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藥發現與開發(第二版)

新藥發現與開發(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小平,馬鳳餘 編
圖書標籤:
  • 新藥發現
  • 藥物開發
  • 藥物研發
  • 藥物化學
  • 藥理學
  • 藥物代謝
  • 臨床試驗
  • 藥物設計
  • 藥物創新
  • 製藥工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79880
版次:2
商品編碼:12068436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57
字數:47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可供從事新藥研發工作的相關人員參考,同時適閤作為高等院校藥學、中藥、製藥工程、藥物製劑、生物製藥等專業的教學用書。
1.本書作為一本係統闡述新藥發現與開發的科技圖書,係統地介紹新藥研發的基本過程、研究內容及其技術方法;
2.本書在保持原有體係和特色的基礎上,力求完善新藥研發國際化戰略背景下的廣泛知識體係,體現學科前沿理論和技術成果。
3.本書具有結構體係新穎、實用價值突齣、論述詳略得當、語言通俗易懂的特點。

內容簡介

本書在版的基礎上,圍繞新藥的發現研究、開發研究二大主綫,係統地介紹新藥研發的基本過程、研究內容及其技術方法,深入分析和闡釋先導物結構設計、生物活性篩選、候選藥物的藥理毒理評價和工藝質量研究、新藥研究的信息利用和新藥注冊管理等重要課題,並對新藥研發策略與模式、新藥研發選題等予以前瞻性評述。具有結構體係新穎、實用價值突齣、論述詳略得當、語言通俗易懂的特色。
本書可供從事新藥研發工作的相關人員參考,同時適閤作為高等院校藥學、中藥、製藥工程、藥物製劑、生物製藥等專業的教學用書。

作者簡介

陳小平,安徽理工大學製藥工程係係主任,高級工程師,1995年國傢首批注冊執業藥師,1998年12月取得高級工程師職稱。主講《新藥研究與開發》、《藥劑學》、《天然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製藥工程專業實驗》等課程。具多年新藥研發的實踐經曆,在《新藥研究與開發》課程教學的學生測評中受到好評,一直從事新藥的研發與教學工作。
從事製藥新産品開發、生産管理和教學科研等二十餘年。主持完成科研項目如雙氯滅痛、枸櫞酸他莫昔芬、羧甲基澱粉鈉的閤成工藝,復方甲硝唑乳劑的製備和穩定性研究,諾氟沙星酯的研製等。發錶論文20餘篇,主持省部級項目3項。

內頁插圖

目錄

1概論1
1.1新藥研究的發展曆程1
1.2新藥研究的生物學基礎3
1.2.1分子生物學概述4
1.2.2基因組學概述6
1.2.3生物技術概述9
1.2.4生命科學與新藥研究12
1.3新藥及其研發過程14
1.3.1新藥的定義和類型14
1.3.2新藥的研發過程15
1.3.3新藥研發的基本屬性30
1.4新藥研發的利益和風險32
1.4.1新藥研發的特點32
1.4.2新藥研發的利益33
1.4.3新藥研發的風險35
1.5新藥研發的策略和方式39
1.5.1新藥研發的策略40
1.5.2新藥研發的方式44
1.6新藥研發的學科發展45
1.6.1網絡藥理學的研究與應用46
1.6.2藥物基因組學的研究與應用47
1.6.3動物實驗模型的研究與應用48
1.6.4轉化醫學的研究與應用48
參考文獻50

2新藥的發現研究52
2.1新藥設計的基本原理52
2.1.1靶點與配基53
2.1.2機體對藥物的作用67
2.1.3基於基因功能的新藥設計71
2.2先導化閤物的産生途徑75
2.2.1先導物標準與質量判斷76
2.2.2天然化閤物的篩選77
2.2.3組閤化學與高通量篩選82
2.2.4藥物分子設計與虛擬篩選87
2.2.5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90
2.2.6其他篩選途徑100
2.3先導化閤物的優化方法101
2.3.1生物電子等排101
2.3.2前藥修飾106
2.3.3軟藥設計110
2.3.4立體異構及外消鏇轉換112
2.3.5其他優化方法117
2.4先導化閤物發現的新策略120
參考文獻121

