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软件(PKPM)应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

建筑结构设计软件(PKPM)应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厉见芬,李青松 编
图书标签:
  • PKPM
  • 结构设计
  • 土木工程
  • 应用型人才
  • 高等教育
  • 教材
  • 建筑结构
  • 软件应用
  • 计算机辅助设计
  • 工程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199273
版次:1
商品编码:1205356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3
字数:52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建筑结构设计软件(PKPM)应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结合土建行业新规范、规程,讲述新版(2010版)PKPM结构设计系列软件的工程应用。共分8章,内容包括:软件简介、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的PMCAD建模过程、SATWE分析计算以及梁板柱墙的施工图绘制、钢筋混凝土排架厂房设计、STS门式刚架轻钢厂房、钢框架结构设计、JCCAD基础设计与施T图绘制等。书末附4套引用的工程实例施工图。各章还列出了学习要点、学习目标以及本章小结,便于对重点内容的掌握。
  《建筑结构设计软件(PKPM)应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除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教学用书外,也可供其他相关专业的本专科学生使用,另外还可供工程设计人员以及软件初学者学习参考。

目录

第1章 PKPM系列软件简介
本章要点及学习目标
1.1 PKPM系列软件的基本组成
1.1.1 PMCAD模块
1.1.2 SATWE模块
1.1.3 STS模块
1.1.4 PK模块
1.1.5 PMSAP模块
1.1.6 墙梁柱施工图模块
1.1.7 JCCAD模块
1.1.8 LTCAD模块
1.1.9 TAT模块
1.2 常用建筑结构的PKPM软件设计流程
1.2.1 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1.2.2 单层工业厂房
1.2.3 钢结构
本章小结

第2章 PMCAD——结构平面CAD软件
本章要点及学习目标
2.1 PMCAD的文件管理
2.1.1 创建新的工程文件
2.1.2 打开已有的工程文件
2.2 轴线输入与网格生成
2.2.1 轴线输入
2.2.2 网格生成
2.2.3 楼层定义
2.2.4 荷载输入
2.2.5 楼层组装与设计参数选择
2.3 实例练习
2.3.1 工程概况
2.3.2 建立工程文件
2.3.3 绘制轴网
2.3.4 墙、柱、梁布置
2.3.5 楼板布置
2.3.6 楼面荷载布置
2.3.7 粱间荷载布置
2.3.8 换标准层
2.3.9 楼层组装
2.4 平面荷载显示校核
2.5 板平法施工图绘制
2.5.1 绘图参数设定
2.5.2 现浇楼板计算
2.5.3 预制楼板绘图
2.5.4 绘制楼板施工图
2.5.5 工程案例
本章小结

第3章 SATWE——多高层建筑结构有限元分析
本章要点及学习目标
3.1 SATWE前处理——接PM生成SATWE数据
3.1.1 计算控制参数设置
3.1.2 特殊构件补充定义
3.1.3 多塔结构补充定义
3.1.4 生成SATWE数据文件及数据检查
3.1.5 修改构件计算长度系数
3.2 SATWE结构内力和配筋计算
3.3 SATWE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显示
3.3.1 图形文件输出
3.3.2 文本文件输出
3.4 计算控制参数的分析与调整
3.4.1 柱轴压比
3.4.2 刚度比分析
3.4.3 剪重比分析
3.4.4 刚重比分析
3.4.5 位移角与位移比分析
3.4.6 周期比分析
3.4.7 有效质量系数分析
3.4.8 超配筋信息
3.5 结构设计电算计算书的内容
3.5.1 文本信息
3.5.2 图形信息
3.6 SATWE空间分析软件应用实例
3.6.1 接PM生成SATWE数据
3.6.2 结构内力配筋计算
3.6.3 SATWE计算结果分析与调整
本章小结

