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的方法:学习型社会与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Creating A Learning Society:A New Approach to Growth,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增长的方法:学习型社会与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Creating A Learning Society:A New Approach to Growth,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 布鲁斯·格林沃尔德 著,陈宇欣 译
图书标签:
  • 学习型社会
  • 经济增长
  • 发展经济学
  • 人力资本
  • 创新
  • 教育
  • 社会进步
  • 知识经济
  • 增长理论
  • 政策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57172
版次:1
商品编码:12077343
品牌:中信出版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Creating A Learning Society:A New Approach to Growth,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增长的方法》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重磅新书,《不平等的代价》姊妹篇,出版之后受到《经济学人》《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热议;

2.《增长的方法》荣获“哈佛商业评论杰出图书大奖”;

3.《增长的方法》获得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学习型社会研究院专业推荐;

4.《增长的方法》出版后获得了《经济学人》《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和热议;

5.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推荐《增长的方法》。


内容简介

《增长的方法》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继《不平等的代价》之后的重磅新书。

20世纪60年代,世界银行建议韩国发展该国当时*具比较优势的农业。但是韩国政府没有遵从这个建议,而是大力发展造船、汽车、电子工业,并使这些产业日后成为其支柱产业。

韩国当时的做法是,先封闭市场,通过自己的市场,累积自己的技术;在获得一定的技术累积之后,再转向出口,进一步抢占国际市场。韩国汽车业的关税税率在1985年还高达50%。这是看似放弃效率,但获得了学习效应的典型例子。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新书《增长的方法》中提出的核心观点是:在21世纪人类迈向知识经济的过程中,一个“学习型社会”,即一个基于由学习得来的技术进步,而非强调资源累积的社会发展模式,对于持续的发展和增长尤为重要。

正如1987年诺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所说,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来自科技的进步和学习,这在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之后体现得越发明显。内生性学习和知识生产带来创造发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产品的丰富导致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社会进步更多地体现在对科技的学习和经济发展的追赶,也就是涉及外部性学习。对于全体人类社会,知识的生产和外溢扩散才能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这就要求通过各种制度设计,比如恰当的奖励政策、专利制度、投资政策等,创建有利于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学习型社会。本书以全社会为视野,从经济学角度来考察学习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可以给政策制定者们一个有益的参考。


作者简介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z)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哥伦比亚大学全球思想委员会联合主席。曾任克林顿政府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后加入世界银行担任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布鲁斯·格林沃尔德(Bruce Greenwald)

哥伦比亚商学院罗伯特·赫尔布伦(Robert Heilbrunn)教授,格雷厄姆和多德投资赫尔布伦中心主管,他的作品包括《价值投资:从格雷厄姆到巴菲特》《揭开竞争的面纱:一个极为简单的商业战略方法》等。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增长的方法》荣获“哈佛商业评论杰出图书大奖”

深邃而耀眼。斯蒂格利茨和格林沃尔德在重量级新书中研究了人们学习的意愿和学习的能力,分析了制度设计的过程,以及生产、分配和使用知识的过程。两位作者的研究成果为我们了解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或倒退提供了理论基础,这正是社会科学的*高实践意义。

帕萨·达斯古普塔,剑桥大学教授

这是一本精彩绝伦的书,专注于从知识和学习的视角阐述企业和经济持续增长的方法。由于知识具有独特属性和积累模式,当把知识纳入到经济理论的讨论范围时,我们会发现许多传统经济学的结论不再适用了,比如竞争市场的福利和国际贸易中的“相对优势”。同时,在一个学习型经济体中,公共政策和公共制度被证明肩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书详尽深刻,具有深远的意义。

乔瓦尼·多西,比萨圣安娜高等学校经济学院院长

如果你关注长期经济发展问题,那么创新和快速学习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可惜的是,在过去半个世纪,微观经济学理论的研究重点主要是静态经济,这两个变量通常被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本书是一个令人欣喜的例外。

