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花开 写给大家看的植物书(珍藏版)

北京花开 写给大家看的植物书(珍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韩静华 著
图书标签:
  • 植物学
  • 植物图鉴
  • 北京植物
  • 园艺
  • 科普
  • 自然
  • 花卉
  • 珍藏版
  • 博物
  • 北京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普及出版社
ISBN:9787110095119
版次:1
商品编码:12103749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6
字数:15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北京日常常见植物130多个园林绿化植物品种,每种植物以1-2张具观赏特征的大图全方位展现植物的本真形态与细节特征,的说明文字配有精美的图片,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文化性和艺术性,使读者在欣赏植物的同时,又能帮助读者快速认识了解植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每种植物都配有相应地设置二维码(由林大Plantlife.cn网站提供),进行独立的、不同于图书的数字内容设计,扩展纸质图书的信息承载量;图书建有“植生活”微信公众号,根据时节变化,向读者推送植物资讯。

作者简介

韩静华,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系主任,北林绿像素工作室负责人,研究方向为植物科普、新媒体艺术和交互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本科、设计学硕士,清华美院访问学者。近年来致力于在大众层面传播植物知识,主持多项省部级项目和横向项目,均和植物科普有密切关系。主要作品有《植视界》《红松林之歌》《植物点点看》等,受到北京卫视、《中国绿色时报》《北京晚报》《现代教育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多次获梁希科普奖、北京科普动漫创意大赛奖项。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每一年我们身边的草木都经历着枯荣,你可曾为它们蓬勃的生机而感动,又是否在驻足观察它们的时候对这些植物姓甚名谁有过疑惑?让我们在《北京花开》中寻找草木的踪迹,了解它们的植物学特征和文化历史背景!

—余天一 植物学新秀


《北京花开》不仅涵盖了北京常见的植物,还提供了相似种的辨别法,这对新手尤为重要,而且介绍了不少植物的趣闻轶事,以供你向亲友讲解时使用。有了这本书,你会迅速成为别人眼里的植物达人。

—张辰亮 博物君


我坚信,如果一个人能认识自己周边的植物,那他/她的幸福感一定会高一些。

—王西敏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环境教育家


目录

1月
蜡梅

3月
迎春
毛白杨
榆树
山桃
山杏
玉兰
飞黄玉兰
二乔玉兰
旱柳
馒头柳
绦柳
东京樱花
毛樱桃
连翘

美人梅
麦李
加杨
黄杨
榆叶梅
重瓣榆叶梅
蒲公英

4月
西府海棠
垂丝海棠
现代海棠
木瓜海棠
紫丁香
白丁香
棣棠
重瓣棣棠
栓皮栎
杜仲
紫叶李
紫叶矮樱
美国红枫
洋白蜡

碧桃
紫叶桃
菊花桃
寿星桃
紫叶小檗
红花锦鸡儿
日本晚樱
毛泡桐
紫荆
银杏
水杉
元宝枫
紫藤
白皮松
油松
文冠果
侧柏
圆柏
龙柏
黄刺玫
单瓣黄刺玫
锦带花
二月兰
花椒
杂交鹅掌楸
红瑞木
美桐

