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共12 章,每章各自獨立闡述一個完整的專題。本書的特點是“全、新、特”:全書采用的素材大部分未曾與讀者見麵;波形與說明圖文並茂,是一次新的創舉;特點是讀者看到聲音波形圖如同聽到其聲,可加深理解,提高記憶。本書內容主要有聽音評價的基本知識,聽音評價的必備條件,節目源編輯製作規範,國傢標準節目源實物標樣波形圖與說明,歐洲廣播聯盟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素材,廳堂、體育場館擴聲係統、廣播節目、音像製品、電聲産品、電聲係統、聲音信號傳輸質量等聲音質量聽音評價,模擬聲聽音訓練實踐方法,數字聲聽音訓練實踐與聽感變化解析,以及電聲標準與聽音感受等。本書適閤作為錄音工程、專業音視頻工程聽音評價、聽音訓練本科生學習的教材,也可作為專業音視頻工程培訓聽音評價師的考核教材,並適閤電聲愛好者閱讀。
王澤祥,1959-1964年就讀北京廣播學院無綫電係,1964-1998年在中國國際廣播電颱從事技術工作,任教授級高工,完成多項科研並獲奬勵, 1984年獲部級“二等奬” (衛星通信音質主觀評價)。96年獲部級科技進步一等奬等。先後,北廣、中戲院校聘為兼職教授、1998年-至今,任聘為紅旗大學和昆光職業學校教授,講授聽音評價師課程。發錶過30多篇技術文章,其中有:聲音質量主觀評價、聽音訓練方法等,書籍有:聲音質量主觀評價(並且作為北廣錄音藝術係講授教材)、現代音響技術設計、數字聲頻技術、廣播播控與電聲技術等、起草標準,GY75-89廣播調音運行技術指標、GY76-89廣播調音颱運行技術指標測量方法等。
第1章 聲音質量聽音評價概述 / 1
1.1 聽音評價概述 / 1
1.2 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的必要性 / 3
1.3 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的必備條件 / 4
1.4 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的可行性 / 4
1.5 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的應用範圍 / 5
1.6 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的普及和規範化、標準化 / 5
1.7 客觀技術參量與主觀聽覺感受的差異和統一 / 6
第2章 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的必備條件 / 11
2.1 必備條件 / 11
2.2 聲音質量聽音評價《評價術語》的選定 / 11
2.3 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用《節目源》 / 13
2.4 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用《聽音環境的技術要求》 / 14
2.5 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用《電聲係統的技術要求》 / 14
2.6 聲音質量聽音評價方法與步驟 / 23
2.7 評分方法與步驟 / 25
第3章 聲音質量主觀評價用節目源編輯、製作規範 / 32
3.1 聲音質量主觀評價用節目源規範 / 32
3.2 聲音節目源質量與主觀評價用節目源標樣實物說明 / 37
3.3 國傢技術監督局關於“聘請音質評價節目帶”編委會委員的函 / 39
3.4 節目內容與技術指標 / 39
第4章 電聲産品聲音質量主觀評價用節目源實物標樣說明 / 46
4.1 電聲産品聲音質量主觀評價用節目源實物標樣的各節目段內容 / 46
4.2 電聲産品聲音質量主觀評價用節目源實物標樣的各節目段特點與波形 / 47
4.3 主觀評價用標樣實物各節目段頻譜圖 / 56
第5章 歐洲廣播聯盟(EBU SQAM)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素材 / 60
5.1 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素材錶 / 60
5.2 歐洲廣播聯盟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素材(EBU SQAM)內容說明與節目段波形圖 / 63
5.3 歐洲廣播聯盟(EBU PEQS)CD 光盤說明 / 78
第6章 擴聲係統聲音質量聽音評價 / 79
6.1 擴聲係統聲音質量聽音評價概述 / 79
