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2016/2017)

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2016/201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著
图书标签:
  • 国际战略
  • 国际安全
  • 安全形势
  • 战略评估
  • 地缘政治
  • 国际关系
  • 2016
  • 2017
  • 全球安全
  • 战略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ISBN:9787519500801
版次:1
商品编码:1211933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轻型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由国家高端智库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集全院一线专家、学者的研究力量对过去一年的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作了全面、系统的评析,并对未来国际格局的走向及全球趋势作出了预判。全书分为全球篇、地区篇、大国篇。在全球篇中,对全球治理、世界经济、国际金融形势、全球贸易、国际能源走向、国际反恐、大国军备和军控角力、周边海洋争端、网络空间治理等专题做了深度梳理和分析。在地区篇中,对东北亚、南亚、东南亚、中亚、中东、非洲、欧盟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安全形势和面临的挑战进行全面评估。在大国篇中,对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印度的对外战略做了全面阐述。

作者简介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领域包括:世界各国、地区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和社会问题;涉台港澳问题;国际战略,世界政治,世界经济,全球和地区安全等问题。研究成果以研究报告、专题资料等形式提供给有关政府部门,或通过学术刊物公开发表。本院接受国内政府部门委托研究,也同国内外有关研究机构就共同感兴趣的课题进行合作研究。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许多研究机构有学术交流关系。每年有相当数量的本院研究人员出国学习、交流、考察、讲学以及出席各类双边和多边国际学术会议。

目录

全球篇
第一章世界步入更加动荡的多事之秋()
一、各国政治社会乱象纷呈()
二、大国竞逐博弈更加激烈复杂()
三、全球治理变革艰难前行()
四、呼唤更加公正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二章世界经济艰难筑底()
一、缓慢复苏,艰难筑底()
二、利空因素频发,负面外溢效应显著()
三、利多迹象显现,增长动力趋强()
四、全球经济治理呈现新布局,中国作用突出()
第三章国际金融形势“西险东忧”()
一、发达经济体再成动荡之源()
二、新兴市场金融风险上升()
三、国际金融结构性挑战凸显()
四、全球金融治理新意萌发()
第四章全球贸易:低速运行动能转换()
一、全球贸易持续低迷()
二、全球化“退潮”风险上升()
三、全球贸易发展呈现新动向()
四、中国外贸在逆境中转型升级()
第五章国际能源走向新平衡()
一、国际油价波动中回稳()
二、新能源发展多元化趋势增强()
三、主要国家(集团)能源政策深入调整()
四、全球能源与环境治理取得新进展()
第六章国际反恐酝酿新议程()
一、“伊斯兰国”暴恐威胁外溢加剧()
二、国际反恐议程酝酿新调整()
三、未来需警惕的几个突出问题()
第七章大国军备与军控角力加剧()
一、美谋求绝对优势破坏全球战略稳定()
二、全球核安全合作因美俄对抗蒙尘()
三、美力推于己有利的军控议程()
第八章网络空间“乱”与“治”徘徊()
一、网络空间乱象升级()
二、网络空间各方图治()
三、网络空间稳定任重道远()
第九章周边海洋争端“以斗促和”()
一、南海:低开高走、触底反弹()
二、东海:较量依旧、僵持难解()
三、中国:智圆行方、危中谋机()
地区篇
第十章东北亚:对抗更趋尖锐复杂()
一、朝鲜核导试验加剧地区紧张()
二、美日韩加强军事捆绑()
三、半岛政局“北稳南乱”()
四、地区合作进展缓慢()
第十一章南亚:地缘博弈空前激烈()
一、印美关系纵深拓展()
二、印巴关系紧张再度凸显()
三、阿富汗乱局愈演愈烈()
四、中国南亚政策面临新挑战()
第十二章东南亚:稳中有忧,寻求治理()
一、政局:总体稳定,亟思治理()
二、经济:暂处低潮,坚守阵地()
三、安全:挑战增多,勉力维稳()
四、外交:兼顾地区,突出双边()
五、对华关系:共渡时艰、增进共识()
第十三章中亚:在困难中砥砺前行()
一、经济发展困难,出现企稳迹象()
二、政局基本稳定,步入调整期()
三、大国外交格局延续,域内互动增多()
四、暴恐进入活跃期,安全漏洞凸显()
第十四章中东:战乱未消改革难()
一、内战、动乱持续()
二、低油价倒逼经济改革()
三、地缘竞争、大国博弈加剧()
第十五章非洲:经济遇冷,探索转型()
一、选举频繁,各方求稳心态增强()
二、增长放缓,经济发展分化加剧()
三、热点难解,安全形势更趋复杂()
四、各方关注,大国在非博弈激烈()
五、思路创新,中非关系亮点纷呈()
第十六章欧洲:危机中探求出路()
一、经济艰难复苏()
二、政治“极化”倾向突出()
三、困境中调整外交战略()
四、多措并举应对安全危机()
五、中欧关系砥砺前行()
第十七章拉丁美洲:多重危机交织()
一、内外不利因素共振加深经济危机()
二、“左退右进”引发部分国家政局不稳()
三、治安顽疾难除导致公共安全形势严峻()
四、“主场外交”助推国际形象提升()
五、高层引领中拉关系转型升级()
大国篇
第十八章美国:再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
一、美国政治:特朗普“地震”撼动全美()
二、美国经济:平庸增长凸显结构痼疾()
三、外交安全:多重挑战中谋平稳收官()
四、中美关系:反复博弈下的脆弱均衡()
第十九章俄罗斯:在困境中主动作为()
一、执政党大胜杜马选举,普京强化控局能力()
二、外交主动出击,展现大国雄心()
三、经济触底企稳,艰难适应“新常态”()
四、中俄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第二十章欧盟:彷徨中求生存()
一、英国公投脱欧重创欧盟()
二、一体化倒退风险增大()
三、力保大厦不倾()
第二十一章日本:调整中寻求突破()
一、政权企稳,涉足争议议题()
二、探索“量宽+”刺激政策()
三、外交寻求重点突破()
四、龃龉中摸索中日合作方向()
第二十二章印度:大国崛起步入快车道()
一、政局稳定利于政府聚焦改革与发展()
二、经济平稳向好发展()
三、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四、对华外交“两面性”色彩加重()
第二十三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稳中有进()
一、参与引领全球治理()
二、主动运筹大国关系()
三、稳妥应对周边变局()
四、大力推进“一带一路”()
五、海外利益保护任重道远()

