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缪尔森 宏观经济学 第19版 学习指南 中文版 宏观经济学教材配套学生指导用书学习辅导

萨缪尔森 宏观经济学 第19版 学习指南 中文版 宏观经济学教材配套学生指导用书学习辅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萨缪尔森
  • 宏观经济学
  • 学习指南
  • 教材配套
  • 学生指导
  • 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 中文版
  • 第19版
  • 辅导用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墨马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50930
商品编码:25618320707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 学习指南
作者:   [美] 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 著;萧琛,杜月 等 译
市场价:        39.00
ISBN号:    9787115350930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商品类型:   图书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4-07   版次:1   页数:
  印刷时间:2014-07-01   印次:1   字数:

  目录
第1章经济学基本概念
第1章附录如何看图
第2章现代混合经济
第3章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原理
第4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第5章经济活动的衡量
第6章消费与投资
第7章商业周期波动和总需求理论
第8章资本、利息和利润
第9章货币和金融体系
第10章货币政策与经济
第11章经济增长
第12章经济发展的挑战
第13章汇率与国际金融体系
第14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第15章失业与总供给的基础
第16章通货膨胀
第17章宏观经济学前沿问题
后记




  精彩内容
 
......

  内容简介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19版)学习指南》是萨缪尔森19版《宏观经济学》教材的配套学生指导用书,书中的每一章与教材一一对应。每章的内容包括概述、学习目标、关键概念复习、小结与提纲、学习提示、习题和答案,帮助学生在学习教材之后辅以习题巩固和自测。
本书的内容编排贴近教材,是学生学习宏观经济学的配套辅导用书。

