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基础物理学(第3版)下

大学基础物理学(第3版)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三慧 著,阮东,安宇 编
图书标签:
  • 物理学
  • 大学物理
  • 基础物理
  • 高等教育
  • 教材
  • 理工科
  • 大学
  • 物理
  • 第三版
  • 电磁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55851
版次:3
商品编码:1204828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1
字数:5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大学基础物理学(第3版)下》选编了大量联系实际的例题和习题,从光盘到打印机,从跳水到蹦极,从火箭到对撞机,从人造卫星到行星、星云等等都有涉及。其中还特别注意选用了我国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资料,如王充论力,苏东坡的回文诗,神舟飞船的升空,热核反应的实验等。对这些例题和习题的分析与求解能使学生更实在又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民族自信心。为了便于理解,本书取材力求少而精,论述力求简而明。

内容简介

  《大学基础物理学》(第3版)分上下两册,上册内容包括力学和热学。力学篇讲述经典的质点力学、理想流体的运动规律、刚体转动的基本内容和狭义相对论基础知识等。热学篇着重在分子论的基础上用统计概念说明温度、气体的压强以及麦克斯韦分布率。下册内容包括电磁学、波动与光学、量子物理基础。电磁学篇按传统体系讲述了电场、电势、磁场、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还说明了电场和磁场的相对性。波动与光学篇介绍了振动与波的基本特征和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的基本规律。量子物理基础篇介绍了波粒二象性、概率波、不确定关系和能量量子化等基本概念以及原子和固体中电子的状态和分布的规律,最后还介绍了原子核的结合能、放射性衰变和核反应等基本知识。“今日物理趣闻”栏目介绍了一些现代物理理论发展及其应用的前沿课题。本书还编写了大量来自生活、实用技术以及自然现象等方面的例题和习题。   本书上下册内容概括了大学物理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可作为高等院校物理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中学物理教师或其他读者的自学参考书。   与本书配套的《大学基础物理学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第3版)》、电子教案、教师用书(电子版)均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封面贴有清华大学出版社防伪标签, 无标签者不得销售。

内页插图

目录

第3篇电磁学第10章静电场4
10.1电荷4
10.2电场和电场强度5
10.3库仑定律与静电场的计算7
10.4电场线和电通量11
10.5高斯定律13
10.6利用高斯定律求静电场的分布15
10.7导体的静电平衡19
10.8电场对电荷的作用力22
提要23
思考题24
习题25

第11章电势28
11.1静电场的保守性28
11.2电势差和电势30
11.3电势叠加原理32
11.4等势面34
11.5电势梯度36
11.6点电荷在外电场中的静电势能38
*11.7电荷系的静电能39
11.8静电场的能量40
提要42
思考题43
习题43目录大学基础物理学(第3版)下第12章电容器和电介质46
12.1电容器及其电容46
12.2电容器的联接48
12.3电介质对电场的影响50
12.4电介质的极化51
12.5D矢量及其高斯定律54
12.6电容器的能量54
12.7电介质中电场的能量55
提要56
思考题57
习题57

第13章电流和磁场60
13.1电流和电流密度60
13.2电流的一种经典微观图像欧姆定律62
13.3磁力与电荷的运动64
13.4磁场与磁感应强度65
13.5毕奥�踩�伐尔定律67
*13.6匀速运动点电荷的磁场72
13.7安培环路定理73
13.8利用安培环路定理求磁场的分布76
13.9与变化电场相联系的磁场78
提要81
思考题82
习题83

第14章磁力85
14.1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85
14.2霍尔效应87
14.3载流导线在磁场中受的磁力89
14.4载流线圈在均匀磁场中受的磁力矩90
14.5平行载流导线间的相互作用力92
提要95
思考题95
习题96

第15章物质的磁性99
15.1物质对磁场的影响99
15.2原子的磁矩100
15.3物质的磁化102
15.4H矢量及其环路定理103
15.5铁磁质104
15.6简单磁路108
提要109
思考题109
习题110

第16章电磁感应和电磁波113
16.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13
16.2动生电动势115
16.3感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场118
16.4互感120
16.5自感121
16.6磁场的能量123
16.7麦克斯韦方程组125
16.8电磁波125
*16.9电磁波的动量128
提要130
思考题131
习题132

第4篇波动与光学第17章振动138
17.1简谐运动的描述138
17.2简谐运动的动力学141
17.3简谐运动的能量143
17.4阻尼振动144
17.5受迫振动共振145
17.6同一直线上同频率的简谐运动的合成147
17.7同一直线上不同频率的简谐运动的合成148
*17.8谐振分析149
*17.9两个相互垂直的简谐运动的合成152
提要153
思考题154
习题154