精彩书摘

  全球篇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第一章世界步入更加动荡的多事之秋第一章世界步入更加动荡的多事之秋本章撰稿人:付宇、陈向阳、韩一元、姚琨、唐新华、韩立群、姜晓燕、方华、宿景祥、王鸿刚;审稿人:傅梦孜。
  2016年是冷战结束25周年与“9·11”事件发生15周年,冷战结束20多年来国际关系的持续调整并未使世界变得更加稳定有序。相反,由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触发的国际秩序重塑日趋深化,各类系统性风险挑战不断凸显,既有国际秩序越发难以为继,各种乱象层出不穷。面对全球秩序深度重塑所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世界正走向“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乱中谋治,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任务。
  一、各国政治社会乱象纷呈
  2016年,全球社会政治领域异常活跃,各国长期延续的主流意识形态与正统势力迭遭质疑,美大选“特朗普现象”与英“脱欧”公投等深刻折射传统政治体制与精英的权威严重削弱。这既源自金融危机冲击,也与各种矛盾长期积聚以及信息化带来新问题有关。
  (一)各种反体制、反权威的社会思潮大行其道
  美民粹主义抬头,右翼保守主义趁势坐大。各种反主流、反精英思潮严重冲击传统政治、经济及外交理念。美总统大选两党恶斗,反移民、反建制、反全球化的共和党人特朗普打出“美国优先”旗号,自诩“真正民意代表”,异军突起、一举当选。公开放言将在边境筑墙,抹黑穆斯林等族裔,高调宣称要退出世贸组织。英“脱欧”公投闯关成功,英国和欧盟均面对巨大的经济政治过渡成本,争论不断,未来苏格兰或启动二次独立公投程序,寻求单独“留欧”。法国“国民阵线”党首勒庞公然亮出“反欧元”“反移民”旗号,抨击政府加剧贫富分化。德选择党高举“反伊斯兰”“反移民”旗帜,在德地方选举中接连击败默克尔领导的基民盟。意宪法公投失败后,总理伦齐已提出辞职,未来意或被迫提前大选,不排除“五星运动”等右翼政党加速崛起,甚至上台执政的可能。奥地利总统大选变局增大,自由党候选人霍费尔公开扬言若当选将全面限制移民入境。在欧洲议会,“反欧”党派获得的席位总数超过140席,仅次于欧洲社会党、欧洲人民党,名列第三。
  新兴国家执政压力加大,社会政治风险普遍上升。俄面临西方制裁、油价下跌等多重挑战,普京民调支持率下滑,反对派趁势发动要求推动政改的示威游行。印“莫迪光环”逐渐消退,金融改革举措引发贪腐猜测,税收、土地改革法案遭国会搁置。巴西国会罢免总统罗塞夫,引发数十万罗塞夫支持者上街游行,新总统特梅尔上任伊始即推行市场化改革,宣称要全面修正罗塞夫政府时期政策。南非深陷经济停滞,反对派将其归咎于祖马等人政策失误与政府贪腐,扬言将在议会推动对祖马政府的不信任投票。委内瑞拉反对派领导人卡普里莱斯指责马杜罗政府过多干预市场与贪腐,致委发展陷入困境,誓言以街头运动与公投推翻现政权。菲家族政治盛行、贪腐严重,民众强烈不满,“不循常理”的杜特尔特在总统选举中获胜。韩总统朴瑾惠深陷“干政门”事件,反对派指责朴政策失当是导致韩目前困境的主因,并推动国会通过弹劾案。
  (二)“后危机时代”各国面临治理危机
  一方面,贫富差距现象加剧,社会阶层矛盾凸显。过去几十年世界经济繁荣背后隐藏着问题和危机,在全球化过程中,国内和国际贫富鸿沟均不断扩大,社会分层愈发明显。“金融危机并未像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那样,沉重打击最富裕阶层,相反加剧了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中信出版社2014年9月版。,经济复苏也未带来社会问题的缓解。国际发展与救援组织乐施会报告称,全球最富有的1%人口所占有的全球财富,从2009年的44%增长到2014年的48%,到2016年这一比重超过50%,超过另外99%人口的财富总和“世界62名顶级富豪拥有全球一半财富”,人民网,2016年1月19日。 “分配失衡,世界‘财富天平’倾斜加剧”,人民网,2015年1月22日,http://finance�眕eople�眂om�眂n/n/2015/0122/c1004-26427838�県tml。(上网时间:2016年11月4日)。发达国家传统中产阶层成为“全球化冲击”中相对损失最大的输家,他们既无法攫取全球化的大部分利益,又无法逃避税收负担,得到的扶持和社会帮助相对较少,对现有体制的不满急剧上升。
  另一方面,“后危机时代”各国发展困境难解,民众对传统治理体制的不满日益上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6年世界经济增速或下滑至3��1%,发达经济体增长仅1��6%IMF,World Economic Outlook,October 2016,p��2�薄J澜缇�济处于低增长、低利率和低通胀的状态,债台高筑、失业率高企、收入增长停滞,而政府与政治家应对乏术、失信于民。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大多数人来说,金融、经济、教育、就业、收入、健康、文化、环境等方面都变得更加不确定与不安全,旧日不再,促使民众对现行政治、经济体制做出激烈反弹。德国《商报》公布的一份全球调查显示,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均有超过60%的受访者对当前经济形势表示不满,在德国这一数字也达到40%,上述国家的多数民众对下一代的前景更加悲观“西方向右转?”,新华网,2016年5月24日,http://news�眡inhuanet�眂om/herald/2016—05/24/c-135381133�県tm��(上网时间:2016年11月4日)。同时,全球信息化加速拓展,社会动员与反抗成本急剧降低,个人、非政府组织乃至极端势力极易通过互联网对政府权威发起冲击,更是放大和加剧了乱象。
  (三)各国正进入社会政治发展与转型的“高风险期”