第4章 钢筋混凝土梁、柱、剪力墙施工图设计
本章要点及学习目标
4.1 梁平法施工图
4.1.1 进入梁平法施工图设计
4.1.2 粱平法施工图参数设置
4.1.3 粱挠度图
4.1.4 梁裂缝图
4.1.5 工程案例
4.2 柱施工图设计
4.2.1 进人柱施工图设计
4.2.2 柱设计参数设置
4.2.3 柱归并
4.2.4 柱配筋面积图
42.5 柱施工图生成
4.2.6 柱施工图编辑
4.2.7 工程案例
4.3 墙施工图设计
4.3.1 打开剪力墙图
4.3.2 读取剪力墙钢筋
4.3.3 编辑剪力墙钢筋
4.3.4 查询剪力墙配筋面积
4.3.5 剪力墙平面图
4.3.6 工程案例
本章小结

第5章 钢筋混凝土排架厂房设计——PK软件的使用
本章要点及学习目标
5.1 采用人机交互方式进行PK建模
5.1.1 PK的启动
5.1.2 PK主菜单
5.1.3 参数输入
5.1.4 网格生成
5.1.5 梁、柱布置
5.2 荷载输入及内力分析
5.2.1 恒载输入
5.2.2 活载输入
5.2.3 左风输入
5.2.4 右风输入
5.2.5 吊车荷载
5.2.6 补充数据
5.2.7 底框数据
5.2.8 计算简图
5.2.9 内力分析
5.3 排架柱的截面及配筋设计
5.3.1 吊装验算
5.3.2 修改牛腿
5.3.3 修改钢筋
5.3.4 施工图
5.4 钢筋混凝土排架厂房设计实例
本章小结

第6章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设计
本章要点及学习目标
6.1 门式刚架二维设计
6.1.1 二维模型及荷载输入
6.1.2 二维计算结果分析与调整
6.1.3 节点设计与施工图绘制
6.2 檩条与墙梁计算与施工图
6.2.1 简支檩条设计
6.2.2 连续檩条设计
6.2.3 简支墙梁设计
6.2.4 连续墙梁设计
6.3 抗风柱计算与施工图
6.4 吊车梁设计
6.4.1 功能和适用范围
6.4.2 吊车梁计算
6.4.3 吊车梁施工图
6.5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施工图实例
本章小结

第7章 钢框架结构设计
本章要点及学习目标
7.1 钢框架三维模型建立与计算
7.1.1 三维模型及荷载输入
7.1.2 结构整体分析与构件验算
7.1.3 组合楼盖设计
7.1.4 组合楼盖施工图实例
7.2 全楼节点设计
7.2.1 设计参数定义
7.2.2 梁柱连接节点设计
7.2.3 梁梁连接节点设计
7.2.4 柱脚设计
7.3 钢框架结构施工图实例
本章小结

