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電子信息專業就業崗位所需的職業技能和知識為依據,根據電子産品的研發、生産和質量控製流程編排內容,具體內容包括:電子産品質量控製基本概念、可製造性設計和生産現場5S管理、統計抽樣檢驗、QCC活動的開展及工具的應用、SPC原理及工具的應用、六西瑪管理和ISO9000基本知識等。
目錄
學習情境1 電子産品質量控製基本概念 5
任務一、認識質量基本概念和電子産品缺陷判定標準 6
知識準備 6
1.1 質量基本概念和電子産品缺陷判定標準 6
1.1.1認識質量定義、質量控製及其他質量管理活動的含義 6
1.1.2質量管理的演進 11
1.1.3 電子産品安裝質量判定標準 13
任務實施 33
練習 34
任務二、檢驗基本概念、檢驗方式、檢驗規程和崗位職責 35
知識準備 36
1.2檢驗內容、工廠檢驗方式和規程 36
1.2.1 檢驗和檢驗的內容 36
1.2.2 工廠內實用的檢驗方式 36
1.2. 3 PDCA循環工作程序 40
任務實施 43
練習 46
學習情境2 可製造性設計和現場5S管理 47
任務一、認識生産流程PCB方案及可製造性評審錶的製作 47
知識準備 48
2.1、電子産品PCB闆生産流程和PCB布闆方案選擇 48
2.1.1、生産工藝流程 48
2.1.2、PCB設計方案 51
2.1.3、可製造性評審的內容與錶單格式 53
任務實施 55
練習 56
任務二、PCB外形尺寸及定位孔/定位標誌的設計 57
知識準備 57
2.2、PCB外形尺寸及定位孔/定位標誌的設計 57
2.2.1、PCB的外形尺寸 57
2.2.2 PCB的定位孔尺寸和位置 59
2.2.3、定位標識的設計 64
任務實施 69
練習 69
任務三、PCB布局焊盤和印製導綫可製造性設計 70
知識準備 70
2.3、PCB布局焊盤和印製導綫可製造性設計 70
2.3.1、元器件的布局規則 70
2.3.2、部品配置禁止區域 73
2.3.3、其他標識設計 77
2.3.4、焊盤設計 79
2.3.5、PCB電路闆設計時常見的問題分析 82
任務實施 84
練習 85
任務四、生産現場“5S”管理技術 86
知識準備 86
2.4、生産現場“5S”管理技術 86
2.4.1、“5S”活動的含義 86
2.4.2、“5S” 管理活動的內容 87
2.4.3、開展“5S”活動的原則 93
任務實施 93
練習 94
學習情境3 統計抽樣檢驗 95
任務一、認識抽樣檢驗的基礎知識 95
知識準備 96
3.1 抽樣檢驗基礎知識 96
3.1.1統計抽樣檢驗的發展曆程 96
3.1.2抽樣檢驗的定義 97
3.1.3批質量的錶示方法 98
3.1.4抽樣檢驗的分類 100
3.1.5抽樣檢驗與免檢、全數檢驗 105
3.1.6抽樣方案的接收概率 105
3.1.7 OC麯綫 107
3.1.8平均檢驗總數與平均檢齣質量 116
3.1.9 Minitab簡介 117
任務實施 122
練習 131
任務二、常用的抽樣檢驗標準的應用 132
知識準備 133
3.2常用的抽樣檢驗標準的應用 133
3.3.1 我國已頒布的常用抽樣檢驗標準 133
2.2.2 GB/T 2828.1-2003概述 134
2.2.3 GB/T 2828.1-2003抽樣類型和檢驗水平 136
2.2.4 GB2828.1-2003的架構 137
任務實施 143
練習 145
學習情境4 QCC活動的開展及其工具應用 146
任務一、QCC活動的概念與實施步驟 147
知識準備 147
4.1、QCC活動的概念與實施步驟 147
4.1.1、QCC活動的概念 147
4.1.2、QCC活動管理程序 150
4.1.3、QCC活動小組的産生 153
4.1.4、QCC活動實施步驟 155
4.1.5、QCC發覺問題的方法―頭腦風暴法 158
任務實施 162
練習 164
任務二、基本QCC工具及其應用 166
知識準備 167
4.2、基本QCC工具及其應用 167
4.2.1、QCC工具在PDCA循環各階段的應用對比 167
4.2.2 柏拉圖(Pareto Diagram)及其應用 168
4.2.3 層彆法(Stratification) 178
4.2.4、查檢錶 182
4.2.5、因果圖 186
4.2.6 散布圖(Scatter Diagram) 190
4.2.7、直方圖 195
4.2.8、控製圖和雷達圖 204
任務實施 209
練習 212
任務三、QCC新七大工具 215
4.3、QCC新七大工具 215
4.3.1、新七種工具的産生 215
4.3.2、關聯圖法 217
4.3.3、親和圖(KJ)法 219
4.3.4、係統圖法 222
4.3.5、矩陣圖法 227
4.3.6、矩陣數據分析法 230
4.3.7、PDPC法 231
4.3.8網絡圖法 234
任務實施 237
練習 240
學習情境5 SPC基本原理及其工具的應用 241
任務一、SPC基礎知識 241
知識準備 241
5.1、SPC基礎知識 241
5.1.1 SPC概述 241
5.1.2控製圖及其應用 244
任務實施 259
練習 261
任務二、計量值與計數值控製圖的應用 262
知識準備 263
5.2、計量值與計數值控製圖的應用 263
5.2.1、計量值控製圖 263
5.2.2、計數值控製圖 271
任務實施 284
練習 286
任務三、過程控製與過程能力分析 287
知識準備 287
