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工作法

内部审计工作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谭丽丽,罗志国 等 著
图书标签:
  • 内部审计
  • 审计工作底稿
  • 审计风险
  • 审计流程
  • 内部控制
  • 风险评估
  • 审计证据
  • 审计技巧
  • 合规审计
  • 财务审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58453
版次:1
商品编码:12110968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72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8家知名企业审计部长联手

  畅谈审计思维和方法,内含43套审计方案,100多项实用技能

  观念、环境、计划、制度、报告、沟通、培训

  大数据审计、年终总结、团队建设、借势借力、舞弊审计


内容简介

  审计观念:热爱内部审计的10个理由、 内部审计的10大价值发现 。

  审计环境:营造良好审计环境的10大战略投资。

  审计计划:3套问计求策的风险调查模板、4级登高目标的实操方案,让计划接地气 。

  借势借力借东风:挖掘外界资源的10个途径, 让审计实践事半功倍。

  审计制度:提纲挈领管制度的7个方法,审计部门日常高效化管理的5个实践。

  望闻问切:40套通晓“望闻问切”的处方,让内审工作信手拈来,水到渠成。 

  舞弊审计:为舞弊亮出360°照妖镜,让舞弊可识别、可举报、可防治的秘籍。

  大数据审计:一张管理的“作战地图”,一部“挖金宝典”的管理手册,8大视角诠释IT审计的独特想法。

  审计报告:写好审计报告6大诀窍, 提供轻松搞定审计报告的10个捷径。

  审计沟通:有效审计沟通的7个诀窍,实现沟通的4个功能。

  审计营销:内部审计6P营销策略、 10个*佳实践使新型审计成为热门。

  年终总结:内部审计年终总结的10条铁律、 好戏连台的系列大餐大奉送。

  审计培训:独具特色的360°审计培训,寓教于乐的速成培训专利分享。

  团队建设:打造一流内部审计团队的8大秘诀。


作者简介

  谭丽丽,

  财政部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准则委员会专家、中国企业反舞弊联盟特邀专家。

  曾历任武钢审计部长、计划财务部部长、工程预算处处长、 企业经营咨询指导组组长,三一重工副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在企业生产经营一线从事过十余个岗位的专业工作,成长为通晓财务、管理、工程技术、审计等多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直接参与多项国家*管理课题的研发,在国内外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荣获65项管理成果和科研成果奖。

  先后荣获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各种荣誉称号100余项,当选武汉市人大代表、湖北省党代表,享受政府专家津贴。


  罗志国,

  中国注册会计师(CP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国际注册内部控制评估(CCSA)、美国注册舞弊审查师(CFE)、国家财务总监资格认证(OSTA)。

  在国内名列前茅的电子制造企业,带领的内部审计团队出色地承担起对海内外近百家公司的重大审计任务,在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全覆盖的内部审计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实务经验及扎实的理论基础,为公司创造出优秀业绩。

精彩书评

  内部审计是中国企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经济组织日常运行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我们中国企业反舞弊联盟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内容,《内部审计工作法》所提炼的技术和方法在反舞弊战线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希望未来更多的来自一线的审计、内控和监察工作者在本书的启示下,把自己行之有效的实战经验与同行分享,为中国经济和企业的健康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 刘震环

  中集集团纪委书记、财政部内控标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企业反舞弊联盟轮值主席

  《内部审计工作法》对指导审计、内控及财务工作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对提升审计、内控及财务工作的绩效,提升企业的风险防御能力,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 杨 勇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管理部总经理

  “给人金钱是下策,给人能力是中策,给人观念是上策”,我们顺丰审计团队有幸先睹为快地体验了本书的理念及成果,并立竿见影地受益了!我们为本书举办的“内部审计工作法”快乐沙龙,让我们的审计人员前所未有地满怀激情与活力,一批有着满满“干货”的审计创意将持续不断地在我们的手中变成企业的价值创造,它印证了“金钱买不来理念,而理念却能带来财富”的真谛,我们感谢本书的作者们!

