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庙宇碑刻目录》介绍了20世纪30年代北京保存的上起南北朝,下讫民国的300多座庙宇的碑刻的碑记名称、额题、撰写人、时间等基本情况,对个别存疑之处提出了简要的考证意见,对于读者了解当时北京的宗教活动情况及历史沿革、民众的信仰情况以及民俗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
张江裁(1909~1968),名涵锐、仲锐,字次溪,号江裁,广东人。我国著名史学家、方志学家、民俗学家,是清史馆名誉协修张伯桢之子。曾任《丙寅杂志》《民国日报(副刊)》《民报》编辑,著作有《北平志稿》《北平岁时志》《北平天桥志》《陶然亭小记》《燕都梨园史料》《李大钊传》《人民首都的天桥》《江苏通志》《清代学人年鉴》等200余种。新中国成立后,曾在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任职。晚年将其父修建的北京龙潭湖“袁督师庙”以及在京所建私宅“张园”十三间半房屋(今北京龙潭植物园内)捐赠给国家,袁督师庙被列为北京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道龄,历史学家,曾与吴晗就“郑和下西洋”的性质进行学术争论,1949年4月与北平文化界共329人联名发表宣言,声讨南京国民党反动卖国政府盗运文物的罪行。新中国成立后曾在辽宁省博物馆任职,着有《玄武之起源及其蜕变考》(载《史学集刊》第5集,1947年12月),辑《北平庙宇通检》等。
目錄
廟名檢查表
內城
外城
凡例
內城
編後記
民國時期,社會動亂不息,內憂外患交加,但中國的學術界卻大放異彩,文人學者輩出,名著佳作迭現。在炮火連天的歲月,深受中國傳统文化浸潤的知識分子,承當著西方文化的衝擊,內心洋溢著對古今中外文化的熱愛,他們窮其一生,潛心研究,著書立說。歲月的流逝、現實的苦樂、深刻的思考、智慧的光芒均流淌於他們的字裡行間,也呈現於那些细緻翔實的圖表中。在書籍紛呈的今天,再次翻開他們的作品,我們仍能清晰地體悟到當年那些知識分子發自內心的真誠,以及其間所蕴藏著的對國家的憂慮、對知識的熱愛、對真理的追求、對人生幸福的嚮往。這些著作,可謂是中華歷史文化長河中的珍寶。
民國圖書,有不少在新中國成立前就經過了多次再版,備受時人稱道。許多觀點在近一百年後的今天,仍可說是真知灼見。眾作者在經、史、子、集諸方面的建樹成為中國學術研究的重要里程碑。蔡元培、章太炎、陳柱、呂思勉、錢基博等人的學術研究今天仍為學者們津津樂道;魯迅、周作人、沈從文、丁玲、梁遇春、李健吾等人的文學創作以及傅抱石、豐子愷、徐悲鴻、陳從周等人的藝術創想,無一不是首屈一指的大家名作。然而這些凝結著汗水與心血的作品,有的已經罹於戰火,有的僅存數本,成為圖書館裡備受愛護的珍本,或成為古玩市場裡待價而沽的商品,讀者很少有隨手翻閱的機會。
鑑此,為整理保存中華民族文化瑰寶,本社從民國書海裡,精心挑出了一批集學術性與可讀性於一體的作品予以整理出版,以饗讀者。這些書,包括政治、經濟、法律、教育、文學、史學、哲學、藝術、科普、傅記十類,綜之為“民國文存”。每一類,首選大家名作,尤其是對一些自新中國成立以后沒有再版的名家著作投入了大量精力進行整理。在版式方面有所權衡,基本採用化豎為橫、保持繁體的形式,標點符號則用現行规範予以替換,一者考慮了民國繁體文字可以呈現當時的語言文字風貌,二者顧及今人從左至右的閱讀習慣,以方便讀者翻閱,使這些書能真正走入大眾。然而,由於所選書籍品種較多,涉及的學科頗為廣泛,限於編者的力量,不免有所脫誤遺漏及不妥當之處,望讀者予以指正。
我一直认为,碑刻是历史最忠实的记录者,它们以一种最直接、最朴素的方式,将过往的故事凝固在冰冷的石材上。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拥有数量众多的庙宇,而这些庙宇中的碑刻,更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然而,长期以来,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往往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整理和研究,很多信息都分散零落,不易获得。《北平庙宇碑刻目录》的出版,对于我这样的历史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惊喜。我设想,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一位对北京历史文化有着深厚感情和专业知识的人。他们可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北京的各个角落,去发现、去记录、去整理那些散落在庙宇中的碑刻。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份详尽的目录,详细列出北京各处庙宇的碑刻,包括碑刻的名称、发现地点、年代、材质、尺寸等基本信息。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够附带碑刻的拓片或者高清照片,并且对碑文内容进行必要的释读和考证。我特别关注那些能够反映北京历史变迁、宗教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碑刻,希望这本书能够将这些信息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肌理。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将那些沉默的石头“激活”,让它们能够向我们讲述属于它们的故事。
