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落花生的女儿

我是落花生的女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许燕吉 著
图书标签:
  • 亲情
  • 成长
  • 女性
  • 自传
  • 回忆录
  • 家庭
  • 情感
  • 文学
  • 散文
  • 人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发图书网专营店
出版社: 湖南人民
ISBN:9787543897250
商品编码:1198839487
出版时间:2013-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我是落花生的女儿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0-01
作者:许燕吉 译者: 开本: 32开
定价: 39.80 页数:455 印次: 1
ISBN号:9787543897250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编辑推荐

《我是落花生的女儿》看点:
1. 媲美《巨流河》,一本需要哭着看的个人百年史!从作者的八十年人生,看整个20世纪中国的颠沛流离!
2. 随书附作者亲笔抄写父亲名作《落花生》。附45张珍贵历史照片。
3. 作者与陕西老农的奇特婚姻,曾被媒体广泛宣传,患难中不离不弃,催人泪下,感动无数人。
4. “1941年8月4日,我的父亲许地山去世。如果上帝允许,我希望时间永远停留在前一天。父亲不要走,我也永远不要长大……”

内容提要

《我是落花生的女儿》是一位80岁高龄的传奇女子许燕吉的人生自传,她以近百年的人生体验,告诉你一个真实得近乎残酷的20世纪中国史!
1941年,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不会想到父亲很快就要离去,日军占领香港,一家人要被迫内迁,辗转于湖南、贵州等地,苦不堪言。
1950年,当我考入北京农业大学时,我也不会想到卷入那场潮流,转眼变成右派,隔离审查,入狱六年,孩子夭折,丈夫与我离婚!
1969年,当我被疏散到河北一个极为艰苦的地方时,我更想不到竟会为生活所迫,嫁给陕西一位目不识丁的老农。
而今天,我已经80岁……
人可以有多个10年、20年,而我,就只有这一个80年…

作者简介

许燕吉,民国著名学者许地山的女儿。1941年父亲许地山猝死于香港,这一年许燕吉只有八岁。不久日本人占领香港,母亲带着许燕吉及其哥哥逃往内地,辗转漂泊,流落于湖南、贵州等地。
建国后,许燕吉考入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随后在反右斗争中被隔离审查,入狱6年。期间,孩子夭折,丈夫与之离婚。1969年,她被疏散到河北一个极为艰苦的地方,竟为生活所迫,嫁给陕西一位老农。1979年3月平反,回到南京。
许燕吉是江苏省农科院副研究员,曾任南京市政协委员、台盟南京市委委员、南京市台联理事。

目录

前言

第一部 童年
第一章 混沌
1.我的出生和第一个回忆
2.香港的家
3.妈妈的“法律”
4.最初的玩伴
5.又笨,又傻
6.“小妹子坏透哒”
第二章 天崩
1.爸爸死了
2.记忆中的爸爸
3.爸爸和我们共同的朋友
4.妈妈顶起了天
第三章 地陷
1.日本人打来,把我们“炸”进了天主教
2.泉水叮咚,野菜满锅
3.来了两位一起避难的长辈
4.差点儿被炸死
第四章 铁蹄
1.明抢
2.米粒
3.悲惨世界
4.老朋友们的情况和教会的新相识
5.和日本人做斗争
6.离别

第二部 颠沛流离
第一章 归途
1.伶仃老小过伶仃洋
2.赤子坎坷困赤坎
3.轿子上的旅行
4.在柳州香山慈幼院小学,第一次上了讲台
第二章 在湖南
1.五马归槽
2.扶轮小学
3.到永兴县去住校
4.飞机掉下来砸了妈妈的饭碗
5.上完最后一课,离开了湖南
第三章 逃难
1.卷入了湘桂大撤退的洪流
2.贵阳马鞍山的国立十四中
3.翻山越岭逃到重庆
第四章 沙坪岁月--南开生活
1.最好学校里的最差学生
2.小伙伴们
3.周六见鬼记
第五章 顺江而下
1.胜利的欢乐
2.复员的困难
3.告别了刘娘