6.2 擴聲係統聲音質量聽音評價時的規定 / 80
6.3 廳堂、體育場館擴聲係統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用節目段的編輯製作 / 81
6.4 對聽音評價師的要求 / 90
6.5 廳堂擴聲係統聲學特性指標 / 95
6.6 擴聲係統技術驗收 / 97
第7章 廣播節目與音像製品聲音質量聽音評價 / 100
7.1 廣播節目與音像製品聲音質量聽音評價概述 / 100
7.2 廣播節目與音像製品聲音質量聽音評價必備條件 / 101
7.3 引用文件 / 101
7.4 廣播節目與音像製品聲音質量聽音評價選用的評價用語 / 101
7.5 評價用電聲係統的連接方法及其技術要求 / 102
7.6 聽音評定小組的組成 / 105
7.7 聽音評定項目 / 105
7.8 聽音評定計分方法 / 106
7.9 廣播節目與音像製品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用錶 / 106
7.10 評定程序 / 108
7.11 評分計算方法 / 108
7.12 計權統計 / 109
7.13 應扣分數的統計方法 / 109
第8章 電聲産品、電聲係統聲音質量聽音評價 / 110
8.1 電聲産品聲音質量聽音評價概要 / 110
8.2 電聲産品聲音質量聽音評價必備條件 / 112
8.3 引用文件 / 112
8.4 評價用電聲係統的設備技術要求 / 112
8.5 電聲係統、電聲産品聲音質量聽音評價方法概述 / 114
8.6 聽音評定小組人數 / 116
8.7 電聲係統、電聲産品聲音聽音評價中的一些問題 / 117
第9章 聲音信號傳輸質量聽音評價 / 119
9.1 聲音信號傳輸質量聽音測試方法 / 119
9.2 引用標準 / 119
9.3 術語和定義 / 119
9.4 測聽成員的選擇 / 121
9.5 測聽成員數量選擇 / 121
9.6 測試方法 / 121
9.7 屬性 / 123
9.8 編排材料 / 124
9.9 再現設備 / 124
9.10 測聽條件 / 125
9.11 數據的統計處理 / 125
9.12 測聽結果的錶示 / 126
9.13 測試報告的內容 / 126
9.14 評價用素材編輯製作 / 128
第10章 聽音訓練實踐與聽音感受解析 / 134
10.1 聽覺訓練基本概述 / 134
10.2 聽音訓練方法 / 134
10.3 聽音訓練節目源內容 / 135
10.4 聽音訓練節目源各種變化與聽音感受解析 / 137
第11章 數字聲聽音訓練實踐與聽音感受解析 / 161
11.1 數字聲聽音訓練基本概述 / 161
11.2 數字聲聽音評價訓練方法 / 161
11.3 數字聲聽音評價訓練節目源內容 / 162
11.4 數字聲聽音訓練節目源各種變化與聽音感受解析 / 166
第12章 電聲標準與聽音感受 / 200
12.1 電平標準與聽音感受 / 200
12.2 聲音強度與聽音感受 / 207
12.3 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的規定 / 208
12.4 聲音動態與聽音感受 / 209
12.5 動態閾與信噪比的概念 / 215
12.6 聲音的響度與聽音感受 / 216
12.7 聲音的頻譜特性與聽音感受 / 216
12.8 聲音的音量與聽音感受 / 218
12.9 音量指示與聽音感受 / 222
12.10 錄製係統中錄音電平的正確選擇 / 225
參考文獻 / 227
本書是作者在經過20 多年聽音訓練和評價課程教學編寫的教材基礎上,不斷學習、收集最新素材,不斷完善、整理、修改、補充編寫而成的。聽音評價與聽音訓練兩門課程密不可分,因此把兩門課程教材的內容壓縮成《聽音評價師手冊》一本書,包含聽音規劃與聽音評價,既便於學習,又便於攜帶。本書著重於開發聽音評價師人員對聲音的辨彆能力和對聲音變化的理解能力。由於聲音具有雙重屬性,一是物理屬性(聲音即聲波),二是聲音在聽覺上産生的聽音感受,所以應該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理解和認識聽音評價。通過每段聽音評價素材節目段波形圖、頻譜圖和清晰、細緻的說明,將提高讀者對聽音評價的辨彆能力,練就一雙精準辨彆聲音屬性的“金耳朵”。
聽音評價不僅是一門新興技術,還是一門嶄新的聽音評價藝術,發展很迅速,其科技含量也越來越高。每一種新技術和新産品的麵世和應用,都將推動電聲技術的發展,並産生質的飛躍。由於聽音評價師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深入,更進一步促進電聲技術更新換代:三年一更新,五年一換代,是各種技術領域中速度最快的領域之一。數字電聲技術在更廣泛的電聲産品、電聲係統中逐步取代瞭傳統的模擬技術,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滲入使得電聲技術煥然一新。
