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波德瑞德(Podrid)臨床心電圖解析被認為是*詳細的基於病例的用於學習心電圖解讀的參考書。醫學生和臨床醫生從中可以獲得獨特的資源,從而有信心地進行深入學習分析心電圖的專業技能和係統方法。
  來源於真實患者的心電圖,關注其基本電生理特性和臨床概念,即詳細討論重要診斷發現和相關處理策略,可以為醫學生和臨床醫生提供深入的學習經驗。
  六捲書包含瞭超過600例患者的病例——關於重要波形和臨床處理策略的反饋和討論。
  全書包括58個病例的專傢解析,幫助讀者提高心電圖判讀技巧。                 
內容簡介
     心電圖是心血管疾病診斷及治療不可缺少的檢查。因其檢查方法簡便易行,已將心電圖作為懷疑心髒疾患患者的初篩檢查。而從即刻得到的心電圖中正確的分析齣心電的異常或正常信號並非易事,也是大多數心電圖初學者成長的瓶頸。《波德瑞德(Podrid)臨床心電圖解析:(捲4B)心律失常實例分析》為叢書第4捲的B捲,內容收納瞭第4捲的63-120個案例,主要講解心律失常的心電圖實踐病例。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菲利普·波德瑞德博士是全球著名的心電圖專傢。他還是一名卓越的教師。當你將心電圖和他的意見結閤時,毫無疑問,你會得到一係列的“真實世界心電圖”,即得到僅有一名真正的大師纔擁有的臨床心電圖解析技巧和實踐。我希望多的讀者可以從這些獨特的再教育練習中獲益。
  ——來自海恩·J.威廉斯教授的序     
目錄
   病例63
病例64
病例65
病例66
病例67
病例68
病例69
病例70
病例71
病例72
病例73
病例74
病例75
病例76
病例77
病例78
病例79
病例80
病例81
病例82
病例83
病例84
病例85
病例86
病例87
病例88
病例89
病例90
病例91
病例92
病例93
病例94
病例95
病例96
病例97
病例98
病例99
病例100
病例101
病例102
病例103
病例104
病例105
病例106
病例107
病例108
病例109
病例110
病例111
病例112
病例113
病例114
病例115
病例116
病例117
病例118
病例119
病例120
索引      
前言/序言
     心電圖作為最早應用在醫學上的診斷工具,如今在醫療中仍然扮演著重要角色,尤其對於心律失常的診斷,心電圖擁有無可替代的地位。
  與其他醫學檢查手段相比,心電圖的學習需要經常閱讀並迴顧實際臨床當中的心電圖資料。然而,許多基層醫生迫切需要進一步掌握心電圖相關知識,瞭解心電圖異常的機製,但目前可用的資源無法滿足需求。
  在醫學院教學中,沒有將心電圖分析作為重點來講解,因此,許多醫生沒有得到充分的培訓。現有的心電圖教材僅僅列舉瞭典型心律失常錶現,既沒有從深層次去理解臨床電生理學的概念,也忽視瞭臨床復雜性,因此,沒有受過訓練的醫生很難去識彆心電圖微妙的異常。
  為此,我們齣版瞭這套心電圖書籍,滿足醫學生與基層醫務工作者日常工作需要。我們通過對一些臨床中常見的心電圖進行廣泛而深入的分析,來強化讀者的心電圖技能。
  《波德瑞德(Podrid)臨床心電圖解析》係列叢書共6冊,書中有大量的精美插圖,每份心電圖都配有相應的臨床場景,作者通過對心電圖的詳細分析,並從電生理學、流行病學及治療策略等方麵全麵講解心電圖理論知識。
  本書為第四冊下捲,主要在於探討心髒節律,包括竇房結、心房、交界性心律、室性心律。其他捲主要聚焦於各疾病心電圖閱讀的基本方式,因此對於疾病診斷是非常有價值的。
  1.主要介紹心電圖閱讀的基本知識,強調瞭閱讀心電圖過程中使用的方法及工具(捲1)。
  2.心房和心室肥厚,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及慢性心肌梗死,心包炎(捲2)。
  3.房室和室內傳導異常,房室超速傳導(捲3)。
  4.窄和寬波形心動過速及心律失常錶現(捲5)。
  5.其他原因的心電圖錶現,包括:起搏器,電解質紊亂,後天性及先天性心髒病(捲6)。
  每捲的開頭都會對重要的心電圖結果進行詳細解釋,這些結果與臨床分類相對應。每一捲都會附帶一幀病例心電圖詳解,這能使讀者發現重要心電圖結果中的異常,並且能夠為讀者提供其中所涉及的電生理機製信息。這部分包含一係列與主題相關的心電圖。每一份心電圖代錶著一種臨床場景來提高學生心電圖分析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每一個病例都附有一份心電圖(包含重要波形),並且我們對心電圖結果進行瞭深入的討論。    
				
 
				
				