  ——刘国华

  顺丰集团审计部审计总监

目录

读后感言

本书编委会

前言 来自内部审计实战一线的真实故事

第1章 观念创新 /1

1.1 我们热爱内部审计的十个理由 /2

1.1.1 内部审计是当今最激动人心、最有活力和最具挑战性的职业之一 /2

1.1.2 内部审计是资本市场上的“企业良心” /5

1.1.3 内部审计是企业的经济良医 /7

1.1.4 内部审计是培养精英的学校 /8

1.1.5 内部审计是业务部门的伙伴和支持者 /10

1.1.6 内部审计是企业的利润中心 /11

1.1.7 内部审计是大数据时代的宠儿  /12

1.1.8 内部审计是董事会极具价值的资源 /14

1.1.9 内部审计是职务舞弊的克星 /15

1.1.10 内部审计是企业文化的使者 /17

1.2 内部审计的十个创新理念 /20

1.2.1 使命观: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内部审计  /21

1.2.2 价值观:内部审计是资源、是品牌、是生产力 /21

1.2.3 自律观:内部审计是企业的第二种声音 /21

1.2.4 能力观:内部审计有为才有位 /21

1.2.5 职业观:防范胜于查处,审计寓于服务 /21

1.2.6 责任观:遇到问题找方法,而不是刻意只去查后果 /22

1.2.7 执法观:身怀利器,重而慎之 /22

1.2.8 协调观: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22

1.2.9 质量观:细节决定成败 /22

1.2.10 发展观:与时俱进 /22

1.3 决策层对内部审计的十大价值发现 /23

1.3.1 真实信息的价值 /23

1.3.2 公司治理的价值 /24

1.3.3 信用价值 /24

1.3.4 风险与内部控制价值 /25

1.3.5 协同效应价值 /25

1.3.6 资源与获利价值 /26

1.3.7 技术创新价值 /26

1.3.8 企业文化价值 /27

1.3.9 人才培养价值 /27

1.3.10 战略价值 /28

第2章 审计环境 /29

2.1 高看审计的“一把手工程” /30

2.2 独立审计的机构框架 /34

2.3 直达高层的信息通道 /37

2.4 人才齐备的审计阵容 /40

2.5 国际接轨的审计职能 /41

2.6 维护权威的审计决定 /45

2.7 爱岗敬业的工作环境 /45

2.8 催人进取的激励政策 /48

2.9 内外交流的学术环境 /49

2.10 管理得人心的企业文化 /50

第3章 审计计划 /52

3.1 审计计划紧盯三“点”:领导关注的重点,管理出现的难点,员工热议的焦点 /53

3.1.1 紧盯领导关注的重点 /53

3.1.2 关注管理出现的难点 /54

3.1.3 重视员工热议的焦点 /55

3.2 寻找风险的“审计问卷调查” /55

3.2.1 我们在问卷调查中收获了“宗旨”和“民意” /55

3.2.2 风险调查的成果:风险地图受热捧 /61

3.2.3 风险调查催生新的审计技术:问卷查弊法 /70

3.3 用内部审计的自我评估方法来选择审计项目 /72

3.3.1 内部审计目标的三条线 /72

3.3.2 内部审计资源投入的层面决定内部审计的层次 /73

3.3.3 编制一份审计清单,类似于中医的综合施治 /74

3.3.4 资产负债表的维度与关联,成就审计依据的数据库 /74

3.3.5 审计计划一盘棋,不与同行生“内耗” /75

3.4 审计资源合理配置的秘籍 /76

3.4.1 审计人员能力有系数 /76

3.4.2 信息技术带来审计计划的前所未有高效率 /76

3.5 编制内部审计规划 /77

3.5.1 年度、月度计划大家有,三年、五年规划你行吗 /77

3.5.2 三年规划怎么编?我们有范本 /78

3.6 审计计划实施前的准备 /80

3.6.1 沟通:为高管层量身编制小册子 /80

3.6.2 下达审计计划通知书 /81

3.7 内部审计登高谋略四级跃 /82

3.7.1 面对执行层面的重复监管,我们创建示范项目,资源共享 /83

3.7.2 当各部门步入示范性项目领域时,我们实施链式穿行审计 /84

3.7.3 当各部门进入链式项目领域时,我们做顶层系统审计 /84

3.7.4 当各部门进入顶层系统项目领域时,我们做文化,做咨询 /85

第4章 借势借力借东风 /87

4.1 金墉出任世界银行行长的启示 /88

4.2 借技术,借方案 /89