第8章 JCCAD——基础设计
本章要点及学习目标
8.1 JCCAD简述
8.1.1 JCCAD软件菜单功能介绍
8.1.2 JCCAD的操作步骤
8.2 地质资料输入
8.2.1 地质资料
8.2.2 菜单功能介绍
8.2.3 工程实例
8.3 基础人机交互输入
8.3.1 地质资料
8.3.2 参数输入
8.3.3 网格节点
8.3.4 荷载输入
8.3.5 上部构件
8.3.6 柱下独立基础
8.3.7 墙下条基
8.3.8 地基粱
8.3.9 板带
8.3.10 筏板
8.3.11 承台桩
8.3.12非承台桩
8.3.13导入桩位
8.3.14重心校核
8.3.15 局部承压
8.3.16 图形管理
8.3.17 工程实例——桩基布置
8.4 桩基承台计算及独立基础沉降计算
8.5 桩筏及筏板有限元计算
8.6 防水板抗浮计算
8.7 基础施工图
8.7.1 基础平面图
8.7.2 基础梁平法施工图
8.7.3 基础详图
8.7.4 筏板基础配筋施工图
8.7.5 工程实例——绘制基础施工图
8.8 工程实例——某框剪结构青年教工宿舍基础设计
本章小结
附录Ⅰ 常用材料强度表
附录Ⅱ 常用材料和构件的自重
附录Ⅲ 常用楼面和屋面活荷载取值
附录Ⅳ 雪荷载标准值及基本雪压
附录Ⅴ 吊车荷载
附录Ⅵ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和钢结构房屋的抗震等级
附录Ⅶ 各类房屋弹性和弹塑性层问位移角限值
附录Ⅷ 工程实例1——某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青年教工窗舍施工图
附录Ⅸ 工程实例2——某钢筋混凝士排架结构厂房施工图
附录Ⅹ 工程实例3——某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厂房施工图
附录Ⅺ 工程实例4——某钢框架结构办公楼施工图
参考文献
《建筑结构设计软件(PKPM)应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图书简介 一、 课程定位与教材主旨 本书是为适应新时代土木工程技术发展趋势,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熟练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编写的规划教材。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工程计算软件在土木工程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PKPM(Pratskoye Konstruirovaniye i Proyektirovaniye Metallokonstruktsiy,俄罗斯结构设计与计算所)系列软件以其功能强大、应用广泛,已成为我国建筑结构设计领域的主流软件之一。 本书紧密围绕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聚焦于PKPM系列软件在实际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PKPM软件的核心功能、基本操作流程以及在各类建筑结构设计项目中的应用技巧。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缩短从校园到职场的学习过渡期,为未来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工程咨询、项目管理等工作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 本书并非对PKPM软件功能的简单罗列,而是将其置于土木工程学科的理论框架下,强调“以用促学,学以致用”。教材内容力求贴近实际工程项目需求,从基础的建模、荷载计算、结构分析,到复杂的抗震设计、风荷载设计、构件详图绘制,乃至多层砌体、框架、剪力墙、钢结构等多种结构体系的设计实践,都进行了系统性的讲解和案例分析。 二、 适用对象 本书主要面向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时,对于在职的土木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技术员等,如果希望快速掌握或提升PKPM软件的应用技能,本书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三、 内容体系与特色 本书的内容设计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力求体系完整、逻辑清晰。内容涵盖了PKPM软件在建筑结构设计全过程的应用,具体包括: 第一部分:PKPM软件基础与入门 绪论: 介绍PKPM软件的发展历程、在中国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地位、以及掌握PKPM软件对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性。阐述本书的编写思路、内容框架和学习方法。 PKPM软件概述: 介绍PKPM系列软件的构成,如CAD、SATWE、EETABS、PMSAP、TJAD等核心模块的功能和相互关系。讲解软件的安装、基本界面布局、常用工具栏和快捷键。 土木工程基本概念回顾: 简要回顾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等基础理论知识,为后续软件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PKPM软件核心功能详解与实践 建筑方案初步建模(CAD-A): 讲解如何利用PKPM的CAD模块进行建筑平面、立面、剖面的绘制,包括轴线布置、墙体、楼板、柱、梁、洞口等构件的绘制。重点强调建模的规范性和精度要求,以及与后续结构计算模型的关联。 结构荷载的定义与施加: 详细讲解在PKPM中如何输入和定义各种荷载,包括恒荷载、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地震作用等。重点讲解不同荷载类型对应的规范条文和在软件中的具体参数设置。 结构模型的建立与编辑(SATWE/EETABS): 讲解如何由CAD模型自动生成有限元计算模型,或直接在EETABS等模块中进行结构的建模。重点介绍节点、杆件、板单元的创建与属性定义,以及结构边界条件的处理。 结构分析与计算: 详细讲解PKPM在结构分析中的各种选项和参数设置,如整体稳定分析、模态分析、静力分析、动力分析等。重点阐述如何解读和理解分析结果,包括位移、内力、应力分布等。 第三部分:各类结构体系的PKPM设计实例 多层砌体结构设计: 讲解基于PKPM进行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设计,包括荷载计算、墙体配筋设计、构造措施等。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独立基础与联合基础设计: 讲解如何利用PKPM的GGT、FJ软件进行独立基础和联合基础的计算与配筋。 柱、梁、板的设计与配筋: 详细讲解如何在SATWE/EETABS中进行框架结构的建模、分析,以及柱、梁、板的内力计算和配筋设计。重点讲解不同配筋方式的选取原则。 楼梯结构设计: 讲解PKPM中楼梯构件的设计与配筋。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 讲解剪力墙结构的建模、荷载传递机制,以及剪力墙、连梁、楼板的计算与配筋。 