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因何美妙而优雅地运行【对话最伟大的头脑·大问题系列】

世界因何美妙而优雅地运行【对话最伟大的头脑·大问题系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约翰·布罗克曼 著,庞雁 译
图书标签:
  • 哲学
  • 科学
  • 宇宙
  • 人生
  • 智慧
  • 思考
  • 对话
  • 科普
  • 知识
  • 启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80272
版次:1
商品编码:12086759
品牌:湛庐文化(Cheers Publishing)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对话最伟大的头脑·大问题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391
字数:4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更多精彩,点击进入湛庐文化旗舰店>>


编辑推荐

每年1次,世界上zui聪明的网站Edge,让100位zui伟大的头脑坐在同一张桌子旁,共同解答关乎人类命运的同1个大问题,为你开启一场智识的探险,一次思想的旅行!

带你认识当今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了解这些“精英 头脑”一年一度的思维大爆炸;

洞悉zui复杂、zui聪明的头脑正在思考的“大问题”,从而开启 你的脑力激荡;

直达物理宇宙、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网络趋势、认知神经和 心理学等领域的前沿,让你与世界头脑保持同步运转!

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段永朝、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驭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吴甘沙、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周涛、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授苟利军、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财新传媒主编王烁、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刘兵、复旦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兰小欢、2016年雨果奖获得者郝景芳联袂推荐!

《全球概览》创始人斯图尔特 布兰德、“虚拟现实之父”杰伦 拉尼尔、《纽约时报》《卫报》《华尔街日报》《大西洋月刊》集体盛赞!

湛庐文化出品。


内容简介

世界因何美妙而优雅地运行?本书编者约翰 布罗克曼召集了146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和思想家来回答这个“大问题”,并把他们的答案和论述集结成书。

这本书将带你认识这些“zui伟大的头脑”,看他们在思考什么样的问题,从而开启你的脑力激荡。他们都是各个领域的“科学明星”,包括世界著名进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语言学家史蒂芬 平克、生物地理学家贾雷德 戴蒙德、互联网思想家凯文 凯利、社会网络学家克莱 舍基等。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晶体的优雅如何体现出普遍的数学法则?
是什么让摩尔定律成为可能?
鸟类是恐龙的直接后裔吗?
为什么我们感受不到地球在运动?
在这本书中,你会找到更多让世界美妙而优雅运行的奥秘!

作者简介

约翰 布罗克曼 编著


美国著名的文化推动者、出版人,“第三种文化”领军人。

“世界上zui聪明的网站”(《卫报》赞誉)Edge的创始人。

他旗下汇集了一大批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和思想家,每年就同一话题进行跨学科讨论。


精彩书评

伟大头脑的伟大之处,绝不在于他们拥有“金手指”,可以指点未来,而在于他们能时时将思想的触角,延伸到意识的深海。他们发问,不停地发问,在众声喧哗间点亮“大问题”和“大思考”的火炬。

——段永朝

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

建筑学家威廉 J.米切尔曾有一个比喻:人不过是猿猴的1.0版。现在,经由各种比特的武装,人类终于将自己升级到猿猴2.0版。他们将如何处理自己的原子之身呢?这是今日著名思想者不得不回答的“大问题”。

——胡 泳

博士、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对话zui伟大的头脑”这套书中,每一本都是一个思想的热核反应堆,在它们建构的浩瀚星空中,百位大师或近或远、如同星宿般璀璨。每一位读者都将拥有属于自己的星际穿越,你会发现思考机器的100种未来定数,而奇点理论不过是星空中小小的一颗。

——吴甘沙

驭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

一个人的格局和视野取决于他思考什么样的问题,而他未来的思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现在的阅读。这本书会让你相信,生活的苟且之外,的确有一群伟大的头脑,在充满诗意的远方运转。

——周 涛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互联网科学中心主任

在这个科技日益发达的多维化社会中,我们依旧面临着非常多的“大问题”:虚拟现实技术会让真实的人际关系变得冷漠吗?虚拟与真实会错乱吗?技术奇点会很快降临吗?我们周围的癌症患者越来越多,这与基因有关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或许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作为美国著名的文化推动者和出版人,约翰 布罗克曼邀请了世界上各个领域的科学精英和思想家,通过在线沙龙的方式展开圆桌讨论,而这套“对话zui伟大的头脑 大问题系列”正是活动参与者的观点呈现,让我们有机会一窥“zui强大脑”的独特视角,从而得到一些思想上的启迪。

