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容若词传

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容若词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一倩 著
图书标签:
  • 纳兰容若
  • 清朝诗词
  • 词传
  • 文学传记
  • 情感诗歌
  • 爱情
  • 古典文学
  • 诗词鉴赏
  • 文化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
ISBN:9787514353402
版次:1
商品编码:12086342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 出身显贵的纳兰公子,因鄙弃官场的尔虞我诈,在入仕的路上自我搁浅。他那一腔不屈的抱负,只能化成绵绵的情思,寂然吟出。


★ 他敏感多情,自诩是“天上痴情种”,在凄美的辞藻里苦恋自己的爱人;他是金戈铁马中的一片浮萍,在战乱纷争中逐水飘零;他“纯任性灵,纤尘不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内心却伤痕累累的词人。


★ 空有“一生一代一双人”的深情,却换来“相思相望不相亲”的结局

天上痴情种,人间惆怅客 —— 一代词人纳兰性德


内容简介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出身显贵的纳兰公子,

因鄙弃官场的尔虞我诈,

在入仕的路上自我搁浅。


他那一腔不屈的抱负,

只能化成绵绵的情思,

寂然吟出。


他敏感多情,自诩是“天上痴情种”,

在凄美的辞藻里苦恋自己的爱人;

他是金戈铁马中的一片浮萍,

在战乱纷争中逐水飘零;

他“纯任性灵,纤尘不染”,

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内心却伤痕累累的词人。


作者简介

王一倩,情感作家。已出版作品《中国艺术故事》等,现供职于读者出版集团。

目录

序?言


卷一?深情缠绵的爱情词

十年青鸟音尘绝,往事不堪思 〇〇二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 〇〇八

旧事惊心,一双莲影藕丝断 〇一六

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〇二二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〇三〇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〇三八


卷二?字字泣血的悼亡词

知己一人谁是?已矣 〇四六

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 〇五四

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 〇六二

唱罢秋坟愁未歇 〇七〇

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〇七八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〇八六


卷三?肝胆相照的友情词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〇九六

莫被寒云,遮断君行处 一〇四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一一二

杀软红尘里客,一味醉生梦死 一二〇

独卧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 一二八

匆匆刚欲话分携,香消梦冷 一三四


卷四?铁血饮马的边塞词

万里阴山万里沙,谁将绿鬓斗霜华 一四二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四八

试倩玉箫声,唤千古、英雄梦醒 一五四

古戍饥乌集,荒城野雉飞 一六〇

塞草霜风满地秋 一六六

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 一七二


卷五?五味杂陈的人间词

欲渡浣花溪,远梦轻无力 一七八

兴亡满眼,旧时明月 一八四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一八八

伴我萧萧惟代马,笑人寂寂有牵牛 一九二

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 一九六

冷处偏佳,别有根芽 二〇〇


后记


精彩书摘

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


又是一个滴雨的夜!

人静物寂,一灯如豆,雨的音符,叩响沉默的房檐,将点点愁绪,滴滴溅在青青的石板,缕缕的情思,驱动颤抖的指尖,挥舞的双臂,却撕不破长夜的雨帘。纳兰容若如一具浮尸,在孤寂的夜海里漂着,往事助纣为虐,随着夜浪翻滚。

康熙十四年,他二十岁,她十八岁,他是太子太傅纳兰明珠的儿子,她是两广总督、兵部尚书卢兴祖的女儿,他俩的结合不乏天道酬“情”的安排,更不乏政治联姻的促和。他不爱她,她不弃他。他不接受,她不退步。

婚宴上,喜幛高悬,贺联四壁,在灯光中交相辉映着。宴席一开,酒色即春色,一饮便得意。他在门外周旋,她在屋内妆台前,媒娘正在为她整理发型:一把木梳,不多久便挽好了髻,一支细簪和发夹,将她的发丝吃得很紧,好似五伦纲常: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叔伯、妯娌……