第18章波动158
18.1行波158
18.2简谐波的形成过程159
18.3简谐波的波函数波长161
18.4物体的弹性形变164
18.5弹性介质中的波速166
18.6波的能量168
18.7惠更斯原理与波的反射和折射170
18.8波的叠加驻波172
18.9声波175
18.10多普勒效应178
*18.11行波的叠加和群速度182
提要184
思考题186
习题187

第19章光的干涉191
19.1杨氏双缝干涉191
19.2相干光194
19.3光程197
19.4薄膜干涉198
19.5迈克耳孙干涉仪200
提要201
思考题202
习题203

第20章光的衍射206
20.1光的衍射和惠更斯|菲涅耳原理206
20.2单缝的夫琅禾费衍射207
20.3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212
20.4细丝和细粒的衍射214
20.5光栅衍射216
20.6X射线衍射220
提要223
思考题223
习题224

今日物理趣闻C全息照相C.1全息照片的拍摄227
C.2全息图像的观察229
C.3全息的应用230

第21章光的偏振232
21.1自然光和偏振光232
21.2由介质吸收引起的光的偏振233
21.3由反射引起的光的偏振235
21.4由双折射引起的光的偏振236
*21.5由散射引起的光的偏振238
*21.6旋光现象239
提要240
思考题241
习题242

第5篇量子物理基础第22章量子物理的基本概念245
22.1量子概念的诞生245
22.2光的粒子性的提出247
22.3康普顿散射250
22.4粒子的波动性252
22.5概率波与概率幅255
22.6不确定关系258
22.7薛定谔方程262
22.8无限深方势阱中的粒子263
22.9势垒穿透266
*22.10谐振子269
提要271
思考题272
习题273

第23章原子中的电子275
23.1氢原子275
23.2电子的自旋与自旋轨道耦合280
23.3各种原子中电子的排布285
*23.4X射线谱289
23.5激光291
*23.6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294
提要297
思考题299
习题299

第24章固体中的电子301
24.1自由电子按能量的分布301
24.2金属导电的量子论解释304
24.3能带导体和绝缘体305
24.4半导体307
24.5PN结309
24.6半导体器件310
提要312
思考题313
习题313

今日物理趣闻D新奇的纳米科技D.1什么是纳米科技315
D.2纳米材料316
D.3纳米器件317

第25章核物理319
25.1核的一般性质319
25.2核力322
25.3核的结合能323
*25.4核的液滴模型325
25.5放射性和衰变定律328
25.6三种射线331
25.7核反应334
提要336
思考题337
习题337
元素周期表339
数值表340
习题答案342
索引351
参考文献362