4.2.1 主编《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指南》的启发 /89

4.2.2 联合会诊 /93

4.3 借人 /95

4.3.1 特邀审计师制度 /96

4.3.2 借虚拟项目团队 /97

4.3.3 借事务所的专业人员 /98

4.4 借势法 /98

4.4.1 震撼企业上下的职工代表民主评价机制 /98

4.4.2 风险调查显威力 /99

4.4.3 借势咨询机构 /100

4.4.4 借力互联网 /100

第5章 制度审计 /105

5.1 审视地看待制度 /106

5.2 管理制度的管理办法 /107

5.2.1 制度的准入制 /107

5.2.2 制度的层次性 /108

5.2.3 制度的覆盖性及接口部位 /108

5.2.4 让制度解决实际问题 /108

5.2.5 定期做制度评估 /109

5.2.6 制度的“三同步” /109

5.2.7 制度审计“一点通” /109

5.3 审计部门日常管理的四个制度 /111

5.3.1 工作日纪实 /111

5.3.2 去向牌制度 /112

5.3.3 任务交办单 /113

5.3.4 运用好“会议导航单” /114

5.4 现场审计汇报制度 /115

5.5 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体系 /118

5.5.1 充分借鉴国内外内部审计制度体系 /119

5.5.2 参考标杆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体系的实务做法 /120

第6章 望闻问切 /123

6.1 望的方法 /124

6.1.1 眼观四处:多视角观察获取审计证据  /124

6.1.2 火眼金睛:洞悉被审计对象的非语言秘密 /126

6.2 闻的方法 /130

6.2.1 耳听八方:广泛了解和听取各方反映 /130

6.2.2 听其声色:找出对审计有价值的线索 /132

6.3 问的方法 /135

6.3.1 内审靠问:做一个成功的访谈者 /135

6.3.2 追根问底:有疑点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141

6.3.3 询问有方:五个审计询问的具体方法 /144

6.4 切的方法 /145

6.4.1 切中要害:内部审计的六个不放过 /146

6.4.2 找到病因:查找问题原因的六个审计视角 /147

第7章 反舞弊 /150

7.1 国际反舞弊组织在行动 /151

7.1.1 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探索舞弊的规律及对策 /151

7.1.2  《2012年全球职务舞弊与滥用职权报告》带给我们的启示  /152

7.2 舞弊为什么会发生 /154

7.2.1 诠释舞弊黑三角 /154

7.2.2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个伪命题 /155

7.3 提升舞弊败露率的秘籍 /157

7.3.1 舞弊和犯罪是一种“经济活动” /157

7.3.2 反舞弊热线:为舞弊亮出360°照妖镜 /158

7.3.3 识别舞弊线索的“真假美猴王” /159

7.3.4 让舞弊可识别、可举报的利器:查弊CT  /161

7.4 舞弊审计如何琢磨人 /163

7.4.1 行为比较法 /163

7.4.2 用舞弊分子的思维来考虑问题 /163

7.5 点亮源头反舞弊的一盏灯 /164

7.5.1 精准揭示舞弊的神秘面纱 /164

7.5.2 舞弊防范表 /165

7.5.3 法证会计 /167

第8章 大数据与梳理企业的命脉之流 /168

8.1 大数据与IT审计 /169

8.1.1 实现变革的两种准备 /169

8.1.2 我们构建的实战沙盘与IT审计的“两个转变” /170

8.2 梳理企业命脉之流的方法及思路 /171

8.2.1 追求科学美的视角 /171

8.2.2 系统思维的视角 /171

8.2.3 万物平衡的视角 /172

8.2.4 波段、节奏的视角 /173

8.2.5 关联的视角 /174

8.2.6 IT审计流程的视角 /174

8.2.7 审计数据多维分析的视角 /175

8.2.8 审计线索特征发现的视角 /177

8.3 信息技术运用的视角 /178

8.3.1 云计算技术 /178

8.3.2 物联网技术 /178

8.3.3 社交网络技术 /179

8.3.4 人工智能技术 /179

