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謂知天文,就是瞭解一些我們麵對的廣闊宇宙的形態;識地理,就是知道一些我們所處的地球的狀況,尤其是地球上各種生物的狀況。
●在宇宙與地球漫長的演變與進化過程中,人類隻能算是滄海一粟,但這並不妨礙我們把目光投嚮浩瀚宇宙,用不懈的努力盡力去瞭解未知的世界,努力做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博學之人。
●本書弘揚科學精神和普及科普知識,拓展青少年視野,激發青少年探索發現和敢於創新的精神,兼具趣味性和知識性,是青少年學習天文地理知識的優選讀本。
本書從宇宙天文知識、地球地理知識兩大方麵分彆對宇宙星係、宇宙未解之謎、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地球起源、地球上的神秘建築以及地球未解疑團等進行瞭描述,幫助青少年讀者對宇宙、地球有更深入全麵的瞭解,激發青少年讀者探索宇宙的興趣以及對科學的熱愛。
榖峰,天文學愛好者,廣獵天下奇聞,想象天馬行空,遵從“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的信條,以謙卑心對待這個神奇世界。編撰有暢銷科普圖書——《黑洞》。
上篇上知天文
你應該瞭解的宇宙知識
第一章宇宙不為人知的一麵
宇宙大爆炸理論成立嗎_003
地球之外還有生命存在嗎_006
浩瀚無垠的宇宙有中心嗎_008
宇宙是一直延伸下去的嗎_011
宇宙到底是幾維空間_012
第二章五彩繽紛的天體
恒星的色彩是如何形成的_015
類星體——宇宙的燈塔_017
宇宙中也有雲彩嗎_019
流星雨是如何形成的_021
神奇的三星係統_024
天狼星變色之謎_026
褐矮星,星體之外的星_028
脈衝星是如何形成的_030
彗星真的是“災星”嗎_032
冷熱共生的天體之謎_035
第三章龐大的太陽係傢族
太陽係是怎樣形成的_037
太陽係中最獨特的星——水星_039
金星為什麼不能成為生命的樂園_042
探秘火星_044
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_047
木星的獨特之處_049
太陽係中最美麗的行星——土星_052
天王星上隱藏的秘密_055
海王星的奧秘_057
冥王星,秘密最多的行星_060
小行星帶的起源_062
第四章太陽的奧秘
天上到底有幾個太陽_066
從裏到外看太陽_069
太陽的能量從哪裏來_071
太陽伴星之謎_073
太陽真的會發怒嗎_076
第五章從內到外看月球
月球是怎樣形成的_079
月球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_082
月球上的水來自哪裏_085
月球背麵的奧秘_088
月球背麵住著外星人嗎_090
第六章探索時間與空間的奧秘
時間與空間的起源_093
時光可以倒流嗎_095
空間是彎麯的嗎_097
穿越時空隻是個神話嗎_099
平行宇宙理論成立嗎_101
第七章神秘的黑洞
黑洞是怎麼形成的_104
黑洞是如何被發現的_106
黑洞有壽命嗎_108
白洞是不是黑洞_109
第八章不明來曆的UFO
UFO是哪來的_111
UFO為什麼是碟狀的_114
空中火車事件是否與UFO有關_117
地球上有UFO基地嗎_119
泰坦尼剋號沉沒是UFO所為嗎_121
探秘鳳凰山UFO事件_123
第九章神齣鬼沒的外星人
外星人真的存在嗎_126
槍擊外星人事件是真的嗎_132
外星人劫持事件是真的嗎_135
地球人與外星人能和平共處嗎_139
“海底人”是外星人嗎_142
真的有“黑衣人”存在嗎_144
第十章人類對宇宙的研究與探索
宇宙中存在反物質嗎_151
宇宙中存在“隱身術”嗎_153
望遠鏡——人類探索宇宙的眼睛_155
人造衛星的種類與作用_158
空間站——人類太空的傢_161
“有名的”宇宙飛船_163
太空行走第一人_167
下篇下知地理
你應該瞭解的地理知識
第十一章探秘地球起源
地球生命起源說_173
地球是怎樣形成的_176
地球內部究竟是什麼樣的_178
地球上的水是怎麼來的_181
地球毀滅性大災難_183
第十二章金字塔與獅身人麵像
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_186
金字塔的神秘數據_189
金字塔的奇妙作用與功效_192
關於獅身人麵像的傳說_194
飽受摧殘的獅身人麵像_196
獅身人麵像是自然風化還是人為所建_198
獅身人麵像的鼻子為什麼會失蹤_199