她凝视着镜中的自己,那一头锦簇,多么富贵荣华。他推门进来,英俊挺拔。她浅笑,愿把此生托付。

婚礼是一件众人的事情,良辰吉日都是算好的,没有一丝间隙让他们说体己话。他牵着她的衣袖,出了房门,拜了天地,拜了父母,拜了彼此。

婚姻如同歃血为盟,把彼此的身、语、意,都拜给了对方,天地见证。

他们也照着寻常的夫妻,过起了如水的日子,一起赌书泼茶,一起滴水粒米,就这样,竟然过出了仙眷的滋味。在繁华喧嚣的京城,他们竟然育出了一方净居。在车水马龙的乱流里,他们依然安步当车。她每每有着独到的从容,忽然在人潮起落的街头上,附耳对他说:“跟你过日子,真好。”

熙攘的人群都听见了。

这样的光阴还不到三载,她病了,卧床休息,一脸的苦楚。他坐在她身边,看着她,突然感到一种莫名而来的切肤之痛,随即握着了她的手,紧紧地,仿佛她已成流萤。他恨起了自己,为什么往日那么薄情?忽略她、漠视她,却不知情已经在他的心底稳稳地扎了根,她已经在他心底坚如磐石。

又是一个如漆的夜,夜风卷拔着冷气,打家劫舍。她已经病入膏肓,看他给她治病日夜操劳,为照顾她日夜不寐,瘦得青衫空飘。她的心疼胜过了病痛,借着悠悠的气息,说:“容若,放开我,我死,你才能活。我走,你才能留。”说完,择了一个方向,幽幽而去。这一去,驷马难追,与他阴阳相隔了。

想起这些,纳兰容若的心从千丈崖落入平地,痛到快要窒息,一个吞吐间,热泪如暴雨,奔流在他那具空了灵魂的肉身上。他想问天地,此地何地、此世何世才能见到她?天地无言,寒星却殷勤地反问他为何当初太薄情,这一问如暗器,字字是冰心魄针,专门戳刺他的魂魄。

罢了,不如铺一张纸,拿一支老笔,和着泪水,蘸一头淡墨,把他思念的她画下来。描她的柳眉,画她的细眼,勾她的裙角,摹她的鬓髻……顷刻,纸上一个人儿浮现,好似微笑着要从画纸上走出来一般,让他忍不住想拭去她眼角盈盈的泪水,拂去她覆额的愁纹。然而,他伸过去的手是那般冰冷,她依然温柔地看着他,嘴角似笑未笑,有一种探询的口气,好似在问:“心上有人,苦吗?”不苦,骗谁?他呜咽无声,不答似答:“心上有人,着实苦。又是谁把苦予我吃?”她黯然,似在说:“身心俱放,即不苦!”“情”之一字重于泰山,谁能提得起,谁忍放下?

如今,她站在纸上,他活在世上。一纸之隔,竟然是阴阳两世。他呜咽无声,湿一片青衫,摊开如莲的掌心,将斑斓着疼痛的词句,嵌入这跳动的字里行间。

画不成,看不成,泪如墨,墨如泪。

多少个暗夜,就这样一幅幅画着,画完痴痴地望着卷中她,任凭心绪被一泓相思的秋水,急急搅乱,肩披着被泪雨柔软了的夜色,脚踏着如雪的孤单与寂寞。或许,他真的不知该怎样为一束过早凋谢的花朵,以他咯血的喉咙,叩节长歌?

当滚烫的血液,将盈满哀愁的词句,于深锁的眉间,绽放出艳丽的火焰,经年的记忆,又怎能不令他泫然?

或许,当泣血的冰笺,写满了尘世的孤单,当迷津的渡口,斜泊着相思的舟船,卢氏呀!你可知道容若拢着一颗碎裂的心,种植着一份怎样的期盼?

期盼她突然会如旅人般回归,那碎落的脚步,能够踏碎他滋长着疼痛的罂粟,荡破他心湖沉寂着孤寞的层冰。

于是,他在每一个旭日初升的白昼,便开始期盼含烟绕梦的清辉,从残霞夕照的黄昏,期盼那轮君临大地的朝阳,万蛊蚀骨的煎熬中,任飞泪点点,层浪千千,终却也难以收拾这场命定的预言。

当理性冰封不住心的放任,有故事的人,怎禁得住这滴答作响,檐雨声声的夜?一如面颊上垂落的晶莹泪滴,终难以化得开阴阳两隔的恨深情浓?