5.3.1 過程控製係統 287
5.3.2 過程能力分析 288
任務實施 293
練習 294
學習情境6 6Σ管理和ISO9000基本知識 295
任務一、6σ管理 296
知識準備 296
6.1、6σ管理 296
6.1.1、6σ 基本概念 296
6.1.2、 6σ組織的構成 302
6.1.3、6σ 項目的選擇 304
6.1.4、 解決6σ問題的五個步驟――DMAIC 308
6.1.5、6σ高級分析工具 309
任務實施 322
練習 324
任務二、ISO9000基本知識 326
6.2 ISO9000基本知識 326
6.2.1 ISO9000基本概念 326
6.2.2八項質量管理原則 329
6.2.3 質量管理體係、認證和質量認證 335
編者的話
電子産品廣泛應用於工業、農業、交通、冶金、電力等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各個行業,以及國防和人民日常生活。質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一個國傢的綜閤經濟實力,質量問題是影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電子産品的質量已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焦點,是用戶取嚮的重要因素。因此,電子信息企業對其産品的質量均高度重視,建立健全的組織係統,設置瞭各個環節的進行質量控製和提高質量水平。電子産品質量控製與改進屬於過程控製與改進,涉及的崗位較多,從研發、工藝、品管到生産都需相應的質量控製與改進知識與技能。為瞭滿足這一需求,我們與電子信息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共同編寫瞭本書。
本書按照電子信息企業的工作流程,從産品研發、部品采購、生産現場管理、過程質量控製活動和質量係統保證與提升來編寫質量控製與改進技術教材。教材強調質量意識教育和技術技能培訓,通過電子質量控製與改進的基本知識,可製造性設計和現場6S管理,統計抽樣檢驗,QCC活動開展及其工具的應用,SPC的基本原理及其工具的應用,六西格瑪管理和ISO9000的基礎知識等6個模塊,重點介紹質量控製與改進的基本概念、檢驗和PDCA循環質量工作程序、PCBA缺陷識彆和可接受條件,電子産品的可製造性設計方法與要求、生産現場6S管理的方法和推進程序,抽樣檢驗的原理、GB/T2828.1抽樣標準的應用,QCC活動如何開展、新舊7大QC工具的應用,SPC統計過程控製的基本原理、控製圖、過程能力分析、測量係統分析,六西格瑪的基本理念、組織構成、項目選擇、改進流程方法(DMAIC)、部分常用工具(如假設檢驗、方差分析、DOE、FMEA和QFD)的應用和ISO9000基礎知識等內容。本書內容新穎、操作簡單、實用性強,將電子産品的意識教育和技能教育融為一體,注重培養讀者的專業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書建議學時為54學時,使用多媒體實訓室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各學校可根據不同專業需要和實際教學情況對部分章節內容和學時進行適當的調整。其中,學習情景5的“任務三、過程能力分析”,“ 任務四、測量係統分析”。學習情景6的“任務二、六西格瑪部分常用工具的應用”。這些工具很有應價值,但難度相對較大可以根據不同的層次需求作齣選擇。本書作為高職高專院校信息技術專業通用教材,也可作為應用型本科、成人教育、自學考試、電視大學、職業學校、企業員工培訓班的教材,以及電子信息企業質量教育培訓教材。
本書具有以下的特點:
1、創造性:教材的編寫源於企業的工作需求所要求的知識與技能,因此本教材改變瞭其他教材的編寫思路,係統地把質量關鍵技術作為學習內容具有獨創性。
2、實用性:本教材所有的技術都是企業常用的,對工作非常有實際意義。這對於沒有多年從事相關工作,真正理解質量控製內涵是做不到的。
3、階梯性:由淺至深,逐步提高。如6S、QCC、SPC、6σ均是逐步提升。強調基本的同時適當的提升以滿足不同層次人員的學習需求。
4、通俗性: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教材中的所有統計難題都通過MINITAB軟件處理降低瞭應用難度。
本書由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信息技術係高級工程師許耀山任主編。廈門斯貝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許為民,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信息技術係副教授林曉鵬任副主編。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信息技術係講師陳繼軍,廈門斯貝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工程技術人員吳芳明、洪藝新參與本書編寫、審核。本書在編寫過程中還得到編著者以前的同事—原廈門夏新電子有限公司許多工程技術人員的極大支持,也參考瞭大量企業技術和管理資料,不能一一列舉,同時也引用瞭互聯網上的資料,在此對相關作者錶示最誠摯的謝意!
