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为“上海市国家ji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丛书”中的一种。
“陆氏针灸流派”形成于清末民初,奠基人李培卿重视脾肾的虚实,强调经络理论的指导作用,注重补泻手法,提倡慢针细捻,创用温针、伏针、伏灸,有“神针”之誉。“陆氏针灸疗法”创始人陆瘦燕(李培卿之子)、朱汝功伉俪,努力将古老的针刺手法与现代的实验方法相结合,开创了针灸实验之先河。
“陆氏针灸”是我国目前在国内外影响较大的针灸流派之一,2011年被列入国家ji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一个地方流派,“陆氏针灸疗法”是目前惟一进入国家ji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针灸项目。
本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陆氏针灸疗法”的起源、学术体系和医疗特点,“陆氏针灸疗法”对针灸医学的影响,“陆氏针灸疗法”的文化内涵,“陆氏针灸疗法”的传承工作。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地介绍了“陆氏针灸疗法”的起源、学术体系和医疗特点,“陆氏针灸疗法”对针灸医学的影响,“陆氏针灸疗法”的文化内涵,“陆氏针灸疗法”的传承工作。
作者简介
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系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上级主管部门,指导并组织上海“非遗”名录项目丛书的编撰、整理工作。参与本书编撰的多系上海木偶界资深从业者、专家。
目录
总序
前言
流派起源
弃武习医 治病救人
拜师学艺 博采众长
海派中医 终成大家
父传子承 悬壶海上
针坛功绩
兴学重教 承前启后
医术精湛 济世救人
研究手法 解析玄机
著书立说 和盘托出
宣传推广 传承远扬
医疗特色
阐发经络 指导临床
全面切诊 整体治疗
处方配穴 权衡缓急
爪切进针 重视手法
针灸并重 辅以中药
毫针温针 伏针伏灸
品格风范
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
谦和律己 正直仁爱
虚怀若谷 慷慨大度
热爱生活 兴趣广泛
养生保健 寿比南山
传承发扬
针坛奇葩 人才辈出
流派传承 创建基地
跟师带教 培养后人
优势病种 深入研究
推广应用 再创辉煌
附录
传承谱系 大事记
前言/序言
陆氏针灸是我国目前在国内外影响最大的针灸流派之一,2009年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陆氏针灸流派形成于清末民初。奠基人李培卿(1865—1947),字怀德,上海嘉定人,他重视脾肾的虚实,强调经络理论的指导作用,注重补泻手法。晚年,提倡慢针细捻,创用温针、伏针、伏灸,有“神针”之誉。陆氏针灸疗法的创始人是陆瘦燕(1909—1969)、朱汝功(1913—)伉俪。陆瘦燕系李培卿之子,原姓李,因出嗣陆门,故改姓陆,自幼随生父李培卿学医。朱汝功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业从章次公、李培卿等名师。在1930年代、1940年代,当局几欲废除中医,中医衰败,针灸更是陷入绝境。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陆氏伉俪坚信中医针灸是中华瑰宝,他们以自己的崇高品格和对针灸事业的赤诚之心,与中医界的同仁一起,克服重重困难,继承、宣传、普及、发扬针灸医学,兴办针灸教育,使针灸绝学不致被湮没。
1950年代,陆瘦燕针灸诊所在上海滩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陆瘦燕和朱汝功分别接诊上、下午,他们针术精湛,疗效显著,一天的门诊量最多时达800号。私人诊所每天要治疗如此多的患者,完成如此多的门诊量,不能说后无来者,也是前无古人、绝无仅有的,因而被香港《大公报》誉为“针灸大王”。
1958年,陆瘦燕离开收入丰厚的私人诊所,受聘于上海中医学院。1960年,朱汝功也放弃了私人门诊,受聘于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进入国营单位工作,为他们进一步研究针灸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条件。他们对“烧山火”与“透天凉”这两种复式补泻手法以及对“行气针法”所做的实验研究,将古老的针刺手法与现代的实验方法相结合,开创了针灸实验之先河。
他们一生从事针灸医疗、教育和科研工作,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医疗风格和学术体系,成为针灸学术界一大流派。
本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陆氏针灸疗法的起源、学术体系和医疗特点,陆氏针灸疗法对针灸医学的影响,陆氏针灸疗法的文化内涵,陆氏针灸疗法的传承工作以及当下各级政府的重视,在人力和财力上的大力支持。我们有理由相信,陆氏针灸疗法一定能得到很好的传承、研究和发扬。
陆氏针灸疗法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陆氏针灸疗法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