钢结构设计: 钢框架结构设计: 讲解钢框架结构的建模、节点连接方式,以及钢构件(柱、梁、支撑)的强度、稳定性设计。 桁架结构设计: 讲解桁架结构在PKPM中的建模与分析。 钢屋盖设计: 针对大跨度钢屋盖,讲解其建模、荷载分析与构件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综合案例): 选取一栋典型高层建筑,综合运用PKPM的各项功能,从建筑方案输入到结构分析、抗震设计、风荷载设计、直至构件的详图绘制,进行全过程的设计演示。 第四部分:PKPM软件的深化应用与工程实践 结构抗震设计: 详细讲解PKPM在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的相关设置、参数选择,以及如何根据规范要求进行抗震验算和调整。包括底部剪力法、反应谱分析、时程分析等。 风荷载与雪荷载设计: 讲解如何在PKPM中准确模拟和计算风荷载和雪荷载,并进行结构承载力和变形验算。 结构构件详图绘制(PMCAD/CAD-J): 讲解如何利用PKPM的绘图模块,根据结构分析结果自动生成结构构件的配筋图、节点详图、材料明细表等。强调图纸的规范性和可读性。 PKPM与其他软件的接口与集成: 介绍PKPM与其他BIM软件(如Revit)、施工管理软件等的数据交换与集成应用,展示其在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潜力。 工程实践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总结PKPM软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模型错误、计算结果异常、不符合规范要求等,并提供详细的排查思路和解决方案。 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简要介绍PKPM软件在云计算、BIM技术、智能化设计等方面的最新发展,展望未来土木工程设计软件的应用前景。 四、 教材特色 1. “应用型”导向: 本书紧密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强调“从工程实际出发,用软件解决工程问题”的教学理念。内容设计围绕实际工程项目展开,力求让学生在掌握软件的同时,理解其背后蕴含的工程原理和设计方法。 2. 理论与实践并重: 在讲解软件操作的同时,穿插相关的结构设计理论知识,使学生在“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通过大量图文并茂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软件的计算逻辑和设计依据。 3. 循序渐进,体系完整: 从基础操作到复杂案例,内容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涵盖了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类型和关键环节,力求为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PKPM软件应用知识体系。 4. 操作性强,指导性高: 教材的语言力求简洁明了,操作步骤清晰具体,配以大量的截图和图示,方便学生自学和对照操作。 5. 紧跟规范与技术前沿: 教材内容依据最新的国家相关设计规范编写,并关注PKPM软件以及土木工程设计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保证内容的先进性和前沿性。 6. 贴近教学需求: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了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的需求,可作为“结构设计软件应用”、“PKPM应用技术”、“土木工程CAD”等课程的理想教材。 五、 学习建议 为了更好地掌握本书内容,建议学习者: 课前预习: 熟悉相关理论知识,了解PKPM软件的基本概念。 动手实践: 务必在计算机上安装PKPM软件,并对照教材内容,亲手进行每一个操作练习。 多做案例: 积极完成教材中的案例分析和课后习题,尝试解决不同的工程问题。 查阅资料: 遇到疑问时,勤于查阅PKPM软件的帮助文档、相关规范以及网络资源。 交流讨论: 与同学、老师积极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解题思路。 关注更新: PKPM软件版本不断更新,建议关注软件的最新版本,学习其新增功能。 结语 掌握PKPM软件的应用是当前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备的核心技能之一。本书的出版,旨在为广大学子提供一套系统、实用、权威的学习资源,助力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成为一名优秀的、具备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土木工程技术人才。我们坚信,通过本书的学习,您将能够自信地运用PKPM软件,从容应对各类建筑结构设计挑战。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的出版,对于国内土木工程教育领域来说,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贡献。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下,我们面临的一个普遍挑战是如何将理论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尤其是在建筑结构设计这样一个高度依赖专业软件的领域。PKPM作为行业的标杆软件,它的应用能力是衡量一个土木工程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指标。然而,很多高校的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以理论为主,软件实践部分相对薄弱的阶段,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软件操作,甚至因为不熟练而影响工作效率。这本书,恰恰瞄准了这一痛点。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软件使用手册,更是一本融合了理论、实践与工程经验的教材。书中对PKPM的各项功能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并且将每一个功能都置于具体的工程设计流程中进行讲解,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软件操作背后的设计逻辑和工程意义。我个人特别欣赏书中对于结构荷载的选取、荷载组合的生成、结构的动力分析以及构件的详尽设计等方面的深入讲解,这些内容不仅涵盖了PKPM的核心功能,更重要的是,它们与实际工程中的设计要求紧密相连。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PKPM的理解从“知道怎么用”提升到了“理解为什么这么用”,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在校学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进步。它帮助我建立起了更加科学、系统化的软件应用思维,也让我对未来从事土木工程设计工作充满了信心。

