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該書收錄瞭40多位學者關於青銅器與山東的研究成果,既有對傳統熱點的深度研讀,也有基於新的發掘材料而闡發的新觀點。對於研究商周考古的人來說,此書亦是一場學術盛宴。該書對於推動山東古國商周考古的深入發展有積極的意義和價值。
“夷夏東西”的新認識 ……………………………………………………… 孫慶偉 1
商代青銅器鏤孔圈足之管見 ……………………………………………… 李 琴 25
商末周初青銅器的比較與時代特徵 ……………………………………… 嶽連建 33
西周時期侯、伯性質與大東地區政治格局的考古學觀察………………… 徐良高 42
寶雞賈傢崖遺址兩周陶器分期研究 ……… 種建榮 張天宇 陳 鋼 雷興山 55
論春鞦時期平蓋銅鼎的起源與承傳 ……………………………………… 李 宏 82
淺談青銅鈚 ………………………………………………………………… 徐倩倩 94
濟南劉傢莊遺址商代青銅器墓葬淺析———兼談商代晚期在濟南地區的經略…………… 郭俊峰 房 振 108
山東萊蕪嬴城遺址齣土商代晚期青銅器………………………………… 李翠霞 120
魯北地區齣土的西周青銅器及其曆史背景……………………………… 方 輝 124
膠東地區中原化進程的考古學觀察(之一)———以“歸城銅器群”為核心…………… 唐錦瓊 王曉妮 130
館藏銘文青銅器與己國相關問題初探………………………… 閆 勇 仲 雨 
臨淄齊故城齣土商周青銅器與相關問題探索………………… 魏成敏 賈 健 147
新泰周傢莊東周墓地的幾個問題初識…………………………………… 王 青 156
洹子孟薑壺與陳喜壺的相關問題………………………………………… 陳小三 168
魯國青銅器與周初魯都城………………………………………………… 硃鳳瀚 177
小議魯侯尊的定名………………………………………………………… 周 亞 
器所見早期魯國史……………………………………………………… 趙燕姣 191
淺析魯故城西周遺存…………………………………………… 韓 輝 張海萍 200
郜國都城考…………………………………………… 郅同林 宮衍軍 郭 立 214
從考古材料看淳於地望………………………………………… 魏 國 馬天成 222
莒文化新發現及相關認識與思考…………………… 劉延常 張文存 張子曉 229
沂水紀王崮施工齣土的青銅湯鼎和取暖器……………………………… 任相宏 260
沂水縣紀王崮春鞦墓齣土青銅器及有關問題試析…………… 郝導華 呂 凱 268
山東安丘東古廟青銅器考略……………………………………………… 劉冠軍 281
莒國齣土異地商周金文通釋繹論………………………………………… 孫敬明 285
莒文化青銅器淺議………………………………………………………… 馬俊纔 302
論山東莒縣齣土青銅器特點……………………………………………… 劉維勛 309
司馬南叔匜小議…………………………………………………………… 張天恩 316
莒國———東夷之雄……………………………………………… 蘇兆慶 硃曉偉 320
從前掌大墓地齣土青銅器看方國與中原王朝的關係…………………… 梁中閤 327
前掌大商周墓地結構與族屬辨析………………………………………… 李 楠 339
從齣土青銅器看滕國、薛國分封 ……………………………… 丁燕傑 燕生東 349
薛河流域的商周文化遺址…………………………… 劉锡柱 張鶯燕 李光雨 363
淺談滕州商周方國與齣土青銅器……………………………… 張東峰 聶瑞安 372
棗莊徐樓齣土鑄鑲紅銅青銅器探論———兼及紅銅鑄鑲紋飾青銅器的時代與産地問題……蘇榮譽 王麗華 391
論棗莊徐樓春鞦墓的幾個問題…………………………………………… 井中偉 420
嶧城徐樓2009M1、M2銅器群的年代和意義 …………………………… 路國權 435
青銅器與江蘇古國………………………………………………………… 張 勄 443
關於邳州九女墩三號墓齣土的“湯鼎”………………………… 林 夏 林留根 465
安徽江淮地區周代青銅盉研究…………………………………………… 葉舒然 469
試說“遼東青銅考古文化圈”…………………………………… 華玉冰 張依依 480
後記…………………………………………………………………………………  493
初拿到這本書,便被它深邃的題目所吸引——“青銅器與山東古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這兩個關鍵詞在我腦海中激蕩起無數的聯想,關於那些輝煌而又有些神秘的古代文明。我一直認為,青銅器是中國古代文明發展的重要標誌,它們的齣現和演變,摺射齣社會生産力、科技水平和文化理念的進步。而山東,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其豐富的曆史遺跡,特彆是與青銅時代相關的發現,一直讓我倍感好奇。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揭示山東地區青銅器齣土的最新成果,並對這些器物的年代、類型、文化屬性進行嚴謹的辨析。例如,書中是否會詳細介紹山東地區青銅器在繼承和發展中原文化的基礎上,所展現齣的獨特風格和地域特色?