由於時間倉促,編著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不足或錯誤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說實話,我最近對人工智能在製造業中的應用非常感興趣,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雖然不是直接關於AI,但“電子産品質量控製與改進技術”這個標題讓我聯想到,在傳統的質量控製方法之外,是否也可能融入一些新的技術手段。我比較好奇書中是否會提到一些關於數據挖掘、機器學習在預測産品故障、識彆潛在質量風險方麵的應用。即使沒有直接的AI章節,我也希望能從中瞭解一些紮實的質量控製基礎理論,因為任何先進技術的應用都需要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之上。我希望這本書能詳細講解一些常見的質量問題及其根本原因分析方法,比如“魚骨圖”或者“5Why分析法”的應用,並且能提供一些實際的案例分析。我對書中的圖錶和數據分析部分也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能從中學習到如何有效地收集、分析和解讀生産過程中的數據,從而做齣更明智的質量決策。
評分我一直覺得,在任何一個産品研發和生産的過程中,質量都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這本書的題目聽起來就非常務實,而且“技術”這個詞也錶明瞭它會涉及一些具體的方法和工具。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質量管理體係”的章節,我希望它能詳細介紹不同類型的質量管理標準,比如ISO 9001,以及如何將這些標準有效地應用到電子産品的生産過程中。我也很想瞭解書中是否有關於“可靠性工程”的內容,因為電子産品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其可靠性直接關係到用戶的體驗和品牌的聲譽。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進行産品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的指導,以及如何通過設計和工藝優化來提高産品的可靠性。這本書的裝幀看起來很專業,我希望它的內容也同樣能夠達到專業的水準,為我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倒是挺有吸引力的,深藍色的背景搭配銀色的字體,顯得專業又穩重。拿到手裏感覺厚度適中,紙張的質感也很好,摸起來比較光滑,應該不容易泛黃。我翻瞭翻目錄,看到裏麵涉及瞭不少我工作中有遇到的問題,比如産品在生産過程中經常會齣現的一些小瑕疵,還有一些關於如何提高良品率的章節,這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特彆是看到“統計過程控製”和“實驗設計”這兩個部分,感覺會很有深度,希望能學到一些實用的方法來解決我們車間裏的一些長期存在的質量問題。書的排版也比較清晰,字體大小適中,閱讀起來不會覺得吃力。雖然我還沒有開始深入閱讀,但從整體的裝訂、排版和目錄設計來看,這本書應該是一本內容紮實、對相關從業人員有幫助的專業書籍。我希望它能給我帶來一些啓發,讓我在實際工作中能夠更有效地進行質量管理。
評分我最近在學習關於精益生産方麵的知識,正好看到這本書的封麵,覺得和我的學習方嚮比較契閤。我特彆關注裏麵關於“持續改進”的部分,因為這在精益生産理念中是核心。我希望這本書能詳細講解一些具體的工具和方法,比如“Kaizen”的實踐案例,或者“DMAIC”在實際生産綫上的應用。我之前讀過一些相關的文章,但總覺得不夠係統,缺乏一些深入的解析。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跨行業的成功案例,那就更好瞭,可以幫助我理解不同場景下質量改進的思路。我對於書中的圖錶和數據分析部分也比較感興趣,希望它能夠提供一些清晰易懂的圖示,來幫助理解復雜的質量概念。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停留在理論層麵,更重要的是能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指導,讓讀者能夠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自己的工作中,真正實現生産效率和産品質量的雙重提升。
評分我是一個對細節要求比較高的讀者,尤其是在技術書籍方麵。這本書的標題——“電子産品質量控製與改進技術”,讓我覺得它應該會涵蓋很多我一直想深入瞭解的內容。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闡述一些在實際生産過程中非常關鍵的質量檢測方法,比如各種無損檢測技術、電氣性能測試,以及如何根據不同的産品類型來選擇最閤適的檢測手段。我也希望能夠學到一些關於如何進行失效分析,找齣産品失效的根本原因,並能有效地製定改進措施。我關注書中是否有關於“六西格瑪”和“全員生産維護(TPM)”等先進的質量管理理念的詳細介紹和實踐指導。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豐富的案例研究,展示不同電子産品在質量控製和改進方麵的成功經驗,讓我能夠從中獲得寶貴的啓示,並在我的工作中加以藉鑒和應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