评分

作为一名即将步入工作岗位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我深切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鸿沟。学校里教授的规范和理论,虽然是根基,但如何在实际工程中将它们落地,尤其是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建筑项目和高度智能化的设计软件时,常常让我感到力不从心。PKPM,作为国内结构设计领域的“老大哥”,它的操作熟练度几乎成为了衡量一个土木工程师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然而,市面上很多关于PKPM的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操作步骤零散,缺乏系统性的指导。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软件操作指南,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带着我一步步走进真实的工程设计场景。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并非简单地堆砌软件的各种功能,而是将每一个功能模块都紧密地联系到具体的工程设计环节,例如,在讲解梁、板、柱等构件的设计时,书中不仅展示了如何在PKPM中绘制和定义这些构件,更重要的是,它阐述了在实际工程中,这些构件的尺寸、配筋等参数是如何根据荷载、材料属性以及规范要求确定的。这种将软件操作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叙述方式,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软件设计的背后逻辑,而不仅仅是机械地输入数据。书中对于如何设置荷载工况、如何进行结构分析、如何解读分析结果,以及如何根据验算结果调整设计方案,都有着非常清晰且详细的阐述。这些内容,对于我这样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它能够帮助我更快地适应实际工作环境,提升工作效率,避免不必要的错误,让我能够更有底气地迎接未来的职业挑战,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应用型的土木工程师。

评分

我是一名对建筑结构设计充满好奇的在校学生,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想要真正理解一栋建筑的稳固与安全,除了扎实的理论功底,更离不开强大的设计工具。PKPM,作为国内结构设计领域的领军软件,我一直渴望能够深入掌握它。然而,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我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学校的课程虽然有涉及,但讲解得比较零散,而且很多操作步骤我只能是机械地模仿,并不理解背后的原理。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带着我一步步探索PKPM的奥秘。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将复杂的软件功能拆解成一个个易于理解的模块,并结合大量的实例进行讲解。比如,在讲解梁、板、柱等基本构件的建模和设计时,书中不仅展示了如何在PKPM中绘制和定义这些构件,更重要的是,它解释了这些构件的尺寸、配筋等参数是如何根据实际工程中的荷载、材料特性以及设计规范来确定的。这种将软件操作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PKPM在实际工程设计中的应用逻辑。此外,书中对于结构荷载的选取、荷载组合的生成,以及结构动力分析等内容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这些都是在实际项目中非常重要且容易出错的环节。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感觉自己对PKPM的掌握程度有了质的提升,不再是停留在表面的操作,而是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其内在逻辑,并将其灵活应用于实际的设计工作中,这让我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充满了信心。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们这些“苦研”PKPM的学生量身定做的!我是一名大三学生,现在开始接触一些实际的工程项目,但每次一提到PKPM,心里就有点打怵。学校里的教学,虽然讲了基础理论,但软件应用方面,往往是老师在上面演示几下,然后让我们自己去摸索。结果可想而知,我们这些学生,要么是复制粘贴老师的操作,要么就是在网上找各种零散的教程,学得一知半解,遇到点问题就卡壳。这本书的出现,就像及时雨一样。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点鼠标,怎么输数据,更重要的是,它渗透了PKPM在实际工程设计中的应用逻辑和设计思路。比如说,在讲到结构荷载的施加和组合时,书中不仅仅列举了各种荷载的类型,还详细解释了为什么需要进行这些荷载组合,不同的组合方式会对结构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在PKPM中如何准确地定义和应用这些荷载组合。这让我不再是对着软件里的选项一头雾水,而是能够理解每一个操作背后的意义。书中的案例设计也非常贴合实际工程,很多我在学校里或者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清晰的解答。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一些疑难杂症时的讲解,比如如何处理不规则的楼板、如何进行高层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分析等等,这些都是我在其他地方很难找到如此系统和详细讲解的内容。这本书让我明白,PKPM不仅仅是一个计算工具,它更是一个辅助工程师进行科学决策、优化设计方案的智能平台,而这本书,就是教会我们如何充分发挥这个平台的价值。