——苟利军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第十一届文津奖”获奖图书《星际穿越》译者

雾霾天,反正出不去,正好待在家里读书思考。全球化失败、爱欲丧失、基因组失稳、互联网崩溃、非法药物激增……看起来好像比雾霾还厉害。未来并非如我所愿一片光明,看看大师们有什么深刻思考和破解之道,也许会让我们活得更放松一些。

——李天天

丁香园创始人

与zui伟大的头脑对话,虽然不一定让你自己也伟大起来,但一定是让人摆脱平庸的zui好方式之一。

——刘 兵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以科学精神为内核,无尽跨界,Edge就是这样一个精英网络沙龙。每年,Edge会提出一个年度问题,沙龙成员依次作答,zui终结集出版。不要指望在这套书里读到“ABC”,也不要指望获得完整的阐释。数百位一流精英在这里直接回答“大问题”,论证很少,锐度却很高,带来碰撞和启发。剩下的,靠你自己。

——王 烁

财新传媒主编,BetterRead公号创始人

术业有专攻,是指用以谋生的职业,越专业越好,因为竞争激烈,不专业没有优势。但很多人误以为理解世界和社会,也是越专业越好,这就错了。世界虽只有一个,但认识世界的角度多多益善。学科的边界都是人造的藩篱,能了解各行业精英的视角,从多个角度玩味这个世界,综合各种信息来做决策,这不显然比死守一个角度更有益也更有趣么?

——兰小欢

复旦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

如果每位大思想家都是一道珍馐,那么这套书毫无疑问就是佛跳墙了。很多名字都是让我敬仰的当代思想大师,物理学家丽莎 兰道尔、心理学家史蒂芬 平克、哲学家丹尼尔 丹尼特,他们都曾给我无数智慧的启发。如果你不只对琐碎的生活有兴趣,还曾有那么一个瞬间,思考过全人类的问题,思考过有关世界未来的命运,那么这套书无疑是zui好的礼物。一篇文章就是一片视野,让你站到群山之巅。

——郝景芳

2016年雨果奖获得者,《北京折叠》作者

布罗克曼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智慧催化剂”。

——斯图尔特 布兰德

《全球概览》创始人

布罗克曼是个英雄,他使科学免于干涩无趣,使人文学科免于陈腐衰败。

“虚拟现实之父”

——杰伦 拉尼尔


目录

总序

Edge年度问题

1 史蒂芬 平克(Steven Pinker)

复制基因之间的竞争

2 苏珊 布莱克莫尔(Susan Blackmore)

自然选择的进化之路

3 马特 里德利(Matt Ridley)

生命是一组数字代码

4 理查德 道金斯(Richard Dawkins)

冗余度压缩和模式识别

5 斯科特 阿特兰(Scott Atran)

荒谬的力量

6 卡尔罗 罗威利(Carlo Rovelli)

何以水落石出

7 维多利亚 斯托登(Victoria Stodden)

事实,虚幻,与我们的概率性世界

8 丽贝卡 纽伯格 戈尔茨坦(Rebecca Newberger Goldstein)

什么是美的阐释?

9 乔尔 戈尔德(Joel Gold)

心灵暗物质

10 马丁 里斯(Martin J.Rees)

雪花和多重宇宙

11 保罗 斯泰恩哈特(Paul Steinhardt)

晶体的优雅

12 艾伦 阿尔达(Alan Alda)

天地之大,万物生长,远非你的智慧所能想象

13 丘成桐(Shing-TungYau)

数学对象还是自然物体?