精彩书摘

  第12章 电容器和电介质   前面两章我们讨论了真空中以及导体存在时的电场。实际上,电场中也存在电介质,即绝缘体。本章将讨论电介质和电场的相互影响。为了讲解的方便,先介绍一种用途广泛的电学元件——电容器。然后说明电场对电介质的影响——电极化以及电介质极化后对电场的影响,为此引入电位移矢量及高斯定律。最后介绍电容器的能量并导出有电介质存在时的电场能量密度公式。12.1电容器及其电容   靠近的两个导体带电时会通过它们的电场相互发生影响。这在实际的电子线路中是需要考虑的,也常利用这种现象为特定目的形成特殊分布的电场,电容器就是一例。   图12.1平行板电容器带电和   电场分布情况电容器的最简单而且最基本的形式是平行板电容器。它是用两块平行放置的相互绝缘的金属板构成的(图12.1),本节讨论板间为真空的情况。平行板电容器带电时,它的两个金属板的相对的两个表面(这是一个电容器的有效表面)上总是同时分别带上等量异号的电荷+Q和-Q,这时两板间有一定的电压U=φ+-φ-。一个电容器所带的电量Q总与其电压U成正比,比值Q/U叫电容器的电容。以C表示电容器的电容,就有C=QU(12.1)电容器的电容决定于电容器本身的结构,即两导体的形状、尺寸以及两导体间电介质的种类(见12.3节)等,而与它所带的电量无关。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容的单位名称是法[拉],符号为F,1F=1C/V实际上1F是非常大的,常用的单位是μF或pF等较小的单位,1μF=10-6F   1pF=10-12F从式(12.1)可以看出,在电压相同的条件下,电容C越大的电容器,所储存的电量越多。这说明电容是反映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实际上除了储存电量外,电容器在电工和电子线路中起着很多作用。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控制,发射机中振荡电流的产生,接收机中的调谐,整流电路中的滤波,电子线路中的时间延迟等都要用到电容器。   简单电容器的电容易于计算出来,下面举几个例子。对如图12.1所示的平行板电容器,以S表示两平行金属板相对着的表面积,以d表示两板之间的距离,仍设两板间为真空。为了求它的电容,我们假设它带上电量Q(即两板上相对的两个表面分别带上+Q和-Q的电荷)。忽略边缘效应(即边缘处电场的不均匀情况),可以认为它的两板间的电场是均匀电场,电场强度为第12章电容器和电介质12.1电容器及其电容E=σε0=Qε0S两板间的电压就是U=Ed=Qdε0S将此电压代入电容的定义式(12.1)就可得出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C=ε0Sd(12.2)圆柱形电容器由两个同轴的金属簿壁圆筒组成。如图12.2所示,设筒的长度为L,两筒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两筒之间仍设为真空。为了求出这种电容器的电容,我们也假设它带有电量Q(即外筒的内表面和内筒的外表面分别带有电量-Q和+Q)。忽略两端的边缘效应,可以求出,在两圆筒间距离轴线为r的一点的电场强度为   E=Q2πε0rL,   场强的方向垂直于轴线而沿径向,由此可以求出两圆筒间的电压为U=∫E·dr=∫R2R1Q2πε0rLdr=Q2πε0LlnR2R1将此电压代入电容的定义式(12.1),就可得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为C=2πε0Lln(R2/R1)(12.3)球形电容器是由两个同心的导体球壳组成。如果两球壳间为真空(图12.3),则可用与上面类似的方法求出球形电容器的电容为   图12.2圆柱形电容器图12.3球形电容器C=4πε0R1R2R2-R1(12.4)式中R1和R2分别表示内球壳外表面和外球壳内表面的半径。   