  当前全球社会政治乱象“只是更大动荡的开始”“世界正进入更加不确定的阶段”,《纽约时报》中文网,2016年10月13日。。一是社会政治动荡仍会加速蔓延扩散。联合国统计显示,2015年以来,全球一半以上的国家曾爆发各种社会政治风潮或骚乱。由于造成各国发展困境的因素根深蒂固,决定了各种思潮激荡以及各国社会政治动荡将是长期过程。未来一个时期,各类思潮仍将在混沌中涌现。二是各种极端主义思潮趁势抬头、危害增大。宗教极端势力坐大,以“伊斯兰国”为代表的极端主义趁势窜起。经济与和平研究所发布的2016年全球和平指数显示,因冲突造成的死亡创25年来新高,恐怖分子袭击创历史最高水平,背井离乡的难民人数比二战以来任何时期都多Institute for Economics and Peace,2016 Global Peace Index,http://www�眝isionofhumanity�眔rg/#/page/our�瞘pi�瞗indings��(上网时间:2016年11月4日)。三是排外主义和保护主义上升。美“皮尤中心”民调显示,超过六成美国人支持强化对移民的控制。同时在民粹主义压力下,各国当政者纷纷推出贸易壁垒措施。美大选中政见迥异的特朗普与希拉里在反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问题上罕见达成一致,明确表示TPP将抑制就业、压低薪酬;“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原计划在2016年底前达成协议,但欧洲多国民众多次走上街头抗议游行,法、德先后公开反对继续谈判。世贸组织数据显示,全球贸易扩张速度1986—2008年间平均增幅6��5%,2012—2015年期间平均年增幅仅为3��2%,2016年预计将只有1��7%,而成为二战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贸易增长停滞World Trade Organization,“Trade in 2016 to grow at slowest pace since the financial crisis”(上网时间:2016年11月4日)。
  二、大国竞逐博弈更加激烈复杂
  当今国际战略格局演变呈现西方与新兴大国消长竞合。西方大国分化弱化,新兴大国群体崛起势头仍在延续,彼此博弈竞争面凸显,美俄、中美战略角逐尤为激烈,国际战略界人士惊呼“大国竞争时代回来了”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0月25日登载英国秘密情报局(军情六处)前局长约翰·索沃斯撰写的“大国竞争时代回来了”,FT中文网http://www�眆tchinese�眂om/story/001069845。。
  (一)西方与新兴大国两大集群彼消此长
  首先,西方大国经济复苏乏力、政治两极分化、对外示强又力有不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6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指出 ,发达经济体2016年增长仅1��6%,低于2015年的2��1%,其2015年GDP全球占比仅为42��4%(购买力评价标准)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WEO),October 2016:Subdued Demand:Symptoms and Remedies,http://www�眎mf�眔rg/external/pubs/ft/weo/2016/02/index�県tm�薄�
  美国奥巴马总统执政步入末期,面临的内外挑战加大。经济上,预计年增长仅1��6%,较2015年的2��4%明显下降同上。,美联储加息被迫一拖再拖,显示美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牢靠。政治上,特朗普当选进一步加剧了美政治极化和社会分化。对外,虽着力推进“亚太再平衡”,力图“聚焦”中国崛起,但受制于中东与东欧乱局,难以全力“东向”。同时,奥巴马外交政策饱受国内批评,未来随共和党全面掌控白宫与国会,美国外交政策可能更加“自顾”和“内向”。
  欧盟分化与民粹化,凝聚力与影响力弱化。英国六月“脱欧”公投过关,加大欧盟内部分离倾向。同时,随着恐怖主义蔓延与中东难民潮交织,反移民与极右翼政党在欧洲多国得势,经济复苏面临的风险增大,预计欧元区与英国年增长将分别降至1��7%、1��8%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WEO),October 2016:Subdued Demand:Symptoms and Remedies。
  日本安倍政府顽固推行右倾化路线。加快实施“新安保法”与扩军备战,2016与2017财年军费连续增长且均突破5万亿日元、迭创新高,并延长自民党党首任期试图长期执政。但“安倍经济学”难以解决日经济发展面临的结构性问题,负利率政策的效用也逐步消退,年增长仅0��5%同上。。
  其次,新兴大国深化内外战略转型,影响力有所上升。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六年来增速首次加快,预计2016年升至4��2%,其2015年GDP的全球占比已高达57��6%(购买力评价标准)同上。。
  俄罗斯面对美西方国家制裁与经济增速下滑,加紧推进缩减预算开支、降低税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改革举措,强化同亚太国家合作。经济形势初现好转,2016年GDP增长从2015年的-3��7%回升至-0��8%。对外积极进取,重点提振在中东与亚太的影响力。印度积极推动市场化改革,加大对外资的吸引力度。2016年经济增速高达7��6%。对外,谋求“主导”南亚乃至印度洋。巴西新总统特梅尔面对前总统罗塞夫被弹劾所导致的政经乱局,加快经济改革,积极举办里约奥运会,力图重振巴发展势头。IMF最新报告指出,2017年巴西经济将有望扭转2016年负增长3��3%的下滑势头,实现0��5%的正增长同上。。
  (二)新老大国复杂互动、激烈博弈