评分北京的庙宇,承载着这座城市几百年的风雨沧桑,而庙宇中的碑刻,更是其中最鲜活、最直接的历史见证。我一直对这些冰冷的石头上镌刻的故事充满好奇,但苦于缺乏系统性的资料,往往只能是“望碑兴叹”。《北平庙宇碑刻目录》的出现,就像一道光,照亮了我探索北京庙宇碑刻的道路。《北平庙宇碑刻目录》这个书名,直指核心,我猜测这本书会是一份非常详尽的清单,它会告诉我们,在北京的哪些庙宇里,存在着哪些碑刻。我期待这份目录能够非常具体,比如,明确指出是哪个庙宇的哪个角落,存放着这块碑刻,它的年代是什么,材质是什么,尺寸有多大。更进一步,我希望书中能够附带碑文的拓片或者清晰的碑文照片,这样即使我不能完全解读,也能对碑文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如果书中还能对一些重要的碑文内容进行简要的介绍和解读,比如它讲述了什么故事,提到了哪些人物,反映了什么时代背景,那将是对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最有价值的部分。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书中收录那些能够反映北京历史变迁、民俗风情、或者重要历史事件的碑刻。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将极大地丰富我对北京历史文化的认知,让我能够以一种更深入、更具体的方式去感受这座城市的古老灵魂。
评分作为一位业余的古籍爱好者,我对那些承载着历史信息和文化底蕴的古籍、文物总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北京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而其中那些古老的庙宇,更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我常常在想,这些庙宇的墙垣、石柱上,一定镌刻着无数的故事,它们是历史最真实的注脚。然而,想要系统地了解这些碑刻,却面临着诸多困难:信息分散、解读不易,缺乏一个权威的参考资料。《北平庙宇碑刻目录》的出版,对我来说,就像是久旱逢甘霖。我猜想,这本书的编著者一定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北京的庙宇进行了细致的普查和梳理,将那些散落在各处的碑刻信息,一一收集、整理、归类。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详尽的碑刻信息,例如,每块碑刻的详细位置(具体到哪座庙宇、哪个位置)、发现年代、材质、尺寸、铭文内容(最好有原貌的录文或清晰拓片)、以及对碑文内容的基本释读和考证。如果书中还能对这些碑刻在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价值进行一定的评价,那就更具参考意义了。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书中对于一些重要碑刻的详细解读,例如那些记录了庙宇兴衰变迁、高僧大德事迹、重大历史事件的碑文。这本书的出现,必将极大地提升我研究北京历史文化的效率和深度,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和理解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肌理。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样一位对北京历史文化情有独钟的普通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长期以来,我一直对这座古都承载的厚重历史感到着迷,尤其是在穿梭于那些古老的街巷,仰望那些历经沧桑的庙宇时,总会想象它们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然而,真正能够深入了解这些庙宇的起源、变迁,以及更重要的,那些凝固在石碑上的历史印记,却往往缺乏系统的资料。我曾在一些旅游书籍或者历史杂文中零星地读到过关于某些庙宇的碑刻,但那些信息往往碎片化,难以形成完整的概念。《北平庙宇碑刻目录》的出现,恰恰弥补了这一遗憾。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庙宇名称,而是将目光聚焦于那些被时间镌刻在石质上的文字——碑刻。我一直认为,碑刻是历史最忠实的见证者,它们以最直接、最朴素的方式,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宗教信仰、人物事迹,甚至是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想象一下,那些斑驳的石碑,历经风雨的侵蚀,却依然清晰地诉说着千百年前的往事,这本身就是一种震撼。而这本书,就像一位勤恳的史官,将这些沉默的证人一一整理,编织成一部关于北平庙宇碑刻的详尽图谱。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阅它,去探寻那些隐藏在碑文背后的故事,去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厚重与温度。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学术上的严谨,更在于它能够点燃普通读者对历史的好奇心,带领我们走进一个更深邃、更丰富的北京。