3新藥的開發研究123
3.1概述123
3.1.1開發研究的基本程序123
3.1.2開發研究的主要內容124
3.1.3開發研究的技術要求125
3.2新藥的臨床前研究126
3.2.1臨床前藥效學評價126
3.2.2臨床前藥代學評價129
3.2.3臨床前安全性評價134
3.2.4新藥研究申請140
3.3新藥的臨床試驗140
3.3.1Ⅰ期臨床試驗141
3.3.2Ⅱ期臨床試驗148
3.3.3Ⅲ期臨床試驗158
3.3.4生物等效性試驗159
3.3.5新藥申請165
3.3.6Ⅳ期臨床試驗165
3.4GLP、GCP與GMP168
3.4.1藥物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範168
3.4.2藥品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範173
3.4.3藥品生産質量管理規範178
參考文獻180

4新藥的工藝與質量研究181
4.1新藥的工藝研究181
4.1.1工藝研究的基本程序182
4.1.2工藝研究的技術要求184
4.1.3製備工藝研究實例201
4.2新藥的質量研究207
4.2.1質量標準的研究208
4.2.2標準物質的研究228
4.2.3質量穩定性的研究229
4.3試驗設計方法231
4.3.1單因素優選法232
4.3.2正交試驗設計233
4.3.3均勻試驗設計238
參考文獻242

5新藥研究的選題244
5.1新藥研究及其進展244
5.1.1新藥的現狀與格局245
5.1.2新藥發現與活性篩選247
5.1.3新藥發現與靶點研究250
5.1.4新藥發現的研究進展250
5.2選題的方法和模式258
5.2.1創新意識與選題資源258
5.2.2選題的途徑與方法260
5.2.3選題的思路與模式266
5.3新藥研究與“十三五”規劃273
參考文獻274

6新藥研究的信息利用276
6.1信息資源和數據庫277
6.1.1學術期刊277
6.1.2綜閤性數據庫278
6.1.3專利文獻數據庫280
6.1.4專業性檢索數據庫283
6.1.5常用藥學工具書284
6.1.6其他信息資源285
6.2信息資源的檢索方法287
6.2.1檢索工具簡介287
6.2.2檢索方法和技術289
6.2.3檢索程序和實例296
6.3新藥信息的整閤利用305
6.3.1新藥研究的情報調研305
6.3.2新藥項目查新與論證313
6.3.3新藥研究綜述的撰寫315
參考文獻317

7新藥的注冊管理318
7.1新藥注冊及其分類318
7.1.1新藥注冊申請319
7.1.2新藥注冊分類319
7.1.3新藥注冊的申報資料322
7.2新藥注冊的管理法規333
7.2.1藥品注冊的相關概念334
7.2.2藥品注冊管理辦法336
7.2.3新藥注冊特殊審批管理規定339
7.2.4藥品技術轉讓注冊管理規定340
7.2.5藥品審評審批製度的改革341
7.3新藥知識産權342
7.3.1藥品知識産權類型342
7.3.2藥品知識産權的法律法規344
7.3.3新藥專利信息利用345
7.3.4新藥研究中的專利策略347
參考文獻348

附錄349
附錄1化學藥品注冊分類改革工作方案349
附錄2生物類似藥研發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351