8.3.5 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 /179

8.3.6 多媒体技术 /179

8.3.7 移动通信技术 /180

8.3.8 网络安全技术  /180

8.4 让我们也来编制一本“挖金”的管理手册  /180

8.4.1  《管理手册》目录模板 /181

8.4.2 身临其境、全真体验的“一盘三图” /184

第9章 审计报告 /188

9.1 写出一份有价值的审计报告 /189

9.1.1 审计报告首先要有客户体验第一的思维 /190

9.1.2 利用三段式报告,杜绝空洞化描述 /191

9.1.3 评价审计报告质量的分水岭 /192

9.1.4 审计报告就是一个提炼了的故事 /193

9.1.5 审计报告赢在关键词 /197

9.1.6 审计报告三原则 /197

9.2 撰写审计报告应当避免的十个错误 /199

9.2.1 过多提及“根据领导要求进行审计” /200

9.2.2 过度描述执行的审计程序 /200

9.2.3 过多使用“但是”之类的措辞 /201

9.2.4 使用带有主观色彩或鉴定式的语言  /201

9.2.5 将量化的问题全部使用定性的陈述方式 /202

9.2.6 使用似是而非的提法 /202

9.2.7 报告充斥着“审计无法验证”这类措辞 /203

9.2.8 撰写的审计发现没有价值 /203

9.2.9 专业味太浓让人很难读懂 /203

9.2.10 审计报告内容主次不分明 /204

9.3 关于审计报告的40个最佳实践 /204

第10章 审计沟通 /209

10.1 审计沟通:重中之重 /210

10.1.1 实现审计沟通的四大功能 /211

10.1.2 做沟通表达中的“第四种人”  /212

10.1.3 团队的恐慌:来自不会沟通 /214

10.2 审计先要学会和自己沟通 /215

10.2.1 审计沟通的分类与排序 /216

10.2.2 与自己、与团队、与环境的沟通  /217

10.2.3 与自己沟通的法宝 /218

10.3 有效审计沟通的七个诀窍 /219

10.3.1 沟通不准备,到时一定背 /220

10.3.2 掌握沟通的黄金法则和白金法则 /223

10.3.3 审计沟通要有目的性 /226

10.3.4 用心、用眼带着情感去倾听 /226

10.3.5 通过写信使神奇的机会降临 /227

10.3.6 共同参与审计,有助于审计沟通 /229

10.3.7 恰当选择沟通场所和形式 /229

10.4 良好审计沟通的十个问题测试  /230

10.4.1 沟通测试 /230

10.4.2 测试评分 /231

10.5 提高审计沟通能力的两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231

10.5.1 练习演讲 /231

10.5.2 情景模拟练习 /232

第11章 审计营销 /234

11.1 成功的内部审计应当是营销大师 /235

11.1.1 不能做封闭的实干家 /235

11.1.2 消除对内部审计的曲解 /236

11.1.3 不要害怕宣传自己的成绩 /237

11.2 内部审计实施的6P营销策略 /238

11.2.1 审计营销对于内部审计生死攸关  /238

11.2.2 来自审计一线的6P实战新解 /238

11.2.3 要像研发产品一样,实施6P建设 /241

11.3 内部审计营销的十个最佳实践 /242

11.3.1 以需定产,提供适销对路的审计产品 /242

11.3.2 编制并定期发布内部审计简报 /242

11.3.3 在公司内网建立内部审计网页 /246

11.3.4 抓住宣传内部审计的时机 /246

11.3.5 编制审计工作手册 /248

11.3.6 参加重要经营会议 /249

11.3.7 构建内部审计自媒体 /249

11.3.8 审计满意度调查问卷 /249

11.3.9 塑造和培养良好的职业形象 /250

11.3.10 积极参加公司活动 /250

第12章 审计培训 /251

12.1 独具特色的360°全方位审计培训  /252

12.1.1 培训成败来自客户体验 /252

12.1.2 培训的雪球效应 /253

12.1.3 培训的宝藏挖掘 /253

12.2 独当一面地构建以审计部门为中心的培训体系 /254

12.2.1 责任重于泰山的审计内训  /254

12.2.2 审计培训与能见度提升 /256

12.2.3 审计培训的线路图 /257

12.2.4 公司内部业界大咖来助阵 /258

