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20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Code For Design Of Nursery And Kindergarten Building]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20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Code For Design Of Nursery And Kindergarten Building]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编
图书标签:
  • 托儿所
  • 幼儿园
  • 建筑设计
  • 规范
  • JGJ39-2016
  • 国家标准
  • 儿童建筑
  • 教育建筑
  • 安全设计
  • 无障碍设计
  • 建筑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1511228853
版次:1
商品编码:1205150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外文名称:Code For Design Of Nursery And Kindergarten Building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9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20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地和总平面;4.建筑设计;5.室内环境;6.建筑设备。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了“术语”、“室内环境”的有关技术内容及规定;2.增加了“安全保障”、“环保”、“节能”方面的相关规定;3.取消了“防火与疏散”、“建筑构造”等章节,将其内容移至相关章节。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

3 基地和总平面
3.1 基地
3.2 总平面

4 建筑设计
4.1 一般规定
4.2 托儿所生活用房
4.3 幼儿园生活用房
4.4 服务管理用房
4.5 供应用房

5 室内环境
5.1 采光
5.2 隔声、噪声控制
5.3 空气质量

6 建筑设备
6.1 给水排水
6.2 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6.3 建筑电气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JGJ39-2016) 一、 概述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JGJ39-2016)》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国家标准,旨在为托儿所、幼儿园的建设提供科学、规范的设计依据,确保儿童身心健康、安全、舒适地成长和发展。本规范涵盖了托儿所、幼儿园选址、总平面布置、建筑设计、室内外环境、消防、无障碍设计等多个方面,是指导相关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和管理的重要技术文件。 二、 核心设计理念与原则 本规范的核心设计理念是以儿童为本,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及行为习惯,创造安全、健康、适宜、富有启发性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其主要设计原则包括: 安全性: 这是托幼建筑设计的首要原则。规范强调从建筑结构、材料选择、设备配置到室内外环境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最大程度地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儿童的人身安全。 健康性: 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包括采光、通风、隔声、温湿度控制、饮用水卫生、污染物控制等方面,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室内外环境,预防疾病。 适宜性: 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身心特点,提供适宜的活动空间、家具尺寸、操作高度等,满足儿童的学习、游戏、睡眠、进食等基本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 趣味性与启发性: 鼓励设计具有教育意义和趣味性的空间,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探索精神,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独立性。 经济性与可持续性: 在满足各项标准的前提下,鼓励采用经济、环保、耐用的材料和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无障碍性: 遵循无障碍设计理念,确保所有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都能安全、便捷地使用托幼建筑设施。 三、 主要内容详解 1. 选址与总平面布置 选址要求: 规范对托幼建筑的选址提出了严格要求,应远离主要交通干道、铁路、机场、工厂、垃圾场等噪声、污染源,选择地势较高、排水通畅、空气新鲜、环境安静的区域。同时,应考虑周边配套设施的可达性,如医疗、文化等。 总平面布置: 功能分区: 合理划分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行政管理区、后勤服务区等,并明确各区域之间的联系与隔离。 日照与通风: 保证主要教学、活动空间有充足的日照和良好的自然通风,避免西晒。 户外活动场地: 充足且安全的户外活动场地是托幼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要求户外活动场地应满足儿童活动需求,包括不同年龄段的活动器械、沙坑、种植区、游戏场地等。场地应有良好的排水,并设置安全围护。 交通组织: 明确人车分流,设置方便的家长接送区,避免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 绿化: 鼓励绿化设计,营造优美的环境,提供儿童接触自然的场所。 2. 