第十三章神秘巨石與復活節島
太陽門的神秘麵紗_202
巨石神廟裏的謎團_204
史前巨石陣是怎麼建造齣來的_207
哥斯達黎加巨型石球之謎_210
復活節島石像之謎_212
復活節島上“會說話的木闆”_217
復活節島的驚人變故_220
第十四章江河湖泊的傳說與奧秘
長江究竟有多長_222
令人費解的長江斷流現象_225
錢塘江大潮是如何形成的_227
錢塘江大潮,絕天下之奇觀_230
死海神奇的醫療功效_234
死海不“死”之謎_237
死海永遠不會“死”嗎_240
美麗的尼羅河流域_242
尼羅河流域孕育瞭古埃及文明_246
走進尼羅河兩岸的神廟_247
第十五章奇觀絕景背後的秘密
珠峰是怎麼形成的_250
飛鳥也不能越過的山峰_252
珠峰給人類帶來瞭什麼_255
珠峰為什麼會變矮_257
撒哈拉壁畫之謎_259
“綠洲”變成“沙海”的撒哈拉_263
第十六章揭秘地球文明遺址
解讀瑪雅文字_267
瑪雅人的數字技巧_270
瑪雅人是從天而降的嗎_273
瑪雅人為什麼要迴歸原始_275
三星堆內的謎團_277
探秘三星堆_279
令人駭異的青銅縱目人麵具_281
第十七章令人驚駭的疑團
百慕大三角海域之謎_283
神秘的百慕大三角_287
令人恐怖的“死亡漩渦區”_291
鄱陽湖:中國的百慕大_293
令人恐慌的木乃伊_298
咒語真的能顯靈嗎_299
神秘的51區_303
宇宙到底是幾維空間
假設你在打颱球,球進瞭,那麼這個球就看不到瞭,但是我們知道這個球是存在的,而如果換成一些昆蟲來看,這個球就消失瞭。這是因為人們能夠看到三維空間,而一些昆蟲隻能看到二維空間。我們可以再舉個例子以加深瞭解。如一隻螞蟻在地上行走,它隻能嚮前或嚮後,或者嚮左嚮右走,高與低對螞蟻來說沒有任何意義。
很多人認為宇宙是四維空間:一維空間是個直綫坐標軸,類似於數軸;二維空間是個平麵坐標軸;三維空間是個空間坐標軸,有長、寬、高;四維空間就是指在三維空間的基礎上加上時間軸。宇宙是四維空間這一說法得到瞭眾多科學傢的認同,這個理論是愛因斯坦提齣來的。
宇宙真的是四維空間嗎?還會不會存在五維空間、七維空間、十維空間?如果存在,依據又是什麼呢?
事實上,在20世紀60年代科學傢們就提齣瞭弦理論,這個理論認為:在每個基本粒子內部都有一條細細的綫,就像光綫一樣,科學傢把它稱作“弦”。科學傢們認為:粒子的性質不同源於弦的震動模式不同,如弦震動得越厲害,粒子的能量就會越大;反之,則越小。這一點很好理解,就是宇宙中存在著不少細細的綫,這些綫的能量非常大,甚至可以造成時空的巨大彎麯。
美國天文學傢裏查德·格特曾說:“宇宙弦的運動非常復雜,但它們又是非常簡單的,它們都沒有起始點,就像是一個圓環一樣。兩種弦理論是互不乾涉的。由於它們都能夠給時空帶來彎麯,因而它們在理論上為時空隧道的存在提供瞭依據。但是要掌握這點,是需要高級的文明纔能實現,以人類的文明要發展到這點還有很遠的道路要走,因為目前我們連地球上的能源都控製不瞭,如何掌握弦呢?”弦運動是非常復雜的,是人們很難想象的。
如今,按照弦理論,有不少科學傢推斷齣瞭十維空間結構,當然還有些科學傢甚至算齣瞭二十六維空間。
有科學傢推斷,其實宇宙是由三個平行世界組成的,即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世界一般不會相互影響,但是相互間又存在著通道,而這個通道我們是無法看到的,人們把它稱作時空隧道,地球上發生的很多離奇事件,最終隻能用時空隧道來解釋。這樣,每個世界有三個維度,再加上一個時間維度,正好是四維空間。當然,這隻是某些科學傢的推測。
假設十維空間存在,那麼就會産生一係列問題,即我們為什麼隻能感受到三維空間和時間呢?剩下的六維在哪兒呢?如何感知它們呢?事實上,這些維數也隻是科學傢們根據弦理論推算齣來的,而宇宙中的維數和推算齣來的維數是不是一樣的,誰也不知道。甚至有些科學傢認為:我們之所以感受不到其他維數,是因為它們隱藏起來瞭。當然,也有科學傢質疑弦理論,認為這種理論是虛構的,會對真實世界産生一定的乾擾。更有科學傢推斷,在宇宙逐漸膨脹的過程中,三維和七維的宇宙是最穩定的。
你可能很難理解這些維數,那麼可以看一下這個例子:買車的時候,你會查看車子空間的大小,會看車子的發動機、變速箱、車型等,你可以把這些當作宇宙的其他空間形式,這樣就好理解瞭。
由此便可以知道宇宙是多維空間的,而且至少是四維空間。
……
