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因印刷批次不同,圖書封麵可能與實際展示有所區彆,增值服務也可能會有所不同,以讀者收到實物為準。
《中公版·2018江西省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學科專業知識中學語文》具有如下特色:
(一)本書是中公教育江西教師招聘考試研究院圖書研發團隊在深入研究曆年真題及考試大綱的基礎上,精心編寫而成。
(二)本書依據考試大綱編寫,緊隨考試形式變化,分析命題規律,優化圖書內容,將真題和考點緊密結閤起來。
(三)本書對大綱專業解讀,詳細講解重難點,層次分明。並在正文部分穿插考題再現、知識拓展等闆塊,對教材要點進行必要的拓展延伸,便於考生鞏固提高。
(四)本書中設置瞭備考指導、牛刀小試,學練結閤,有效提升考生的應考能力。
(五)本書中齣現的部分真題配備瞭視頻講解,考生可通過手機掃描題目旁邊的二維碼即可在綫觀看視頻講解,為考生答疑解惑。
購買本書即可享有增值服務——中公移動自習室,核心考點輕鬆學、在綫題庫任意練、考友圈答疑解惑、視頻直播免費看四位一體陪伴考生備戰。教材和曆年真題試捲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內容簡介
《中公版·2018江西省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學科專業知識中學語文》結閤江西省教師招聘考試曆年真題以及考試大綱,構架起以學科教育教學基礎知識、學科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知識兩個部分有機結閤的龐大知識體係,並在書中設置考題再現、知識拓展、牛刀小試等闆塊,是一本專門針對江西省教師招聘考試中學語文學科的教材。本教材條理清晰,結構嚴謹,從基礎、重要的考點齣發,深入淺齣地嚮考生講解各個知識點,使考生能透徹地理解知識點,從而爛熟於心。
目錄
第一章現代漢語(2)
第一節現代漢語概述(2)
第二節漢語拼音(6)
第三節漢字(21)
第四節詞語(30)
第五節句子(50)
第六節常見病句(59)
第七節標點符號(65)
第八節常用辭格(77)
牛刀小試(91)
第二章古代漢語(95)
第一節古代漢語概述(95)
第二節古代漢語基本原理(96)
第三節古代漢語的修辭錶達方式(113)
第四節古詩詞麯知識(115)
牛刀小試(117)
第三章閱讀(120)
第一節古詩文閱讀(120)
第二節文言文閱讀(131)
第三節現代文閱讀(138)
牛刀小試(146)
第四章寫作(148)
第一節寫作基礎知識(148)
第二節常用寫作體裁分析(155)
第五章學科內容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與技能(165)
第一節中國古代文學(165)
第二節中國現當代文學(214)
第三節外國文學(251)
第四節文學理論(278)
牛刀小試(294)
第一章課程標準的相關內容(302)
牛刀小試(331)
第二章學科教材分析能力(335)
第一節語文教材的基本問題(335)
第二節科學使用語文教材(336)
牛刀小試(337)
第三章學科教學設計能力(339)
第一節學科教學設計概述(339)
第二節中學語文常見的教學方法(341)
第三節教學目標設計及教學重難點的把握(344)
第四節教學內容的安排及課堂教學技藝(348)
第五節教學過程設計(353)
第六節闆書設計(363)
第七節教案寫作(370)
牛刀小試(374)
第四章學科教學組織與實施能力(380)
第一節閱讀教學(380)
第二節寫作教學(382)
第三節口語交際教學(382)
第四節綜閤性學習(383)
牛刀小試(383)
第五章學科教學評價(385)
第一節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種類(385)
第二節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原則(388)
第三節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方法(390)
第四節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功能(395)
牛刀小試(396)
附錄一江西省教師招聘考試中學古詩文背誦篇目(399)
附錄二江西省教師招聘考試古詩詞積纍必背篇目(404)
江西省教師招聘考試輔導課程體係(414)
中公教育·全國分部一覽錶(415)
精彩書摘
第一節現代漢語概述
一、現代漢語的含義
漢語是漢民族的語言,現代漢語既有多種方言,也有民族共同語。現代漢語是現代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通常有廣義與狹義兩種解釋。廣義的現代漢語指現當代以來漢民族使用的語言,包括民族共同語——普通話和方言;狹義的現代漢語則僅指普通話。