建筑设计 建筑层数与高度: 规范规定了托幼建筑的层数限制,通常为多层建筑,以方便管理和疏散,并规定了建筑高度的限制,以保障日照和通风。 房间类型与面积: 班级活动室: 是核心空间,要求有足够的面积满足儿童活动、游戏、学习、用餐等需求,并考虑儿童数量。 睡眠室: 要求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床铺之间留有足够的间距。 用(餐)室: 独立设置或与活动室合并,要求有良好的通风、采光和易清洁的地面。 卫生间: 数量充足,便于儿童使用,配备儿童专用设施,如低矮的洗手盆、小便器、马桶等,并注意通风和防滑。 游戏室/活动室: 为室内集体活动提供空间,面积要求满足活动需求。 盥洗室: 方便儿童洗手、洗脸。 保健室: 用于儿童健康观察和处理,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 其他辅助用房: 如配餐室、消毒室、值班室、教职工办公室、会议室等。 室内空间要素: 净高: 规定了不同房间的最小净高要求,确保空间舒适。 门窗: 门的设计应方便儿童进出,避免夹伤;窗户应有安全防护措施,高度适中,便于儿童眺望,并保证采光和通风。 地面: 室内地面材料应防滑、耐磨、易清洁、无毒,并具有一定的弹性。 墙面与天花: 墙面应平整、易擦洗,色彩柔和,局部可采用吸引儿童的装饰。 楼梯: 楼梯踏步高度、宽度、扶手高度等均需符合儿童使用特点,设置防滑措施。 走道: 宽敞明亮,便于儿童通行。 3. 室内外环境设计 采光与照明: 自然采光: 强调利用自然光,要求主要活动房间有良好的朝向和充足的窗地面积比,避免眩光。 人工照明: 室内照明应满足不同活动的需求,亮度适中,无频闪,光源安全,且不产生眩光。 通风与空气质量: 自然通风: 鼓励通过合理设计窗户、通风井等实现自然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机械通风: 在自然通风不足的情况下,应设置机械通风设备。 空气质量: 严格控制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如甲醛、苯等,确保儿童健康。 隔声: 建筑构件和房间之间应有良好的隔声措施,减少噪音干扰,保证儿童的睡眠和学习不受影响。 温湿度控制: 规范对室内温湿度提出了要求,保证儿童在四季都能获得舒适的环境。 色彩与装饰: 鼓励运用柔和、明亮、富有童趣的色彩,通过装饰画、主题墙等营造温馨、活泼的氛围,但要避免过于刺眼和杂乱。 家具与设施: 家具、玩具、设备等应尺寸适宜、材料安全、无尖锐边角,并符合人体工程学,方便儿童独立使用。 4. 消防安全设计 建筑防火: 规定了建筑的耐火等级、防火分区、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要求,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疏散。 消防设施: 要求配备符合标准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并定期检查维护。 疏散设计: 明确疏散通道的宽度、长度、方向指示等,确保儿童能够快速、安全地撤离。 用电安全: 规范了电气设计要求,如插座高度、电线敷设等,防止触电事故。 5. 无障碍设计 坡道与电梯: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设置坡道或电梯,方便轮椅使用者。 无障碍卫生间: 专用无障碍卫生间,配备扶手、紧急呼叫装置等。 标识系统: 醒目的无障碍标识,方便有需要的人士识别和使用。 通道宽度: 保证主要通道和门口的宽度,方便轮椅通行。 6. 节能设计 围护结构: 鼓励采用保温隔热性能好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能耗。 门窗: 选用节能型门窗,减少热量损失。 照明节能: 采用高效节能照明设备。 自然通风与采光: 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依赖。 四、 适用范围与实施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托儿所、幼儿园的建筑工程设计。现有托儿所、幼儿园进行改建、扩建时,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本规范的实施,对于提升我国托幼机构的建设水平,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五、 总结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JGJ39-2016)》是一部系统、全面、科学的设计指导性文件。它将儿童的生理、心理需求置于核心地位,从宏观的选址、总图布置,到微观的室内空间、材料选择,再到安全、健康、节能等方方面面,都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要求。本规范的贯彻执行,将为我国的下一代提供更加安全、健康、适宜、富有教育意义的成长环境,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尝试将这本书作为我最近一个幼儿园扩建项目的参考资料,结果发现它在处理现有场地改造和历史建筑适应性利用方面几乎是空白。现有的规范似乎完全是基于新建项目来制定的,对于如何巧妙地将新建筑元素与现有结构融合,如何处理在改造过程中遇到的原结构限制,以及如何在不破坏现有场地生态的前提下增加功能区域,这本书里找不到任何有效的指导性意见。我本来希望能找到一些关于空间流线优化,特别是在疫情后对人流动线进行隔离和疏导的建议,但这些前瞻性的内容完全缺失。更令人沮丧的是,很多条文的措辞都非常保守和僵化,让人感觉设计团队似乎被一层无形的枷锁束缚住了,无法大胆地去尝试一些更具实验性的、更符合未来教育趋势的空间解决方案。如果你指望通过它来获得突破性的设计思维,那恐怕要大失所望了;它顶多能确保你的设计“不犯错”,但绝不可能让你做出“出彩”的作品。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和专业术语的运用,对于那些初入行业或者非建筑专业背景的幼教机构管理者来说,简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它假设读者已经对建筑设计和相关标准有着非常扎实的背景知识,使得许多关键概念的解释显得过于简略,需要读者自行去查阅大量的背景资料才能理解规范背后的真正意图。例如,关于设备用房的噪音控制标准,只是给了一个分贝数值,但没有详细说明在实际施工中,如何通过隔音材料、减震垫和设备布局来实现这一目标。我希望规范能够起到桥梁作用,连接理论与实践,清晰地阐明“为什么”需要这些规定,以及“如何”才能高效地达成这些要求。遗憾的是,它更像是一份仅供内部交流的专业辞典,读起来枯燥乏味,缺乏必要的图示和案例来佐证其论点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使得学习过程变得异常低效和痛苦。