式(12.2)、式(12.3)和式(12.4)的结果都表明电容的确只决定于电容器的结构。   实际的电工和电子装置中任何两个彼此隔离的导体之间都有电容,例如两条输电线之间,电子线路中两段靠近的导线之间都有电容。这种电容实际上反映了两部分导体之间通过电场的相互影响,有时叫做“杂散电容”或“分布电容”。在有些情况下(如高频率的变化电流),这种杂散电容对电路的性质产生明显的影响。   对一个孤立导体,可以认为它和无限远处的另一导体组成一个电容器。这样一个电容器的电容就叫做这个孤立导体的电容。例如对一个在空气中的半径为R的孤立的导体球,就可以认为它和一个半径为无限大的同心导体球组成一个电容器。这样,利用式(12.4),使R2→∞,将R1改写为R,又因为空气可近似地当真空处理,所以这个导体球的电容就是C=4πε0R(12.5)衡量一个实际的电容器的性能有两个主要的指标,一个是它的电容的大小,另一个是它的耐(电)压能力。使用电容器时,所加的电压不能超过规定的耐压值,否则在电介质中就会产生过大的场强,而使它有被击穿而失效的危险(见12.3节)。12.2电容器的联接   12.2电容器的联接在实际电路中当遇到单独一个电容器的电容或耐压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就把几个电容器联接起来使用。电容器联接的基本方式有并联和串联两种。   图12.4电容器联接   (a) 三个电容器并联; (b) 三个电容器串联   并联电容器组如图12.4(a)所示。这时各电容器的电压相等,即总电压U,而总电量Q为各电容器所带的电量之和。以C=Q/U表示电容器组的总电容或等效电容,则可证明,对并联电容器组,Cpar=∑Ci(12.6)串联电容器组如图12.5(b)所示。这时各电容器所带电量相等,也就是电容器组的总电量Q,总电压U等于各个电容器的电压之和。仍以C=Q/U表示总电容,则可以证明,对于串联电容器组1Cser=∑1Ci(12.7)电容器的并联和串联比较如下。并联时,总电容增大了,但因每个电容器都直接连到电压源上,所以电容器组的耐压能力受到耐压能力最低的那个电容器的限制。串联时,总电容比每个电容器都减小了,但是,由于总电压分配到各个电容器上,所以可以提高电容器组的耐压能力。   下面给出式(12.6)和式(12.7)的证明。   对图12.4(a)表示的三个电容器并联情况,由于它们的一个板连在一起,另一个板也连在一起,连在一起的板的电势相等,所以各电容器具有相同的电压,即U1=U2=U3=U,即U为电容器组的电压。由于各电容器的电量都是由电源供给的,所以电容器的总电量为Q=Q1+Q2+Q3。根据式(12.1),电容器组的总电容为C=QU=Q1U1+Q2U2+Q3U3又根据式(12.1),后面各项分别等于各电容器的电容,所以由上式可得C=C1+C2+C3。把此结果推广到任意多个电容器的并联,就得到式(12.6)。   对图12.4(b)表示的三个电容器串联的情况,各电容器的一个板依次单独与下一个电容器的一个板相连接,电源只向最外面的两板供给电量+Q和-Q,其他各板所带电量都是静电感应产生的,所以Q1=Q2=Q3=Q即为电容器组的总电量。电容器组的总电压显然等于各电容器的电压之和,即U=U1+U2+U3。根据式(12.1),以C表示电容器的总电容,则其倒数1C=UQ=U1Q1+U2Q2+U3Q3又根据式(12.1),后面各项分别等于各电容器电容的倒数。所以由上式可得1C=1C1+1C2+1C3,把这一结果推广到任意多个电容器的串联,就得到式(12.7)。例12.1电容器的混联。三个电容器C1=20μF,C2=40μF,C3=60μF,联接如图12.5,求这一组合的总电容。如果在A、B间加电压U=220V,则各电容器上的电压和电量各是多少?图12.5混联电容器组  ……