12.2.5 外部取经效果最大 /259

12.3 情有独钟的新常态下,别样的培训,别样的作为  /260

12.3.1 对上培训:引发启示,将内部审计作为极具价值的资源 /260

12.3.2 平级培训:换位思考,共筑企业的风险防线 /262

12.3.3 向下培训:问计基层,方案在一线制定  /263

12.3.4 对外培训:塑造形象,创造价值才是最大的作为  /264

12.4 独一无二:寓教于乐的速成培训法 /265

12.4.1 萌翻外界的游戏:《会计科目扑克牌》 /265

12.4.2 让故事照亮未来 /268

第13章 年终总结 /269

13.1 内部审计年终总结的十条关键铁律 /270

13.1.1 时效性:年终总结要“抢先”做 /270

13.1.2 合力性:年终总结要上下互动“齐上阵” /271

13.1.3 精练性:年终总结要“简短” /271

13.1.4 层次性:年终总结要“关联大事”  /272

13.1.5 客观性:年终总结要找出差距  /273

13.1.6 可信性:年终总结要用数字说话 /273

13.1.7 引导性:年终总结要写出思想 /274

13.1.8 远见性:年终总结要提出攀高目标 /274

13.1.9 美观性:总结报告排版布局要“漂亮” /275

13.1.10 系列性:年终总结要“好戏连台” /275

13.2 年终总结好戏连台的系列大餐 /276

13.2.1 评选十件内部审计年度大事  /276

13.2.2 评选十个内部审计精彩段子 /278

13.2.3 评选十大年度人物及颁奖词 /280

13.2.4 为内审人员播下希望的种子:我们的“家书” /283

13.3 来自企业的年终总结 /286

13.3.1 以内部审计的“ 十个第一次”写总结 /286

13.3.2 以标新立异的小标题凸显总结报告 /287

第14章 审计团队建设 /293

14.1 打造高素质的审计团队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294

14.2 树立学习型审计团队的愿景 /295

14.3 开启员工心灵之窗的领导者角色 /297

14.4 自我超越的素质达标 /299

14.5 以人为本的“凝聚工程” /300

14.6 上下互动的团队学习 /302

14.7 学以致用的创奖平台 /305

14.8 打造竞争优势的知识管理 /307

第15章 快乐审计团队的实操案例 /309

15.1 营造审计环境的“魅力审计联席会” /310

15.1.1 魅力审计联席会的运作 /311

15.1.2 有为才有位,勇当企业变革排头兵 /312

15.1.3 结束语 /314

15.2 创新审计技术与方法的“审计共建”  /315

15.2.1 开辟审计共建访谈,使风险控制的理念深入人心 /316

15.2.2 开展审计公示,营造“管理得人心”风控文化  /318

15.2.3 开展内部控制知识培训 /318

15.2.4 整合三一Z部监管体系 /319

15.2.5 开展审计创新试点 /319

15.2.6 创造增值价值 /319

15.2.7 在Z部产业链的上下游构筑风险防线 /319

15.2.8 Z部对审计人员进行“业审融合”培训 /320

15.2.9 提升审计共建执行力 /320

15.2.10 促进审计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320

15.3 挖掘审计资源的借势借力  /321

15.3.1 职工代表民主评价制度形成的背景 /321

15.3.2 职工代表民主评价制度运作模式 /322

15.3.3 推行职工代表民主评价制度取得的效果 /323

15.4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守护者:商业秘密防泄漏审计 /324

15.4.1 商业秘密泄露的方式 /325

15.4.2 商业秘密泄露风险管控体系 /326

15.4.3 商业秘密泄露风险管控重点 /327

15.5 企业集团管控的审计协同 /330

15.5.1 开展WORKSHOP专题研讨,明确改进提升方策 /332

15.5.2 加强工作协同,持续提升审计价值 /334

赞誉 /338

致谢 /346

参考文献 /347


前言/序言

  来自内部审计实战一线的真实故事

  这是一个来自内部审计实战一线的真实故事,是我们八个企业审计负责人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写给自己团队的书。