  作者简介
保罗·萨缪尔森(PaulA.Samuelson),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是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系的创始人。他的许多著作使他在年轻时就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他于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美国第*个获得此项大奖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教授曾长期为美国《新闻周刊》的经济学栏目撰稿,曾担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经济顾问,属于那种能够同普通民众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为数极少的科学家之一。萨缪尔森常出席国会听证,并为联邦储备、财政部、许多私人机构和非营利机构担任咨询专家。除了在麻省理工学院做研究工作和经常打网球之外,萨缪尔森教授还是纽约大学的客座教授。
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D.Nordhaus),美国杰出经济学家之一,出生于新墨西哥州的阿尔布开克。本科就读于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现任耶鲁大学斯特林经济学教授,考尔斯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理事,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研究员。诺德豪斯的经济学研究范围很宽,包括环境、能源、技术变革和经济增长,以及利润和生产率的增长趋势。此外,对经济政策研究非常感兴趣。1977~1979年是卡特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成员,曾多次出席政府顾问委员会的会议,不时为《纽约图书评论》和其他报刊撰文。在耶鲁大学他主讲经济学原理课程。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萨缪尔森 宏观经济学 第19版 学习指南 中文版 宏观经济学教材配套学生指导用书学习辅导》的图书简介,但内容将完全不涉及您提供的这本书的任何具体信息,而是介绍一本假设的、不同主题的宏观经济学教材配套学习指南。 --- 宏观经济学精要:洞察现代经济动态的学习辅导手册(第12版适用) 导读:驾驭复杂性的钥匙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动态应用,已成为每一位经济学学习者、政策分析师乃至普通公民的必备技能。本书——《宏观经济学精要:洞察现代经济动态的学习辅导手册(第12版适用)》——并非任何特定主流教科书的附属读物,而是一本独立构建的、旨在深化学习者对宏观经济理论核心概念、模型推演及政策含义理解的深度学习工具。 本手册紧密围绕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面临的主要挑战,特别是针对长期经济增长的结构性障碍、跨国资本流动与汇率的复杂互动,以及财政与货币政策在应对滞胀风险时的有效性边界进行深入剖析。我们相信,真正的理解源于对基础模型构建逻辑的掌握,而非仅仅对既定结论的记忆。 第一部分:核心模型解析与基础构建 本学习辅导手册首先将学习者的注意力引向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石。我们摒弃了对特定教材章节顺序的刻板模仿,而是按照逻辑递进的框架来组织内容。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深化理解 本章聚焦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局限性与替代性衡量指标。我们将详细探讨绿色核算体系(Green Accounting)如何修正传统GDP对自然资本消耗的忽略,以及全要素生产率(TFP)在解释技术进步与经济潜能中的核心作用。学习者将掌握如何从宏观数据中识别出经济体质量而非仅仅是数量的增长点。 第二章:古典与凯恩斯主义范式的再审视 不同于简单复述两个学派的观点,本章深入探讨了“理性预期学派”对传统凯恩斯主义乘数效应的挑战。我们将通过构建一个简化但严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的入门级框架,展示预期在短期内如何影响投资和消费决策。重点在于理解“政策无效性命题”的理论前提及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失效情景。 第三章:跨期选择与动态优化 宏观经济学的精髓在于时间维度。本手册的第三部分专为提升学习者对跨期预算约束和代际公平的认识而设计。我们将详细解析拉姆齐模型(Ramsey Model)的基本结构,帮助读者理解最优消费路径如何受制于利率、人口增长率和贴现因子。这部分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从静态的“供需平衡”思维转向动态的“最优路径规划”思维。 第二部分:开放经济体的博弈与政策权衡 现代宏观经济学无法脱离全球化背景。本部分将学习的重点转移到国际收支、汇率决定机制及全球金融摩擦上。 第四章:资产组合平衡与汇率决定机制 本章将“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分析提升至更高层次。我们不再停留在“短期/长期”的简单区分,而是引入了“资产组合再平衡”机制。重点讲解了“过度反应”(Overshooting)现象的数学直觉,并探讨了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固定与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政策选择空间——即著名的“三元悖论”在新的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演变。 第五章:国际金融摩擦与全球总需求溢出 近年来,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外逃与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政策之间的关联日益紧密。本手册专门设置章节探讨“金融传染”(Financial Contagion)的机制,包括银行系统的脆弱性如何通过外部金融市场传导至实体经济。学习者将学习如何利用“多国模型”的简化版来分析一个主要经济体的紧缩政策对全球贸易伙伴可能产生的负面溢出效应。 第三部分:长期增长、不平等与政策挑战 宏观经济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可持续的繁荣。本部分关注长期结构性问题和新兴的政策议题。 第六章:内生增长理论:知识、人力资本与创新 摒弃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稳态限制,本章深入剖析了“内生增长理论”的两种主要流派——Romer模型(知识外溢)和Lucas模型(人力资本积累)。我们详细分析了研发投入的边际回报率如何影响长期经济增速,并讨论了政府在促进创新集群(Innovation Clusters)形成中的角色。 第七章:财政可持续性与代际债务负担 财政政策不再仅仅是短期需求管理的工具,更是长期可持续性的关键。本手册侧重于“代际核算”(Intergenerational Accounting)的方法论。学生将学习如何计算“财政赤字三角”(Fiscal Triad)——即税收、支出和代际转移支付之间的长期权衡——从而客观评估当前代际间的资源分配是否公平。 第八章:现代货币政策的工具箱与前沿问题 在利率长期低迷的背景下,传统利率工具的有效性受到质疑。本章将详细评估非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和副作用,包括: 1. 前瞻性指引(Forward Guidance)的机制与失效风险。 2. 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足迹”效应(Footprint Effect)。 3. 负利率政策(NIRP)的实证效果及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本手册的设计理念是提供一个更高阶、更具批判性的思维框架,帮助学习者超越教材的叙述,直达宏观经济分析的底层逻辑。它不只是知识的堆砌,更是对复杂经济现象进行结构化解构的实战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刚开始接触这本《萨缪尔森 宏观经济学 第19版 学习指南》,我其实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宏观经济学对我来说,一直是个有点“高冷”的科目,充满了各种公式和理论,总让我觉得难以捉摸。但这本书,真的让我对它刮目相看。它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像是和一个学长在交流一样,不会用很多生僻的术语把你绕晕。它把那些复杂的概念,比如IS-LM模型、菲利普斯曲线这些,都拆解得非常细致,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比如关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对经济的影响,它都会用大家都能理解的场景来举例,让我一下子就有了“原来是这样”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解释概念,更是在引导我思考。每章后面都有一些“挑战性问题”,这些问题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鼓励你去独立思考,去运用书中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去得出自己的结论。我记得有一次,遇到一个关于失业率和通胀率之间权衡的问题,书里的引导非常到位,让我一步步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让我自己都觉得很有成就感。这本书真的就像一个耐心又睿智的向导,带我一步步探索宏观经济学的奥秘,让我不再觉得它是一个“畏途”,而是一个充满逻辑和乐趣的世界。