理查德·R·纳尔逊,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斯蒂格利茨和格林沃尔德把我们的动态经济从学习型经济的角度做了一次漂亮的全新解读,大大*了过去分析教育、培训与科研的方法。他们进一步探索了通过公共政策解决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失灵问题的方式,指出了自由放任*优假设的局限和市场扭曲。本书应当成为下一轮政策探讨的焦点。

罗伯特·库特纳,《美国瞭望》编辑

一本全面详实的宏观经济学巨著。

沃尔特·弗里克,《哈佛商业评论》编辑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创建学习型社会:增长、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新路径

第一章? 学习的革命

市场无效? 013

政府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 015

重新定义的比较优势理论? 020

第二章? 学习的重要性

宏观经济学视角? 030

微观经济学视角? 036

生产率跃进的例证? 039

其他经济增长理论? 042

小结? 049

第三章? 学习型经济

学习的内容? 055

学习的过程? 059

学习的决定因素? 065

对学习溢出效应的进一步观察? 075

学习的阻碍? 081

激励学习? 088

权衡? 091

小结? 096

第四章? 创建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环境

创建学习型企业? 099

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宏观环境? 108

第五章? 市场结构、福利和学习

创新的市场结构? 120

小结? 145

第六章? “熊彼特竞争”的福利经济学

知识的不同属性? 153

进一步探究创新市场为何无效的原因? 162

社会非生产性创新:创新总是能增加福利吗? ? 173

进化过程? 180

创新与社会的本质? 183

小结? 185

第二部分 学习型社会政策设计

第七章 在封闭经济中学习

垄断 201

多重均衡和低水平均衡陷阱的可能性 205

小结 205

第八章 新生经济保护论:学习环境中的贸易政策

新生产业保护论

从新生产业论到新生经济论

一个简单模型

小结

第九章 产业与贸易政策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

产业政策的必然性

产业政策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意义

产业政策的目标

贸易政策

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的历史经验

政治经济学

对于产业政策的总体思考

小结

第十章? 金融政策与学习型社会的创建

金融市场的自由化? 281

资本市场的自由化? 285

产业政策与金融? 288

小结及*后的评述:劳动力流动限制? 293

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与学习型社会的投资政策

金融政策和宏观稳定? 300

汇率政策? 303

投资政策? 308

政府投资? 313

小结? 313

第十二章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以及社会回报和私有回报之间的关系

知识产权制度改革

知识产权与国家创新机制? 340

一个组合的创新方式? 346

知识产权制度与经济发展? 354

小结? 357

第十三章? 社会转型与创建学习型社会

分析社会思想建设及社会转型的一种通用理论? 363

民主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374

小结? 380

第十四章? 结束语

附? 注? 399


精彩书摘

  《增长的方法:学习型社会与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简单和直接的:在知识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市场有效的推测不成立。恰恰相反,市场是无效的。
  现代市场效率的定义要回溯到亚当·斯密(1776)的著作和他“看不见的手”理论:经济体中个人对自我利益的追求,最终通过“看不见的手”,创造了社会总福利。亚当·斯密的发现要比阿罗(1951b)和德布鲁(1959)的发现早175年,后两者进一步论证了亚当·斯密的理论在哪种情况和假设条件下是正确的(当市场是“帕累托有效”时,也就是说,一个人无法在其他人情况不恶化的情况下使自己更好)。阿罗在他的研究中为市场的帕累托有效设定了充分条件(阿罗:1951b;德布鲁:1959)。之后的研究也证明,这些条件是必要的。例如,他在证明市场有效时要求信息是外生的,也就是说,信息不需要是完美的,但是观念不能随着个人观察到的或做的事情随时变化。随后他还证明,只要市场是不完全的,或者信息是内生和非对称的,市场就不会达到帕累托有效。
  在本书里,为证明市场经济的有效性,我们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并且技术状态是固定的、外生的。阿罗和德布罗论证市场经济有效性时并没有考虑创新,这样一来,他们就没有回答在创新中,市场经济是否有效的问题。许多市场的拥护者认为,富于创新精神是他们的核心优点,显然,这里存在一个理论空白。早期熊彼特(1943)甚至认为,许多经济学家关注的经济扭曲因素之一——垄断——在创新经济中实际上可能是一种优点:它为支持研究和开发提供了资金,并且如果存在市场竞争,也不用担忧市场竞争。但不论是熊彼特,还是其他认为市场的优势在于其创新性的学者,都不能证明市场在创新中是有效的。
  他们之所以没有做到这点,是因为他们做不到:本书后面的章节基于阿罗和其他经济学家工作的论述表明,市场本身不论在创新的水平,还是创新的模式方面有可能都不是有效的。阿罗承认,在知识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无论是因为研究和开发的资源配置问题或因为学习而导致的必然结果问题,都广泛存在着市场失灵的现象。因此,按照阿罗的思路来理解关于学习过程的经济学问题,以及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市场失灵现象,对于构建有效的经济政策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分析这些市场无效的本质,以及它们对制定公共政策的启示,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一般均衡模型,其中,研究和开发、学习以及市场结构这些要素都应该是内生的。市场无效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后面我们会解释,为什么一些领域比其他领域更适于学习,为什么一些领域会比其他领域产生更多的外部性(即对其他领域产生更多学习溢出效应)。
  ……