聽音評價與訓練藝術,更是人們精心研究、精心琢磨高科技、人性化、智能化的藝術創作,是經典的聽覺與時尚的聲音相結閤的藝術精品,將聽音評價與訓練藝術及欣賞品位完美結閤。聽音評價與訓練藝術集百年科技成果與現代最美聲音價值於一體,不斷開創全新聽音評價體驗;時刻運用新技術,實現人類關於聽音評價藝術的種種猜想;將聽音評價藝術智能化、網絡化發揮到極緻,最大可能地為人們提供便捷、完美、時尚的電聲藝術産品。本書將著重從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的角度分析相關技術原理,因為隻有掌握聽音評價與訓練的基本原理,纔是認識正在迅速發展的聽音評價的唯一正確途徑,也可由此找到提高電聲産品、電聲係統、擴聲係統聲音質量的關鍵。
20 世紀剛剛過去,人類在這個世紀裏的發明創造是以往人類所有發明創造的總和。而在對人類社會最具影響的發明創造中,就包括電聲技術,特彆是聲音質量聽音評價藝術。它不但對社會的滲透力、輻射力和影響力達到瞭前所未有的程度,與每個人的生活深深地融閤在一起,還成為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聽音評價在我國從20 世紀80 年代興起,在短短30 多年裏,發展得非常迅速,對提高電聲領域的聲音質量做齣瞭重要貢獻。
為給讀者和培訓聽音評價師夯實基礎知識,本書著重於開發聽音評價師對聲音變化的辨彆能力和理解能力,以練就一雙精準辨彆聲音質量的“金耳朵”。有瞭精準辨彆聲音質量的能力,又能掌握聲音質量聽音評價的方法,就可以完成對聲音質量的準確評價。聲音質量聽音評價既是評價聲音質量的唯一途徑,也是聽音評價師、錄音師、電聲專業工程師的必修功課,還是研究、操作、處理的對象,因此,我們應該瞭解、掌握聲音質量聽音評價藝術。
聲音質量聽音評價,一是評價聲音質量的優劣,因為電聲産品技術參數測量隻能作為參考,聽音評價結果纔是最終的判斷者;二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聽音評價是聽覺産生的主觀感覺,因此通過反復聆聽每段節目信號的各種變化及細緻觀察節目波形圖跟隨的相應改變,將有助於讀者提高聽音能力,瞭解聽覺對聲音質量分析的處理過程,建立心理聲學模型,以便在聽音評價實踐中加以應用。
說實話,我買這本書完全是齣於一種“獵奇”的心態。我不是音樂傢,也不是錄音師,甚至連基本的樂理知識都乏善可陳。但“聽音評價師”這個頭銜,聽起來就充滿瞭神秘感,仿佛掌握著某種不為人知的通往聲音奧秘的鑰匙。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很簡潔,沒有太多花哨的元素,反而增添瞭一絲專業感。我猜測,這本書大概會從最基礎的聽覺原理講起,然後逐漸深入到更復雜的音頻分析。會不會有關於如何辨彆聲音的“清晰度”、“空間感”、“動態範圍”等專業術語的解釋?我設想,裏麵可能會詳細介紹各種聲音的“畫像”,比如小提琴的“絲滑”與大提琴的“渾厚”是如何形成的,不同麥剋風收音方式對聲音質感的影響等等。而那張附帶的CD,我猜想裏麵不會是簡單的音樂播放列錶,而是更像是“聽力訓練教材”。也許是會播放一段經過不同處理的音頻,讓你對比其中的差異;又或者是一些特定樂器、人聲的片段,讓你去辨彆其音色和錶現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係統性的學習方法,讓我能夠循序漸進地提升自己的聽音能力,而不是停留在“好像不錯的”這種模糊的認知上。畢竟,能夠清晰地分辨聲音的優劣,並用專業的語言去描述它,本身就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能力。
評分我之所以會被《聽音評價師手冊》這本書吸引,是因為它提供瞭一個探索聲音世界的“入口”。我一直認為,聲音是構成我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我們往往對其缺乏深入的瞭解。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一個係統學習和理解聲音的機會。我猜測,書中可能會從聲音的本質齣發,講解聲音是如何被産生、傳播和接收的。它也許會深入探討不同類型聲音的特點,比如人聲、樂器聲、自然聲等等,並分析它們在不同場景下的聽感錶現。而那張CD光盤,我認為它承載瞭本書的核心價值——實踐。我期待這張光盤裏會收錄各種具有代錶性的音頻片段,讓我們能夠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實際聽感相結閤。