前言/序言

前言
世界新藥發明的增速,近十年來已經放緩。但無須擔憂的是,人類研製新藥的無窮智慧,以及醫藥科技所企及的深邃空間。轉化醫學與強調公開、協作和閤作的藥物創新思想,正在營造高效、多贏的新藥研究氛圍;精準醫學倡導的個體化治療理念,也在引領療效更高、不良反應更低的新藥研究目標。盡管新藥研發的風險加劇,全球各大藥企的投入卻持續高長,由此産生更多的技術方法,為新藥研發注入瞭新的生機和活力。
藥物創新愈加關注尚未滿足的臨床需求。當前的環境惡化和人口老齡化問題,導緻重大疾病譜轉嚮腫瘤、慢性病和老年性疾病等領域,新藥研發重心則隨之轉移。即便所謂的“孤兒藥”研發,也受到瞭前所未有的廣泛重視。化學藥物目前仍主導著醫藥市場,同時抗體藥物、新型疫苗等針對一些復雜性疾病顯現齣理想療效,預示著生物藥物包括生物類似藥市場的廣闊前景。
中國的病例資源、市場規模等突齣的優勢,不斷吸引著跨國藥企進入並在中國建立新藥研發中心和生産基地,這就促進瞭全球多元化研發格局的形成,使中國藥企與國際接軌的各種研發模式應運而生。尤其是與世界研究機構閤作創新的機製,無疑成為巨大的推動力量,持續加速我國新藥研發國際化的進程。全球眾多專利藥的密集到期,同樣帶來瞭諸多的機遇和挑戰……
《新藥發現與開發》自2012年6月由化學工業齣版社齣版發行以來,承濛廣大讀者的熱忱厚愛,且被多所高校的藥學類專業選作教材,對著者來說是莫大的鼓勵和鞭策。基於上述新藥研究思路和發展態勢的深刻變化,以及我國目前的藥品審評審批製度縱深改革,對《新藥發現與開發》一書作全麵的更新、充實和提高甚為必要。《新藥發現與開發》第二版在保持原有體係和特色的基礎上,力求完善新藥研發國際化戰略背景下的廣泛知識體係,體現學科前沿理論和技術成果。全書分為七章,緊密圍繞新藥的發現研究、開發研究兩大主綫,詳細介紹新藥研發的基本過程、研究內容及其技術方法,深入分析和闡釋先導物結構設計(發現)、生物活性篩選、候選藥物的藥理毒理評價和工藝質量研究、新藥研究的信息利用和新藥注冊管理等重要課題,並對新藥研發策略與模式、新藥研發選題等予以前瞻性論述。全書由陳小平統稿、修約。除瞭版作者外,本版主要編寫人員如下:第1、3、5章,陳小平;第2章,羅再剛、馮承濤;第4章,鬍海霞、楊永;第6章,時軍;第7章,馬鳳餘。
本書編寫參閱瞭國內外的一些書籍、文獻資料,謹嚮有關作者錶示誠摯的感謝。藥物化學傢王效山教授在編寫過程中給予瞭熱情指導,並為本書作瞭意味深長的序言,在此緻以崇高的敬意。由於新藥發現與開發綜閤性、實踐性強,涉及學科信息量大,編者對其把握等尚存在不足之處,期盼廣大讀者和專傢不吝指正。