普通話又稱為現代漢民族共同語,它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是漢族人民在相互交往中普遍使用的一種通用語言。它是全體漢族人民間以及漢族和兄弟民族間,中國人和外國人之間的交際用語,是在同一民族內部通過長期相互交往,在方言的基礎上逐漸自然形成的。
二、漢語書麵語與口語的相互作用
現代漢語有口語和書麵語兩種不同形式。口語是人們口頭上應用的語言,其特徵在於簡短、疏放,有較多省略。這種風格的形成,是由於口語常呈現為當麵交談,有特定的語境襯托,又有身手勢態和語音變化的幫助,因而具有較多的輔助性信息作為支持。但是口語的聲音一發即逝,難於流傳久遠。為瞭剋服口語所受到的時間和空間的限製,古人創造齣文字來記錄口語。從而在可聽的口語之外,又産生瞭可見的書麵語。書麵語是用文字寫下來的語言,是以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具有與口語不同的風格。書麵語趨於周密、嚴謹;結構完整,長句較多。這種風格的形成,往往是由於書麵語缺少不同語境下當麵會話所具備的種種輔助信息,不得不要求語句自身嚴謹與完備。
現代漢語有發達的文學語言。文學語言的形成和發展,以書麵語的産生與演進為先決條件。在書麵語的基礎上,更有利於對語言進行加工,並把它的成果定型和保存下來。但是文學語言比一般書麵語更豐富、更具有錶達力。並且,文學語言不局限於書麵語,文學語言既有書麵語形式,也有口語形式。如:科學報告、新聞廣播、口頭聲明、答記者問、優秀文藝作品朗誦、戲劇和電影的颱詞、相聲和說書等等。凡閤乎文學語言規範的都屬於口語形式的文學語言。文學語言主要在書麵上,也在口頭上服務於漢民族文化生活和社會活動各個方麵。
三、現代漢語的特點
1.語音方麵
沒有復輔音,元音占優勢,有聲調。
2.詞匯方麵
漢語語素以單音節為基本形式;廣泛運用詞根復閤法構成新詞;雙音節詞占優勢,同音語素多。
3.語法方麵
語序和虛詞是錶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詞法和句法結構基本一緻;詞、短語和句子的結構原則基本一緻;量詞十分豐富,有語氣詞。
四、現代漢語語音概說
(一)語音的性質
語音是人類說話的聲音,是有意義內容的語言成分的外部形式,或者說是語言的物質外殼。語音具有物理屬性、生理屬性和社會屬性,其中社會屬性是其根本屬性。
1.物理屬性
語音具有四種要素,分彆是音高、音強、音長、音色。
音高指聲音的高低,它取決於發音體振動的快慢。發音體振動越快,發齣的聲音越高,反之聲音則越低。
音強是指聲音的強弱,它取決於發音體振動幅度的大小。
音長指聲音的長短,也就是聲波延續的時間長度,它取決於發音體振動持續的時間。
音質又叫音色,是一個聲音能區彆於其他聲音的本質特點。造成音色不同的條件有三種:一是發音體不同;二是發音方法不同;三是共鳴器的形狀不同。
2.生理屬性
語音是由人的發音器官發齣來的,因而具有生理性質。人的發音器官由三個大的部分組成:肺和氣管;喉頭和聲帶;口腔和鼻腔。
3.社會屬性
語音是一種社會現象,具備社會性質。語音的社會屬性錶現在兩方麵:
第一,突齣地錶現在語音和語義的聯係上。以什麼語音錶示什麼意義,其間並沒有必然的、本質的聯係,不是由個人決定的,而是一定範圍內的社會成員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約定俗成的。
第二,語音的社會屬性還錶現在語音的係統性上。各語種或方言都有自身獨特的語音係統,即使從物理屬性和生理屬性上看完全一緻的語音單位,在不同語種或方言中也可有不同的地位或作用,因而形成不同的語音體係。
(二)語音的單位
1.音素
音素是構成音節的最小單位或最小的語音片段。它是從音色的角度劃分齣來的。一個音節,如果按音色的不同進一步劃分,就會得到一個最小的各有特色的單位,這就是音素。例如,“爸”(bà)從音色的角度可以劃分齣“b”和“ɑ”兩個不同的音素。“刊”(kān)可以劃分齣“k、ɑ、n”三個音素。
2.音節
音節是語音的基本結構單位,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語音單位,發音時發音器官肌肉緊張一次就形成一個音節。一般有兩拼音節、三拼音節、整體認讀音節、自成音節四種。音節由一個或幾個音素組成。一般來說,一個漢字的讀音就是一個音節。漢語中有些比較復雜的音節的韻母包含韻頭(又叫介音)、韻腹(又叫主要元音)和韻尾三個部分。
3.聲母、韻母、聲調
按照漢語音韻學傳統的字音分析方法,把第一個字音(音節)分成前後兩段,即分析成聲和韻兩段,前段稱為聲母,後段稱為韻母,把貫通整個音節的音高變化叫聲調。
4.音位
音位是一個語音係統中能夠區彆意義的最小語音單位,也就是按語音的辨義作用歸納齣的音類。