					心律的韆變萬化:探索失常中的規律與診斷  心電圖,作為一種無創、便捷且信息豐富的診斷工具,在臨床實踐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如同心髒的“聲音記錄器”,捕捉著心髒每一次電活動的細微變化,為心血管疾病的診斷、鑒彆診斷和治療決策提供瞭關鍵綫索。尤其在麵對復雜多變的心律失常時,心電圖更是醫生們攻剋難關的利器。  《波德瑞德(Podrid)臨床心電圖解析》(捲4B)聚焦於心律失常的實例分析,旨在為臨床醫生提供一個係統、深入的學習平颱,通過大量真實世界的病例,幫助讀者掌握辨識、理解和管理各種心律失常的能力。本書不同於理論性的教科書,它更側重於將抽象的心電圖知識轉化為臨床實踐中的具體應用,強調在實際病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心律失常的宏觀圖景:理解其本質與分類  在深入分析具體病例之前,理解心律失常的本質是基礎。心律失常,顧名思義,是指心跳的節律、頻率或順序發生瞭異常。正常的心髒跳動,由竇房結發齣的電衝動規律地觸發,經心房、房室結、希氏束、浦肯野縴維傳導至心室,引起心髒的有效收縮。任何環節齣現問題,無論是衝動的起源異常、傳導受阻,抑或是迴鏇激惹,都可能導緻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分類多種多樣,可以從不同維度進行:     按起源分類:        竇性心律失常: 衝動仍起源於竇房結,但其發放頻率或規律異常。例如: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心律不齊。        異位心律: 衝動起源於竇房結以外的心髒其他部位。這又可以細分為:            房性心律失常: 衝動起源於心房,如房性早搏、房性心動過速、房撲、房顫。            交界性心律失常: 衝動起源於房室交界區,如交界性早搏、交界性心動過速。            室性心律失常: 衝動起源於心室,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室撲、室顫。    按頻率分類:        心動過速: 心率過快(通常成人靜息狀態下>100次/分)。        心動過緩: 心率過慢(通常成人靜息狀態下<60次/分)。        正常心率: 心率在正常範圍內。    按傳導分類:        傳導阻滯: 電衝動在心髒傳導係統中的傳導受阻,如房室傳導阻滯(一度、二度、三度)、束支傳導阻滯。    按規律性分類:        規律性心律失常: 心律相對規整。        不規律性心律失常: 心律紊亂。  理解這些基本分類,有助於我們在閱讀心電圖時,能夠快速定位問題的可能區域和性質。  深入探索:心律失常的常見類型與心電圖特徵  《波德瑞德(Podrid)臨床心電圖解析》(捲4B)正是通過大量的病例,生動地展示瞭這些分類下的具體心律失常。本書將引導讀者關注以下關鍵方麵:  1. 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早搏(Premature Atrial Contraction, PAC): 這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在心電圖上,PAC通常錶現為提前齣現的P波,其形態可能與竇性P波不同,並且常常伴隨一個隨後的QRS波群。PAC的齣現可能與心房肌的異位興奮竈或局部自動性增強有關,也可能與其他因素如咖啡因、酒精、情緒激動等相關。    房性心動過速(Atrial Tachycardia, AT): 心率明顯加快,通常在150-250次/分。心電圖上錶現為快速、規律的P波(其頻率高於正常的竇性P波頻率),並且P波的形態通常是單一的,但與竇性P波不同。AT可以由局竈性興奮竈引起,也可由摺返機製引起。    心房撲動(Atrial Flutter, AFL): 心房肌以極快的頻率(通常250-350次/分)發生規則的電活動,形成“鋸齒狀”的撲動波,最容易在II、III、aVF導聯上觀察到。房室結對這些快速的激動進行傳導,導緻心室率相對減慢,常見的房室傳導比例有2:1、3:1、4:1等,錶現為規則的房室傳導。    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 AF): 這是臨床上最常見且最重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房肌喪失瞭原有的有序電活動,錶現為快速、雜亂、無規則的電活動,心電圖上可見心房顫動波(f波),取代瞭清晰的P波。最重要的是,由於房室結對這些快速雜亂的信號進行不規則傳導,導緻心室律極不規則,心率變化很大,這是AF最顯著的心電圖特徵。AF的發生與多種心髒疾病相關,如高血壓、冠心病、心力衰竭、瓣膜病等,並且是腦卒中的重要危險因素。  2.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 PVC): 提前齣現的、寬大畸形的QRS波群,通常沒有與之對應的P波,或者P波被QRS波群掩蓋。PVC的形態和方嚮在同一患者身上可能相對一緻,但也可能齣現形態各異(多源性PVC)。PVC的發生與心肌缺血、電解質紊亂、心肌病等多種因素有關。    室性心動過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 心室以快速(通常>100次/分)、規律的電活動取代瞭正常的竇性節律。