第三部 动荡年代
第一章 落脚南京城
1.儿童福利站
2.入学的困难和波折
3.妈妈的老友新朋
第二章 在明德女中的两年
1.走读和住校
2.宗教课
3.干了一回政治
4.明德的体、音、美教育
5.春游和野营
6.几位老师
7.我接触到的国民党高官及其子弟
第三章 市立第三女中
1.秘密行动
2.三女中的老师们
第四章 山雨欲来
1.在上海避风
2.乌云压顶
3.1949年4月23日星期六
第五章 解放区的天
1.对共产党的第一印象
2.妈妈失业却安了家
3.哥哥离家上大学去了
4.徐悲鸿降的及时雨
5.走向极端
6.追求真理青年会
7.“柳贝贝事件”
8.中学的末了阶段
第六章 北京农业大学
1.下马威
2.农耕学习
3.抬水、淘粪、抢吃饭、养兔、打狗、抓刺猬
4.政治风波
5.初识农村和农民
6.不信教了
7.运动接着运动
8.大草原上的生产实习
9.病中度过了大四
第七章 京城故人
1.妈妈的老友们
2.我见到的齐白石
3.我的刘妈

第四部 禁锢的年代
第一章 肃反运动
1.牛场的人们
2.新官上任
3.当头一棒
4.囚禁的预习
5.入了圣母军
6.肃反还是审干?
7.敬芳的奇冤
8.失密惹起的风波
第二章 右派
1.黑暗前的黎明
2.傻蛇出洞
3.瞎蛾扑火
4.双皮老虎
第三章 国民
1.敌人
2.死在出生前
3.妈妈的教导
4.没听懂的暗示
第四章 拘押
1.戴铐长街行和杀威棒
2.看守所的日子
3.当囚犯的程序
第五章 为囚第一年
1.专区看守所
2.不可思议的几件事
3.所长叫我当组长
第六章 婚姻的始末
1.离婚的拉锯
2.锯开两半了
3.婚恋课堂
4.我的恋爱
第七章 五年南兵营
1.织布、烂脚
2.南兵营的地理、人文
3.监规纪律和囚犯生活
4.寒夜谈闹狱
5.特赦与加刑
6.工厂里的养猪场
7.养猪犯的苦乐
8.小猪被窃,大猪饿死,猪场收摊
9.灾害
10.政府的人道主义
11.我的人道主义
12.挑起了个戏班子
13.大冰雹、大水灾
14.刑满
15.南兵营的朋友
16.不寻常的入狱经历
(1)愚昧的郄艮庭
(2)善良的尹书金
(3)人性是什么
17.修女孙瑶真
第八章 就业省第二监狱
1.适应新的环境
2.特殊的工作--看守王学宇
3.女就业院子里的风波
4.“文化大革命”开始,我们姓“犯”
5.“反共救国军”
6.修女的信仰和命运
7.批呀!斗呀!
8.外面和里面
9.逼婚和结果
10.上当和被出卖
11.挥泪出高墙

