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芒克集1971—2010

重量:芒克集1971—201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芒克 著
图书标签:
  • 芒克
  • 绘画
  • 艺术
  • 收藏
  • 20世纪艺术
  • 挪威艺术
  • 表现主义
  • 艺术史
  • 图录
  • 作品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91061
版次:1
商品编码:1209155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标准诗丛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特种纸
页数:29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广受读者与诗歌界认可的“标准诗丛”推出第三辑作品,继续奉上现代汉语诗歌多种面向的标准,《重量:芒克集1971—2010》为其中一种。

★诗人斟酌后的自选集,以诗为主,辅以文论、随笔,全面展现诗人创作成熟期至今风貌,《重量:芒克集1971—2010》为阅读芒克不二之选。

★《重量:芒克集1971—2010》作为“标准诗丛”第三辑之一种,装帧风格在延续前两辑基础上,根据本辑作品特点,进一步升级,真正实现可阅读性与可典藏性相结合。


内容简介

白话文运动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广义而言,包括所谓当代文学)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现代汉语诗歌在传统诗歌之外,另立标杆,开拓空间,对现代汉语的表达可能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一批卓越的诗人创作出了在世界诗歌范围内也足称杰出的作品。为展现现代汉语诗歌的成就,向读者与诗歌界奉上现代汉语诗歌多种面向的标准,特策划“标准诗丛”。

《重量:芒克集1971——2010》是“标准诗丛”第三辑之一种,全书遴选著名诗人芒克不同时期代表作品,共分两卷,诗、文各一卷。诗卷收录诗人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代表作,如《阳光中的向日葵》《黄昏》《老房子》《重量》等;文卷则收录了作者对同时代诗人、朋友的回忆文章,包括根子、北岛、阿城、食指、西川、欧阳江河、于坚等十五人。

精当的选本,与内容相膺的装帧形式,都让本书成为阅读王小妮的首要之选,也让本书成为现代汉语诗歌的必然典藏。


作者简介

芒克 本名姜世伟,七十年代初开始写诗。1978年底与北岛创办文学杂志《今天》。 曾在国内外出版诗集《心事》《阳光中的向日葵》《芒克诗选》《没有时间的时间》《今天是哪一天》《芒克的诗》,长篇小说《野事》,随笔集《瞧,这些人》。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意大利、德、西班牙、荷兰、瑞典、丹麦、希腊、俄、日、韩、阿拉伯等多种文字。曾应邀访问法国、意大利、英国、西班牙、荷兰、澳大利亚、美国、瑞典和日本等国进行文化交流。现居北京,从事写作和油画。

目录

第一卷 诗

心事 (1971—1978)

葡萄园 · 004

致渔家兄弟 · 006

城市 · 008

冻土地 · 012

秋天 · 013

献诗:1972—1973 · 017

天空 · 020

路上的月亮 · 024

太阳落了 · 026

白房子的烟 · 028

回家 · 029

十月的献诗 · 035

给 · 046

街 · 047

黑夜在昏睡 · 049

我是风 · 050

大地的农夫 · 053

写给珊珊的纪念册 · 054

心事 · 055

海岸 · 海风 · 船 · 061

荒野 · 064

旧梦 (1981)

旧梦 · 068

阳光中的向日葵 (1983)

阳光 · 090

黄昏 · 091

雪地上的夜 · 092

春天 · 093

四月 · 094

一棵倒下的树 · 096

如今的日子 · 097

爱人 · 098

写给一片废墟 · 099

阳光中的向日葵 · 100

雷雨之前 · 101

归来 · 102

一个死去的白天 · 103

邻居 · 104

老房子 · 105

灯 · 106

一夜之后 · 107

阳光,长满细小的牙齿 · 108

清晨,刚下过一场雨 · 109

公园里的孩子 · 110

给孩子们 · 111

昨天与今天 · 112

处境 · 115

把眼睛闭上 · 116

在麦田里 · 117

来自水面上的风 · 118

秋后的田野 · 119

又过了一年 · 120

这是在蓝色的雪地上 · 121

晚年 · 122

群猿 (1985—1986)