评分

我个人一直觉得,土木工程这门学科,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它能够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建筑奇迹。然而,要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这些奇迹,离不开强大的工具——建筑结构设计软件。PKPM,作为国内最普及、最权威的结构设计软件之一,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一直对如何高效、准确地运用PKPM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充满渴望,但往往在自学过程中,面对浩如烟海的菜单和选项,以及那些看似简单却深藏玄机的操作流程,常常感到无从下手,甚至心生退意。传统的书籍,要么过于侧重理论,要么就只是简单的软件操作手册,缺乏对设计思路和工程实践的深度融合。而这本书,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并非简单地罗列PKPM的各个功能,而是将软件的应用置于整个建筑结构设计流程中进行阐述。从项目初期的建模思路,到荷载的赋予与组合,再到结构的分析与计算,最后到构件的详细设计与验算,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并辅以大量的图文并茂的示例。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那些常见的设计难点和易错点都有所提及,并给出了清晰的规避方法。例如,在进行基础设计时,如何处理复杂的地质条件,如何选择最优的基础形式,如何通过PKPM进行精确的承载力验算和沉降计算,这些都是我在实际项目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而这本书都给出了非常实用的指导。它让我明白,PKPM不仅仅是一个计算工具,更是一个辅助我们进行科学决策、优化设计方案的强大助手。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感觉自己对PKPM的掌握程度有了质的飞跃,不再是浅尝辄止,而是能够深入理解其背后的设计逻辑,并将其灵活运用到实际的项目中,这让我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充满了信心。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最近几周的“精神食粮”!我一直对结构设计充满热情,但每次一到用PKPM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像个菜鸟,对着屏幕发呆。学校的课程虽然讲了不少理论,但实际操作起来,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没有把PKPM当成一个孤立的工具来讲解,而是将其融入到了整个建筑结构设计的流程中。从最基础的建模,到复杂的荷载计算,再到最后的构件设计和验算,书中都给出了非常详尽的指导。我特别喜欢书里那些“干货”满满的章节,比如如何进行结构整体稳定分析,如何处理特殊结构形式的设计,以及如何优化设计方案来提高经济性和安全性。这些内容,往往是在学校里很难学到的,即使在网上搜索,也很难找到如此系统和权威的解答。而且,书中的案例设计都非常贴近实际工程,很多我曾经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现成的解决方案。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设计思路的强调,它不仅仅教你如何操作软件,更重要的是让你理解为什么这么操作,以及这样做会对结构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式,让我对PKPM的应用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充满了期待。这本书让我觉得,PKPM不再是一个令人生畏的“黑箱”,而是一个可以被我们聪明地驾驭,并为我们创造价值的强大工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一次“及时雨”,它完美地解决了我们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一个核心痛点——如何有效地、系统地掌握PKPM这一关键的建筑结构设计软件。在传统的土木工程教育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技能,尤其是在面对日益复杂和智能化的设计软件时,往往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很多学生在面对PKPM时,就像是在迷宫中行走,不知道从何下手,也不知道如何深入。这本书,恰恰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地图”。它不仅仅是对PKPM各项功能的简单罗列,而是将软件的应用置于整个工程设计流程之中,从建模、荷载施加、结构分析,到构件设计、验算及出图,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并辅以大量的实际工程案例。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一些关键设计理念的阐述,比如如何根据结构类型和荷载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模型,如何进行荷载组合和荷载效应分析,以及如何根据规范和计算结果对构件进行优化设计。这些内容,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来说,是极其宝贵的知识财富。它帮助我们建立起了更加科学、系统化的软件应用思维,让我们不仅仅是“操作员”,更能成为“思考者”和“决策者”。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一次有力实践,它帮助我们缩短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为我们顺利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给像我这样的土木工程在校生和刚入行的工程师们打了一剂强心针!在学校里,我们学到的是那些扎实的基础理论,各种力学公式、规范条文,简直是堆积如山,虽然知道很重要,但真正用到实际项目里,那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无力感却时常萦绕。尤其是在面对复杂的结构模型,如何用软件去精确地表达设计意图,如何有效地进行荷载分析、内力计算、构件设计,再到最后的验算和出图,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学生们往往需要花费大量课余时间去摸索、去试错,效率低下且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而这本书,顾名思义,就是直接聚焦于PKPM这个在中国建筑结构设计领域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软件,这无疑抓住了我们最迫切的学习需求。它不是空洞的理论堆砌,而是实实在在的操作指南,将复杂的软件功能分解成一个个可执行的步骤,通过生动详实的案例,带领我们一步步熟悉PKPM的各项模块,从基础建模到高级分析,从单元设计到整体抗震,它似乎预见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每一个“卡点”,并提前准备好了解决方案。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一种有力补充和创新,它真正意义上地实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宗旨,让理论知识不再束之高阁,而是化为可操作的技能,直接服务于实际工程的设计工作。这种由“理论学习”到“软件实践”的无缝对接,不仅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更能为他们顺利过渡到实际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更加自信、更加从容地面对各种工程挑战,成为真正能够独当一面的土木工程师。

