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艺圣经:100种花艺装饰的方法,让你的家在任何季节都生机勃勃

花艺圣经:100种花艺装饰的方法,让你的家在任何季节都生机勃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贝勒·查普曼 著,谢冬菀,鲁键盈 译
图书标签:
  • 花艺
  • 家居装饰
  • 鲜花
  • 干花
  • DIY
  • 装饰技巧
  • 季节性装饰
  • 花艺设计
  • 生活美学
  • 园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50082
版次:1
商品编码:12085934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精装
丛书名: 绿生活系列丛书
开本:20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对于室内园艺设计的爱好者们来说,这本书就是大大的福音,通过简单的步骤,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出漂亮的装饰植物。作者罗列了这100种花艺装饰所需要的植物品种和数量,具体的操作步骤,还附有400余张图片来指导读者完成每个动作。读者会用到一些普通的植物盆和容器,但也有些特别的容器,例如玻璃器皿等。书中还会专门有一章节介绍基本工具和技巧,养护窍门和专家建议。

作者简介

  贝勒·查普曼,莱拉·贝勒花艺设计公司(Lila B. Design)的创始人和首席设计师,她的公司位于旧金山,是一个获得绿色认证的企业。她在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农场上开始接触到园艺,并从此扩展她的园艺版图,工作环境包含新墨西哥州的干旱山区到加利福尼亚州的金山。自2001年起,她一直扮演着专业园丁和花艺设计师的角色。她的设计曾出现于《日落》杂志和美国公共电视台(PBS),也曾出现在香蕉共和国(Banana Republic)和美国家具品牌RH(Restoration Hardwareas)的店里。贝勒对花卉十分着迷,每天都忙着把她的想法变成真实的设计,以及为新的植物品种清洁苗圃,给它们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精彩书评

  “读完这本书,我很自信我能养好鸡冠仙人掌了。看看这些赏心悦目的植物装饰,我都觉得自己要流口水了。”
  ——《纽约时代周刊》

  《花艺圣经》就像是一封给植物们的情书。”
  ——《食物52》

  “必读书籍。”
  ——《家居杂志》

目录

序 9
开始 10
A
莲花掌属 22
非洲堇 30
空气凤梨 38
芦荟属 46
朱顶红 50
文竹 54
B&C;
秋海棠属 62
铁线莲 70
E
姬凤梨 74
拟石莲花属 82
卫矛属 90
大戟属 94
F
榕属 102
H
铁筷子 106
球兰属 114
风信子属 118
绣球花 122
I&K;
常春藤 126
伽蓝菜属 130
L
兜兰属 138
地衣 146
百合 154
口红花 158
M
乳突球属 162
尾萼兰 166
苔藓 174
香菇 182
N
网纹草 186
P
猪笼草 190
报春花 194
S
虎尾兰 202
景天属 210
长生草属 218
酢浆草属 222
卷柏属 226
鹿角蕨 234
T
百里香属 238
郁金香属 246
W&X;
大薸 254
霸王空气凤梨 258
Z
十二卷属 266
关于作者 270

前言/序言

  远眺是一望无际的青山,近处是母亲的菜园和父亲的玉米地,这便是我成长的地方。植物无处不在,它们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切。直至今日,不论什么植物都仍旧让我无比着迷,我热爱它们的朴素和简单。然而唯一的问题是现在我居住在城市里,并不是时时刻刻都能找到植物。有什么解决方法呢?我要让它们无处不在。无论是为了顾客的婚礼布置,还是为我自己的房间增添一抹家的气息,植物总是给我带来一份宁静和优美。
  当我一开始设立莱拉?贝勒花艺设计公司(Lila B.Design),我惊讶于竟然有这么多人,和我一样,单纯地热爱并渴望着绿色植物。不仅仅限于活动进行的那几个小时,他们想要可以带回家的、可以更持久生长的植物。所以我发现自己设计制作了越来越多的有生命的摆饰,这些摆饰如同迷你花园一样拥有自然之美。不用任何修剪,它们可以持续观赏几周或几个月,然后里面的植物可以被重新栽植于花园里或用于其他设计。由于植物不同的大小和形态,我可以自由地选择放置它们的容器,并且我开始尝试使用各种各样的器皿作为花盆。
  在本书中,有生命的设计布置是我的这些容器花园作品的核心。一些设计可以让植物在其中继续生长(如果精心看护,有些可以长达几年),另一些则是更暂时的设计——但是即使是这样,植物也可以被分开移栽到花园里。除此之外,本书中使用的大部分的植物都相当容易找到,不过我也加入了少量不常见的植物,这样可以增添一些变化。我已经按照它们的常用名的字母顺序排列了出来,同时也提供了植物的学名,这样可以帮助你更精确地找到图片中的植物。如果找不到这种植物,也不要太担心——你可以使用相似大小和形态的植物来代替,即使是有一些不一样的布置也可以呈现同样的效果。或者跳出我的设计,用那些让你觉得可以增添颜色、质感或者有趣的形态的植物。快来自己动手,创造富有生命力的优雅艺术吧!