14 阿曼德 马里 勒卢瓦(Armand Marie Leroi)

普赖斯方程式

15 托马斯 梅青格尔(Thomas Metzinger)

简单的本质

16 肖恩 卡罗尔(Sean Carroll)

爱因斯坦理论阐明了为什么引力是万有的

17 乔纳森 戈特沙尔(Jonathan Gottschall)

论福莱-雷蒙德假设说

18 戴维 迈尔斯(David G.Myers)

群体极化

19 格尔德 吉仁泽(Gerd Gigerenzer)

无意识推论

20 李奥纳特 苏士侃  (Leonard Susskind)

熵永远不会衰减

21 詹姆斯 奥唐奈(James J.O’Donnell)

托勒密的宇宙

22 弗兰克 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

论简单

23 安东 蔡林格(Anton Zeilinger)

爱因斯坦的光子学

24 杰瑞米 伯恩斯坦(Jeremy Bernstein)

见微知著

25 安德烈 林德(Andrei Linde)

为什么我们的世界是可以理解的?

26 乔治 戴森(George Dyson)

阿尔文的宇宙

27 迈克斯 泰格马克(Max Tegmark)

我们的宇宙曾如婴儿一般生长

28 吉诺 塞格雷(Gino Segrè)

开普勒之流和非存在问题

29 弗里曼 戴森(Freeman Dyson)

相克能否相生

30 萨特雅吉特 达斯(Satyajit Das)

无法实现的不精确性

31 哈伊姆 哈拉里(Haim Harari)

基础物质的下一个层级?

32 罗伯特 普罗文(Robert Provine)

观者之观

33 基思 德夫林(Keith Devlin)

语言与自然选择学说

34 理查德 泰勒(Richard H.Thaler)

承诺

35 珍妮弗 雅凯(Jennifer Jacquet)

以牙还牙

36 朱迪斯 哈里斯(Judith Rich Harris)

是非题:美即是真

37 克莱 舍基 (Clay Shirky)

文化是人类种群中关于认知与交流的沉淀

38 丹 斯珀伯(Dan Sperber)

埃拉托色尼和模块化思维

39 雨果 梅西耶(Hugo Mercier)

元表征学阐释人类独特性

40 尼古拉斯 汉弗莱(Nicholas Humphrey)

即便空空如也,何以人类心智追求至雅解释?

41 维拉亚纳尔 拉马钱德兰(Vilayanur Ramachandran)

基因、屏状核和意识

42 大卫 伊格曼(David M.Eagleman)

重叠的解决方案

43 马扎林 贝纳基(Mahzarin Banaji)

我们的有限理性

44 罗伯特 萨波尔斯基(Robert Sapolsky)

群体智能

45 斯图尔特 布兰德(Stewart Brand)

适应度景观

46 凯文 汉德(Kevin P.Hand)

论海洋与机场安保

47 保罗 萨夫(Paul Saffo)

大陆漂移之谜

48 丹尼尔 丹尼特(Daniel C.Dennett)

海龟迁徙的秘密

49 卡尔 齐默(Carl Zimmer)

地球年龄之谜

50 戴维 巴斯(David M.Buss)

性冲突理论

51 戴维 皮萨罗(David Pizarro)

历史统治的果实

52 霍华德 加德纳(Howard Gardner)

论个体的重要性

53 安德里安 克雷耶(Andrian Kreye)

主观环境

54 拉斐尔 鲍索(Raphael Bousso)

量子理论

55 埃里克 温斯坦(Eric R.Weinstein)

爱因斯坦的复仇: 新几何量子学

56 迪米特尔 萨塞洛夫(Dimitar D.Sasselov)

参照系

57 戴夫 维纳(Dave Winer)

请问,几点了?

58 塔尼亚 伦布罗佐(Tania Lombrozo)

现实主义和其他形而上学的半个真理

59 海伦 费雪(Helen Fisher)

表观遗传学:进化缺失的一环

60 塞利安 萨姆纳(Seirian Sumner)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帮助

61 海伦娜 克罗宁(Helena Cronin)

开端即理

62 保罗 布卢姆(Paul Bloom)

汤普森的发展论

63 约翰 麦克沃特(John Mcwhorter)

龙虾如何进化成了猫?