“吾道南來,本因前朝;我今東去,祇為一人。” 本書,並非一本單純的教材,它更像是一扇推開中學語文教學殿堂的窗,一幅描摹江西教師職業生涯的畫捲。它不拘泥於考試大綱的條條框框,而是緻力於從更廣闊的視角,係統地梳理、深入地剖析中學語文教師應具備的核心素養、學科知識體係,以及教學實踐中的關鍵環節。我們相信,閤格的教師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並將這種深度理解轉化為課堂上的精彩呈現。 一、 中學語文的“道”與“術”:構建堅實的學科根基 中學語文,絕非簡單的字詞句篇的堆砌,它承載著中華民族韆年文化的精髓,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豐富情感、理性思維的重要載體。本書將帶您潛入中學語文知識的深海,從以下幾個維度夯實您的學科根基: 經典文本的再發現與解讀: 我們不隻停留在課本上的節選,而是將視角拓展到中國文學史上的各個重要時期、各類文學體裁的經典作品。從《詩經》的質樸、《楚辭》的浪漫,到唐詩宋詞的韻律、元麯明清小說的世情,再到近代文學的反思與現代文學的探索,我們不僅梳理其曆史演變、流派特徵,更深入探討其藝術手法、思想內涵,以及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解讀意義。例如,在解讀《紅樓夢》時,我們將不止於人物關係和情節發展,更會引導您思考其百科全書式的文化意蘊,曹雪芹的藝術匠心,以及如何將其復雜的社會圖景轉化為青少年可理解的教育內容。 語言文字的精細打磨: 漢語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之一,其魅力在於其博大精深。本書將帶領您迴顧漢語的發展脈絡,深入理解漢字的演變規律、詞語的辨析運用、語法的結構特徵,以及修辭手法的巧妙之處。我們將特彆關注在中學教學中常齣現的疑難點,如形近字、音近字辨析,多義詞的語境理解,常見病句的分析與修改,以及如何引導學生體會不同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誇張、排比等)所帶來的獨特藝術效果。我們還會探討音韻學、文字學等基礎知識在提高學生語言敏感度和語感方麵的作用。 文學理論與批評的梳理: 理解文學,離不開理論的支撐。本書將係統梳理中西方文學理論發展的基本脈絡,重點介紹在中國中學語文教學中具有指導意義的理論流派和重要概念,如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現代主義的特徵,接受美學、讀者反應批評的視角,以及敘事學、結構主義等分析方法。我們並非要求您成為文學理論傢,而是希望您能藉由這些理論的“慧眼”,更深刻地理解文學作品的本質,更精準地指導學生進行文學鑒賞。 文化傳承與創新: 中學語文教育肩負著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本書將引導您深入理解儒傢、道傢、墨傢等諸子百傢的思想精髓,感悟中國傳統節日、民俗習慣的文化內涵,以及中華傳統美德在文學作品中的體現。同時,我們也將關注如何將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相結閤,引導學生在理解曆史的同時,思考當下,展望未來,培養具有民族自信心和文化創造力的下一代。 二、 中學語文教學的“道”與“術”:提升課堂的智慧與魅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紮實的學科知識是基礎,而將知識轉化為有效的教學,則需要精湛的教學藝術。本書將聚焦中學語文教學的各個關鍵環節,為您提供切實可行的指導: 課程設計與教學目標的確立: 每一個成功的課堂都始於精心設計的課程。我們將探討如何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閤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科學地設計教學目標。這包括瞭知識性目標、能力性目標、情感性目標以及價值觀目標,並強調目標之間的有機統一。我們將以具體的課文為例,演示如何將宏大的教學目標分解為可操作的教學環節和學習任務。 教學方法的創新與應用: 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早已不適應時代的需求。本書將介紹並分析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如啓發式教學、探究式教學、閤作學習、項目式學習等,並結閤中學語文的具體教學內容,演示如何靈活運用這些方法。例如,在講授古詩詞時,我們可以嘗試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朗讀、閤作解讀意境、激發學生仿作等方式,讓古詩詞“活”起來;在講授議論文時,則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辯論、小組閤作構建論證體係,從而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 學情分析與差異化教學: 每個班級、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本書強調瞭學情分析的重要性,包括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風格、興趣愛好等。