第五部 广阔天地
第一章 新乐县的坚固村
1.再改造生活的开始
2.张家的房客,一队的社员
3.阶级斗争
4.枪毙了精神病人
5.落户半年,明白了处境


好的,为您构思一份图书简介,该书名为《光影流转的百年都市》,内容聚焦于一个虚构的、历经百年风雨的城市——“新安”,以及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几代人的命运变迁与情感纠葛。 --- 《光影流转的百年都市》 一本关于时间、记忆与城市精神的史诗画卷 序章:迷雾中的新安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而是潜入一处被时间遗忘又被现代喧嚣反复冲刷的角落——新安市。 新安,一座在二十世纪初因一笔意外的工业投资而崛起,在战火中灰烬重生,又在改革浪潮中脱胎换骨的南方城市。它的名字里带着“新”的期望,骨子里却流淌着旧日码头的烟火气与老城区石板路的幽深。 《光影流转的百年都市》以时间为经,以家族的兴衰为纬,描绘了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创期的筚路蓝缕,到五十年代的集体主义思潮,再到八九十年代的经济腾飞,直至今日全球化背景下身份认同的困惑。我们跟随的,不是市长或英雄,而是那些在时代的洪流中努力保持自身形状的普通人。 第一部:初醒的码头 (1920s - 1940s) 故事始于新安的“渡口区”,一片泥泞与希望并存的土地。 周家: 一代纺织厂的学徒,周文山,一个沉默寡言但精于计算的年轻人,他用微薄的积蓄买下了江边一间破旧的仓库,并以此为基础,在战乱的阴影下艰难地开办了一家小型染坊。文山的妻子,林秀清,则是当地戏班的二胡手,她的音乐成为了那个动荡年代里,人们仅存的温情寄托。 这一部分,着重展现了早期工业文明的野蛮生长。工厂的蒸汽声与人力血汗交织,描绘了周家如何在帮派纠葛、军阀勒索和市场波动中,凭借着一种近乎顽固的韧劲,站稳了脚跟。其中穿插了关于“第一盏电灯”如何点亮渡口区,以及“第一场真正的电影放映”如何改变小镇居民的精神面貌的细节描写。 第二部:钢铁与信念的交织 (1950s - 1970s) 随着时代的剧变,周家的染坊被公有化,更名为“新安市第三纺织厂”。周文山的儿子,周铭德,一个接受了新式教育、充满理想主义的工程师,成为工厂的技术骨干。 这一时期的叙事聚焦于集体化带来的精神冲击与物质匮乏。铭德必须在“效率”与“人情”之间做出抉择。他负责引进一条老旧的生产线,这条线不仅承载着工业遗存的重量,更牵动着工人们的饭碗。 文学手法上,这一部分大量运用了“群像描写”,刻画了老工人张师傅对技术近乎宗教般的虔诚,以及女工李红梅在生产竞赛中的自我牺牲。城市的景观也随之改变:拥挤的棚户区被统一规划的“职工宿舍楼”取代,街道变得笔直而单调,但人们之间的联系却从未如此紧密——邻里之间的互助,是那个时代最坚固的钢筋。 第三部:时间的裂隙与回响 (1980s - 1990s) 改革的春风首先吹到了新安的港口。周铭德的女儿,周晓岚,一个渴望走出体制的文学青年,决定下海经商。她放弃了稳定的工程师职位,投入到充满泡沫与风险的商品贸易中。 这是个体价值与时代机遇的激烈碰撞。晓岚从倒卖进口服装开始,最终参与了新安老城区“旧貌换新颜”的地产项目。她的故事线穿插着对父辈生活方式的审视与反思。 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那些老旧的砖墙、被拆除的戏台、以及工厂烟囱留下的阴影,开始成为一种集体记忆的缺口。晓岚在清理旧仓库时,发现了一批泛黄的信件和一份未完成的乐谱,那是她的祖母秀清在战争年代写下的,记录了她对文山失踪的担忧。这些来自过去的私人情感,像幽灵一样提醒着晓岚:她所追逐的“现代”,是以牺牲掉某些不可替代的“本真”为代价的。 第四部:透明的城市与隐形的乡愁 (2000s 至今) 进入新千年,新安彻底蜕变成了光鲜亮丽的国际都市。老城区被玻璃幕墙的高楼取代,渡口区变成了豪华游艇码头。 晓岚的儿子,周逸飞,一个在海外接受教育的年轻建筑师,回到了故乡。他参与了新安市中心“历史碎片重构公园”的设计。他面对的挑战不再是匮乏,而是“过度饱和的文化符号”。 公园的设计蓝图中,他试图用现代的极简主义材料去“转译”祖辈的记忆——用光纤模拟染坊的蒸汽,用雕塑来表现旧时码头的拥挤。然而,当地的老人们却抱怨,新的公园“冷冰冰的,没有味道”。 逸飞的困惑代表了当代人对身份的追问:当一座城市彻底抛弃了它的物理痕迹后,那些关于“家”的集体记忆还能在哪里安放? 结语:流动的河流与不变的岸 《光影流转的百年都市》的结尾并非一个圆满的结局,而是一次深沉的凝视。 故事的最后,逸飞站在他设计的公园中央,看着江水依旧不舍昼夜地流淌,他明白了,城市并非由钢筋水泥构成,而是由一代代人共同书写的、关于爱、失去、奋斗与妥协的故事所组成。 本书以细腻的笔触,探讨了“城市发展中‘人’的位置”这一永恒主题。它是一部关于新安的编年史,更是一曲献给所有在时代更迭中挣扎、适应、并最终留下印记的普通人的挽歌。读者将在这部作品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与现实的迫切性,体会到时间如何塑造一个人的命运,又如何最终融入到城市永恒的呼吸之中。 --- 关键词: 家族史诗、都市变迁、个体命运、时间记忆、工业遗产、身份认同。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四: 说实话,一开始被书名吸引,但内心深处还是有些犹豫,担心会读到一本说教意味浓厚的作品。但事实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极其独特,它不试图去说教,而是用一种更加温和、更加具象的方式,将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娓娓道来。我喜欢作者对环境氛围的营造,那种细腻的笔触,让人仿佛置身于故事发生的那个空间,能够感受到空气中的温度、光线的明暗,甚至是细微的气味。书中人物的对话,真实得就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会听到的那样,没有刻意雕琢,却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人情味。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女性角色的刻画,她们身上所展现出的坚韧、智慧和对生活的态度,都让我倍感鼓舞。这本书不只是一段故事,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家人的关系,重新思考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这种阅读感受,是很多书都无法给予的,它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渗透,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被改变。