评分

这本书真的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我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算扎实,但是一到实际的软件操作,特别是PKPM,就感觉自己是个“门外汉”。学校里的课程,往往是泛泛而谈,很多重要的细节都被一带而过了,这导致我在做课程设计或者毕业设计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建模不准确、荷载施加错误、计算结果看不懂,这些都让我倍感沮丧。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金钥匙,为我打开了PKPM应用的大门。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教我如何点击菜单、输入数据,更重要的是,它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的学习框架,将PKPM的应用与实际的工程设计流程紧密结合起来。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设计思路的强调,它不是教我如何“死记硬背”软件的操作步骤,而是引导我去理解每一个步骤背后的工程意义和设计原理。例如,在讲解如何进行结构荷载的定义和组合时,书中详细阐述了各种荷载的类型、取值依据以及荷载组合的原则,并且结合PKPM的操作进行了详细的演示,这让我能够更准确、更有效地对结构施加荷载,避免了之前常犯的错误。书中对于结构分析结果的解读和构件设计的优化也进行了深入的讲解,这些内容对于我提升设计能力,做出更经济、更安全的结构设计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学会了一个软件,更是提升了我作为一名未来土木工程师的专业素养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评分

这本书真的解决了我的一个大难题。每次在做毕业设计或者课程设计的时候,虽然我知道理论知识,但是用PKPM来建模和计算的时候,总感觉自己像个新手,很多地方都卡住。尤其是遇到一些比较特殊的结构形式,比如悬挑梁、大跨度楼板,或者是不规则的柱子,在PKPM里面怎么才能准确地建模,怎么才能给它们施加正确的荷载,这些都是让我头疼的问题。以前也看过一些PKPM的书,但总感觉不是太系统,就是太偏向于基础理论,讲操作的时候又很简略,很多细节都一带而过。这本书就不一样了,它把每一个模块都讲得很透彻,而且结合了很多实际的工程案例。我记得里面有一章讲到基础设计,里面详细介绍了如何处理不同类型的地基,如何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然后又演示了如何在PKPM里进行基础的建模、配筋和验算。这对我来说太有用了,因为我的毕业设计正好涉及到比较复杂的地基处理。书里还特别强调了设计思路和验算的重要性,不仅仅是把模型建好,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软件计算出来的结果,并根据规范进行合理的判断和调整。这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让我感觉自己学到的不仅仅是软件操作技巧,更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思维方式。现在,我用PKPM做设计的时候,感觉自信多了,能够更从容地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也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出设计的合理性。这本书简直就是我学习PKPM路上的“指路明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