多少年来!他曾无数次尝试着要将镌刻在心头,典藏在记忆的她,或者那曾令他心旌摇曳的盈盈一笑,还原成一卷传神的丹青,可每每他握住蘸墨的画笔,便一如握住了无望的宿命,明明感觉她就在他眼前的壁上亭亭而立,一触手,便唯剩一壁凄清的冰冷。

一如她游走的生命,踏着萋萋的苔痕,携着刻骨的思念,踱步于他们曾赌酒泼茶比肩而行的地方,最终,却怎么也觅不到那长满笑声的长亭。

当冷冷的夜风,随着摇曳的烛火,卷起画卷的一角,泪光中,他恍若看到了一只竖立的耳朵,令他在幻情中,贪婪地聆听她均匀的呼吸声,聆听昨日鬓边的窃窃私语。

是那颤抖的心弦,那灵动的浮现,令他恍若再次回到了那些与她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的日子。

那些有呢喃、有笑声的音符,颤动在语言的枝丫上,似在等待着被他掌心炙热的情感去重温,去提炼。

今夜,他形如一只鹣鹣,舞动单飞的翅子,抖落下片片殷红的落羽,荷着难消的伤痛,穿越尘世的墙篱,于时光的夹缝中,企图牵出那段昨日比翼的欢歌。

人说,梦好难留,诗残莫续,然她可知,他真的不能够从迷醉中醒来,怕醒来后独对这一室的清冷,怕那如断线般垂下的雨点,滴在青青的石板,那连绵不绝的声响,会时时刻刻提醒着他的孤单。

窗外风吹雨斜,檐下似诉似泣,当灵魂的触须,难以击碎隔世的陶片,面上有泪,咸咸涩涩,如叹息般点点碎落。

不愿醒来的泪梦,依旧将一挂镂刻着相思的雨铃,系在了摇曳的树梢,企图让往事的风雨,浸润清澈的水湄,涤去障目的红尘,能够令他在每一次的绕梦行吟中,都可以鲜活地看到她那窈窕的倩影。

夜雨是流寇,一遍一遍地扫荡了他的内心,她却不知,就像他曾经不知她一样。她走了,轻轻地,就像她曾经轻轻地来,使他原本残酷且冰冷的宿命,逐渐发热,遂成就了一生最松散的光阴。

若苍天是有情有义的苍天,若飞檐还是能撑一夜雨泣的飞檐,他放下肩上所有的重轭,对她如此承诺:“在遥远的来世,若你还能抵达我心中的那座山,攀至峰顶,你将看见,只有我才能看见的风景。那时,我一定以红绳为我系腕。绳的一头,不绑富贵浮云,不绾宦海浮沉,只系你的纤腕,再在旁边写上:‘不许解开,夫妻情深。’”

