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不為哲學傢所啓迪的社會,都會被江湖騙子所誤導。
孔多塞堅信:有朝一日,陽光照耀下的都將是自由人。
看完這本書,你會認識這樣一個孔多塞:
一位數學傢,用統計學和概率論來思索人類美好社會
一位哲學傢,即使在斷頭颱的威脅下依然堅信人類進步
一位投身於法國大革命的貴族,捍衛一切公平正義的事業
他的政治理想啓發著一代代人推進社會民主
海報:
孔多塞,1743—1794
他25歲已成為名滿天下的數學傢,39歲入選法蘭西學院院士
他是啓濛運動年輕的思想傢、“百科全書派”最後一名成員
他是親曆法國大革命的啓濛思想傢,被譽為法國大革命的“擎炬人”
他反對販賣黑奴,為猶太人爭取公民權,為婦女爭取平等的權利,一生緻力於反對死刑
他首先提倡共和製,是公共教育計劃的奠基人
他在逃亡期間依然寫齣充滿理性樂觀主義的名著《人類精神進步史錶綱要》,並宣告:
“有朝一日,陽光照耀下的人都將是自由人。”
他忠於政治理想,恪守道德信念,主張團結,群而不黨,卻為殘酷的黨派鬥爭所吞噬
伊麗莎白·巴丹德(ÉlisabethBadinter,1944年3月5日-)
法國曆史學傢、巴黎理工學院哲學教授、女權主義作傢。她在2010年因其著作《衝突:女性與母親》而被法國《新聞雜誌》評為當年法國富有影響力的知識分子。在法國公眾心中對伊麗莎白的尊崇不亞於搖滾明星。迄今為止,她已齣版瞭20多部著作,每本書一經推齣,都會引發熱議。
羅貝爾·巴丹德(RobertBadinter,1928年3月30日—)
法國大律師和政治傢,曾任法國憲法委員會主席,在密特朗擔任總統的七年任期中先後在皮埃爾·莫瓦和洛朗·法比尤斯政府任司法部長,他使國民議會和參議院分彆通過瞭廢除死刑的法案。在西方他是廢除死刑的象徵,其迴顧為在法國廢除死刑而奮鬥的曆程的著作《廢除死刑》於2000年獲得費米納評論奬。他還是眾多曆史和政治評論文章和書籍的作者。
孔多塞是兩位作者的精神導師,相隔兩百年,他們的訴求相通。兩個時代以奇特的方式交融在一起,使得這部傳記成為瞭解、研究孔多塞以及法國大革命時期的人物和思想繞不過去的著作。
第一部分投身政治活動的哲學傢
第一章錦瑟年華(1743—1770年)/3
第二章投身政治活動(1770—1774年)/30
第三章從政道德(1774—1776年)/58
笫四章效力啓濛運動(1777—1785年)/84
第五章幸福的一年(1786年)/120
第六章政治魔王(1787—1788年)/134
第二部分政治傢
第七章一個有影響的人(1789—1791年)/155
第八章一個掌權的人(1791—1792年)/213
第九章一個孤單的人(1792—1793年)/292
第十章一個遭追捕的人(1793—1794年)/353
後記/379
譯者前言
孔多塞(1743.9—1794.3)是法國18世紀的偉大思想傢之一。他是啓濛運動最年輕的代錶人物,是“百科全書派的最後一名成員”(米什萊)。如果說法國資産階級大革命是啓濛運動在政治上的
一場實踐,那麼,孔多塞就是親身參與瞭這場偉大實踐的幾乎全過程(一般把1794年7月的熱月政變視為法國大革命的終結)的唯一的啓濛運動思想傢。法國巴丹德夫婦在法國大革命二百周年前夕發
錶的這部著作,正是從這個重要的曆史連接點上,嚮人們繪製齣一幅知識分子從政的悲壯畫捲:一個在抽象思維世界中緻力於哲學思辨的知識分子捲入現實的政治鬥爭,忠於政治理想,恪守道德信念,
主張團結,群而不黨,卻為殘酷的黨派鬥爭所吞噬。
法國大革命前夕,讓·安托萬-尼古拉·卡裏塔·德·孔多塞處於頗為優越的社會地位:他齣身於外省一個小貴族傢庭,25歲時已成為著名數學傢,32歲時擔任瞭法國科學院常任秘書,39歲時入
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在啓濛運動時期的歐洲,他享有盛名,兼任柏林科學院和彼得堡科學院的院士,同當時幾乎所有的著名學者均有來往。他於1785年發錶的《簡論分析對從眾多意見中作齣決斷的
概率的應用》,是在概率論史上占有突齣地位的卓越論文。作為伏爾泰和達朗貝爾的親密朋友,他參與瞭啓濛運動和狄德羅主編的百科全書的首次增補工程。他是達朗貝爾、伏爾泰和蒂爾戈的“精神之子”:
百科全書派的主將達朗貝爾啓發瞭他的科學天纔和大公無私;他從伏爾泰身上學到瞭為社會正義而鬥爭;他參與瞭重農學派經濟學傢蒂爾戈(經濟學界譯作杜爾哥或杜閣)主持的經濟政治改革,在蒂爾
戈的感染下,他對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産生瞭濃厚的興趣。
孔多塞雖然處境優越,卻總是站在弱者一邊,追求社會正義。對於王朝末期司法上的許多錯案,他都堅決地與之鬥爭;他是黑人的朋友,反對販賣黑奴和奴隸製度;他是新教徒和猶太人的朋友,
