理想的事业单位。相信通过本书的系统学习和您的不懈努力,定能自信迎考,决胜考场!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的让我惊喜连连!我是在备考2017年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当时搜遍了各种资料,最后被这本《中公版·2017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综合能力测验(公共基本能力测验)》吸引了。拿到手后,我立刻被它的内容深度和广度征服了。首先,书中的知识点梳理得非常系统,从基础概念到难点突破,几乎涵盖了所有考试可能涉及的范围。特别是对于公共基本能力测验的部分,它不仅仅是罗列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大量贴合实际考情的例题和详细的解析,让我能更直观地理解考点。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题型的分析,它会根据题型特点给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技巧,这对于我这种初次接触这类考试的考生来说,简直是宝藏。而且,书中的语言表达也很清晰易懂,不会让人觉得晦涩难懂。我感觉这本教材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一步步地引导我掌握考试的精髓。

评分

拿到《中公版·2017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综合能力测验(公共基本能力测验)》这本书,我感受到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它以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将复杂的考试内容变得清晰易懂。我最欣赏的是它对于常识判断部分的处理,它不会枯燥地罗列知识点,而是将各种类型的常识知识以更贴近生活、更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觉得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反而充满了乐趣。而且,书本的排版设计也很舒服,字体大小适中,间距合理,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更重要的是,它还为我提供了大量的练习机会,并且练习题的难度设计也非常合理,从易到难,让我能够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一开始就被难题打击信心。

评分

作为一个已经备考一段时间的考生,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率的资料,《中公版·2017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综合能力测验(公共基本能力测验)》完全满足了我的需求。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实操性。它不仅仅是知识点的堆砌,而是真正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题技巧,并且这些技巧非常实用,能够在考试中快速有效地帮助我解决问题。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技巧讲解,它提炼出了很多高效的阅读和分析方法,让我不再盲目地逐字阅读,而是能够快速抓住文章主旨和关键信息。此外,书中的模拟试卷设计也非常用心,能够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让我提前适应考试节奏,克服紧张情绪。做完后,对照的解析也非常详尽,能够帮助我理解错误的原因,并从中吸取教训。

评分

对于2017年北京市事业单位的招聘考试,我一直都非常重视,所以选择了《中公版·2017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综合能力测验(公共基本能力测验)》。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它的全面性和前瞻性。它对近几年的考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预测了未来可能出现的考点,这让我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思维能力训练的部分,它提供了多种思维导图和逻辑分析框架,帮助我建立起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在解决一些复杂问题时非常有帮助。而且,书中的练习题覆盖了各种题型,并且难度梯度也很明显,让我在练习过程中能够不断挑战自我,突破瓶颈。这本书的出现,为我的备考之路指明了方向,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市面上众多的考试教材持谨慎态度,但《中公版·2017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综合能力测验(公共基本能力测验)》彻底打消了我的疑虑。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出色,让我能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它从基础的常识性知识到需要深入理解的逻辑推理,再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层层递进,完全符合我的学习习惯。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数量关系的部分,书本提供了多种解题方法,并且每种方法都配有详细的步骤说明,让我能够融会贯通。更重要的是,它并没有止步于讲解理论,而是提供了大量的模拟练习题,这些题目质量很高,和真实的考试难度非常接近,让我能够及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且还能发现自己薄弱的环节。做完一套模拟题,然后对照解析,感觉自己对考点掌握得更牢固了,也更有信心去应对正式考试了。

评分

看着不错,暂时还没用,活动买的性价比高!

评分

不是很好,除了真题部分有讲解,其他自测部分只有答案解析,有些答案解析让人哭笑不得。如果新手上来做真是有点无语,但之前知识点都有所了解的,做起来应该会很顺手

评分

质量不错,送货快,内容丰富多彩,希望考试顺利通过!!!!!!!!!!!!

评分

总体还可以吧。。感觉基本满意。。。。。。

评分

时间有点来不及 抓紧时间吧

评分

还行吧不过还是没考上

评分

看书,做题,答案有时候能把自己看笑,什么叫c,d中c更合适

评分

东西还不错,送货物流快。

评分

还行吧不过还是没考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