前言/序言

  大学物理课程在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类人才培养中具有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学物理教学不仅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物理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科学观,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精神。物理学还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创新意识。   《大学基础物理学》(第3版)是在《大学基础物理学》(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11年2月出版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结合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层次教学实践的需要,并听取近些年高等院校师生的反馈信息修订而成的。其中阮东负责第二、四、五篇;安宇负责第一、三篇。本次修订保持了第2版整体结构严谨、精炼,讲述简明、流畅,便于教学的特点。主要修改了第2版中的一些文字表述,更换了部分图表,订正了排版错误。考虑到当今网络使用的便捷和海量资源共享,我们只保留了部分与书中教学内容关联紧密的、有趣的课外阅读材料,以激发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阮东安宇2016年12月于清华园   大学物理课程是大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将在高中物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现代科学素质。为此,物理课程应提供内容更广泛更深入的系统的现代物理学知识,并在介绍这些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方法和态度并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根据上述对大学物理课程任务的理解,本书在高中物理的基础上系统而又严谨地讲述了基本的物理原理。内容的安排总体上是按传统的力、热、电、光、量子物理的顺序。所以“固守”此传统,是因为到目前为止,物理学的发展并没有达到可能和必要在基础物理教学上改变这一总体系的程度。书中具体内容主要是经典物理基本知识,但同时也包含了许多现代物理,乃至一些物理学前沿的理论和实验以及它们在现代技术中应用的知识。本书还开辟了“今日物理趣闻”专栏,简要地介绍了如奇妙的对称性、宇宙发展、全息等课题,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其学习兴趣,并启迪其创造性。   本书选编了大量联系实际的例题和习题,从光盘到打印机,从跳水到蹦极,从火箭到对撞机,从人造卫星到行星、星云等等都有涉及。其中还特别注意选用了我国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资料,如王充论力,苏东坡的回文诗,神舟飞船的升空,热核反应的实验等。对这些例题和习题的分析与求解能使学生更实在又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民族自信心。为了便于理解,本书取材力求少而精,论述力求简而明。   本书是在第1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的基础上,参考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融入了笔者对教学内容的新体会重新修改而成。   本书分上下两册,共包括五篇: 力学、热学、电磁学、波动与光学、量子物理简介。   力学篇完全按传统体系讲述。以牛顿定律为基础和出发点,引入动量、角动量和能量概念,导出动量、角动量和机械能等的守恒定律,最后将它们都推广到普遍的形式。守恒定律在物理思想和方法上讲固然是重要的,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典的动力学概念与规律也常是不可或缺的。本书对后者也作了较详细的讲解。力学篇还强调了参考系的概念,说明了守恒定律的意义,并注意到物理概念和理论的衍生和发展。热学篇除了对系统——特别是气体——的宏观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作了清晰的介绍外,大大加强了在分子理论基础上的统计概念和规律的讲解。除了在第7章温度和气体动理论中着重介绍了统计规律外,在其他各章对功、热的实质、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以及熵的微观意义和宏观表示式等都结合统计概念作了许多独特而清晰的讲解。   电磁学篇以库仑定律、毕奥�踩�伐尔定律和法拉第定律为基础展开,直至麦克斯韦方程组。在分析方法上,本篇强调了对称性的分析,如在求电场和磁场的分布时,都应用了空间对称性的概念。   波动与光学篇主要着眼于清晰地讲解波、光的干涉和衍射的基本现象和规律。   量子物理基础篇的重点放在最基本的量子力学概念方面,如波粒二象性、不确定关系等,至于薛定谔方程及其应用、原子中电子运动的规律、固体物理等只作了很简要的陈述。   本书内容概括了大学物理学教学的最基本要求。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各篇内容的体系结构与脉络,每篇开始都编制了该篇内容及基本知识系统图。本书还简述了若干位科学家的生平、品德与贡献,用以提高学生素养,鼓励成才。书末附有物理学常用数据的最新公认取值的“数值表”,便于学生查阅和应用。   诚挚地欢迎各位读者对本书的各种意见和建议。   张三慧2006年11月于清华园
《大学基础物理学(第3版)下》—— 深入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 本书作为《大学基础物理学》系列的第二卷,旨在为高等院校的理工科学生提供一套系统、严谨且深入的经典物理学知识体系。在继承第一卷内容的基础上,本卷将重点聚焦于波动现象、热学、电磁学以及部分近代物理概念,为读者构建起一个全面理解宏观与微观世界运行规律的坚实基础。 内容概述: 一、波动现象 本卷开篇,我们将进入精彩纷呈的波动世界。从机械波的产生、传播、反射、折射,到衍射和干涉等基本规律,我们将深入理解波的叠加原理,并通过惠更斯原理等工具,分析复杂波形的形成。随后,我们将探讨声波的特性,包括响度、音调、音色以及多普勒效应。光学部分将是本章的重点,从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出发,详细讲解几何光学成像原理,并通过透镜和反射镜的组合,分析各种光学仪器的基本成像过程。更进一步,我们将深入到物理光学领域,重点阐述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理解光的波动本性,并介绍全息术等现代光学技术。偏振也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我们将学习不同类型的偏振光及其产生和检测方法,这对于理解液晶显示、偏振太阳镜等应用至关重要。 二、热学 热学部分将带领我们探索物质的宏观热现象及其微观根源。我们将从温度、热量、内能等基本概念入手,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热过程中的体现。之后,我们将深入探讨热力学第二定律,理解熵的概念以及不可逆过程的普遍性,学习卡诺循环等理想热机的工作原理,并分析各种实际热机的效率。