死后也还会衰老 · 124

梦中的时间 · 126

过路人 · 128

夜行车 · 131

感情 · 133

鼠害 · 135

群猿 · 143

没有时间的时间 (1987)

没有时间的时间 · 158

今天是哪一天 (2000)

无雨的雨季 · 204

生死相聚 · 207

死的活人 · 209

激荡的河流 · 211

一个下午 · 213

两个人的时间 · 215

人性依旧 · 216

虚掩的门 · 218

今天是哪一天 · 219

空房子 · 221

流动的玻璃 · 222

水也饥渴 · 223

血还活着 · 225

梦也显老 · 226

如此了结一生 · 227

人在高处 · 228

大墙之内 · 230

一念之差 · 232

水里有风 · 233

拒绝言谈 · 234

指天而问 · 235

实实在在 · 236

狂欢的酒 · 238

距离明天还有一年 · 239

没有这个日子 · 240

并不存在 · 241

燃烧的眼睛 · 243

年轻的时间 · 244

之前或者之后 · 246

美梦长眠 · 247

弯曲的声音 · 248

无人之时 · 249

一年只有六十天(2007—2010)

上天从不说话 · 252

重量 · 254

一年只有六十天 · 257

第二卷 文

根子 · 279

北岛 · 281

阿城 · 283

食指 · 285

杨炼 · 287

唐晓渡 · 289

林莽 · 291

严力 · 293

艾丹 · 295

默默 · 297

西川 · 300

欧阳江河 · 302

狗子 · 304

于坚 · 306

臧棣 · 308


精彩书摘

葡萄园

一小块葡萄园

是我发甜的家

当秋风突然走进哐哐作响的门口

我的家园都是含着眼泪的葡萄

那使院子早早暗下来的墙头

有几只鸽子惊慌飞走

胆怯的孩子把弄脏的小脸

偷偷地藏在房后

平时总是在这里转悠的狗

这会儿不知溜到哪里去了

一群红色的鸡满院子扑腾

咯咯地叫个不休

我眼看着葡萄掉在地上

血在落叶中间流

这真是个想安宁也不得安宁的日子

这是在我家失去阳光的时候

初写于1971年

修改于1978年

致渔家兄弟

你们好!渔家兄弟

一别已经到了冬天

但和你们一起度过的那个波涛的夜晚

却使我时常想起

记得河湾里灯火聚集

记得渔船上话语亲密

记得你们款待我的老酒

还记得你们讲起的风暴与遭遇

当然,我还深深地记着

就在黎明到来的时候

你们升起布帆

并对我唱起一支忧伤的歌曲

而我,久久地站在岸边

目送你们远去

耳边还回响着

冰冻的时候不要把渔家的船忘记

啊,渔家兄弟

从离别直到现在

我的心里还一直叮咛着自己

冰冻的时候不要把渔家的船忘记

1971年

城市

1

醒来

是你孤零零的脑袋

夜深了

风还在街上

像个迷路的孩子

东奔西撞

2

被折磨得

软弱无力地躺着

那流着唾液的大黑猫

饥饿地哭叫

3

这城市疼痛得东倒西歪

在黑暗中显得苍白

4

沉睡的天

你的头发被深夜揉得零乱

我被你搅得

彻夜不眠

也许是梦

猜透了我的心情

才来替我抒情

啊,那被你欺骗着的

数不清的眼睛

5

当天空中

垂下了一缕阳光柔软的头发

城市

浸透着东方的豪华

6

人们在互相追逐

给后代留下颜色

孩子们从阳光里归来

给母亲带回爱

7

啊,城市

你这东方的孩子

你在母亲干瘪的胸脯上

寻找着粮食

8

这多病的孩子对着你出神

太阳的七弦琴

你映出的却是她瘦弱的身影

9

城市啊

面对着饥饿的孩子睁大的眼睛

你却如此冰冷

你却无情

10

黑夜

总不愿意把我放过

它露着绿色的一只眼睛

可是

你什么也不对我说

夜深了

这天空似乎倾斜

我便安慰我

欢乐吧

欢乐是人人都会有的

1972年



《重量:芒克集1971—2010》是一部以时间为轴线,梳理并呈现了艺术家芒克(Munk)从1971年至2010年间艺术创作脉络的集结。这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次深入的艺术史回溯,旨在勾勒出一位艺术家在三十余年间,如何以其独特的方式感知世界、表达自我,并在时代变迁中留下深刻印记。 本书的命名“重量”,寓意深远。它指向了艺术创作本身所承载的厚重感、思想的分量,以及艺术家面对生活、历史、社会时的严肃态度。这种“重量”并非简单的体量,而是精神层面的积累与沉淀,是艺术作品所传递出的思想深度与情感张力。通过对芒克这三十多年艺术实践的梳理,读者将有机会窥见这位艺术家在不同阶段的艺术探索,理解其创作理念的演进,以及他对艺术语言的不断挑战与革新。 1971年,对于任何一个艺术家而言,都可能是一个艺术生涯的起点,也可能是某个阶段的转折。本书将从1971年开始,细致地呈现芒克彼时可能展现出的艺术萌芽、初步的风格探索,甚至是尚未成熟但充满活力的创作尝试。这个时期,可能正值艺术家对媒介、对表现形式充满好奇与激情的探索阶段。他可能在尝试不同的材料,例如油彩、炭笔、水墨,也可能在对现实世界进行初期的观察与解读,试图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视角。