同時,我也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這些青銅器與山東境內各個古國的聯係。比如,通過對特定遺址齣土青銅器(如禮器、兵器)的研究,能否為我們還原齣這些古國當時的社會結構、政治製度、宗教信仰乃至日常生活場景?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它精準地將“青銅器”這一充滿神秘與曆史感的物質載體,與“山東古國”這一承載著無數過往與傳說的地理區域相結閤。我一直對那些在中國曆史長河中璀璨奪目又逐漸隱沒的古國充滿好奇,而山東,這片沃土,無疑孕育瞭眾多重要的早期文明。當知道有這樣一本匯集瞭相關學術研究的論文集時,我便認為這是一次深入瞭解這些古老文明的絕佳機會。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通過考古發現,為我們呈現齣山東地區青銅器發展演變的具體軌跡。例如,是否會有關於早期遺址中發現的青銅工具、兵器,以及後期齣現的精美禮器的詳細介紹?這些器物的形製、紋飾、鑄造工藝,是否能反映齣當時社會生産力水平、技術發展狀況,甚至與周邊文化區域的互動關係?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對一些具體的山東古國,如臨淄的齊國,麯阜的魯國,或者其他一些鮮為人知的方國,提供基於青銅器證據的深入解讀,描繪齣它們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麵的獨特麵貌。
評分這本書的份量和內容豐富度,從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給人一種沉甸甸的期待感。作為一名對中國古代史,尤其是先秦時期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深知研究青銅器和山東古國絕非易事,需要紮實的考古學、曆史學、文字學等多方麵的知識。因此,這本論文集對我來說,無疑是一扇通往更深層次學術殿堂的窗口。我非常好奇,書中是否能係統地梳理齣山東地區在青銅時代各個重要考古遺址的最新發現,並對其進行詳細的解讀?例如,那些齣土的精美青銅禮器、兵器,它們背後可能隱藏著怎樣的社會結構、宗教信仰和政治權力?我特彆關注那些關於山東古國,諸如齊國、魯國,甚至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國的考古發現,書中能否通過這些發現,為我們勾勒齣這些古國當時的生活圖景,它們如何與周圍的族群交流、融閤,又如何最終走嚮曆史的舞颱?我期望這本書能以嚴謹而不失可讀性的方式,為我解答這些縈繞心頭的疑問,讓我對那段遙遠的過去有更清晰、更立體的認識。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吸引人,古樸的青銅器紋樣與山東的地域特色交織在一起,立刻勾起瞭我對古代曆史的濃厚興趣。我一直對青銅器情有獨鍾,它們不僅是精美的藝術品,更是承載著韆年曆史的活化石。而山東,這片土地自古以來就孕育瞭眾多燦爛的文明,許多失落的古國傳說至今仍讓人浮想聯翩。當得知有這樣一本匯集瞭學術界對青銅器與山東古國研究的論文集時,我便毫不猶豫地將其收入囊中。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青銅器的鑄造工藝、紋飾寓意,以及它們在山東地區各個古國文明中的扮演的角色。比如,書中是否能還原一些關於齊國、魯國等重要古國的青銅器齣土情況,並分析其與中原地區青銅器文化的聯係與區彆?或者,是否能通過對特定青銅器銘文的研究,揭示一些鮮為人知的曆史事件或人物?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提供專業的學術見解,更能以引人入勝的方式,帶領我走進那個波瀾壯闊的青銅時代,感受山東這片土地上古老文明的脈搏。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初步印象是,它一定是一部凝聚瞭諸多專傢學者心血的學術力作。封麵設計雖然樸實,卻透露齣一種沉靜而厚重的曆史感。青銅器的紋飾,如同古老的迴響,而“山東古國”四個字,更是勾起瞭我對那片土地上輝煌過往的無限遐想。我一直對青銅器所承載的禮製文化非常著迷,它們不僅僅是財富的象徵,更是權力、地位以及宗教信仰的載體。而山東地區,作為早期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其青銅器的發展脈絡和地域特色,一直是學術界關注的焦點。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深入淺齣地闡釋青銅器在山東地區考古遺址中的分布情況,以及不同時期、不同文化類型下青銅器的特徵。比如,書中是否會提及一些極具代錶性的青銅器,如 食器、酒器、樂器等,並分析它們的形製、工藝以及用途?更進一步,我希望它能將這些青銅器與山東境內的古代國傢,如早期的薑太公建立的齊國,以及魯國等,進行緊密的聯係,通過器物來反觀那個時代的政治、經濟和社會麵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