评分每次走过北京的老城区,看到那些矗立在街角、掩映在绿树丛荫中的古老庙宇,我总会生出一种莫名的感慨。它们仿佛是这座城市跳动着的古老心脏,在喧嚣的现代都市中,默默地诉说着一段段被遗忘的历史。而那些庙宇中保存的碑刻,更是凝固了时光的印记,是穿越历史的信使。然而,长久以来,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系统的整理。《北平庙宇碑刻目录》的出现,无疑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这些沉默历史的窗户。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严谨而又不失温度的方式,将这些分散在各处的碑刻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它不应仅仅是一份冰冷的目录,而应该是一部关于北京庙宇碑刻的“百科全书”。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每一块碑刻的发现地点、年代、尺寸、内容,甚至可以配以清晰的碑文拓片或者高清照片。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书中能够对碑文的内容进行初步的解读和分析,帮助我们理解碑文所承载的历史信息,例如庙宇的建造历史、历代重修的记录、捐资者的姓名、宗教活动的内容,甚至是当时的社会生活片段。如果书中还能探讨不同时期碑刻的风格演变,或者不同庙宇碑刻的地域特色,那就更臻完善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将那些散落的珍珠串成一条项链,让我们能够更直观、更系统地欣赏北京庙宇碑刻的独特魅力。
评分作为一名北京的土著居民,我从小就对这座城市充满热爱,尤其对那些隐藏在街头巷尾的古老庙宇有着特殊的情感。在我的印象中,那些庙宇不仅仅是宗教场所,更是承载了这座城市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记忆。然而,我一直觉得,很多关于庙宇的信息,都停留在比较表面化的层面,真正能够触及到深层历史的,往往是那些隐藏在庙宇中的碑刻。我总觉得,每一块碑刻都像是一封写给后人的信,里面记录着那个时代的故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信件”很多都难以解读,甚至被遗忘。《北平庙宇碑刻目录》这个名字,立刻吸引了我。我猜测,这本书会像一个细致的记录者,将北京的庙宇一一走访,将那些石碑上的文字,一一记录下来。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地描述每一块碑刻的发现地点、年代、以及碑文的大致内容。如果能有碑文的拓片或者高清照片,那就更好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对碑文的内容进行一些必要的解读,帮助我这样的普通读者理解碑文背后的历史意义,比如,这块碑是如何记录了这座庙宇的兴衰?这块碑是否提到了某个著名的历史人物?这块碑是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对北京的庙宇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不仅仅是知道它的存在,更能理解它所承载的厚重历史。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说话”的文物情有独钟,而碑刻,在我看来,就是最有力的“历史证人”。每当我在北京的古寺名刹中,看到那些饱经风霜的石碑,总会想象它们默默诉说的过往。然而,要真正理解碑刻上的文字,往往需要深厚的历史功底和古文知识,对于我这样的普通爱好者来说,常常是望碑兴叹。《北平庙宇碑刻目录》的出现,无疑为我这样的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北京庙宇碑刻的便利之门。我猜测,这本书的编写必定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碑刻的名称和位置,而是会深入地去记录和解读。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清晰地标明每一块碑刻的地理位置、所属庙宇,以及碑刻的年代、材质、尺寸等基本信息。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够提供碑文的拓片或者高清的碑文图像,并且辅以详尽的释文和必要的考证。如果书中还能对碑文内容进行初步的分析,比如解读出庙宇的历史沿革、重要的宗教活动、重要的历史人物、甚至是当时的社会生活片段,那将是对我而言极大的价值。我尤其关注那些能够反映北京历史变迁、民俗风情、宗教信仰演变的碑刻,希望这本书能够将这些信息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那些沉默的石碑“激活”,让它们的声音能够被更多的人听到,从而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北京这座城市的灵魂。
