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我的经历是够复杂的,我不想哪个地方是我该去的,或是我不该去的,我想的是到了一个地方,我在这里的生命活动包含的社会进步是什么,这是我考虑任何问题的出发点。任何地方,我不怕你多污浊,不怕你多高雅,你高雅我更高雅,你污浊我更污浊,但在这个过程中,我永远守住自己的心。——董子竹语
更多推荐:》
作者曾于2001年出版《论语我裁》,是与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商榷。现在作者以自己传奇的人生经历,讲述《论语》中的智慧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董子竹,
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者、践行者和传播者,对儒、释、道三家都有切身的体认和独到的见解,并对西方文化有较深入研究。人生经历传奇:
年轻期间入北京的秦城监狱,于狱中向各位学术大家学西方哲学;
上世纪80年代任西安市戏剧研究所副所长、西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1993年在庐山东林寺出家,后任九江江矶寺住持,1998年还俗;
现任南昌上市公司正邦集团高级企业顾问,指导企业的重大决策和文化建设;
贾平凹小说《废都》中二号人物孟云房的原型;
其子董逋(善源居士)亦曾出家,法号慧开。
已出版的著作有:与南怀瑾商榷系列《金刚经到底说什么》(2000年)、《论语正裁》(2001年)、《老子我说》(2002年);解读《圣经》系列《旧约东方解》(2007年)、《新约东方解》(2007年);国学与企业管理系列《与企业家聊国学》(2008年)、《总裁必修国学》(系列VCD);长篇历史小说《大明宫祭》(上中下三册,2015年)。
“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以为读《论语》应当从这里打开一个窗口。那什么是“不知为不知”呢?任何“知”的生命活动后面一定有一个“不知”的,也可称之为“能知”的大系统,这就是“生命——宇宙”大系统本身。
……
吾国历史看,解儒释道经典的文字怕可称得上汗牛充栋,粗分应有七大类:
一曰:古时的神秘功能类;
二曰:大半是汉时兴起的神学宿命类;
三曰:唐宋明的理学类,也可称神圣道德类;
四曰:清时兴起的考据类;
五曰:当代哲理格言类;
六曰:当代哲学逻辑类;
七曰:明心类;我自认是属于这一类的。是与不是,读者可自品。
前三种,我的书里有详尽评价,此处不赘言。
考据是中国文化学界的一类传统,非独起自前清,不过以清为盛。其功劳无需我在此多说,贡献应该是很大的。但,有不少人也掉进去了,譬如直把“禹”考成“虫”之类云等,就有几分无聊了。在我看来,禹可以以“人”的形式存在,也可以以“虫”的形式存在,这于上古时代应算不得什么稀罕事,然并不妨碍禹之成为圣人。今人已经不能随意找到生命自由的存在方式了,所以才把这种生命本应有的自由称之为之“神”。“禹”的多义性本就是中国文化题中之义吧?何必若此贬低古圣?
格言派,太多了!把儒道释经典中的只言片语粗暴地抽出来,什么上善若水、清静无为、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淡泊明志……这一切,被人们认定为“格言”。天知人们会怎么理解的?!但在今天,中国人的房子里几乎都希望挂上这样一些“旗子”,以彰显主人的风雅。且问,是他们真的信奉这些所谓的人生格言吗?!中国文化到了这里,也就彻底支离破碎了。
逻辑派,即以西方哲学的基本框架来套解中国传统文化。这方面的著作近百年来,可说是汗牛充栋,有的成了名著,有的成了教材,莫不煌煌大论。其中著名人物,有胡适、冯友兰、任继愈等等,不一一枚举。对此,我们只有举手过额为其称庆的份。
俱往矣,顶礼各路英雄豪杰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价值在于“宽容”的再定义。在如今这个强调效率和标签的时代,我们很容易对他人——也包括对自己——形成僵硬的评价体系。这本书却以一种近乎温柔的方式,提醒我们要以更宏大的视角去看待个体行为的复杂性。它深入探讨了“仁”的实践层面,这种“仁”不是高高在上的道德审判,而是脚踏实地的理解与包容。书中对于“不完美的人性”的探讨尤其深刻,它没有美化人性中的弱点,而是教导我们如何与其共处,如何在不完美中寻求更高层次的和谐。读完此书,我感觉自己的心胸开阔了许多,看待冲突和分歧的角度也变得更加柔和与富有建设性。它是一本关于如何做一个更完整、更具有人性光辉的人的教科书,其影响力是潜移默化、却又深远持久的。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其流畅且富有节奏感的,它给人的感觉不像是在啃一本严肃的哲学著作,更像是在欣赏一部结构精巧的交响乐。每个章节的过渡都处理得极其自然,主题的切换既有张力又不失和谐。