龙桑
楸树
构树
山楂
山里红
金银木
流苏树
七叶树
猬实

5月
现代月季
玫瑰
鸡爪槭
稠李
牡丹
芍药
刺槐
红花刺槐
黄栌

君迁子
金银花
太平花
萱草
火炬树
黄金树
五叶地锦
欧洲荚蒾
凤尾兰
胡桃
皂荚
平枝枸子
枸杞
矮紫杉
暴马丁香
臭椿
香椿
石榴


栾树

6月
蜀葵

华北珍珠梅
荆条
合欢
海州常山
美国凌霄
紫茉莉
梧桐
冬青卫矛
紫薇
小槿

7月

蝴蝶槐
龙爪槐

10月
雪松
金镶玉竹
早园竹
索引
后记

前言/序言

北京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多的城市,三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故宫、天坛、八达岭长城、颐和园等众多名胜古迹。北京之美不仅在于山水和名胜古迹,也在于花草树木,它们使北京四季分明,美化了首都的环境和生活,愉悦了人们的身心。本书精选了北京日常常见的130多个园林绿化植物品种 ,它们生长在我们的小区、单位和公园的绿地中,可以说视线所及随处可见,但对它们我们却知之甚少。本书以植物开花时间为序,供读者阅读和对照实物;每种植物以1~2张具观赏特征的大图为主,不仅图片精美,还能展现出植物的本真形态与细节特征;北京古树名木众多,图片拍摄和内容上突出北京地域特色,如太庙的古柏、故宫的古楸树、颐和园的古柳、北海的白皮松、大觉寺的千年银杏等。由于每年的气候和天气状况不同,各种花的花期在不同年份会有所差异,有时相差20天,如今年(2017年)的花期就较往年提前了15天左右,因此,本书的排序是按照多年观测、以花期适中的年份来进行,不专指某一年的情况。对大家容易混淆的植物,本书提供了快速易懂的区分办法,如迎春与连翘,牡丹与芍药,金银木与金银花,鹅掌楸、杂交鹅掌楸、北美鹅掌楸,美桐、英桐、法桐以及梧桐,臭椿与香椿,现代月季与玫瑰,刺槐与槐,山楂与山里红,绦柳与垂柳等。对近几年在北京园林绿化中新引入的优良品质,本书亦有科学的介绍,如现代海棠、现代月季、美国红枫、菊花桃和寿星桃等。在文字描述方面,力求简洁准确,其学名和物种描述主要参考Flora of China(《中国植物志》英文版),除必要的植物学知识外,还特别注重挖掘植物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如香椿和萱草指代父母,桑树和梓树代称故乡,紫荆表示家庭和睦和兄弟亲情,负荆请罪中的荆条,凤栖梧桐等;植物与古代诗词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很多诗句不仅展现了意境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对植物的深刻了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为105种植物配套设计了独立而生动的数字内容,扫描植物名称旁边的二维码即可浏览到更多信息,扩展了纸质图书的信息承载量;图书建有“植生活”微信公众号,根据时节变化,向读者推送植物资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广大植物爱好者的阅读渴求。全书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文化性、艺术性和时代性,使读者在欣赏植物、快速辨识植物、发现植物之美的同时,感悟大自然之美、首都北京之美。