那个年代的社会氛围、文化思潮,无疑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创作,使得早期的作品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反映出当时的艺术语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艺术界经历着巨大的变革。抽象表现主义的余波未尽,波普艺术、观念艺术、极简主义等思潮此起彼伏。芒克在这段时期,他的艺术风格是否经历了重要的转变?他是否回应了这些艺术潮流,还是固守着自己的创作路径?本书将通过收录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揭示艺术家如何在这个多元而激烈的艺术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他可能在探索更具表现力的色彩运用,或是尝试更抽象的造型语言,亦或是开始将个人的生活经验与宏大的社会议题相结合。作品中的线条、构图、色彩、肌理,都可能蕴含着艺术家对当时艺术界动态的思考与回应。 90年代,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信息爆炸,全球化进程加速。艺术家的创作往往也与时代的大背景紧密相连。在本书的这一部分,读者将看到芒克如何捕捉和处理新时代带来的冲击与变化。他可能在作品中融入新的视觉元素,或是对传统题材进行重新解读。他对媒介的运用是否更加大胆和自由?他所关注的主题是否变得更加多元和深刻?是继续沉浸于对形式美感的追求,还是开始更多地介入社会现实,表达对人性的关怀,或对历史的反思?这一时期的作品,或许展现出艺术家更加成熟和自信的艺术语言,以及他对世界更为复杂的洞察。 进入21世纪,尤其是在2010年之前,艺术创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和跨界性。数字媒体的兴起,全球艺术市场的活跃,都为艺术家提供了新的创作可能。在本书的最后部分,我们将聚焦于2000年至2010年这一时期芒克的创作。这一时期的作品,可能预示着艺术家艺术生涯的新方向,或是对其过往探索的总结与升华。他是否在新媒体的尝试中找到了新的表达方式?他的作品是否更加注重观念的传达,还是依然坚持对形式的极致追求?他对当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对个人生命体验的细腻描摹,以及对艺术边界的不断拓展,都可能在这批作品中得到集中体现。 《重量:芒克集1971—2010》并非孤立地呈现每一件作品,而是通过作品的编年性排列,强调艺术家创作的连续性与发展性。每一件作品都如同一个节点,串联起艺术家在不同时期的思想轨迹和艺术探索。本书的编排将力求清晰,让读者能够沿着时间的脉络,直观地感受到芒克艺术生涯的起伏与变化。 除了作品本身,本书的价值还在于其所提供的“深度”与“广度”。“深度”体现在对每一件作品的精选,以及可能附带的艺术家自述、评论文章(若有)或相关研究,从而引导读者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思考与创作过程。“广度”则在于覆盖了长达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展现了艺术家在不同人生阶段、不同艺术语境下的多面性。 读者通过阅读《重量:芒克集1971—2010》,将不仅仅是欣赏一幅幅画作,更是走进一位艺术家的精神世界,体验他如何用艺术回应时代,如何用作品丈量生命的“重量”。这本书将为艺术家、艺术史研究者、艺术爱好者以及所有对艺术抱有好奇之心的人,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了解芒克艺术创作的宝贵窗口。它是一份沉甸甸的艺术文献,也是一次与艺术家跨越时空的对话。 本书的精美装帧、高品质的印刷,也将最大程度地还原作品的视觉细节,让读者能够近距离感受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注入的每一笔、每一划的温度与质感。从早期充满探索性的笔触,到后期愈发成熟的构图与色彩,再到可能出现的材料与媒介的创新运用,本书都将以最严谨的态度进行呈现,力求让读者在翻阅之间,获得最真实的艺术体验。 芒克的艺术,可能并非总是迎合大众的审美,但他所追求的“重量”,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根本。这种“重量”可能体现在他对生命本质的追问,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对人类情感的细腻捕捉,亦或是对艺术本体语言的执着探索。无论其艺术风格如何流转,不变的是那份对艺术的真诚与敬畏,以及对作品“重量”的不断追求。 《重量:芒克集1971—2010》不仅仅是一次艺术作品的汇编,它更是一部艺术家的成长史、探索史、思考史。它邀请每一位翻开此书的读者,一同踏上这段非凡的艺术旅程,去感受,去思考,去体会,何为艺术的“重量”。