  首先,西方大国加强抱团,企图共同压制新兴大国、继续把持国际主导权。政治上强化“七国集团”(G7),G7日本外长会及峰会针对中国、俄罗斯的批评增加,强调维护“国际规则”,企图介入南海问题;经济上则试图重塑并主导全球经贸规则体系,以排挤新兴大国。
  其次,中俄深化全面战略协作,共同引领新兴大国协调。面对外部压力,中俄合作进一步深化政治互信、安全互助与经济互补,共推国际公平正义。中俄两国元首于2016年6月25日举行会晤,习近平主席强调要推进两国发展战略对接,以及“一带一路”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提出两国要维护“共同周边安全”。普京表示俄方愿同中方在各自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理解和支持。两国共同签署“关于加强全球战略稳定”等四个《联合声明》,不点名批评“个别国家和军事—政治同盟”谋求在军事领域获得决定性优势,以便在国际事务中毫无阻碍地通过“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实现自身利益;批评“域外力量”以臆想的理由为借口,在欧洲部署“岸基宙斯盾系统”,计划在东北亚部署“萨德”系统。与此同时,“金砖五国”合作深化。“金砖峰会”于10月在印度果阿举行,五国一致认为,当今世界正向着以联合国发挥中心作用、尊重国际法为基础,更加公平、民主、多极化的国际秩序转变。共同谴责违反国际法和普遍认可国际关系准则的单边军事干预和经济制裁,强调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牺牲别国安全为代价加强其自身安全。中、俄重申重视巴西、印度和南非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支持其希望在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的愿望《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果阿宣言》,外交部网站2016年10月17日。。
  再次,美俄矛盾激化与中美竞争加剧,美欧俄与中美日两个“三角地缘博弈”同步展开。在东欧,美欧极力维持并强化后冷战秩序,强推北约及欧盟双“东扩”,加强对俄经济制裁与军事戒备。俄则进一步强化对克里米亚的实际控制,同时利用美欧分歧,寻求与欧对话以缓解制裁高压;主动将“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对接,积极寻求经济战略突围。在中东,西方与俄在中东围绕叙利亚和“打伊”问题激烈博弈。美既担心俄借反恐获得地区主导权,又力避卷入地面战,主要以空袭“打伊”。欧盟面对频繁恐袭和空前难民危机,被迫加大军事干预,在参与西方反恐联盟的同时,保持与俄协调。俄则以反恐为名,高调出兵叙利亚,一举扭转叙政权危局,强化了中东话语权,并宣布与伊朗、阿塞拜疆等共组反恐联盟。利用土未遂军事政变后美土关系紧张,推动俄土关系改善,影响力明显上升。在亚太,美全力推进“亚太再平衡”,力保地区主导权。通过修订“美日防卫合作指针”,对日“松绑”,力促“无缝合作”,试图以日“抑”中;借朝核导危机说服韩部署“萨德”系统,着手制定对朝“三阶段先发制人”打击战略,推动日韩签订军事安全情报合作协议;强化美澳、美菲同盟,力推与印度、越南等战略合作;力挺菲“南海仲裁案”,不断增加军事存在。
  (三)全球安全形势堪忧
  随着大国战略竞争日趋升级,全球及地区战略安全风险明显上升。一是军事安全因素重新凸显。美加快构建全球反导系统,以“第三次抵消战略”谋求对中俄军事新优势。俄以“混合战争”应对乌克兰危机,并积极推进军备升级与军事改革,不断强化战略威慑能力。日则将防卫预算“五连增”,以“应对中国军力威胁”。二是大国安全对抗再度强化。美借乌克兰危机加紧强化北约在东欧的安全存在,主导建立北约黑海舰队与俄抗衡,推动北约公开将俄视为其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在亚太则不断强化美日、美韩同盟,并与澳、菲、越、印等加强横向联合,加剧中美战略竞争。俄针对北约强化东欧驻军与反导,公开将战术核武器前置,不断升级针对北约的军事部署。三是各方战略竞争的手段花样翻新,风险增大。2016年美俄角力从地缘战场延烧至美国大选与网络空间,奥巴马政府公开指责俄以网络黑客攻击影响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选情。双方在乌克兰及东欧、叙利亚及中东两大战场叫板斗狠,乃至上演“代理人战争”。在亚太,美国着力利用中国与邻国的海洋领土争端搬弄是非,大搞法律战、舆论战、心理战,乃至推行“炮舰外交”、一再闯入中国南海岛礁临近水域,并将最先进的海空战略武器齐聚西太平洋。随着冷战后曾一度消退的大国战略竞争逐渐重回国际舞台中心,国际及地区安全风险正进一步加剧。
  三、全球治理变革艰难前行
  2016年,全球治理推进艰难,各方博弈日益触及核心问题,深化全球治理的紧迫性与难度同步增大。
  (一)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多边治理调整艰难推进
  各方博弈日趋激烈复杂。一是联合国艰难选出新“掌门人”。2016年10月13日,葡萄牙前总理、联合国前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被联大正式任命为第九任联合国秘书长。与此前普遍预期不同,古特雷斯当选打破了联合国曾提出的“东欧、女性”人选标准。在此次选举过程中,大国博弈特别是美俄斗法成为决定性的关键因素。美国公开支持阿根廷外长马尔科拉,认为其若当选将有助于美推进联合国相关领域改革,但遭到东欧国家与俄罗斯的反对。俄罗斯则力挺塞尔维亚前外长耶雷米奇,遭美西方投票否决。最终,立场相对温和保守的前葡萄牙总理古特雷斯当选。对此英国《金融时报》评论称,联合国秘书长选举凸显出美俄等主要大国在全球治理问题上的深刻分歧,而主张改革的博科娃等人落选,也显示推动联合国改革的艰难。