或許會包含一些經過精心製作的“對比樣本”,讓我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聲音的細微差異。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不僅提升自己辨彆聲音優劣的能力,更能培養齣一種對聲音的“品鑒力”。我想,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更好地欣賞音樂、電影,甚至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聲音,讓我對這個充滿聲音的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豐富的體驗。
評分我對《聽音評價師手冊》的期待,更多的是它能夠提供一種“科學的聽音方法論”。我一直認為,聽聲音不僅僅是感官的愉悅,更應該是一種能夠被理解和分析的藝術。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暗示著一種專業性和係統性,這正是我所追求的。我非常想知道,書中是如何界定“評價”的標準的,它是否會提供一些客觀的評價維度,比如失真度、信噪比、頻響麯綫的平直度等等,當然,是以一種普通讀者能夠理解的方式來闡述。我猜測,這本書可能會包含一些關於聲音的物理學原理的科普,比如聲波的傳播、人耳的結構與聽覺感知等等。而那張CD光盤,我腦海中浮現的,並非是單純的音樂欣賞,更像是“聽力訓練的素材庫”。也許會有一些針對性的練習,比如辨彆不同樂器的音色、區分不同混響效果、甚至識彆聲音中的雜音和缺陷。我希望通過這本書的學習,我能夠從一個“憑感覺”聽音樂的人,變成一個“有理有據”評價聲音的人。這樣,我纔能更好地理解那些優秀的錄音作品,也能在選擇音響設備時,做齣更明智的判斷。
評分拿到《聽音評價師手冊》的時候,我第一反應是:“這不就是一本教我怎麼‘挑剔’聲音的書嗎?” 我是一個對音質要求比較高的人,尤其是在聽音樂或者看電影的時候,如果聲音不夠好,我很容易就會齣戲。但有時候,我也搞不清楚到底是什麼讓聲音“不好聽”。是某個頻段太突齣?還是動態壓縮太厲害?這本書的齣現,恰好能填補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我期待書中能有詳細的解釋,比如關於“聲場”、“解析力”、“瞬態響應”等概念的定義和實際聽感描述。我甚至設想,這本書可能會提供一些“陷阱”式的音頻案例,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暴露自己的聽音盲點。而那張CD光盤,我覺得它一定會是書本內容的“實操演練場”。我猜想,它會收錄一些不同質量的音頻樣本,讓我們在書本理論的指導下,去親身體驗和辨彆聲音的差異。也許還會涉及到一些不同播放設備、耳機、音響的聽音對比,讓我明白為什麼同樣的音樂,在不同的設備上聽起來感受會截然不同。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擁有更敏銳的耳朵,更精準的判斷力,能夠不再被“聽個響”的粗淺感受所濛蔽,而是能夠真正品味到聲音的美妙之處。
評分最近偶然在書店裏翻到一本《聽音評價師手冊》,光看書名就覺得特彆有意思,心裏琢磨著這會是什麼樣的內容。雖然我不是什麼專業人士,但一直對聲音的世界充滿瞭好奇。平常聽歌,總覺得耳朵裏齣來的聲音好像是“差不多”,但又隱隱約約覺得有些細微的差彆,隻是說不齣來。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給我打開瞭一個新的窗口。我尤其好奇裏麵提到的“聽音評價師”究竟是怎麼工作的,他們是如何分辨齣那些連普通聽眾都難以察覺的音質差異的?是不是需要經過特殊的訓練?手冊裏會不會介紹一些科學的方法或者技巧,來幫助我們提升聽覺的敏感度?我腦海裏已經勾勒齣瞭一幅畫麵:也許裏麵會講解不同頻率的聲音如何影響我們的聽感,不同樂器的聲音特質分析,甚至是不同錄音技術的細微差彆。而且,它還附帶瞭一張CD光盤,這簡直是太貼心瞭!我想,這張光盤一定 berisi 瞭很多精心挑選的音頻素材,供我們對照學習。這對於我這樣一個喜歡“聽”但又“說不清”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這本書,或許能讓我從一個被動的聆聽者,變成一個更能理解和欣賞聲音細微之處的“懂行人”。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書中的內容是否能真的讓我“聽齣門道”,而不是停留在“聽個響”的層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