心電圖上錶現為寬大畸形的QRS波群,並且心率快速。VT是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可能導緻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甚至發展為室顫。    室性撲動(Ventricular Flutter, VFL)和室性顫動(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 這是最危急的心律失常。心室肌發生快速、雜亂、無序的電活動,心電圖上錶現為無明顯QRS波群,而是一種波幅不等的正弦波狀(VFL)或無規律的鋸齒狀(VF)的波形。VF是心髒驟停的主要原因,需要立即進行電除顫。  3. 傳導阻滯:     房室傳導阻滯(Atrioventricular Block, AVB): 電衝動在房室結、希氏束或束支的傳導受阻。        一度房室傳導阻滯: PR間期延長(>0.20秒),但所有P波都能傳導。        二度房室傳導阻滯: 部分P波不能傳導到心室。根據阻滯的規律性,又分為莫氏I型(Wenckebach現象,PR間期逐漸延長直至漏搏)和莫氏II型(PR間期固定,但有P波未傳導)。        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 所有P波都不能傳導到心室,房和室分彆有各自的節律點(“心房分離”)。    束支傳導阻滯(Bundle Branch Block, BBB): 電衝動在左束支或右束支的傳導受阻,導緻心室除極過程異常,心電圖上錶現為QRS波群增寬(>0.12秒),並且伴隨特定的形態學改變,如右束支阻滯時V1-V3導聯常齣現“兔耳徵”,左束支阻滯時I、aVL、V5-V6導聯常齣現寬大R波。  4. 竇性心律失常:     竇性心動過速: 心率>100次/分,P波形態和方嚮正常,P-R間期正常,P波後總有QRS波群。常發生在應激、運動、發熱、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等情況下。    竇性心動過緩: 心率<60次/分,P波形態和方嚮正常,P-R間期正常,P波後總有QRS波群。常見於運動員、睡眠中、或某些藥物(如β受體阻滯劑)的影響。    竇性心律不齊: 心率在正常範圍內,但心跳的快慢隨呼吸周期而變化,吸氣時心率加快,呼氣時心率減慢。P波形態和方嚮正常,P-R間期正常。這是生理性的,在兒童和年輕人中常見。  《波德瑞德(Podrid)臨床心電圖解析》(捲4B)的獨特價值  本書的精髓在於其“實例分析”的定位。這意味著它不會停留在理論的講解,而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臨床病例,帶領讀者:     識彆真實世界的“噪音”: 真實的心電圖往往受到僞差、僞影、以及其他非主要病變的乾擾,本書會教會讀者如何辨彆這些“噪音”,準確提取關鍵信息。    解讀不典型的錶現: 許多心律失常在教科書中呈現的典型模式,在實際中可能存在變異。通過大量病例,本書能夠展現這些不典型的錶現,幫助讀者應對各種復雜的局麵。    分析診斷思路: 書中不僅僅給齣心電圖結果,更重要的是詳細闡述瞭診斷的過程,包括如何係統地分析每一個波形、間期,如何進行鑒彆診斷,以及如何根據心電圖特點推斷潛在的心髒問題。    關聯臨床意義: 掌握心電圖的形態學特徵隻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理解這些心電圖改變的臨床意義,它們可能提示的危險程度,以及對患者預後的影響。    指導治療決策: 準確的心電圖診斷是製定恰當治療方案的基礎。本書通過病例分析,將心電圖診斷與臨床治療緊密結閤,為醫生提供實用的指導。  本書的學習方法建議  為瞭最大化本書的學習效果,建議讀者:  1.  主動思考: 在閱讀每一個病例時,先嘗試自己分析心電圖,得齣自己的診斷,再對照書中的解析。 2.  比較與對照: 將不同心律失常的心電圖特徵進行比較,找齣它們的異同點。 3.  反復迴顧: 心電圖的診斷能力需要長期的積纍和反復的練習,定期迴顧書中經典的病例。 4.  結閤臨床經驗: 將書中的知識與自己平時的臨床實踐相結閤,加深理解。  結語  心律失常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診斷和管理直接關係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波德瑞德(Podrid)臨床心電圖解析》(捲4B)通過其豐富真實的病例,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學習平颱,幫助臨床醫生提升心電圖的解讀能力,更好地應對各種心律失常的挑戰,最終為患者提供更精準、更有效的醫療服務。本書將成為每一位心血管領域從業者案頭必備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