64 格雷戈里 科克伦(Gregory Cochran)

病从细菌来

65 克里斯蒂娜 芬恩(Christine Finn)

污秽与肮脏

66 郦安治(Andrew Lih)

信息来自不确定性的分辨率

67 保罗 迈尔斯(P.Z.Myers)

万物如此,皆因其本

68 大卫 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

涌现的想法

69 约翰 诺顿(John Naughton)

鸟类群聚行为

70 巴里 史密斯(Barry C.Smith)

“飞快柠檬”

71 约翰 托比(John Tooby)

水到渠成:熵与博大精深、同心致远

72 彼得 阿特金斯(Peter Atkins)

天地何以生万物

73 伊丽莎白 邓恩(Elizabeth Dunn)

缘何感受时间紧迫

74 丽莎 兰道尔 (Lisa Randall)

希格斯机制

75 巴特 卡斯科(Bart Kosko)

为何金色太阳永不落

76 查尔斯 希莫尼(Charles Simonyi)

博斯科维克的原子力理论

77 蒂莫 汉内(Timo Hannay)

费曼的救生员

78 塞思 劳埃德(Seth Lloyd)

真实的空间旋转对称

79 格雷戈里 保罗(Gregory S.Paul)

鸟类是恐龙的直接后裔

80 布鲁斯 胡德(Bruce Hood)

因简单,而复杂

81 A.C.格雷林(A.C.Grayling)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

82 乔恩 克莱因伯格(Jon Kleinberg)

鸽巢原理

83 查尔斯 塞费(Charles Seife)

重返鸽巢原理

84 布莱恩 伊诺(Brian Eno)

直觉的局限性

85 西蒙娜 舒纳尔(Simone Schnall)

心智通过具象化隐喻进行思考

86 本杰明 伯根(Benjamin K.Bergen)

隐喻在我心

87 马蒂 赫斯特(Marti Hearst)

程序为什么会出错

88 汉斯 乌尔里希 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

牢笼模式

89 罗德尼 布鲁克斯(Rodney A.Brooks)

摩尔定律

90 约翰 马瑟(John C.Mather)

纷繁复杂的宇宙

91 斯科特 桑普森(Scott Sampson)

盖亚假说

92 劳伦斯 史密斯(Laurence C.Smith)

连续性方程式

93 蒂姆 奥莱利(Tim O’Reilly)

帕斯卡的赌注

94 阿巴斯 拉扎(S.Abbas Raza)

坚如磐石的进化策略

95 叶夫根尼 莫罗佐夫(Evgeny Morozov)

科林格里奇困境

96 恩斯特 波佩尔(Ernst Pöppel)

信则有

97 布鲁斯 帕克(Bruce Parker)

本来如此?

98 帕特里克 贝特森(Patrick Bateson)

颠覆生物学

99 西蒙 巴伦-科恩(Simon Baron-Cohen)

指尖上的性别

100 匠白光(Alvy Ray Smith)

为什么电影会移动?

101 艾伯特-拉斯洛 巴拉巴西(Albert-László Barabási)

您喜欢配上蓝芝士吗?

102 尼古拉斯 克里斯塔基斯 (Nicholas A.Christakis)

童言稚语: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103 菲利普 坎贝尔(Philip Campbell)

瑰丽日出

104 斯图尔特 皮莫(Stuart Pimm)

大自然的法则

105 卡尔 萨巴格(Karl Sabbagh)

奥克洛金字塔

106 亚当 奥尔特(Adam Alter)

吉蒂 吉维斯案件与群体冷漠

107 杰拉尔德 斯莫尔伯格(Gerald Smallberg)

“说谎”的意识

108 道格拉斯 库普兰(Douglas Coupland)

一次机缘巧合,两次似曾相识

109 阿伦 安德森(Alun Anderson)

深度时空

110 李 斯莫林(Lee Smolin)

惯性原理: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

111 埃里克 坎德尔(Eric R.Kandel)

基于科学的心理疗法:五步法

112 雪莉 特克尔(Sherry Turkle)

过渡性对象

113 伦道夫 尼斯(Randolph Nesse)

自然选择看似浅显易懂,实则博大精深

114 马塞尔 金斯波兰尼(Marcel Kinsbourne)

奇思妙想从何而来

115 迪伦 埃文斯(Dylan Evans)

货币的起源

116 道格拉斯 洛西科夫(Douglas Rushkoff)

模拟物的先行

117 菲利普 津巴多(Philip Zimbardo)

时间洞察力理论

118 艾莉森 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

发育时机阐释青春期的烦恼

119 史蒂芬 科斯林、罗宾 罗森堡(Stephen M.Kosslyn, Robin Rosenberg)