物质的状态变化,如相变、熔化、汽化等,及其背后的潜热概念也将被详细讲解。气体分子动理论将为我们提供理解宏观热现象的微观视角,通过分析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解释气体的压强、温度与分子的动能之间的关系。本章还将涉及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等热量传递方式,并结合实际应用,如保温材料、制冷技术等进行阐述。 三、电磁学 电磁学是本卷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将系统地学习电荷、电场、电势、电容等静电学概念。通过库仑定律和高斯定律,我们将掌握计算各种电场强度的通用方法。电势的概念将为我们理解电场做功和能量转化提供便利。电容器及其充放电过程的分析,将帮助我们理解电能在电路中的存储和释放。 进入静磁学,我们将学习磁场的产生原因——电流的磁效应。安培定律和洛伦兹力是理解磁场与运动电荷、电流相互作用的关键。磁通量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将揭示变化的磁场如何产生感应电动势,这是发电机、变压器等设备工作的基本原理。磁场的能量密度以及磁介质的性质也将被详细讨论。 麦克斯韦方程组作为电磁学的集大成者,将统一描述电场和磁场的相互演化关系,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本章将详细推导并解释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物理意义,以及电磁波的产生、传播特性,包括其横波性质、传播速度(光速)等。最后,我们将简要介绍电磁波的频谱,从无线电波到伽马射线的广泛应用,展示电磁学在现代科技中的核心地位。 四、近代物理初步 为了给读者提供一个初步的视角,了解20世纪以来物理学革命性的发展,本卷的最后部分将简要介绍一些基础的近代物理概念。我们将触及普朗克量子假说,理解能量的量子化对解释黑体辐射的重要性。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解释将展示光的粒子性——光子的概念。玻尔原子模型将初步介绍原子能级的量子化以及原子光谱的产生原因。狭义相对论的引入将使我们认识到,在高速运动的情况下,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质量与能量的等价性(E=mc²)更是颠覆了经典物理的认知。对这些初步概念的介绍,旨在激发读者对更深层次物理学理论的兴趣,为后续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方法与特色: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 概念清晰: 每一个物理概念都进行严谨的定义和深入的阐释,避免模糊不清的表述。 逻辑严密: 物理定律和理论的推导过程清晰呈现,强调因果关系和逻辑链条。 例题丰富: 配备了大量精心设计的例题,覆盖不同难度和应用场景,帮助读者理解抽象概念,掌握解题技巧。 习题巩固: 每章末尾设有分层级的习题,包括概念理解题、计算题和综合题,旨在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 联系实际: 尽可能将物理原理与日常生活和现代科技联系起来,展示物理学的实用价值和魅力。 《大学基础物理学(第3版)下》不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扇通往理解自然界奥秘的大门。通过系统学习本书内容,读者将能够建立起坚实的物理学基础,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为未来在各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不可或缺的基石。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的是让我爱不释手!拿到《大学基础物理学(第3版)下》的时候,我还在犹豫是不是要买一本,毕竟基础物理听起来就有点吓人,但当我翻开第一页,那种好奇心就被彻底点燃了。作者的叙述方式简直是太棒了,完全不像我之前想象的那种枯燥乏味的教科书。他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语言,把那些抽象的概念一一拆解,就像在跟我这个朋友聊天一样,娓娓道来。例如,当我看到关于电磁感应的部分时,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家里的电风扇、微波炉是如何工作的,之前一直觉得很神奇,现在终于有了清晰的脉络。书中大量的插图和图表更是点睛之笔,它们不是那种简单的示意图,而是充满了信息量,每一个细节都解释得非常到位,让我能够快速地理解复杂的物理过程。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讲解原理的同时,还穿插了一些历史故事,比如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实验过程,让我觉得物理学的发展充满了智慧和趣味,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公式。而且,书中提供的例题分析也非常详尽,从题目的理解,到解题思路的构建,再到最终的计算过程,每一步都清晰可见,跟着学下来,感觉自己真的能够掌握解题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我还会经常翻到书的后面,看看那些拓展阅读的部分,里面有一些前沿的物理学进展,虽然有些内容对我来说还有些难度,但已经让我对物理学更广阔的世界充满了向往。这本书真的就像是一个引路人,让我从对物理的敬畏转变成了浓厚的兴趣,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深入学习下去,去探索更多的物理奥秘。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我大学生涯中遇到的最“接地气”的物理教材了。《大学基础物理学(第3版)下》这本书,说实话,我当初抱着一种“反正要学”的心态去买的,并没有抱太大希望。然而,当我翻开它,我被作者的写作风格深深地折服了。他不像其他教材那样,上来就是一堆复杂的公式和理论,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语言,将那些抽象的概念一一剖析。我特别喜欢他在讲解关于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的部分,他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比如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淇淋如何融化,或者说房间里的空气分子是如何运动的,让我觉得这些理论知识一点都不遥远。而且,书中还提供了很多非常实用的案例分析,比如关于能量的转换和利用,这让我看到了物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讲解过程中,还会穿插一些关于物理学发展史的趣闻轶事,比如麦克斯韦方程组是如何诞生的,这让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趣味性。这本书的排版也非常人性化,字号适中,排版清晰,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我还会经常翻到书的后半部分,看看那些习题,它们设计的都非常巧妙,既能巩固基础,又能拓展思维。这本书,真的是一本让我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的优秀教材,它让我看到了物理学的无限魅力。