  我们写书的初衷,源于我们对内部审计这份职业的爱,对这份职业的忧……

  我们都是带队伍的人。什么是领导?领导就是带着自己的团队,从现在待着的地方到我们没有去过的地方。这个地方能给企业创造价值,也能让审计人员快乐而有尊严地工作,这是一种信念。

  作为负责人,你也不知道能不能一定实现,因为道路很坎坷,但是不论遇到什么,我们的信念都不可动摇,因为我们没有选择。内部审计拿不出有作为的业绩,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我们在企业就会成为一个“两不靠”的部门:领导不会满意,审计对象更不会满意。最终难逃被边缘化、被淘汰的命运。

  我们需要交流,“在家里,看到的永远是家;走出去,看到的才是世界”,于是,在三年前的一个秋天,我们相约来到了北京,我们有心把来自我们之中的好想法、好做法变成八个审计团队的共同资源。就在我们零距离地交流各自的经验与教训,交流我们审计生涯的感悟时,奇迹发生了……

  一个个鲜活而生动的成功审计案例,迅速在我们各自的团队被复制、被融合,像滚雪球般转化为各自企业的价值;一个个棘手的问题和麻烦,在一群抱团的审计部长面前,似乎也不再那么可畏和束手无策,这应了一段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了两种思想……”

  我们生怕这种美好的感觉稍纵即逝,于是,我们成立了课题组。这是一种无边界的组织效应,我们建立了微信群,群名为“快乐审计”,意喻:我们在审计,并快乐着。

  互联网时代若离若聚的时空间隔,丝毫不妨碍我们之间思想火花的碰撞,我们鼓励审计人员拿起笔来,记录我们每天进步的一点点。有了心动就行动,再好的构思如果不去实践,它永远都是一张无法兑现的支票。这种学以致用的动力,鞭策着我们去收获外界无尽的“他山之石”,我们也与外界交流我们的感悟和方案,于是,我们的故事走进了课堂,走进了互联网,走进了电视剧……

  “人怕出名猪怕壮”,当许多企业的审计同行,怀揣工作中的棘手难题,带着团队辗转各地取经无门,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带给我们的是一份莫名的感动和不安。感动同仁对我们的信任,他们不愿意听大道理,却相信能为他们解决问题的,一定是遇到过同样问题的人;不安的是,我们并没有成功,我们只有“半桶水”。

  在权衡事业和小圈子得失的天平上,我们选择了推开对外交流的窗口。理由很简单,我们是一群普通的审计人员,是火热的内部审计事业让我们精彩。内部审计有为才有位,一个行业的振兴,靠的是这个行业的每一个人对事业的热爱、追求、探索和实践。

  我们决定把多年来在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教训和方法技巧,以及对“他山之石”的感悟,分门别类地进行总结和提炼,汇集在这本书中。书名虽定为《内部审计工作法》,不如说是我们团队的“土法”,在下面的每一个章节,我们都有心用我们的经验与教训去激活同仁的思想火花,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的初衷是抛砖引玉。

  本书各章主要内容

  第1章“观念创新”写下了我们热爱内部审计的十个理由、决策层对内部审计价值的十大发现,这些理念不是心灵“鸡汤”,却像是一场恋爱。我们爱企业,企业也爱我们,只有置身于内部审计这方热土,方能领略其真谛。因此,我们在本书的开篇之作的感悟便是:内部审计成在理念,败在理念。

  第2章“审计环境”介绍了营造审计环境的十项举措,它像一把为我们撑起的遮风挡雨的伞。但是,好环境不会从天而降,就像打牌时不可奢望总能拿到一手好牌一样,关键是把手中的牌打出精彩。好环境靠的是内部审计不断带给企业“我们是一座富矿”的能见度,企业则把内部审计当作一只潜力股,把营造审计环境视为对未来的战略投资。

  第3章“审计计划”提供了三套由浅入深的风险问卷模板。审计计划好比我们烹饪大餐的菜谱,模板就是一道道大餐的食材。在企业,会查问题和不会查问题、会系统地查问题和就事论事查问题的审计人员价值大不一样,我们在这里提供了做大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实操方案,它包括内部审计实现四级登高目标的线路图、避免监管“内耗”的审计资源配置、审计人员考核以及审计中长期规划的编制方案。