伊万 巴甫洛夫伟大发现的启示

120 纳西姆 尼古拉斯 塔勒布  (Nassim Nicholas Taleb)

毒物兴奋效应是一种冗余

121 特伦斯 谢诺沃斯基(Terrence J.Sejnowski)

大自然远比人类更智慧

122 迈克尔 诺顿(Michael I.Norton)

无与伦比的随机性

123 劳伦斯 克劳斯(Lawrence M.Krauss)

电力与磁力的统一

124 尼尔 格申斐尔德(Neil Gershenfeld)

毛皮摩擦索线

125 埃里克 托普(Eric J.Topol)

眼见为实:从安慰剂到大脑中的电影

126 杰拉尔德 霍尔顿(Gerald Holton)

科学与文化的非连续性

127 罗伯特 库尔茨班(Robert Kurzban)

非预期效应的美丽法则

128 蒂莫西 威尔逊(Timothy D.Wilson)

我行故我在

129 塞缪尔 巴伦德斯(Samuel Barondes)

个性差异:机遇的重要性

130 贾雷德 戴蒙德(Jared Diamond)

生物电的起源

131 比阿特丽斯 戈洛姆(Beatrice Golomb)

代谢综合征:毒性环境里的细胞能量适应性

132 伊曼纽尔 德曼(Emanuel Derman)

死亡是终期清偿

133 戴维 盖勒特(David Gelernter)

可数的无穷数和心境

134 鲁迪 拉克(Rudy Rucker)

逆幂律

135 塞缪尔 阿贝斯曼(Samuel Arbesman)

美洲豹的斑点从何而来

136 斯坦尼斯拉斯 德阿纳(Stanislas Dehaene)

供人类决策的通用算法

137 米哈里 希斯赞特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埃克顿公爵的僵局

138 凯文 凯利(Kevin Kelly)

吾为星辰

139 乔治 丘奇(George Church)

优雅=繁复

140 艾琳 佩珀伯格(Irene Pepperberg)

廷贝亨的提问

141 格洛丽亚 奥里吉(Gloria Origgi)

通用图灵机

142 理查德 福尔曼(Richard Foreman)

诗歌的问题

143 蒂莫西 泰勒(Timothy Taylor)

古希腊人为什么在黑色陶器上使用红绘风格

144 安迪 克拉克(Andy Clark)

语言是一种自适应系统

145 尼古拉斯 卡尔(Nicholas G.Carr)

中庸之道

146 迈克尔 舍默(Michael Shermer)

经验主义原理,抑或眼见为实


精彩书摘

童言稚语: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尼古拉斯 克里斯塔基斯(Nicholas A.Christakis)

耶鲁大学社会学教授,合著有《大连接》

我所心仪的阐释与当我还是个小男孩时所寻找的那个问题有关,即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这几乎是每个蹒跚学步的小孩都会问到的问题,但也是从亚里士多德时代起,几乎每个最伟大的科学家,包括达 芬奇、艾萨克 牛顿、约翰尼斯 开普勒、勒内 笛卡尔、莱昂哈德 欧拉,甚至是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都曾问过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的阐释,我最心仪的一点是,它超越了问题本身的简单性;它是历经漫长世纪的努力,才得以出现的,并且有许多的科学分支都因它而得以发展。

与其他日常现象不同,譬如说日出和日落,天空的颜色没有引发太多的神话联想,即便是希腊人或中国人也是一样。对于天空的颜色这个问题很少有非科学的阐释。在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引起我们科学的注意之后,蔚蓝色的天空才被问题化。如果大气层有颜色,我们呼吸的空气怎么是无色的呢?

据我们所知,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提问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人。在《论颜色》(On Colors)这篇文章中,他的回答是:空气近在眼前时呈现透明,但深邃天空看起来是蓝色的,就如同水浅时看起来很清澈,但水深是看起来是黑色一样。这一观点到了13世纪,仍然得到了罗杰 培根(Roger Bacon)的赞同。开普勒也重复了与之类似的阐释,他认为空气看起来无色,是因为空气稀薄的时候,色调相当微弱。但他们却没有一人,针对大气为什么是蓝色的,给出一个解释。