前言/序言


洞见未来:理解复杂系统、激发创新与重塑社会结构 一本关于变革、适应与可持续发展的深度探讨 在当今这个充满不确定性、技术飞速迭代的时代,传统的增长范式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线性经济增长,而是迫切需要理解驱动社会进步、技术革新以及人类福祉提升的深层机制。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增长的要素,而是深入剖析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s, CAS)的运作规律,探讨如何在高度互联的世界中,通过系统性的变革而非孤立的干预,实现持久、包容性的发展。 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真正的、可持续的“增长”不再是单纯的物质积累,而是一种社会整体的“涌现能力”——即系统在面对外部冲击时,能够快速学习、重新配置资源、并产生新颖解决方案的能力。我们将从多个跨学科的视角,系统地解构这一复杂过程。 --- 第一部分:超越线性的思维:复杂性与涌现现象 在第一部分,我们首先要对传统的、基于牛顿力学假设的“线性思维”进行批判性审视。许多政策制定者和商业领袖依然依赖于“投入-产出”的简单模型,却忽略了系统内部的非线性和反馈回路。 1. 复杂系统的基本属性: 我们将详细介绍复杂适应系统的特征,包括自组织、非平衡态、以及路径依赖性。理解这些属性是构建任何有效增长策略的前提。例如,城市发展或技术生态系统的演变,很少是预先设计的结果,更多是无数个体互动和局部规则相互作用下的“涌现”现象。 2. 临界点与突变: 书中探讨了系统如何跨越“临界点”(Tipping Points)实现质的飞跃,或是陷入停滞的“陷阱”。我们分析了历史上的几次重大技术范式转变,并试图识别当前经济体中可能存在的、预示着下一轮结构性变革的微妙信号。这要求决策者必须具备高度的敏感性和对微小变化的洞察力。 3. 反馈机制的权力: 增长的驱动力往往隐藏在正反馈(自我强化的循环)和负反馈(自我调节或抑制)之中。本书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识别并调节这些反馈回路,例如,如何设计一个能自我纠错的监管环境,防止过度集中化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同时也确保创新所需的足够激励。 --- 第二部分:激发创新生态:从知识创造到价值实现 本部分将焦点转向创新——被认为是经济增长最直接的引擎。然而,创新并非随机发生,它依赖于特定的环境结构和文化土壤。 4. 知识的边界与溢出效应: 我们探讨了知识的非竞争性特征,以及知识如何通过“溢出效应”扩散到整个经济体。但知识溢出并非没有成本,它常常受到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壁垒和信息孤岛的限制。本书深入研究了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最大限度地促进有益的知识流动,同时激励最初的知识创造者。 5. 跨界连接与异质性(Heterogeneity): 真正的突破往往发生在不同学科、不同行业或不同社会群体的交汇处。本书强调了“异质性”在创新中的核心作用。一个同质化的系统缺乏探索未知领域所需的“多样性”。我们分析了如何构建促进“弱连接”(Weak Ties)的网络结构,这种结构往往是信息和新颖想法传播的关键渠道。 6. 基础设施与“平台化”战略: 现代创新需要强大的、共享的基础设施——无论是数字、物理还是社会层面。本部分考察了“平台战略”如何改变价值创造的逻辑,并讨论了公共部门在投资那些回报周期长、风险高、但对整体系统至关重要的“使能技术”中的关键角色。 --- 第三部分:重塑社会结构:包容性、韧性与治理 增长的最终目标是提升人类的福祉和社会的韧性。本书坚信,一个存在巨大不平等或治理失效的系统,其增长潜力将受到内在的限制。 