评分

这本书,我得说,简直是宏观经济学这门学科的“定海神针”。我当初拿到它的时候,就觉得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就透着一股子“靠谱”。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教科书,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把那些看似抽象的概念,通过非常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当我第一次接触到“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时,脑子里一片混乱,但翻开这本书,它用了很多形象的比喻,甚至还附上了清晰的图示,一下子就点亮了我思维的盲区。而且,它不仅仅是讲解理论,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如何运用这些理论去分析现实世界中的经济现象。每次读完一个章节,它都会提供一些思考题和案例分析,这些问题都设计得非常巧妙,能让我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而不是死记硬背。我记得有一次,书里分析了当时某个国家因为货币政策调整而引发的通货膨胀,我读完之后,再去看新闻,简直是茅塞顿开,之前那些困惑不解的经济新闻,瞬间变得清晰明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它总能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既有深度,又不至于让人望而却步。它循序渐进,层层递进,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将宏观经济学的知识体系一点点构建起来。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就是它对“学以致用”这四个字的极致体现。我之前看其他宏观经济学的书,总觉得有点“纸上谈兵”的感觉,学了很多理论,却不知道怎么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但这本书,它在讲解每一个重要的经济概念之后,都会紧接着给出相关的现实案例分析,而且这些案例都非常贴近我们日常生活,或者是最近的热点新闻。比如,在讲到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影响时,它会引用某国央行加息后,其货币大幅升值的新闻,然后一步步分析其中的逻辑链条。这种“理论+实践”的讲解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一个主动的分析者。而且,书中的图表和数据分析也做得非常出色,清晰明了,能够帮助我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经济关系。我记得有一次,我在看新闻时,看到有专家在讨论关于财政赤字的问题,我立刻想起了这本书里关于财政赤字对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的详细阐述,那种“学有所用”的感觉,真的非常棒。这本书让我明白,宏观经济学并非高不可攀,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它是一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做出更明智决策的学科。

评分

坦白讲,在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对宏观经济学一直是“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它离我的生活太远,是那些经济学家们的“专业术语”,我一个普通人根本理解不了。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比如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国际贸易等等,都解释得清清楚楚,而且还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经济周期”那一部分,它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涨价-降价”的循环来类比,一下子就让我明白了经济发展并非总是直线向上,而是有起有伏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友好,没有那种冷冰冰的学术腔调,更像是一位和你聊天的好朋友,在你遇到困惑的时候,耐心细致地为你解答。而且,它还经常会穿插一些小故事或者历史事件,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我记得有一次,它在讲到“大萧条”的时候,引用了一些当时的人物访谈片段,让我感觉历史仿佛就在眼前,那些抽象的理论也变得有血有肉。这本书让我觉得,宏观经济学其实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问,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明白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为什么会有通货膨胀,以及这些现象是如何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救星”。在我之前学习宏观经济学的过程中,我一直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理解概念没问题,但一到做题,就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很多题目都涉及到情景分析,需要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而这本书,恰恰就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在每一章的结尾,都设计了大量的练习题,而且这些题目不是简单的选择题或者填空题,而是包含了大量的计算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给出题目,还针对每一道题的解题思路进行了非常详尽的讲解。对于那些需要计算的题目,它会一步步分解计算过程,让你明白每个数字的来源和意义;对于需要论述的题目,它会提供不同角度的分析框架,引导你如何组织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我记得有一次,遇到一道关于“乘数效应”的题目,一开始我有点晕头转向,但在看了书里对这道题的解题思路讲解后,我才豁然开朗,明白了如何将书本上的理论运用到具体的计算和分析中。这本书就像一个耐心的“陪练”,带着我一点点攻克一道道难题,让我从“怕做题”变成了“敢做题”,甚至“爱做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