《古董修复与鉴赏指南:从入门到精通》 图书简介 本书并非关于花卉装饰的指南,而是深入探讨古董修复、鉴赏与收藏的综合性著作。它为所有对历史遗物、传统工艺以及文物保护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套严谨而实用的知识体系。从初学者对“古董”概念的界定,到资深收藏家对珍稀物品的真伪判断,本书旨在构建一座连接历史、艺术与科学的桥梁。 第一部分:古董鉴赏的基础构建 本部分着重于建立读者对古董世界的宏观认知。我们首先界定了“古董”的法律、市场与历史标准,探讨了不同时期、地域的器物风格演变,例如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到近代的工业设计产品,它们各自的时代特征和价值取向有何不同。 材料科学与年代学: 详细解析了木材(硬木、软木的识别)、金属(青铜、白银、铸铁的氧化特征)、陶瓷(胎体、釉料、烧制温度的分析)以及纺织品的老化过程。书中配有大量显微镜下的材料结构图,帮助读者辨识材料的天然老化与人为作假。 历史背景与器物语境: 每一件古董都承载着特定的社会文化信息。本章深入研究了特定历史事件、皇室审美、手工业作坊的组织形式如何直接影响了器物的形态、纹饰和功能。例如,探讨清代官窑与民窑在款识、色彩运用上的本质区别,以及巴洛克风格家具对结构对称性的极端要求。 伪造与仿制的技术剖析: 揭示古董市场中常见的欺诈手段。这包括对“做旧”工艺的解构——例如,酸洗、打磨、热处理如何模仿历史痕迹。我们还详细分析了不同年代的工具痕迹比对,通过分析刀工的锐利度、车床的转速痕迹来判断其是否符合特定的生产年代。 第二部分:核心修复技术与科学方法 修复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关键环节。本部分摒弃了粗糙的、破坏性的修补方法,转而推崇基于科学分析的最小干预原则。 无损检测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介绍了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在确定合金成分和釉彩矿物来源中的作用,以及红外反射法在揭示绘画底层草稿或覆盖层方面的应用。这使得修复师能够在动手之前,对物品的内部结构和材料构成有清晰的认识。 结构性加固与粘合剂的选择: 针对不同材料(如断裂的木制雕塑、受损的石膏线脚)的应力点,提供了精确的加固方案。详细对比了传统天然粘合剂(如鱼鳔胶、虫胶)与现代合成聚合物(如环氧树脂、丙烯酸酯)的优缺点、化学稳定性以及在不同湿度下的膨胀系数,确保修复后的结构能够与原件和谐共存。 表面清洁与化学污染去除: 阐述了如何安全地去除历经岁月积累的污垢、油渍和蜡层。重点讨论了溶剂的选择,强调了极性与非极性溶剂对不同污染物(如焦油、矿物沉积物)的溶解能力,并列举了水敏性材料(如某些纸张、动物胶)在清洁过程中的禁忌。 色彩的重建与老化模拟: 在缺失部分需要填补时,色彩的匹配至关重要。本章教授了如何使用矿物颜料和有机染料,通过精确调配,模拟出自然光照和氧化作用下产生的微小色差和光泽变化,使新加入的部分能够“融入”历史的肌理之中。 第三部分:特定门类的深度实践 为了提供更具操作性的指导,本书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古董门类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 家具修复的挑战: 涵盖了榫卯结构的解体与重组、贴面(Veneer)的剥落修复、烫蜡工艺的精髓。案例着重于18世纪英式和法式家具在湿度变化下面临的翘曲和开裂问题。 陶瓷与玻璃器皿的精细修补: 讨论了对碎片的精确对位、缺失部分的塑形(使用如聚氨酯或环氧树脂进行塑形填充),以及在深色釉面或透明玻璃上如何应用修补技术而不留下明显的痕迹。 印刷品与纸质文物的保护: 涵盖了脱酸处理(Deacidification)的技术流程、霉斑的生物防治,以及对老旧折痕进行平展的技术。特别强调了在修复过程中对纤维素分子链的保护。 第四部分:收藏的策略与维护 成功的收藏不仅在于购买,更在于长期的保存与知识的积累。 建立个人档案与可追溯性: 教授如何为每一件藏品建立详尽的数字档案,包括购买凭证、修复记录、材料分析报告,以确保证件的完整性。 环境控制: 详细阐述了恒温恒湿环境对不同类型收藏品(尤其是木器、书画和老照片)的重要性。提供了家庭级环境监控的设备选型建议。 法律与道德考量: 讨论了文物出口限制、艺术品所有权争议,以及负责任的收藏家应如何对待来源不明的物品,维护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本书适合博物馆工作人员、艺术史学生、家具制造商、专业修复师以及所有希望深入了解并妥善保存自己珍贵收藏品的爱好者阅读。它提供了一种尊重历史、科学严谨的文物保护哲学。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欣赏这本书的地方在于它那种深入骨髓的生活哲学,它教导的不是僵硬的插花技巧,而是一种与自然共生的态度。书里对季节的理解极其细腻,比如春天的嫩芽如何展现生命的初醒,夏日的繁盛如何用色彩来表达热烈,秋季的凋零如何蕴含着丰收的诗意,以及冬季的简约如何烘托出家的温暖。它强调的是“应季而变”,反对一成不变的摆放模式。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园艺师在慢慢交谈,她会分享很多关于花材养护的小窍门,比如如何延长特定花卉的观赏期,如何利用家中随手可得的器皿进行创意搭配等等。这些技巧都是非常实用的,而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它引导读者去观察和感受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将这种观察力融入到家居装饰中,让家真正成为一个能呼吸、能随着时间流转而变化的美学空间。看完之后,我出门买花的心态都变了,不再是盲目追求稀有品种,而是去寻找最能代表当下时节的那份独有气质。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光是放在书架上就让人心情愉悦。封面采用了一种略带纹理的哑光纸张,手感非常舒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精心制作的。主色调是柔和的莫兰迪色系,配上烫金的书名“花艺圣经”,透露出一种低调的奢华感。内页的纸张选材也极其考究,不是那种廉价的、反光的纸,而是那种略微偏米白色的道林纸,即使用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排版布局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每一个花艺作品的照片都占据了整页甚至跨页的大幅面,色彩还原度极高,仿佛能闻到鲜花的芬芳。文字部分的字体选择和行间距处理得恰到好处,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流畅。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人立刻感受到作者和出版方对“美”的尊重,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可以收藏的工艺品。我甚至会时不时地拿出它,只是翻阅一下那些精美的图片,就能让整个下午都充满灵感和宁静。对于追求生活品质,注重家居氛围营造的朋友来说,光是这份视觉飨宴就值回票价了。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极其亲切且富有启发性,完全没有传统教科书的那种刻板说教感。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与初学者交流,她总能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构图原理或色彩搭配理论转化为日常可以操作的步骤。比如,在讲解“黄金分割”在花艺中的应用时,她不是直接抛出公式,而是通过一系列精美的案例,引导我们自己去发现那种视觉上的平衡感。每种花艺风格的介绍后面,都会附带一个“常见错误与修正”的小版块,这个设计实在太贴心了。它预设了读者在尝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惑,并直接给出解决方案,大大降低了实践的门槛。我过去总觉得插花是一门需要天赋的艺术,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它更多的是一种可以学习和培养的“眼光”。它鼓励创新,鼓励“犯错”,认为每一次尝试都是对美的探索。这种循序渐进、亦师亦友的写作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我动手实践的信心,让我觉得家里的餐桌、玄关、书房都能成为我的小型艺术展示台。