评分

说实话,我对着这本规范的排版和逻辑感到非常不适应,它给我的感觉是,好像是把所有零散的文件和技术报告生硬地拼凑在一起,缺乏一个清晰的整体脉络。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幼教设施规划的专业人士,我更关注的是如何将“以儿童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切实地融入到建筑的每一个细节中去。比如说,对于材料的选择,书中提到了防火和环保要求,但对于色彩心理学在儿童空间中的应用、低矮家具和低位开关的规范细节,却显得力度不足。我尤其希望能在其中找到关于户外活动场地设计的深度指导,比如沙坑、水景以及攀爬设施的安全距离和维护标准,这些直接关系到儿童的日常安全和发展。这本书的重点似乎完全偏向于结构安全和消防通道的硬性指标,而对那些能够激发儿童好奇心、促进感官发展的“软性”空间要素关注不够。翻阅起来就像是在走钢丝,每走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地对照条文,完全丧失了设计应有的灵活性和创造力。它更像是一份给审批部门看的清单,而不是给设计师用的灵感源泉。

评分

这本所谓的“规范”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我本来是抱着学习和参考最新行业标准的期望来翻阅的,结果发现它更像是一本晦涩难懂的理论堆砌。我手里拿着2016年的版本,希望能找到一些与时俱进的设计思路,比如如何更好地整合自然光照和通风系统,或者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进行更细致的功能分区指导。然而,里面充斥着大量的技术参数和条文引用,阅读体验极差,根本不像是一本指导实际工程操作的实用手册。你得不停地在章节间来回翻找,才能勉强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概念,而且很多描述都过于笼统,根本无法指导设计师在具体落地时如何取舍和优化。比如,关于活动空间与安静学习区域的比例划分,书中只是给了一个大致的范围,但对于现代教育理念中强调的弹性空间和可变性设计,几乎没有深入探讨。我期待的是能看到一些优秀案例的图解分析,或者至少是一些标准化的平面布局参考,这样能帮助我们快速理解规范的意图,而不是对着一堆冰冷的数字和文字感到无从下手。这本书的结构和叙事方式完全没有考虑读者的学习曲线,读完后,我依然对如何在新项目中平衡安全、功能与美观感到迷茫。

评分

我花了大量时间试图在这本规范中找到关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方面的具体指导,毕竟现在倡导低碳环保是社会的主流方向。虽然在总则部分可能零星提到一些原则性要求,但对于如何具体落实到幼儿园建筑的能源效率、雨水收集系统、可再生材料的使用比例,或者如何设计一个能有效利用被动式节能策略的教学楼,书中几乎没有可操作的细则。我期待看到的是,规范能引导行业向更环保的方向发展,比如对零能耗或近零能耗幼儿园的设计提出鼓励性的指标或示范要求。但翻完后,感觉它还停留在上一个时代的建筑标准上,主要关注点依然是基本的结构强度和防火安全,而对于未来建筑应承担的生态责任,则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总而言之,它是一部合格的“保底”手册,但绝对称不上是一本能指导未来方向的“前沿”指南。

评分

很不错,到货到,质量好,速度也很快,服务很好。

评分

是正品,没毛病

评分

规范是正品。

评分

正好用到,凑单买的正版

评分

适合初级者

评分

挺好的,五一送货也很快

评分

书看着像正版的。买了慢慢学习吧

评分

真的

评分

是正品,没毛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