陳小平
2016年7月於安徽理工大學


版前言
製藥業追求的佳境便是新藥發明層齣不窮。21世紀,新藥發展步入瞭一個嶄新的時代,新藥的誕生已轉嚮由基因研究到藥物創製的模式。有理由相信,在不遠的未來或將湧現齣人們渴望的眾多新藥,攻剋目前尚未從根本上解決的重大疑難疾病,給人類帶來極大的益處。當然,如今的新藥研製,更多地依靠生命科學等新興科技領域日新月異的有力支撐,而且,“更安全,更有效,更經濟,更快速”的現代藥品監管理念,也使新藥研製麵臨著巨大的挑戰和風險。
新藥研究係指新藥從實驗室發現到上市應用的整個過程,包括新藥發現研究和新藥開發研究兩大階段。新藥發現研究即構建新的化學結構,為創製新藥的關鍵階段與起始點;新藥開發研究則驗證候選藥物安全、有效且質量穩定可控。新藥的發現與開發是一項多學科交叉滲透、多領域相互協作的技術密集型係統工程;新藥的發現與開發又是一項特殊的科學研究,除瞭要考慮新藥的商品化屬性以外,其研究過程要求科學規範,研究試驗及程序必須符閤相關法規和倫理道德。針對新藥研究工作綜閤性、實踐性強,涉及學科知識麵廣,信息量大並且求新求精的特點,本書力求詳略得當地整閤新藥發現與開發所涉及的各學科專業知識,並注重結閤國傢新政法規建設,著眼於構建與時俱進的知識新體係。
全書共分為七章。第1章概論,通過新藥發現與開發總體麵貌的介紹,對新藥及其研究過程、新藥研究的基本方法、新藥研究的利益和風險、新藥發展的策略及方嚮等簡要評述;第2章新藥的發現研究,著重介紹新藥設計的基本原理、先導化閤物的篩選及優化、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等內容;第3章新藥的開發研究,對新藥的臨床前研究和臨床試驗的內容、方法、程序等詳細闡述,並對GLP、GCP加以詮釋;第4章新藥的工藝與質量研究,對新藥開發研究過程中所涉及的工藝與質量研究的基本要求、技術方法及試驗設計等,進行瞭具體論述;第5章新藥研究的選題,重點分析新藥選題的思路與方法、創新模式與技術進展、十二五規劃與我國新藥研究;第6章新藥研究的信息利用,介紹瞭新藥研究過程中常用的藥學資源及數據庫,以及新藥信息的整理與利用;第7章新藥的注冊管理,對新藥注冊的新法規、新藥注冊及其分類、新藥知識産權等深入解讀。
由於新藥發現與開發的理論體係與技術方法博大精深,加之編者的學術水平所限,本書難免存在疏漏之處,懇望專傢和廣大讀者不吝指正。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得到瞭化學工業齣版社的大力指導和幫助。國藥集團國瑞藥業有限公司提供瞭豐富的新藥開發資料。夏倫祝教授在百忙之中審定全稿,提齣瞭寶貴的修改意見。安徽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何傑教授、陳明功教授、李廣學教授、張曉梅教授,安徽中醫學院藥學院彭代銀教授、戴敏教授,安徽省中醫院高傢榮主任藥師等給予瞭熱情鼓勵和支持。在此一並緻謝。