在16 世纪早期的《莱切斯特手稿》(Codex Leicester)中,达 芬奇写道:“我认为大气中所被看见的蓝色,不是其本身的颜色,而是加热的湿气经过蒸发,最终成为最微小、不易觉察的微粒,这些微粒被太阳光所吸引,因而相对于上面包围着它们的深沉与强烈的褐色,看起来更为明亮。”唉,就连达 芬奇也没给出一个确切的解释,为什么这些微粒呈现出蓝色。牛顿通过提出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问题,以及通过具有开创性的折射实验,证明了白光可以分解成其组成的各种颜色,对回答这个问题做出了一番贡献。

自牛顿以后,还有许多被遗忘和被记住的科学家纷纷加入到探索的行列中来。究竟是什么会使天空折射出更多的蓝色光线进入我们的眼帘呢?1760年,数学家莱昂哈德 欧拉推测,光的波动论或许有助于解释天空为什么呈现蓝色。19世纪,有着各种各样的实验和观察,从冒险到山顶观测,到煞费苦心在瓶子里重塑蓝天,这些都被记录在彼得 佩西奇(Peter Pesic)的绝妙之书《瓶子里的天空》(Sky in a Bottle)里。在不同位置、不同高度和不同时间,在人们所完成的数不胜数的仔细观察中,有一个为实验精心打造的设备:天空蓝度测定仪。奥拉斯 贝内迪克特 德索绪尔(Horace-Bénédict de Saussure)在1789年率先发明了第一个天空蓝度测定仪,在他的设计版本里,共有排成圆形的53个层次的蓝色调。德索绪尔的观点是,某种悬浮在空气中的事物一定与蓝色有关联。

事实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怀疑是空气中的某种事物改变了光,使其看上去呈现蓝色。最终,人们才意识到,是空气本身造成了这一结果。构成空气的气体分子,本质上就会使其本身显现为蓝色。如此一来,天空的蓝色和原子物理的现实发现有了联系。天空的颜色与原子理论息息相关,甚而与阿伏伽德罗常数有关。这一点,在1905—1910年期间,引起了爱因斯坦的注意。

因此,天空之所以呈现蓝色,是因为入射光与空气中的气体分子相互作用,从而使光谱中更多蓝色部分的光被散射,最终进入到在地球表面上生活的人类眼中。入射光的所有频率都是以这样的方式散射的,但高频(短波)蓝色光比低频率散射得更多,这种过程被称为“瑞利散射”(Rayleigh scattering),该解释于19世纪70年代被首次提出。约翰 威廉 斯特拉特(John William Strutt)——瑞利勋爵,因发现氩而在1904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证明了,当光的波长与气体分子大小相等时,散射光的强度与其波长的4次方成反比。波长较短的蓝色和紫色光,比波长较长的光,会散射更多。所以看上去空气中所有分子都会发出蓝光,于是我们身边的蓝色无时无刻都随处可见。

然而,天空看上去应该是紫色的才对,因为紫色光的散射比蓝色光还要多。但天空看起来不是紫色,原因就在于这个难题的最后一道关卡:生物因素,即我们人类眼睛的设计方式:我们的肉眼对蓝光比对紫光更为敏感。

天空为什么呈现蓝色?对此的解释涉及了众多自然科学:可见光谱的颜色、光波的性质、阳光照射大气层的角度、散射的数学模式、氮和氧分子的大小,甚至是人类眼睛感知颜色的方式。童言稚语中的一个问题,蕴含了绝大部分的科学。