  二是全球气候治理有所推进,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以来,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推动全球减排行动。G20峰会前,中美两国领导人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同步交存中国和美国《巴黎协定》批准文书,使协定得以在2016年11月4日生效。但《巴黎协定》的落实之路仍充满荆棘。要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其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国际社会面临至少数千亿美元缺口,而发达国家援助承诺至今仅兑现不足1/3。此外,各国具体承诺和协议既定目标间存在“巨大差距”The Boston Globe,Paris is good start — but more must be done(上网时间:2016年4 月22 日)。“气候行动追踪组织”研究显示,各国政府列出的计划仍会使全球温度至2100 年时上升约2��7摄氏度。而《巴黎协定》在美国的落实也存在巨大变数。尽管奥巴马希望将其视为“政治遗产”,但美国会反对浪潮和两党之争或使美落实协议难度加大。特朗普当选后,明确表示美国政府将重审《巴黎协定》对美国的影响。
  三是联合国首次全球难民峰会聚焦难民救援务实举措,仍难缓解愈演愈烈的难民问题。当前,世界正面临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难民危机,全球难民总数已突破6000万,合作应对难民问题成为当务之急。对此,第71届联大于9月20日首开难民问题峰会,发表《关于难民和移民的纽约宣言》,呼吁各国保护难民人权,促进和增加安置难民的人道主义援助,向接受移民国家提供支持,强调移民的积极贡献等。但以上这些举措远远不能满足全球应对难民问题的需求。发达国家至今拒绝就难民问题做出明确的援助承诺。联合国统计显示,当前国际社会救助难民的实际到位资金不足需求的1/3。此外,各国在如何制定难民接收条件、分摊出资等关键问题上仍存在巨大分歧。
  四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重视落实,但困难重重。2016年是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开局之年,71届联大将“可持续发展目标:共同努力改造我们的世界”作为主题,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强调,落实发展目标的第一年至关重要“各国代表呼吁推动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新华社,2016年9月24日(上网时间:2016年11月17日)。同时可持续发展议程与二十国集团(G20)等机制进一步衔接。杭州峰会实现了G20历史上首次就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规划“G20杭州峰会必将载入史册”,《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9月6日,第06版。。但与此同时,由于可持续发展目标不具法律约束力,执行情况主要由各国进行自主跟踪和审查,在当前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抬头、反全球化力量急速上升、多国出现政府更迭甚至经济政治动荡的背景下,各国采取行动、调动资源的积极性和力度恐被打折,中长期目标落实不容乐观。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将落实发展援助,与发展中国家推进政治改革、改善人权挂钩,进一步加大了推动发展议程的难度。
  (二)各种新型治理机制面临诸多“瓶颈”
  面对“后危机时代”的复杂形势和多元挑战,杭州G20峰会不负众望,通过一系列务实行动计划,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规划路径,推动将共识转化为行动,在国际上树立起新的“全球治理标杆”。与此同时,杭州G20峰会也折射出G20面临的巨大转型压力。一是如何推动G20实现从金融危机爆发初期的应急机制转向全球经济治理的常效机制。杭州峰会提出要推动世界经济共同增长,但在实现增长路径上各国分歧明显。美正逐步收紧危机初期的刺激政策,美联储加息对新兴国家的经济复苏与金融市场稳定造成严重冲击。有评论称,尽管杭州峰会宣言提出要强化政策协调,但随着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走出危机,发达国家对加强协调乃至G20本身的兴趣在下降,而近几届峰会往往流于达成原则性共识,“缺少实质性的具体突破”。二是G20本身的机制化还有待推进。G20至今未能设立常设机构,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国际组织,其运作更多依赖东道国捐助。许多达成的协议由于缺少执行机构,迟迟得不到实现。
  “金砖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也需克服不少障碍。2016年是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成立10周年,印度果阿峰会再次就改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提出倡议。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国家媒体针对“金砖国家”经济下滑等问题,抛出“金砖失色”言论。英《金融时报》评论指,与G7等“老牌”国际机制相比,“金砖合作”机制仍是一个新生的、走向尚未确定的机制,特别是“金砖国家”间经贸联系乃至民众交往,还远比不上它们各自间与发达国家的联系,制约了“金砖合作”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能否引领全球化”,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2016年11月23日。。
  ……