7. 技能的演进与终身适应力: 随着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兴起,对人类劳动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们超越了简单的“再培训”概念,探讨了如何培养人们进行“元学习”(Learning to Learn)的能力,以及在不确定性中保持适应性的心理韧性。这要求教育体系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育者。 8. 韧性(Resilience)而非仅仅效率: 过去几十年,全球供应链和经济结构过度追求“效率”(Lean Operations),导致系统在面对黑天鹅事件时极其脆弱。本书倡导“韧性优先”的视角,即在设计系统时,必须在效率和冗余、集中和分散之间找到动态的平衡点。这种韧性不仅体现在供应链上,也体现在社会安全网和政治稳定上。 9. 治理的适应性: 传统自上而下的治理模式难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复杂问题。我们审视了“分布式治理”和“协同决策”的潜力,探讨了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增强透明度、促进利益相关者参与,从而构建更具合法性和响应能力的决策框架。这包括在地方、国家乃至全球层面,建立更灵活、更少僵化的监管机制。 --- 结论:迈向一个“可涌现”的社会 本书最终的愿景是提供一套理解和塑造我们共同未来的思维工具。真正的增长引擎不在于发现一个新的资源或发明一个单一的技术,而在于我们如何设计我们的社会系统,使其能够持续不断地自我优化、自我学习和自我超越。 通过对复杂性理论、创新生态学和社会治理的整合分析,本书旨在为政策制定者、企业家、学者以及所有关心社会走向的人们,提供一个清晰的路线图:如何从一个僵硬的、反应迟缓的经济体,转变为一个充满活力、能够适应未来挑战的“可涌现的社会”。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配方,而是一场深刻的认知转型。

用户评价

评分

“增长的方法:学习型社会与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这个书名自带一种磅礴的气势,仿佛预示着一场关于未来发展的全新对话。我一直在关注不同国家在经济发展战略上的差异,以及它们各自面临的挑战。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提出的“学习型社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究竟是基于怎样的理论基础?它是否会深入分析,那些在教育和知识创新方面表现突出的国家,是如何实现经济上的腾飞的?我期望这本书能够超越那些陈旧的经济增长模型,提出一些更具前瞻性和颠覆性的观点。它会探讨如何打破知识壁垒,促进跨学科、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吗?它会关注如何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下一代吗?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框架,指导我们如何从宏观政策、微观教育到个体行为层面,共同构建一个能够持续自我更新和发展的“学习型社会”。这不仅仅关乎经济的繁荣,更关乎社会整体的进步和人民福祉的提升。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来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思考,为我们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提供宝贵的启示。