用户评价

评分

《重量:芒克集1971—2010》这个书名,瞬间就抓住我的眼球,一股历史的厚重感和艺术的沉甸甸感扑面而来。1971到2010,这跨度足足有四十年的时间,足以记录一个艺术家生命中最精华、最富有创造力的那段时光。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在岁月的长河中,芒克如何用他独到的视角和艺术的语言,记录下时代的变迁,表达内心的情感,构建起属于他自己的艺术世界。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收录那些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让我有机会一窥这位艺术家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艺术探索。或许是早期的实验性作品,展现了他的激情与冲动;或许是中期的成熟之作,蕴含着他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又或许是晚期的沉淀之作,流露出他对生命与艺术的哲思。我希望能看到那些细节,比如笔触的力度、色彩的搭配、构图的巧思,这些都能让我感受到艺术家创作时的状态和心境。当然,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艺术家本人的创作阐述,或者有权威的艺术评论家对其作品进行深入解读,那就更臻完美了,这将有助于我从更深层次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语境和艺术价值。这本书的“重量”,不只是物理上的,更是一种艺术精神的积淀,一种思想力量的传承。

评分

《重量:芒克集1971—2010》这本书,名字就自带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感,还没翻开,就让人对它所承载的内容充满了好奇与期待。我尤其喜欢它时间跨度的设定,从1971年到2010年,这横跨四十载的光阴,足以见证一个人、一个时代,甚至是一段艺术史的变迁。芒克,这个名字本身在我脑海中就与某种特立独行、不羁的艺术精神联系在一起,所以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这段长长的岁月中,他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创作历程,他的思想又是如何演进的。我设想着,这本书里可能会有许多我未曾见过的作品,它们或许是绘画、雕塑,抑或是装置艺术,每一件都凝结着艺术家独到的思考和精湛的手艺。更令我心动的是,这不仅仅是一本画册,它是一个“集”,意味着它会更全面地呈现芒克的艺术生态,或许还包含了他的一些文字,关于他的创作理念、他对世界的观察,甚至是他的生活片段。我期待着,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位艺术家,感受他作品背后那份不曾磨灭的生命力。这本书的“重量”,不仅仅是指物理上的厚重,更象征着艺术的深度、思想的广度,以及时间沉淀下来的价值。我迫不及待地想让指尖滑过那些纸页,让目光沉浸在他的艺术世界里,与他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