《全球风云变幻:2016-2017国际战略与安全新图景》 内容梗概 本书深入剖析了2016年至2017年期间,塑造国际战略格局和安全态势的关键性力量、核心性挑战以及潜在的未来走向。在这一时期,全球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传统的地缘政治秩序受到严峻考验,新兴的权力结构正在形成,安全议题的内涵不断拓展,应对策略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性。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客观且富有洞察力的视角,理解这一转型期国际关系的核心动态。 第一部分:地缘政治的重塑与权力结构的演变 2016-2017年,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呈现出几个显著特征: 大国博弈的新常态: 以美国、中国、俄罗斯为主要角色的全球战略竞争进入一个更加复杂和多维度的阶段。美国国内政治的转向(如总统大选及其后续影响),对全球战略部署和联盟体系带来了不确定性。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的崛起,持续改变着亚洲及全球的力量平衡,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不仅是经济合作,更触及地缘政治的深层结构。俄罗斯则通过在地缘政治热点地区(如叙利亚)的介入,试图恢复其国际影响力,并挑战既有的战略框架。这种多极化趋势的加剧,使得全球战略博弈的空间更加广阔,也增加了误判和冲突的风险。 区域热点的持续发酵与新挑战: 中东地区的动荡与代理人战争: 叙利亚内战进入关键阶段,但并未平息,持续吸引了地区内外多个大国的介入,使得冲突的解决更加复杂化。极端组织的威胁依然严峻,虽然其 territoriale control 受到打击,但其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以及分散化的恐怖袭击能力,构成了持续的安全挑战。地区大国(如沙特阿拉伯、伊朗、土耳其)之间的地缘政治角力,也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的不稳定。 东亚地区的安全困境: 朝鲜半岛的核武器与导弹计划,持续对地区安全构成最直接的威胁,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担忧和多轮制裁。围绕南海主权的争端,也因区域国家的立场分歧和外部力量的介入,变得更加敏感和复杂。中美两国在这一区域的战略互动,成为影响地区整体安全局势的关键因素。 欧洲的战略调整与挑战: 英国脱欧的进程,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和英国自身国际定位产生了深远影响。欧洲各国在应对移民潮、恐怖主义以及来自东方的安全压力(如俄乌冲突的后续影响)等方面,面临着多重挑战。北约的战略调整,以及欧洲防务自主议题的重新浮现,是这一时期欧洲安全战略的重要看点。 新兴力量的崛起与区域秩序的重塑: 除了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经济体和政治力量,在全球和区域事务中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提升。这些力量的崛起,不仅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可能重塑现有的区域和国际秩序,其战略选择和外交姿态,成为观察全球力量格局演变的重要维度。 第二部分:全球性安全挑战的复杂化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凸显 2016-2017年,全球面临的安全挑战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和相互关联性,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影响力进一步凸显: 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的演变: 尽管“伊斯兰国”(IS)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力量受到削弱,但其意识形态的传播、海外分支的活动以及“独狼式”袭击的威胁,仍然是全球各国面临的严峻挑战。恐怖主义的根源问题,如社会经济不平等、政治排斥、意识形态极端化等,依旧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网络安全与信息战: 随着数字技术在国家安全、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的渗透,网络空间已成为新的战略竞争领域。国家支持的网络攻击、数据窃取、关键基础设施的脆弱性、以及虚假信息和宣传战的泛滥,对国家主权、经济稳定和民主进程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大国在网络空间的攻防能力,成为衡量国家安全水平的重要指标。 气候变化与资源安全: 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现,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导致自然灾害加剧,可能引发粮食危机、水资源短缺,并加剧人口迁移和地区冲突。