  第4章“借势借力借东风”解决的是审计部门如何在缺人、缺信息、缺专业技术的情况下,却能“空手套白狼”般完成审计任务的秘籍。我们提供的跨界思维、挖掘外部资源为我所用的系列路径,是我们“借技术方案”“借人”“借虚拟团队”“借互联网”,顺势而为“借东风”的事半功倍的审计实践。

  第5章“制度审计”和盘托出了审计人员面对日益复杂的管理,在千头万绪的丛林中找不到“北”的时候,怎样把制度流程理清楚、管起来、持续优化的切点。我们欣喜地看到该章中管理制度的管理办法、制度的三同步、审视制度文化以及我们审计部门高效化管理的系列制度创新方案,已经雪中送炭般地在兄弟企业开花结果。

  第6章“望闻问切”把企业看成一个有血有肉有经脉的人,内部审计“望、闻、问、切”获取审计线索的技能,是仁心仁术医道的历练。本章“人的行为观察,访谈的十个技巧,切中要害的六个视角,对症下药的六个不放过”等多套“处方”背后,是我们敢于用针灸在自己身上试针,践行“我下针,你安心”的职业素质所为。

  第7章“反舞弊”感召内部审计为天下无贼而战。《2012年全球职务舞弊与滥用职权报告》,是我们快速获得世界级反舞弊知识及手段必不可少的资源。我们在本章中运用的 “舞弊黑三角”“职务犯罪的DNA”“法证会计”“行为审计”“查弊CT”等系列举措,就像一个经验老到的猎手,猫在灌木丛中,守株待兔、静候猎物的自投罗网。

  第8章“大数据与梳理企业的命脉之流”展示了“互联网+”时代IT审计的新思维。我们提供了一部别样的管理手册框架模板,它是一个身临其境看企业的实战沙盘和底层真实信息的数据库。梳理企业命脉之流的八大视角诠释了我们挖掘数据新价值的独特想法,我们用万物之间的平衡与关联,倒逼出深藏在“冰山一角”的巨额效益和不增值作业。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循环、会计核算鸟瞰图让我们拥有了一张一览无余看管理的“作战地图”,它将解决我们审计进点时的“盲人摸象”和“乱枪打鸟”。这部被戏称为“挖金宝典”和“圣书”的管理手册,让更多的人“一书在手,成竹在胸”。

  第9章“审计报告”是一部再现一线审计场景的画卷,谁能把这画卷原汁原味地呈现给报告的阅读者,谁便悟出了写好审计报告的诀窍。我们为那些审计工作做得棒,提笔写作就“抓狂”的审计人员,提供了一个轻松搞定审计报告的捷径。“客户体验的金字塔 ”“三段式导读”“让我们来练笔的实操方案”“关键词的妙用”“报告质量的分水岭”“如何避免的十个错误”,让审计报告的写作成为一段精神旅程,审计人员把案例提炼成扣人心弦的审计故事,这让他们的文笔在极短的时间里妙笔生花。

  第10章“审计沟通”告诉我们,你若会沟通,你便拥有了比太阳底下任何商品都更有价值的能力,你能挖掘外界无尽的资源为己所用。我们开展了审计情景的模拟演练,帮助审计人员学会表达和讲演,这在他们走向外界,面对审计对象或听众时,表现出自信与从容的正能量。“沟通的黄金、白金法则”“有效沟通的七个诀窍”“实现沟通的四大功能”“全方位审计沟通渠道”让审计人员茅塞顿开:哦,沟通不是攻克一座山,而是播下一颗种子啊……

  第11章“审计营销”带给我们“审计处处皆营销”的视角,“与众不同”是我们独特的卖点。审计营销的本质,是给客户一个“需求的理由”,“送金送银,不如送健康”便是最好的亮点。本章围绕审计营销设计的微信公众号、内部审计白皮书、审计简报等自媒体的运作方案、“6P”营销策略和营销的十个最佳实践,让我们的营销变成了“俏购”,我们的品牌是十大派送:送观念、送财富、送市场、送制度、送方案、送风控、送人才、送平台、送成果、送健康!