前言/序言


世界因何美妙而优雅地运行 ——与各领域巨擘的深度对话,探索宇宙终极奥秘 在浩瀚的宇宙星辰之间,在错综复杂的生命脉络之中,在人类文明跌宕起伏的进程里,是否存在着某种超越我们日常感知的美妙与优雅?是什么驱动着万物的运转,又为何它们能以如此精妙的和谐共存?《世界因何美妙而优雅地运行》汇集了来自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哲学、历史学、经济学乃至艺术领域的二十余位当代最杰出的思想家,他们以坦诚而深刻的对话,带领读者一同踏上一场跨越时空、融合多学科智慧的探索之旅。这本书不是对某个特定科学理论的复述,也不是对某个哲学流派的解读,而是一场关于“大问题”的智识盛宴,一场关于存在本质的深入叩问。 书中,你将有机会“倾听”爱因斯坦的理论在宇宙尺度上的延伸,感受量子力学如何挑战我们对现实的直观认知,并思考这些最前沿的科学发现如何潜移默化地重塑我们对世界根源的理解。想象一下,与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一同凝视遥远的星系,探讨宇宙的起源、膨胀,以及暗物质、暗能量这些神秘力量的本质,它们如何静默地塑造着我们所居住的宇宙结构。书中并没有冗长的公式推导,而是聚焦于思想的火花,让科学的宏伟图景在你眼前徐徐展开,引发你对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的思考。 接着,我们将目光投向生命本身。从最微小的细胞到庞大复杂的生态系统,生命是如何以如此惊人的韧性和多样性繁衍生息的?本书的对话深入到遗传学的奥秘,探究基因如何编码生命的信息,以及进化论如何解释物种的演变和适应。更进一步,它将引导你思考意识的本质,思考人类独有的智慧、情感与创造力,它们是如何从物质的基底中升腾而起,成为宇宙中最令人着迷的现象。你将听到那些在生命科学领域做出划时代贡献的学者,分享他们对生命起源、对疾病的根源、对人类未来的深刻洞见,这些对话将激发你对生命的敬畏与好奇。 然而,世界的美妙与优雅,并非仅限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人类文明的跌宕起伏,社会的演进变迁,同样蕴含着深刻的逻辑与韵律。书中,历史学家将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迷雾,审视文明的兴衰规律,探究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驱动力,以及人类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学习与前进。经济学家则会剖析财富的生成与分配,探讨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以及如何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实现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这些跨越学科界限的对话,将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社会运行的复杂机制,以及我们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哲学家的声音在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他们将引导我们思考那些最根本的问题: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真理?什么是美?道德的基石在哪里?这些古老而又永恒的问题,在当代思想家的手中,被赋予了新的视角和深度。你将听到他们如何从不同的哲学传统中汲取养分,如何用现代的语言解读古老的智慧,并尝试为这些抽象概念找到现实的答案。这些对话如同黑暗中的灯塔,指引着我们探索内心世界,理解我们为何而存在,以及如何更好地生活。 书中并非仅仅停留于理论的探讨,更有对艺术与创造力的思考。音乐、绘画、文学,这些人类最精美的精神产物,是如何触动我们的灵魂,传递超越语言的情感与思想?艺术家们将分享他们的创作灵感,以及他们如何通过作品捕捉世界的细微之处,表达对生命、对宇宙的独特感悟。这些对话将让你重新审视艺术的力量,理解它如何成为人类理解世界、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并从中发现个体创造力与宇宙和谐之间的微妙联系。 《世界因何美妙而优雅地运行》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非简单地将不同领域的观点罗列在一起,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对话,促成思想的碰撞与融合。书中,一位天体物理学家可能会对一位哲学家关于“意识”的观点产生共鸣,一位生物学家可能会从历史学家的叙述中获得关于生命适应性的新启发。这种跨学科的对话,打破了传统知识的壁垒,呈现出一种更加整体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读者将惊叹于不同知识体系之间惊人的共通性,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指向那个关于世界运行本质的宏大命题。 阅读这本书,你可能会发现,那些曾经让你困惑不解的问题,在思想巨匠的智慧之光下,逐渐显露出清晰的脉络。你可能会对我们习以为常的现实产生全新的认识,开始用更广阔的视野去审视生活中的点滴。书中传递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一种探索未知的勇气,一种对世界永不停息的好奇心。它鼓励我们不满足于表面的答案,而是深入探究事物背后的原因,去发现隐藏在复杂现象之下的那份令人心醉神迷的美妙与优雅。 这本书就像是一场思想的探险,你将与最聪明、最富有洞察力的人类灵魂同行,共同跋涉在人类知识的巅峰。无论你对科学充满热情,对哲学深感着迷,还是对艺术与人文情有独钟,《世界因何美妙而优雅地运行》都将为你提供一次前所未有的智识体验。它将拓宽你的认知边界,激发你对生命、对宇宙更深层次的理解,并最终,帮助你领略这个世界为何如此美妙而又优雅地运行。这是一场属于所有渴望理解世界、探索真理的读者的盛宴,一次让你与伟大的头脑进行灵魂对话的珍贵机会。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并非按照传统意义上的‘章节’来推进,而更像是一种螺旋上升的探讨模式。每一次回归到相似的核心概念时,都会因为前面对其他领域探讨的积累,而展现出更深一层的理解。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智慧不是线性增长的,而是多维度、互相印证的。它不仅仅是在谈论‘是什么’,更是在探究‘为什么是这样’的内在逻辑和美学基础。我尤其喜欢作者在阐述某些看似对立的观点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超越二元对立的综合能力,那是一种将冲突视为构建和谐的必要步骤的成熟视角。这本读物,不只是让你知道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你如何去‘思考’知识的联系。