寒风吹拂黑暗,夜翻过一页,是黎明还是更深沉的夜?她好似从画纸的那面走来,像提着战戟的夜间武士,又像逆风而飞的蝴蝶。

他掌中的相思花儿只剩最后一朵,随手放入她的衣袋。

今生日子总会过完的,愿,春不再发芽,夏不再开花,秋不再落葩,冬不再醒发,四季快老,了了这一生。

“你等着,我随后就到。”他轻轻说道。

画纸湿了一片。



《清词遗韵:纳兰容若的生命、诗情与时代》 导言:烟雨江南,盛世下的清词绝唱 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康熙年间的繁华与隐秘,深入探寻清初词坛巨擘纳兰性德(纳兰容若)跌宕起伏的一生。他不仅是“一等公爵”的贵公子,是才华横溢的翰林学士,更是那个时代情感最细腻、笔触最真挚的词人。本书并非仅仅是对其词作的简单赏析,而是试图通过对纳兰生平、时代背景、家族兴衰以及个人际遇的细致梳理,构建起一座理解纳兰词的立体时空。 第一章:勋贵之子,少年惊鸿 本书从纳兰的童年写起,详述他所处的显赫家族——纳兰氏的荣耀与责任。其祖父明珠权倾朝野,父亲纳兰胤禧亦身居高位。优渥的成长环境与严格的家教,塑造了他早慧的天资。我们将考察他早年的教育经历,包括与康熙皇帝的亲密关系(如伴读之谊),这为他后来的仕途埋下了伏笔,也为他提供了观察盛世风云的独特视角。他的少年时代,是锦绣繁华的开端,也是日后“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注脚。 第二章:风云际会,翰林清流 纳兰容若的仕途颇为坎坷,充满了时代的无奈。他以探花身份入仕,本应有大展抱负的空间,然而,伴随着其父明珠的失势和家族地位的起伏,他的政治生涯始终笼罩在阴影之下。本章将重点描绘他在翰林院的日常工作,分析他如何在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之间徘徊。我们会探讨他参与的重大事件,如平定噶尔丹之乱、随驾南巡等,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阅历,也为他的词作提供了广阔的素材,体现了“家国之思”的沉重底色。 第三章:词之真意,格物致知 纳兰容若的词,被誉为“清词第一”。其独特之处在于,他将传统婉约词的细腻情感,融入了对真实生活、对自我存在的深刻反思之中。本章将集中探讨他词作的核心主题: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探寻,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独特体悟。 我们将剖析他词中常见的意象——如秋风、落花、月夜、雨声,并将其置于他具体的生命节点进行解读。例如,他的“悼亡之作”绝非仅是泛泛的哀伤,而是融入了对特定人物和共同记忆的深切缅怀。不同于前代词人将愁绪寄托于山水间,纳兰的愁绪更具主体性和内向性,直指人心最柔软的角落。 第四章:友朋交游与诗酒年华 纳兰容若是文学圈的核心人物,他与当时众多的文人墨客——如顾贞观、陈维崧、王士禛等人——交往密切。本书将细致描摹他与这些文友间的酬唱与雅集。这些交游不仅是文人间的相互切磋,更是知识分子在政治高压下寻求精神慰藉的渠道。我们探讨纳兰在词坛中如何被推崇,以及他作为“词宗”的地位是如何确立的。此外,对他诗酒年华的描绘,也将展现他豪放与细腻并存的独特人格魅力。 第五章:家族的兴衰与个体的悲剧 纳兰氏一族的命运,是康熙朝政治斗争的一个缩影。明珠的恩宠与获罪,对纳兰容若的内心冲击是巨大的。本书将梳理家族地位的起伏如何投射到他的词作中,从早年的意气风发,到后期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清晰地展现出“盛世之下的伤逝感”。他的生命仿佛是一场绚烂的烟火,在极盛之时便已注定了消亡的必然。 第六章:生命的绝唱与身后之名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聚焦于纳兰生命的最后阶段及其身后事。探究他英年早逝的诸多猜测,分析其辞世对清词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影响。纳兰的词集是如何在后世流传、被不断重估和推崇的?他为何能在词坛上超越同时代的许多大家,成为后人心中“一代词宗”?我们将回顾历代文人对他的评价,特别是晚清及近现代学者对其作品的重新审视,揭示其词作跨越时空的生命力所在。 结语:一曲未尽的红楼梦 通过这部传记,我们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立体、充满矛盾与魅力的纳兰容若——他是在皇权与家族阴影下挣扎的贵公子,是沉浸在温柔乡中却又深感生命虚妄的诗人,是那个时代最优雅、也最孤独的灵魂。他的词,是盛世大清一道转瞬即逝的清丽风景,值得我们反复品读,细细回味。 本书特色: 史料扎实: 结合清代档案、奏折、私家记述等多方史料,力求还原历史真实。 语感内敛: 语言力求典雅而不失流畅,重现古典文学的韵味。 立意深远: 不仅关注个体情感,更将纳兰置于康熙朝的政治、文化大背景下进行深度剖析。 细节丰满: 对其生活细节、交游往来、风俗习惯的描摹细致入微。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容若词传》给我的感受,与其说是一本传记,不如说是一场灵魂的对话。作者以极其深沉的共情,将读者带入纳兰容若的世界。我被书中对他童年生活、家庭背景的细致描摹所吸引,那份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以及早年丧母的阴影,无疑为他日后敏感细腻的心灵埋下了伏笔。书中对于他与两位重要女性的情感纠葛,处理得尤为到位,既有对爱情的赞美,也点出了现实的无奈与残酷。那种“赌书消得泼茶香”的美好,与“嫁与他人作笑谈”的悲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扼腕叹息。我常常在阅读时,会不自觉地代入其中,去体会那种“欲说还休”的深情,去感受那种“当时只道是寻常”的错过。这本书没有回避他生命中的那些遗憾与失落,反而以一种悲悯的态度去展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更加丰满的纳兰容若。他的词,他的生命,仿佛都化作了一曲悠长而凄美的挽歌,在这本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演绎。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是那种跨越时空的理解与认同。作者在《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容若词传》中,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纳兰容若个人生平的梳理,而是将其置于康熙盛世的大背景下,去审视他作为一名臣子、一位贵族的身份与抱负。书中对于官场上的周旋、对于家国的责任,都有着相当的篇幅。然而,即便身处权力中心,即便肩负重任,容若的内心深处,始终燃烧着对纯粹情感的渴望。我被他对“相思”二字近乎偏执的解读所打动,那种深入骨髓的思念,那种“一生一代一双人”的坚定,在那个等级森严、礼教束缚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才情绝代、却又饱受命运捉弄的灵魂,他渴望与一人相守,却在现实的泥沼中步步沉沦。每一次读到他的词,仿佛都能听到他低语的叹息,感受到他压抑的痛苦。这本书,就是这样一本,让你忍不住去拥抱,去理解,去疼惜的传记。