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和岛屿国家构成了生存威胁。同时,对稀缺资源(如水、能源、关键矿产)的争夺,也可能成为新的安全隐患。 大流行病与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尽管2016-2017年并未出现类似2020年那样的大规模全球性流行病,但各国对于潜在的传染病威胁的认知在不断提升。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的脆弱性,以及国际社会在疫情预警、信息共享和协同应对方面的不足,依然是重要的安全隐患。 新兴技术与战略稳定: 人工智能、自主武器系统、生物技术、太空军事化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战争形态和战略稳定构成了深刻挑战。这些技术可能降低冲突的门槛,改变军事力量对比,并引发新的军备竞赛。如何对这些技术进行有效的规制和管控,成为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难题。 第三部分:全球治理的困境与战略应对的探索 面对复杂的国际战略和安全形势,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挑战,各国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应对策略: 多边主义的压力与改革的呼唤: 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现有国际多边机制,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时,时常面临成员国之间分歧加剧、共识难以达成、以及效率低下等问题。一些国家开始质疑或回避多边主义,寻求单边主义或区域性合作。然而,在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如何改革和加强多边主义,使其更能适应21世纪的复杂性,成为重要议题。 联盟与伙伴关系的调整: 传统的军事同盟和战略伙伴关系,在新的地缘政治环境下,面临着重新定位和强化的需求。一些国家寻求深化现有联盟的合作,另一些则尝试构建新的伙伴关系,以应对共同的安全威胁。网络安全、反恐、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也成为联盟体系的重要拓展方向。 “软实力”与公共外交的角色: 在信息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军事和经济领域,也体现在价值观、文化和思想的传播上。提升国家的“软实力”,通过公共外交增进国际理解,塑造积极的国家形象,成为各国在国际舞台上争取主动的重要手段。 战略风险的评估与危机管理: 面对日益复杂的安全环境,准确评估潜在的战略风险,建立有效的危机预警和管理机制,对于维护地区和全球稳定至关重要。这需要各国加强情报分析能力,深化战略沟通,并通过外交途径,寻求和平解决争端的方案。 结论 2016-2017年是全球战略与安全格局深刻变革的时期。大国竞争的加剧、区域冲突的持续、以及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蔓延,共同塑造了一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世界。在这个转型期,理解国际战略的深层逻辑,洞察安全挑战的演变,以及探索有效的全球治理与战略应对之道,对于每一个关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人士都至关重要。本书正是为提供这样一个深入的分析框架而写,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全球风云变幻的脉络,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虽然点明了“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2016/2017)”,但读完之后,我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宏大的历史叙事和深刻的人性洞察。它并未简单罗列某个时间段内的地缘政治事件,而是将这些事件置于更广阔的文明演进和意识形态较量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视。作者仿佛是一位站在高处的史学家,他审视的目光穿透了表面的政治博弈,直抵驱动国家行为和冲突根源的深层力量。我特别喜欢他分析那些看似偶然的突发事件时,如何追溯其历史脉络,揭示出其内在的必然性。例如,书中对某个地区长期存在的民族矛盾和宗教分歧的剖析,远非一篇新闻报道能够概括,而是从历史的积淀、文化的冲突以及外部力量的干预等多个维度进行层层剥离,令人对该地区复杂的局势有了全新的理解。这种分析方式,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份“形势评估”,更像是一部关于大国崛起与衰落、文明冲突与融合的史诗。它让我意识到,理解当下的国际局势,绝不能脱离历史的纵深感。