《北京花开:写给大家的植物书(珍藏版)》 内容简介 《北京花开:写给大家的植物书(珍藏版)》是一部致力于普及植物知识、传播自然之美的百科式读物。它以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为背景,巧妙地将本土植物的奥秘与读者内心深处对自然的渴望相结合,力求打破植物学专业门槛,让每一个热爱生活、渴望亲近自然的人,都能轻松走进植物的世界,感受生命的力量和四季的韵律。 本书并非冷冰冰的学术论著,而是一次充满温情的自然漫游。它将带领读者穿越北京城四季的花开花落,从春日的嫩芽初绽到夏日的绿意盎然,从秋日的层林尽染到冬日的银装素裹,细致入微地描绘出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的各类植物的独特风姿。它讲述的不仅仅是植物的形态特征,更是它们与这座城市、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它们所承载的文化意涵和情感寄托。 一、 视角独特:不止于科学,更重人文 区别于市面上许多纯粹的植物图鉴或科普读物,《北京花开》的最大亮点在于其独特的人文视角。它深刻理解,植物并非孤立存在的生物体,它们生长于特定的环境,与历史、文化、民俗紧密相连。因此,本书将北京这座城市的地理、气候、历史人文背景融入植物的介绍之中,使得每一株植物都仿佛拥有了自己的故事。 书中,你会了解到哪些植物是古代皇家园林中的常客,它们如何象征着皇家的威严与尊贵;哪些植物是寻常百姓庭院里的点缀,它们如何承载着家常的温暖与希望;哪些植物是历史传说中的主角,它们又如何诉说着古老的秘密。例如,提及银杏,除了介绍其古老而独特的形态,还会讲述它在北京古刹寺庙中作为“活化石”的漫长生命,以及在秋日里那金黄色的诗意,成为北京秋日最动人的色彩之一。提及玉兰,不仅会描绘其在早春时节洁白或粉紫的花朵,还会触及它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纯洁与高雅的寓意,以及它在北京各大公园和街道上,为春天最早的问候。 此外,书中还会探讨植物与北京人生活方式的互动。从传统节日里植物的运用,如端午节的菖蒲艾叶,到日常饮食中植物的贡献,如豆类、蔬菜的种植历史,再到节气变化与植物生长的对应关系,都将一一展现。这些内容让读者在认识植物的同时,也更深入地理解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生活脉络。 二、 内容详实:系统性与趣味性的完美结合 《北京花开》在内容上力求科学严谨,又注重趣味性和易读性。它涵盖了北京地区常见及有代表性的各种植物,从乔木、灌木到草本,从观赏植物到药用植物,从野生植物到栽培品种,几乎无所不包。 系统分类与科学描述: 对于每一种植物,书中都遵循科学的分类方法,准确介绍其学名、别名、科属等信息。同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描述其形态特征,包括叶、花、果、茎、根等部位的特点,以及其生长习性、繁殖方式、适生环境等。这些描述力求精准,但绝不枯燥,而是融入了生动的观察细节。 高清实拍图片: 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在于其精美绝伦的图片。每一株植物都配以高清、专业的实拍照片,从整体姿态到局部细节,从不同季节的花期、果期到冬季的枝干,全方位展示植物的魅力。这些图片不仅是科学的参照,更是艺术的享受,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北京的自然之中,亲眼目睹植物的美丽。 趣味知识拓展: 在科学描述的基础上,书中还穿插了大量趣味性的知识点,如植物的“小故事”、“冷知识”、“园艺技巧”、“药用价值”、“文化传说”等。这些内容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让学习植物知识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任务,而是一场充满惊喜的探索。例如,介绍紫薇时,会提及它“百日红”的别称,并解释其花期之长;介绍国槐时,会讲述它作为北京的“市树”,承载的城市记忆和精神象征。 北京特色植物聚焦: 书中特别关注那些在北京地区具有代表性或特殊意义的植物。这包括那些在北京城市绿化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树种,如国槐、杨树、柳树;那些在北京胡同、四合院中常见的花草,如月季、茉莉、海棠;以及那些在北京郊野公园、山区中生长的野趣植物,如山楂、野杏、各种草本野花。对这些特色植物的深入介绍,让读者对北京的植物景观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三、 阅读体验:温情脉脉,引人入胜 《北京花开》在文字表达上,力求朴实、真挚,充满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它摒弃了专业术语的堆砌,而是用贴近日常生活的语言,与读者进行一场心与心的交流。 拟人化的叙述: 作者常常以一种拟人化的方式来描绘植物,赋予它们生命的情感和故事。仿佛它们也是北京这座城市里,一同经历风雨、分享喜乐的“居民”。这种叙述方式,极大地拉近了读者与植物之间的距离,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场景化描绘: 书中的内容常常与具体的北京场景相结合,例如,在介绍丁香时,会联想到初夏时节,北海公园里弥漫的丁香花香;在介绍银杏时,会描绘出秋日北京高校校园里,金黄色的银杏叶铺满大地的景象。这种场景化的描绘,不仅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也让读者对植物的认识与北京的城市风光紧密联系起来。 引导性提问与思考: 书中并非单方面地灌输知识,而是常常通过一些引导性的提问,鼓励读者去观察、去思考。例如,“你是否留意过身边哪棵树的树皮特别有特色?”、“你知道为什么有些植物的花朵会发出特别的香味吗?”。这些问题能够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探索植物世界的过程中。 “珍藏版”的特别价值: 本书定名为“珍藏版”,不仅体现在其内容的丰富和图片的精美,更在于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情感意义。它是一份对北京自然风光的记录,一份对城市记忆的珍藏,也是一份送给所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朋友的礼物。精美的装帧、考究的用纸,都体现了其收藏价值,使其成为书架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四、 适用人群:全民皆宜的自然指南 《北京花开:写给大家的植物书(珍藏版)》的目标读者群体非常广泛: 植物爱好者: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都能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灵感。 北京市民与游客: 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这座城市及其自然之美的北京市民,以及来北京旅游,希望在游览之余,也能认识这座城市独特的植物景观的游客,本书都是极佳的伴侣。 学生与教育工作者: 为中小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植物知识,是进行自然教育的绝佳辅助教材。 园艺爱好者: 书中提供的植物养护和种植技巧,也能为园艺爱好者提供宝贵的参考。 对生活有品质追求的读者: 任何希望提升生活品质,增加对周围环境感知力,享受亲近自然乐趣的读者,都能在本书中找到共鸣与收获。 结语 《北京花开:写给大家的植物书(珍藏版)》是一本充满温度、知识与美学的书。它以北京为窗口,以植物为载体,邀您一同走进自然的怀抱,聆听植物的低语,感受生命的脉动,发现隐藏在我们身边的无限美好。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关于发现、关于热爱、关于生活的邀请。翻开它,您将开启一段属于自己的,与北京,与植物,与自然的美丽邂逅。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率地说,我最初对这类科普读物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它们在深度上会有所欠缺。然而,《北京花开》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深度体现在对植物生态系统之间复杂联系的剖析上,而不是简单的分类学罗列。作者巧妙地用案例研究的方式,阐述了授粉昆虫、土壤成分与特定植物生存之间的微妙平衡,这种系统性的思维训练,远超出了普通博物书籍的范畴。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上一堂生动的高级生态学课程,只不过讲课的人是一位充满激情的博物学家。它激发了我更深层次的好奇心,让我开始关注更宏观的环境问题,不仅仅是“这是什么花”,而是“为什么这朵花会在这里生长,它与其他生命有何关联”。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典范之作。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并没有将视角局限于那些名贵或常见的观赏花卉,而是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描绘那些“不起眼”的野草和边缘植物。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总能从这些看似平凡的生命中挖掘出惊人的韧性和生存智慧。例如,书中对几种北京常见的杂草生命力的描述,让我对“生命力”有了全新的理解——它们才是真正的主宰者。这种平等对待每一个生命的写作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我。它不仅仅是教你认花,更是教你如何以一种更宽广、更包容的心态去看待自然界的一切构成。读完之后,走在街头,我都会不自觉地停下来,仔细辨认路边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生命,内心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评分