《重量:芒克集1971—2010》这个书名,让我在第一时间就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艺术史气息。它不像那种轻飘飘的读物,而是带着一种扎实的、不容忽视的质感。1971年至2010年,这跨越了近半个世纪的时光,对于一位艺术家来说,是创作生命力最旺盛,也是思想最成熟的阶段。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里,能够看到芒克艺术风格的演变轨迹,从早期的探索到中期的成熟,再到晚期的沉淀。每一个阶段的作品,都会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精神特质,以及艺术家本人对社会、对人生、对艺术的独特理解。我设想,书中可能会有大量的精美图片,高清还原作品的细节,让我能够近距离地欣赏艺术家独特的笔触、色彩运用和构图方式。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包含一些文字性的内容,无论是艺术家的创作手记,还是评论家对作品的深度解读,都能为我打开理解艺术的另一扇窗户。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给我呈现一堆作品,而是能够让我感受到一种思想的传承,一种艺术精神的传递。通过这本书,我希望能更深入地理解芒克,不仅仅是他的作品,更是他作品背后的那个鲜活的灵魂。

评分

读到《重量:芒克集1971—2010》的书名,我心中涌起的,是一种对于时间沉淀下来的艺术力量的向往。1971到2010,这四十年,足以构成一个艺术生命的重要篇章。芒克,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独特的、不拘一格的艺术家气质,而“集”字,则暗示着这本书将是一次全方位的呈现,而非片面的展示。我迫切地想知道,在这段漫长的创作岁月里,艺术家是如何面对创作的瓶颈,如何捕捉时代的脉搏,又如何用他独特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内心的声音。我猜测,书中收录的作品,很可能涵盖了绘画、装置、影像等多种媒介,每一件都可能是一次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一次对传统边界的挑战。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书中精美的图像,去感受艺术家在色彩、形式、肌理上的独到之处,去体会那些作品带给我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艺术家的思考,或许是他的创作理念,或许是他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这些都能帮助我构建一个更立体、更真实的芒克形象。这本书的“重量”,在我看来,是对艺术的尊重,是对时间的敬畏,更是对一位伟大艺术家一生创作的最好注解。

评分

捧着《重量:芒克集1971—2010》,我仿佛触摸到了一段被精心打磨过的时光。书名本身就极具吸引力,“重量”,它不仅仅暗示了艺术家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更可能指向了其思想的深度和艺术史上的分量。1971年到2010年,这四十年,是多少人青春的绽放、思想的成熟,以及艺术生命力的蓬勃发展?我猜想,这本书将为我揭示一个艺术家如何在这段漫长而又充满变数的时期里,保持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并不断进行探索与突破。我尤其好奇的是,在这四十年的时间线索中,芒克是如何捕捉时代变迁的脉络,并将之融入其创作的。是经历了怎样的社会转型,又从中汲取了怎样的养分?是看到了怎样的现实图景,又用艺术的方式给予了怎样的回应?书中呈现的,想必不只是静止的画面,更是流动的生命、涌动的思潮。我会仔细品味每一张图片,尝试去解读其中蕴含的情感与象征,去理解艺术家每一次落笔、每一处造型背后的考量。同时,我也期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创作背景的叙述,或许是艺术家本人的阐述,或许是评论家的深入分析,这些都将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语境,从而进入一个更深层次的艺术体验。

评分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评分

能出到第三辑的诗丛也算难得了……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不错不错非常不错

评分

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

评分

能出到第三辑的诗丛也算难得了……

评分

物流速度很快,赞一个啊。

评分

不错不错非常不错

评分

期待已久的好书,京东正品,值得信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