评分

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传记,不如说是一位才子一生心绪的真实写照。作者在《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容若词传》中,用一种极其贴近人物灵魂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纳兰容若的喜怒哀乐。我被书中对他情感世界的细腻挖掘所打动,那些关于爱情的诗句,那些关于思念的低语,都仿佛是从他内心最深处流淌出来的。他渴望纯粹的爱恋,渴望两心相依,但现实的阻碍、命运的捉弄,却让他一次次地品尝到失落与无奈。书中的文字,时而激昂,时而低沉,与容若词中的情感起伏,遥相呼应。我反复咀嚼着那些关于“聚散”、“离合”的描写,仿佛亲身经历了他人生中的那些重要时刻。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纳兰容若,他不再只是书本上的一个名字,而是活生生的、有着深刻情感体验的灵魂。读完此书,我脑海中不断回响着他那句“一生一代一双人”,那是一种怎样的执着,怎样的遗憾,怎样的期盼啊!

评分

初读《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容若词传》,便被一种难以言喻的婉约与忧愁所攫住。这本书并非简单的生平事迹罗列,而是试图将纳兰容若那位清贵却多愁善感的公子,置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洪流之中,去感受他内心的跌宕起伏。作者仿佛是一位穿越而来的故友,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容若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也深入挖掘了他成年后在官场、情场中的种种不如意。书中的文字,时而如清风拂过,带来对爱情的朦胧憧憬,时而又如寒潭沉寂,映照出他“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无奈与凄凉。我尤为喜欢作者对他诗词创作背景的解读,那些看似信手拈来的佳句,背后却是怎样一番刻骨铭心的情感纠葛,是怎样一个孤独的灵魂在暗自神伤。读来,总忍不住想象,在那朱门深院,在那塞外风沙,容若是如何将满腹的相思、孤寂、遗恨,化作千古传唱的词句。这本书让我对这位词坛巨匠有了更立体、更鲜活的认知,不再仅仅是那些优美的词章,而是他作为一个鲜活的个体,有着喜怒哀乐,有着爱恨情仇。

评分

《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容若词传》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品一杯陈年的女儿红,初入口时微甜,回味却带着一丝丝醇厚的苦涩。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见一斑,他并非用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用一种沉静而有力的笔触,缓缓铺陈出纳兰容若的人生画卷。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他与其他文人雅士交往的描绘,那些诗酒唱和的场景,那些关于人生、关于情感的探讨,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文脉绵延的时代图景。但更让我动容的,是他内心深处的孤寂感。即便身居高位,即便才华横溢,他似乎始终找不到那个能够真正懂得他、与他灵魂契合的人。书中对“人生若只如初见”的解读,更是触及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那种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伤感,那种对过往的无限眷恋, resonates deeply with me。读完此书,我感觉自己仿佛也经历了一场关于爱情、关于生命、关于时光的洗礼,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绪,难以言表。

评分

不错 包装和配送都不错。值得购买

评分

不错的书,包装也很好,可以看一段时间了

评分

感觉不错!!!!!!

评分

质量很好,还没开始看,但是已经迫不及待了。

评分

不错的书,包装也很好,可以看一段时间了

评分

物流快,客服很好

评分

评分

书很好,快递也很快,下次还在京东买书

评分

不错 囤书 一本一本看 告诉自己还有很多要去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