评分

评价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怀旧感,仿佛带着读者穿越回了那个年代。我迫不及待地翻开,虽然我还没有读完,但仅仅是开篇就深深吸引了我。作者的文字有一种魔力,能够将那些泛黄的记忆一点点地勾勒出来,让那些久远的人物和场景仿佛就在眼前鲜活起来。我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复杂的情感,有对过往的追忆,有对亲情的珍视,也有一些未曾言说的遗憾。我特别喜欢作者对细节的描绘,那些细微之处,比如某个物件的摆放,一段对话的语气,甚至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充满了故事感,让人忍不住去想象人物内心的世界。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在很多不经意的瞬间,我们与家人、与过去是如何建立起那些深刻的联系的。它不像一些故事那样轰轰烈烈,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生命中那些最柔软、最真实的部分。我期待着接下来的阅读,想知道“落花生”这个名字背后究竟承载着怎样的故事,以及“女儿”这个身份又会带来怎样的成长与蜕变。这本书像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品微涩,但越品越有滋味,让人沉醉其中,回味无穷。

评分

评价二: 读这本书之前,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毕竟书名给我一种比较写实的、或许有些平淡的感觉。然而,当我深入其中后,我被一种出乎意料的深刻和细腻所打动。作者的笔触非常克制,但正是这种克制,反而让情感的力量更加磅礴。她没有刻意去煽情,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难以言说的悲欢离合。我能从文字中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仿佛那个年代的空气都扑面而来,带着些许尘土和烟火的气息。书中人物的塑造尤其成功,他们不是完美无瑕的,有着各自的缺点和挣扎,但正是这份真实,让他们显得格外生动和有血有肉。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那些幽微的情绪,那些不为人知的渴望,都被她敏锐地捕捉并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本书让我反思了很多关于成长、关于家庭、关于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位置。它不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鼓励读者去思考,去感受,去与书中人物一同经历那些内心的起伏。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叙事方式,它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旁观者,更是参与者。

评分

评价三: 《我是落花生的女儿》这本书,怎么说呢,读起来就像是坐在一个熟悉的长辈身边,听她慢慢讲过去的故事。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但就是有一种力量,能够牢牢抓住你的心。我喜欢作者那种朴实无华的叙事风格,她就像一个忠实的记录者,将生活中的点滴都细致地描摹出来。那些平凡的场景,在她的笔下却有了不一样的光彩。我能够感受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一种深沉的爱,一种难以割舍的羁绊。有时候,我会因为书中人物的遭遇而感到心疼,有时候,又会因为他们之间的温情互动而感到温暖。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生活,往往就隐藏在那些看似平常的日子里。它教会我如何去发现美,如何在平凡中寻找意义。我特别喜欢作者对情感的拿捏,那种不张扬却又深藏不露的情感,最能触动人心。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内心好像被洗涤过一样,变得更加柔软和宁静。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每次读都会有新的体会。

评分

评价五: 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真实”。它的真实感来自于作者对生活细节的精准捕捉,来自于她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更来自于她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洞察。读这本书,就像是在翻阅一本充满回忆的相册,每一页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段情感。我特别喜欢作者那种不疾不徐的叙事节奏,她给了读者充足的时间去消化和品味每一个情节,去感受人物内心的波动。书中的人物,不是脸谱化的英雄或反派,他们都有着人性的光辉和阴影,都是活生生、有温度的个体。我能够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看到身边的人,看到我们共同经历的时代。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阅读的乐趣,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思考,对人性的理解。它让我明白,即使是平凡的生活,也蕴含着无限的可能和深刻的意义。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满足感,好像完成了一次意义非凡的心灵之旅。这绝对是一本能够触动灵魂的作品。

评分

很好的书。。

评分

很厚的一本书,包装精美,应该是正版!

评分

我很喜欢看许燕吉的这本书,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历史更真实的一面,让人心痛。

评分

不错的书

评分

正版,好评最多,读者推荐

评分

物美价廉,我老婆很喜欢,点赞

评分

爱书看的比较好看

评分

老师推荐的书,期待能提高女儿的阅读水平

评分

很厚的一本书,包装精美,应该是正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