评分每当我漫步在北京古老的街巷,看到那些散落的庙宇,总会想象它们身上承载的厚重历史。而庙宇中的碑刻,更是我眼中最具价值的历史遗物,它们是时间的见证者,记录着一段段尘封的往事。然而,想要系统地了解北京的庙宇碑刻,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信息分散、解读困难,缺乏一个权威的参考。因此,《北平庙宇碑刻目录》的出现,对我来说,无疑是及时且珍贵的。《北平庙宇碑刻目录》这个书名,就点明了它的核心价值:一个系统性的整理和收录。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尽职的“档案员”,将北京的庙宇碑刻一一梳理,形成一份详尽的目录。这其中,我最看重的是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我希望书中能够清晰地标注每一块碑刻的所在庙宇、具体位置、年代、材质、尺寸,以及最重要的——碑文的录文或拓片。此外,如果能有对碑文内容的初步解读,哪怕是简要的概括,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也已经是极大的帮助了。我尤其希望能看到书中对一些具有代表性或历史意义的碑刻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例如那些记录了重要历史事件、名人事迹、或是反映了特定时期社会风貌的碑刻。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将零散的历史碎片汇集起来,形成一幅更清晰、更完整的北京庙宇碑刻图景,让我能够更自信、更深入地去探索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文化。
评分作为一名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工作多年的专业人士,我深知一份详尽、准确的碑刻目录对于学术研究的意义有多么重大。《北平庙宇碑刻目录》这个书名,本身就勾勒出了一项艰巨而富有价值的工作。北京作为一座拥有三千多年建城史、八百多年建都史的古都,其境内的庙宇数量众多,历史悠久,而庙宇中的碑刻更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研究北京历史、宗教、建筑、社会、民俗等诸多领域不可或缺的一手资料。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北京的庙宇碑刻并没有得到系统、全面的整理和研究。很多碑刻散落在民间,或是被忽视、被遗忘,其上的信息面临着丢失的风险。因此,一本能够系统梳理、详细记录北平地区庙宇碑刻的目录,其学术价值是难以估量的。我设想,这本书的编著者一定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他们可能跋涉于北京的街头巷尾,深入到那些鲜为人知的古刹寺庙,一处一处地勘察、记录、辨识碑刻。这不仅需要扎实的碑刻学功底,还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如何界定“北平庙宇”的范围的?是如何对碑刻进行分类和著录的?是否包含了对碑刻内容进行初步的考证和解读?这些问题都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相信,这本书的出版,一定会为相关的学术研究者提供极大的便利,也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打开新的窗口。
评分我曾尝试着自己去寻找一些北京的古老庙宇,并试图解读它们的碑刻,但往往是不得其门而入。很多碑刻因为年代久远,风化严重,文字模糊不清,有些甚至残缺不全,更不用说解读其中的含义了。即便是少数能够辨认的文字,也涉及大量的古文知识和历史背景,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想要真正理解其内涵,更是难上加难。每次在古庙中看到那些石碑,都感到一种强烈的无力感,仿佛站在一座巨大的宝库前,却找不到开启宝库的钥匙。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提供了一把绝佳的钥匙。《北平庙宇碑刻目录》,从书名就可以看出,它提供的是一份“目录”,这意味着它是一个系统性的整理和收录。我猜想,这本书应该会对每一处庙宇的碑刻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碑刻的年代、内容摘要、甚至可能还会有拓片或者清晰的碑文照片,以及对碑文的简要解读。这样的编排方式,对于我来说,简直是福音。它能够帮助我快速地了解北京各处庙宇碑刻的大致情况,甚至在我有计划地进行实地考察时,能够提前做好功课,有针对性地去寻找和研究。更重要的是,它可能还会提供一些关于碑刻研究的方法和技巧,这对于我提升自身的解读能力,将会有莫大的帮助。我十分期待这本书能够填补我在历史研究上的空白,让我能够更自信、更深入地去探索北京的文化遗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