為他們的公民權得到承認而不屈不撓地鬥爭;他為婦女爭取同男人的平等權利而大聲疾呼,是第一個也許也是當時唯一的“女權主義者”;他反對死刑,是最先主張廢除死刑的思想傢之一。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這位正直的知識分子積極投入瞭政治鬥爭,屬於自由派貴族的極左翼。作為一個具有數學傢頭腦的哲學傢和具有貴族氣質的革命傢,他試圖重新規劃人類社會生活。在製憲議會
時期,他是首先提倡共和製的代錶人物之一;在立法議會時期,他主持製定瞭著名的公共教育計劃,一個世紀之後,法國公立教育的創立者們正是從他這裏受到瞭啓示;在國民公會時期,他主持起草
瞭一部其時最民主的憲法。在對路易十六的審判中,他從自己的廢除死刑的信念齣發,毅然投票反對處死國王。在政治鬥爭中,他竭力主張共和派聯閤。他雖然同吉倫特派接近,但當他們熱衷於宗派
鬥爭時,他疏遠瞭同他們的關係,卻又不因此而跟山嶽派結盟。在山嶽派掌權的“恐怖時期”,他遭到追捕,被迫隱居巴黎達9個月之久。這期間,他憑其淵博的學識和非凡的記憶力,寫齣瞭後
來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代錶作《人類精神進步史錶綱要》,闡述瞭人類能夠無限完善自身的進步思想,對19世紀的哲學和社會學産生瞭極大影響。學界認為,該書中許多閃光的新思想為後來的卡爾·馬剋
思和實證哲學傢孔德等所汲取。
隨著山嶽派推行的“恐怖政策”日甚一日,孔多塞為瞭給妻子和女兒留條生路,與妻子協議離婚;為瞭不至殃及其女保護人,他偷偷離開藏身地而流落荒郊,鏇即被捕入獄,兩天後死於囚室,時
年51歲。他是中風而死還是服毒自殺,至今還是個謎。
孔多塞在政治上失敗瞭,但是,他的思想是符閤人類進步潮流的。他的許多政治主張均通過後來的1848年革命實現瞭。早期的法國社會主義者讓·饒勒斯說,孔多塞的思想是共和國優秀文化遺産的一
部分。他竭力反對的死刑也在兩百年後,即1982年的法國得以廢除。而將他這一主張變成法律的正是本書的作者之一、法國當代最著名的大律師、教授,時任司法部長、現任憲法委員會主席的羅貝爾·巴
丹德。本書引用孔多塞的一句話作捲頭語,似可理解為作者寫作此書的齣發點:“任何不為哲學傢所啓迪的社會,都會被江湖騙子所誤導。”
這本書對我而言,與其說是一本政治讀物,不如說是一次關於“何以為人”的哲學追問,隻是它恰好選擇瞭政治作為載體。作者以一種極其剋製的語言,探討瞭知識分子在曆史洪流中的定位與責任。他並沒有將知識分子塑造成某種救世主,也沒有將他們描繪成脫離現實的象牙塔裏的空談者。相反,他筆下的知識分子,往往是在現實的泥沼中艱難跋涉,卻依然不放棄對真理和良知的追尋。我尤其欣賞他對“理想”這個詞的解構,它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星辰,而是落地於現實土壤中,需要不斷澆灌與修剪的幼苗。書中對一些曆史事件的解讀,視角獨特,顛覆瞭我固有的認知,讓我意識到,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事實”,背後可能隱藏著更為復雜的人性與利益博弈。他仿佛是一位解剖師,用一把鋒利的思想手術刀,剖析著社會肌體,展示其運作的內在邏輯。雖然有時會感到一絲沉重,但這種清醒的認知,卻讓我覺得彌足珍貴。它逼迫我去思考,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我應當如何安頓自己的精神,又該承擔怎樣的角色。
評分這本書就像一本陳年的老酒,初入口可能有些微澀,但細細品味,卻能體會到其醇厚的韻味。作者以一種極其審慎的態度,探討瞭知識分子群體在政治理想探索中的睏境與可能性。他並沒有迴避那些理想主義者可能遭遇的挫摺與幻滅,而是以一種悲憫卻不失堅韌的筆觸,展現瞭他們內心的掙紮與不屈。書中對“現實”與“理想”的辯證關係的闡述,讓我眼前一亮。他並沒有簡單地將兩者對立起來,而是強調瞭它們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復雜動態。我尤其被他對於“理性”的界定所吸引。在信息爆炸、情感泛濫的時代,作者提醒我們,真正的理性,不僅僅是邏輯的推演,更包含著對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對曆史進程的敬畏。他仿佛是一位溫和的引導者,循循善誘地帶領讀者走進一個更為廣闊的政治哲學視野,讓我們看到,理想的火種,可以在現實的土壤中,以何種方式得以延續與傳承。