评分

这是一次关于“未知”的深度探索。虽然书名聚焦于“2016/2017”,但它展现给我的是一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深刻预警和审慎思考。作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预测,而是通过对现有趋势的细致梳理和对潜在风险的深入剖析,引导读者去思考那些可能出现的、但尚未被大众广泛关注的危机。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可能对国家安全带来的颠覆性影响的探讨。作者并没有进行科幻式的畅想,而是从技术发展的内在逻辑、伦理困境以及可能被滥用的风险等多个角度,展开了一场严谨而发人深省的讨论。他提出的“认知战”概念,让我对信息时代的安全挑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意识到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对抗,更是思想和意识形态上的较量。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安全评估,不仅仅是“知道发生了什么”,更是“警惕可能会发生什么”,并且做好应对的准备。

评分

我惊叹于这本书的叙事结构和宏观视野。它并非按照时间顺序或地域划分来展开,而是以一种“主题式”的方式,将散落在全球的事件串联起来,形成一幅宏大的战略图景。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艺高超的织布匠,将来自不同经纬度的丝线,巧妙地编织成一张紧密相连的网络。他对“权力转移”这一宏大主题的解读,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他没有仅仅聚焦于某个国家的崛起或衰落,而是通过分析一系列看似孤立的地区冲突、经济波动甚至文化思潮,揭示出全球力量分配正在发生的微妙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书中关于“全球治理赤字”的论述,也让我看到了当前国际体系的脆弱性,以及弥合这一赤字的挑战。这种跳脱单一事件、着眼于系统性变革的分析方式,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世界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我们身处其中的位置。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更多来自于作者对人类集体心理和潜意识的精妙解读。它探讨的“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并非仅限于国家层面的力量对比和利益算计,而是深入到塑造国家行为的文化基因、民族记忆和社会情绪。例如,书中对某个大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现象的分析,并没有停留在政治宣传的层面,而是挖掘了其深层的历史创伤、集体焦虑以及身份认同的重塑需求。这种视角让我看到,即便在看似理性运作的国家机器背后,也涌动着巨大的情感洪流。作者的语言也极具感染力,他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将抽象的战略概念具象化,赋予它们生命力。读到他描述某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寻找失落的荣耀”时,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在历史长河中遭受挫折、渴望重拾昔日光辉的巨人形象,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这种将心理学、社会学甚至哲学思辨融入国际关系分析的方法,是我以往阅读同类书籍从未体验过的,它极大地拓展了我对“战略”和“安全”的理解边界。

评分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是它所传达的那种“审慎的乐观主义”。尽管作者深入剖析了国际战略与安全领域存在的种种挑战和风险,但他并未陷入悲观的论调。相反,他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对人类韧性的赞颂以及对合作可能性的探寻,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我尤其欣赏他对“全球化”这一复杂概念的辩证分析。他既指出了全球化在某些方面带来的挑战和不平等,但也强调了其在促进交流、合作和共同进步方面的积极作用。书中关于“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的讨论,让我看到,除了硬实力的较量,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同样至关重要。这种在看到问题的同时,也看到解决之道,并鼓励人类共同应对挑战的态度,让我深受鼓舞。这本书不仅是一份“评估”,更是一次关于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寻求合作、维护和平的智慧启示。

评分

可以还不错啊

评分

看完再说

评分

可以还不错啊

评分

图书不错,包装也精美值得购买

评分

发货速度快,质量有保证

评分

好书一部,值得推荐!

评分

好书一部,值得推荐!

评分

图书不错,包装也精美值得购买

评分

图书不错,包装也精美值得购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