編者
2012年1月於安徽理工大學
新藥發現與開發(第二版) 這是一本深度探討現代新藥研發全過程的專業著作,旨在為藥物研發領域的科研人員、技術人員、學生以及相關行業從業者提供一套係統、全麵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指導。本書在原有基礎上進行瞭內容的更新與拓展,緊密跟蹤近年來藥物研發領域湧現齣的前沿技術、創新策略和監管動態,力求展現當前藥物發現與開發的最前沿圖景。 本書結構嚴謹,邏輯清晰,從藥物研發的源頭——靶點發現與驗證齣發,逐步深入到藥物分子的設計、閤成、優化,再到臨床前評價、臨床試驗設計與執行,直至藥物的上市審批和上市後研究。每一個環節都進行瞭詳盡的闡述,並輔以大量的案例分析,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復雜的技術概念和實踐流程。 核心內容亮點: 前沿靶點發現與驗證: 詳細介紹瞭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等高通量組學技術在識彆和驗證疾病相關靶點中的應用。深入剖析瞭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在預測新靶點、分析生物標誌物以及理解疾病機製方麵的革命性作用。討論瞭新的疾病模型,如類器官技術和人源化小鼠模型,如何更精確地模擬人體生理病理狀態,從而提高靶點驗證的可靠性。 創新藥物分子設計與閤成: 全麵覆蓋瞭基於結構的藥物設計(SBDD)、基於配體的藥物設計(LBDD)以及AI驅動的從頭藥物設計(de novo design)等先進方法。詳細闡述瞭組閤化學、並行閤成、高通量篩選(HTS)和基於片段的藥物發現(FBDD)等關鍵技術。對於新穎的化學空間探索,如可及性化學和動態庫,也進行瞭深入探討,以期發現具有新穎結構和作用機製的先導化閤物。 藥物優化與成藥性評估: 深入講解瞭藥物化學中ADMET(吸收、分布、代謝、排泄、毒性)性質的優化策略,包括理化性質的改善、代謝穩定性研究、生物利用度提升以及毒性預測與規避。介紹瞭多種計算化學工具和體外/體內模型,用於早期評估藥物的成藥性,從而提高藥物開發的成功率,減少後期失敗的風險。 生物製藥與新劑型: 關注瞭單剋隆抗體、雙特異性抗體、細胞療法(如CAR-T)、基因療法以及mRNA疫苗等生物大分子藥物的研發。詳細介紹瞭這些創新療法的生産工藝、質量控製以及在不同疾病領域的應用前景。同時,也探討瞭納米技術、微針、口服給藥係統等新型藥物遞送技術,旨在提高藥物的靶嚮性、穩定性和患者依從性。 臨床前評價與法規考量: 詳細闡述瞭藥物在臨床前階段進行的各項毒理學研究(包括遺傳毒性、生殖毒性、緻癌性等)、藥代動力學(PK)和藥效學(PD)研究。重點介紹瞭GLP(良好實驗室規範)在確保研究數據質量和可靠性方麵的重要性。同時,本書也強調瞭早期與監管機構的溝通,以及如何依據ICH(人用藥品注冊技術協調會)等國際指南進行科學閤理的臨床前設計。 臨床試驗設計與執行: 係統梳理瞭臨床試驗的各個階段(I期、II期、III期)的設計原則、主要終點和次要終點設定、樣本量計算以及統計分析方法。強調瞭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等關鍵臨床試驗設計要素。對真實世界數據(RWD)和真實世界證據(RWE)在藥物研發和上市後評價中的作用也進行瞭深入探討,以及如何在臨床試驗中融入患者報告結局(PROs)。 新藥注冊與上市後研究: 詳細介紹瞭新藥注冊的流程,包括IND(新藥臨床試驗申請)、NDA(新藥上市申請)等文件的準備和提交。闡述瞭藥品審評審批過程中需要關注的關鍵點,以及FDA、EMA等主要監管機構的最新政策和要求。此外,本書還涵蓋瞭上市後研究(IV期臨床試驗)的意義,包括藥物的長期療效與安全性監測、適應癥拓展以及藥物經濟學評價。 藥物研發的倫理與社會責任: 探討瞭在新藥研發過程中涉及的倫理問題,如動物實驗倫理、臨床試驗受試者權益保護、藥物可及性以及知識産權保護等。強調瞭藥物研發企業在保障公眾健康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責任。 本書語言專業,內容翔實,力求準確地反映當前新藥發現與開發的復雜性與高技術性。它不僅是藥物研發專業人士的案頭必備,更是對這一領域充滿好奇和誌嚮的新晉者的重要啓濛讀物。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將能夠對新藥研發的各個環節有深刻的認識,並能更好地應對未來藥物研發領域麵臨的挑戰與機遇。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認為,藥物研發是一個充滿藝術性的過程,需要科學嚴謹的邏輯,更需要跨學科的整閤和靈感的碰撞。《新藥發現與開發(第二版)》恰恰捕捉到瞭這種精髓。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將看似分散的各個環節巧妙地串聯起來,展現齣瞭一幅完整的藥物研發“全景圖”。從最初的疾病機理研究,到靶點的選擇與驗證,再到化閤物的閤成與優化,以及藥理毒理學評價,最後到臨床試驗和注冊申報,每一個步驟都相互關聯,密不可分。作者在講解時,不僅僅是從技術層麵齣發,還融入瞭對市場需求、法規監管、知識産權保護等方麵的考量,讓讀者能夠更全麵地理解新藥研發的生態係統。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失敗案例分析”的部分,書中不避諱地分析瞭許多失敗的藥物研發項目,並從中提煉齣寶貴的教訓,這對於我們這些在研發一綫摸爬滾打的人來說,無異於雪中送炭。它讓我們知道,成功並非一蹴而就,而失敗也並非毫無價值,關鍵在於如何從中學習和成長。

評分

我是一名在醫藥行業工作多年的資深人士,閱書無數,但《新藥發現與開發(第二版)》依然給瞭我很大的驚喜。它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部關於藥物研發領域“智慧結晶”的匯編。我贊賞作者在梳理復雜信息時的卓越能力,將那些冗長而晦澀的法規、指南和技術細節,轉化成易於理解和掌握的知識。書中對於“藥物生命周期管理”的探討,讓我耳目一新,這部分內容往往在很多基礎教材中被忽視,但對於任何一個希望在新藥研發領域有所建樹的人來說,都至關重要。作者詳細分析瞭從早期臨床前研究到上市後推廣的各個階段,如何進行有效的資源分配和風險控製,以及如何應對市場變化和競爭壓力。此外,書中對“跨界閤作”和“開放式創新”模式的討論,也充分展現瞭作者對行業前沿動態的敏銳捕捉,這對於我們這些需要不斷整閤外部資源和技術的研究人員來說,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這本書不僅鞏固瞭我的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它為我打開瞭新的視野,讓我能夠從更宏觀和戰略的角度去審視藥物研發的每一個環節。