评分

初读这本书时,我本以为会遇到很多晦涩难懂的术语和故作高深的理论堆砌,但令我惊喜的是,作者的表达方式是如此的平易近人,简直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在耳边低语。他成功地将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宏大议题,拆解成了我们可以触摸、可以理解的组成部分。这种‘化繁为简’的能力,本身就体现了极高的智慧。更妙的是,书中的论证过程总是充满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转折,你以为自己已经跟上了作者的思路,下一秒他又将视角拉高,让你看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每翻过一页,都像是在迷宫中发现了一条通往光明的捷径,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知道下一处风景是什么。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那种能让你在午夜时分,捧着一杯凉掉的咖啡,对着窗外的星空陷入沉思的绝佳读物。它不是那种会直接给你标准答案的教科书,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智力漫步,引导你深入探索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从未真正深究的问题。作者的笔触轻盈却富有力量,仿佛在和每一个读者进行一场心照不宣的、关于宇宙本质的秘密对话。读完后,你不会觉得知识被强行灌输,而是感觉自己的思维框架被悄悄地拓宽、重塑了一遍。那种豁然开朗的体验,就像是突然找到了一个隐藏在日常琐碎背后的宏大拼图的关键碎片,一切都变得井然有序,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和谐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古老哲学思辨和现代科学发现之间的平衡,那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让人不禁赞叹人类心智的精妙与韧性。

评分

老实说,我很少能找到一本能让我如此频繁地在阅读时做批注和画重点的书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视角切换’能力。它就像一个多功能棱镜,当你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个世界的基本现象时,你会发现色彩和结构都在发生奇妙的变化。它没有提供一个统一的、包罗万象的‘万有理论’,而是更珍视探索过程本身的那种激动人心。读完之后,你对待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小事件——无论是物理定律的精确性,还是人类情感的复杂性——都会多了一层敬畏和欣赏。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重拾了对这个世界保持永恒好奇心的能力,那份被压抑已久的、对‘原来如此’的由衷赞叹,简直是无价的体验。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极其老道,没有一丝拖沓或刻意炫技的痕迹。它像一首结构复杂的交响乐,不同的乐章主题交替出现,有的如同低沉的大提琴般引人深思,有的则像高亢的小提琴般瞬间抓住你的注意力,但所有声部最终都完美地汇聚成一个统一而动听的主题。我发现自己常常需要停下来,合上书本,只是静静地咀嚼刚读到的那句话,因为其中蕴含的思辨深度远超文字本身。它没有给我廉价的安慰,而是提供了一套更坚实的工具,去面对世界的复杂性和内在的矛盾性。对于那些厌倦了肤浅读物、渴望真正挑战自己智力边界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强效的清醒剂。它要求你投入,但给予你的回报,是长久、持续的思维回响。

评分

好东西值得购买,上京东买更让人放心!有留意的朋友不要再犹豫啦,上京东买东西还真没失望过!!!

评分

对话最聪明的头脑系列的书特别好

评分

京东购书还是蛮不错的,优惠力度大,书的质量也好,服务态度好。

评分

促销时候买的,挺合适,质量很好

评分

非藏值得推荐,其实是一套书,可以都买来看,收获满满。

评分

湛庐文化的书不是一般的鬼,之前感觉甲骨文丛书很贵,跟湛庐文化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评分

不错的书!印刷很好!好好读读!

评分

商品名称:十月稻田十月稻田绿豆1kg商品编号:3243204商品毛重:1.05kg商品产地:辽宁省朝阳市重量:0-1kg

评分

看起来很好读,内容丰富,这次买的好便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