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类比手法,那些比喻贴切、生动,一下子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例如,它描述“持中之道”时,用到的那个关于平衡的意象,直到现在都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这本书的语言是如此的精准,没有一个多余的词汇,但其表达的深度却远远超出了文字本身的重量。它成功地在“通俗易懂”和“思想深刻”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固的桥梁。对于长期从事深度思考工作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难得的放松与滋养,它能让人在思考中感受到美学上的愉悦。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思想的盛宴,每一次翻阅都像与一位智者面对面交谈。作者的叙事功力非凡,将那些看似古奥的道理,用极其贴近生活、引人入胜的方式娓娓道来。我特别欣赏它在探讨人际关系和个人修养时那种深入骨髓的洞察力。书中没有空泛的口号,全是经得起推敲的真知灼见。比如,它对“慎独”的阐释,并非停留在字面意思的解读,而是将其置于现代社会种种诱惑与压力之下,展示了一个个体如何在喧嚣中坚守本心的具体路径。我感觉自己仿佛被带入了一个静谧的内心空间,重新审视了自己过往的许多判断和行为。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十分精妙,它不是简单的章节堆砌,而是层层递进,前后的呼应自然流畅,读完后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心底原本朦胧的一块迷雾被彻底驱散了。对于那些渴望在快节奏生活中找到精神锚点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盏明灯,它教导的不是如何快速成功,而是如何慢而有质量地活着,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评分坦率地说,我最初抱着一种审视的态度去阅读这本书的,毕竟市面上关于“智慧”的读物汗牛充栋。然而,这本书很快就以其无可匹敌的逻辑性和细腻的情感铺陈征服了我。它最让我震撼的地方在于其对“变化”的理解。它没有试图描绘一个静止不变的理想人格,而是深刻地认识到个体生命是不断流动的、充满矛盾的。书中探讨如何接纳自身的局限性,如何与环境的变迁和解,这些内容处理得极其成熟和圆融。它提供了一种非常务实的乐观主义——不是盲目地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而是教导我们如何在“坏”中找到“好”的因子,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内心的秩序。这种深刻的现实主义,使得全书的论点都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我已经开始将书中的一些核心理念融入到我的日常决策中,那种感觉就像是找到了一个可靠的内在导航系统,让人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内心少了一份慌乱,多了一份笃定。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实在是太独特了,我很少看到有这样一种将古典的韵味与现代的敏锐感融合得如此天衣无缝的著作。它的语言并非那种故作高深的辞藻堆砌,而是充满了朴素的力量和恰到好处的幽默感。阅读过程中,我好几次忍不住笑出声来,但笑声过后,往往是更深层次的思考。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历史长河中的片段,瞬间拉到我们眼前,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古人的困惑与抉择。特别是在关于“学习”与“实践”的论述部分,它打破了传统教育体系中“学”与“用”的割裂状态,强调知行合一的动态过程,这一点对我这个长期在理论和实践间徘徊的人来说,提供了极大的启发。它不是一本让你读完就束之高阁的工具书,它更像是一位老朋友,在你人生的关键路口,适时地给予你充满温度和力量的建议。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自我成长有更高期许的读者,这本书值得被反复品味,每次都会有新的领悟。
评分产品不错,送货速度不错!
评分听过董先生的课,这套书很值得认真读。
评分很好。。。。。。。。。。。。
评分产品不错,送货速度不错!
评分产品不错,送货速度不错!
评分很好。。。。。。。。。。。。
评分包装盒有破损,减一分!
评分包装盒有破损,减一分!
评分好书收藏。妙解经典,拨云见日。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