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经济学 第19版
定价:158.00元
售价:93.22元,便宜64.78元,折扣59
作者: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 ,于健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01
ISBN:9787115328717
字数:1000000
页码:780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703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经济学》19 版的双语注疏版是萨缪尔森先生的绝笔。《经济学》19 版自1948 年问世以来就广受赞誉,先后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是有史以来发行量大、至今在全球范围内仍然被广泛采用的经济学教科书。本书在经历了前18个版本的积累和沉淀后,融入了时代变革的元素和新的案例及数据。以此为基础,为了让广大读者对萨翁经典有更好的了解,我们添加了词句解释和注疏——既有译者对标题和难懂的词句的中文注释,也有译者对英文原文中的语言、原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经济学家和企业等的注疏。
《经济学》19版注疏本共31章,包括经济学核心概念、现代混合经济、供给与需求、消费与投资、商业周期与总需求、货币与金融体系、货币政策与经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挑战以及汇率与国际金融体系、失业、通货膨胀等。每章都有译者的详尽注释和精彩注疏。
目录
作者介绍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是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系的创始人。他的许多著作使他在年轻时就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他于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美国个获得此项大奖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教授曾长期为美国《新闻周刊》的经济学栏目撰稿,曾担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经济顾问,属于那种能够同普通民众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为数极少的科学家之一。萨缪尔森常出席国会听证,并为联邦储备、财政部、许多私人机构和非营利机构担任咨询专家。除了在麻省理工学院做研究工作和经常打网球之外,萨缪尔森教授还是纽约大学的客座教授。他的6个孩子(包括一次三胞胎)为萨缪尔森家族衍续了15 个子孙。
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D.Nordhaus),美国杰出经济学家之一,出生于新墨西哥州的阿尔布开克。本科就读于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现任耶鲁大学斯特林经济学教授,考尔斯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理事,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研究员。诺德豪斯的经济学研究范围很宽,包括环境、能源、技术变革和经济增长,以及利润和生产率的增长趋势。此外,对经济政策研究非常感兴趣。1977~1979年是卡特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成员,曾多次出席政府顾问委员会的会议,不时为《纽约图书评论》和其他报刊撰文。在耶鲁大学他主讲经济学原理课程。诺德豪斯教授与妻子芭芭拉居住在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市。教学写作之余,他喜欢音乐、旅游、滑雪,和家人在一起。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远不止于理论知识的增加,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重塑。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比较感性的人,做决定的时候也常常被情感因素左右。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开始尝试用更加理性、更加量化的方式来分析问题。作者们在书中反复强调的“理性经济人”假设,虽然听起来有些冰冷,但背后蕴含着深刻的逻辑。当我遇到需要做选择的时候,我不再仅仅是凭感觉,而是会去思考不同选项的成本和收益,去分析潜在的风险和回报。这种变化让我感觉自己变得更加成熟,也更加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尤其是关于“博弈论”的部分,虽然不是整本书的重点,但其中介绍的一些基本概念,比如囚徒困境,让我对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开始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看似简单的选择,其实背后都隐藏着复杂的互动关系。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教会我如何思考,如何分析,如何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这对于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经济学》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我原本以为经济学只涉及宏观层面的政策和市场分析,但这本书却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不仅涵盖了微观经济学中关于个体选择、市场运行的基本原理,还深入探讨了宏观经济学中关于国民收入、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重要议题。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触及了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领域,让我得以窥见全球经济的复杂图景。作者们在处理这些庞大而复杂的主题时,依然保持着清晰的逻辑和严谨的论证,并且善于运用图表和数据来辅助说明,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具象化。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经济学史上的经典理论和争议的梳理,比如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争论,让我了解了经济学思想是如何演进的,以及不同学派是如何看待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这本书的丰富性让我觉得,即使是反复阅读,也能够从中挖掘出新的价值,它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和深入研究的经典之作。
评分这本《经济学》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对经济学一直有些模糊的概念,总觉得它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充满了枯燥的公式和理论。但是,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才发现经济学原来可以这么有趣,而且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作者们用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一些看似复杂的经济概念解释得浅显易懂。比如,他们用大家都能理解的例子,比如去超市购物、选择工作、甚至是国家之间的贸易,来阐述供求关系、边际效用、通货膨胀等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机会成本”的解释,作者通过一个关于选择看电影还是去打工的场景,让我瞬间领悟到,做出任何选择都意味着放弃了其他可能获得的收益,这真的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洞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生活中的每一个决定。而且,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还穿插了很多现实世界的案例分析,比如金融危机、全球化带来的影响等等,这些都让我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它们在现实中是如何运作的。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智力探险,每翻开一页,都能发现新的惊喜和启发。
评分我一直对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背后的驱动力充满好奇,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种探究欲望。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本关于人类社会运作的“说明书”。书中对各种经济现象的解读,往往能触及到更深层次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层面。比如,关于“信息不对称”的讨论,让我理解了为什么二手车市场会存在“柠檬市场”的问题,也让我对日常生活中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各种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外,书中对“激励机制”的分析,更是让我看到了经济学如何解释人类行为的动机,以及政策制定者如何通过设计激励机制来引导社会行为。我经常会思考,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比如贫困、环境污染、教育不公等等,是否都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找到一些解释和解决的思路。这本书激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批判性思考,也让我对如何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有了更多的憧憬和思考。它让我看到,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价值远不止于计算和分析,更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改善人类的生活。
评分作为一名非经济学专业的读者,我一开始确实有些担心会看不懂这本书。毕竟,“经济学”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股学术的严肃感。然而,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却完全颠覆了我的预设。作者们非常注重将抽象的经济原理与读者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联系起来,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和案例来解释复杂的概念。比如,在解释“价格机制”时,作者并没有直接套用供需曲线,而是从我们每天逛菜市场、买衣服的经历入手,让我们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价格是如何反映供需关系,以及市场是如何自我调节的。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讲解方式,让我感觉学习过程非常轻松愉快,丝毫没有学习的压力。我甚至会主动去寻找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并尝试用书中学到的理论来分析。这种主动学习的乐趣,是我在其他学科书籍中很少体会到的。这本书让我觉得,经济学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根植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可以被任何人理解和应用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