这本《北京花开 写给大家看的植物书(珍藏版)》真是让我爱不释手,每一页都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细腻的观察。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植物形态时那种如诗如画的笔触,仿佛能通过文字直接触摸到那些花瓣的纹理,感受到清晨露珠的凉意。书中的插图更是精美绝伦,色彩饱和度恰到好处,既有科学图谱的严谨,又不失艺术的灵动。我常常在傍晚时分,泡上一杯清茶,沉浸在这本书里,跟着作者的文字,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个生机勃勃的北京四季图景。它不仅仅是一本植物图鉴,更像是一部关于生命哲学的散文集,引导我重新审视身边那些看似寻常的绿意。特别是对一些本土植物的深入挖掘,让我这个常年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也对脚下的土地多了一份敬畏与亲近。

评分

说实话,我原本对植物学没什么概念,拿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对“珍藏版”的好奇。没想到,这本书的叙事方式极其平易近人,完全没有那些专业书籍的晦涩难懂。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园丁,耐心地蹲下来,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解着从种子萌发到繁花盛开的每一个关键步骤。我尤其欣赏它在介绍植物习性时所融入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某种花卉在古代诗词中的意象,或者它在传统园林中的应用,这让阅读体验一下子丰富立体起来。读完关于月季的部分,我立刻就去阳台给我的那盆小月季换了盆土,严格按照书上说的要求进行修剪,效果立竿见影。这本书的实用性与知识性结合得恰到好处,让“了解植物”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任务,而是触手可及的日常乐趣。

评分

我是一个追求极致体验的读者,对于书籍的装帧和设计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这本书的“珍藏版”名副其实,纸张的质感一流,印刷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都达到了顶级水准。内页的排版设计非常讲究留白,使得原本密集的植物信息显得疏朗有致,阅读起来眼睛非常舒适。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在介绍每种植物时,都穿插了作者在田野调查中的小故事,那些偶遇的惊喜、克服的困难,使得冰冷的物种信息瞬间有了温度和人情味。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一本好的科普书,其价值绝不只在于信息的堆砌,更在于作者如何将个人生命体验融入其中,形成一种独特的“气场”。我甚至愿意把它摆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作为提升家居品味的摆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