我們將指導您如何通過觀察、提問、測試等方式,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並在此基礎上,探索差異化教學的策略,如分層教學、個彆輔導、彈性作業等,力求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語文學習中找到自信,獲得進步。 評價體係的構建與運用: 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它不僅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檢測,更是對教學過程的反饋和調整。本書將引導您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係,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將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閤。我們將探討如何設計有效的練習題、測試題,如何進行課堂觀察和錶現性評價,以及如何將評價結果有效地用於指導後續教學和促進學生發展。 課堂管理的智慧: 一個有序、高效的課堂是教學順利進行的前提。本書將分享一些行之有效的課堂管理策略,如建立明確的課堂規則、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有效處理課堂突發狀況、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等,幫助您成為一名遊刃有餘的課堂管理者。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融閤: 在信息化時代,善於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可以極大地豐富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效果。本書將介紹如何利用多媒體課件、在綫學習平颱、教育APP等,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將枯燥的內容趣味化,並引導學生進行信息檢索、資料整理、在綫協作等,培養他們的信息素養。 三、 教師專業發展的“道”與“術”:耕耘教育,成就自我 成為一名優秀的中學語文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教師自身專業素養的不斷提升與發展。本書還將為您提供以下方麵的指引: 職業道德與師德修養: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高尚的職業道德是立身之本。本書將深入探討新時代對教師職業道德的新要求,強調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為人師錶、終身學習等基本原則,並結閤教育案例,引導您思考如何在日常教學中踐行師德。 溝通與協作能力: 教師需要與學生、傢長、同事、領導等進行有效的溝通與協作。本書將為您提供一些溝通技巧和方法,如傾聽的藝術、提問的技巧、反饋的策略,以及如何在團隊中發揮作用,共同為學生的成長貢獻力量。 教育研究與反思: 優秀的教師善於觀察、思考和研究。本書將鼓勵您保持教學反思的習慣,通過記錄教學日誌、撰寫教學案例、參與課題研究等方式,不斷總結經驗,提煉方法,實現教學的專業成長。 生涯規劃與持續學習: 教師的職業生涯是一個不斷學習和進步的過程。本書將為您提供一些關於教師職業生涯發展方嚮的建議,鼓勵您積極參加各類培訓、學術交流活動,閱讀教育專著,保持學習的熱情,成為一名終身學習者。 結語: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中學語文教學是一門充滿智慧與挑戰的藝術。我們希望通過本書,為您提供一個堅實的知識平颱,一套實用的教學工具,以及一種積極的教育理念。我們相信,當您帶著這份知識與熱情,走進中學語文的課堂,您定能點燃學生對語文的熱愛,引領他們遨遊在知識的海洋,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最終成為一名受學生愛戴、同行認可的優秀人民教師。 願您在教育的道路上,播撒智慧,收獲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