  第12章“审计培训”弘扬的是一种爱。内部审计推开了内外培训的窗口,吸引了外界闪亮的目光。没有人会拒绝我们“预防胜于治疗,审计寓于服务”的故事,这是人们对医生的信赖和对健康的渴望。珍惜企业给了我们做良医的“临床”,我们将“企业经济良医”的行医之道,融化在做“灵魂工程师”的培训舞台上。本章独具特色的360°全方位审计培训、审计培训线路图、寓教于乐的速成培训专利,让内部审计在这方舞台上大显身手。

  第13章“年终总结”拉开了内部审计“丰收锣鼓”的序幕,它像一张张盛情的邀请函飞向所有的审计同仁:“请到我们这里来,朋友来了有好酒”!本章内部审计年终总结的十条关键铁律、评选十件内部审计年度大事 、十大年度人物、十个精彩审计段子、一封封抵万金的“家书”以及一系列好戏连台的节目,洋溢着我们收获的充实和喜庆,聚集着激情和士气,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标,愿我们的明年更美好!

  第14章“审计团队建设”是我们“掏心窝子”的切身体会。做好审计部门负责人的八大秘诀没有空洞的说教与作秀,这是我们身后一支支在企业、在行业、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学习型团队走过的路。它告诉我们的周围,企业多么需要培养一支高忠诚度、高亲和力、高职业素质的内部审计铁军,尽管这条路上铺满荆棘与坎坷,而有志于重塑自我的内部审计,更愿在这风雨历程中拥抱凤凰涅槃的快乐!

  第15章“快乐审计团队的实操案例”介绍了我们快乐审计团队共同面对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来自海澜集团的“魅力审计联席会”,介绍了令外界无比羡慕的审计环境如何营造的过程;来自三一重工的审计共建,找到了一条审计双方相得益彰、长期持续分享内部审计成果的好路子;来自兖矿集团的案例“震撼企业上下的职工代表民主评价机制”探索出破解企业发展难题的良方妙计;来自万华化学的“商业秘密防泄漏审计”,极大地加强了对公司核心技术的监控能力和对涉密事件的响应水平;来自东风集团的案例“企业集团管控的审计协同”,破解了在复杂股权结构及多方博弈中,构建内部审计有机整体的问题。

  感恩的心,感谢有您

  当我们合上这部书稿的时候,不禁百感交集……

  我们看到《内部审计工作法》不仅是审计人员的读物,在编写过程中就受到企业管理、财务、法务、纪委、监察、监事工作者的关注与喜爱,我们之间采用的管理思路、实务技术和工具方法竟然如此不谋而合,真可谓“天下大道,殊途同归”。

  我们衷心感谢李金华这位我们心目中的审计偶像,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是他对我们的亲切关怀和鼓励,给了我们写作的契机和动力,他以一位老审计工作者的身份亲自为本书写序,这份感动始终激励我们努力工作,一大批成果在这里完成了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

  感谢中国内审协会、中国机械工业审计学会、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对本书编写工作的支持和指导。

  感谢我们的企业为我们搭建了内部审计的宽阔舞台,让我们有了精彩的内部审计生涯。

  感谢2016年3月在武汉参加《内部审计工作法》高层研讨会并参与此书最终定稿的朋友们。

  不忘初心,我们的初衷是“铺路”,即使我们在这条路上跌倒了,那也是为后面的人所跌,它是一块绊脚石的警告。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加入我们探索的行列。

  工作法没有最好,只有适合自己企业的不同运用。由于我们来自基层,缺少编写经验,虽已竭尽全力,仍难免有疏漏不妥之处,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谭丽丽

  2016年12月16日


用户评价

评分

阿土魔图可恶V5门牙土门徐特6组他说可以

评分

物流超快,包装精美,下次再来。

评分

宝贝不错,物超所值,五星好评,希望再接再厉,继续加油!

评分

一本好书,受益匪浅

评分

书很好已经开始看了,加油呀

评分

书一部分还可以 具体方法不多 但是值得读一下 华厦大酒店就当减肥金减肥减肥

评分

买来充电用的,很不错的一本书,也一直在京东上购买书籍,很不错的购物平台,值得信赖!

评分

不错,已经是第二本了。不错,已经是第二本了。

评分

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