评分

从内容广度来看,这本书的覆盖面令人叹为观止,它真正做到了“圣经”级别的全面性。它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日式或欧式插花,还涉及了许多小众但极具潜力的装饰风格。我惊喜地发现其中有一章专门讲解了“侘寂美学在花艺中的体现”,如何用枯枝、苔藓和不规则的陶器来营造禅意的空间,这对于偏爱简约风格的我来说,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此外,它还探讨了不同空间的功能性与花艺的结合,比如如何为狭小的公寓设计垂直绿化,如何为开放式厨房选择既美观又不易受油烟影响的花材组合。书中的“节日庆典特别篇”也做得非常出色,涵盖了从复活节的轻盈色彩到感恩节的丰饶色调,甚至还涉及了针对小型家庭聚会的餐桌中心装饰。这种对不同场景、不同文化背景的深入挖掘,使得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如何插花”的范畴,它更像是一本全方位的家居美学顾问指南。

评分

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对于“可持续性”和“环保”的重视程度。在如今这个强调绿色生活的时代,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书中多次强调了使用本地当季花材的重要性,并详细列举了不同季节在本地市场上可以找到的、且对环境影响较小的花卉和叶材清单。它反对为了追求某种远方花材而产生的巨大碳足迹,提倡回归本源、尊重自然规律。更进一步,它还探讨了如何利用花艺的“副产品”,比如花瓣的干燥保存用于制作香包,或者如何将凋谢的花材进行堆肥,融入到园艺循环中。这种对生命周期的尊重和对资源循环利用的倡导,让这本书在艺术审美之外,增添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它让我开始思考,我为家引入的美丽,是否也给这个世界带来了额外的负担。因此,这本书不仅美化了我的居所,更净化了我的消费理念,让我对“美”的定义更加全面和立体。

评分

大品牌,质量不错!!!!!

评分

京东商城购物正品超值划算

评分

很好的书

评分

感觉不是很好,建议不要买…

评分

不错

评分

很好的书

评分

京东商城购物正品超值划算

评分

挺好的,谢谢!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