评分

这本书,真的是我大学生涯中的一座宝藏!《大学基础物理学(第3版)下》这本书,我必须得给它点个大大的赞!我一直认为物理学是世界上最迷人的学科之一,但之前接触到的很多材料都太过学术化,让人难以入门。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作者在叙述上极其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每一个概念的引入都恰到好处,让你在理解一个知识点的时候,能够清晰地知道它与之前所学内容的联系。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光学部分的讲解,之前我总觉得光的折射、衍射这些概念很模糊,但通过书中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清晰的图示,我仿佛亲眼看到了光线是如何弯曲、如何传播的。而且,作者在讲解过程中,还穿插了一些历史上著名的光学实验,比如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让我看到了科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揭示光的本质的。我最欣赏的一点是,书中不仅讲解了理论知识,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案例分析,比如激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我看到了物理学是如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就像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循循善诱。我还会经常翻到书的结尾,看看那些补充材料,里面有一些关于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初步介绍,虽然有些深奥,但已经激起了我对这些更前沿领域的强烈兴趣。这本书真的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物理学的大门,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奇妙和奥秘的世界。

评分

在我接触《大学基础物理学(第3版)下》这本书之前,我对物理学的印象还停留在中学时代的那些公式和定理上,总觉得它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大学基础物理学(第3版)下》的出现,彻底刷新了我的认知。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到,他不是那种一上来就给你灌输一堆理论的类型,而是先从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入手,引导你去思考,去发现其中的奥秘。我特别喜欢他对波动和光学部分的讲解,他用大量的类比,比如水波的传播,声音的传播,将抽象的波动方程变得生动形象。而且,书中还用了很多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仅是示意图,更是充满了信息量,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物理过程。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讲解过程中,还引用了很多历史上著名的物理学家们的思想和研究成果,这让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人文气息。比如,他会讲到惠更斯和牛顿在光的本质问题上的争论,让我看到了科学发展的曲折和魅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优雅,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反而让人受益匪浅。我还会经常翻到书的最后部分,看看那些附录,里面有一些关于前沿物理学的介绍,虽然有些还在我的理解范围之外,但已经让我对物理学的未来充满了憧憬。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本让我重新发现物理学魅力的“指南”。

评分

坦白说,我曾经认为物理学是一门与我“绝缘”的学科,《大学基础物理学(第3版)下》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打破了我对物理学的刻板印象。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它在豆瓣上的评分很高,并且有很多读者对它赞不绝口。拿到书后,我发现作者的写作风格真的非常独特。他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那些深奥的物理概念娓娓道来,就像在跟一个老朋友聊天一样。我尤其喜欢他在讲解关于力学和能量的部分,他会将一些看似复杂的物理定律,分解成一个个小故事,讲述它们是如何被发现的,这让我觉得物理学充满了人性的光辉。而且,书中提供的例题也非常有代表性,不仅仅是简单的计算,更注重对解题思路的引导,让我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最欣赏的一点是,作者在讲解过程中,还会穿插一些关于物理学发展史的趣闻轶事,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如何诞生的,这让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趣味性和启发性。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优美,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让人欲罢不能。我还会经常翻到书的扉页,看看作者的简介,感觉他是一位充满智慧和热情的物理学家。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本让我重新认识物理学的“启蒙书”,它让我看到了物理学的美丽和力量。

评分

说实话,起初我对于《大学基础物理学(第3版)下》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毕竟“基础物理”这个词在我印象中总是和“枯燥”、“难懂”划上等号。然而,当我真正开始研读这本书时,我被它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逻辑结构设计得非常精妙,层层递进,每一个章节的内容都像是为下一章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感到迷茫。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对于概念的阐释方式,他不会直接抛出复杂的数学公式,而是先从直观的物理现象入手,引导读者去思考,去发现其中的规律。比如在讲到热力学时,我一直对熵的概念感到困惑,但在书中,通过对大量生活实例的分析,比如一杯咖啡的冷却过程,房间的混乱程度,让我对熵有了全新的理解,不再是那个抽象的、令人望而生畏的词汇。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又不失生动,既保证了科学的准确性,又不会让读者感到疲惫。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能量守恒的讲解,作者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转换,从宏观的宇宙天体运动到微观的粒子相互作用,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阐述,让我深刻体会到能量在宇宙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书中提供的练习题也很有代表性,涵盖了各种题型,而且难度梯度设置合理,既能巩固基础,又能挑战自我。每次完成一套练习题,我都会有一种成就感,感觉自己又掌握了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本书绝对是我大学期间遇到的最值得推荐的物理教材之一,它不仅传授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分

老实说,我曾经觉得物理学是一门“高高在上”的学科,遥不可及,《大学基础物理学(第3版)下》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彻底打破了这种偏见。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它在物理学界有着极高的声誉,被誉为“经典之作”。当我拿到书后,我发现作者的功力确实非同一般。他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和阐释,既深刻又独到,而且用一种非常清晰的逻辑,将那些复杂的理论层层剖析。我特别喜欢他在讲解关于电磁学部分的章节,他从最基础的电荷和力的概念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电场、磁场,再到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每一步都衔接得天衣无缝,让我能够系统地理解整个体系。而且,书中提供的例题分析也非常详尽,从题目审题到解题思路的构建,再到最终的计算,每一个步骤都解释得非常到位,让我能够真正地掌握解题技巧,而不是死记硬背。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讲解过程中,还会穿插一些关于物理学发展史的思考,比如他对牛顿力学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比较,让我看到了科学理论是如何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精炼,用词准确,但又不失温度,读起来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物理学的热爱。我还会经常翻到书的封底,看看那些推荐的书目,它们就像是通往更广阔学术世界的“星图”,指引着我继续探索。这本书,绝对是我大学生涯中最值得珍藏的一本物理学著作,它让我看到了物理学的严谨与优美,也激发了我对科学研究的无限热情。