從文筆風格上來說,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紮實,有一種古典的韻味和現代的精確感完美融閤的奇特氣質。他的遣詞造句時而如山澗清泉般流暢自然,引人入勝;時而又如磐石般沉穩有力,擲地有聲,尤其在闡述那些涉及宇宙尺度或地球深層奧秘的議題時,那種文字帶來的敬畏感是直擊人心的。我尤其喜歡他偶爾在嚴肅的論述中,插入的那些富有哲理的短句或引言,它們像夜空中閃爍的燈塔,引導讀者思考知識背後的終極意義。這本書已經超齣瞭“科普讀物”的範疇,它更像是一部引領讀者進行深度思維漫遊的嚮導手冊,每一次翻閱,都能帶來新的感悟和對世界運行規律更深層次的體悟。
評分坦白說,我起初是對這類題材抱持著審慎態度的,因為很多同類書籍要麼過於科普以至於流於錶麵,要麼過於晦澀難懂,讓人望而卻步。然而,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預期。它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采取瞭一種螺鏇上升的學習路徑。初次接觸某個概念時,作者會用最直觀的比喻進行闡述,確保你建立起一個穩固的基礎認知框架。隨後,在後續章節中,會不斷地引入更深層次的理論和最新的科學發現來充實和修正這個框架。這種編排方式,極大地增強瞭知識的內化過程。我驚喜地發現,很多我過去在其他地方學習時感到睏惑不解的復雜理論,在作者的體係下,竟然變得邏輯清晰、層層遞進,仿佛是按部就班地在腦海中搭建起一座知識的高塔。這套行文邏輯的嚴謹性,絕對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震撼,在於它對“聯係”的強調。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天文”和“地理”各自領域的知識點,而是耗費瞭大量的篇幅去探討這兩大學科之間是如何相互影響、相互塑造的。比如,它如何論證古代的曆法製定(天文)直接決定瞭農業生産和疆域劃分(地理),以及反過來,特定的地理環境如何限製或促進瞭特定觀測技術的發明和應用。這種宏觀的視野和細緻的交叉分析,讓我體會到瞭一種整體性的知識美感。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反復迴味那些精妙的因果鏈條,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遠超齣瞭單純獲取信息帶來的滿足感。它不是知識的堆砌,而是智慧的熔爐,將看似分散的知識點熔鑄成瞭連貫而有機的知識體係。
評分我是一個對曆史文化有著近乎偏執熱愛的人,這本書的某些章節,尤其是關於古代地理認知和文化融閤的論述,簡直是為我量身定製的瑰寶。作者對古代地圖繪製技術的演變,以及不同文明之間地理知識的交流與碰撞,進行瞭極其細緻入微的考證。我尤其對其中關於絲綢之路上不同文化群體如何共享並修正彼此的地理信息這一點印象深刻。那種將考古發現、文獻記載和現代地理學理論巧妙結閤的分析路徑,展現瞭作者深厚的跨學科功底。更令人稱道的是,作者在敘述這些宏大命題時,總是能穿插一些極具畫麵感的小故事或人物側寫,讓原本冰冷的曆史知識瞬間變得有血有肉,充滿瞭人性的光輝與探索的激情。讀完這部分,我感覺自己像是完成瞭一次跨越韆年的文化朝聖,對人類早期對世界的認知構建過程有瞭全新的、更具敬畏感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簡直是視覺的享受,那種沉甸甸的手感,配閤著封麵那種古樸又帶著一絲未來感的插畫,初次拿到手裏就覺得它絕非等閑之輩。內頁的紙張質地非常好,墨色印刷清晰銳利,即便是那些復雜的星圖和地質剖麵圖,細節也絲毫不含糊。我特彆欣賞作者在章節過渡和布局上的匠心獨運,每一部分的銜接都如同行雲流水般自然,讓人在探索知識的海洋中既能感受到深度,又不至於迷失方嚮。閱讀體驗上,它成功地做到瞭知識的普及與學術的嚴謹之間的完美平衡。比如在講述古代天文觀測儀器的演變時,它沒有簡單羅列數據,而是通過生動的曆史場景再現,讓我們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親眼見證先賢們如何一步步揭開宇宙的奧秘。這種敘事手法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讓即便是對天文學零基礎的讀者也能迅速跟上節奏,並且沉浸其中,無法自拔。
評分送貨及時,物品質量好!
評分還行吧!還可以吧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送貨及時,物品質量好!
評分打電動
評分還行吧!還可以吧
評分OKOKOK漲姿勢
評分送貨及時,物品質量好!
評分OKOKOK漲姿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