評分

這本《新藥發現與開發(第二版)》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作為一名剛入行不久的藥物研發新手,我常常感覺自己像是在迷宮裏摸索,麵對海量的文獻和層齣不窮的新技術,很容易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然而,當我翻開這本書,就像找到瞭那盞指引方嚮的明燈。書中的內容條理清晰,邏輯嚴謹,從最基礎的靶點識彆,到復雜的臨床試驗設計,再到最終的藥物審批流程,都進行瞭詳盡的闡述。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每個環節的深入剖析,不僅僅是羅列步驟,更重要的是解釋瞭“為什麼”要這麼做,以及在實踐中可能遇到的挑戰和應對策略。舉個例子,關於早期藥物篩選的部分,作者不僅介紹瞭高通量篩選的原理,還詳細講解瞭如何優化篩選條件、如何解讀篩選結果,甚至還提到瞭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輔助分析,這讓我對如何高效地找到有潛力的先導化閤物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此外,書中引用的案例分析也非常有啓發性,讓我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閤,更好地理解藥物研發過程中發生的真實故事。我甚至可以想象,未來在遇到實際問題時,這本書會成為我案頭的必備參考。

評分

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本“思想的盛宴”,對於我這種對創新藥研發充滿熱情,但又常常在海量信息中迷失方嚮的探索者來說,它提供瞭絕佳的指引。作者的敘述風格非常獨特,既有對科學原理的清晰闡述,又不乏對行業發展趨勢的深刻預見。我尤其喜歡他對於“顛覆性創新”和“漸進式改進”的對比分析,這讓我能夠更理性地看待不同的研發路徑,並根據自身資源和目標做齣更明智的選擇。書中的案例研究,涵蓋瞭從小分子藥物到生物製劑,從罕見病藥物到大適應癥藥物,非常具有代錶性。我特彆喜歡作者在分析這些案例時,不僅僅關注技術層麵,更深入地探討瞭研發背後的商業邏輯、市場競爭以及患者需求,這讓我意識到,成功的新藥研發不僅僅是科學的勝利,更是對市場和社會價值的貢獻。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新藥研發的理解不再僅僅停留在實驗室操作層麵,而是提升到瞭一個更高的戰略和哲學層麵,對未來的職業發展也充滿瞭信心。

評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對這本書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畢竟市麵上關於新藥研發的書籍實在太多瞭,很多都流於錶麵,缺乏深度。但是,《新藥發現與開發(第二版)》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更像是一部為資深科研人員量身打造的“葵花寶典”,在那些看似枯燥的學術名詞背後,隱藏著作者多年經驗的沉澱和對行業趨勢的深刻洞察。書中對於一些前沿技術的討論,比如CRISPR-Cas9在藥物發現中的應用、液體活檢在癌癥診斷和治療中的作用,都寫得非常到位,既有學術上的嚴謹性,又不失前瞻性。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分析不同研發策略時的客觀性和批判性,他不會一味推崇某種方法,而是會詳細列舉各種方法的優缺點,並結閤實際情況給齣建議。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結閤自己過去的項目經驗,對比書中的觀點,這讓我對藥物研發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認識到需要不斷學習和適應新的技術和理念。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傳授知識,更在於激發思考和促進自我提升。

評分

京東現在很便捷,都習慣用它瞭

評分

好快就到啦哦,質量好著呢,棒棒的

評分

新藥研究方麵很好的書,贊一個

評分

質量很好,物流也很好!

評分

不錯。符閤預期,送貨速度快

評分

還不錯的書,寫的蠻全麵的

評分

新藥研究方麵很好的書,贊一個

評分

好快就到啦哦,質量好著呢,棒棒的

評分

好快就到啦哦,質量好著呢,棒棒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