评分

当我拿到《大学基础物理学(第3版)下》这本书的时候,我脑海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下有得学了!”。作为一名对物理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既能系统讲解基础知识,又能让我感受到物理之美的书籍。而这本《大学基础物理学(第3版)下》,恰恰满足了我的所有期望。作者在内容编排上非常用心,从最基本的概念讲起,循序渐进,逻辑严谨,让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感到突兀。我特别欣赏他对电场和磁场部分的讲解,他通过大量的实例,比如静电现象、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让我能够将抽象的理论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而且,书中还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将复杂的概念形象化,比如用“电荷的海洋”来描述导体中的自由电子,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电磁波的章节,作者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电磁波的传播,让我仿佛看到了无线电信号穿越时空,连接世界的奇妙景象。这本书的排版也非常精美,大量的图表清晰易懂,配色也恰到好处,让阅读体验非常舒适。我还会经常翻到书的最后一页,看看那些参考文献,它们就像是通往更广阔学术海洋的航标,指引着我继续探索。这本书,真的是我大学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本物理学百科全书,它不仅让我掌握了扎实的物理基础,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爱上了物理学这个迷人的学科。

评分

我拿到《大学基础物理学(第3版)下》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厚重”和“专业”。作为一名理工科学生,物理是绕不开的学科,而这本书,正是我们课程的指定教材。说实话,刚开始翻开时,我确实有点压力,毕竟物理学涉及的公式和概念都比较抽象。但是,随着我一点点地深入阅读,我发现作者的功力深厚。他对于每一个概念的解释都力求精准,并且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让我能够从多方面去理解。我尤其喜欢他在讲解关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时,那种严谨的逻辑推理过程,从基础的定义到复杂的推导,每一步都清晰明了,让我能够跟上他的思路。而且,书中提供的习题设计得非常巧妙,不仅能够检验我们对基础概念的掌握程度,更能锻炼我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经常会在做完一套习题后,反思自己的解题思路,看看有没有更优化的方法。这本书的插图也很赞,虽然不像科普读物那样花哨,但每一个都经过精心设计,能够准确地反映物理原理。我还会经常回头去看那些插图,它们就像是物理世界的“说明书”,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那些抽象的理论。我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用来考试的,更是让我对物理学产生了由衷的敬意。我开始意识到,物理学不仅仅是枯燥的数字和公式,更是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深刻探索。这本书,无疑是我大学生涯中受益匪浅的一本教材。

评分

老实说,我曾经对物理学有过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大学基础物理学(第3版)下》这本书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我是在朋友的推荐下入手这本书的,一开始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但当我翻开它,就被作者的写作风格深深吸引了。他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那些原本看起来令人望而生畏的物理概念,变得生动有趣。比如,在讲解动量守恒时,他用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比如台球的碰撞,过山车在轨道上的运动,让我觉得这些理论知识离我如此之近。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小故事,讲述了物理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探索这些定律的,这让整个学习过程更加充满了人文色彩。我最喜欢的一点是,作者在讲解每个概念时,都会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是什么”。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我真正地理解了物理学的精髓,而不是死记硬背。我还会经常翻到书的后面,看看那些拓展阅读的部分,里面有一些关于天体物理和宇宙学的有趣知识,虽然有些还在我的理解范围之外,但已经让我对宇宙的浩瀚和神秘充满了好奇。这本书,真的是我大学生活中遇到的最棒的物理学入门读物,它不仅教会了我知识,更重要的是点燃了我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评分

不知道是不是正品,反正包装很不满意,都压折了。没有缺页的情况。

评分

满意。。。。

评分

不知道是不是正品,反正包装很不满意,都压折了。没有缺页的情况。

评分

不知道是不是正品,反正包装很不满意,都压折了。没有缺页的情况。

评分

不知道是不是正品,反正包装很不满意,都压折了。没有缺页的情况。

评分

正版书籍,永远支持!

评分

真的非常实用,非常好。

评分

满意。。。。

评分

书质量不错,是正版,支持京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