評分當讀完這本書,我腦海中浮現的是一位飽經世事,卻依然對理想主義懷揣熱忱的老者,他坐在搖椅上,呷著一杯陳年的威士忌,緩緩講述著他眼中世界的脈絡。書中沒有激昂的口號,也沒有振聾發聵的宣言,更多的是一種深沉的思考,一種對人類社會復雜性的深刻洞察。他似乎並不急於給齣任何“正確”的答案,而是引導讀者一同去探索那些隱藏在錶象之下的動因。我尤其被他對於不同政治思潮之間微妙聯係的梳理所打動,那些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觀點,在他筆下卻能被勾勒齣一條條若隱若現的絲綫,將它們牽引到同一個曆史的或思想的節點上。這種宏觀的視角,讓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對一些社會現象的淺顯理解。他用一種近乎文學性的筆觸,將抽象的政治哲學變得生動而富有感染力,仿佛我們不再是枯燥地閱讀理論,而是置身於曆史的長河中,親曆那些思想碰撞的火花。讀這本書,更像是一場精神的漫步,不是那種快節奏的觀光,而是緩緩行進,細細品味沿途的風景,不時停下腳步,對著遠方的某個景緻沉思。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與一位智者進行瞭深入的對話。作者以一種極其內斂而深刻的筆觸,描繪瞭知識分子在政治理想探索道路上的種種思考與實踐。他沒有提供任何“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答案,而是邀請讀者一同走進一個充滿不確定性與可能性的思想空間。我尤其被他對於“希望”這個詞的 nuanced 討論所打動。在麵對現實的種種睏境時,希望並非是盲目的樂觀,而是一種基於理性認知和堅定信念的、能夠驅動我們前行的力量。書中對一些曆史事件的剖析,角度新穎,發人深省,讓我意識到,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選擇,往往會産生深遠的影響。他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園丁,細心打理著思想的土壤,提醒我們,即便在最貧瘠的環境中,也可能孕育齣最堅韌的理想之花。這本書給予我的,不僅僅是對政治的理解,更是一種麵對復雜世界時,如何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獨立的思考,並且不放棄對美好未來的追求。
評分當我閤上這本書時,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曆瞭一場心靈的洗禮。作者並沒有直接拋齣任何政治主張,而是通過對曆史人物、思想流派以及社會現象的細緻觀察和深入分析,展現瞭一種深刻的、具有人文關懷的政治觀。他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航海傢,在政治的汪洋大海中 navigates,不以任何單一的燈塔為目標,而是不斷調整航嚮,以求抵達更廣闊的海洋。書中對“理想”的探討,沒有停留於空泛的道德說教,而是將其置於具體的曆史語境和現實挑戰之中,展現其生成、演變與實現的可能性。我特彆被他對於“妥協”的 nuanced 討論所吸引。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何為必要的妥協,何為原則性的放棄,他用冷靜的筆觸,為我們描繪瞭一幅幅生動的畫麵,讓我們看到,理想並非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在現實的博弈中不斷塑造與完善的生命體。這本書給我最深的感受是,政治並非是少數精英的遊戲,而是與每一個普通人息息相關的、需要我們每個人去思考與參與的、關乎我們共同命運的嚴肅議題。
評分東西不錯 很好 謝謝
評分一個知識分子的政治理想
評分寫得實在是詳細,所以挺厚的,還算好讀,關於政治的內容挺多的。
評分名字大氣,還沒看,活動給力,終於齣手瞭
評分書還不錯,就是比較少唉
評分超棒,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超棒,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超棒,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評分書是正版 快遞小哥辛苦 質量不錯書是正版 快遞小哥辛苦 質量不錯
評分書還行,挺好。裝禎用紙還挺好的。
評分書還不錯,就是比較少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