评分

当我看到《增长的方法:学习型社会与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这本书名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的畅想。我一直在思考,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日益普及的今天,传统的劳动力市场将发生怎样的变革?而“学习型社会”的概念,似乎为我们应对这种变革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路。这本书是否会探讨,如何让个体在快速变化的职业环境中保持竞争力?它是否会提出一些教育和培训的创新模式,以适应未来对技能不断更新的需求?我尤其对“新引擎”这个词感到兴奋,它暗示着一种颠覆性的力量,一种能够重新定义增长模式的力量。这本书会不会详细阐述,这种“新引擎”究竟是什么?是集体智慧的涌现?是跨领域知识的融合?还是创新生态的构建?我渴望从中找到答案,了解如何才能构建一个真正能够激发社会整体创造力和活力的学习型社会,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并且这种增长不仅仅是数量上的扩张,更包含着质量的提升和社会福祉的增进。这本书在我看来,是对当前社会发展困境的一个深刻回应,我期待它能够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就深深吸引了我,"增长的方法:学习型社会与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单是这个标题,就勾勒出了一幅充满希望的蓝图。我一直认为,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远超以往,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似乎正在遭遇瓶颈。而这本书提出的“学习型社会”的概念,恰恰触及了问题的核心。它不仅仅是关于个人技能的提升,更是指一个系统性的、全民参与的学习生态。想象一下,一个社会能够持续不断地孕育新思想、新技能,并且能够快速地将这些新知转化为生产力,那将是多么强大的竞争力!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定义“学习型社会”的,它又将如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是教育体系的改革?还是企业文化的重塑?亦或是政策层面的引导?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切实可行、具有前瞻性的方法论,指导我们如何构建这样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社会,从而驱动长期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并最终促进更广泛的社会进步。这本书似乎承诺了一个关于未来的更美好愿景,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评分

读到《增长的方法:学习型社会与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这个书名,我立刻联想到了当前社会发展中一个普遍的痛点:如何在快速变化的科技和市场环境中,保持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学习型社会”这个概念,在我看来,是一种对个体和社会发展的更高追求,它不仅仅意味着技能的掌握,更是一种持续探索、不断适应和积极创新的精神状态。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解读,到底什么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学习型社会”?它是否包含了一种鼓励好奇心、容忍失败、拥抱变革的社会文化?它又将如何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是促进了更高效的知识传递和创新扩散?还是孕育了更具活力的创业生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实践路径,例如,它会讨论政府、企业、学校以及个人,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各自扮演的角色吗?它会提供一些成功的案例分析,展示学习型社会是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进步的吗?这本书在我心中,代表着一种对更美好、更可持续发展的希望,让我迫切想要深入了解其内在逻辑和可行性。

评分

我最近在寻找能够帮助我理解当前全球经济挑战的书籍,而《增长的方法》这个书名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它不仅仅聚焦于“增长”,更将其与“学习型社会”紧密联系起来,这是一种非常新颖的视角。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获取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但如何将这些零散的知识转化为有价值的创新和经济动力,却是一个巨大的课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学习型社会背后的驱动机制,例如,它会讨论是哪些社会结构、文化基因或者技术支持,能够促使一个社会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是鼓励批判性思维的教育体制?还是开放包容的知识分享平台?亦或是政府为支持终身学习而提供的激励措施?更重要的是,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学习型社会”与“经济增长”这两个看似宏观的概念,具体地联系起来的。它会提供一些实证性的案例吗?还是会构建一个理论模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深刻的洞见,解释为何那些在学习上投入更多的国家或地区,往往在经济发展上也表现更为出色。这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经济增长的问题,更是为了探索一种更具人文关怀、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评分

没啥评论的。

评分

没有想象中的好,内容不算特别丰富

评分

书是好书,读后有启示。但是,出版社太不认真了。竟然没有参考书目和文献目录。请看第三张照片,文中括号内的书在哪里?有作者和年代,书名在哪儿?

评分

挺好用的,京东的价格和配送绝对具有优势

评分

质量还是不错的,京东送货速度快

评分

内容不错

评分

特别好的一部著作,需要多读几遍,会有不同的收获

评分

理解增长的驱动,符合中国新的发展阶段和转型方向。

评分

没有想象中的好,内容不算特别丰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